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土壤固液相间养分的交换

合集下载

初二第二学期科学第三章知识要点

初二第二学期科学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1.我们把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排泄物和生物体。

3.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

4.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植物:一方面,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另一方面,植物是土壤有机物积累的重要来源。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对土壤的结构和性状改良都具有积极意义。

2.动物:土壤动物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土壤生物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

3.微生物:在土壤中起最大作用的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它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活动性强等特点,在土壤的营养物质转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们是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了养分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指的是空气、水、有机物(包括腐殖质)、无机矿物质等。

理想土壤中的体积分别为:25%的水,25%的空气,50%的固体物质。

矿物质颗粒占95%的固体质量,有机物占1-5%的固体质量。

三、从岩石到土壤从岩石到土壤经过了物理因素作用、化学因素作用和生物因素作用。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粗细不同可分为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2.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其中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3.土壤黏性差,表示土中空隙较大,因而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第三章土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土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

4. 含水氧化铁和水铝石表面分子中OH解离
Fe(OH)3 Al(OH)3
Fe(OH)2++OHAl(OH)2++OH-
四、土壤胶体的结构 土壤胶体结构
第二节 土壤吸收性能
吸附:离子从土壤溶液中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解吸:原来吸附到土壤胶体上的离子转移到溶液中的过程
使土壤具有保肥和供肥性 一、土壤对阳离子的吸收与交换
第三章 土壤固相部分 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土壤胶体
那些大小在1-100 nm(在长、宽和高的三个方向,至少有一个 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固体颗粒
一、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质
1. 土壤胶体比面和表面能
2. 土壤胶体具有带电性 ※ 二、土壤胶体种类
1. 矿物质胶体 土壤次生矿物中的粘土矿物(粘土矿物) 含水铁、铝氧化物
(3) 粘土矿物的种类
粘粒矿物类型与交换性交换性阳离子活度系数的关系
粘土矿物
Na+
K+
NH4+
H+
Ca2+
高岭石
0.34
0.38
0.25
0.080
0.080
蒙脱石
0.21
0.25
0.18
0.058
0.022
伊利石
0.10
0.15
0.21
0.036
0.040
6. 土壤对阳离子的非交换性的吸收(阳离子的固定作用)
Al(OH)2++H2O
Al(OH)2++H+
Al(OH)2++H2O
Al(OH)3+H+
交换性酸度
潜 性 酸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交换性能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交换性能

编辑ppt
40
(四)含水氧化物
3、含水氧化铁或氧化铝的种类
有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水铝石和三水 铝石。
它们均属两性胶体,所带电荷随pH值变化 有很大不同,在溶液偏酸时,解离出— OH—,成为(OH)2+带正电。
在溶液偏碱时,解离出H+,成为(OH)2O—带 负电。
编辑ppt
41
(五)腐殖质胶体
编辑ppt
25
1、高岭石(kaolinite)
编辑ppt
26
(一)高岭石(kaolinite)
3、比表面积: (1)概念: 是单位质量的固体物质与液体或气体之间,
全部界面积的总和。单位m2/g (2)高岭石比表面积: 较小,仅为30m2/g。 只有外表面,没有内表面,无胀缩性.
编辑ppt
27
编辑ppt
4、带电性:带有的电荷是由同晶代换产 生的,带电量比伊利石多。
编辑ppt
37
编辑ppt
38
编辑ppt
39
(四)含水氧化物
1、含水氧化物的种类: 包括非晶质的硅酸和含水氧化铁或氧化铝。 2、硅酸的带电性: 非晶质的硅酸是各种铝硅酸盐经过化学风
化过程的最后产物,其所带电荷是由H+ 解离产生的。 这种解离只有在碱性范围内才能达到较大 程度的解离。
编辑ppt
8
三、粘土矿物的晶格构造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的基本构造单位: (1)硅氧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 形成的原因: 一是硅具有正原子价,而氧具负原子价,
二者可相互吸引。 二是与原子大小有关,四个氧原子堆积成
四面体时,其间所形成的空隙与硅原子 的大小基本相似。
编辑ppt
9
编辑ppt

土壤的三相组成及其基本的物理特性

土壤的三相组成及其基本的物理特性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常以烘干土的 百分数表示。自然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差异很大,高的可达20%以上,称为有 机质土壤;低的不到 0.5% 。
13
二、土壤液相
(一)组成
土壤的液相即土壤溶液。它是由水和各 种可溶及不可溶的物质组成,统称土壤 水。
土壤水是土壤三相组成中最活跃的物质, 它直接参与土壤的形成、变化及作物的 吸水吸肥等过程,它在土壤中的保持和 运移状况对土壤各项物理性质产生重要 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壤水的各项性状 是土壤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土壤吸水后,体积:净增加,这种性能谓之土
壤的膨胀性,亦称为湿胀性。相反,当土
壤失去水分后(如蒸发失水),体积将缩小,称 这种性能为收缩性,亦称干缩性。
(4)透水性
水分从土壤颗粒间隙通过的性能称为土壤的透 水性 。
(5)压缩性
(6)强度
10
(二)有机质
1.组成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一般占土壤基质重 量的5%左右,虽然含量不多,但它却是 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1)理化吸收性能 (2)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
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是水稳定团粒结 构良好的胶结剂 (3)腐殖质可以使土壤的颜色加深,有 利于土壤吸热增温,有利于春播作物的 早发、速长
12
(4)由于有机质一般都是带电胶体,可 以提高土壤对酸碱变化的缓冲性;
(5)有机质对土壤的力学性质也有很大 影响,它可以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增 加土壤的压缩性,减少土壤的粘着力等。
曲线I的斜率大,Cμ1值小,而曲线II的斜率, Cμ2值大,土壤II的级配较土壤I的级配良好。
习惯上把Cμ <5的土壤称为级配不良的 土 壤 , 5 < Cμ <l0 为 级 配 中 等 , Cμ >10的土壤称为级配良好的土壤。

第三章 土壤的离子交换

第三章 土壤的离子交换
=Al-OH → =Al-O-+H+
产生正电荷: Fe(OH)3 → Fe(OH) 2+ + OH-
Al(OH)3 → Al(OH)2+ + OH-
2、粘土矿物晶格上的断键 粘土矿物经过研磨后,能增加负电荷。各 种粘土矿物晶格的边缘上或面角上,都可发生 断碎,使四面体上Si—O键,或八面体上Al-O 键断裂,造成“Si—”、“Al—”、“O—”断 键,产生可变电荷。
(二)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1、土壤质地
砂土为1~5 cmol(+)· -1 , kg
砂壤土为7~8 cmol(+)· -1 , kg
壤土7~18 cmol(+)· -1 , kg
粘土可达25~30 cmol(+)· -1 。 kg
2、有机质含量
有机胶体的代换量远远高于无机胶体,腐殖
质阳离子代换量可高达200~500 cmol(+)· -1 , kg
(三) 零点电荷(Zero point charge, ZPC) 如果在某个pH值时,粘土矿物表面上既 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其表面电荷等于 零,此时的pH值称为零点电荷。
二、土壤电荷的数量和密度
土壤电荷的数量决定吸附离子的数量。单
位重量土壤的负电荷愈多,对阳离子的吸附量
越大。
土壤电荷的密度则决定离子吸附强度,电
(一) 土壤电荷的数量
土壤电荷的数量,以单位重量土壤所带电
荷的毫当量数、厘摩尔或毫摩尔数来表示。
1、土壤质地
一般说来,土壤质地越细,其电荷数量愈
大。大于2微米的粉砂或砂粒,其电荷较少。
2、土壤胶体的种类:
有机胶体
无机胶体

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土壤有机质如何分解和转化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部分有机物质组成。

原始土壤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

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物、植物残体称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

自然土壤经人为影响后,还包括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三种。

新鲜有机质和半分解有机质,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易机械分开,是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养分来源,也是形成腐殖质的原料。

腐殖质约占85%~90%,常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难以用机械方法分开,是改良土壤、供给养分的重要物质,也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耕作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通常<5%,一般在1%~3%之间,一般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有机质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矿质土壤。

一、土壤有机质组成土壤有机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1、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组成是c、h、o、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s。

2、化合物组成(1)糖、有机酸、醛、醇、酮类及其相近的化合物,可溶于水,完全分解产生co2和h2o,嫌气分解产生ch4等还原性气体。

(2)纤维、半纤维素,都可被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在稀酸碱作用下易水解,纤维素在较强酸碱作用下易水解。

(3)木质素,比较稳定,不易被细菌和化学物质分解,但可被真菌和放线菌分解。

(4)肪、蜡质、树脂和单宁等,不溶于水而溶于醇、醚及苯中,抵抗化学分解和细菌的分解能力较强,在土壤中除脂肪分解较快外,一般很难彻底分解。

(5)含氮化合物,易被微生物分解。

(6)灰分物质(植物残体燃烧后所留下的灰),占植物体重的5%。

地里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讲

地里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讲

大部分湖泊作为有机体发育的环境,通过蒸发参与水圈与大气圈和岩石圈间的水循环。湖泊是松散沉积物的沉积中心,其发育过程以转变为堆积平原而结束,因而对岩石圈的夷平也有促进作用。内陆湖泊则是各种天然矿物盐类的集聚地。
冰川对大气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它与气候变化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冰川可以改变地貌,形成特殊堆积物,破坏土壤、植被、并影响大范围有机界的发展,影响海平面升降和海陆面积的重新分配。
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地球上有71%的地方被水覆盖
按照存在方式分类可以将水圈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圈 湖泊 海洋 河流 冰川 地下水
大气通过降水的形式,为海洋、湖泊、冰川、地下水、河流等提供补集水源。
水圈与大气圈的物质交换
生物的分解为水圈提供了有机物
水圈与生物圈的物质交换
由于风饰作用,大量地表尘埃随风携带到海洋、湖泊、河流中;地表径流、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使岩石圈中的大量物质进入到水圈。 水圈与其它圈层的物质交换
U型的冰川谷 金字塔形的角峰
1、地球外部圈层结构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2、在如下示意图中, 各代表什么圈层?
①、②、③、④




蒸发
供养
养分
渗透
供养
降水
A ①为水圈 ②为岩石圈 ③为生物圈 ④大气圈
B ①为岩石圈 ②为 水圈 ③为生物圈 ④大气圈
文艺清新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1、对流层与其它圈层的物质交换
对流层的物质交换
(1)对流层与生物圈的物质交换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进入到大气圈;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部分水汽等。 (2)对流层与水圈的物质交换 通过蒸发作用,使水圈中的水 、盐类物质和水蒸汽等进入到大气圈 。 (3)对流层与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岩石圈中物质如尘埃、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小于0.1mm)由于风力吹扬、火山喷发和人类活动而进入大气圈。

实验三 土壤离子交换现象观察ppt课件

实验三 土壤离子交换现象观察ppt课件
实验三 土壤离子交换现象的观察
实验指导 柳维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实验目的
➢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可互相交
换的作用。影响保肥性。
➢ 土壤离子交换反应是影响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因素。
不同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土壤,交换性不同。
➢ 实验的目的在于印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壤离子交换的
理论知识。
二、方法原理
充分振荡10min 过滤
三、操作步骤
(二)对阴阳离子的吸收(物理化学吸附)
1.PO4- - -的吸收
用同样大小和粗细的试管4支,分别装入上述滤液各5ml,另 一支试管取1/120molL-1 KH2PO4溶液2.5ml稀释到5ml作为对照,在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钼酸铵试剂3滴,再加入氯化亚锡试剂5滴,摇 匀后显兰色,然后分别观察各试管中兰色的深浅,以多、中、少、 微表示,从而判断土壤对PO4-3的吸收情况。
四、试验结果
土壤
土壤对色素的吸收情况
离子 吸收情况 土壤
PO4- - -
NH4+
NO3-
五、思考题
1.不同土壤对NH4+ 吸收的差异?为什么? 2.不同土壤对PO4-3和NO3- 吸收的差异?为什么? 3.不同土壤对色素分子吸收的差异?为什么?
***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五类吸收特性之一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 (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 (3)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三、操作步骤
(一)土壤对色素分子的吸收(物理吸附)
砂土 壤土 粘土
各一份 称取5克
装入 长试管
各加入0.2% 孔雀绿溶液10ml
比较不同土壤 对色素分子的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2 土壤溶液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模式
1、土壤的酸碱反响
① 土壤酸碱反响的概念
② 土壤酸度类型
A、活性酸度
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引起的 B、土壤潜性酸
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被其它阳 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处于动态平衡:
潜性酸
解吸 吸附
活性酸
图3 土壤酸碱状况、形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示意图
1、土壤胶体的概念
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物质。
2、土壤胶体类型:
① 土壤矿质胶体;〔次生硅酸盐、简单铁铝氧化物、 二氧化硅〕
② 有机胶体;〔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等〕
3、胶体的构造
图1 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
扩散双电层:土壤带电胶体与溶液界面的双电层—— 胶体外表的〔负〕电荷层紧靠外表溶液的反离子或补 偿〔阳〕离子层。
CaCO3/ CaO=100/56=1.79 在施用CaO或Ca(OH)2时,不易与土壤混合均匀, 使局部土壤pH上升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应乘以经历数值 0.5得出实际施用量。假设用CaCO3(石灰石粉),作用缓和, 经历数值一般为1.3。 2、碱性土的改进——改进pH>8.5的碱性土
施用石膏(CaSO4• 2H2O)、硅酸钙等。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表1 土壤质地分类对照
分类制 分类法 粒级 质地 数量
⑵、土壤中的阴离子交换
带正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 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第三章-土壤的离子交换..

第三章-土壤的离子交换..
而是发生水解和聚合作用,使该阳离子的吸附情 况复杂化, 如铝就是这种情况。
水解:AlCl3 + 2H2O → Al(OH)2+ + 2HCl 生成的Al(OH)2+
铝离子可随土壤溶液浓度,pH值的不同和
Al(OH)++、Al2(OH) 5+、[Al(H2O)6]+++、 [Al(H2O)3OH]++ 等。
大。大于2微米的粉砂或砂粒,其电荷较少。
(一) 土壤电荷的数量,以单位重量土壤所带电
1、土壤质地 一般说来,土壤质地越细,其电荷数量愈
大。大于2微米的粉砂或砂粒,其电荷较少。
2、 有机胶体 200~500 m·e/100g 无机胶体 平均10~80 m·e/100g 高岭石 5~15 m·e/100g 伊利石 20~40 m·e/100g 蒙脱石 60~120 m·e/100g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阳离子在土壤胶体
和土壤溶液中的比例不变,但在土壤胶体上 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并不是同一批离子,而
是在不断地轮换。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可逆性在农业生产中是很 有意义的。当植物根系吸收了阳离子养料,土壤 溶液中该离子浓度降低时,胶体上的阳离子可以 进入溶液补充;施肥时,溶液中离子浓度过高, 又可向胶体转移,储存在胶体上。
第三章-土壤的离子交换..
土壤的离子交换现象,是重要的土壤电 化学性质之一,一般用交换容量大小和离子 吸附力的强弱两个指标来衡量。
这两个指标,同土壤胶体的种类、数 量、构造以及介质中的离子种类,浓度和 pH值等环境条件有关,因而十分复杂,不
研究土壤的离子交换,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1、可以阐明土壤类型的发生学特征,做为土壤

第三章土壤与环境的质能交换

第三章土壤与环境的质能交换

反硝化细菌N2 、N2O、NO
C、最适条件:含氮量5~10%,新鲜有机质丰富
pH5~8,温度30~35oC
(2). 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
NO2- 发生条件: NO2-存在 N2 、N2O、NO
(3). 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无效化),
并影响大气(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
8、硝酸盐的淋洗损失
有机态氮:土壤氮的主体,占全氮95%以上。
水溶性有机态氮:<全氮的5%。简单的含氮化合物,游 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等。 水解性有机态氮:占全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时, 能水解成较简单易溶性化合物或直接生成铵化合物的有 机态氮。蛋白质及多肽类、核蛋白质类、氨基糖。 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占全氮30-50%;非水溶性,也不 能用一般酸碱使其水解。了解很少。
吸附固定
吸附态铵或 固定态铵
水体中的 硝态氮
1.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
氮 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 过程:
异养微生物
有机氮
水解酶
氨基酸
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
NH4+-N+有机酸
(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
最适条件:温度为20~30oC, 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 土壤pH=7,C/N≤25:1
有机P
10-50%
土壤P 无机P
50-90%
水溶性P化合物
碱金属的正磷酸盐及碱 土金属的一代磷酸盐。 碱土金属的二代磷酸盐。 Fe-P、Al-P
弱酸溶性P化合物
*难溶性P化合物
Ca-P、Mg-P 吸附、闭蓄态P(O-P)
3.磷素转化与循环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层状铝硅酸盐基本构造
硅氧四面体
硅氧片
铝氧八面体 (水铝八面体)
铝氧片
(水铝片)
1:1型矿物
铝氧片
硅氧片
特点: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
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大,分散度低。多出现
于风化强烈的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矿物
特点: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 在两边硅氧片中以 Al3+ 代 Si4+ , 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 代Al3+→带负电→吸附负离子。 颗粒细小,比表面大。 如蒙脱石,这类矿物多出现于 北方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主要内容 1.土壤的吸收保肥方式(重点) 2.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重点、难点) 3.土壤阴离子交换(了解) 4.土壤供肥性(重点、难点)
一、 土壤吸收性能的概念、类型
土壤吸收性能的概念:
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 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于二价离子。) H+水化很弱只与 1个水分子结合, H3O+半径很小,运动速度快,因此交换能力大
3、离子浓度 交换能力弱的离子在浓度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交换
吸附浓度低高价离子。综上所述,阳离子交换能力顺序为: Fe3+ 、Al3+ >H+>Ca2+>Mg2+>NH4+>K+>Na+
(四)阳离子交换量(CEC)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100%
(四)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80%的土壤,一般认为是很肥沃的土壤 盐基饱和度为50~80%的土壤为中等肥力水平 盐基饱和度低于50%的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因为阳离子组成 单一。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PPT演示文稿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PPT演示文稿
SAR—sodium adsorption ratio 指溶液中Na+ 浓度与Ca2+、Mg2+浓度之和的平方根的
比值。
22
四、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
带正电的土壤胶体,主要是铁和铝的氢 氧化物和氧化物,可以吸附阴离子。
23
土壤胶体带正电荷的方式:
1.通过土壤胶体表面的(Al、Fe)-OH基,附着 一个质子(H+),从而产生正电荷(可变电荷)。 2.腐殖质胶体的-NH2基,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带正 电荷。
盐基饱和度 ≥ 80% 土壤肥沃 盐基饱和度 50%~ 80% 中等肥力水平 盐基饱和度 < 50 土壤肥力较低
21
ESP—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指交换 性钠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ESR—exchangeable sodium ratio 指溶液中交 换性钠与交换性Ca2+、Mg2+离子浓度之 和的比值。
第三节 土壤吸收性能和离子交换
一、土壤吸附性能类型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1、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表面吸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
可相互交换的作用。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
1、定义 2、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 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 3)阳离子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26
(三)阴离子的负吸附
所谓阴离子的负吸附,是指距带负电荷的 胶体表面越近,阴离子数量越少的现象。
负吸附现象也受土壤特性影响,其它条件 相同,则负吸附现象随着土壤胶体的数量和阳 离子代换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陪伴阳离子价 数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的粘粒矿物对负吸附的 影响也不同,他们递减的次序为:

土壤学笔记(二):土壤孔隙与土壤水土壤学笔记(三):离子交换吸附、氧化还原反应和土壤养分

土壤学笔记(二):土壤孔隙与土壤水土壤学笔记(三):离子交换吸附、氧化还原反应和土壤养分

土壤学笔记(二):土壤孔隙与土壤水土壤学笔记(三):离子交换吸附、氧化还原反应和土壤养分(30)土壤孔隙、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比土壤总体积包括土壤固体(土壤颗粒)的体积和土壤孔隙的体积,孔隙度是土壤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比例,土壤孔隙中包括土壤水分和土壤气体。

一定体积土壤的干重=土壤(干)容重×土壤总体积=土壤(土粒)密度×土壤固体的体积(不计算土壤空隙中气体的质量)由于,土壤(土粒)密度×土壤固体的体积=土壤(干)容重×土壤总体积所以,土壤固体(土粒)的体积/土壤总体积=土壤(干)容重/土壤(土粒)密度而,土壤总体积=土壤固体的体积+土壤空隙的体积所以,土壤固体(土粒)的体积/土壤总体积=1-土壤孔隙度=土壤(干)容重/土壤(土粒)密度所以,土壤孔隙度=1-土壤(干)容重/土壤(土粒)密度土壤(土粒)密度一般在2.6-2.7g/cm3之间,一般取2.65,当然如果密度大的成分含量多(比如铁的氧化物),密度会增加;反之,密度小的成分(比如有机质)含量多,密度会减少。

土壤固体占比(体积比)=土壤(干)容重/土壤(土粒)密度=1-孔隙度,土壤液体占比=体积含水量,土壤气体占比=孔隙度-体积含水量(31)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的体积/土壤总体积(即土壤的液相占比)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的质量/土壤干重又因为,土壤干重=土壤总体积×土壤干容重,所以,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中水重/土壤干土重=土壤中水重/(土壤总体积×土壤干容重),由于,水的比重是1,在数量上,土壤中水重/土壤总体积=土壤中水的体积/土壤总体积=土壤体积比含水率。

所以,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体积比含水率/土壤干容重。

或者说,土壤体积含水率=土壤质量含水率×土壤干容重(32)土壤水存在土壤孔隙中,按照土壤水分形态学的观点,土壤水包括吸湿水、附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毛管水又包括上升毛管水和悬着毛管水(33)四个重要的特征含水量分别是吸湿系数(风干土)、凋萎系数(水吸力15巴)、田间持水量(水吸力1/3巴)和饱和含水量(0巴)(34)水分入渗的主要动力是重力,水在土壤孔隙中与重力相平衡的主要作用有毛管吸力(表面张力)、范德华力、氢键,乃至化学键(库仑力,水合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作用)(35)按照土壤水分运动学的观点,在土壤水分的连续体系中,水总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补偿阳离子效应 当土壤中存在具有更强吸持力的补偿阳离子存在时,
可使一种阳离子对另一种阳离子的代换变得更加容易。
⑦ 阴离子效应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陪伴阴离子,
可以使交换反应朝着进一步完全的方向进行而影响阳 离子的交换反应。如果交换反应的最终产物是离解度 更弱、溶解度小的物质,则交换反应进行得更加完全。
② 阳离子种类及其电荷数量
离子所带电荷的数量也决定着吸附强度。不同价离 子与土壤表面亲合力大小的次序为:M+<M2+<M3+。 例如砖红壤、红壤对几个不同价数离子的亲合力为 K+<Ca2+<Mn2+<Al3+。
离子价数相同时,则离子半径较大者即离子的水合 半径较小者(如Rb+、Cs+)的吸附强度比离子水合 半径较大者(如Li+、Na+)为大,但这也仅仅是一 般规律,还有不少的例外情况。
若At=A0/2,那么t1/2 = 0.693/k
土壤有机物质如有机N、P、S化合物的分解反应 常用些反应方程式描述。此外,一些吸附和解吸反 应也符合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一个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成正比或者与 两个反应物的乘积成正比。
如化学反应为:A + B
X
积分后:
dx/(A0-X)(B0-X) = kdt
③ 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腐殖质也是可变电荷的载体,对阳离子 也具有选择性,并且由其功能团特性所决定。
选择性次序是羧基>酚羟基>羟基,且不论在环 状结构还是在链状结构中,有2个或3个羧基的碳 原子相邻的,对多价阳离子具有较强的偏好。
⑶ 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动力学
离子交换反应是包括多个反应步骤的总包反应。控 制阳离子交换反应速率的5个步骤:
=
k
[NH4+]2/[Ca2+]
如果溶液中铵离子和钙离子的浓度都为1mol/L,铵离子 与钙离子比值(R)=[1]2/[1]=1;当溶液中铵离子和钙离子浓 度同时降低至1/10时,则R=[0.1]2/[0.1]=0.1。可见,土壤胶体 表面上铵离子浓度与钙离子浓度的比值是随周围溶液的稀释 而降低。这种效应称为化合价稀释效应。
④离子交换反应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通过调节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浓度,可以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
⑤ 化合价稀释效应:当价数不同的离子间进行交换反应时,平 衡溶液的稀释有利于胶体表面对高价阳离子的吸附。
例如:
[土壤]Ca 2+ + 2 NH4+
[土壤] NH4+ + Ca2+ NH4+
[土壤]NH4+/[土壤]Ca2+ NH4+
若At = A0/2时,那么t ½ = A0/2k
土壤中高浓 度 NH4+-N 的 硝 化 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属于这类反应。
(b)一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比例。在反应A X中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dA/dt = - kA
积分后: At = A0·e-kt

ln(At/A0) = - kt
[ ]表示活度,KE为Kerr公式的交换系数。
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
① 土壤表面的电荷密度和电荷数量
一般认为,交换性吸附过程中对离子的选择性或 吸附强度,决定于土壤表面的电荷密度和离子所带的 电荷数量:电荷密度越大和电荷数量越多,则吸附强 度愈强。
土壤中常见几种粘土矿物的电荷密度大小的次序 为蛭石>高岭石>水化云母>埃洛石≈蒙脱石,对同一 种离子的吸附强度也依次递减。
例如,当土壤溶液中加入二价的阳离子MB2+后会发生下列反应:
〖=(MA)2 + MB2+
〖=MB + 2MA+
其中,〖=(MA)2、〖=MB分别被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A和 B, MA+和MB2+ 为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A和B,根据质量作用 定律,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其平衡方程式为:
[〖=MB]·[MA+]2/[〖=MA]2 ·[MB2+] = KE(Kerr公式)
间通过一定截面积扩散的物质量;D为扩 散常数;A为反应物通过的截面积; dC/dX为反应物的浓度梯度
三、离子吸附与解吸
1 吸附的类型 2 离子交换吸附 3 配位吸附及配位体交换
3.1 吸附的类型
广义的吸附 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由液相向固 相迁移,土壤固相表面物质浓度增加的过程。
在固相表面溶质浓度增加的现象,称为正吸附。 溶剂浓度增加的现象称为负吸附。
的吸附,比较重要的是离子交换吸附 和配位吸附。
3.2 离子交换吸附
是指在静电引力作用下,与土壤胶体表 面电荷相反的离子与胶体表面补偿离子之间 的等电量交换过程,包括离子吸附和交换两 个过程。
能够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的既有阳离子,也 有阴离子。这种吸附属于非专性吸附,服从 质量作用定律。
〖=Fe-OH]-1/2 + M(H2O)6n+→〖=Fe-OH-M(H2O)5](n-3/2)+ +H3O+
与离子交换反应相比,阳离子配位吸附的特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a. 阳离子的配位吸附不会发生在土壤的硅氧烷表面(永久 电荷表面)上,而只能发生在水合氧化物型表面(或称可变电 荷表面)上。这种吸附的发生与表面是否带有电荷及电荷符号 无关,而阳离子交换反应只能发生在带负电荷的表面。
a.交换阳离子通过胶体表面周围溶液膜的扩散—膜扩散步骤 b.交换阳离子在胶体颗粒内水化间层的扩散—颗粒扩散步骤 c.交换阳离子与被交换阳离子的置换反应—离子交换步骤 d.被交换阳离子通过胶体颗粒内水化间层的扩散—颗粒扩散步骤 e.被交换阳离子通过胶体表面周围溶液膜的扩散—膜扩散步骤
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可能成为阳离子交换的限 制因素,由于交换步骤进行得较快,因此扩散步骤 常常成为交换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
1.1 土壤液相的组成
a.可溶性无机盐
b.金属离子的水解产物
离子态物质
c.无机多元酸的各种阴离子
d.有机离子—带有羧基、氨基酸及其 它功能团有机化合物解离产生的阴阳 离子
液相组成
e. 配离子和离子对—有机和无机配位 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产物
分子态物质
各种可溶性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与土壤气相平衡的分子态物质如N2、 O2、H2、CO2、H2S等
土壤中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
Fe3+、Al3+ > H+ > Ca2+ > Mg2+ > K+ > Na+ H+例外, —— 半径小,水合度低,运动快,交换
能力强。
27
(2)交换吸附平衡方程式和离子的选择性
离子的交换吸附没有专一性,如果土壤溶液中有另一种阳离子存 在就可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发生交换。
Elovich
表达式 q=KC0t1/d dq/dt=ae-Bq
参数定义
q:时间为t时的吸附量 t: 时间 C0: 离子活度 K和d: 经验常数 q:时间为t时的吸附量 t: 时间 a和B:经验常数
MichaelisMenten
V=VmaxA/(Km+A)
应用方程
磷、钾等元素 吸附和解吸反 应动力学
在应用机理模型研究土壤养分动态时常 常用到这类动力学方程。
(a)平行反应
A+B
k1
C
k2
D
dA/dt=k1AB+k2AB=(k1+k2)AB
(b)对峙反应(可逆反应)
k1
A
B
k2
–dA/dt=k1A-k2B – dA/dt=k1A
(c)连续反应
k1
k2
AB
C
dB/dt=k1A-k2B
dC/dt=k1B
配位体交换—以配位吸附形式保持在固相表 面的吸着物,被配位能力更强的离子所置换 的过程叫配位体交换。
3.3.1 阳离子配位吸附
⑴ 阳离子表面配位反应 表面吸附点位的共同特征是:表面与金属离子结合
的-OH或-H2O有未饱和价,而过渡金属有空的电子 轨道,它们之间的表面配位反应是内圈配位反应。
内圈配位反应(又称内轨型配位反应)是指在配位体 的作用下,金属离子的d电子尽可能地挤入空的电子 轨道,使它自旋成对,空出d轨道来接纳配位体的孤 对电子形成稳定性很强的配合物的过程。其过程为:
磷、钾等元素 吸附和解吸反 应动力学
有机氮、磷和 硫等化合物的 分解
2.2 迁移速率控制的动力学特征
土壤化学过程大多为表面反应过程,一般有三个步骤:
a. 反应物向反应部位的扩散;
b. 化学反应的进行;
c. 反应产物离开反应部位的扩散。
其中a和c体现了土壤化学过程受物质的迁移速率控制的 动力学特征,只有b反应了土壤化学过程受反应速率控制的 动力学,能够应用纯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来描述。
3.2.1 阳离子交换吸附
(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
① 阳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或近似可逆的;
② 不同阳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按等当量关系进行的;
③ 交换反应的几个阶段同时进行,反应进行得很快。在 一般条件下,限制交换反应速率的因素往往是离子的扩 散,包括离子从溶液向土壤胶体表面的扩散和离子从土 壤胶体表面向溶液的扩散;
矿质元素的土壤化学
Chapter 3 土壤固液相间养分的交换
知识点:
➢ 土壤化学的反应动力学特征
➢ 土壤中阴、阳离子吸附反应特点及意义 ➢ 了解土壤中沉淀和溶解过程
➢ 重点掌握土壤氧化与还原过程的特点及其对 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有效养分的影响
一、土壤液相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1 土壤液相的组成 2 影响土壤液相的组成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