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

合集下载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编辑锁定同义词双向情感障碍一般指双相障碍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英文名称bipolardisorder,BP英文别称Bipolaraffectivedisorder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专家解读什么是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

医疗百科致力于权威医学知识的传播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王勇丨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撰写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疾病概况科普文章 (1) 科普视频目录1. 1 病因2. 2 临床表现1. 3 检查2. 4 诊断1. 5 治疗2. 6 预防基本信息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英文名称bipolardisorder,BP英文别称Bipolaraffectivedisorder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常见症状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传染性无双相障碍病因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特征为患者情感波动幅度较大,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的水平。

一、定义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患者在生理、情感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出现异常变化,交替表现为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情感状态。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CCMD-5)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1. 抑郁期症状:- 持续的抑郁心境- 对平日感兴趣或愉悦的事物明显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失眠或过度睡眠- 负罪感或自责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 意欲降低或疲乏感- 减少或增加食欲2. 躁狂期症状:- 持续心境持高或愉悦- 高度自信或自大- 思维跳跃或话语过多- 躁动不安或过度活跃-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冲动- 失眠或减少需要睡眠- 不适当或过分增加的活动三、治疗原则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3. 早期干预:在症状出现早期尽早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四、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具体选择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患者个体化的因素而定。

五、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插入治疗(IPSRT)和家庭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战胜心理困扰。

六、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远离不良嗜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等。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xx年xx月xx日•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社会支持与康复目•双相情感障碍防治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录01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心境障碍,在情感、能量和活动水平上出现显著波动。

特点包括情绪极端变化和活动水平极端变化,从情绪高涨(躁狂)到情绪低落(抑郁)。

定义与特点躁狂症状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加、自我评价过高、睡眠需求减少等。

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感、思考困难、自杀念头等。

症状与表现影响双相情感障碍对个体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后果如不治疗,病情可能反复发作,导致自杀风险增高,同时增加精神科治疗难度。

影响与后果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分类(DSM)标准进行诊断。

诊断通过详细病史、症状观察、心理评估和可能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诊断与评估02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1预防策略23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诊断是预防的关键,家长和医生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评估和诊断。

早期识别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作,应尽量避免生活应激事件、刺激性物质、身体疾病等诱发因素。

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情绪稳定,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饮食健康饮食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0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家庭治疗等。

心理干预0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庭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本质和特点,学习应对策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 研究
目录
1. 引言 2.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3. 精神症状的分类与特征 4. 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与方法 7.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管理 8. 结论与展望
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研究
Index
▪ 精神症状的特征
1.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持续性症状通 常与慢性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而间歇性症状则可能与周期性精神疾病有关, 如双相情感障碍。 2.精神症状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可 能有严重的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因病因、病程、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而异,因此需要根据患
双相情感障碍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1.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锂盐 、丙戊酸钠)和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预防躁 狂和抑郁发作,而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处理伴发的精神病症状。 3.心理治疗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 治疗和人际社会技能训练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改善 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3%,但在某些人群中可能更高,如艺术家
、创意产业工作者和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史的人。
1.DSM-5为双相情感障碍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对日 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例如,躁狂发作需要持续至少1周,并且症状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 显著影响。 2.除了典型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外,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还可能经历快速循环发作,即患 者在一年内至少有4次抑郁和躁狂发作,但没有满足双相情感障碍的完整诊断标准。 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可能需要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 查、心电图和脑电图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常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评估疗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辅助 手段,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应对疾病, 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抗精神病药等。
0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地
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早期识别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更早地识别双相情感障碍,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这需要深入研 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支持群体, 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增强 患者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与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 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预防复发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维持 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对患者及家庭的希望与建议
建立信任关系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自杀问题:
• 是精神障碍疾病中自杀风险最高的一种疾病 • 自杀率为650/10万,高出正常人50倍,15%抑郁障碍最
终死于自杀。
• 自杀风险可因单身、分居、离婚和守寡而增高 • 自杀未遂女性高于男性,而自杀成功男性高于女性 • 自杀在第一次发作的早期有比较大的风险,40%自杀发
生于第一次住院的前6个月,50%的发生在第1年内。
物质依赖问题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是产生抑郁的重要 危险因素,而抑郁情绪反过来又成为物 质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躯体疾病 按照心身疾病观点,许多躯体疾病的发 生都与情绪问题有密切关系,同时抑郁 情绪也可影响原来躯体疾病的转归和预 后。
慢性疼痛问题 疼痛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有的患者慢 性疼痛成为抑郁障碍患者就诊的主要症 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与预后 四、护理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 情绪 * 情感
2.心境障碍定义和分类 3.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4.心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人接触 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体验。
情绪的内部变化
* 皮肤温度、汗液 * 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血容量的变化 * 呼吸、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变化
从什么途径获得更多病人信息? 从哪些方面评估患者?(希望获得哪些信息) 病人可能存在什么护理问题? 该如何解决病人的问题?
一、护理评估
(一)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及其他相关人员 护理观察
(二)评估的内容
1.个人史及家族史 2.身体:外观、自理能力、营养、睡眠、排泄、活动 3.情绪:状态、稳定性 4.认知:判断力、思维能力、自知力 5.思维:过程、内容 6.社会:教育、工作、婚姻、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物
第2次发作 第3次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建立健康档案
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病 史、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等信息,
以便长期跟踪和管理病情。
预防复发与自我管理
坚持治疗
指导患者及家属坚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降低复 发风险。
定期复查
鼓励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迹象,采取相应措施。
自我管理
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以促进身心健康,降低复发风险。
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01
02
03
04
心境稳定剂
如锂盐、丙戊酸盐等,主要用 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抑郁
和躁狂发作频率。
抗抑郁药
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 药等,用于缓解抑郁症状。
抗精神病药
如奥氮平、利培酮等,用于控 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如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具 有稳定心境的作用,可减少抑
鼓励患者表达情感
与患者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鼓励他们表 达内心感受,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缓 解病情和减少复发。
协助患者寻求专业帮助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患者及家属的心声
患者小刘
希望社会能够更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 误解。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contents
目录
•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 双相情感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要点 •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分享
01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DSM-IV标准中,轻躁狂发作病期为4天以上 ICD-10”至少持续几天” CCMD-3为一周 Akiskal研究发现,轻躁狂的发作期可以只持续2天; Wick和Angst观察为1~3天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对BP混合性发作的新认识
– 典型的混合性发作:
• DSM-Ⅳ混合性发作是以符合症状标准的躁狂与 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比较公认的MS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大量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 马西平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美国FDA批准用于BP的药物有:
碳酸锂、丙戊酸盐、利培酮、奥氮平、拉莫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新型AED 代表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
非经典(第二代)APD 代表药物: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 唑
▪ 25岁以前急性发病的反复发作的抑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双相的征象(Signs of Bipolarity)
A 标准
– 仅有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轻躁狂或躁狂 – 一级亲属中有诊断和治疗的双相障碍
B 标准
– MED 特征:短暂(<3个月)、复发( >5次 )、非 典型、精神病性、产后、发病年龄小(<20岁 )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障碍中不同发作或不同时期的同一 类发作形式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别

双相情感障碍健康宣教(1)

双相情感障碍健康宣教(1)
动失去兴趣
思维迟缓:思考困 难,注意力难以集

言语动作减少:说 话、动作明显减少,
不愿与人交流
睡眠障碍:失眠、 早醒、多梦等
食欲变化:食欲下 降,体重减轻
疲劳感:持续疲劳, 无法缓解
自杀念头:出现自 杀念头或行为
诊断标准
01
持续至少2周, 几乎每天大部 分时间都感到
抑郁或易怒
02
睡眠障碍,如 失眠或过度睡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 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 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如规律的作 息、健康的
饮食等
学会自我调 节,避免过 度压力和焦

加强社交活 动,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

03
食欲变化,如 食欲不振或暴
饮暴食
04
疲劳或缺乏精 力
05
自卑或无价值 感
06
注意力难以集 中或记忆力下

07
自杀念头或自 杀行为
08
情绪波动较大, 时而抑郁,时
而易怒
09
社会功能受损, 如无法正常工
作和社交
10
排除其他原因 导致的抑郁或
易怒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抑郁药物,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 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_
4
不伴有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表现
01
头痛、头晕、乏力、 失眠等
04
肌肉酸痛、关节疼 痛等
02
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体重下降等

双相情感障碍综述

双相情感障碍综述


重度抑郁与双向障碍的差异
普遍程度
性别比例
开始年龄 婚学


全 球 伤 残



单相重症抑郁 缺铁性贫血 跌倒 酒精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 先天异常 骨关节炎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 1990
对3450例情感障碍患者进行93项调查的结果, 其中包括104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评估疾病 对他们过去和现在生活方式的影响
! Morselli & Elgie 2003
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起病于青春期晚期或成人期早期,此时间段为个人规划其职业生涯 及建立长期关系的阶段
健康人生 职业生涯 预期寿命 就业问题 离婚 / 分居
异常的而且持续的心境高涨、夸大或激惹。 B.在此心境障碍时期内,持续地表现出下列症状3项以上,并有 较显著的程度: (1)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 (2)睡眠需要减少(例如,感到只要3小时睡眠便休息好了); (3)比平时更健谈,或感到一直要讲话的紧迫感; (4)意念飘忽,或主观上体验到思想在赛跑。 (5)随境转移,容易分心(即注意很易转移到无关紧要的外界 刺激上去); (6)有目的的活动增多(不论社交、工作或学习、或者性活动都 是如此),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7)过分地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有潜在或能会 乐极生悲地造成痛苦的后果(例如,无节制地狂欢狂饮,轻率的 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
减少 12 年 减少 14 年 减少 9 年 2倍于常人 2倍于常人
对年龄为20多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研究结果
! Coryell et al 1993; Scott 1995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 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等,有助于降低双相情感障碍
的发病风险。
康复计划与支持
个体化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生活调整等方面的指导。
技能训练
对患者进行社交技能、情绪管理技能、 应对压力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其 自我管理和应对能力。
家庭治疗
将家庭纳入康复计划中,通过家庭治 疗改善家庭关系,减轻家庭压力对患 者的影响。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 康复计划,以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社会与家庭支持系统
01
02
03
04
社会宣传与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提 高社会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 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建立支持组织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不 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
种类,以确保安全有效。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定期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 另一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认 识和应对疾病,提高自我调节能
力。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 为疗法、心理教育、家庭治疗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成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支持组 织,为患者提供信息和情感支
持。
家庭支持与培训
为患者家庭提供支持和培训,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
者。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双相 情感障碍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
保障和社会福利支持。
05
双相情感障碍的科研进 展与未来展望
科研进展与成果
诊断工具
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工 具不断改进,如生物标记物和神 经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

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其特征为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的症状。

这种精神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令人担忧。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他们患上该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遗传学研究也发现,多个基因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这些基因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的调节和患者情绪的控制有关。

2. 生化因素生物化学方面的因素也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起控制情绪的重要角色的化学物质,而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常常出现异常变化。

例如,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可能升高,从而导致躁狂状态,而血清素水平下降则会引发抑郁情绪。

3. 身体健康问题某些身体健康问题也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有关。

研究表明,患有甲状腺问题、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这些健康问题可能在引发该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具体的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人们在面对压力、创伤经历和家庭不稳定等环境压力时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不良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的丧失、经济困难或恋爱问题,都可能成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诱因。

5. 药物与物质滥用某些药物和物质滥用也可导致或加剧双相情感障碍。

例如,滥用致幻剂和某些兴奋剂会刺激躁狂状态;而大量饮用酒精和滥用药物可能使抑郁情绪恶化。

药物治疗中的一些常用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躁狂或抑郁。

6. 延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被误诊或被延迟治疗。

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对自身症状的不了解,或者对寻求帮助的恐惧,而推迟就医。

延迟治疗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7.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简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1]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生物学因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护理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康复计 划
康复目标与计划制定
短期目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抑郁 和焦虑症状,恢复社交和职业功
能。
长期目标
预防复发,实现患者全面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制定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 治疗、生活调整等方面。
康复训练的实施
01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双相情感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歧视 和误解。
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心 理调适,有助于降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风险。
控制策略与措施
1 2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 药等药物治疗,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了解 康复进展情况。
调整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计划进行 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保持耐心
双相情感障碍的康复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积 极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康复效
果。
04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 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建立早期识别和干预机制
通过宣传教育、筛查和评估,早期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迹象,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心理治疗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 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3
生活方式调整
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如规 律作息、减少压力等,有助于控制双相情感障碍 的症状。
社会支持与教育普及
提供社会支持
01
建立患者支持群体,提供情感支持和互助,帮助患者应对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存在失衡现象 。
荷尔蒙变化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荷尔蒙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 。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筛查与诊 断
筛查工具与步骤
工具
常用的筛查工具包括患者自评量表和医生面谈。患者自评量表可以帮助患者自我评估情绪状态,而医 生面谈则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况。
基因变异
多个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这些基因涉及到神经递质代 谢、神经调节、细胞通讯等。
环境因素
心理社会压力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如失业、亲人死亡等,可能导致情绪波 动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人际关系问题
不良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冲突、社交孤立等,可能加重双相 情感障碍的症状。
生物化学因素
神经递质失衡
双相情感障碍的类型
01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双 相Ⅰ型和双相Ⅱ型。
02
双相Ⅰ型是指患者至少有过一次躁狂 发作,发作时具有明显的情绪高涨、 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睡眠需求减少 等特征。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03
双相Ⅱ型则是指患者至少有过一次轻 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轻躁狂发 作时,患者可出现情绪稍高涨、活动 稍增多、思维活跃、睡眠需求减少等 特征,但与躁狂发作相比,程度较轻 。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 活动减少、思维迟缓、睡眠需求增加 等症状。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积极 寻求压力的释放和缓解。
避免药物滥用
滥用药物如咖啡因、尼古丁等会干扰情绪波动,增加双相情感 障碍的发病风险。
避免不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情绪稳定,应尽量避免熬夜、暴饮 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
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患者经历周期性的情绪波 动,且在发作间期通常表现正常。该障碍病程复杂多变,可 能伴随着较高的自杀风险和共病现象。
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症状
情绪波动
患者常常经历情绪的快速波动,从 情绪高涨到情绪低落,甚至可能经 历情绪混乱或躁狂发作。
精力过剩
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可能表现出过 度的活动力和精力,甚至无法保持 休息和睡眠。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情绪稳定剂
如锂盐、丙戊酸盐等,有助于 稳定情绪和预防躁狂或抑郁发
作。
抗抑郁药
在抑郁症状较重时,可适当使 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SNRI
等。
抗精神病药物
在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时使用。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改变不良认知,提高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在双相情感障 碍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例 如,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和应激 等都可能触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 作。
02
双相情感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流程与工具
初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 其情感状况、家族病史、社会
功能等方面。
详细评估
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更详 细的临床访谈,了解患者的认知 、行为和生物学特征。
工具辅助评估
使用自评量表、他评量表等工具辅 助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认知功能 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病程标准
症状标准
情感高涨或低落持续时间达到两周以上,且 伴随相应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生理症状。
出现典型的情感高涨或低落,并伴随以下症 状之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性欲改变、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

双相情感障碍测试表90题

双相情感障碍测试表90题

双相情感障碍测试表90题1. 背景介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点是情绪波动剧烈,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状态。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以下是一份双相情感障碍测试表,共有90个题目,旨在帮助人们评估自己是否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

2. 测试表请根据以下问题,选择最符合您当前情况的选项,然后将选项前的方括号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1.我会突然感到非常兴奋和精力充沛。

–☐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经常2.我会经常感到无缘无故地悲伤和沮丧。

–☐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经常3.我的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思维跳跃。

–☐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经常4.我有时会感到自己的念头飞速转动,无法停下来。

–☐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经常5.我会突然变得非常有自信,觉得自己能够做任何事情。

–☐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经常……3. 测试结果解读完成测试后,根据您选择的选项,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如果您选择的大多数是A或B,说明您的情绪波动较为稳定,可能不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

•如果您选择的大多数是C,建议您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出现进一步的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

•如果您选择的大多数是D,可能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风险,请尽快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和诊断。

4. 注意事项•本测试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依据,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在测试过程中,请尽量诚实回答问题,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您对测试结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5. 结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对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对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对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对患者的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情感感知和认知两个方面,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情感感知的影响1.1 情绪极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常常出现极化的现象,即情绪在高和低两个极端之间剧烈波动。

这种情绪的不稳定性使得患者在感知他人情感时产生困难,往往会对他人的情感状态产生误判。

例如,当患者处于情绪低谷时,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负面情绪,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

1.2 自我中心偏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情感体验。

这种自我中心偏差导致了患者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能力下降,难以理解和共情他人。

这也可能导致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无法有效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二、认知能力的影响2.1 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

在情绪高涨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活跃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

而在情绪低谷时,他们则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的情况。

这种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影响了患者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2.2 认知柔性的缺失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波动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认知柔性的缺失。

他们往往固执地坚持某种认知模式,难以灵活地调整思维方式。

这种认知柔性的缺失使得患者在面对复杂情境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应对策略3.1 情绪调节训练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包括情绪识别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的学习等。

通过提高情绪感知的准确性和情绪调节的能力,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情感,并减少自我中心偏差的影响。

3.2 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可以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并增强认知柔性。

这包括通过注意力训练、集中力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向情感障碍双向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向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向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家系调查发现,双向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向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向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向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有关双向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

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1]疾病分类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向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向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向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向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向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向障碍;双向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

双向障碍分为:双向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向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向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向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

临床表现双向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分别叙述如下:躁狂状态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

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

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

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

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

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

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

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状态核心症状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

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疲乏无力,精力下降。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①焦虑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过度的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紧张不安,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

②精神运动迟滞时表现思维迟缓,行为迟缓。

③激越时表现脑子不停地想事,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不能自控。

④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个没用的人,是家人的负担。

⑤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躯体症状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食欲,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

混合状态指在同一时间段内(至少持续两周),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的表现,如抑郁心境下表现出言语和活动增多,躁狂状态下表现烦躁不安,精力不足等,有时躁狂和抑郁在一天内快速转换。

快速循环发作指过去12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发作,发作形式不限,可以是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

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以前发病,15-19岁是首发高峰。

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抑郁发作起病缓慢。

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或躁狂发作。

躁狂和抑郁发作没有固定顺序,可连续多次躁狂发作后有一次抑郁发作,或反过来,先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也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反复循环,以混合方式存在。

典型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

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

疾病危害双向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

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高。

抑郁时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可出现自伤自杀,自杀发生率高,激越时由于情绪极度烦躁,冲动控制能力弱,有可能出现伤人、毁物。

严重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

无论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在发作时,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能力都可能受到损害。

因此,一旦确诊双向障碍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疾病诊断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双向障碍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

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

诊断的确定仍然依据病史、精神症状检查,及结合病程进展的规律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的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4个方面: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

无论双向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甚至环性心境障碍和其它心境障碍的诊断,首先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双向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其详细标准如下: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语量增多;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睡眠需要减少;⑧性欲亢进。

2. 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 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4.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2. 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 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疾病鉴别双向障碍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精神分裂症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

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