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族女性经济研究概述
摘要:人类的经济活动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基石。
这是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基于这一原因,经济分析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在力图解释某一族群的社会组织的方式和机制的过程中,展示出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人类;社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71-02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这一历史进程也同样必须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之上。
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着有力的注脚,女性在此过程中应当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发挥怎样的社会作用,这也是经济人类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著名的女性研究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性所拥有的身体和心理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文化也是被建构出来的,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原因共同强化了女性在两性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女性则遭受着巨大的束缚甚至于失去人性。
波伏娃的观点正是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出生起
就开始经历一个漫长的、终其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当我们进入这个由他人建构起来的社会时,我们先赋的性别便会被他人加以认知和识别,进而被他人归类和范畴化。
这决定了我们最初进入的社会环境是充满了粉色的蕾丝、红色的蝴蝶结以及芭比娃娃,还是被棒球手套、塑料宝剑和玩具手枪所包围。
既然女性是被建构的,那么她们就一定可以重构,她们现在实际被怎样建构,是否就意味着她们就应当被这样建构,实然与应然背后,必须是我们哲学层面与现实层面向结合的价值判断与逻辑思辨。
在重构的过程中,女性是如千百年来那样仍然被动地等待社会的形塑,还是主动地去影响社会进而重塑自身,这一切都是我们必经的选择。
当回眸21世纪的最初十年时,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当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认同遭遇危机的时候,当“hero”难觅而期盼“shero”出现的时候,人们急切地想摆脱这一乱花迷眼的窘迫而探寻前行的道路,但是身在此山而难识真面目的困境中又总是伴随着因学科视角单一而造成的一叶障目,他山之石则是为我们独辟蹊径提供了帮助。
我们将循着经济人类学的理论路径从女性视角出发,透过千变万化的经济活动现象,回族女性经济的研究。
今年来有关回族女性经济的研究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马小华、马燕等学者以市场经济运行为背景,探讨了回族女性参与生产劳动的相关问题。
马小华利用田野工作中取得的访谈资料,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回族女性外出打工的现象,尝试以社会转型为背景,通
过对乡村回族妇女外出打工现象的个案解析,勾画出在现代化进程急剧冲击下,回族乡村社会是如何通过调节自身运行机制来应对外界的冲击对自身运行造成的影响。
马燕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着手,论证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妇女越来越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开发西部农村回族妇女人力资源,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论者进一步认为,清真女学的兴起,为农村回族妇女的再教育、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成为回族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的学者从两性关系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回族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对回族家庭两性关系的影响。
例如,秦均平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了回族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的相关问题。
他认为,家庭经济对回族两性地位的影响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
论者从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管理和消费决策三个方面描述了回族两性地位,阐明回族女性的经济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的主导已经是两性平权型,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有的学者关注的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回族女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江晓红通过对经济变迁过程中部分回族妇女参与社会经济的调查后认为,回族女性在经济变迁进程中,她们的视野、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在家庭生活,而且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都展现出她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者试图证明,回族女性经济发展变迁是回族社会适应周围环
境及社会发展的结果。
还有的学者并不局限于回族女性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而是将回族女性的研究置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宏观语境下,运用多种研究理论与方法而展开综合性研究。
例如,马桂芬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广河县、康乐县和东乡县四个县、市的回族妇女为问卷调研分析对象,考察她们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社区公共资源、未来、择偶、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对自身和未来的信心和能力,了解临夏回族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状况。
论者对调研中涉及的社区公共资源、教育和未来的看法三个方面的问卷统计分析,认为临夏回族妇女承袭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种文化对临夏回族妇女思维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她们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了解和考察了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面、不同伊斯兰教派的回族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情况,对促进临夏回族妇女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对今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回族女性经济的研究整体而言,不仅数量偏少,其研究的理论路径也显得比较单一。
虽然诸多研究的课题属于经济人类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真正充分运用经济人类学理论而对回族女性现实经济生活加以分析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对回族女性的宗教信仰给予充分的重视,忽视了宗教对回族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货币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实
际上是取决于货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即人类。
大体而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以以下的几种方式来使用货币。
其一,为购买他人之物或劳务而使用货币进行支付,即作为买卖或服务关系的对价。
这是货币流转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方式。
其二,作为价值储藏而向特定金融机构进行储蓄或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存入银行账户,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民众保存其所拥有的货币之价值的常见方法。
其三,将货币作为资金而向他人经营的事业(尤其是公司)进行投资。
其四,将自己拥有的货币向他人为有偿的借贷或无偿的出借。
其五,出于特定目的而将货币作为通用财产赠与他人(个人或组织),此种情形在民间十分常见。
现实生活中的人无法做到离群索居,人必须不断地与他人进行物质交换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而货币则充当了这种交换的媒介。
此时的货币是一种符号,是一种价值符号,它帮助人们完成交换,进而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复杂的社会关系继而发展出盘根错节的网
状社会结构;同时它作为价值符号,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给这些社会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价值注解,透过货币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探究使用货币的人的消费文化、价值判断和价值归属,从而加深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认为,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货币实际上成为了人类经济生活与社会文化在物质交换的
界面下投射出来的一个镜像,透过现实生活中货币的流转过程,可以折射出人类的生存现状、思想观念以及文化传统。
我们可以尝试在经济人类学的视域下,以货币的流转为线索来观
察、描述并解释城市回族女性的生活现状以及这背后的文化动因。
我们将考察城市回族女性通过何种途径或方式以获取货币,是什么力量推动她们积极地、合理合法地赚取货币;她们在世俗生活中如何支配并使用货币;她们在宗教生活中如何使用货币;她们对货币抱有怎样的态度和观念,这反映了她们怎样的深层心理结构和文化特质,等等凡是与货币相联系的城市回族女性问题。
我们试图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通过对城市回族女性经济生活的勾勒,将她们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进行深描,探究回族女性独具的传统文化如何变迁以回应现代性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