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双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更新及临床意义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特征为患者情感波动幅度较大,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的水平。
一、定义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患者在生理、情感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出现异常变化,交替表现为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情感状态。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CCMD-5)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1. 抑郁期症状:- 持续的抑郁心境- 对平日感兴趣或愉悦的事物明显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失眠或过度睡眠- 负罪感或自责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 意欲降低或疲乏感- 减少或增加食欲2. 躁狂期症状:- 持续心境持高或愉悦- 高度自信或自大- 思维跳跃或话语过多- 躁动不安或过度活跃-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冲动- 失眠或减少需要睡眠- 不适当或过分增加的活动三、治疗原则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3. 早期干预:在症状出现早期尽早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四、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具体选择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患者个体化的因素而定。
五、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插入治疗(IPSRT)和家庭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战胜心理困扰。
六、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远离不良嗜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等。
DSM-5 双相情感障碍
关于诊断标准A中情绪重要性的质疑逐渐增多
Stanley BTN和STEP-BD研究的数据分析: 1. BTN:发现在具有情绪高涨症状的患者中,活动/精力增加的症状增加了 18倍(比值比) 2. STEP-BD: 更高的比值比为27 有趣的是,易激惹对活动/精力的增加预测作用并不大—比值比为2.6
预估双相障碍患病率改变
总之,工作组期望在患病率方面有尽量少 的改变,以便能够提高双相诊断的 —特异性
—精确度
14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15
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标准(DSM-IV)
一段时期内明显存在持续性的情绪高涨或易激惹, 至少持续4天并且存在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这种 情绪明显不同于正常的非抑郁情绪,几乎每天均存在
10
*Bipolar Disorders: Improving Diagnosis, Guidance and Education
BRIDGE* 研究
国际研究:来自18个国家重性抑郁发作的5635名患者
(北非,欧洲,亚洲) 采用双极性特征的新定义:双相特征 采用轻躁狂清单(HCL-32自评版)来自评轻躁狂症状
很多患者被划分到NOS类别中;
很多患者存在共病的问题; 人为划为导致就新类别的疾病出现;
不是基于客观证据划分诊断类别,缺乏科学性。
DSM-IV采用类别模式(category diagnosis)划分诊断,不同诊断的分界很清晰
4
DSM-5的修订原则
临床应用最优化
以研究证据为指导
保持前版本的连续性 在DSM-IV与DSM-5之间的变更程度方面避免存在 制约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引言是介绍本文的开篇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1.1 概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症状,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的困扰和负担。
这种障碍不仅对患者自身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论文内容进行总览性的介绍;第二部分将重点讲解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定义、分类以及其特征与影响;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目前通用的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包括国际上通用标准简介以及DSM-5中关于该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还会介绍其他可能用于诊断的评估工具或问卷调查;第四部分将着重强调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时需要注意的重要要点和注意事项,例如有效记录症状和行为观察的关键指南、特殊人群和条件下的诊断挑战以及其他需考虑因素如共病等;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小结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与临床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概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加深读者对该精神疾病认识,并提供给医生、心理学家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进一步明确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特征与影响,介绍目前通用的诊断标准,并指出在不同情境下需注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医生提高对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的能力。
同时,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诊断标准2.1 双相情感障碍定义和分类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患者会经历交替出现的情绪波动,包括情绪高涨时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谷时的抑郁期。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双相情感障碍被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双相I型、双相II型和混合型。
双相障碍DSM-IV到DSM-V变化要点
DSM-V
DSM-V混合发作纳入 “伴有混合性特征”
DSM-V标准B、C
DSM—V重性抑郁
DSM-V重性抑郁发作
DSM-V排除居丧原因
• 第一,该排除标准暗示居丧反应仅持续2个月,而医生和居丧咨询者都认为持续1到2年 的居丧反应是很常见的;
• 第二,居丧被认为是重大社会心理应激,可以诱发重性抑郁发作,通常在丧亲不久以 后就出现。如果重性抑郁出现在居丧的背景上,则患者无用感、自杀观念、躯体健康 不良、人际关系或工作能力恶化的体验会加深,并增加持续性、复杂性居丧障碍的可 能性,该障碍在DSM-5第三部分“有待于将来研究的障碍”中有简明的标准。
• 第三,居丧相关的重性抑郁障碍最有可能出现在过去有重性抑郁发作个人史或家族史 的个体中。它与非居丧相关的重性抑郁发作有着相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人格特征, 合并症类型以及慢性化和复发风险因素也是相同的。
• 第四,居丧相关与非居丧相关的抑郁症状对心理社会和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是一致的。 与DSM-4简单的排除不同,DSM-5在重性抑郁障碍的标准下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脚注,帮 助医生区分居丧的特征性症状与重性抑郁发作的症状。尽管大部分有丧亲体验的人居 丧却并不发展出重性抑郁,证据证明居丧并不比其他应激源更能诱发重性抑郁发作, 也不说明居丧的抑郁症状会自发缓解。
7. 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
6.情感性疾患
8. 分离障碍
7.焦虑性疾患
9.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8.身体型疾患
10.喂养与进食障碍
9.人为疾患
11.排泄障碍
10.解离性疾患 11.性疾患及性别认同疾患 12.饮食性疾患 13.睡眠性疾患
12.睡眠-觉醒障碍 13.性功能障碍 14.性别焦虑症
14.他处未分类之冲动控制疾患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目录
1. 引言 2.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3. 精神症状的分类与特征 4. 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与方法 7.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管理 8. 结论与展望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Index
▪ 精神症状的特征
1.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持续性症状通 常与慢性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而间歇性症状则可能与周期性精神疾病有关, 如双相情感障碍。 2.精神症状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可 能有严重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因病因、病程、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而异,因此需要根据患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1.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锂盐 、丙戊酸钠)和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预防躁 狂和抑郁发作,而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处理伴发的精神病症状。 3.心理治疗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 治疗和人际社会技能训练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改善 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3%,但在某些人群中可能更高,如艺术家
、创意产业工作者和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史的人。
1.DSM-5为双相情感障碍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对日 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例如,躁狂发作需要持续至少1周,并且症状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 显著影响。 2.除了典型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外,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还可能经历快速循环发作,即患 者在一年内至少有4次抑郁和躁狂发作,但没有满足双相情感障碍的完整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可能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 查、心电图和脑电图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双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双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理障碍,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感波动较大的精神障碍。
其特点是患者情绪波动幅度较大,既有情感高涨期,也有情感低落期。
这种情感波动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困扰。
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高涨期,患者在情感高涨期表现出情绪激动、精力旺盛、自信过度、行为冲动等特点。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
2. 情感低落期,患者在情感低落期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极、自卑、丧失兴趣等特点。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患者在这个阶段往往感到生活失去意义,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3. 情感波动频繁,患者的情感波动频繁,通常在数周内出现多次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的交替。
这种情感波动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而是自发性的。
4. 心境恶劣持续时间,患者的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数天到数周之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5. 不符合躁狂症或抑郁症诊断标准,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在情感高涨期和情感低落期的症状不符合躁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对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情感波动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部肿瘤等。
同时,还需要与家属和患者本人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情感波动特点和持续时间,以便进行准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波动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感波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情绪障碍是一类影响情绪体验和调节能力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障碍等多种类型。
由于其症状和表现具有交叉重叠性,对于这类疾病的跨诊断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
为了统一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制定一个适用于各种情绪障碍的统一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统一诊断标准1. 综合评估:对于患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心理评估等。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2. DSM-5标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
在制定统一方案时,应以DSM-5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明确诊断。
3. 严重程度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受损程度,对情绪障碍进行分级评估。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统一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抑郁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于焦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苯二氮䓬类药物。
对于双相障碍,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和抗精神病药物。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情绪障碍的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援助性解剖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增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减少焦虑和抑郁。
3. 社会支持:情绪障碍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医生应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参加支持小组或心理咨询活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第三部分:统一康复措施1.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该计划可以包括定期随访、药物调整、心理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内容,以帮助患者逐渐康复并预防复发。
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在DSM-5中的分类和诊断变化要点
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在DSM-5中的分类和诊断变化要点有关基因和家系的研究提示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是异质性疾病,应该归为独立的疾病单元;另外,临床特征也显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均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DSM-IV-TR分类中的“心境障碍”在DSM-5中被分开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两个独立的章节。
一、抑郁障碍为了防止双相障碍在儿童(大于12岁)中的过度诊断和治疗,DSM-5在“抑郁障碍”中加入了新的抑郁障碍类型--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是指儿童存在持续易激惹、频繁行为失控的状态。
加入该诊断的原因是由于既往的研究发现,存在这些症状的儿童在成长为青少年和成人的过程中往往发展成为单相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而不是双相障碍。
关于丧亲之痛(bereavement)和抑郁症的鉴别诊断,在DSM-IV-TR中认为丧亲之后的2个月内的悲伤反应属于正常反应,除非悲伤者出现过度自责、有自杀观念、认为自己毫无用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出现幻觉等情况时才考虑抑郁症的可能。
而在DSM-5中取消了该时间限定,认为丧亲虽然痛苦,但一般不会诱发抑郁症发作。
如果丧亲之痛和抑郁症同时出现,则可能是因为合并其他抑郁障碍易感性所致,抗抑郁治疗可能有助于其恢复。
此修订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支持此修订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限定有利于提高医生对丧亲之痛合并抑郁症的关注,认识到丧亲之痛对易感人群来说是重大的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在该人群中诱发抑郁症,因此可以作为抑郁症的先兆。
另外,研究发现丧亲相关抑郁症的遗传倾向、人格特质、共病模式、病程、慢性化和复发风险同普通抑郁症相似,且对治疗的疗效反应也相似;虽然此修订可能会使处于丧亲之痛期的悲伤者有羞耻感,因为过度悲伤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却有助于医生提高对该部分人群的关注、及时给予合适的抗抑郁治疗并预防自杀的发生。
反对者则认为,尽管有研究认为两种抑郁症相似,但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认为虽然丧亲期间的抑郁症状不会升高将来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自杀风险也没有明显增加;另外,此修订可能导致正常悲伤者被过度诊断为抑郁症,进而导致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和治疗副反应。
DSM5双向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更新及临床意义精品资料
双相障碍I型
精力/活动增 加 单相躁狂
双相障碍的阈下特征 混合特征 环形心境及其他阈下表现
7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8
诊断标准A(DSM-5): 躁狂和轻躁狂定义的修订
有一段明显异常并且持续的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和活 动和精力增加 作为躁狂和轻躁狂的核心症状,活动或精力的持续 增加愈发突出 症状清单(诊断标准B)基本上没有改变
C. 这些症状不是由于某种物质(例如,药物滥用, 药物,或其他治疗)或一般医疗状况(如甲亢) 的直接生理效应。
DSM – IV中混合发作的标准
存在什么错误呢?
双相抑郁发作患者中与DSM – IV躁狂症状相关的分布
只有31.2% 的患者在其抑郁发作时期没有躁狂症状 在STEP-BP中双相抑郁发作时期符合DSM-IV躁狂症状的数目(n=1380)
双相II型的患病率ຫໍສະໝຸດ 能会增加三倍,发病率也会增加19
“病例数”的增加
计时记录软件;135例双相I型和68例双相II型患者完 成每日情绪记录(共30348天,平均150天)
2874天为轻躁狂日;双相I型1934天,双相II型940天 所有轻躁狂记录中36%属于单日事件记录
Bauer M, et al. Self-report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impact on minimum episode leng th for hypomania. J Affect Disorder 2006; 96(1-2):101-5
如果以抑郁为主,标准是必须满足重性抑郁发作,并且 目前发作几乎每天都存在至少3个以下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情绪波动
剧烈,包括情绪高涨期(Manic Episode)和情绪低落期(Depressive Episode)。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首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至少经历过一个情绪高涨
期和一个情绪低落期。
情绪高涨期需要符合以下标准,持续至少一周(或需要住院治疗),且表现为异常的情绪高涨、自大、言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等。
情绪低落期需要符合以下标准,持续至少两周,且表现为沮丧、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杀念头等。
其次,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药物
或物质滥用、其他精神疾病、躁狂抑郁症等。
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
最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家族史和社会功能。
家族史中有
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此外,双相情感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因此,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家族史和社会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满足情绪高涨期和情绪低落期的标准,排除其
他可能的诊断,并考虑患者的家族史和社会功能。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实践的质量。
分裂型障碍诊断标准
分裂型障碍诊断标准分裂型障碍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它导致患者存在两个或以上的人格状态,这些人格状态可以独立自主地控制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对于医生来说,诊断分裂型障碍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因为患者常常不愿意透露他们的症状。
为了准确诊断分裂型障碍,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病。
一、DSM-5诊断标准目前,分裂型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提供的标准。
根据DSM-5,以下标准用于诊断分裂型障碍:1. 两个或更多自主的人格状态:患者至少存在两个或更多的人格状态,每个人格状态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2. 失去记忆:患者至少有一个人格状态丧失了与其他人格状态之间的记忆连续性。
3. 思维和情感的不协调:患者的思维和情感在不同的人格状态之间存在不协调和矛盾的现象。
4. 影响日常功能:患者的多个人格状态导致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功能受损。
5. 除外诊断:患者的症状不能通过其他精神疾病或药物使用引起,如精神分裂症等。
二、诊断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进行多个步骤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分裂型障碍。
首先,医生将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症状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其次,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标准化的面谈工具,如结构式临床访谈(SCID-D)等,来对患者进行深入的面谈。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患者的多个人格状态,并评估其对日常功能的影响。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辅助检查,如神经影像学检查或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鉴别诊断在诊断分裂型障碍时,医生还需与其他相关精神疾病进行鉴别,以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
首先,与分裂型障碍症状相似的是其他人格障碍,如边缘性人格障碍、遗忘性人格障碍等。
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避免误诊。
其次,精神分裂症也与分裂型障碍有一些相似之处。
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与分裂型障碍的多重人格状态有所不同。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治疗与管理实践经验总结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如心理治疗、电抽搐疗法等,以提高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效 果。
早期筛查与预防策略研究
早期筛查
研究更有效的筛查工具和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双相情感障碍 ,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预防策略研究
探讨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的可能策略和方法,降低疾病的 发生率。
社会支持与政策研究
社会支持
应对技能培训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双相情感障碍的疾 病知识,包括症状、病程、治疗方式 等,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教授患者及家属应对双相情感障碍的 技能和方法,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 等,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教育
提供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 面对疾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
预防复发与维持治疗
心境稳定剂
如锂盐、丙戊酸盐等,主要用于预防躁狂和 抑郁的交替发作,维持情绪稳定。
抗躁狂药物
用于控制躁狂发作,降低兴奋、易怒等症状 ,稳定情绪。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如奥氮平、利培酮等,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 碍的幻觉、妄想等症状。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模式, 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定期评估与复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复查,及 时发现复发迹象,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干预。
维持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维持治 疗方案,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预防 复发。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包括药物、心理治疗等,以 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管理与康复计划
建立长期管理计划
为患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包括 定期评估、治疗方案调整、康复
研究如何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供更 好的社会支持,如建立患者互助组织 、提供就业援助等。
(完整版)DSM-4-TR到DSM-5新变化概览
DSM-4-TR到DSM-5: 新变化概览郭延庆(摘译自APA)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本章按照DSM-5分类中同样的章节顺序概要地介绍了DSM-5诊断标准与文本所做出的变化。
它并非一个详尽的指导,文本与措辞的细微变化本章并不提供。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DSM第一部分描述了DSM-5在章节组织上的变化,多轴系统以及维度评估的介绍(在第三部分)。
术语在DSM-5 所有相关障碍中,“一般医学情况”(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被“另一种医学情况”(another medical condition)取代。
神经发育障碍智力残疾(智力发育障碍)对智力残疾(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强调了对认知能力(IQ)与适应功能两者都要评估的必要。
严重性建立在适应功能而非智商分数上。
DSM-4所用的术语为精神发育迟滞,而智力残疾在过去20年来被医学,教育,其他专业人士,一般公众与宣传组织更广泛采用;Rosa法律也用它取代了精神发育迟滞的说法。
除了名字的改变,认知能力的缺陷开始于发育阶段,连同其诊断标准,被考虑构成一个精神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被放在括号内,反映的是国际疾病分类系统所有疾病都是以“障碍”列举(ICD;ICD-11将在2015年出台)并且把所有残疾建立在功能、残疾与健康国际分类(ICF)基础之上。
沟通障碍DSM-5沟通障碍包括语言障碍(DSM-4中表达性语言障碍与接受-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发音发声障碍(一种新的语音学障碍)以及儿童起病的流畅性障碍(口吃的新的命名)。
还包括社会沟通障碍(语用),是一种表现为在言语和非言语的社会性使用上存在持续性困难的新的情况。
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沟通缺陷,因此,沟通障碍不能在有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呈现的背景下诊断。
DSM-4广泛性发育障碍NOS可能符合DSM-5的社会沟通障碍的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DSM-5的新名词,它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科学共识,先前四个独立的障碍实际上是在两个核心领域表现为不同症状严重性的单一医学状况。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制定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躁狂发作,患者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症状中的三项或更多,情绪高涨、精力过剩、言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感觉良好、
冲动行为等。
2. 抑郁发作,患者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症状中的五项或更多,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评价过低、注意
力不集中、自杀念头等。
3. 持续时间,躁狂发作至少持续一周,抑郁发作至少持续两周。
4. 其他症状排除,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躁狂或抑郁症状,如物
质滥用、药物副作用等。
5. 社会功能受损,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从而准确地判断其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医生在诊断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以免漏诊或误诊。
另外,对于一些症状较轻或病程较短的患者,可能不符合完全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但仍然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和关注。
这些患者可能处于亚临床状态,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准确地诊断了双相情感障碍,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帮助,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DSM-5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电子软件研究版临床版
DSM-5® 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电子软件研究版/临床版的简体中文版招标信息DSM-5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5) 是做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年) 中主要诊断(既往轴I诊断) 的一个半定式检查指南。
它由熟悉DSM-5分类和诊断标准的临床医生或培训过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施测。
作为一个评估工具,SCID-5主要有2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信息的收集,这一个过程主要通过系统培训过的精神科专业人员来询问和收集;第二,信息的编码,即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跳转[时刻得留心观察跳转指导语。
当没有跳转指导语时, 默认原则是继续下一条目], 在调查过程中,判断和跳转也常常会出现错误。
为此,电子软件的意图除了方便评估、记录和保存,例如,提供查阅用户指南的跳出窗口,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辅助准确地进行条目的判断和跳转,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
精神科是一门行为科学,对调查对象行为进行数字化的描述,将帮助国内精神科医师建立数字的概念,从而提升其诊断水平。
可能的操作流程1.打开软件:双击APP或者右手健打开。
2.在弹开的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3.按回车或者点击下一步,进入临床版、研究版和用户定制版的选择界面。
4.进入模块和亚模块(如强迫症之外的强迫及相关障碍、伴惊恐发作的标注)的选择界面,默认为全选;也可以根据用户研究需求进行定制,对于没有入选的模块和亚模块在电脑后台自动处理了,不会出现在调查之中,可保证用户定制的要求,完成之后,输入特定用户定制版的标签,锁定保存。
5.进入录音选择界面。
诊断过程可选择全程开启录音并存储录音数据。
诊断结束后可通过题目进入的时间点对录音数据进行回放,用于复核。
6.进入调查的背景资料,开始正式调查,输入相关信息。
7.进入概述模块。
8.完成概述模块信息收集与记录之后,进入是否使用扫描模块的选择界面,若选择是,进入扫描模块,若选择否,进入A模块,依次对A–L模块中定制的模块逐项地进行信息的收集、记录和编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估双相障碍患病率改变
总之,工作组期望在患病率方面有尽量少 的改变,以便能够提高双相诊断的 —特异性
—精确度
14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15
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标准(DSM-IV)
一段时期内明显存在持续性的情绪高涨或易激惹, 至少持续4天并且存在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这种 情绪明显不同于正常的非抑郁情绪,几乎每天均存在
7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8
诊断标准A(DSM-5): 躁狂和轻躁狂定义的修订
有一段明显异常并且持续的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和活 动和精力增加 作为躁狂和轻躁狂的核心症状,活动或精力的持续 增加愈发突出 症状清单(诊断标准B)基本上没有改变
标准没有变化,仍维持DSM-IV中“至少4天”的规定;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在2-3天,且满足轻躁狂症状标 准的患者,被归类到“其它特定的双相相关障碍”中 (other specified bipolar and related disorder),
22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所有轻躁狂记录中36%属于单日事件记录
Bauer M, et al. Self-report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impact on minimum episode leng th for hypomania. J Affect Disorder 2006; 96(1-2):101-5 20
DSM – 5 中带有抑郁症状的 混合特征
如果以躁狂或轻躁狂为主,标准是必须满足为躁狂发作或轻 躁狂发作,并且目前发作几乎每天都存在至少3个以下症状:
主观感到情绪低落 快感缺乏 精神运动性迟滞 疲乏/精力缺乏 无价值感/ 自责 自杀观念/ 自杀
DSM – 5中带有轻躁狂症状的 混合特征
–桥接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诊断,建立情感障碍谱
系的概念
•切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
•对治疗的建议性
双相障碍犹如一块蛋糕
不同分型的双相障碍有不同特征
改变的原因
混合状态的确定源自Kraepelin DSM - IV 的标准过于严格 DSM - IV 的标准很少符合目前我们的 术语“混合” • 结果是令人混淆和缺乏准确性的 • • •
DSM – 5的立意
使用一个特征来表示同时存在相反的两极症状
适用于同时存在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
适用于在一定情况下,单相和双相的终身诊断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Copy right(c)2013). 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9
预估双相障碍患病率改变
阳性 问题 (N= 4633) 无 仅有 易激惹 177 仅有 活动增多 104 仅有 情绪高涨 110 易激惹 +活动增多 185 情绪高涨 +易激惹 126 情绪高涨 +活动增多 521 情绪高涨 +易激惹 +活动增多 1422 总比例
1988
100%
DSMIV-修 订版
10
*Bipolar Disorders: Improving Diagnosis, Guidance and Education
BRIDGE* 研究
国际研究:来自18个国家重性抑郁发作的5635名患者
(北非,欧洲,亚洲) 采用双极性特征的新定义:双相特征 采用轻躁狂清单(HCL-32自评版)来自评轻躁狂症状
变量 N 轻躁狂家族史 首发年龄<30岁 ≥2次发作 情绪事件进展 季节性发作次数 躁狂/轻躁狂转换 混合状态/心境不稳定性 心境不稳定性 难治性 非典型抑郁 自杀企图史 单相抑郁 发作 1988 4.6 34.3 51.7 64.6 14.0 0.7 15.2 16.1 17.6 15.9 22.3 1天 285 11.0 50.7 64.7 75.6 22.8 8.7 36.6 28.6 22.4 22.8 21.0 2-3天 4-6天 626 16.7 51.7 69.0 78.8 27.4 14.0 42.0 39.1 22.2 23.8 29.1 409 21.4 56.3 81.2 89.0 39.6 27.1 44.0 50.0 26.6 28.6 28.9 7+天 1096 24.5 53.0 84.1 90.5 41.0 37.9 48.1 57.0 25.4 31.5 33.2 1+月 1219 27.4 52.8 85.2 92.3 39.4 35.2 41.7 53.1 25.6 28.2 33.0
双相I型
诊 断 标 准
DSM-IV-TR
……
双相障碍 心境障碍 抑郁障碍 ……
双相II型
环性心境 非特异性双 双相I型
相障碍
……
双相II型
DSM-5
环性心境 双相障碍 抑郁障碍 …… 物质所致双相 障碍 躯体疾病导致 双相障碍 其它特定的双 相障碍
6
DSM-5中将双相障碍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 来,单独作为一个章节。
16
BRIDGE研究
最新数据显示,轻躁狂症状的持续时间自2天至4天
的逐渐增加对发作诊断标准的外部验证性越强(Angst et al., 2012)
Angst, J. et al.Aich Gen Psychiatry. 2011; 68(8): 791-799.
17
BRIDGE-重性抑郁发作患者: 临床特征及轻躁狂持续时间的相关性
关于诊断标准A中情绪重要性的质疑逐渐增多
Stanley BTN和STEP-BD研究的数据分析: 1. BTN:发现在具有情绪高涨症状的患者中,活动/精力增加的症状增加了 18倍(比值比) 2. STEP-BD: 更高的比值比为27 有趣的是,易激惹对活动/精力的增加预测作用并不大—比值比为2.6
关于此修订的讨论过程
许多观察性的研究发现,活动/精力增加至少与情绪增 高在判断双相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同等重要; 与双相相关的早期因素分析中,活动/精力增加与双相 密切相关:
Bauer et al, 1999; Benazzi/Akiskal, 2003; Hantouche, Angst et al, 2003; Benazzi, 2004.
病例数的增加
如果持续时间诊断标准减少为2天:
每个患者轻躁狂发作的平均天数将增加一倍 (自4%增加至8%) 轻躁狂发作的患者将增加一倍(自44增加至96) 轻躁狂发作次数将增加二倍(自129增加至404)
21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总结
基于上述讨论,在DSM-5中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的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23
DSM - IV 中混合发作的标准
A. 符合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的标准至少在1周中 几乎每天都存在。 B. 心境障碍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职业功能或正常的 社交活动或与他人的关系明显受损,或有必要住 院治疗以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或者存在精神病 性特征。 C. 这些症状不是由于某种物质(例如,药物滥用, 药物,或其他治疗)或一般医疗状况(如甲亢) 的直接生理效应。
18
改变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减少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作为诊断标准所造成的潜在
影响是明显的 双相II型的患病率可能会时记录软件;135例双相I型和68例双相II型患者完 成每日情绪记录(共30348天,平均150天)
2874天为轻躁狂日;双相I型1934天,双相II型940天
很多患者被划分到NOS类别中;
很多患者存在共病的问题; 人为划为导致就新类别的疾病出现;
不是基于客观证据划分诊断类别,缺乏科学性。
4
DSM-5的修订原则
临床应用最优化
以研究证据为指导
保持前版本的连续性 在DSM-IV与DSM-5之间的变更程度方面避免存在 制约因素
5
DSM-IV和DSM-5中 双相障碍诊断目录的变化
DSM5
177
100
185
126
521
1422
54.85%
185
521
1422
45.93%
Angst J. Gamma A., 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bipolar ity based on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5635 patients with DSM-4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12; 262: 3-11. 13
DSM-5 双相情感障碍
——诊断标准更新及临床意义
2014/04/11
1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2
讨论内容
DSM-5的修订原则
躁狂或轻躁狂诊断标准A的变化
轻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标准的讨论
混合特征
3
DSM-IV存在的问题
系统回顾证据表明:
减少症状的持续时间标准会明显增加符合双相II型诊断标准的患 者比例。
目前尚缺乏证明这一改变有说服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