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虚感冒的天灸疗法
【摘要】
天灸是在特定时间采用较强刺激作用中药贴敷与穴位的方法。
【关键词】天灸;中医;体虚感冒
【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53-02
天灸,又称“发泡灸”或“伏九敷贴”,是在特定的时间(三伏日和三九日)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于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袭击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体虚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多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变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位先导,但在不同的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症候,冬天寒冷之季节,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夏季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湿之邪亦常杂感为病,根据天人相应原理,选择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进行三伏天灸,[1]冬病夏治,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以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采用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激发经气调整脏腑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
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驱邪,从而起到治未病的目的,在最严热的夏季治疗的方法称为“三伏天灸”。冬天寒冷,人体阳气潜藏,虚寒病症容易发作加重,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三九天灸”正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气里,利用人体阳气潜藏,同时自然界的阴气达到顶峰,于三伏天灸遥相呼应,标本兼顾。“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特色疗法。
1 体虚感冒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1.1 根据“阴阳学说”:
“三伏日”和“三九日”为一年中最严热和最寒冷的日子,夏季三伏之所以严热,是因为夏季中阳气上升到达了最高峰,抑制了冬季寒淳之气,[2]冬季进入“三九天”(即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共计27天),是全年天气最冷、阴气最盛的时段。“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处于最弱的时候,最容易生病。流感发热痊愈后的孩子属于阳虚体质,或者因服用寒凉药后阳气受损者,均可以通过天灸来调养阳气。所以《事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体虚感冒是素体虚弱之人时逢气候变化,不能调节应变之时,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最易发病。
因此,当三伏天来临时,是自然界阳气最盛阶段,当三九天灸
来临时为人体阳气潜藏,自然界阴气最盛阶段,此时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使体虚感冒病人,在三伏天利用到达顶峰的阳气推动和促进机体的生命挥动,加快新陈代谢,而在三九天中到顶峰的阴气能在药物的刺激下调控机体的代谢和各种生命活动,阴阳双方达到协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达到体虚感冒的治疗目的。即《素问·生气通大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2 根据基本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百病始生》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伤,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3]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内容。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适应了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一般不会致病,担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体虚之时,六气成为病因,人体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使人的体质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1.3 根据经络学说:
经络,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本藏》“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胃,利关节者也”。中医以为,经络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外内,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运行奇穴,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能保
持协调和相对平衡,脏腑和经络之气输注到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对人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人体的免疫机能,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对体虚感冒者,在进行天灸治疗,未温煦人体阳气,驱散内服寒邪以治病求本。
1.4 根据预防原则:
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二穿井,斗而铸维,不亦晚乎”。预防,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天灸疗法治疗体虚感冒,对于体虚感冒的病人采用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以恢复人体正气,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感冒的发生。
2 体虚感冒的治疗方法
2.1 外治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干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在三伏日和三九日时,采用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处,有利于气血流通,并能促进药物入经络归脏腑,以《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散为基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配以温经散寒,补血活血通经,行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中药。采用白芥子,当归,川穹,熟附子,
肉桂,玄胡邓研末,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成3~4cm饼状,在初伏时或初九时贴敷于肺俞、气海、志室、胃俞穴,约4小时取下,然后在二九或中伏时贴敷于脾俞、关元、膏肓穴,在末伏或三九时贴敷于肾俞、足三里、石门穴。在每年初伏(一九)、中伏(二九)、末伏(三九)各贴一次,连续三年为一疗程,一般无不良反应,较少数出现起疱、起疹、红肿、奇痒等。这是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用,或个别皮肤过敏者,受到药物的刺激所致,克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并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如果贴敷时间过长引起水疱,必要时行外科常规处理,用消毒针头刺破水疱,涂上外用药。如紫草油等。
2.2 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
体虚感冒辨证风寒者取风池、风门、列缺、为风热者,取风池、大椎、尺泽,为暑湿者取足三里、中脘,以毫针刺入,产生针感后,加大电刺激,选取适当的波形和频率,以病人出现麻胀感为度,每次通电10~20分钟。另:艾灸治疗,取风池、风麻、合谷、足三里等穴,点燃艾灸后,悬于穴位之上,离皮肤2~3厘米,每穴20分钟,依次灸。
2 结论
2.1 反复发热的孩子,多因其正气不足,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所致。这时,就可以通过天灸来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强身健体之效,打断其发热-体虚-发热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