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30-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声声慢》(含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声声慢》这首古代诗歌的理解。
这首诗是由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以其深情浓烈的笔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广为流传。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
《声声慢》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二、三、四段。
每一段都由四句诗构成,每句都以“声声”两个字开头。
这种对称的结构使整首诗显得平衡而有节奏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义。
整首诗以爱情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人对深爱的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如江水、春花、秋月等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第一段通过描述江水的起伏流动来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主人公却希望能够像江水一样慢慢流动,将思念之情传递到心爱的人身上。
第二段描述了春花的凋零,表现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担忧。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丽,而主人公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在美好的瞬间,让爱情永恒不变。
第三段描绘了秋月的如水倒影,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秋月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而主人公希望能够与心爱的人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第四段通过描写风声的温和,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依赖和追求。
风声象征着幸福和温暖,而主人公希望能够结伴心爱的人,共同追求幸福。
,我们来《声声慢》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界的事物来抒发主人公对心爱的人的深情思念和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希望能够慢慢地度过美好时光,并与心爱的人共同追求幸福的愿望。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你能够更加了解《声声慢》这首诗的意义和内涵。
感谢大家的聆听!。
高中语文《声声慢(寻寻觅觅)》 理解性默写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一.《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寻找是为了找回失去的一切,晚年的李清照打开了记忆的百宝箱,想要找到些什么,无奈周围一片冷清,内心无限悲伤,《声声慢》中体现李清照该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借大雁来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衬托出李清照容颜憔悴、年老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李清照运用叠字手法,渲染出凄凉孤独冷清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突出秋天气候反复无常,人们难以调养生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眼前景实际就是心中情,《声声慢》中极度体现李清照内心孤苦、愁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7.纷纷细雨总能引起人的无边愁绪,如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有类似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8.孤独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境遇,《声声慢》中,描写李清照独守空窗,内心十分凄凉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见到同样的大雁心情是不同的,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描写自己自己再次见到大雁时不同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林黛玉在见到落花时,用“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来表达自己对红颜薄命的慨叹,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对愁的理解,李清照表达自己愁绪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12.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说道:“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借细雨表达自己无限孤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和必读名著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一)文言文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文言文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歧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以千之)——《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①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③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④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⑤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⑥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四)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田园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读名著(精华篇)1.文化瑰宝:《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2.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3.短篇小说:《呐喊》《莫泊桑短篇小说》《契科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4.中篇小说:《边城》《老人与海》5.长篇小说:《子夜》《家》《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活着》《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6.散文:《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文化苦旅》7.诗歌:《毛泽东诗集》《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8.戏剧:《雷雨》《日出》《屈原》《茶馆》《哈姆雷特》路遥《平凡的世界》;雨果《悲惨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2017年新修订)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0《声声慢·寻寻觅觅》-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0 《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寻寻觅(mì)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qī)戚。
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新高考语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之声声慢精品PPT课件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北宋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作品通过描写残秋
、
、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 所见、所闻
• 2、
,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诗人
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 亡国之恨
• 3、靖康之变后,李清照
、
、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
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
• 凄凄惨惨戚戚
• 8、李清照的《声声慢》无可派遣的愁绪,渲染了浓厚的悲
凉气氛,起到了笼罩全篇的作用。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9、李清照的《声声慢》“
,
”两句,与其说是天气时
暖时寒,令人难以适应,毋宁说是心情的落寞惨凄。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苦。
• 梧桐更兼细雨
• 15、“
,
!”直接抒情,表达自己愁苦无尽。相
对于用了比喻夸张的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另有妙处。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0、李清照的《声声慢》“
,
”两句,实际上是在表
达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用意,这在行文上有含蓄蕴藉之妙。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11、“
30《声声慢·寻寻觅觅》-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30 《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注释赏析寻寻觅(mì)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qī)戚。
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2.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3.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5.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在《声声慢》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6.李清照《声声慢》中“,,?”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
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声声慢》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9.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在《声声慢》中不说愁之无尽,而说“,!”,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高考必背古诗词曲40首:30《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词曲40首30.《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相识”。
3.《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4.《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写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多端,亦暗示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平静的心情。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8.写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10.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11.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句,写倍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1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明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
13.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中,,,。
七组十四个叠字,无一字愁了,却字子含愁,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痛苦后的愁苦之情。
2、《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3、《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心境的诗句:,,!4、《声声慢》词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是:,,?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
6、《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7、《声声慢》中直抒胸臆的诗句:,!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10、《声声慢》中,,。
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
1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和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12、《声声慢》下阙中使用传统菊花意象的句子: ,,?13、《声声慢》中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无法入眠的句子:,。
14、古人有“借酒浇愁”一说,《声声慢》中写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15、《声声慢》中借大雁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6、《声声慢》中,,!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17、《声声慢》中用黄昏时分的梧桐和细雨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情的句子是:,,。
18、李清照早年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现在漂泊江南,再见到南飞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出“,,。
”的诗句,表达了悼亡之情和家国之思。
李清照《声声慢》高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二)
李清照《声声慢》高考理解性默写(二)《声声慢》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5.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6.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声慢》中连用叠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声声慢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语文新高考)
声声慢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案版(语文
新高考)
11.《声声慢》——XXX
XXX的《声声慢》是一首十分著名的古词,其中十四个
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深院静,春草香,_________;执手寻,问谁在,_________;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
”
其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独自寻芳,江雨云端,
_________________,短歌梦里惊魂,_________________。
”
而直抒胸臆的句子是:“无情不似多情苦,_________,
_________!”
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
”而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闲来垂钓,忙时
钓横江,_________,_________。
”
最后,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XXX,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金陵派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XXX并称“南北二主”。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声声慢》理解性默写正文:第一章:《声声慢》简介1-1 作者简介张木易,清代作家,被称为“曲坛一绝”。
1-2 作品背景《声声慢》是张木易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篇曲文。
该曲以婉约的曲调表达了作者深情厚意的思绪,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1-3 内容概述《声声慢》描写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抒发,表达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声声慢》文本解读2-1 前两句的含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情绪。
2-2 “中庭”与“岐”之间的对比作者通过对中庭与岐的描述,展现了离别后情感的断裂与隔绝。
2-3 “声声慢”与“寒蝉凄切”的对比通过将声声慢与寒蝉凄切进行对比,作者揭示了离别之痛的深沉和长久。
第三章:《声声慢》主题探讨3-1 爱情与离别《声声慢》以纠结的离别抒情,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2 心灵的孤独与困惑作者在作品中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困惑,展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脆弱。
3-3 生活的苦难与无奈作品中贯穿着对生活的无奈和苦难的描绘,呈现了现实社会中的残酷与无力感。
第四章:《声声慢》的艺术特点4-1 曲调婉约动人作品曲调婉约动人,通过音乐的节奏感和抒情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2 象征与意象的运用《声声慢》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4-3 匠心独运的描写技巧作者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增加了观赏的层次。
附件:附件一:张木易其他作品选摘附件二:《声声慢》曲谱法律名词及注释:1-亲身经历:指个人亲自经历或亲身参与的事情。
2-抒发:表达出内心感情,表达出思想观点等。
3-孤独:只有自己独处,没有他人陪伴的状态。
4-纠结:思绪或情感上的矛盾和困惑。
5-脆弱:内心世界存在缺乏安全感,易受外界变化影响的状态。
6-象征:用某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抽象概念的修辞手法。
附件: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张木易其他作品选摘附件二:《声声慢》曲谱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亲身经历:指个人亲自经历或亲身参与的事情。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古诗文72篇
高中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目录文言文(32篇) (3)一、必修(10篇) (3)1、《论语》 (3)2、《劝学》(《荀子》) (4)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4)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4)5、《师说》(韩愈) (5)6、《阿房宫赋》(杜牧) (6)7、《六国论》(苏洵) (7)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7)9、《赤壁赋》(苏轼) (8)10、《项脊轩志》(归有光) (9)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0)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2、《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1)3、过秦论(上)(贾谊) (11)4、《礼运》(《礼记》) (12)5、《陈情表》(李密) (13)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13)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4)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15)9、《石钟山记》(苏轼) (15)10、《登泰山记》(姚鼐) (16)三、选修(12篇) (17)1、《老子》 (17)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8)3、《大学》(《礼记》) (19)4、《孟子》 (19)5、《逍遥游》(《庄子》) (19)6、《谏逐客书》(李斯) (20)7、《兰亭集序》(王羲之) (21)8、《滕王阁序》(王勃) (21)9、《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23)10、《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23)古代文论选段 (24)诗词曲(40 首) (25)1、《静女》(《诗经》) (25)2、《无衣》(《诗经》) (25)3、《离骚》(屈原) (26)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26)5、《短歌行》(曹操) (26)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27)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27)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8)9、《山居秋暝》(王维) (28)10、《蜀道难》(李白) (29)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9)12、《将进酒》(李白) (30)13、《燕歌行》(高适) (30)14、《蜀相》(杜甫) (31)15、《客至》(杜甫) (31)16、《登高》(杜甫) (31)17、《登岳阳楼》(杜甫) (32)18、《琵琶行》(白居易) (32)19、《李凭箜篌引》(李贺) (33)20、《菩萨蛮》(温庭筠) (33)21、《锦瑟》(李商隐) (33)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34)23、《望海潮》(柳永) (34)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4)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34)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5)27、《登快阁》(黄庭坚) (35)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5)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5)30、《声声慢》(李清照) (36)31、《书愤》(陆游) (36)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6)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36)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6)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37)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37)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37)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7)39、《长亭送别》(王实甫) (38)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38)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经》十二章理解性默写(新课标必背72篇)
诗经》十二章理解性默写(新课标必背72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共收录了305篇古代诗歌。
其中,新课标必背的72篇是学习《诗经》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其中的十二章进行理解性默写。
1.《关雎》诗歌以描写女子的心情和爱情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婚姻观念。
2.《鹿鸣》诗歌以描写狩猎和射箭为主题,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社会和谐的祝福。
3.《白华》诗歌以描写农业生产为主题,赞美了勤劳的农民和丰收的景象。
4.《羔羊》诗歌以描写兄弟之间的感情和友爱为主题,传达出家庭和睦的价值观念。
5.《音韵》诗歌以描写音乐和歌唱为主题,强调了音乐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6.《车舝》诗歌以描写车船和航行景象为主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
7.《京南》诗歌以描写中国南方的风景和人文环境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8.《无衣》诗歌以描写贫穷和困苦的生活为主题,反映了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关怀。
9.《游子》诗歌以描写离乡背井的游子为主题,反映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尽的离愁别绪。
10.《野有蔓草》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11.《新台》诗歌以描写台阶和台车为主题,通过对物体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个人等级的思考和感悟。
12.《东方未明》诗歌以描写日出和新的一天开始为主题,寓意希望和未来的美好。
以上是对《诗经》十二章的理解性默写。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我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文的思考。
参考文献:诗经》。
诗词曲30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声声慢》(含答案)
诗词曲30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声声慢》(含答案)四、诗词曲(40篇)30、《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在《声声慢》中,连用七组叠词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凄苦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声声慢》中,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中,写到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声声慢》中,借大雁来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声声慢》中,通过拟人的手法、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在《声声慢》中,词人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声声慢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1、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6、《声声慢》下阙中使用传统菊花意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理解性默写检测答案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工作计划怎么写一、工作计划的概念工作计划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所使用的文种。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XXX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XXX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经由过程“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颠末人工改造,能够改动原先的状况。
10、XXX《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研究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正人的先天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跨越常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研究能够补偿本人不足的原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XXX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XXX。
”这与XXX《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研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30-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声声慢》(含答案)
四、诗词曲(40篇)
30、《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在《声声慢》中,连用七组叠词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凄苦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声声慢》中,写出了天气反复无常、词人难以入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有“借酒消愁”一说,词人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声声慢》中,写到词人本欲用酒来打发愁情没想到还是驱不散晚风带来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声声慢》中,借大雁来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声声慢》中,通过拟人的手法、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7.在《声声慢》中,词人用黄昏时刻的梧桐和细雨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声声慢》中,词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