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占 比逐渐提高,传统服务贸易占比相对 下降。
自由化面临的挑战
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服务业发展,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限 制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导 致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章国际服 务贸易理论
目录
CONTENTS
•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应用 •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措施 •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 进行的,以提供或接受服务为标 的的国际交易活动。
谢谢
THANKS
鼓励企业加强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加强服务贸易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 的国际竞争力。
ABCD
深化服务贸易开放
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准入,降低服务贸易壁垒,吸引更 多外资进入我国服务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和谈判,维护我国利益 和发展空间。
产业内贸易理论
理论概述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同一产业内具有相似要素密集度或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该理论认为,产业内 贸易的产生是由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引起的。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具有同时性,且服务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普 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需要关注服务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内 贸易的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经商学院 韦向阳
1
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 的解释是“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最 一般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假定: 1.参加贸易的只有2个国家; 2.两国内全部生产要素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两国的出口总值总是等于进口总值,国际收支完全 平衡。
40
(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 品、两种要素;无运输成本、自由贸易、 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 2.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 3.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
41
(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 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 3.要素禀赋、要素丰裕
28
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2)贸易条件的决定:实际交换比 例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 的强度决定的;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9
(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 条件; 规律:国际交换比越接近于本 国的国内交换比,越不利于本国, 越有利于他国。
30
(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 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总量刚能 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相互需 求:一国的供给能力,构成对他国的需求能 力,即“需求供给”。) 10000:17000=1:1.7
(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 主张广泛应用于整个进出口货物。 (5)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生 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 成品,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 持和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
9
3、简评:
国贸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陈岩第四版)
•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绝对利益学说的理论: •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生产情况如表2-1(a)
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 有利,分工后的生产情况如表2-1(b)所示。分工后,两国均以各 自的绝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即英国用毛呢与葡萄牙的葡萄酒以1: 1的比例向交换,交换后两国拥有产品的情况如表2-1(c)所示。
W1ssily Leontief(1906-1999)
三、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因而得出了 相反的结论,所以里昂惕夫之谜也叫里昂惕夫反(悖)论。
• 1953年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按照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是出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 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 度。
国际贸易O理h论l与in实(务1(8第949版-1)9陈79岩)
一、赫-俄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赫-俄理论被称作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使用生产要素禀 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
广义的赫-俄理论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其主要内容是说明国际贸易不仅 会使贸易各国的商品价格趋于相等,而且还会使贸易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 相等。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
毛呢产量 (单位)
2.7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90
葡萄牙 2.375
190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陈岩
表2-1(c) 交换后拥有产品的情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三)奖出限入政策。
(四)保护关税政策。
(五)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政策
2021/3/10
8
三、重商主义的三大缺陷
第一,片面强调了出口会增加贵金属的流入的作用,忽视 了在没有货币储存、国内商品供应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会出 现相反的结果。
(过多的出口 →国内市场供应减少 →国内物价上升 →出 口商品竞争力减弱 →出口减少 →贵金属流入减少。过多 的出口 →国内价格上升, 即国际价格下降 → 进口增加 → 贵金属流出增加)
2021/3/10
7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贸易差额
论的政策主张为例,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货币政策。不是主张严禁金银出口,而是想方设 法吸引外国金银,寓对货币的追求于贸易顺差的追 求之中。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通过贸易垄断,西欧国家在 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 高价向殖民地或其他国家出售。如英国的东印度公 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2021/3/10
1
[开篇导读]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是西方最早产生的国际贸易理论。 后来分离出两大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一派是西方传统国际 贸易理论,也称之为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也称之为保护贸易理论。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结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 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 论”。
2021/3/10
13
绝对利益学说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重商主义传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
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可以节省和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如果一国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那就出口该商品;如果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进口该商品。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的优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二、Smith 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
国际贸易理论
表1:两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 中国 美国 试分析: 1、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2种方法分析两国 的绝对优势产品。 2、两国的生产贸易模式。 3、贸易所得 100 80 小麦(吨) 50 100
理论评价
绝对利益论的缺陷
表 4-1. 绝对利益 美国 英国
小麦 W(蒲式尔/工时) 布C(码/ 工时)
6 4
1 5/2
缺陷:
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不利的时 候如何参与国际贸易; 它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易现象。
绝对优势理论练习题
• 练习1、假设中国、美国都生产大米和小 麦,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两国都要相 同的劳动力资源,100人。 • 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大米, 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生产80吨。 • 如果两国的劳动力都用来生产小麦,中 国产50吨,美国产100吨。
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
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也是如此。 Nhomakorabea主要观点的解释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 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 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 从外国进口。一国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地 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 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优势的贸易模型
一、理论前提 :
•
1.劳动价值论。价值和价格是由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 2.2╳2的前提。假定只有二个国家、生产二种产品。 3.自由贸易。没有关税,没有运输成本。
4.劳动力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国内可 以实现劳动力在两生产部门间的转移。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博弈”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2、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3、假如A国使用同样数量的时间比B国生产更多同种商品X,那么A国在商品X的生产上()A、有相对优势B、有绝对优势C、相对有利D、绝对不利4、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B、社会生产力C、上层建筑D、生产关系5、一国拥有充足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6、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和俄林D、李斯特7、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代表人物是()A、李斯特B、托马斯·孟C、凯恩斯D、凯能8、人力资本说最先是由()提出。
A、俄林B、里昂惕夫C、基辛D、凯能9、里昂惕夫之谜的存在表明()A、有些国际贸易现实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不相符B、产业内贸易是个别经济学家的妄想C、有些国际贸易现实并不能增进各国福利D、发达国家之间极少发生贸易10、俄林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A、价格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的国际绝对差C、不同的成本比例D、生产者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11、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A、产业内贸易说B、技术差距说C、人力资本说D、偏好相似说12、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中,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A、《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B、《政治经济学原理》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D、《国际贸易纯理论》1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的贸易理论。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确定绝对优势的方法
〔1〕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来表示。 〔2〕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来表示。
❖3.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5〕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1〕一国应当出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生 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生产 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 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 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 均等化。
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量 〔1947年〕
二、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除此之外,还有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等解释。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当今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
.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 目标
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作用;
掌握国际价值的概念;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
Y
A
E'
B'
B E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章国际贸易理论第⼆章国际贸易理论第⼀部分⽐较优势理论⼀、单项选择题1、假设我国⽣产⼿表需8 个劳动⽇,⽣产⾃⾏车需9 个劳动⽇,⽽印度⽣产这两种产品分别需要12 个和10 个劳动⽇,根据⽐较优势理论,则( )A、中国⽣产和出⼝⼿表B、中国⽣产和出⼝⾃⾏车C、中国⽣产和出⼝⼿表和⾃⾏车D、两国各⾃都⽣产两种产品2、按地域、⾃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的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赫克歇尔D、约翰穆勤3、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分⼯的思想是由( )创⽴。
A、亚当斯密 B ⼤卫李嘉图C、凯恩斯D、托马斯孟4、如果本国⽣产计算机(1)和咖啡(2)的单位劳动投⼊分别为a 上,a11=2 和a12=3,相应的。
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分别为a11*=2.5 和a12*=4,则本国与外国的⽐较优势分别为( )A、⽣产计算机;⽣产咖啡B、⽣产咖啡;⽣产咖啡C、⽣产咖啡;⽣产计算机D、⽣产计算机;⽣产计算机,5、⼀个国家劳动⼒资源丰富,那么就应努⼒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个思想源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卫李嘉图的⽐较成本说C、H-O 的要素⽐例说D、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6、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出⼝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率,则贸易的最⼤收益者是( )A、进⼝国B、出⼝国C、消费者D、不确定7、对于⽐较成本理论,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定的历史进步意义B、揭⽰了⼀个客观规律⼀⼀⽐较利益定律C、是⼀种静态分析D、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 )1、如果⼀国⽣产某种产品的⽐较成本低于另⼀个国家。
则表明本国拥有⽐较优势。
(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建⽴在他对分⼯能提⾼劳动⽣产率的认识基础上。
( )3、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进⼝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率,则贸易的最⼤收益者是进⼝国。
( )4、⼀国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它就越能从交换中获利( )5、如果本国⽣产计算机和咖啡的劳动⼯资率关系是w j>w c,则本国应该完全专业化⽣产咖啡。
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第一节
•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第二节
•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三节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一、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 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 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 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例题2.1】名词解释:绝对利益
绝对利益是指贸易双方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 生产,然后交换产品而取得的贸易利益。绝对利益是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用于解释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亚当·斯密认为,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 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说,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生产的 产品成本比外国低。如果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 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 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绝对利益理论是 亚当·斯密提出来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经典传统理论,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理论第一次从分工协作和交换 的角度阐明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源及其利益,有力地 否定了重商主义的观点,开创了自由贸易的新时代。
【例题2.2】论述与计算 产品用1天,1单位 产 品用2天;B国生产1单位 产品用2天,1单位 产品用1 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H-O与产业内贸易理论
五、新贸易理论发展
3、新经济地理理论 ⑴引入“冰山运输成本” (iceberg cost) ⑵贸易受到运输成本的限制,但劳动力却可 以自由迁移到福利更高的地方。 ⑶企业更乐意选址于规模大的区域。 ⑷由于劳动力可以移动,某个地方的积聚就 会扩大。
六、新新贸易理论
二、H-O-S定理
4、均等化推论 ⑴开始:A国资本丰裕,劳动力缺乏 B国劳动力丰裕,资本缺乏 A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⑵自由贸易: A国对资本需求增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其 国内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下降。 B国对劳动力需求增多,对资本需求减少;从而其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本价格下降。
三、Leontief反论
2、具体验证过程 ⑴ Leontief根据美国1947年官方统计资料, 将美国200个不同的行业归并为50个生产部门, 发现其中38个生产部门直接参与了国际市场交 换。 ⑵对价值为100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 代商品的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 的数量进行精心计算。 ⑶其后有用同样办法对1951年数据进行计算
②社会分工从产品层面发展到要素层面。 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生产要素等 ⑶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 ①二者均建立在最终产品的生产优势基础 上。 ②无法解释建立在要素优势的基础上的产 品贸易。 ⑷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既不否认比较优势的精 髓,又能解释新现象。
一、H-O 定理
五、新贸易理论发展
2、Krugman的发展 ⑴国际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间技术或要素禀 赋差异的必然结果。 ⑵国际贸易很可能只是扩大市场和促进规模 经济的一个途径。 ⑶贸易作用与劳动力增长和地区积聚的作用 相似。 ⑷相当一部分贸易由规模报酬递增引起,而 不是国家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引起。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0000)
资本/土地
67.2 42.8 198.0 5286.5 90739.1 1058.6
劳动/土地
0.009 0.038 0.019 1.574 66.304 0.103
生产与贸易模式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 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 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 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
几个概念
需求滞后是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 费者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 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 模仿滞后是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 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滞后由反应滞 后和掌握滞后所构成。 反应滞后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 的时间间隔。 掌握滞后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 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
全部工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 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 、瑞士、英国、冰岛。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 口 到 工 业 国 家从 工 业 国 家 进 口 的比例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国家 0.56 0.81 0.95 0.51 0.75 0.73 0.77 0.70 的比例 0.51 0.76 0.82 0.39 0.72 0.69 0.80 0.70
第二章际贸易理论
2、供给 、
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 生产者以比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价 格更高的市场价格销售商品所获得 的经济福利。 的经济福利。 在数量为40000辆时:摩托车的价 辆时: 在数量为 辆时 值为e+z,生产者的成本为z,生产 值为 ,生产者的成本为 , 者剩余为e 者剩余为
3600 S=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c
2000
E h
400
g
40
D=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 数量 (1000辆) 辆
o
三、两国市场与开放贸易
价格
贸易效应 福利
美国市场
c
价格
世界市场
价格
(美元/辆) 美元 辆
(美元/辆) 美元 辆 Sus=美国供给曲线 美国供给曲线 A 2000 贸易前美国价格
世界其他 美元/辆 (美元 辆) 国家市场
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
美 国
集团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集团
世界其他国家
自由贸 易时的 剩余 无贸易 时的剩 余 贸易的 净效应
消费者
a+b+ c c+d e a+e
a+b+ d -a
消费者
m
m+j+k -(j+k) j+k+n
生产者
生产者
j+k+w w+v +v+n
作为整 体的美 国
a+b+ a+c+ b+d c+d+ e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部分比较优势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我国生产手表需8 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9 个劳动日,而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需要12 个和10 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则(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和自行车D、两国各自都生产两种产品2、按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分工的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赫克歇尔D、约翰穆勤3、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由( )创立。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凯恩斯D、托马斯孟4、如果本国生产计算机(1)和咖啡(2)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 上,a11=2 和a12=3,相应的。
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11*=2.5 和a12*=4,则本国与外国的比较优势分别为( )A、生产计算机;生产咖啡B、生产咖啡;生产咖啡C、生产咖啡;生产计算机D、生产计算机;生产计算机,5、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就应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个思想源于(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H-O 的要素比例说D、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6、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出口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比率,则贸易的最大收益者是( )A、进口国B、出口国C、消费者D、不确定7、对于比较成本理论,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B、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一一比较利益定律C、是一种静态分析D、理论假设符合客观实际二、判断题( )1、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
则表明本国拥有比较优势。
(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认识基础上。
( )3、在2*2*2 李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接近于进口国的贸易前国内交换比率,则贸易的最大收益者是进口国。
( )4、一国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它就越能从交换中获利( )5、如果本国生产计算机和咖啡的劳动工资率关系是w j>w c,则本国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咖啡。
三、名词解释相对劳动生产率四、简答题1、什么是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2、简要说明绝对成本理论?3、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五、计算题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2、假设A、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3、下表列出了日本和中国生产1 单位计算机和 1 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日本的总劳动为60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 小时。
表 4 中国与日本生产单位计算机和小麦的劳动时间(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22 单位的小麦,日本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 单位的小麦,日本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A5、A6、B7、D二、判断题1、×2、√3、×4、×5、×三、名词解释相对劳动生产率:指不同产品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四、问答题1、什么是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答案要点: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说,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以及效果。
亚当斯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每个人专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亚当斯密进一步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本国在有利生产条件下产生的产品去与外国的产品进行交换,而不是自己去生产。
2、简要说明绝对成本理论?答案要点:(1)两国之间的贸易是按绝对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各国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以此达到资源的较高利用,从而增长收益,提高各国的福利。
(2)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主张以自由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3)该理论深刻地揭示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从而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但只说明了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这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缺乏普遍性。
3、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答案要点:合理的成份和进步意义。
(1)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利益定律,这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一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具有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即比较不利)的产品,便可获得实际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它曾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而自由贸易政策又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居于首位。
总之,这一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
局限性。
(1)李嘉图把他的比较利益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基础上,把多变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均衡的世界,因而所揭示的贸易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远利益则不得而知。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在泛泛地论证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之后,对于更复杂的问题,诸如引起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互利贸易利益的范围以及贸易利得的分配等问题,却没有触及。
(3)比较利益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
五、计算题1、答案提示:(1)在表 1 中 A 国劳动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Y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在表 2 中 A 国资本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X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答案要点:(1)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 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2)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答案要点:(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日本为60/3=20(2)因为日本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日本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日本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日本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 3 小时,但生产1/22 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 小时劳动,所以日本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3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 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 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 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 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 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 田24=1/2 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 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 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 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日本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 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 自=200 单位。
因此,中国的福利水平上升,日本的福利水平上升,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第二部分H——O 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就应努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个思想源于()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C、H—O 的要素比例说D、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2、按照“要素比例说”,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执行()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3、在H-O 模型中,假设计算机与咖啡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aKJ/aKC=2/5,则必有aLJ/aLC ()A、=2/5B、≤2/5C、≥2/5D、>2/54、按照赫-俄原理,一国应该进口()A、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B、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C、绝对成本低的商品D、比较成本低的商品三、判断题()1、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家倾向于进口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4、两国在以两种商品进行贸易时,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有两国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5、要素禀赋理论否定了亚当斯密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6、国际贸易能够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四、名词解释1、要素丰裕程度2、要素密集度3、要素密度逆转五、简答题1、阐述H-O 理论的主要内容。
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假设条件有哪些?七、论述题1、简要评价各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积极性、消极性或错误性、不足性。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B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BCD 3、ACE三、判断题1、×2、×3、√4、×5、×6、√四、名词解释1、要素丰裕程度: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2、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
3、要素密度逆转: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里,我们曾假设,无论在什么情况下,X 与Y 的要素密度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改变的,即对任何一组要素价格,X 永远都是资本密集型的,Y 也永远都是劳动密集的。
反之,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 是资本密集型的,Y 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 变成劳动密集型,Y 变为资本密集型,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