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a6a0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a.png)
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题型。
它不仅考查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考验我们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一题型中取得高分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
一、理解词义要做好逻辑填空,首先要对选项中的词语有准确的理解。
这包括词语的含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
1、含义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我们要仔细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
比如,“推脱”和“推托”,“推脱”侧重于摆脱、开脱责任等,而“推托”侧重于借故拒绝。
2、词性不同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也不同。
例如,“品味”是名词,“品位”是名词;“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
3、感情色彩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在选择时,要根据语境的感情倾向来决定。
比如,“成果”“结果”“后果”,“成果”是褒义的,“结果”是中性的,“后果”则是贬义的。
4、搭配对象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搭配对象,不能随意乱用。
比如,“爱戴”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爱护”则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二、分析语境除了理解词义,准确分析语境也是解题的关键。
1、逻辑关系语境中往往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应填的词语。
例如,“虽然他很努力,但是_____没有取得好成绩。
”这里是转折关系,应填“依然”“仍然”等表示转折的词语。
2、前后呼应所填词语要与上下文在语义上相互呼应。
可以通过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确定呼应关系。
比如,“他是一个_____的人,总是乐于助人。
”后文“总是乐于助人”提示我们,应填一个表示善良、热心的词语,如“善良”“热心肠”。
3、语义轻重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语义轻重合适的词语。
如果语境比较严肃、严重,就应选择语义较重的词语;如果语境比较轻松、平常,就选择语义较轻的词语。
比如,“这件事造成了_____的后果。
”如果后果很严重,就填“严重”;如果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就填“一定”“一些”等。
逻辑填空成语专项训练
![逻辑填空成语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c8497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d.png)
逻辑填空成语专项训练嘿,你想在逻辑填空这一块儿把成语用得那叫一个溜吗?我跟你说,这逻辑填空里的成语可太重要啦!就像做菜得放盐一样,少了它就没那个味儿。
比如说“事半功倍”这个成语,你要是知道它的意思是只用了一半的力气,就收到加倍的功效。
那在这个句子里“如果我们采用新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你看,一下子就把句子变得高大上又准确了。
咱来看看成语专项训练的好处吧。
你想象一下,你和朋友一起做同一份逻辑填空的试卷。
你朋友对成语一知半解,在那些空格前抓耳挠腮,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而你呢,经过专项训练,对成语那是信手拈来。
像“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明明事情已经很完美了,却多此一举。
你看这个句子“这件衣服已经设计得很精美了,你再加上那些繁杂的装饰,简直是画蛇添足”。
你能够迅速准确地填进去合适的成语,这感觉是不是超爽?就像你在比赛中跑在最前面,把别人远远甩开。
那怎么进行这个专项训练呢?咱可以先从基础的成语含义开始。
比如说“滥竽充数”,这就好比一群唱歌好听的人里混进了一个不会唱歌的,只会跟着瞎哼哼。
在“这个乐队里,他什么都不会,就是在滥竽充数”这个句子里就用得恰到好处。
每天背几个成语,了解它们的来历和用法,这就像是给你的知识宝库不断地添砖加瓦。
还有啊,在生活中多注意成语的使用。
我有个同学,他可逗了。
有一次他想说一个人做事很有条理,结果说成了“有条有框”,我们都笑他。
其实他想说“有条不紊”呢。
这就告诉我们,得把成语学扎实了,不然就会闹笑话。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房子肯定不稳。
像“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表示有远大的目光。
“领导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才能带领公司走向成功”,这就是正确的用法。
在专项训练的时候,多做一些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你就把那些空格当成一个个小怪兽,你用成语这个武器去打败它们。
每次成功地填对一个成语,就像是打游戏升级了一样,超有成就感。
比如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你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就可以说“他对这个项目胸有成竹,肯定能顺利完成”。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751b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72.png)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填空高频考点及例题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公务员行测考试有所帮助。
逻辑填空高频考点讲解:一.句子对空的解释做逻辑填空的题目,对于题目所涉及的成语,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肯定是我们做题的一个基础,在我们积累过程中有个小技巧,那就是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形似易混的成语。
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个例题:例题1.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 ) 的地步。
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弃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抱残守缺B.宁缺勿滥C.冥顽不灵D.吹毛求疵【解析】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D。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解释关系,由“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和最后一句“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可知吹毛求疵更合适。
吹毛求疵:形容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例题2. 近几年,不少银行向影视业提供了较多的贷款支持,但迫切渴望融资渠道的中小影视公司仍难以得到扶持,银行往往只是“________”。
而私募基金投资影视业则是“________”:尽管目前号称以影视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已有近20只,声称募集资金达200亿元,但披露的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可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借花献佛小心翼翼B.雪中送炭纸上谈兵C.点到为止画饼充饥D.锦上添花雷大雨小【解析】这道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冒号之后是对二空所填词语的解释,由“尽管目前号称以影视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已有近20只,声称达200亿元,但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却寥寥可几”可知,二空所填词语应暗含呼声大,实际效果小之意。
所以雷大雨小最合适。
一空的“锦上添花”加双引号,褒义贬用,契合文意。
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二.词或者短语对空的解释在做逻辑填空中,除了句子可能对空处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外,词语或者短语对空处进行解释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例子:例题3.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
逻辑填空 高频 成语
![逻辑填空 高频 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9be4da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逻辑填空高频成语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般多用于否定句中。
2.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或印象不深刻,浮于表面。
3.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
比喻做事情方向或方法不正确,无法达到目的。
4.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5.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7.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人。
8.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9.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
11.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12.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13.竭泽而渔:也作“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尽池鱼。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14.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15.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
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
16.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
比喻两个事物关系密切或两个人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17.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1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19.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20.独善其身:比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21.势如破竹: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姐姐顺利,毫无阻碍。
22.势不可挡: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23.势在必行: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_百解读
![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_百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becf2522e3f5727a5e962fc.png)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在事业单位备考到来之季,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题有词汇量大,高频词增多、篇幅加长,逻辑关系复杂、辨析弱化,重在理解语义等新的发展趋势。
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较多,今天我们就仅从句法成分的角度来和考生交流一下如何解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个源头问题:汉语词性的分类、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句法功能。
一、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二、汉语的语词性在行测考试中主要测查以下几类: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三、能够充当这些成分词语有:1. 主语:名词、代词作主语2. 谓语:形容词、动词作谓语3. 宾语:名词、代词作宾语4. 定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5. 状语: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语。
为了方便记忆,考生可以记这么一句话,上下分别一一对应。
(定主[状]谓<补>(定宾(可爱的同学们[认真地]看专业课本。
例题:当受众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想要的真相,人们就容易在自媒体形态中寻找答案。
许多谣言能够广泛传播,甚至____地在网络媒体上____,真正的土壤不是新媒体的形态本身,而是传统媒体的____和不作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胫而走散布沉默B. 立竿见影谋利淡漠C. 肆无忌惮蔓延衰落D. 轻而易举牟利失语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第一空“不胫而走”是个动词性成语,一般只做谓语,不作状语,排除A 。
立竿见影指马上见到效果,作谓语、宾语和定语,不能作状语,排除B 。
第三空的“衰落”既不符合传统媒体当下的发展实际,文段当中也没涉及。
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新媒体只是该引导舆论的时候没有发挥媒体该有的作用,这是一种缺位、失语。
“失语”和“不作为”构成并举关系,符合文意,所以为D 项。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的复习提升方法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的复习提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030f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3.png)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逻辑填空的复习提升方法1500字逻辑填空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考生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的理解能力。
下面是提升逻辑填空技巧的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1. 阅读理解技巧:在做逻辑填空题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理解技巧。
要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旨,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
建议多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对文章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2. 分析选项:在开始做逻辑填空题时,可以先阅读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文章的上下文,进行选项的分析。
将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筛选出不符合语境和逻辑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
3. 掌握词汇:逻辑填空题通常会涉及一些特殊词汇或者先验知识,例如特殊名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积累这些重要的词汇和固定搭配。
这样在做题时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
4. 理解句子结构:逻辑填空题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可能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
因此,在初步阅读文章时,要仔细理解句子的结构,并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理解句子结构有助于弄清楚句子的含义,并找到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
5. 掌握常见逻辑关系:逻辑填空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
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
熟悉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和选择正确的答案。
6. 多做练习题:在复习期间,多做逻辑填空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行测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理解题目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7. 提高阅读速度: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对于解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平时多读一些文章,进行速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总之,逻辑填空是行测中的重要题型,需要考生对文章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通过加强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句子结构理解和逻辑关系掌握,多做练习题和提高阅读速度,可以有效提升逻辑填空的复习和解题能力。
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解析
![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d8e42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a.png)
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解析行测逻辑填空语素联想法的运用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是很多考生迈步过去的一个坎。
大家纠结的地方莫过于词语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个。
逻辑填空主要分为三大类:成语、成语+实词、实词,其中,考生最纠结的就是实词,之所以分不清楚,是因为几个词语长得太像,看不出来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有的同学甚至20个题目能错15个以上,然后就破罐子破摔,全凭感觉乱选一通。
其实,对于外表长得很像的实词,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区分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语素联想法。
通过大量的真题,我们发现,考察的近义词大多都是双音节词,而且大部分都是有一个语素是相同的,有一个语素是不同的。
而这组近义词的差别就在那个不同的语素上,这时我们只要分析那个不同的语素就可以了。
对于不同语素的分析,有一种类似于“英语的记忆方法”,叫“联想法”。
即从一组近义词中,提取那个不同的语素,然后用那个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联想到你最能联想到的一个或者几个词。
这样,这组近义词的差别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了。
例题: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装载徜徉B.装载徘徊C. 承载徜徉D.承载徘徊解析:通过第二个空很容易排除A、C,剩下的两个选项主要取决于“装”和“承”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装”会想到“装入”,侧重于装的体积多少,而“承”首先会想到“承担”,侧重于承担的重量大小。
根据文中的呼应词语“轻驶”,“压沉”等可知应选承载,故答案选D。
接下来以两道2015年国考真题来具体讲解语素联想法在考试中的应用。
【2015-国考地市以下32】装在司机座位上的这个系统可以在司机疲劳驾驶的时候,发出________或者自动刹车。
此外,这个系统不但可以提醒车辆被盗,还可以通过________到的数据识别出盗贼的身份。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c597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5.png)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成语填空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几点解题技巧和方法: 1.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成语知识,了解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只有在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在填空的时候准确运用。
2. 根据上下文推断填空。
一般来说,成语填空的选项都是相关的,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哪个成语更加恰当。
同时,也需要注意排除那些不合适的选项。
3. 注意成语的搭配和语境。
很多成语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考生需要注意这些搭配并根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
4. 学会反复推敲。
考生需要反复推敲填空的答案,尤其是在选择两个或更多成语填空时,需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根据语境来判断哪一个更为恰当。
5. 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
最后,考生需要增加阅读量和练习量,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成语填空的解题能力。
总之,成语填空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考生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成语知识,熟悉成语的用法和搭配,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789860a32d7375a41780aa.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
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735856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d.png)
⾏测⾔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任何考试都是有⼀定的考试技巧的,当然平常的积累还是占据绝⼤部分的,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语理解备考: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测中⾔语理解与表达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省公务员的考试中都有考察,⽽且所占⽐重都⾮常⼤。
由此可见,⾔语理解与表达的重要性。
然⽽就是我们接触多年的⾔语在考试中对于⼀部分考⽣反⽽变成了难以攻克的难题,⽽且各位考⽣也饱受着做题凭感觉、速度缓慢、正确率不⾼等问题的困扰。
但是在这⾥要温馨提醒各位考⽣,要想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是需要攻克⾔语这个难题的。
其实各位考⽣不必过于担忧,在⾔语专项中对于各位考⽣来讲难度较⼤就是逻辑填空,掌握好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法,就能够帮助各位考⽣⾼效的处理⾔语问题。
今天将和⼤家分享⾔语中逻辑填空题⽬的技巧和⽅法。
⼀、逻辑填空:巧⽤提⽰信息解题 相信各位考⽣在做逻辑填空时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空处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意思,感觉哪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其实,⼤家有这个困扰的很⼤⼀个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利⽤题⼲中的提⽰信息,⽆法锁定题⼲意图。
所以要想真正把选项选对,必须充分把握题⼲意思,利⽤题⼲中已给的提⽰信息巧妙的解决题⽬。
【例】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节⽬《华阴⽼腔⼀声喊》,吸纳了⾮物质⽂化遗产元素。
它源于⽣活,既接地⽓⼜创新出彩,。
它的成功,关键在于华阴⽼腔的魅⼒,传统⾳乐元素没有随着岁⽉流逝⽽失去光泽,它在现代⾳乐的包装下还能。
依次填⼈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A.雅俗共赏熠熠⽣辉B.风靡⼀时赏⼼悦⽬C.曲⾼和寡美不胜收D.喜闻乐见⼤放异彩 【答案】A。
解析:对于这道题⽬⽽⾔,选项中成语较多,对于积累并不充⾜的考⽣来说仅仅从辨析词语意思的⾓度解题略有困难,但是如果从题⼲本⾝意思⼊⼿则较为简单。
具体来看,题⼲⾸句说明《华阴⽼腔⼀声喊》这个节⽬吸纳了⾮物质⽂化遗产元素。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填空中的成语使用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填空中的成语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b61c0ec5da50e2524d7ff5.png)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beijing/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填空中的成语使用在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考试中,逻辑填空中成语的使用至关重要,所以考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应该多多复习,争取在考试中学以致用。
一、积累常用成语考生在备考时应整理出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成语,同时还要在平常学习中关注并积累高频成语。
【例题】国际电信世界大会上,审议具有24年历史的《国际电信规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确保它能______,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用户的需求和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创新不断加深的技术环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时俱进B.推陈出新C.破旧立新D.精益求精答案:A。
二、关注语法成语从词性上大致可分为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四类。
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词性,选择句法功能与语境相吻合的成语。
【例题】百年来,谈论辛亥革命的论著文章汗牛充栋,但_____不多。
章士钊的当年论述和晚年静思,往往_____,令人心折。
这段箴言,值得人们反复沉思。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人至深一鸣惊人B.真知灼见一针见血C.有感而发醍醐灌顶D.有理有据雷霆万钧答案:B三、注意感情色彩在运用成语时,因为目的、场合、对象等的不同,所以需要使用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
在做题时,考生需注意成语感情色彩的不同,并进行有效辨析。
【例题】自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意识形态作祟产生了一系列伤亡惨重的战争。
其中,许多知识分子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他们或打扮成青年导师和精神领袖,_________种族差异、民族至上和阶级对立,或投笔从戎,直接参与战争。
对这一现象,哲学家班达不以为然,认为知识分子假借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_________了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助纣为虐膜拜击碎B.中流砥柱批判展现C.推波助澜鼓吹背叛D.力挽狂澜抨击彰显答案:C。
2软文-笔试-巧记成语之类比记忆
![2软文-笔试-巧记成语之类比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e5bd9d6848d7c1c708a145e2.png)
2014山西政法干警考试重难点全方位解析——巧记成语之类比记忆山西华图教育李秉成言语理解中,逻辑填空题型中众多成语常常令考生非常头疼,为此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成语的意思,但一味埋头死记硬背又效果极差。
为此,记忆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一、同类成语之类比记忆1、悄然兴起、潜滋暗长2、方兴未艾、欣欣向荣3、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以上六个成语均为近年来言语题的热点成语,考察频率很高,不过他们意思相近,都表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分辨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可用类比记忆的方式来牢记他们的意思,弄清彼此间的区别。
1、悄然兴起:指不知不觉中,某样事物流行或兴盛起来。
潜滋暗长:潜:暗中;滋:生长。
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
这两个成语可简单归纳为“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2、方兴未艾:艾:停止,完结。
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欣欣向荣:荣: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这两个成语可简单归纳为“事物发展的中级阶段”;3、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形事事物发展旺盛,热烈或激烈。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上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这两个成语可简单归纳为“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
【例1】:近年来,志愿者运动______,说明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之后,有了推行志愿者运动的______。
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开始了,且方向正确,总会逐渐成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悄然兴起条件B. 方兴未艾机制C. 欣欣向荣实力D. 如火如荼资本解析:文段第二空有提示词“尽管初始稚步”,提示第一空应该是说明才起步的意思,因此选择”悄然兴起“这一表示“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成语,即A项。
二、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一挥而就:挥:挥动,指挥笔。
就:成。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这两个成语都有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的意思。
行测言语理解的13个解题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的13个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e34df0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6.png)
行测言语理解的13个解题技巧行测的言语理解考的是逻辑思维和文段理解。
而很多人去靠语感、经验下判断,经常会出现2选1的纠结,一不小心就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最常见的就是言语正确率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明明都是中文,看不懂是因为逻辑没理顺;两选项纠结,是因为没抓到破题点所以才犹豫!那言语该怎么理顺逻辑,塑造自己的思维快速破题呢?今天和大家分享言语理解的13个技巧,每一招都会通过举例来说明。
技巧1:逻辑填空题选项中出现了两项近义成语,答案较大概率上在此两项中,可优先关注。
【示例】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长大了就会更平等地对待人和事,反之,从小就生活在_____的训导或者宠物般的溺爱中,就很难养成健康的人格,容易变得_____,甚至容易走极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盛气凌人平庸B、吹毛求疵固执C、唠唠叨叨偏激D、居高临下偏执【答案】D先看第一空的四个成语,我们发现A选项和D选项意思最为接近,都有傲慢的意思,初步将答案锁定在A、D这两个选项中。
再看第二空,根据后文的“甚至”可以知道,横线处所填词语要与前文的“健康人格”相对,体现“不健康的人格”,排除A项“平庸”,此题选D。
技巧2:逻辑填空题中,尤其涉及三空型题目时,可以先看选项进行分类,再分析捆绑排除,可秒杀。
【示例】千百年来,乡村承担着对村民行为的引导、规训与教育功能,让人们________、明辨是非善恶。
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都是维系村落价值取向和有序运行的重要________,它们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通情达理载体潜移默化B. 循规蹈矩途径喜闻乐见C. 与人为善方式言传身教D. 奉公守法手段耳濡目染【答案】A通常情况下,逻辑填空的选项都会由音近、形近、意近的词语组成选项,因此可以先将选项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去根据材料排除干扰项。
国家公务员联考逻辑填空选择技巧
![国家公务员联考逻辑填空选择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9198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1.png)
在联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因参与的省份众多,各地言语部分的总题量并不统一,但逻辑填空题的份额大致占言语总题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基本在10题以上,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逻辑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段的分析能力和词语的辨析能力。
很多考生在解题时因为无法区分词语之间的差异导致选错,从而使逻辑填空成为很多考生的噩梦和痛点。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逻辑填空题的五个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做题效率,确定正确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填空选择技巧。
一、固定搭配固定搭配是每套题中必考的考点,一般一套题目中考查5至6道题,选项和题干中有我们平时常见常用的固定搭配。
解题方法并非让考生去死记硬背什么词和什么词搭配在一起,而是要考生搞清楚如何到文段中寻找已知的搭配内容,搞清楚搭配的形式都有哪些。
关键在于找准搭配对象,比如常用词、热点词等。
1.搭配一个词: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
【例1】(2021北京)有观点认为,在信息流爆炸及碎片化的当下,人物访谈节目已经不再被需要。
但不能忽略的是,访谈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节目由此呈现对人性内里的深层次______。
社会话题也通过讨论引起发酵和反思。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发挥B.独特C.挖掘【答案】C【解析】搭配“人性”,且由横线前后文意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对人性内里的深层次探究,C 项“挖掘”指发掘,符合文意,当选。
A 项“发挥”指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无法体现深层次之意,搭配不当,排除;B 项“揭露”指让坏事显露出来,偏消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例2】(2019四川)资源稀缺会产生相应的认知机制,改变人们观察事物和做出决策的方式。
长期的资源稀缺会形成稀缺心态,导致与稀缺资源有关的问题自动______更多注意力,形成注意力“聚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分散B.吸引C.集中D.分配【答案】B【解析】横线处搭配“注意力”,且根据后文“形成注意力‘聚焦’”可知,资源稀缺形成的稀缺心态会让人们自动关注与稀缺资源有关的问题,B项“吸引”指引起别人的注意,符合文意,当选。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e659b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4.png)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解题技巧逻辑填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考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逻辑填空题中常用的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题干和选项关系在解答逻辑填空题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关系。
题干中的空缺部分通常缺少一个词语或短语,选项中则提供了多个备选项。
考生需要通过分析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出与题干最为契合的答案。
1. 同义关系:选项中的词语或短语与题干中的空缺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
通过对答案选项进行同义替换,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2. 反义关系:选项中的词语或短语与题干中的空缺部分意思相反。
通过从选项中排除与题干相反的选项,即可找出正确答案。
3. 逻辑关系:选项中的词语或短语与题干中的空缺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通过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逻辑关系,选出正确答案。
二、利用上下文语境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可以通过利用题干上下文的语境信息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具体方法如下:1. 上下对应法:根据题干中的提问,找出与题干上下文相关的信息,从选项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或短语,作为答案。
2. 结构对应法:根据题干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从选项中找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或短语,作为答案。
3. 逻辑推理法: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空缺部分所应填入的词语或短语。
通过理解题干中的条件、因果、比较等逻辑关系,选出符合逻辑推理的答案。
三、排除干扰项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项,这些干扰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容易误导考生。
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应注意排除干扰项,提高正确选项的准确性。
1. 无关选项:选项与题干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与题意无关。
通过理解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2. 过于绝对的选项:选项中使用了绝对词语(如“绝不”、“一定”、“全部”等),使得选项过于绝对化,并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
3. 语义错误的选项:选项中的词语或短语在语义上存在错误,与题干中的语境信息不一致。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b2a7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f.png)
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逻辑填空题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正确解答逻辑填空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行测中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了解题型特点逻辑填空题通常是一篇短文,有一些词或短语被省略了,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填入空白处,使短文完整、通顺。
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 理解文章大意:首先通读短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这样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空白处需要填的内容。
2. 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逻辑填空题中的每个空格都有其前后文的逻辑关系,考生需仔细阅读空格前后的内容,推测出正确的选项。
3. 选项排除法:逻辑填空题通常会给出多个选项供考生选择,有些选项可能与上下文不符,可以先排除掉,减少选项的范围,提高准确率。
二、掌握常见解题技巧1. 否定词的判断:当文章中出现否定词(如not, no, never等),空格处的选项不能与否定词相矛盾。
比如,如果空格前有否定词not,那么选项中不能出现肯定意义的词语。
2. 上下文逻辑推理: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出空格处需要填的内容。
有时,文章前后的句子之间存在因果、转折、并列等关系,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推断出正确选项。
3. 词语搭配和语义连贯:在填写空格时,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关系和语义连贯性。
选项要与上下文的语境相吻合,不能在搭配和意义上存在错误。
4. 考虑整体大意:逻辑填空题的目标是使短文通顺完整,要考虑整体的逻辑关系,而不仅仅是空格前后的内容。
选择的选项应该使整篇文章在逻辑上一致。
三、刻意练习要想在逻辑填空题上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解题技巧,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通过多做逻辑填空题,不断总结经验,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考生在练习中也可以积累一些常见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
![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9ce3d66700abb68a882fb62.png)
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雪各位同学我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中很让人头疼的就是逻辑填空,逻辑填空我们也知道特别愿意考查实词和成语,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成语,遇到一个不会的成语我们到底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成语的望文生义问题,这个其实是硬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积累的如果不够,真会是个问题,比如我下面要说的四个成语: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三人成虎,七月流火。
如果这四个成语你不会,你会不会想用语素联想法去猜词义呢?小伙伴们,这招可不管用了。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先来和大家看看这四个成语的解释。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不刊之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同学们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对于适用于猜词的语素联想法和遣词造句法显得无能为力了,为什么?同学们永远要记得语言的学习永远都是记忆更重要,不要想着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不用背,不用积累就能把言语题目做好了。
下面再跟大家说一个成语中你不能忽视的背诵的部分,那就是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范围的限制和语义重复。
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成语使用对不对?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雨后春笋这个成语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我们在背诵成语的含义时不要忘了它的色彩,显然这个是褒义词,但是这句话却用到了贬义色彩中显然是错误的,同样的错误比如无所不为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他是贬义色彩,不能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4244ee5a76e58fafbb003d2.png)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一、要明白逻辑填空的意思。
叫逻辑填空而不是选词填空,说明该类题注重的是题干的逻辑联系。
因此解这类题应重点关注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切记不能光凭语感去进行选择,很多时候考生会发现选项带进去都能够读通顺。
所以,首先要放弃语感,注重逻辑联系。
二、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
如:解释关系、反对关系。
什么叫解释关系呢就是空前或空后起到相互解释的作用,这个时候你就要根据解释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词语了。
而反对关系指上下文意义之间形成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此时选择的词语应该与上下文相反或相对。
下面我们结合例子进行讲解。
例1、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此话不免有几分揶揄,但却形象地说明,制定税收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_______点。
A切入 B落脚 C平衡 D增长解析:分析题干,通过但却形象的说明,制定税收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____点我们知道,上文是对空格所填词语的一个解释。
上文主要是说要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因此,它寻求的是一种平衡点。
所以选择C,如果仅凭语感,对于这道题我们只能靠人品了。
例2、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喜,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总是_____,对比之下,实在不应该。
A瑕不掩瑜 B好大喜功 C讳疾忌医 D刚愎自用解析:分析题干,通过而今天有些人则不然,,说明上下文之间是构成反对关系,因此应选择与上文意思相反的词语。
应选C.在逻辑填空的备考中,大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易错成语,这样可以提高备考效率,在考试中快速找到正确选项。
逻辑填空近义词辨析方法例 1.对经典的质疑不会使经典变得______,反倒有助于公众更加清醒地认识经典的意义所在,并正确对待经典中可能存在的某些______.A.平淡无奇缺陷B.暗淡无光瑕疵C.百无一用弊病D.一文不值不足【答案】B.解析:这段话辨析的角度是语义的程度轻重不同。
结合上下文可知,两个空的词都应该程度较轻,所以就第一个空而言,百无一用、一文不值程度都太重,排除;就第二个空而言,缺陷程度太深,应该用瑕疵,所以选B.例2.要想走近历史的原生态,首要的是要深入发掘一手的可靠的原始史料,要真正读懂历史文本,在史学分析时也应重视解释、追寻研究对象的原貌。
逻辑填空技巧篇
![逻辑填空技巧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f84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逻辑填空技巧篇对应分析法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单纯考查词义的题⽬越来越少,多数题⽬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对应分析法是进⾏语境分析的⼀种⽅法,也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法。
对应分析法主要适⽤于有⼀定的⾔语⽚段和上下⽂之间的关系的语境。
命题⼈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设置⼀些提⽰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定呼应关系。
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寻找解题思路。
下⾯,中公教育专家就结合真题对对应分析法进⾏讲解,帮助考⽣理解与复习。
逻辑填空题中的对应关系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正对应正对应,指的是⽂段中上下⽂的某些词句从正⾯提⽰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解说关系例题1:(2008?国家)作为⼀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定要,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他⼈观察得更细致、,在某⼀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使每个员⼯不敢马虎,⽆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明察秋毫周密威慑⼒搪塞B.明辨是⾮周详使命感推脱C.抓⼤放⼩透彻好习惯塞责D.⾼瞻远瞩⼊微内聚⼒敷衍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本题材料不长,却设了四个空。
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法是选定⼀个突破⼝,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
突破⼝的选择因⼈⽽异,本题中第⼀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他⼈观察得更细致”与第⼀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
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不敢马虎”与“形成”(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
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概括关系例题2:(2010?联考)有研究表明,⽣物⼤灭绝在历史上发⽣过⼆⼗⼏次,⼤约每2600万年发⽣⼀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灭绝的发⽣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
但即便是最的估计,也认为⾄少有5次物种⼤灭绝是⾮常明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填空硬伤:成语的学习记忆大于技巧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高雪
各位同学我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中很让人头疼的就是逻辑填空,逻辑填空我们也知道特别愿意考查实词和成语,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成语,遇到一个不会的成语我们到底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想说的是成语的望文生义问题,这个其实是硬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积累的如果不够,真会是个问题,比如我下面要说的四个成语: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三人成虎,七月流火。
如果这四个成语你不会,你会不会想用语素联想法去猜词义呢?小伙伴们,这招可不管用了。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先来和大家看看这四个成语的解释。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不刊之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七月流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同学们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对于适用于猜词的语素联想法和遣词造句法显得无能为力了,为什么?同学们永远要记得语言的学习永远都是记忆更重要,不要想着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不用背,不用积累就能把言语题目做好了。
下面再跟大家说一个成语中你不能忽视的背诵的部分,那就是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范围的限制和语义重复。
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成语使用对不对?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雨后春笋这个成语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我们在背诵成语的含义时不要忘了它的色彩,显然这个是褒义词,但是这句话却用到了贬义色彩中显然是错误的,同样的错误比如无所不为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干,他是贬义色彩,不能用到褒义的语境中。
接下来我们聊聊成语的使用范围问题: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这个成语必须要形容权势这个方面的,还有这个成语多事之秋,比如我们来看下面这句话:
对于郴州人来说,目前可谓多事之秋,洪魔刚刚从身边离去,人们惊魂未定,政坛大起风波,258名官商相继落马。
多事之秋形容的是动荡不安的政局,这个成语的使用是限制与政坛,政局中,所以形容洪水就不合适。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成语是贻笑大方,大家都知道他的含义,那么看看这句话说的对不对
呢?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本身就是含有让人笑话的意思,所以前面再加个让人就不合适了,去掉让人就可以了。
当然了成语还有些大家不得不死记硬背的部分,不仅仅是我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还有哪些需要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做题多积累,多学习,这样只有通过点滴努力,才能最后在考试中信手捏来,准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