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研究】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1-含经典例题与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 例一]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 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 · ··· 欲试。(2017) [ 例二]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 · ·· ·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 成为谈论的焦点。(2017) [ 例三]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 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 煌成就。(2017)
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为其表
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为其实
二、试题次序的梳理调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年份
序号 赋分 文本 类型 ㈠ 9分 论述 文本
2018
㈡ 15分 文学 作品 ㈢ 12分 实用 文章 ㈠ 9分 论述 文本
2019
㈡ 12分 实用 文章 ㈢ 15分 文学 作品

检索 阅读
加工 阅读 文本 阅读 要求
“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 造性的思想。 √ [对应文句]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 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传统的诸子 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C项判断的实质]“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表明“形成创造性的 思想”。
[例四]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 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
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
[例五]“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 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 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 航次的任务。(2018)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Word版)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Word版)

2019 年语文《考试说明》I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纳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二、题型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阐述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构造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约70 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 分,古诗文阅读约35 分。

表达题约80 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约20 分,写作 60 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含:阐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适用类文本阅读, 9 题左右。

古诗文阅读包含: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 题左右。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 5 题左右;写作, 1 题。

全卷共 22 题左右。

Ⅱ查核目标与要求依据一般高等学校正重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宣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 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纲领》,联合教课本质,确立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观察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论、表达应用和研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 识记:指辨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辨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知识和名句名篇等。

例 l 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l)足蒸暑老气,,,但惜夏季长。

(白居易《观刈麦》)(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官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邓者乎?(苏轼《赤壁赋》)【说明】试题观察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有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

此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朗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介绍背诵的篇目。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二、2018-2019年大庆市三次模拟试题 与高考试题比对分析
吻合点一:考点 标点符号:高考18题与二模20题
补写:高考20题与二模20题
压缩语段(一句话新闻):高考21题与三模20题
吻合点二:设问方式
诗歌鉴赏:高考15题与三模15题
文学类主观题设问方式:高考第9题与三模第9题
吻合点三:选材
李白《蜀道难》
《庄子·逍遥游》 ·文言文阅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诗歌鉴赏 :宋诗《题许道宁画》 ·“一拖三”:“中国传统音乐” ·压缩语段:“中国瓷器贸易”
2.全国3卷:全面育人
·论述类:“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实用类:“奥运志愿服务” ·文言文阅读:《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诗歌鉴赏:刘禹锡《插秧歌》 ·默写:《论语 ·子罕》 ·“一拖三”:“嫦娥四号探月” ·压缩语段: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 习规划、备考策略
(一)高考评价体系:“一体 四层 四翼”
1.为什么考? “一体”: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2.考什么? “四层”: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3.怎么考? “四翼”: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二)试题变化: 稳中有变 凸显应用
6.语言文字运用
①考点全覆盖 ②实用性 ③答题规范、准确
7.阅读复习
①取材覆盖古今中外,内涵丰富广博 ②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③加强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能力 ④拓宽阅读范围,整本阅读 ⑤加强应用文体训练 ⑥具备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 ⑦设置情境教学
总 结:
1.以考试大纲依据 2.以高考真题为领 3.精密的复习计划 4.认真备考模拟考试 5.关注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习规划、备考策略讲座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20届高三复 习规划、备考策略
(一)高考评价体系:“一体 四层 四翼”
1.为什么考? “一体”: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2.考什么? “四层”: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3.怎么考? “四翼”: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二)试题变化: 稳中有变 凸显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三周左右)
2.抓住考纲,落实考点,强化推断,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材梳理结束后,学生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辅以推断方法的
指导,以此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对实词的推断,可以补充一些 常见的推断方法: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 等。
针对断句题和翻译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通过科学训练, 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严格落实教材文言文的复习,夯实基础。 在复习教材文言文时要求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第一遍复习,教师听写考查检验,
然后我们把每一篇文言文用不同字体及下划线等形式标注出重要文言知识点,做成教材梳 理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把相应内容落实,并结合练习册,把近几年高考文言文中对课文 知识点考察的部分呈现给学生。通过遍遍强化做到点点落实。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熟读, 建立语感;重视教材中文化常识的积累;对文言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有系统的把握。
变化四: 文言文阅读文本选择了多年未用的《史记》中的节 选内容,全国三套卷均选《史记》;文言文阅读第 (11)题选项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范围扩 大
变化五:
语言文字运用第(18)题,延续多年考查的“正确 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被多年未考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取代。 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由2018年的修改词语改为 补写句子,(21)题由2018年的利用材料续写改为 多年未考的新闻语段压缩 。

【新高考研究】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4-含经典例题与详细解析

【新高考研究】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4-含经典例题与详细解析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20-2021年备考见微知著抛砖引玉(可直接打印使用)2019语文考试说明及解读 4例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住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该段文字说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带来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

里面有三处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语句。

从表面上来看,给这段文字补写空缺似乎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

先看空缺①,前面的句子所说的都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全球变暖、旱涝不均等,甚至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句中的“甚至”一词,把不利影响说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不利影响上升为了灾难,因此,此处朴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是恰当的。

再来看空缺②,承接上文,这儿出现了一个关键性的关联词语“然而”,设词表示转折,因此,下文所说的内容应该和上文说的不利影响是相反的,再结合下文“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知这里应该补写一个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有利影响的句子。

由于字数的限制和表达简明的要求,此处补写“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显然比较恰当。

最后看空缺③,前文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带来有利影响的条件是植物还话着,下文是“我们就失去了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20-2021年备考








(可直接打印使用)
2019语文考试说明及解读 1
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二、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三、题型
四、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
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五、试卷结构
六、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

阅读题约70
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约35分。

古诗文阅读约35分。

表达题约80分,分为两类:语
言文字应用约20分,写作60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9题左右。

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7题左右。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语言文字应用,5题左右;写作,1题。

全卷共22题左右。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