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作业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时练习: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时练习: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ae51e355270722182ef7a5.png)
十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选D。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为了使种群内的性别比例失调,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而不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选项A错误;海洋捕捞时,应该是使得捕捞后的鱼群数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才能使鱼群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因为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而不是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一半时,进行捕捞,选项B错误;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可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不能循环流动,选项C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而非禁止开发和利用,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例如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选项D正确。
2.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C。
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选项A正确;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选项B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选项C错误;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选项D正确。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质课时作业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三优质课时作业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982aa70912a21615792990.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态工程的概念和建设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答案] C[解析]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石油农业”的做法,生态农业的设计要求是投入少,产出多。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A.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 D[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的是()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答案] B[解析]人口的迅速增加必然会给生态系统增加更大的压力,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合理地放养牲畜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与人们的愿望是完全相反的。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致力于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与开发,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病虫害的防治和环境污染问题。
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的原理4.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答案] D[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D选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显然违背了生态学原理。
5.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c6ba1c5336c1eb91a375d9a.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是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选B 系统学、工程学和生态学都是生态工程的基础。
整体性原理是要求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
2.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选C 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中应当遵循的。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选C 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4.有关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传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损毁、低效利用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为代价的B.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C.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D.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解析:选B 生态工程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5.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4fe716bb4cf7ec4bfed04a.png)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时演练·促提升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不包括使用化肥。
答案:B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消除污染物C.禁止产出污染物D.生态工程解析:石油农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禁止产出或者消除污染物是不会实现循环经济的,只有实施生态工程把污染物作为另一个系统的原料再被利用,才会实现循环经济。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课时作业12: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课时作业12: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1836ecf46527d3250ce08b.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①协调与平衡原理②个别与特殊原理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⑤能量循环流动原理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⑦因地制宜原理⑧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C.①③④⑤⑧D.②③④⑥⑦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开展生态旅游3.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4.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合理放牧→协调与平衡原理B.天然混合林→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农作物合理密植→物种多样性原理D.无废弃物农业→整体性原理5.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取治理措施的步骤应为①植树种草②人工制造表土③机械平整压实土地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6.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7.“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8.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9.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C.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10.稻一鸭一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合生长于阴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abb18d97e21af45b207a8a8.png)
高中生物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优化设计】xx-xx学年高中生物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演练促提升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消除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C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3、下列有关生产或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走生态经济之路B、“无废弃物农业”所采用的肥料一般是采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等通过堆肥和沤肥等方式转变成的有机肥,也可适量地使用化肥C、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就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D、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理。
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解析:生态工程是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先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后有生态工程,A正确;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故C项错误。
人教版生物选修3作业课件: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生物选修3作业课件: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5b78661a37f111f0855b13.png)
7.(15 分)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 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 1/4 以上的土地荒漠化,每年因 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00 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 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 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 作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 是实现了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使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分解者中的 能量得到充分利用。
(2)菌床和动物排泄物回田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土壤中的有 机物须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无机物,才能被农作物利用,其中 CO2 的增加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练习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三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bc74106ce2f0066f43322a6.png)
选修3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2.以下选项不属于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有效措施的是()A.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B.“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C.大力发展“石油农业”D.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4.“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和树种的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5.从下图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地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古代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7.“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8: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8: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07e5c877232f60dccca102.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1+1>2”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个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B.作物轮作、套种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4.下列相关的叙述中,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规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5.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工程学原理6.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7.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9.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生物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32cf9f3b3567ec112d8a3e.png)
【金版教程】高中生物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新人教版选修 3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的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 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
答案:B2.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态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桑基鱼塘模式中各系统内部都有产品产出,系统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使园区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这种模式所依赖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故正确答案为 C。
答案:C3.[2014·益阳高二检测]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解析:在人们去利用某些自然资源的时候,往往由于缺乏整体调控,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同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题目中所说的现象就是由于整体调控不当造成的。
答案:B4.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解析:D 选项中,一般局部出现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很多生态系统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即把很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整合,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ca901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f.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工程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程材料,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生态工程实例(如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绿化等),分析其设计理念、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估。
学生需撰写一份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案例背景、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等。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个小型的生态工程实验,如构建一个简单的植物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进行作业的完成,每组至少3人,鼓励跨班级、跨年级的交流合作。
小组成员需共同讨论案例选择和实验设计,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实践中来。
三、作业要求1. 案例分析报告需真实准确,参考可靠数据,展示逻辑清晰的分析思路和观察细节。
2. 实验设计要考虑到本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现状,充分利用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和生物种群进行模拟。
3. 报告格式要求清晰、条理分明,注意行文逻辑的连贯性,能够展示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成员要充分讨论与协作,将集体智慧和个人的努力成果结合起来。
四、作业评价作业完成后,由老师依据作业目标的达成度、实践与理论的应用水平、分析的深入程度、表达条理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
采用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评价后,教师需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典型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5: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5: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023792f78a6529657d5397.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4.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
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5.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C.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6.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7.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________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
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________。
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7: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课时作业7: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21bfde33687e21ae45a902.png)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2.如图所示中曲线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部分大于整体原理4.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A.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经营B.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D.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5.“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6.一个现代牧场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合理搭配,还要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进行计算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做法体现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是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D.整体性原理7.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8.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原理是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9.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不包括A.利用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的原理B.分层多级利用物质和能量C.物质循环再生D.能量循环再生10.下列哪一项不会造成食物链缩短A.稻田养鱼B.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C.砍伐森林D.造单纯林11.(2013·广州模拟)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需利用TaqDNA聚合酶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取细胞产物的过程中,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C.在胚胎分割移植前,可用分割针取滋养层细胞鉴定性别D.生态农业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13.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下措施及途径尚不可取的是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C.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D.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应用物种多样性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6.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5bbba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3.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复习:学生需复习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等。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典型的生态工程案例(如湿地修复、森林恢复等),学生需分析案例中涉及的生态工程原理,并讨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如何利用生态工程原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主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书面报告。
4. 动手实践: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工程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态工程模型(如校园绿化规划),并绘制模型示意图。
5. 反思总结:学生需总结本次作业的学习成果,包括对生态工程原理的理解、案例分析的收获以及动手实践的体会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复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确保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需关注案例的背景、涉及的具体生态工程原理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3. 小组讨论要积极发言,互相学习,共同形成有深度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讨论的过程、主要观点和结论。
4. 动手实践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工程模型,并使用规范的绘图工具绘制示意图。
5. 反思总结要真实反映学习过程和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复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对案例分析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报告评价重点在于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观点的深度与广度。
4. 动手实践的模型设计和示意图的评价注重创意和实践性。
5. 反思总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fdda47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2.png)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2. 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3. 培养学生对生态工程的兴趣和环保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主要围绕《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 基础知识巩固:学生需复习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背诵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核心原理。
2. 原理应用探讨: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分析生态工程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生态农业、城市绿化等,并撰写500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观点。
3. 实践操作准备:学生需准备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工程的实践案例,为下一课时的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4. 小组讨论:学生需以小组形式(每组4-5人)进行讨论,就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挑战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报告。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短文应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举例贴切,体现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2. 实践操作准备需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可靠,与本地生态环境紧密相关;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组内成员需充分交流意见,报告应包含小组成员的姓名及各自贡献;4. 作业需按时提交,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短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观点是否明确,举例是否恰当;2. 实践操作准备资料是否充分、真实,与课程内容的关联性;3.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及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4. 作业的原创性及按时提交情况。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他人优秀的做法。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此外,教师还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理一理判一判1.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某湖中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4.与石油农业相比,“无废弃物农业”最大的优点是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5.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6.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7.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违背生态工程中物种多样性原理。
(√)8.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悟一悟1.判断生态工程原理的方法(1)如果强调充分利用废弃物,则为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如果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则为物种多样性原理。
(3)如果强调各成分之间关系,则为协调与平衡原理。
(4)如果强调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统一,则为整体性原理。
(5)如果强调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则为系统整体性原理。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规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一个生态工程也可能涉及多个原理。
2.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如图所示:(2)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之一,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互利共生的生物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等。
系统整体性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感悟体会:练一练1.[2019·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中]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根据分析可知,A、B、D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生态工程不能只单纯追求粮食产量,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C不是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因此答案选择C。
答案:C2.[2019·海南省白沙中学高二期中]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发展“石油农业”B.清除污染物C.生态工程D.禁止产出污染物解析:大力发展“石油农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A错误;循环经济要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不仅仅是清除污染物,B错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C正确;循环经济是指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而不是禁止产出污染物,D错误。
答案:C3.[2019·河南高二期中]杨树在天牛肆虐的时候,内蒙古等地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内蒙古等地的杨树林,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在天牛肆虐的时候,会导致杨树毁于一旦。
可见,这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而导致的结果,A正确,B、C、D均错误。
答案:A4.[2019·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中]“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哪一个( )A.物种多样性原理B.系统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解析: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1+1>2”是生态工程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内容。
答案:D5.[2019·河北高二期末]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统一协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B考点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下列农业模式中不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的是( )A.石油农业B.精确农业C.无废弃物农业D.四位一体农业解析:精确农业、无废弃物农业以及四位一体农业,均遵循生态经济发展原理,实现了可持续发展,A正确。
答案:A2.[2019·江西南昌十中高二期末]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解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A项错误;该生态工程的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产出的污染物成为下一环节的生产原料,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实现了良性循环,B项、C项、D项正确。
答案:A考点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3.党中央制定的“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针是针对下列哪项工程制定的( )A.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功能B.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D.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措施是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A错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错误;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正确;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D错误。
答案:C4.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解析: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含义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含义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含义是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
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这是没有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造成的,因此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B5.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B.系统整体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含义是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含义是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所能养活的种群数量。
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说明“1+1>2”,因此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B6.[2019·江苏高二期末]城市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回收处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解析: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这说明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答案:C7.[2019·河北高二月考]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
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所依据的是整体性原理。
答案:B8.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 )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D9.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这说明建设生态工程时应遵循的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解析:生态工程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属于整体性原理。
答案:A10.[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下图为某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________________、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原理。
该工程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体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