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组织机构
中小学论坛管理制度
![中小学论坛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957d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8.png)
中小学论坛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中小学论坛的管理,维护校园网络环境,促进良好的交流和分享,制定中小学论坛管理制度如下:一、论坛管理机构1. 中小学论坛的管理机构主要由学校网络管理员、学生事务办公室和班主任组成,负责论坛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2. 网络管理员负责论坛的技术维护和安全管理,包括审核帖子内容、处理违规行为、管理用户权限等工作。
3. 学生事务办公室负责监督学生在论坛上的言行举止,协助网络管理员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和争议。
4. 班主任负责在班级内加强对学生使用论坛的管理和引导,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防止论坛上出现不良言论和行为。
二、论坛的管理规定1.言论自由与合法性中小学论坛是学生们进行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兴趣爱好、释放心情的平台,言论自由是基本原则。
但言论内容必须合法、健康,不得出现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的言论内容。
禁止发布、传递或复制含有错字、违法信息、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消息、侮辱诽谤、以及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或可能引起国家、政府、社会团体或他人反感的信息、图片和链接,更不得传播虚假信息,涉及学校内部敏感话题。
2.个人资料的真实性与隐私保护所有用户注册论坛时提供的所需个人资料必须是真实、准确、完整。
学生事务办公室应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维护工作,并做好保密工作,保证学生个人信息的隐私性。
严禁他人冒充他人注册论坛账号,严禁不法分子盗用他人账号传播违法言论。
3.不当言论的管理与处理对于出现在论坛上的不当言论,网络管理员有权进行监管并做出限制发表和删除的处理。
对于恶意攻击、诽谤他人以及违反管理制度的用户,网络管理员有权处理该用户账号。
4.学生的使用管理学生在使用论坛时必须遵守论坛的相关规定,不得发布违规信息,不得侮辱、辱骂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
学生要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风气,自律自爱,文明上网。
5.违规行为的处理对于网络上发布的违规言论及图片、链接,学生事务办公室和网络管理员将会进行严肃处理,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对违规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学术论坛策划书范文3篇
![学术论坛策划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49c6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9.png)
学术论坛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学术论坛策划书范文》一、论坛主题本次学术论坛的主题为“[具体主题]”,旨在汇聚学界精英,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二、论坛目的1. 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
2. 展示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3. 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提升学校或机构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三、论坛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2. 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人员1. 特邀嘉宾: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论坛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和学术指导。
2. 参会代表:包括本校师生、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产业界人士等。
五、论坛内容1. 主题演讲:邀请嘉宾就论坛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报告和探讨。
2. 学术交流:设置分会场,安排学者进行论文宣读和交流,促进学术观点的交锋和融合。
3. 展览展示:设置展览区域,展示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品和技术。
4. 实地考察:安排参会代表实地考察相关科研机构或企业,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六、论坛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负责论坛的总体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2. 学术委员会:负责论坛的学术内容策划和评审工作,确保论坛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3. 会务组:负责论坛的具体会务工作,包括嘉宾邀请、会议安排、宣传推广、后勤保障等。
4. 宣传组:负责论坛的宣传工作,包括制作宣传资料、发布新闻稿、组织媒体采访等。
七、论坛宣传推广1. 制作宣传资料:设计制作论坛宣传海报、邀请函、会议手册等宣传资料。
2. 发布新闻稿:在学校网站、学术期刊、相关媒体等发布论坛新闻稿,扩大论坛的影响力。
3. 组织媒体采访:邀请媒体记者参加论坛,进行采访报道,提高论坛的知名度。
4. 利用社交媒体: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论坛信息和动态,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八、论坛经费预算1. 嘉宾邀请费用:包括嘉宾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费用。
2. 会议场地费用:租赁会议场地的费用。
论坛组委会机构设置
![论坛组委会机构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0b29c4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f.png)
论坛组委会机构设置
论坛组委会的机构设置因论坛的性质、规模和目的而异,但一般来说,它可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主席团:主席团通常由论坛的主办方代表、知名人士或行业领袖组成,负责论坛的整体策划、组织和管理。
2、秘书处:秘书处是论坛组委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处理论坛的日常工作,包括协调各方、制定日程、管理文档等。
3、专题组:根据论坛的主题和议题,可能会设立多个专题组,负责相关议题的策划、组织和讨论。
4、策划与推广组:该组负责论坛的整体策划、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包括制定宣传策略、设计宣传材料、组织媒体推广等。
5、嘉宾邀请组:该组负责邀请论坛的嘉宾,包括主讲人、演讲者、主持人等,确保论坛的嘉宾阵容强大、有影响力。
6、后勤保障组:该组负责论坛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场地布置、设备调试、餐饮住宿等,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
7、赞助商与合作伙伴组:该组负责与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包括商定赞助方案、协调合作事宜等。
以上只是论坛组委会机构设置的一般框架,具体的设置可能会根据论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c4d1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9.png)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科技创新交流论坛是一个促进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
通过此次论坛,我们旨在促进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创新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的最新趋势、挑战和机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论坛背景及目标随着科技发展的飞速进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然而,科技创新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挑战,如缺乏合作机会、技术转移难等。
因此,本次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的目标如下:1. 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合作;2. 探讨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加深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理解和把握;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探索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4. 搭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圈的形成。
二、论坛主题及议题设置1. 主题: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子主题一:科技创新的趋势与机遇- 子主题二:创新转化与科技应用- 子主题三:跨界合作与创新生态圈构建2. 议题设置:(以下为举例)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2)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3)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4) 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创新5) 环境科技与可持续发展6) 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转型7) 共享经济与科技创新三、论坛组织及流程安排1. 组织机构:- 论坛主办单位- 论坛承办单位- 合作伙伴2. 流程安排:- 开幕式:致辞、主题演讲- 分论坛:各子主题下的专题演讲和研讨 - 论坛闭幕式:总结发言、启示与展望四、论坛参与对象1. 邀请嘉宾:- 政府官员、行业协会领导和知名企业家- 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 跨界合作领域的企业代表和投资人2. 参会人员:-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科技创新相关人员- 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和科研人员- 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及团队成员五、论坛推广与宣传1. 网络宣传:- 设立论坛官方网站,发布论坛相关信息,提供在线报名和咨询服务;- 在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知名论坛和科技媒体发布会议通知和论坛亮点。
高层论坛活动会议应急预案
![高层论坛活动会议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c078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3.png)
一、预案概述为确保高层论坛活动会议的顺利进行,保障参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突发事件对会议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会议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层论坛活动会议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工作的开展。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各项工作。
(2)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保、消防、交通安全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伤员转运等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现场宣传报道、信息发布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场地布置等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天气、交通等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应急响应阶段(1)发现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小组迅速到位。
(2)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各项工作。
(3)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保、消防、交通安全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伤员转运等工作。
(5)宣传报道组负责现场宣传报道、信息发布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场地布置等工作。
3. 应急结束阶段(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恢复正常秩序。
(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各小组撤离现场。
五、应急措施1. 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如:(1)自然灾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避难、转移等措施。
(2)火灾: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扑救火灾。
(3)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医疗救护应急预案,救治伤员,确保生命安全。
(4)设备故障: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抢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加强信息沟通,确保各小组及时了解突发事件情况,协同作战。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小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论坛_会议应急预案
![论坛_会议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75f7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6.png)
一、前言为了确保论坛会议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参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论坛会议的筹备、举办及突发事件处理全过程。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论坛会议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工作,包括信息收集、报告、协调、处置等。
3.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四、突发事件分类及应对措施1. 自然灾害(1)地震:一旦发生地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2)洪水:做好防洪措施,确保会议场地排水畅通;如遇洪水,迅速转移参会人员至安全地带。
2. 公共安全事故(1)火灾:发现火灾,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并拨打火警电话。
(2)突然断电:做好应急照明,确保参会人员有序撤离;如遇长时间停电,提前做好应急发电准备。
3. 医疗事故(1)突发疾病:设置临时医疗点,配备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参会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2)食物中毒: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接受治疗,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4. 网络安全问题(1)网络攻击:发现网络攻击,立即切断网络连接,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信息泄露: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参会人员信息不被泄露。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针对突发事件,开展针对性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六、应急物资及设备1. 准备应急物资及设备,如应急照明、急救包、消防器材等。
2. 确保应急物资及设备完好、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七、信息发布与沟通1. 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2. 加强与相关部门、参会人员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八、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应急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论坛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论坛大型活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ac87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b.png)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论坛活动日益增多,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论坛活动安全、有序、高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举办各类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展览展示等环节。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论坛活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安全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安全保卫组:负责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制定安保方案,落实安保措施。
(2)医疗救护组:负责活动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确保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应急疏散组:负责制定应急疏散方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4)后勤保障组:负责活动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应急预案内容1. 安全保卫(1)制定安保方案,明确安保职责,落实安保人员。
(2)加强活动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畅通。
(4)加强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如入口、出口、休息区等。
2. 医疗救护(1)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配备专业医疗人员。
(2)配备常用药品、急救器材,确保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3)制定医疗救护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3. 应急疏散(1)制定应急疏散方案,明确疏散路线和集结点。
(2)加强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疏散意识。
(3)确保疏散过程中人员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事故。
4. 后勤保障(1)确保活动现场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2)做好活动现场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3)加强活动现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活动环境整洁。
六、应急响应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迅速行动,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
2.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确保事故现场秩序。
3. 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治受伤人员,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 应急疏散组负责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小学讲座论坛管理制度
![小学讲座论坛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3ed1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2.png)
一、总则为加强小学讲座论坛的管理,提高讲座论坛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小学讲座论坛领导小组,负责讲座论坛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讲座论坛办公室,负责讲座论坛的具体工作,包括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场地安排、资料整理等。
三、讲座论坛内容1.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进行专题讲座,涉及教育教学、教育政策、课程改革、班级管理等方面。
2. 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班级管理经验等。
3. 开展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四、讲座论坛制度1. 讲座论坛时间: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2. 讲座论坛地点:根据讲座内容选择合适的场地,确保场地安静、舒适、宽敞。
3.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代表等。
4. 讲座论坛报名:参会人员需提前报名,报名方式为线上报名或线下报名。
5. 讲座论坛组织:讲座论坛办公室负责邀请主讲人、安排场地、制作宣传海报、发放邀请函等工作。
6. 讲座论坛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
7. 讲座论坛签到:参会人员需在讲座开始前签到,以便统计参会人数。
8. 讲座论坛纪律:参会人员需遵守会场纪律,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走动、接打电话。
9. 讲座论坛记录:讲座论坛办公室负责记录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
10. 讲座论坛反馈:讲座结束后,收集参会人员对讲座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为下次讲座提供参考。
五、奖励与惩罚1. 对积极参与讲座论坛、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不按时参加讲座论坛、无故缺席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小学讲座论坛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达沃斯论坛的方案
![达沃斯论坛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4d7d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4.png)
达沃斯论坛的方案引言达沃斯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
自1971年成立以来,达沃斯论坛一直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改善全球治理为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达沃斯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政商领袖的重要平台,为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达沃斯论坛的方案,包括其组织结构、活动内容以及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组织结构达沃斯论坛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总部位于瑞士的达沃斯。
该论坛由一群国际商界领袖、政府官员、学者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
达沃斯论坛的成员被称为“主要合作伙伴”,他们来自全球各个领域,代表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和机构。
达沃斯论坛的核心机构是全球领导者委员会(Global Leadership Council),该委员会由全球一流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政府领导人组成。
全球领导者委员会对论坛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达沃斯论坛还设置了一系列专门的委员会、工作组和研究项目,负责研究和讨论全球各种重要议题,例如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全球化等。
活动内容达沃斯论坛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年会,这是其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年会邀请全球政商领袖、学者、记者等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
年会的议程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议题。
与会者可以通过演讲、小组讨论和研讨会等形式交流和分享意见。
除了年会,达沃斯论坛还组织各种区域会议和专题论坛。
其中,东亚、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论坛尤为重要。
这些会议和论坛提供了一个更接近地区问题的平台,充分发掘和讨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挑战。
此外,达沃斯论坛还定期发布各种研究报告和白皮书,以促进对全球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影响力和成就达沃斯论坛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是巨大的。
通过它的年会和其他活动,达沃斯论坛成功地促进了国际间的对话和合作。
许多重大决策和倡议往往源于达沃斯论坛的讨论和建议。
达沃斯论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界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界人士汇聚在一起。
论坛安全应急预案
![论坛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695e4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a.png)
一、前言为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保障与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安全责任,细化安全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论坛的圆满成功。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论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论坛期间的安全工作。
2. 设立安全保卫组、应急处理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
三、安全措施1. 安全保卫组(1)对论坛场地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应急通道、安全出口等符合要求。
(2)加强对场地的巡逻,确保与会人员的人身安全。
(3)设立临时警务站,负责现场秩序维护。
2. 应急处理组(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2)建立应急通讯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3)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医疗救护组(1)设立医疗救护点,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2)准备充足的医疗药品和器材。
(3)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与会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
4. 物资保障组(1)确保论坛期间食品、饮料、纸巾等生活用品的充足供应。
(2)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夜间活动的安全。
(3)提供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
四、突发事件应对1. 人员伤亡事件(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2)及时上报事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安抚家属,做好善后工作。
2. 火灾事件(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
(2)通知消防部门进行灭火救援。
(3)做好火灾原因调查,落实整改措施。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2)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防止疫情蔓延。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确保论坛期间的安全稳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论坛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论坛的圆满成功。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为今后的类似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
![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8209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6.png)
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中国科学家论坛作为科学交流和学术探讨的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为了规范和提升论坛的质量,一些相关单位提出了《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以期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更加严谨、规范和高效的交流平台。
一、基本原则和宗旨中国科学家论坛标准的制定,旨在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倡导学术诚信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推动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学家们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二、论坛组织机构1. 主办单位:论坛的主办单位应是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丰富经验的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负责论坛的整体组织和策划。
2. 执行单位:论坛的执行单位是具体负责论坛具体事务和细节的工作团队,应当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能够保障论坛的顺利进行。
3. 学术委员会:论坛应设立学术委员会,由一批具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丰富学术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审稿、评审和组织论坛学术活动。
三、论坛主题和内容1. 论坛的主题应当紧密围绕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等领域,旨在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应用。
2. 论坛内容包括学术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讨、研究成果展示等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活动形式促进科学家们的互动和交流。
3. 论坛活动应当注重学术研究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促进学者们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讨论,促进学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四、论坛组织和管理1. 论坛组织方应提前制定详细的论坛计划和安排,明确每个环节和活动的责任人和流程,确保论坛能够顺利进行。
2. 论坛执行单位应认真贯彻主办单位的要求,积极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确保论坛的质量和效果。
3. 论坛的参与人员应遵守学术规范和论坛规定,尊重学术自由和学者之间的多样观点,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
五、学术诚信和规范1. 论坛参与人员应当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尊重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严禁抄袭和造假行为。
学术论坛策划案例
![学术论坛策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300b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0.png)
学术论坛策划案例一、论坛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为了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各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我们策划了一场主题为“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学术论坛。
二、论坛目标1. 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 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3. 激发学术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4. 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平台三、论坛主题1. 主题:跨界融合,创新引领2. 副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环境科学等四、论坛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3年5月20日至22日2. 地点:XX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五、论坛内容与安排1. 开幕式:论坛正式开始,领导致辞,主题演讲2. 平行研讨会:各学科领域的研讨会,包括主题演讲、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3. 特邀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特邀报告4. 海报展示:参会者展示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5. 社交活动:举办晚宴和茶歇,为参会者提供交流和networking 的机会6. 闭幕式:总结论坛成果,颁发优秀论文奖六、邀请对象1. 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2. 各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3. 企业和机构的代表七、宣传与推广1. 制作论坛官方网站,发布论坛信息、日程安排、演讲嘉宾等2. 利用社交媒体、学术期刊、邮件列表等进行宣传和推广3. 发送邀请函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4. 制作论坛海报,张贴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八、经费预算1. 场地租赁费用2. 嘉宾交通和住宿费用3. 论坛宣传费用4. 论坛活动费用(如晚宴、茶歇等)5. 工作人员费用九、论坛组织结构1. 论坛组委会:负责论坛的整体策划、组织和管理2. 学术委员会:负责论坛的学术内容策划和审核3. 组织委员会:负责论坛的筹备、组织和实施4. 工作志愿者:协助论坛的组织和运行十、论坛评估与反馈1. 收集参会者的反馈意见,对论坛进行评估和改进2. 总结论坛的成果和经验,为下一届论坛提供参考3. 对优秀论文进行推荐和发表以上是本次学术论坛策划的案例,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借鉴。
博鳌亚洲论坛知识介绍
![博鳌亚洲论坛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860777802768e9951e7387d.png)
back
2013博鳌亚洲论坛接待组织工作
新华网海口4月4日电(记者 傅勇涛)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在即, 记者从海南省论坛年会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4日,论坛有关 维修布置、安保、服务、通信、保电、卫生等各项工作均已准备就绪。 记者3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看到,通往博鳌的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上, 有关论坛的宣传LOGO已经布置一新。在博鳌小镇东屿岛论坛年会永久会址, 年会核心接待服务单位对年会主会场、接待酒店等配套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更新 及保养,论坛新闻中心、年会合作伙伴工作间已布置完毕,礼仪小姐、服务人员 全部到位。 在海口市美兰机场,“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接待中心”已经布置完毕, 媒体接待、车调组等志愿者服务组进入工作状态,志愿者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论 坛嘉宾接机路径,确保每位嘉宾安全、迅速赴博鳌注册。 安保方面,4日开始,1200余名武警官兵已经开进执勤任务区域上岗执勤。 从3月26日至4月10日,海南全省公安机关取消休假,进入特别防护期,各 地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 论坛年会医疗保障工作也已准备就绪,海南省卫生厅派出220多名医护人员 参与年会医疗卫生保障。 海南省政府此前发布通告,加强年会期间所辖空域管理。自2013年4月5 日0时起至4月9日24时止,在该省所辖空域内,禁止一切单位、组织和个人 进行各类体育、娱乐、广告性飞行活动,禁止使用系留气球等悬挂装置。
1.4 论坛宗旨
1、立足亚洲,促进和深化本地区内和本地区与世界其它地区间的经济
交流、协调与合作; 2、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
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3、通过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 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合作提供服务。
大型论坛活动策划方案
![大型论坛活动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4e67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f.png)
大型论坛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论坛活动成为了人们展示自己观点、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计划举办一场大型论坛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供一个广泛的讨论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2. 探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促进多领域的交叉思考;3. 增加与会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动学术与实践的结合;4. 建立学术合作网络,促进持续的学术研究和项目合作;5. 加强与会者与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大众对论坛的关注度。
三、活动内容1. 论坛主题本次论坛活动的主题是“创新与进步”。
我们将邀请广泛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教育、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分论坛设置(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关分论坛,以下为示例)- 科技与创新- 教育与人才培养- 经济与社会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 主题演讲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见解,激发与会者的思考和讨论。
4. 分组讨论安排与会者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分组进行讨论,促进不同领域的交叉思考和合作。
5. 学术展示开设学术展览区,允许与会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项目经验,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
6. 社交活动安排茶歇、晚宴等社交活动,为与会者提供更多机会进行交流和互动。
7. 闭幕仪式在活动结束时举行闭幕仪式,总结讨论成果,表彰优秀与会者,并展望未来的学术交流合作。
四、组织与推广1. 组织机构设立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与执行,包括主题设计、邀请嘉宾、场地安排、物料准备等。
2. 合作伙伴寻求与知名学术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推动论坛活动的开展。
3. 资金支持通过赞助商、合作伙伴及相关机构的支持,筹措活动所需的经费。
4. 推广与宣传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通过社交媒体、媒体合作、学术期刊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五、活动评估与改进1. 评估方式设立评估小组,通过参会者反馈、专家评审、学术成果的产出等多个方面对活动进行评估。
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制度范本
![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24185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3.png)
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街道文化论坛的管理,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提高论坛文化活动的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街道文化论坛是为广大居民提供文化交流、知识分享、艺术欣赏等服务的平台,是街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街道文化论坛的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
第四条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工作由街道文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办公室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街道文化论坛设立管理委员会,由街道文化委员会主任担任主任,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第六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论坛的年度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各部门、社区、企业参与论坛活动。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对论坛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公布论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管理办公室负责论坛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宣传推广、安全保障等工作。
第九条管理办公室设立活动策划组、宣传推广组、安全保障组等,具体岗位设置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第十条管理办公室负责论坛活动的接待、安全、卫生等综合服务工作。
第三章论坛活动第十一条街道文化论坛活动包括文化讲座、艺术展览、演出表演、学习交流等内容。
第十二条论坛活动要坚持以全民健康为宗旨,不得组织违法、暴力、危害社会稳定的活动。
第十三条论坛活动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推广时代精神和科学知识。
第十四条论坛活动要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论坛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论坛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要真正做到让居民受益、感动、参与。
第四章资金保障第十六条街道文化论坛活动的经费由街道文化委员会统筹安排,具体活动经费由街道文化论坛管理办公室负责使用。
第十七条活动经费主要用于论坛活动的场地租赁、设备设施购置、人员工资、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开支。
第十八条活动经费使用应当合理、透明、公开,不得挪用、私分、浪费。
论坛组织机构
![论坛组织机构](https://img.taocdn.com/s3/m/f770be61a45177232f60a261.png)
论坛组织机构1.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逄锦聚: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刘志鹏: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执行主任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教授副主任席酉民: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娄成武: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齐二石: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黄有方: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组委会委员刘 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教授林 岗: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 伟: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王广谦: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程 伟: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张 馨: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伊志宏: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维安: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谢志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赵曙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杜 江: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 垣: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李一军: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汪 泓: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陈国青: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高福安: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周志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董克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邓大松: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曲福田: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尹庆双: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何明珂: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秉镰: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陈德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李 琪: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2.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洪银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副主任海 闻:北京大学副校长 教授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教授娄成武:东北大学副校长 教授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教授委员(1)经济学专家委员刘 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李子奈:清华大学 教授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肖红叶: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主任 教授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宋冬林:长春税务学院院长 教授(2)金融、贸易、财税、保险学专家委员胡金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郑振龙:厦门大学金融系 教授魏华林: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冷柏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教授马君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姜波克:复旦大学金融系 教授张礼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教授(3)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委员李维安: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教授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张 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尤建新: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侯光明:北京理工大学副书记 教授周三多:南京大学商学院 教授陈维政: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邢以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4)财务、会计学专家委员赵德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教授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教授孙 铮: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 教授罗 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原院长 教授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教授孟 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教授陈汉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5)市场营销学专家委员甘碧群: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郭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吕一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符国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教授黄敏学: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景奉杰:武汉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汪涛: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万后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田志龙: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吴建安:云南财经大学 教授吴晓云:南开大学商学院 教授(6)旅游管理专家委员马 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田 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高 峻: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戴 斌: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李天元:南开大学旅游系 教授邹益民:浙江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 教授刘 纯:上海大学饭店与旅行社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赵西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罗兹柏: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教授冯学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黄细嘉: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7)电子商务、物流专家委员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陈 进: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孙宝文: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王学东: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杨坚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邬 跃: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学院院长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8)公共管理类专家委员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邓大松: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教授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9)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委员齐二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李一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 垣: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汪 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教授高福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教授黄梯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陈国青: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国际论坛方案
![国际论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c1de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9.png)
国际论坛方案一、引言国际论坛作为一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汇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全球性议题,促进跨国合作与发展。
一个成功的国际论坛不仅仅可以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更能够促进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本文将提出一种完整的国际论坛方案,以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论坛的目标国际论坛的目标通常是多元的,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和议题。
然而在制定论坛方案时,需要明确论坛的具体目标,以便更好地规划活动和确定邀请对象。
例如,论坛的目标可以是促进跨国贸易与投资合作、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等。
只有明确了论坛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议题和活动内容,吸引适合的参会者。
三、组织机构与筹备工作成功举办国际论坛离不开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充分的筹备工作。
在确定组织机构时,可以考虑设立论坛筹备委员会,由各国代表组成,负责制定论坛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同时,在筹备工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邀请适合的主讲嘉宾:主讲嘉宾的素质和影响力直接关系着论坛的影响力和议题的深度。
主办方应该邀请具有国际知名度和专业知识的人士,以确保论坛的质量和吸引力。
2. 确定合适的场地:论坛场地的选择需考虑参会人数和配套设施等因素。
场地要宽敞、舒适,并且方便交通,以保证与会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3. 策划多样的活动:为了提高论坛的质量和参与度,可以策划多样化的活动,如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展览等,以满足不同参会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四、会议日程与议题安排会议日程是国际论坛的灵魂,它直接关系着论坛的效果和参会者的满意度。
在确定会议日程时,需要根据论坛的目标和参会者的需求,制定合适的议题安排。
议题要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能够引起参会者的兴趣和共鸣。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动时间,以充分利用时间、确保议题的深入探讨和交流。
五、会务安排和后续工作会务安排是论坛成功进行的关键,包括会议注册、接待服务、场地管理等。
学术论坛流程策划书3篇
![学术论坛流程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e8aa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0.png)
学术论坛流程策划书3篇篇一《学术论坛流程策划书》一、论坛主题“探索学术前沿,促进学科发展”二、论坛目的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的发展。
三、论坛时间[具体时间]四、论坛地点[具体地点]五、论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六、论坛议程(一)开幕式(8:30-9:00)1. 主持人介绍出席论坛的嘉宾2. 主办单位领导致辞3. 承办单位领导致辞(二)主题演讲(9:00-10:30)1. 邀请知名学者就论坛主题进行演讲2. 演讲时间为 30 分钟,提问与交流时间为 15 分钟(三)分会场报告(10:30-12:00)1. 设立多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报告和讨论2. 每个报告时间为 20 分钟,提问与交流时间为 10 分钟(四)午餐与休息(12:00-13:30)(五)海报展示与交流(13:30-15:00)1. 展示与会者提交的学术海报2. 作者在海报旁进行讲解和交流(六)专题研讨(15:00-16:30)1. 针对某个热点问题或前沿领域进行深入研讨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主持人和点评嘉宾(七)闭幕式(16:30-17:00)2. 主办单位领导致辞3. 颁发优秀论文奖和优秀海报奖七、论坛形式本次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和互动,线下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报告和交流。
八、参会人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研究生等。
九、论坛宣传1. 通过学术网站、社交媒体、邮件等方式发布论坛通知和议程2. 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担任嘉宾,提高论坛的影响力3. 制作论坛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相关学术机构和高校进行宣传十、论坛费用本次论坛不收取注册费,但参会者需自行承担交通和住宿费用。
十一、注意事项1. 请参会者在论坛开始前一周内提交论文摘要或海报2. 请参会者在论坛期间遵守会议纪律,按时参加各项活动3. 请参会者注意个人安全,保管好个人财物[策划人姓名][日期]篇二《学术论坛流程策划书》一、论坛主题[具体主题]二、论坛目的本次学术论坛旨在为学术界、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等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方案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8f4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d.png)
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促进科技创新的跨界交流与合作,我们计划举办一场科技创新交流论坛。
本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平台,为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展示成果的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论坛建设1. 论坛主题本届科技创新交流论坛的主题为“创新科技、共享未来”。
以此为主题,旨在鼓励与推动科技领域的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探索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2. 时间地点本次科技创新交流论坛拟于2022年5月在本市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中心是一座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的场所,可以满足会议需求。
3. 参会人员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的科技界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相关人士参加。
我们将积极联系各方相关机构,以确保各领域的权威人士能够到场,并通过投资和学术机构等渠道,吸引更多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参与。
4. 论坛议程(1)开幕式:论坛的正式开始,会议主办方代表致辞,欢迎词和论坛主题演讲。
(2)主题演讲与分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就创新科技、科技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等方面发表演讲,并安排分论坛,围绕不同主题进行研讨。
(3)科技成果展示:为科技创新者提供展示科技成果的机会,以促进交流与合作。
(4)闭幕式:宣读论坛提案,总结论坛成果,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做出展望。
5. 学术出版我们拟将论坛的精彩演讲和论文整理出版成会议论文集,以发行给论坛参会人员,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三、赞助及宣传1. 赞助筹集为确保论坛的顺利举办,我们将积极邀请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赞助。
对于大型赞助商,我们将提供品牌宣传和展示的机会,以及与主要嘉宾接触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欢迎小额赞助,以支持论坛各项活动。
2. 宣传推广我们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1)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广告宣传。
(2)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3)邀请知名科技领域专家在各大社交平台分享论坛信息。
论坛安全应急预案
![论坛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804f5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a.png)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论坛期间的安全稳定,保障参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3. 维护论坛的正常秩序,确保论坛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论坛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论坛安全应急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保障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2)信息宣传组:负责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发布和舆论引导。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分发。
(4)交通保障组:负责论坛期间的交通疏导、车辆停放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论坛期间的餐饮、住宿、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1)接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入应急状态。
(2)现场保障组迅速开展现场秩序维护,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 紧急响应(1)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
(2)现场保障组迅速开展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3. 结束响应(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后,指挥部宣布结束应急响应。
(2)现场保障组进行现场清理,恢复正常秩序。
(3)信息宣传组做好舆情引导工作,消除不良影响。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确保应急队伍人员充足,具备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医疗救护用品、通讯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等。
3. 交通保障:确保论坛期间的交通畅通,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
4. 后勤保障:提供餐饮、住宿、通讯等后勤保障服务。
六、应急预案的宣传与培训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提高参会人员的应急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组织机构
1.论坛组织委员会
主任
逄锦聚: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刘志鹏:高等教育出版社社长
执行主任
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教授
副主任
席酉民: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娄成武: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齐二石: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黄有方: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
组委会委员
刘 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教授
林 岗: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刘 伟: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王广谦: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程 伟: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张 馨: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伊志宏: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李维安: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谢志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赵曙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杜 江: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李 垣: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李一军: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汪 泓: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陈国青: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高福安: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周志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董克用: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邓大松: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曲福田: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尹庆双: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何明珂: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刘秉镰: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学科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陈德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李 琪: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2.论坛学术委员会
主任
洪银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
副主任
海 闻:北京大学副校长 教授
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教授
娄成武:东北大学副校长 教授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教授
委员
(1)经济学专家委员
刘 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李子奈:清华大学 教授
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肖红叶: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主任 教授
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宋冬林:长春税务学院院长 教授
(2)金融、贸易、财税、保险学专家委员
胡金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郑振龙:厦门大学金融系 教授
魏华林: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冷柏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教授
马君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姜波克:复旦大学金融系 教授
张礼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教授
(3)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委员
李维安: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 教授
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
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
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院长 教授
张 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
尤建新: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侯光明:北京理工大学副书记 教授
周三多:南京大学商学院 教授
陈维政: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邢以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4)财务、会计学专家委员
赵德武: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教授
谢志华: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教授
孙 铮: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 教授
罗 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原院长 教授
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
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教授
孟 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 教授
陈汉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5)市场营销学专家委员
甘碧群: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郭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教授
吕一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
符国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教授
黄敏学: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景奉杰:武汉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汪涛: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万后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田志龙: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吴建安:云南财经大学 教授
吴晓云:南开大学商学院 教授
(6)旅游管理专家委员
马 勇: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田 里: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高 峻: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戴 斌: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李天元:南开大学旅游系 教授
邹益民:浙江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 教授
刘 纯:上海大学饭店与旅行社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赵西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罗兹柏: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教授
冯学刚: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
黄细嘉: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7)电子商务、物流专家委员
吕廷杰: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
陈 进: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孙宝文: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
王学东: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
杨坚争: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邬 跃: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学院院长
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8)公共管理类专家委员
周志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邓大松: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 教授
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 教授
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9)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委员
齐二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李一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李 垣: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汪 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教授
高福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教授
黄梯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陈国青: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