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孩子要从小就进行吃苦教育
威廉王子公学,免费体验英国皇家早期教育课程,第一步,与王子同步: (报名网址) 威廉王子公学是国内唯一引入英国早教纲领EYFS 体系的早教机构。
登陆威廉官网获取免费试听课程,开始幼儿启蒙之旅。
纯英式教学模式:引入英国早期教育纲领EYFS 体系, 深圳最好的国际机构孩子要从小就进行吃苦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相信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这也就造成了如今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祖宗的情况,固执任性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家长的苦心总是体会不到,所以,吃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些好处的,也是有必要的。
但如何才能对现在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呢?有关儿童教育专家称,其实进行吃苦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会有三重境界,分别是“挨”、“适应”、“超越”等。
1、“挨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是一种最低的境界,也就是家长强行安排孩子受苦,孩子极不愿意,有没有办法,只好“挨”,直到成人的安排结束。
这种情况,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也有意的锻炼我的吃苦精神,当时在农村,他的方法是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但是,他的教育是失败的。
她让我对劳动厌恶恐惧,让我减小的对痛苦的承受能力。
2、排在第二位的是“适应”,这是一个有点难度的境界。
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的承受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训练结束后,再遇到一般的困难和“苦”就不怕了。
但是,“适应”只是增加了人的承受力,并不能减少孩子的惰性,增强孩子的意志,这个经验来自于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北京市皮划艇冠军队的成员,他告诉我:以前训练太苦了,挑战人身体的极限,所以现在碰到熬夜加班等或苦或累的事情,都受得了;但自己的惰性没有受到抑制,还是能懒就懒,另外训练以后的自制力与进取心并没有什么增长。
3、而最为重量级的吃苦教育就是“超越”,这也是吃苦教育的最高境界,对孩子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虽然孩子会感到很苦,但是会有一种成就感,更是会让孩子回味无穷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从许多国外的报导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对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吃苦教育,相比较来说我们国家的孩子对于这种吃苦教育不容易接受,其实,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吃苦,更能让孩子体会到幸福,也能让孩子变得成熟,在以后的成长中不容易被压力打倒,所以应该让孩子吃一些苦体会一下。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法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法(1)宁苦而不娇。
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去了。
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2)家富而不奢。
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
他家帐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3)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l.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国外现状
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国外现状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近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近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嫌钱。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
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
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全球多样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容忽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研究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的发展和趋势。
调查表明,目前全球父亲参与教育子女的比例已大大提高,父亲参与其子女教育的程度也有所增加。
父亲教育方式的变化表明,父亲也在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孩子的行为、情绪、个人发展等方面。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统观点被不断重新审视,父亲发挥更多的指导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赞赏和认可。
此外,孩子们和家庭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亲子关系的体现也更崭新丰富。
双亲一起参加孩子的课外活动和社交涉外活动,加深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孩子个性修养和责任感。
国外父亲可以要求自己保持与孩子的沟通;比以往更容易接受们的感受和情感;对他们的言行负责;在他们犯错时,可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建立依靠关系;经常参与和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环境,通过与他们的互动让孩子体会到双重关爱。
综上所述,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和趋势显示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求父亲以积极的态度鼓励、监督、管理孩子,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他们携手前行。
各国父母教育孩子方法
各国父母教育孩子方法中外文化差异巨大,中外家庭教育区别同样差异比较大,原因在于国情文化不同。
其他国家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各国父母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的方法(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
”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
”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
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
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
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孩子的方法(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
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
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
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1、鼓励支持孩子去体验。
美国教育注重鼓励、支持,陪伴孩子渡过漫长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不太看重最终的成果。
2、不在孩子想做什么时急于说“不”。
孩子想拆一件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
因为完全可以买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
甚至当孩子看人家开飞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赛国车手来教。
让孩子慢慢明白飞车不光是开得快,还有体能、耐力的艰辛训练。
既满足孩子的愿望,又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哪些该做、可做或相反。
3、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
因为每个孩子身心开展程度不同,把握这点有些困难,但一定要尽力去了解。
4、不吓唬欺骗孩子。
中国的习惯是在制止小孩做某些事情时连骗带吓。
比方“不听话,魔鬼就来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但大多数美国家长对此很敏感。
他们认为小孩的压力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使他们睡不好,吃不下。
5、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
”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长进等。
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6、给孩子失败的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
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美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
7、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从小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没长进的表现。
8、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
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
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
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就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法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法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是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西方国家教育孩子方式(1)宁苦而不娇。
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去了。
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
(2)家富而不奢。
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
他家帐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3)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法国人拉纳的儿子打破了一位朋友的窗玻璃,拉纳夫妇并未道歉,而是让儿子自己抱一块玻璃去赔偿认错,还要求朋友对孩子不要有丝毫原谅的表示。
西方国家教育孩子40条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犹太人如何教育孩子
世界多数民族都将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公历的一天开始于午夜,而犹太人的一天则是从太阳落山时开始的。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他们就说:“将黑夜作为开始的人,他的最后才是光明。
”这样教育孩子要先吃苦,后享受。
犹太人是惜时如金的。
比如当孩子问现在是几点钟时,他们总是说:“现在是11点21分35秒。
”而从不说快11半了、11点多钟了的模糊概念。
正是因为这样,犹太人的时间观念极强,他们对数字也非常敏感与精确的。
犹太人是最爱书的民族。
古代犹太人将书看得破旧不能再看了,就挖个坑庄重地将书埋葬。
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他们对孩子说:“书是人生命东西。
”他们还在自己的经典上涂上蜂蜜,让并不识字的孩子去吻。
犹太人的孩子很小时就知道书其实是甜的东西。
犹太人有句成语:“你比希勒尔还穷么?你比希勒尔还缺少时间吗?”犹太人从小就知道希勒尔的故事。
少年的希勒尔很穷,他拼命地工作,将得到的'钱一半送给守门人,以求进入学校的院子听课。
可是后来他连一块面包都吃不上了,守门人再也不让他进入学校的院子。
他就悄悄地爬上屋顶,躲在天窗上听课。
一个冬天,学生们发现,天空是晴朗的,可是教室却是阴暗的。
原来,是希勒尔躺在天空那儿,他已经冻僵了。
犹太人称山为“哈里姆”,称双亲为“赫里姆”,称教育为“奥里姆”,这三个词是同源的,在他们那里,老师与大山与父母是同样的。
犹太人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只有一个烦恼时,痛苦定是深刻的。
而有了十个,就不一样了。
没有一个自杀者是因为有了十个烦恼而死的。
”所以犹太人虽然苦难多多,但他们并不惧怕。
多数民族都将胜利、喜庆作为节日,可是犹太人最盛大的节日“逾越节”,却是纪念在埃及当奴隶的日子。
这天,他们给孩子吃一种很难吃的没发酵的面包和很苦的叶子。
,然后讲祖先在埃及的屈辱故事。
不论穷富,犹太孩子都有一个存钱的盒子,可是这钱是不能自己用的。
这是专门给乞丐留的。
犹太人说:“许多乞丐的衬衫里就藏着智慧。
国外教育孩子例子
国外教育孩子例子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如何教育,这是个实践问题。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国外教育孩子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外教育孩子例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
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在他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子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责任,应该勇于承担后果。
家长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这样会淡化了孩子的责任感。
国外教育孩子例子:捕捉孩子成才的敏感区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
等到麦克斯韦画完交卷时,父亲边看边笑了起来,因为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
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了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在他的眼中,许多事物都似乎变成了几何图形。
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
果然,麦克斯韦不久就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15岁时就写了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胶学会学报》上,使得一些教授们惊叹不已。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
倘若做父母的能像麦克斯韦的父亲那样,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这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国外教育孩子例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托.海因里希.瓦勃格,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父亲是德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
国外家教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家教给我们的启示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
许多西方国家,非常重视传统的家庭教育,努力将孩子培养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俄罗斯:重视为儿童树立楷模——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奋斗的模范父母形象。
国外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注重教子做人。
真正的慈父良母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狠下功夫。
不仅要把培育良好的品行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还要大力提倡自立精神。
启示二: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斯特纳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为了培育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
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启示三:讲究教育方法。
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如何教育孩子吃苦耐劳
如何教育孩子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任何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这一重要而又宝贵的因素。
为此,培养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促进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家长应该重点对孩子进行如下方面的教育。
一、多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对孩子进行意志锻炼、吃苦耐劳教育的重要性,并设计了各种方法来增强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
日本孩子两岁就开始意志锻炼,自幼儿园到小学,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单裤,女孩穿短裙,磨练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韩国,家长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他们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阵后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而在我国,这类教育做得很不够,因此,作为家长要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二、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养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发挥潜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长不要代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多肯定、多鼓励,要让孩子在家长的肯定、鼓励中提高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能力和精神。
即使有些事情做不好,家长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观地为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孩子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只有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才会慢慢养成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精神,从而学会承受和应对各种困难挫折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三、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都不许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好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也就是在精神上受不了一点苦。
国外教育孩子方法
国外教育孩子方法在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
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1、让孩子亲自去尝试。
在国外,很多家庭都会让孩子亲自去尝试新事物,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和学习能力。
2、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国外,家庭会教会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件负担,而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3、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国外,家庭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助孩子找到喜欢的活动,让孩子在更有兴趣的环境中学习。
4、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国外,家庭会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孩子的情感健康。
在国外,家庭会注重孩子的情感健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
这些方法都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在中国也可以借鉴。
6、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国外,家庭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长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
7、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在国外,家长常常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学会责任感和独立性,并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8、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国外,家长往往会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9、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国外,家庭往往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0、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
在国外,家庭往往会让孩子了解多元文化,让孩子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出开放的心态。
以上就是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为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提供借鉴和启发。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不管是哪里的家长,作为家长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孩子,外国的家长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一:自己的事自己做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
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
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
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
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
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二:不吃饭就饿着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
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
”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
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
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
教育惩戒在国外
教育惩戒在国外作者:徐玉斌李迤航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03期英国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形成孩子独立性格的最大障碍。
他们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
“子不教,父之过。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感到愧疚,应向社会检讨。
因此,英国年轻的父母虽然会悉心照料幼小的孩子,但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意地爬,随意地玩,他们也绝对不会去扶起不慎摔倒在地的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站起来。
在一般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如果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戒。
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训斥。
因为英国人大多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缺乏忍耐和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表现。
英国的家长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严加管束,让孩子明白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允许家长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例如,在学费昂贵的贵族学校——公学里,富家子弟也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
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并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
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亦须开窗就寝。
英国《2006教育与督学法》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
这部法律还把老师这一权力的适用范围从校内延伸至校外。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使用的惩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某些公立学校,甚至还设有惩戒室,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将在里面接受处罚。
英国教育学者认为,如果从广义上理解教育,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特定的情形中进行反思,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 由国外的挫折教育及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 (作品赏析)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到达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的。
我们应如何对孩子进展挫折教育?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
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
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那么站在一旁,置之不理。
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承受艰辛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表达按劳取酬。
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
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领,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德国挫折教育: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 文化背景资料 Unit 7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
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
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
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
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美国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
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
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
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
家长从不包代替孩子的事情。
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
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分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
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
加拿大
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加拿大有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结各家各户送报纸。
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