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上的款识

合集下载

历代瓷器款识均窑汝窑

历代瓷器款识均窑汝窑

历代瓷器款识*均窑*汝窑一、纪年款(一)宋代纪年款1、宋“景德年制”款按照文献记载,景德镇窑以皇帝年号命名官窑纪年款,始自宋真宗景德年间。

但以“景德年制”为款识的景德镇宋官窑实物,至今未能发现。

2,宋“至道元年”款“至道元年”(995)款为宋定窑器署款,而且刻饰在瓷器外壁上,具有题铭记事性质。

3、宋“明道元年”款“明道元年”(1032)款为宋代虎纹瓷画的署款。

由于受绘画载体材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宋代纸绢画遗存甚微,因而此器显得十分珍贵。

(二)元代纪年款1、“至正十一年”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磁州窑菊纹罐上的“至正十一年(1351)七月二十九门河东陈家翔造”款铭,为元磁州窑民窑器款。

2、“至正年制”款近年,黑龙江省扶余县古代墓葬出土的釉上彩缠枝番莲纹碗碗底“至正年制”款为明代嘉靖??万历间的仿款。

(三)明洪武款明洪武年间,皇廷御器,按照需要临时下达国内几个重要产瓷区烧造。

如果需用量大,则调工匠赴京(今南京)置窑烧制。

对此,明万历版《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作了具体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

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

九十年代,南京明故宫故址出土了洪武官窑残器。

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洪武”纪年款的官窑器。

(四)明永乐款1、永乐官窑款永乐初年,明代皇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

烧造的御器,书写“永乐年制”四字款识。

永乐官窑款,大多为篆体。

或用青料书写,或在胎骨上刻饰,再用透明釉罩盖。

(1)青花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折角处为圆角,结构严谨整饰,气象雄浑豁达.款外围双圆圈,或围图案,或围花纹(例如鸳鸯、狮子滚绣球、团花)。

(2)刻或印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暗款篆体“永乐年制”暗款,刻或印饰在器内底心或内壁,字体风格与青花书写篆体款相近,款识外围单,有的单圈外围花饰几何纹。

(3)楷体永乐四字官窑款明景德镇御器厂故址出土的永乐釉里红残器口沿,用釉里红书横式“永乐元年”或“永乐四年”。

陶瓷鉴定术语

陶瓷鉴定术语

古陶瓷鉴定术语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现,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亲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浅析中国古代陶瓷款识的发展及艺术性

浅析中国古代陶瓷款识的发展及艺术性

出 中 国 书 法 不 朽 的 艺 术 魅 力 ,它 本 身 也 是 两 种 艺 术 相 结 合
产 生 的 另 一 种 新 的 艺 术 形 式 。款 识 文 字 不 仅 有 汉 字 的 行 、
为 款 。 因 此 款 识 在 中 国 的 历 史 之 悠 久 种 类 之 繁 多 可 见 一
斑 ,而其在陶瓷 上的重要性更 是无可替代 。
维普资讯
《 似 乱 曲 兔 》 2 6 第 1 卷 第 3 ( 第 1 期 ) 鲁 0 年 0 6 期 总 3 1
・ 9・ 1
浅析 中 国古代 陶 瓷 款 识 的发 展 及 艺 术 性
胡 瑶
( 德镇陶瓷学院 ) 景 何谓 陶瓷 款识 ?注解 为:在 陶瓷 的底 部或其 他部 位 , 再 是 胡 乱 排 列 , 而 是 依 照 其 在 这 个 艺 术 整 体 上 的 经 营 位 置
标 有 表 明 年 代 、 窑 名 、 人 名 、 堂 名 , 或 者 表 示 赞 颂 , 祝 愿 有 规 律 的 进 行 排 列 组 合 。 如 后 来 的 明 清 两 代 的 陶 瓷 款 识 都
等 内容的文 字 ,也有 的器底或 器里 有某种 识别性 的图案 , 这些统称 为陶瓷款识 。 在 陶 瓷 款 识 出 现 之 前 , 中 国 古 代 最 早 的 款 识 反 映 在 青 铜 器 的 铭 文 上 。 在 《汉 书 ・效 祀 志 》 中 记 述 有 : “鼎 细 出 现 了 四 字 双 行 或 六 字 三 行 外 加 边 框 固 定 的 排 列 组 合 形 式 。 所 以 随 着 陶 瓷 工 艺 和 其 装 饰 手 段 的 发 展 , 款 识 的 艺 术 性 及其 装饰 意味也 越来越 浓 。这体现 在款 识 的文字字 体 , 文 字排 列结构 多种 多样上 ,而其 经营 位置 也不是 一成不 变 的 。 陶 瓷 款 识 多 以 文 字 形 式 表 现 , 我 国 历 代 文 字 的 风 格 演 变 在 瓷 器 上 都 有 体 现 。 款 识 不 仅 通 过 陶 瓷 这 个 媒 体 , 表 现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

古陶瓷铭文款识二官款及鉴定要点——建议收藏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

既有彩书、墨书,也有刻划款。

多落于器底、肩、腹部等。

如“大德七年制”、“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等。

英国伦敦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书青花楷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可作为标准元代器物,同时也可对其他没有年款的元代器物进行断代排比。

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

官窑瓷器书款始自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

书款位置有器底、口沿、颈、肩、腹、流、柄等部分,书款方式有彩绘、暗刻、模印、青花料书写,尤以青花料书写为多见。

款识内外双圈、单圈、方框、花朵或无纹饰不等。

官窑书款工整,由专人负责款识的书写,民窑书款随意,且书写方式较多,干支款如“万历丁丑年造”、“道光丁酉年制”等。

还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如“大明年造”等,多出现于政局动荡不安的朝代。

明洪武纪年款洪武(1 368~1398),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虽然史料记载早在洪武二年即已设御窑厂烧造,但目前并没有洪武官窑款识传世品,而且带有洪武纪年款的民窑仅见2件,如江西玉山发现一件青白釉瓷罐上刻有“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不是很工整,显然是不经意写上的。

明建文纪年款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炆的年号,建文一朝历时4年,不会有太多的建文款瓷器,且因永乐夺嫡,即使有建文款瓷器也不会令其流传,故有建文款瓷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明永乐纪年款永乐(1403~1424),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永乐带有纪年款的官窑不多,款识有青花或釉里红料书写、锥刻和模印三种。

年号款识为“永乐年制”篆刻不见六字款。

永乐官窑瓷器款识蓝本出自大书法家沈度,署款位置多在里心,也有书于底面,个别书于内壁。

款字笔划转折之处圆润,结构紧凑。

边饰有单圈、单圈加花边、双圈、龙凤、云纹、狮球、鸳鸯等。

永乐官窑开明清官窑书帝王年号款的先河,这以后成为定制。

明宣德纪年款宣德(1426~1435),为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历代纪年款特点

历代纪年款特点

历代纪年款特点标明陶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在古代陶瓷款识中占有较大比例。

一般说来,纪年款可分为3种:一、年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又称朝代款。

如北宋“端拱二年”、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清代“大清康熙年制”等。

二、干支款,指用60年周而复始的天干配地支来标明器物具体年代的款识。

这种款识多附在帝王年号之后。

如“大明宣德癸丑年造”、“万历丁丑年造”等;也有直接用干支纪年的,如弘冶时的“壬子年造”、康熙时的“又辛丑年制”等。

三、特殊年款,指只写某朝而不写具体年号的款识,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

历代纪年款中,以元,明,清时期釉下青花书写款所占比重最大,另有刻划款,模印款及釉上彩书写款等。

纪年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线圆圈、双装方框、单线圆圈、单线方框等,也有无边栏的。

款字多书于器物外底中心、也有书于内底心、口沿下以及肩、腹、耳、柄、颈、足内沿等处的。

字体以楷书最为多见,另有篆书、行草等。

款字排列方式多为自上而下竖写或自右向左横排。

纪年款以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使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器,尤其是景德镇民窑器上也经常使用。

民窑款字体多显得粗率、不及官窑款字体规整。

纪年款标明了器物制作的大致年代或具体年代,所以是古陶瓷年代鉴定中最重要的依据。

秦、汉纪年款秦、汉陶瓷器尚无单独落纪年款的习惯.但有些铭文中的纪年内容,同样起到纪年款的作用。

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件。

山东邹县邾国故城遗址出土的一件秦代陶量(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印有篆书秦诏文,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之,皆明壹之。

”所印诏文,四字一组竖写,缀连成篇,外有边框。

从其书法风格上看,属于秦代小篆,字体方正,笔道圆润,章法和谐,布局合理。

这段文字既是研究秦代统一全国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佐证,也是研习秦篆书法可靠的典范。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一件汉新莽时的灰陶狗,腹一侧阴刻篆书“天凤六年何亚”铭,天凤为新莽年号、六年相当于公元19年。

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
一、款识的定义: “款识”又称“铭文”,指刻、划、印、写在 器物身上,能表明器物制作的年代、产地、 用途、工匠,或收藏者姓名的文字或符号
本指古代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后 来使用范围扩大,泛指在各类器物上如漆器、 玻璃器物和陶瓷制品上特意留下的文字
二、瓷器款识的种类——主要有9类
1 、唐代以前:陶瓷器的的款识多为各类纪年款, 主要是干支纪年款,年号款罕见 2、唐宋元时期:各种赞颂款和人名款大量出现 3、明清: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 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 a 官窑瓷器上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年号款 明代有帝王年号17个,年号款10个 清代有皇帝10个,均有年号款的瓷器传世
清康熙款霁红釉盘 口径16.5cm
清雍正款荷塘鸳鸯纹盘 口径17.4cm
b 民窑款较为多样 有仿官窑的年号款
民窑款
官窑款
更多的是标明产地的斋堂款 以及各式花押款、伪托款
玉堂佳器
Hale Waihona Puke 彩秀堂制2、干支纪年款有此类年款的古陶瓷器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 和科学价值,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诸多方面, 如在瓷器的鉴定上,可作为标型器
清顺治“乙未年制”款识
3、斋堂款 清怀德堂制款
清锡庆堂制款
署有斋堂款的瓷器,均为贵族官僚定烧之家族 专用瓷器,亦有作为馈赠,赏赐之用的 斋堂款在明代天启时兴盛起来,清代尤其流行, 斋堂名称亦丰富多彩 清 宝 善 斋 制 款 清 一 善 堂 制 款
年号款 干支纪年款 吉祥款 供养款
斋堂款
赞颂款 人名款
花押款
图记款
1、年号款 使用帝王年号款的年代相当早,三国时即有 “赤乌十四年”款青瓷器 但是,元代及元代以前陶瓷器上署帝王年号款 是偶然的,极其少见,更未形成定制 瓷器上正式署帝王年号款从明代永乐朝开始, 并从此形成定制,每朝每代相继署用,从未 间断,直到清末最后一代皇帝宣统

景德镇建国初期陶瓷款识

景德镇建国初期陶瓷款识

景德镇建国初期陶瓷款识景德镇建国初期陶瓷款识1949——1954瓷器底款为新旧并存。

部分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

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

如1948年8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

1956年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

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景德镇合作化时期陶瓷款识1955——1957合作化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厂数字序号。

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

1、“合作社”款。

因为当年瓷业合作社众多,瓷器底款较为复杂。

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业合作化进程的见证,成为这个时期瓷器断代的依据。

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合生产合作社出品”;如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如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作社”;2、序号瓷厂款。

1956年1月,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将13个老合营瓷厂与6个新合营瓷厂合并,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10个公私合营瓷厂。

1956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

此时瓷器底款一般为第几瓷厂出品。

3、外销瓷器款。

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还有部分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

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

4、其他类款式。

青花瓷继续使用“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偶尔也出现个性化底款,如篆书加金彩方框。

此类款式多在定烧瓷器中出现。

景德镇三年困难时期的瓷厂陶瓷款识1959—19611959年2月景德镇第一瓷厂改名为国营东风瓷厂。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第一章纪年款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第一章纪年款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第一章纪年款
(一)宋代款
明道元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甘肃省博物馆藏
治平三年造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广东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出土
至道元年四月于岩记(北宋至道元年955年)(元代款)
至正年制
(嘉靖-万历仿款 1522--1619年)吉林省扶余县出土
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翔造(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天顺年制
(元天顺或明天顺 1328或1457--1464年)伦敦戴维德国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三)明代款
1.洪武款
大明洪武年制
(万历仿洪武款 1573--1619年)1.永乐款
(1)永乐官窑款
永乐年制
(永乐官窑款1403---1424年)景德镇明代御器厂古遣址出土
永乐年制
(永乐官窑款1403-1424年)
永乐年制(永乐年官窑款1403--1424年)
永乐年制(募本)
(永乐官窑 1403-1424)景德镇明代御器厂古遣址出土
永乐肆年(永乐官窑款1406年)景德镇明代御器厂古遣址出土
永乐年制(募本)
(永乐官窑款 1403--1424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古遣址出土
永乐年制(永乐官窑款1403--1424年)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永乐元年(永乐官窑款 1403年)
编辑作者:王女士
更多瓷器款识稍后一一奉上,敬请期待请订阅本头条号,也希望能给广大收藏友人带来帮助,欢迎交流。

官样陶瓷及其款识

官样陶瓷及其款识
宋早 期署 “ 官” 字款 青釉盏 各一 件 。1 9 7 0年 在浙 江 临安钱 氏墓 出土 一件 五代 时期 刻 “ 官” 字 款 越窑 青瓷 双 系瓶 . 1 9 8 6年 在 内蒙奈 曼旗 辽 代开 泰七 年 ( 1 0 1 8年 ) 陈 国公 主墓 出土一 件 刻 “ 官” 字 款越 窑 青瓷 花 口
盛 唐 时期 , 我 国南 方越 窑 青 瓷釉 色 享 有 “ 类 玉类 冰 ” 之美 誉 , 北方 邢 窑 白瓷釉 色 以“ 类银类雪 ” 令 人 称
赞 。也许 正 是 因为南 青北 白这 种南 北 瓷器 釉色 特 征分 明 , 极 易 分辨 之 故 , 在 瓷器 上 铭款 的做 法 到盛 唐
近几 十年 来 , 我 国考 古 工 作 者 发 掘 出土 、 采集 了数 百 件有 “ 官” 字 款 的瓷 器 、 瓷 器 残 片和 少 量 有
“ 官” 字款 的窑 具. 其 中有代 表性 的 : ( 1 ) 越 窑 。浙 江余 姚越 窑遗 址发 现五 代 时期署 “ 官” 字款 青 釉盘 和北
足 官方 税收数 量 的要求 . 为 了保 证税 瓷 质量 , 为 了和非税 瓷相 区别 并便 于清 点 , 在税 瓷上 署一 “ 官样 ” 中
之“ 官” 字便 可一 目了然 了 , “ 官” 字 款 是 当时 陶瓷业 者 的一个 创 造 , 简 明易行 。“ 官” 字款 瓷器 在 四个 纳
税 窑 口的产 品 中出现 , 说 明 了这 种款 识在 当 时的历 史 时期 和 历史条 件 下通行 并 已形成 了定 制 。
宁 波 教 育 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第 3 期
二、 官样 陶瓷 款识— — 陶瓷 标志
陶瓷 款识 是人 们对 陶瓷器 上 的文字 或 符号 的通 称 . 瓷器 款识 也 就是 瓷 器 的标 志 , 它 是表 明瓷器 特 征 的记 号 . 以文 字 , 符号 或 图形 作 为直观 语 言来表 达 既定含 义 。

历代瓷器款识鉴定

历代瓷器款识鉴定

历代瓷器款识鉴定钧窑:宋代钧窑器带款铭的很少,主要是刻一至十的数目字。

从对钧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数目字的确切用意,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

“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钧窑器中还有刻“奉华”,“省符”字款的。

汝窑:汝窑瓷器仅见两种款识。

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

另一种款识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

磁州窑:磁州窑瓷枕带作坊款最为流行,如“张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古相张家造”、“李家造”、“赵家造”、“王家枕”等等,以“张家造”字款为多。

此外,磁州窑系瓷器中,还见有“家国永安,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1071)年字款瓷枕以及用黑彩书写“醉乡酒海”、“清沽美酒”等字句的。

景德镇窑:宋代的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闻名,已有制作盒子的专门作坊,大都在底部印有作坊主的姓氏。

已发现的有十几种,如“蔡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张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段家子大”以及“程”、“徐”、“汪”、“朱”、“蓝”诸姓。

龙泉窑:以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多见。

德化窑:德化窑青白瓷盒子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9字款的,“功夫”又作“工夫”,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

建窑:宋代盛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因此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底足刻“供御”和“进〓”字款。

此外,还见有临汝窑瓷器内印阳文“童”或阴文“吴”字,吉州窑瓷器印有“吉”、“记”、“山”等字样的,表明作坊主或工匠的标记。

宋代黑釉加金彩瓷器上,还有书写“寿山福海”吉祥语的。

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辽瓷的款识,纪年款有“轧二年田”、“轧三艾廿一”等。

“轧”和“艾”都是契丹文,分别为汉文的“乾统”和“月”。

乾统为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个年号,乾统二年即公元1102年。

款识中还见有“孙”、“徐”等汉人姓氏以及“官”字款。

文字都是刻划在器物上的。

论陶瓷艺术中的款识

论陶瓷艺术中的款识

论陶瓷艺术中的款识引言中国有着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它作为一种泥土的艺术,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和民族艺术的精髓。

而陶瓷款识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陶瓷悠久的发展历史的。

陶瓷承载着文化和荣誉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在当前艺术表现发展的一日千里下,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格局,又会给陶瓷的款识带来怎样的变化。

一、陶瓷款识的渊源1.明清时期之前的陶瓷款识先秦陶瓷器上出现的款识类的东西。

春秋战国、秦代的一些建筑在陶上(如城砖),或刻、或印有作坊名、产地明景德镇官窑款识名、工匠姓名,这是正式可叫作款识的东西了。

汉代陶瓷器的款识,典型的是汉瓦当上大量的吉祥款如“汉并天下”之类。

瓷器上的款识,东汉青瓷罐底刻有“王尊”款,此为我国已知最早的瓷器文字款识。

战国时期的日用陶器上还刻印有文字,这种刻印文字一般被称为陶文。

其中有些陶文是在制作陶坯时打印的戳记,这些戳记可能是标记制陶人姓名或是个体手工业者的制陶窑场的名串。

六朝时期,陶瓷款识多起来,款的书写形式以刻写为主.隋代陶瓷款至今所见极少。

唐代的许多大窑,如越窑、长沙窑的产品上,都发现有款识。

宋代瓷业兴旺,在陶瓷器上留下款识之风也极为盛行,数量较前大增,形式也丰富多样,有刻划、书写,还有模印。

内容上有较大发展,品种齐全。

元代的款识数量也较多,形式上刻、写、印均有,如印款“枢府”、“大禧”等,都是表明陶瓷的所有者。

2.明清时期陶瓷款识的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陶瓷器各种款识发展成熟完备的时期,审美价值和陶瓷艺术的结合也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和其它彩釉瓷的生产规模,工艺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明代瓷器上的款识在种类、工艺、字体等方面也随之更趋完善,并开始流行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即官窑纪年款。

如永乐时期的瓷器款识为“永乐年制”,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民窑产品书写纪年款的也有,但字体较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窑说石湾陶】收藏,从认识石湾陶瓷的款识开始吧(总三十期2016第30期)

【窑说石湾陶】收藏,从认识石湾陶瓷的款识开始吧(总三十期2016第30期)

【窑说石湾陶】收藏,从认识石湾陶瓷的款识开始吧(总三十期2016第30期)“款识”又称“铭文”,本指古代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仿商贯耳壶可松制”楷书款“粤彩正记”方印楷书款“古珍”楷书方印直至清中晚期才有制作人物和动物的铭款,到清末至民国年间,人物和动物雕塑带铭款的大增,有铭款的器物几乎相当清代的一倍,这时作品也最精,这和当时的资本竞争有密切关系,一些名家名店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盖上自己的名字或店号,以示负责和宣传自己,以扩大影响。

“广州石湾陈渭岩塑”楷书印“潘玉书制”方印章“黄炳”楷书款再者从带铭款的器物来观察,有铭款的一般来说多为原作或印模后精雕细作而成的精品,水平较高也讲究。

“广州二沙头东源窑作”圆章,“霍津”方印“佐潮作”行楷,“刘胜记”楷书印“梁南隆制”方印章那么从明代到民国时期,石湾陶瓷的“logo”,大家又记得几个呢?黄古珍 / 魏洪泰造 / 安聚祥合 / 荣茂昌 / 两来正记元昌 / 兆昌 / 醉石轩明代:杨昇、可松、祖唐居、陈粤彩、杨名、陈文成清代:如璋、黄炳、霍来、冯秩来、黄古珍、廖荣、迪昌、元昌、丽源、安聚、两合、兆昌、日兴、刘昌记、宝玉、来禽轩、刘胜记、雅林桥胜、文如璧、陈然清后期至民国:陈渭岩、潘玉书、潘铁逵、刘佐朝、廖松、潘达文、霍津、温颂龄、吴佩添、廖作民、陈淡池、黎汉生、廖焜培、招子湘、苏泽之、何瓞绵、霍滔、梁鎏、杨炎坤、禢启荣、林棠煜、庞宝记、俊记、合源、全兴、悦生、荣茂昌、祥合、裕祯祥、冠华窑、裕华真记公司、裕栈、义和字号、南隆、醉石轩、区大记、陈古斋、霍文厚、时安、陈河、何炎、潘炎坤、陈红、陈赤、潘雨生、廖耀、梁百川发展至今,“款识”是我们欣赏艺术品、鉴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然成为每位艺术家的“防伪标签”。

例如在潘汾淋大师的作品中,往往会看到上图所示的两个商标,这都是潘大师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有效商标,除此之外,部分作品也会盖上潘汾淋的手摸,甚至在原作孤品上也标有特制的编码,这些措施一是保障藏家与自身艺术成果的利益,二是对创新理念的提倡。

古玩市场陶器、瓷器的款识鉴定方法和秘诀

古玩市场陶器、瓷器的款识鉴定方法和秘诀

中国收藏家张祖仁说古玩市场陶器、瓷器的款识鉴定方法和秘诀从各朝代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例如,距今4000年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夺取薄,厚薄不均。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

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运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

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龙泉窑的梅子青釉。

这是宁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

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

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

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

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

这一特征,是其他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半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

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

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

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

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器件,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

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

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最大的特点。

张祖仁说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此外,瓷器的款识鉴定也十分关键。

说到瓷器,是不能不说到款识的。

我国自瓷器出现,历代器物出现款识的情况不多,只偶尔出现一些刻划或书写得很潦草的行书,字款的内容也多属于记年、记事。

揭开传世汝窑瓷器的老底,看看这些款识都有何深意

揭开传世汝窑瓷器的老底,看看这些款识都有何深意

揭开传世汝窑瓷器的老底,看看这些款识都有何深意作为瓷器鉴定的一大要素,款识对于鉴别瓷器的真伪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纵观中国陶瓷史,宋代以前的瓷器很少有落款的,即使到了名瓷辈出的宋代,也只有部分瓷器上写有底款。

今天,我们就为您梳理了一下宋代汝窑瓷器的款识。

壹“甲、乙、丙……”顾名思义,这种款识是以“甲”、“乙”,“丙”等编号落款。

这种编号有什么含义呢?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按照等级和用途来划分的。

比如,甲等汝瓷为祭天用,乙等汝瓷为摆设用,丙等汝瓷为宴请用,丁等汝瓷为日用。

汝窑青瓷“甲”字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天青釉圆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汝窑青瓷“丙”字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贰“奉华”“奉华”其实就是南宋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的居所,很多写有“奉华”款的汝窑据说都是她的专用之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纸槌瓶,瓶底就刻有“奉华”两个字。

乾隆皇帝曾对其爱不释手,时时把玩,还赋诗一首刻于瓶底: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这首诗探讨了汝窑瓷器的胎质、釉色以及支钉等专业问题,最后还不忘委婉地讽刺了一下宋徽宗因流连艺术而导致亡国成为阶下囚的历史。

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底款)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叁“蔡”汝瓷中还有一种款识,只刻一个“蔡”字。

能够拥有皇家专享的汝窑瓷器的蔡氏,恐怕只有北宋徽宗时期的权臣蔡京了。

当时官拜太师的蔡京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获得皇帝重赏的机会大于常人,因此大多数学者也都偏向于“蔡”指的就是蔡京。

汝窑青瓷“丙蔡”碟汝窑青瓷“丙蔡”碟蔡京和他的书法肆“寿成殿皇后阁”最后,我们要跟您说的这种款识很少见,就是“寿成殿皇后阁”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只汝窑盘,盘底就刻有“寿成殿皇后阁”。

“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的宫殿名,所以这类款识一般被认为是宋代所刻。

刻有“寿成殿皇后阁”的汝窑盘好了,关于汝窑上的款识今天就给您介绍到这里。

江西景德镇:讲讲瓷器款识那些事儿

江西景德镇:讲讲瓷器款识那些事儿

江西景德镇:讲讲瓷器款识那些事儿瓷器款识,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元代,清晰地注明官窑款识是明代“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古代青铜器上所铸文字,阴文者曰“款”,阳文者曰“识”。

这里说的瓷器款识,指的是瓷器底部的落款。

发展市场经济之前,款识在江西景德镇瓷器上广泛运用,是景德镇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景德镇陶瓷产地证明“商标”,有用笔书写的,有图章钤印的,也有贴花的。

进入市场经济后,景德镇瓷器款识运用出现式微趋势,虽有运用,但其技艺水平和覆盖面已不如以前。

七字双框“景德镇艺术瓷厂”篆书款在大力倡导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今天,瓷器款识需要景德镇陶瓷界重新重视起来,让景德镇瓷器款识更好地利用起来,才能更好地重拾起景德镇陶瓷文化辉煌。

更好地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别落了瓷器款识!瓷器款识有讲究瓷器款识,可以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景德镇瓷器款识,文化的浸润悠久绵长,落款者在方寸之间显功夫。

“瓷器款识有很多种,其中,高档陶瓷以洋红款、翠款和油红描金款为主,平时情况下,运用比较多的是油红款和黑色款……”在艺术瓷厂美研室工作了十多年的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卓儒,早年随其父亲学习陶瓷书画,后随王隆夫学习篆刻,并受许亦农指导。

此后,多年来一直研究和运用瓷器款识。

在王卓儒记忆中,他制作的瓷器款识不下1000方。

六字阴文“大清国经年制”篆书款阴文款,阳文款;宝仁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王卓儒的办公室里,保存着他多年来篆刻并使用的款识刻章。

许多款识刻章虽然多年不用,依然新旧如初。

每方瓷器款识刻章背后,都有一个王卓儒记忆深刻的款识故事。

王卓儒介绍,在计划经济时代,款识是景德镇瓷器的一个重要证明元素,人们购买景德镇瓷器,往往都会将瓷器倒过来,看瓷器底部有无“景德镇制”或“××瓷厂制”的款识,以证明卖的是正宗景德镇瓷器。

六字油红双框“中国景德镇制”篆书款当年的十大瓷厂产品非常重视款识研发使用,王卓儒所在艺术瓷厂美研室没有量产的指标,但对质量有很高要求。

中国陶瓷款识的美学探析

中国陶瓷款识的美学探析
研究方法: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对陶瓷款识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研究团队: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和机构
展望: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提高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和机构, 推动中国陶瓷款识研究的发展。
中国陶瓷款识的美学研究前景
研究意义:揭示中国陶瓷款识的美学价值,提升陶瓷艺术的审美水平
款识的艺术鉴赏价值
历史价值:款识记 录了陶瓷的历史、 文化、艺术等信息, 具有重要的历史研 究价值。
艺术价值:款识作 为陶瓷艺术的一部 分,具有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工艺价值:款识的 制作工艺复杂,体 现了陶瓷工匠的高 超技艺和匠心独运 。
收藏价值:款识作 为陶瓷艺术品的一 部分,具有较高的 收藏价值和市场价 值。
05
中国陶瓷款识的研究意义与展望
章节副标题
研究中国陶瓷款识的意义
历史价值: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艺术价值:欣赏中国陶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学术价值:研究陶瓷款识的演变和发展,为陶瓷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实用价值:为陶瓷收藏和鉴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当前中国陶瓷款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款识在陶瓷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传递信息:款识记录 了陶瓷的产地、年代、 作者等信息,有助于 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
传承技艺:款识记录 了陶瓷的制作工艺和 技巧,有助于传承和 发扬陶瓷技艺。
体现审美:款识体现 了陶瓷作者的审美观 念和艺术追求,有助 于了解当时的审美潮 流和艺术风格。
促进交流:款识作为 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助于促进不 同地区、不同民族之 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
中国陶瓷款识 的美学探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陶瓷的款识(一)

陶瓷的款识(一)

陶瓷的款识(一)“款识”又称“铭文”,本指古代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后来就泛指在各类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记录该器物制作的时间、地点、工匠姓名、作坊名称等的文字。

就瓷器而言,在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

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中国陶瓷器出现时,器物出现款识的情况不多,只偶尔出现一些刻划或朽写得很潦草的行柏,字款的内容也多属于纪年、纪事。

到了唐代,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加强,陶瓷器产销两旺,瓷窑瓷场大量兴起,竞争也由此而兴,此时各种标识性或广告性的款识大量出现。

宋瓷有“内府”二字和“正和年制”。

钧窑器底内有一二三四......数目字。

元瓷款识,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而民窑有款者甚少。

明代瓷器款识种类很多,官窑款“某某年造”字样,亦有“某某年制”的。

清代普遍用“制”字,用“造”字的极为罕见。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款识,如定窑器上的“官”、“新官”字款,汝窑器上的“奉华”款,建窑墨釉盏上的“供御”、“进盏”、“枢府”等款,这是各窑场奉旨烧造的进贡产品的特殊标记。

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主要是年款,其次也有少数吉祥语款和家藏款。

年款的字体,既有楷书又有篆书,既有横款又有竖款,品种繁多,形式不一。

明代官窑器物年款装饰发展到清代大为盛行,主要以书写款为主,也有少量的刻印款和其他各种款识。

瓷器中有几种主要的款识分类:1.纪年款有“年号款”和“干支纪年款”两种。

年号款,如"永乐年制"、"大清光绪年制"等。

我国陶瓷器使用帝王年号款相当早,三国时即有"赤乌十四年"款青瓷器,另外还有西晋的"永安三年",北宋的"熙宁四年"等。

元代有一件“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瓶,更是非常有名的器物。

宋代瓷器中的各种罕见“款识”,你了解多少?(上)

宋代瓷器中的各种罕见“款识”,你了解多少?(上)

宋代瓷器中的各种罕见“款识”,你了解多少?(上)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

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

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

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

1、越窑瓷器款识鉴别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

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北宋咸平元年(998)越窑刻花卷草莲瓣纹香熏,1987年11月浙江黄岩头陀灵石寺塔第四层北天宫铁函内出土。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五代越窑瓷质刻“官”字款匣钵2、定窑瓷器款识鉴别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

“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

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

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

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

定州博物馆藏定窑官字款折沿洗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

杭州历史博物馆的官字款花口盏海棠杯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

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宋代“尚食局”款定瓷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

南宋陶瓷款南写的写法

南宋陶瓷款南写的写法

南宋陶瓷款南写的写法
南宋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精美绝伦,独具特色。

陶瓷款名是指陶瓷器物上所刻的字款,用来标示制作者的姓名、年代、窑口等信息。

南宋陶瓷款南写的写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写法。

一、单款名
单款名是指只有一个字款的陶瓷款式。

例如,南宋时期有很多陶瓷器上只刻有“宋”字款,这代表是南宋时期的作品。

二、双款名
双款名是指两个字款的陶瓷款式。

例如,“宣德”、“大观”、“建窑”等都是南宋陶瓷上常见的双款名。

其中,“宣德”是指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瓷器,因为该皇帝的年号是宣德。

而“大观”是指南宋理宗赵昀时期的瓷器,因为该皇帝的年号是大观。

而“建窑”则是指建窑窑口的瓷器。

三、多款名
多款名是指三个字或更多的陶瓷款式。

例如,“宋大定年制”、“南宋高宗德和”等都是南宋陶瓷上常见的多款名。

其中,“宋大定
年制”是指南宋大定年间(1163年至1164年)制造的瓷器。

而“南宋高宗德和”则是指南宋高宗赵构时期(1163年至1189年)的瓷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陶瓷款名写法外,南宋陶瓷的款式还有很多
其他形式。

例如,有些款名还会刻上制作者的姓名、窑口等信息,以
便更加准确地标示瓷器的来源和制造者。

总之,南宋陶瓷款南写的写法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陶瓷制造者
对于品质和时代的重视。

这些瓷器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的载体,通过陶瓷款名的写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南宋时期的陶瓷艺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器上的款识陶瓷器上的款识,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戈U、印或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语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种图案款识。

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陶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款识的类别陶瓷器上的款识大致可分为六大类:纪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图案款及其它特殊类款。

纪年款:纪年款是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

纪年款可分为两类:一种用当时帝王年号,称年号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等等。

另一种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称干支纪年款,如“皇明天启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为多,但部分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

民窑纪年款字体较草率,远不及官窑规整。

瓷器上用干支纪年款的以明清时期较多。

堂名款:指私人定烧瓷器的所刻、印、书写的自家堂号。

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府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

堂名款明嘉靖时已见有,如“滋树堂”、“东书堂”等堂号,明代后期流行。

入清以岳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时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斋”、“复香轩” 等等。

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烧陶瓷上所刻、印、书写的名字或别名。

如三国时越窑青瓷上的“师袁宜作”,唐代长沙窑“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等等。

明清时期多见,如“陈守贵造”、“天启元年米石隐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

吉语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写的吉祥语,表示赞颂、祝福。

晚明至清代最为流行,如“万福修同” 、“富贵佳器” 、“天下太平”、“福寿康宁”等等。

也有只题一个字的,如“福”、“寿”等。

图案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书画的纹祥图案记号,亦称“记号款”。

图案款多数为民窑所用。

明清两代最为流行,如八卦、太极图、八宝、海、兔、双鱼、灵芝等等。

其它特殊类款: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以为类别的,如“茶”、“酒”、“琅〓” 等字,统称为其它特殊类款。

款识的起源及其发展远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发现一些刻划符号。

如仰韶文化类型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发现各种刻划符号270 个。

此外,山东龙山文化,以及上海马桥、浙江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发现不少刻符;青海省乐都、甘肃省半山所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了彩画符号。

这些刻或和彩画的符号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也是我国陶瓷款识的滥觞。

商周时代,瓦和陶器上的刻字,多数为编号,少数为人名。

春秋战国时期的砖瓦、陶器上的刻符和文字,各地都有发现,逐渐增多。

秦汉时期的陶器和砖瓦的文字非常丰富,所涉及的内容亦较前广泛。

陶器上的文字绝大部分内容是反映陶手工业的情况,如器物的编号或记号(一、二、三……等),制陶手工业的官署名(左司空、右司空、大水、北司等)、作坊名(安陆市亭、栎市、杜亭等)、陶工名(义渠、伙、成、苍等),另外还有地名(宜阳、新城、蓝田等)、器物所有主名(北园吕氏缶、下贾王氏缶等)、器物置放地名(宫厩、大厩、丽山〓宫等)等等,在瓦当和顺上还开始出现一些吉祥语(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昌等),大凡后世的款识类别,此时大多已具备,开了中国陶瓷款识的先河。

目前所见瓷器上最早的款识是浙江省鄞县出土的一件东汉青瓷双系盘口壶,底足刻有隶书“王尊”二字。

带有纪年款铭的瓷器,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如南京赵士岗墓出土的一件越窑青虎子,其腹训刻划“赤鸟十四年(251 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铭,不但有纪年,并且有烧制地点、工匠名等内容。

浙江省绍兴古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谷仓,顶部的龟碑正面刻划“永安三年(260 年)时,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的款铭,内容包括纪年以及祝愿的吉祥语。

南京清凉山吴墓还出土一件熊形油灯,上刻“甘露元年(265 年)五月造” 的款铭。

这是三件十分难得的具有纪年款的器物,它为我们正确断代提供了标准器。

其款识的共同特点是:釉下刻划,字体近草书。

西晋时烧制的一种青瓷扁壶,各地有不少出土,形制奇特,短颈,扁腹,广底,两侧各有系由于发现有的器物底部刻划有“先姑〓一枚”、“紫(此)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 的款铭,才使我们知道,这种青瓷扁壶在当时称为“〓”。

汉代文献上记载有一种罂,《汉书》颜师古注:“〓,长颈罂也”。

但罂究竟是何物?长期以来不得而知。

1972 年南京化纤厂晋墓出土一件青瓷长颈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由此使我们得知器的名称和器物属主的名字,原来这种长颈壶,即称为“罂” ,与文献记载相符。

唐代陶瓷款识仍以刻划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书写的款铭出现。

从窑口来看,刻划者多数为越窑,用彩书写者以长沙窑为多。

其内容不仅有纪年款、人名款、产地款,还有带有商品广告性质的款铭。

字体绝大多数为草书,楷书少见。

刻划与写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越窑青瓷执壶,腹部刻划有三行文字:“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847 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记之耳” 。

这件器物的款识记录了当时年号的改换。

浙江嵊县出土的一件越窑青瓷罂,腹部刻划“元和拾肆年(819 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价值壹千文” 17 字,详细地标明了制作日期、器名、价值。

浙江宁波出土的一件印花碗,碗内底有“大中二年”四字,则为内容单纯的纪年款。

此外,还有刻划文字的青瓷墓志铭,内容有纪年、人名、事迹等等。

唐代长沙窑以彩书写款识,很多具有商品广告性质,这是长沙窑的一大发明,如“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 、“言满天下无口过” 等等。

在外销器物上,还用阿拉伯文书写“真主最伟大” ,以适应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着名的邢窑白瓷中有刻“盈” 、“翰林”字款,或书写“翰林”字款的产品,“盈”是宫廷内“大盈”库的简称,表时它们是官府的用品。

此外,1978 年浙江省临安发现了吴越王钱廖之父钱宽的墓葬,出土19 件白瓷,多数底部有' 官”或“新官”字样的刻款,这批晚唐时期的白瓷精巧细洁,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款识的含义也清楚地告诉了人们。

五代越窑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发现,如浙江省临安五代墓出土的一件越窑双系瓶,腹部刻划“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窑生产一种瓷忱,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制作的款铭,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瓷枕,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

传世品中还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

宋代瓷器款识远较前代为多,铭文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月、唐诗宋词、吉祥语句、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等。

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趋于简明,仍以刻划款为主,但书款逐渐增多,印款亦较前期增如。

以下是宋代瓷器主要款识内容越窑,所见的纪年款基本上都是北宋的,年号有“太平戊寅” (978 年)、“淳化二年” (991 年)、“熙宁四年” (1071 年)等,这种四字纪年款与后代的同类款只已无多大差别。

也有款识文字较长的,如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集的一件北宋越窑粮罂瓶,腹壁划有“上虞窑匠人项霸造粮罂瓶一个献上新化亡灵王七郎咸平元年七月廿日记” 31 字,说明它是北宋初(998 年)上虞匠人项霸造的一个“粮罂瓶” ,内装粮食给王七郎的随葬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定窑:定窑瓷器款识多达十数种。

有刻“官” 、“新官”字款,大多数是碗、盘,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罐。

出土及传世品的定瓷中,有刻“尚食局” 、“尚药局”款的,以“尚食局”为多。

字铭均刻于盘底,但早年流散国外的一件平底碗,碗外壁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

宋代殿中省下设 6 个局,尚食局是管宫廷伙食的机构,沿药局是宫廷的医疗机构。

带有“尚食局” 款的器物当是放食品的,带有“尚药局” 款的当为放置药物所用。

定窑瓷器中还有刻“五王府” “〓定”以及与宫殿建筑有关的“奉华” 、“德寿”、“慈福”等款铭的。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定窑小杯,内用红彩书写“长寿酒”三字,十分少见。

钧窑:宋代钧窑器带款铭的很少,主要是刻一至十的数目字。

从对钧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数目字的确切用意,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

“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 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钧窑器中还有刻“奉华”,“省符” 字款的。

汝窑:汝窑瓷器仅见两种款识。

一为“奉华” ,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

另一种款识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

磁州窑:磁州窑瓷枕带作坊款最为流行,如“张家造” 、“张家枕”、“张大家枕” 、“张家记”、“古相张家造” 、“李家造”、“赵家造”、“王家枕”等等,以“张家造”字款为多。

此外,磁州窑系瓷器中,还见有“家国永安,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 (1071) 年字款瓷枕以及用黑彩书写“醉乡酒海” 、“清沽美酒”等字句的。

景德镇窑:宋代的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闻名,已有制作盒子的专门作坊,大都在底部印有作坊主的姓氏。

已发现的有十几种,如“蔡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 、“张家合子记” 、“吴家合子记” 、“段家合子记”、“段家子大”以及“程” 、“徐”、“汪”、“朱”、“蓝” 诸姓。

龙泉窑:以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多见。

德化窑:德化窑青白瓷盒子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 9 字款的,“功夫”又作“工夫” ,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

建窑:宋代盛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因此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底足刻“供御”和“进〓”字款。

此外,还见有临汝窑瓷器内印阳文“童”或阴文“吴”字,吉州窑瓷器印有“吉” 、“记”、“山”等字样的,表明作坊主或工匠的标记。

宋代黑釉加金彩瓷器上,还有书写“寿山福海” 吉祥语的。

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辽瓷的款识,纪年款有“轧二年田” 、“轧三艾廿一” 等。

“轧”和“艾” 都是契丹文,分别为汉文的“乾统”和“月” 。

乾统为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个年号,乾统二年即公元1102 年。

款识中还见有“孙” 、“徐”等汉人姓氏以及“官”字款。

文字都是刻划在器物上的。

金代瓷器款识以墨书为多,也有刻划的,款位置大多在器物的底足部。

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年白瓷瓶,底足上刻“时皇统元年(1141 年)三月二日造”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鸟纹虎形瓷枕,枕底墨书“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六日□家造”;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罐的罐腹墨书“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 年)张泰造”。

另外,还发现书有“泰和” 、“正大” 等年款的金加彩器物。

元代的款识,刻、划者少见,大多是书写。

以下是元瓷主要款识内容:景德镇窑:英国达维特基金会收藏的一件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其颈部青花书写“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1351 年)四月良辰谨记。

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这就是着名的“至正型”花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