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病例共40页文档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e6397eabc1c708a1284a44de.png)
双向情感障碍双向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向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向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家系调查发现,双向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向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向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向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有关双向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dbd6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a.png)
(最新版)双相情感障碍病例分析一、病例背景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包括躁狂期和抑郁期。
本次病例分析的对象为一名30岁的男性患者,已婚,病史两年。
二、病例描述患者在病发前,工作和人际关系良好,但此后开始出现情绪波动。
躁狂期时,患者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说话速度加快,睡眠需求减少;抑郁期时,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生活懒散,睡眠和食欲明显增加。
三、病例诊断根据病史和症状,医生诊断患者为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患者有躁狂期和抑郁期的明显症状。
2. 躁狂期和抑郁期交替出现,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3. 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病例分析4.1 病因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
4.2 病情进展患者病程两年,病情呈波动性。
在躁狂期,患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冲动和行为不受控制;在抑郁期,患者出现消极观念、自我否定和自责。
病情波动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3 治疗方案针对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建议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1. 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如锂盐、抗癫痫药等。
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
2.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家庭治疗有助于患者识别和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饮食和锻炼,避免刺激性因素,如过度使用咖啡因、酒精等。
五、病例总结本次病例分析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医生建议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0, 43(4): 283-286.[2] Post, R. M. (2009). Bipolar disorder: a clinical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70(4), 532-544.[3] Duman, R. S., Li, N., & Sanacora, G. (2009). A neural circuitry model of depression: focus on the role of neurotrophins. Neuromolecular medicine, 11(3), 167-178.。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fc81b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2.png)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以下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病历的模板,供参考使用。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病历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病史:
患者自述近期出现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既往史:
患者过去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
家族史:
患者直系亲属是否有类似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心理评估:
详细描述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评估结果,明确的诊断。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指定药物名称、剂量、频次等药物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描述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随访计划:
指定随访日期和频率,以及随访内容。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对预后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注意事项,如药物注意事项、生活方式等。
签名:
医生签名及日期。
以上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病历的模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填写病历时,请确保遵守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1ba6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0.png)
双相病例分析报告引言双相障碍,又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特征是情感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双相病例来探讨双相障碍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32岁,被家属送到医院寻求帮助。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感觉情绪极度波动,时而兴奋、冲动,充满无限能量,时而抑郁、沮丧,对生活失去兴趣。
这些情绪变化伴随着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的波动以及焦虑症状。
患者的家族中没有类似的疾病史,患者本人也没有过往的心理障碍。
临床评估症状评估患者在自述中提到了以下症状:•情绪波动:时而兴奋、冲动,时而抑郁、沮丧•失眠:难以入睡、频繁醒来•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任务•自我价值感波动:时而极度自信,时而极度自卑•焦虑症状:紧张、不安、担心病史评估患者没有病史,无药物滥用史和精神病发作史。
体格检查患者在体格检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双相障碍。
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双相障碍常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进行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心理治疗:通过和患者一对一的会谈,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并学习应对策略。
•家庭治疗: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双相障碍的特点,提供支持和建议。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双相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是一种常用的稳定剂,能够控制情绪波动。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严重的情绪波动和精神病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是必要的。
康复计划患者和家属需要制定康复计划,包括以下方面:•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尽量避免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锻炼: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与防护ppt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与防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17a17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2.png)
• 抑郁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行为等
第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抑郁发作的临(Lin)床表现
与抑郁障碍相比较 • 发病年龄较早,起病较急,发作更为频繁,
躁狂
亚综合征躁狂 (轻躁狂)
躁狂
亚综合征抑郁 (心境恶劣)
第五页,共五十八页。
抑郁
维持 (情感正常)
1 Chapter
第一(Yi)章节
病因和发(Fa)病机 制
第六页,共五十八页。
双相情感障碍
病因
形(Xing)式
制定计划的作用
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神经内 (Nei)分泌和心理社会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发生都有影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 中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基因的易感性 起重要作用。
误诊为单相抑郁
31.2%
49.0%
19.8%
正(Zheng)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问卷阳性率 (美国人群)
n=85,358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误诊为其他疾病
Hirschfeld 2003
双相(Xiang)情感障碍治疗目标
短期
- 控制急性期症状
长期
- 预防复发 - 治疗可接受性 / 依
从性
要性
研究发现,MRI检查双相障碍患者的垂体较正常对照组增大
第十页,共五十八页。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双(Shuang)相障碍 ——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f454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8.png)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经历情绪波动的高峰和低谷。
这种心境的波动不仅会对患者个人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交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案例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了解这种心理疾病对患者和他们身边人的影响。
李梅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年龄大约在30岁左右。
她是一个积极活泼的人,总是充满活力地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然而,近几年来,她的家人和朋友注意到她的情绪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有时候,她会变得异常兴奋、精力充沛,几乎不需要休息。
在这个时候,她会不停地讲话,甚至在半夜三更也不肯入睡。
她迅速地引起了她周围人的关注,因为她的行为太过于异常。
然而,就在几天后,李梅的情绪又开始迅速下降。
她会变得极度沮丧,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她开始隔离自己,不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
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给她的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们不知道如何帮助她,只能坚定地陪伴在她的身边。
李梅的家人决定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带着李梅去看了心理医生。
经过详细的评估和诊断,李梅被确诊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医生告诉她的家人,这种心理疾病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治疗,否则情况会不断恶化。
李梅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开始了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情绪开始有所稳定,她能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波动。
同时,她学会了如何识别自己情绪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情绪。
她开始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外,李梅的家人和朋友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他们鼓励李梅坚持治疗,并时刻关注她的情况。
他们为她提供了一个支持的网络,让她知道她并不是孤单的。
这种家庭和社交支持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去迎接挑战。
然而,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需要终身的治疗和管理。
即使在治疗过程中,他们仍然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和困难。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36def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b.png)
双相情感障碍病历模板病历姓名:某某性别:男年龄:30岁职业:教师主诉:情绪波动大,情感失控现病史:患者某某,30岁,教师,自述情绪波动大,表现为情感失控。
患者表示,自己情绪时好时坏,经常出现极度的兴奋或极度的沮丧。
患者描述,在情绪低落时,他会感到无助、消沉,并且对生活失去兴趣。
而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他会感到异常兴奋、活力充沛,行为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同时,患者还表示他在情绪高涨时常常熬夜,妄图完成大量任务,但随后会体验到精疲力尽的状况。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明确的心理疾病史,没有患抑郁症、躁郁症或其他精神病的相关家族史。
没有长期服用药物的经历。
个人史:患者某某是一位教师,每天教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
患者生活规律良好,但常常熬夜准备课件和批改作业。
在个人生活方面,没有不正常的嗜好,不酗酒、不吸烟。
患者否认有经历过创伤性事件。
辅助检查:精神状态检查显示患者在情绪高涨时表现为异常兴奋、活力充沛,言语速度加快,注意力不集中。
而在情绪低落时,他表现出无助、消沉的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行为迟缓,言语缓慢。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体征或症状。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计划:1.药物治疗:将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反应,剂量将逐渐调整。
2.心理治疗:将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并提供应对策略。
同时,建议患者参加心理咨询课程,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
3.生活调整: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4.家庭支持:家人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寻求治疗,帮助他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复诊计划:患者将在两周后复诊,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心理治疗的进展情况。
在之后的复诊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反应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1.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遵守医生的治疗建议。
2.患者应定期复诊,并如实反馈自己的症状和变化情况。
双相情感障碍是个常见病 很多人却不知道
![双相情感障碍是个常见病 很多人却不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c9e6f01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c.png)
双相情感障碍是个常见病很多人却不知道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钟摆病),是一种兼有躁狂和抑郁的疾病,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非常大,经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糟糕、工作效率低下,并影响家庭生活,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的结果。
假如你知道闻名作家海明威、伟大的印象派大师梵高,都曾深受躁郁症折磨,那么面对南派三叔被爆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也许就不会那么诧异。
双相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路德维格曾统计了1004位艺术、科学、商业等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被抑郁、躁狂纠缠过。
其中,虚构写作的作家所受影响之深,仅次于诗人。
但千万别以为双相障碍只是天才们的专属。
专家称,在精神类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
此前,河南省曾做过一个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每100个人中,就有9个人符合双相障碍(含抑郁症和神经性抑郁)的症状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也有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能力。
但假如把双相情感障碍和名人们身上的艺术成就剥离开来单独审阅,这是一种残酷的精神疾患。
抑郁时,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自责焦虑、消极轻生的情绪,而躁狂时,又会表现为冲动易怒、精力充沛、自负自满。
这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也有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能力。
介绍一个典型病例:一个年轻女孩,20岁,目光炯炯,装扮时髦,一进我院的诊室就开始说起来,说自己在网上很有名,阿里巴巴的马云是自己的好朋友,很快就会有记者来采访她。
还说自己不是爸爸亲生的,她的亲爸爸在国外,是个有钱的大老板,马上要来把她接走了。
女孩的妈妈告诉朱玉主任,自从两年前失恋,女儿的意志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班也不往上。
后来,往酒吧唱歌跳舞,每日早出晚回,玩到三更半夜才回家。
但有时候,又一连好几天不出门,天天躲在房间里。
双相情感障碍演示文稿
![双相情感障碍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f491a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3.png)
(1)言语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 (3)注意力不易集中
或不持久;
(4)自我评价过高;
(5)睡眠需要减少;
(6)活动增多;
(7)行为轻率; (8)性欲亢进
21
21
第21页,共40页。
CCMD-3标准 诊断——抑郁发作
以心境低落为主且至少持续2周,并至少有 下列4项:
分型: Ⅰ型:有躁狂、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严重 Ⅱ型: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轻
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
同时出现,通常在M和D的快速转相时 发生,较少见
快速循环发作:过去12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
碍发作
20 20
第20页,共40页。
CCMD-3标准 诊断——躁狂发作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症状至少持续1周,
• 前者为自限性病程
34 34 第34页,共40页。
治疗与预防
• 双相障碍的治疗 • 预防复发
35 35
第35页,共40页。
双相障碍的治疗
• 需长期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也可合 用抗精神病药物
• 电抽搐治疗
36 36
第36页,共40页。
双相障碍的治疗
常用的心境稳定剂
• 碳酸锂:急性躁狂发作时用量为600~2000mg/日,血 锂浓度为0.8~1.2mmol/L ;维持治疗剂量为500~ 1500mg/日,浓度0.4~0.8mmol/L ;血锂浓度不宜超 过1.4mmol/L
23
第23页,共40页。
CCMD-3续
• 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F31.4】 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F31.5】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925b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e.png)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对BP混合性发作的新认识
– 典型的混合性发作:
• DSM-Ⅳ混合性发作是以符合症状标准的躁狂与 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比较公认的MS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大量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 马西平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美国FDA批准用于BP的药物有:
碳酸锂、丙戊酸盐、利培酮、奥氮平、拉莫三
嗪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新型AED 代表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
非经典(第二代)APD 代表药物: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 唑
▪ 25岁以前急性发病的反复发作的抑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双相的征象(Signs of Bipolarity)
A 标准
– 仅有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轻躁狂或躁狂 – 一级亲属中有诊断和治疗的双相障碍
B 标准
– MED 特征:短暂(<3个月)、复发( >5次 )、非 典型、精神病性、产后、发病年龄小(<20岁 )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障碍中不同发作或不同时期的同一 类发作形式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别
双相障碍诊治及临床病例分享
![双相障碍诊治及临床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6e24a3964afe04a1b071dee6.png)
. , . ..
双相型障碍的临床特征
• 个人史和家族史 • 发作频率比较高,特别是抑郁 • 自杀行为的危险性高 • 心境不稳 • 有轻躁狂发作或终生环性心境障碍的病史 • 合并症的发生率高 (如:焦虑、物质滥用) • 外表吸引人或轻浮 • 个人情绪暴躁 • 亲属中双相型障碍和心境障碍的危险性升高
,. ,. ,. .
• Ⅳ 单相抑郁终生患病率男性为 女性为 双 相抑郁为
• 认为:::
双相抑郁
• 约 曾发生躁狂发作,也同样会出现抑郁发作 • 双相障碍人群中,超过的人首次发作表现为抑郁发作 • 抑郁发作通常持续长久,严重,致残性 • 双相抑郁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要长于躁狂发作 • 超过 的双相抑郁发作具有慢性病程
. , . . : ,;. . , ...
双相障碍的诊治及临床病例分享
主要内容
• 双相障碍的概念 • 认识双相障碍 • 双相障碍的误诊原因 • 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双相障碍的治疗 • 临床病例分享
双相障碍的由来
• 克雷丕林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 希波克拉底 • (世纪中叶) • () • 克雷丕林()
• 提出单双相概念 •年 • 年代
• 的阳性率接近 • 阳性人群中有近的人没有寻求过精神专科的帮助 • 只有曾被诊断为双相抑郁 • 国内研究:项对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及会诊联络的患者进行
的大规模调查 ,结果发现: • 双相抑郁的比例为() • 确诊率只有,漏诊和误诊率高达
确诊率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高
, , –. 沈迪文等.精神医学杂志,,(): .
如何鉴别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
• 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 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 变,发作间歇期基本正常。而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是以特征性的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 要表现,内心体验和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 残留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如果在不符合躁 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 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 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 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 神病。
双相情感障碍治愈案例
![双相情感障碍治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a865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png)
双相情感障碍治愈案例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从极度的兴奋和欣快(Mania)到极度的抑郁(Depression)。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功地克服了双相情感障碍,重新获得了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成功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
1. 张先生:张先生是一位年轻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经历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他开始出现了情绪波动的症状,时而极度兴奋,时而又陷入深度的抑郁。
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张先生成功地控制了情绪波动,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工作和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2. 李女士:李女士是一位年过五旬的家庭主妇,她在家庭生活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导致她的情绪时而极度低落,时而又异常兴奋。
经过心理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李女士学会了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3. 王先生:王先生是一位大学生,他在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这让他陷入了情绪波动的困扰,时而兴奋冲动,时而又沮丧消极。
经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王先生逐渐学会了调节情绪和应对压力,他的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 张女士:张女士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她的情绪波动给她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她经历了创作欲望的极度高涨,和创作低潮的深度抑郁。
通过参加心理治疗课程和接受心理咨询,张女士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创作灵感,她的艺术作品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5. 杨先生:杨先生是一位商人,由于工作的忙碌和压力,他经常陷入情绪波动的困扰,导致工作和家庭关系的紧张。
通过参加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杨先生学会了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他的情绪波动逐渐减少,工作和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6. 王女士:王女士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导致她情绪的起伏不定。
通过接受心理治疗和定期咨询,王女士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情绪波动,她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工作也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心境障碍案例
![心境障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4e845784868762cbaed512.png)
双相情感性障碍李某,男, 50 岁,已婚,初中毕业,小学教师,汉族。
因间歇性兴奋话多与愁闷少语交替发作 25 年,再度发作 3 月于 1985 年 12 月 13 日入院。
患者于 1958 年与领导意见分歧、公布撤除其校长职务后即开始精神失常,表现不语,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坐卧不安,说活着没意思,脑子迟钝、无用,连做家务也很困难,感到处境艰难,度日如年。
晨起情绪特别坏,晚上稍好。
不愿出门,不愿见人,不愿讲话,不参加任何活动,成天无精打采,饭量锐减,但不觉饥饿。
身体日益消瘦,对性生活无要求。
入睡难,早醒。
无幻觉妄想表现。
家人不以为是病,以为是受处分“闹情绪”。
以上表现持续到 1959 年 5 月,患者一改以往情形,变得无原由的欢乐,话多,说自己脑子灵活好使,浑身有力气,见人就打招呼,谈个没完,喜欢结交朋友,慷慨招待,吹嘘自己。
成天忙碌,走东家串西家,骑着新车穿着新衣到处逛,晚上仅睡 3-4 小时,天不亮就起床,一事没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至 1959 年 10 月上述表现消失,一切如常。
1966 年 12 月无明显原因又开始发病,与 1958 年表现一样,持续一年半至 1968 年 7 月转为欢乐话多,至 1969 年1 月又转为发愁少语,悬梁自缢,未遂,直至 1970 年 2 月恢复正常。
1977 年 12 月因未能调整工资而闷闷不乐,闭门不出,愁家庭生活困难,多次寻机钻往汽车轮下自杀未遂,至 1978 年 5 月自行缓解,一切如常。
1979 年 12 月又兴奋话多,毛遂自荐当了某一日报义务通讯员,彻夜不眠写报道、诗歌,于 1980 年 5 月第一次收入精神病院,接受专科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精神状况检查为典型躁狂状态,智能良好,无幻觉妄想,自知力缺失。
经氟哌啶醇治疗一月上述表现消失,自知力恢复,于 80 年 8 月痊愈出院。
1983 年 5 月初无原因又出现躁狂发作, 1983年 8 月底被家人捆绑入院。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38b8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5.png)
一位40岁的中年男性,在事业和家庭双重压力下,出现了情 绪波动和行为异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他学会了 如何应对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并成功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
挑战与应对策略
挑战一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面临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和人际关 系问题等挑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工作、家庭和 朋友。
记录情绪变化、睡眠质量、饮食情况 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坚持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擅自 更改剂量或停药。
寻求专业帮助
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寻求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参加支持小组
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支持小组,与病友 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社会支持与资源
家庭支持
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为其创 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02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
03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减少社交障碍,增强自信 心。
04
职业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 能力。
04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 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诊断标 准,医生需评估患者的症状、病程和严重程度,以确定是否为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分为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双相特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 双相情感障碍在症状、病程和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02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 状与表现
精力旺盛
患者表现出极高的能量水平, 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
双向情感障碍病例
![双向情感障碍病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98337b31b765ce05081489.png)
V.
治疗手段
• • • • 1、药物 2、ECT 3、心理治疗 4、经颅磁刺激
药物治疗
• 心境稳定剂 – 锂盐 –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拉莫三嗪、托吡 酯等 • 抗抑郁药:TCA、MAOI、SSRIs、SNRIs、NaSSAs等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 喹硫平 – 利培酮 – 奥氮平 – 等等 •抗焦虑药:BDZ、等 •甲状腺素
入院记录
•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周身浅表淋巴结为扪及。 • 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可,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 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流脓,鼻中隔无,鼻腔通畅, 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发绀,牙列齐,无坏龋,颈软, 静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未扪及。胸廓无畸形,未见浅表 静脉曲张,呼吸运动律齐对称,胸壁无压痛,双肺语颤 对称,扣清音,听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 无异常波动,心尖搏动点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5cm处扪及,扣心界不大,听心律齐,无杂音。腹平 坦,浅表静脉无曲张,呼吸运动自如,未见胃肠型及蠕 动波,听肠音可,腹软,肝脾未触及,扣移动性浊音 (—),双肾无扣痛。肛生殖器未查。四肢无畸形,双 下肢不肿,关节无红肿,活动不受限。布氏征、克氏征 等病理征均未引出。
• 躁狂症状群: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反应快, 睡眠需要量减少,精力充沛,自我评价过高, 活动增多,冲动控制能力下降,鲁莽行为 • 抑郁症状群:兴趣减少,快感减退,情绪低落。 意志活动减退,疲乏,睡眠障碍,牵连观念 • 焦虑:无故害怕 • 睡眠障碍:抑郁时早醒,入睡困难,混合发作 时,节律紊乱
CCMD-3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入院记录
•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质良,规范接种,否认“结核”、 “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输血 史,亦无药物过敏史。 • 个人史:去过北京一年余,无血吸虫免疫水接触史,无 烟酒等不良嗜好,大学学历,成绩一般,无毒物接触史。 • 月经史:112009.11.1 • 病前性格:外向型,稳定性一般,无特殊人格。 • 家族史:其父母体健,无同类及其他特殊病史。 • 体查:T36.5℃ R 20次/分 BP 130/80mmhg HR80次/分 •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 自然表情,自动 体,位神清合作
双相情感障碍文档 (01)
![双相情感障碍文档 (01)](https://img.taocdn.com/s3/m/7ad2d5b8866fb84ae55c8d53.png)
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阻碍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病,这类病症在发病后许多大家都没法在短期内内了解自身得了了这类病症,原因便是这类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很显著,仅仅会有时候出現暴躁的心态,但不容易持续过长的時间,针对病人而言最典型性的病症還是抑郁症,若是产生便会完全伤害到病人的人身安全。
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双相性,具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级的特点,情绪在高涨和低落之间来回摇摆。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0.5%~1.5%),高复发率(90%病人多次复发),高致残率(WHO列为十大致残疾病),高死亡率(25%~50%自杀未遂,11%~19%自杀身亡)和高同病率(46%酒依赖,60%药物依赖)特点。
这个病的另一个名字叫狂躁抑郁症,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的轮流交替。
其病情在早期为双向性的性格变异,就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
躁狂时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绪高涨抑郁时则是忧郁、悲观、沉静和情感低落。
发作可双向,亦可单向,有的以躁狂为主,有的以忧郁为主,一时化悲为喜,另一时又转喜为忧。
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什么是“双相”?正常人的情绪波动,高低起伏,一般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情绪波动过于强烈,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正常范围,过于高涨“high”或者过于低落“low”,这就是“双相”。
值得一提的是,“双相”(拼音xiàng,读四声)并非“双向”。
“相”的意思即某种状态,比如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双相是指“躁狂相”和“抑郁相”。
而这种状态在很多时候是相对稳定的,并非沿着某个方向直线发展下去,所以被称之“双相”而非“双向”。
严格来讲,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前提是至少有一次“躁狂相”的发作,也就是至少有3~5天持续的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力旺盛等,而我们熟知的抑郁症则只有“抑郁相”,没有“躁狂相”,换而言之,一个人若只有“抑郁相”,无论出现多少次抑郁发作,都只可能诊断为抑郁症,但是只要有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无论是原发性的还是药物引起,都需更改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