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专家共识》手机app发布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图文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2dc2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1.png)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一、前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给公众带来了重大危害。
急诊科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承担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职责,对于如何尽快、有效地识别和隔离病患、及时开展救治和疗效评估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并提出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以期对于各级医院建立科学、规范的急诊和救治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诊疗组织与管理2.1 应对人员调配应根据不同医院的人员、物资等资源配置情况,及时统筹调配优势资源,建立覆盖全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疫情防控的全面覆盖和病患的快速救治。
2.2 室内环境管理要求医院各科室实施严格的二级预防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风险。
落实好入院患者的体温监测、口罩使用、定点隔离、人员聚集限制等措施,建立快速的救治链,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及时救治。
三、临床诊断3.1 临床表现其中有些患者将无明显症状,故在接触史、发病地、百叶窗征、双侧肺部浸润等方面,做到全面排查、多元化判断。
建议医生修改疑似病例的预警通报和数据报告标准,将其以普通发热病例进行报告,早期开展流感检测和核酸检测。
3.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目前,病原学诊断以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为主。
核酸检测金标准是病毒RNA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但核酸检测只有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合理的样本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的敏感性。
血清学检测是疾病诊断和抗体检测的重要手段,血清学检测可筛查有抗体的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四、急性期治疗4.1 治疗原则对于轻症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适当缓解,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药物;对于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应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印证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并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标准进行使用。
4.2 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但一些药物被认为在病毒进入细胞之前的一些步骤中发挥作用。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3e3b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5.png)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要点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是一种常见但常常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迅速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恢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急诊医生的诊疗水平,近日发表了《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
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总结。
1.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评估:-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急诊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种类非常重要。
-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患者评估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指标。
2.快速诊断和适当的微生物学检查:-快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快速血培养、尿培养和呼吸道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有助于指导治疗,但不应延误抗生素的给予。
3.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的初选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重症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氨基糖苷类药物。
4.治疗的持续和调整:-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调整,包括观察体温、心率、呼吸率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应及时与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沟通,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5.急诊并发症的处理:-急诊并发症包括败血症、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对于休克患者,应迅速补充液体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血液循环稳定。
6.并发症后续管理:-治疗结束后,应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确保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发感染。
总的来说,这份《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提供了急诊医生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和后续管理也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医生对急性细菌性感染的认识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提供患者的救治。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5f281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a.png)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1. 急诊科诊疗原则
- 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提供及时、高效、人性化的急诊医疗服务。
- 遵循"先抢救,后治疗"的原则,对危及生命的病情予以优先处置。
- 采取团队合作模式,急诊科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密切配合。
-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确保患者顺利转诊。
2. 急性疾病处理流程
-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
- 根据病情判断危急程度,制定先后处置顺序
- 抢救生命体征异常患者
- 辅助检查
- 明确诊断
- 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
- 继续观察病情
- 出院或转科
3. 常见急症处理原则
- 心肺复苏
- 休克的处理
- 创伤救治
- 中毒救治
- 严重感染的处理
- 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处理
- 其他急症的处理
4. 转科标准
- 病情稳定,需长期住院治疗
- 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 需手术或其他专科介入治疗
5. 出院指导
- 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 对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
- 建议门诊随访或转入其他医疗机构
以上是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的主要内容框架,具体细节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并经过专家论证。
这些共识和指南旨在规范急诊科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0)重点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0)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e842040c22590103029db5.png)
《急诊成人细菌性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0)重点感染是危重患者最为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急诊科作为患者就诊的首站,感染的处置是急诊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
急诊感染患者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就医时间紧迫、诊断未明确、危重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急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较其他专科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我国长期以来非常关注的问题。
1 急诊感染的诊断和评估1.1 感染的诊断感染是指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或疾病状态。
机体在发生感染后会出现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如分泌物增加)、发热、白细胞升高及影像学改变等。
由于这些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仅仅通过单一的表现去诊断感染常常导致误诊。
1.2 感染的评估1.2.1 病原学评估急诊常见病原菌及不同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的分类见图2、表1、1.2.2 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本共识建议,如果感染导致了急性或进展性器官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时,应视为重症感染。
在急诊科,如果在接诊早期缺乏全面的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来识别重症感染的患者。
2 急诊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原则2.1 发病与治疗所处环境的细菌谱和耐药谱2.2 病史和抗菌药物使用史2.3 感染部位及常见病原菌2.4 病情严重程度3 规范病原微生物采集3.1 采集3.2 保存3.3 送检3.4 初步判断4. 急诊抗菌药物初次选择后的再评估和优化治疗一般来说,急诊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当在48~72小时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
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使用较为窄谱的抗菌药物。
对于抗菌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鉴别诊断应当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治疗无反应的原因。
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一般应使用到提问正常、感染症状消退后的3~4天,对于存在明确感染灶的患者,应根据感染灶是否基本吸收,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疗程。
宿主免疫功能也是急诊抗菌药物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84c45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2.png)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1. 急性胸痛评估和诊断
- 胸痛的分类和危险因素评估
- 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
-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2. 呼吸系统急症处理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评估和管理
- 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3. 神经系统急症处理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窗口
- 颅内出血的识别和初步处理
- 头部外伤的评估和管理
4. 创伤和损伤处理
- 创伤分级和初步评估
- 止血和伤口处理原则
- 骨折和关节损伤的临时固定
5. 中毒和药物滥用处理
- 常见中毒物质的识别和解毒措施
- 药物滥用的评估和初步干预
- 酒精中毒的处理
6. 儿科急症处理
- 婴儿和儿童的生命体征评估
- 发热和感染的处理
-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纠正
7. 产科和妇科急症处理
- 产程异常的识别和初步处理
- 异常子痫的管理
- 子宫外孕的诊断和初步处理
8. 老年人急症处理
- 老年人生理变化的评估
- 跌倒和骨折的预防和处理
- 谵妄和认知障碍的评估和初步管理
以上内容涵盖了急诊科常见的急症类型和处理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最新的医学证据和指南进行调整。
2023急性中毒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2023急性中毒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09627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7.png)
2023急性中毒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背景急性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需要迅速处理和诊治。
为了提高急性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经过专家讨论和共识达成,制定了以下2023急性中毒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流程概述1. 确保患者安全:当发现急性中毒患者时,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安全。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有害物质。
2. 评估生命体征: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若患者有严重呼吸困难、昏迷或心脏骤停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3. 病因识别:尽快确定中毒的病因,包括对患者及目击者进行详细询问,收集可能的中毒源信息。
4. 快速处理:不同类型的中毒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基本原则是尽快处理中毒物质。
例如,若为化学品中毒,应用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或眼睛;若为食物中毒,应立即从胃部排除有毒物质。
5.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氧气、建立静脉通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6. 毒物拯救剂应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毒物拯救剂来减轻中毒的严重程度。
使用毒物拯救剂需谨慎,并遵循相关指南和建议。
7. 监测和观察:对中毒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转诊和咨询:对于严重中毒患者,应及时转诊到相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同时,与中毒治疗专家进行咨询,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结论本流程专家共识旨在对2023年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急诊诊治,提供规范且及时的抢救措施。
对于遇到急性中毒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此流程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e4c5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1.png)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医疗机构在应对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急诊科是疫情防控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急救和诊治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们针对新冠肺炎的特点和临床经验,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一、呼吸系统症状的早期识别和筛查在疫情期间,急诊科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胸闷、气促等。
对于有以上症状的患者,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早进行新冠病毒的筛查和诊断。
同时,在接诊过程中要注意佩戴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二、重点关注高危人群急诊科医生要特别关注居住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如近期有旅居史的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对于这些患者,要进行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并及时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
三、正确使用呼吸支持技术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急诊科医生需要掌握呼吸支持技术。
在对病情评估后,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包括氧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支持参数,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四、综合治疗策略的应用急诊科医生应该熟悉新冠肺炎的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炎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个体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要做好药物的监测和预防并发症的工作,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加强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在疫情防控中,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至关重要。
急诊科医生要与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面而及时的治疗。
六、加强自身防护与心理疏导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急诊科医生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
同时,急诊科医生普遍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疏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为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帮助他们在疫情防控中更有效地开展临床工作。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9cfa2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c.png)
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1. 急诊科医生处置急危重症患者的基本原则
-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识别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 启动急救和抢救程序,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 及时查明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 必要时安排患者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2. 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流程
-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去除心脏骤停原因
- 严重外伤:止血、固定、输液、预防感染
- 中毒:解毒、支持治疗
- 严重感染: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 脑卒中:降压、溶栓、神经保护
- 休克:补液、升压药、纠正原发病因
3. 重症监护治疗原则
-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纠正器官功能障碍
- 预防和治疗继发并发症
-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4. 转运准备和途中监护要点
- 评估转运风险,选择合适转运方式
-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准备好应急药物和设备
-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随时准备救治
以上是急诊科专家共识及指南的主要内容概括,具体细节和操作规范以实际指南文件为准。
《急诊专家共识》手机app发布
![《急诊专家共识》手机app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f28a638976eeaeaad1f330d4.png)
16:50-17:00
第四会场
甘秀妮 宋瑰琦
急危重症精细化管理 急诊抢救室的封闭式管理 急诊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追踪方法学在危重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进一步改善急诊护理服务
茶歇
徐建萍 陈湘玉
奔跑吧!护士——急性胸痛救治中护士团队的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与管理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 急诊重症患者血糖控制与管理
茶歇
1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
16:50-17:00 17:00-17:10 17:10-17:20 17:20-17:30
主持人 13:30-13:50 13:50-14:10 14:10-14:30 14:30-14:50 14:50-15:10 15:10-15:30
曾红科 张国强
心肺复苏 2015 年指南——我们期待什么? 国内中毒临床救治的现状与展望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现状与展望
林兆奋 上海长征医院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华栋 北京协和医院
厂家卫星会
12:15-13:30
专题会
13:30-17:30
第一会场
心肺脑复苏(1)
乔佑杰 史忠
心肺复苏研究进展 对心肺复苏质量评价的思考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方法的新证据 改善心肺复苏质量我们还能做什么? 临床工作中的心肺复苏
急性昏迷 急性呼吸困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突发昏迷抽搐,急诊医生你想到了么?
江浙两省青年辩论赛:心肺复苏——人工按压 vs 机械按压
蒋旭宏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赵建奇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夏仲芳 苏北人民医院
2023急性肺部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2023急性肺部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05e3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b.png)
2023急性肺部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
识
背景
急性肺部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严重威胁健康的特点。
为了提高急性肺部感染的急诊诊治水平,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以下专家共识。
流程概述
1. 早期评估和初步处理
- 独立行动,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结果
-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进一步处理和用药计划
2. 降温和缓解症状
- 给予退热药物,如对症治疗和物理降温
- 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休息
3. 高危患者筛查及处理
- 高危患者包括老年人、儿童、妇女和慢性病患者等,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密切观察
- 根据具体状况,考虑住院观察或转诊至相应科室
4. 给予抗生素治疗
- 根据病原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注意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避免滥用
5. 进一步检查和辅助治疗
-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和辅助治疗
6. 随访和复查
-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结论
本专家共识为2023年急性肺部感染的急诊诊治提供了流程指导,旨在提高诊治效率和疗效。
然而,具体的诊治方案仍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调整。
2023急性过敏反应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2023急性过敏反应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df3b8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7.png)
2023急性过敏反应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
识
该专家共识旨在为2023年急性过敏反应的急诊诊治流程提供
指导。
以下是专家共识的要点:
1. 急性过敏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 急性过敏反应是一种身体对特定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根据其症状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如轻度过敏反应、
中度过敏反应和重度过敏反应。
2. 诊断急性过敏反应的主要指标:
- 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可能暴露的过敏原。
-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为急性过敏反应。
- 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试验、血清IgE水平检测等。
3. 急性过敏反应的急诊治疗流程:
- 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应尽早开始,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严重
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可以采用口服抗过敏药物,如非处方抗组胺药物。
- 对于中度过敏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的药物,如静脉注射抗组胺药物。
- 对于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给予紧急抢救措施,包括使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等。
4. 急性过敏反应后的随访和预防:
- 对于经历过急性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并教育他们在遇到过敏原时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 另外,对于特定过敏原,如食物过敏,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过敏原免疫疗法治疗。
该专家共识是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旨在提供急性过敏反应急诊诊治流程的指导,但具体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
2023急性呼吸道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2023急性呼吸道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e66f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9.png)
2023急性呼吸道感染急诊诊治流程专家
共识
背景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嗓子痛等。
由于病情需要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流程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目的
本流程旨在提供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以指导急诊科医生在应对该疾病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流程
1. 综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初步判断。
2.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
3.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入院治疗。
4. 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缓解咳嗽等。
5. 根据病毒特点考虑是否进行抗生素治疗。
6. 针对合并症或高危人群进行特殊处理。
7. 进行后续随访和建议,以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注意事项
- 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医生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和伦理要求。
-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建议寻求多学科的专家意见。
- 该专家共识流程仅供参考,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医生应根据
具体病情进行判断和决策。
结论
本文提供了202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诊诊治流程的专家共识,为急诊科医生在处理该疾病时提供了指导。
医生在实践中应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确保最佳的诊疗效果。
2023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3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a343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5.png)
2023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急诊
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简介
该共识是由一组专家在2023年针对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
感染的急诊诊疗方面达成的一致意见。
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
于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急诊诊疗的指导原则与建议。
病毒感染的急诊诊疗
1. 临床表现与初步诊断
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
初步诊断可以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
关检查结果进行。
2.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在诊断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胸部X线片、病毒核酸检测等。
3. 确诊与鉴别诊断
诊断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应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判断。
同时应注意与其他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 急诊处理原则
急诊处理包括病情评估、支持性治疗、症状缓解、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其他注意事项
此外,对于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急诊诊疗,还需注意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处理原则。
结论
本文提供了关于成人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急诊诊疗的专家共识。
医务人员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可参考本文中的指导原则与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与处理。
【注意】此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中融入医院的指导方针与实践经验,并注意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红科 张国强
心肺复苏 2015 年指南——我们期待什么? 国内中毒临床救治的现状与展望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现状与展望
林兆奋 上海长征医院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华栋 北京协和医院
厂家卫星会
12:15-13:30
专题会
13:30-17:30
第一会场
心肺脑复苏(1)
乔佑杰 史忠
心肺复苏研究进展 对心肺复苏质量评价的思考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方法的新证据 改善心肺复苏质量我们还能做什么? 临床工作中的心肺复苏
2015 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百草枯中毒病例分享 急性中毒救治之“毒物清除”
菅向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张锡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 307 医院
茶歇
姬新才 李培杰
急性化学品中毒的医学洗消 常被人忽视的解毒剂 体外生命支持在重症中毒中的应用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救治进展 急性气体中毒应注意迟发性肺水肿
史继学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 毅 北京协和医院 乔 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瑞兰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 捷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第二会场
陈寿权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远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创伤急救
主持人 08:00-08:20 08:20-08:40 08:40-09:00 09:00-09:20 09:20-09:40
干建新 张长乐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DRS
创伤分级救治体系建设的意义与框架 创伤性心脏骤停——真的回天乏力? 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处理——保守还是手术? 胰腺创伤的微创诊疗
茶歇
李小民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楼天正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黄明伟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 李子龙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 陈建荣 南通市中医院
急诊数据化建设的重要性 JCI 评鉴——对县级医院急诊学科发展有用? 从急诊陷阱谈急诊管理 台湾急诊管理理念——值得县级医院借鉴? 论急诊医生进行充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 16:50-17:10
17:10-17:20
17:20-17:30
主持人
13:30-14:00
14:00-14:20 14:20-14:40 14:40-15:00 15:00-15:20 15:20-15:30
论文报告 17:10-17:30
血管外肺水评估方法在百草枯中毒致 ARDS 患者中的应用
李琳 江苏省人民医院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rine paraquat concentrations on admission at the emergency roo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练睿
中日友好医院
第三会场
江浙分会场 1:急诊疑难病例分享+青年辩论赛
淀粉样变合并严重乳酸酸中毒 1 例 特殊危重病孕妇的抢救 小尝试,大成功—1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救治成功 危重热射病成功救治 1 例 心肺复苏后急性心梗患者治疗
茶歇
刘励军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宗建平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聂时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柳月珍 浙江衢化医院 黄世恩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柴艳芬 杨光田
复苏研究热点与进展 运动性猝死的现场救治 心肺复苏到底该持续多久? 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中的超声应用
陈寿权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晓辉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李湘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徐 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万 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09:40-10:00
茶歇
主持人 10:00-10:20 10:20-10:40 10:40-11:00 11:00-11:20
论文报告 17:10-17:30
Comparison of Cerebral Metabolism between Pig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Asphyxial Cardiac Arrest Models
李春盛
北京朝阳医院
脑复苏的利器-亚低温实践(鼓楼经验)
张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刘晓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六会场
院前急救
吕传柱 公保才旦
农村院前急救能力建设 数字化急救体系在老年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从北京院前急救现状看急救立法的必要性 影响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几个政策性因素 急诊分诊评估国内外现状及意义
黄子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开红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计生委 王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 朱勤忠 上海市 120 急救中心 彭 鹏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论文报告 17:10-17:30
武进农村卫生应急救援快速移动医疗云平台创建及关键技术应用 岳茂兴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 10517 例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 床研究
阮海林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 第四附属医院
第七会场
江浙分会场 2:地县级医院急诊学科建设论坛
再论急诊科建设-绿色通道与胸痛中心 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助力急诊学科发展 整合急诊相关学科赢得共同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不是县级医院急诊学科的梦想 急诊医师临床思维的培养
聂时南 汪波
提高心肺复苏时的脑保护 肺栓塞诊治流程 液体复苏的困惑 气道建立方式及进展
韩继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李培杰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温妙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 煦 湖南省人民医院
11:20-11:30 11:30-11:40
论文报告 11:20-11:40
PCI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搏骤停复苏预后的影响 珠三角地区城镇院外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单中 心研究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45-17:45
尹文 朱长清
ARDS 诊治——“柏林标准” 认识的获益? CRRT 的若干争议——时机?模式?剂量? AKI 治疗——利尿剂的利弊?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失败--补救策略?
刘晓亮 吉大附院 宋振举 上海中山医院 刘励军 苏大二附院 彭 鹏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论文报告 16:50-17:30
ECMO 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后并发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一例
梅 勇 江苏省人民医院
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应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闫钢风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sonoclot 凝血功能分析仪对脓毒症并 ARDS 的凝血机制的研究
张 谦 贵州省人民医院
经胸心脏超声对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 Meta 分 析
第二会场
危重病救治(1)
宋青 徐杰
生物标记物在急诊感染诊断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Samuel Anthony
美国 UCSD
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与缩血管药有先后吗? 重症胰腺炎——早期规范处理是关键! 危重病肠内营养治疗——有最佳方案吗? 危重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能否做到?
Bozzette
郭树彬 北京朝阳医院 毛恩强 上海瑞金医院 曹 钰 华西医大附院 何新华 北京朝阳医院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 16:50-17:10
17:10-17:20 17:20-17:30
主持人 13:30-13:50 13:50-14:10 14:10-14:30 14:30-14:50 14:50-15:10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 16:50-17:10
李春盛 北京朝阳医院 张国强 中日友好医院 廖晓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管 军 上海长征医院 陈凤英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茶歇
谢苗荣 杨军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复苏药物 2015:循证医学证据 IABP 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心肺复苏中个体化调控通气量初探
唐子人 北京朝阳医院 封启明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何 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周长勇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晓伟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立山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2
14:30-14:50 14:50-15:10 15:10-15:30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 16:50-17:10
17:10-17:20 17:20-17:30
主持人 13:30-13:50 13:50-14:10 14:10-14:30 14:30-14:50 14:50-15:10 15:10-15:30
2015 年 8 月 7 日
大会开幕式
08:30-09:00
第一会场
张劲松
大会专题报告
09:00-12:15
第一会场 心肺脑复苏(1)
吕传柱 林兆奋
急诊科内涵建设 急诊临床科研思维 胸痛大数据建设
《急诊专家共识》手机 app 发布
于学忠 北京协和医院 李春盛 北京朝阳医院 陈玉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马岳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
茶歇
史若飞 陈锋
白金十分钟-2015 中国院前急救信息标准化建设
全球近年重大踩踏事件主要成因及其应急要点探析
空中医疗急救转运 院前心肺复苏—指南问题还是遵从问题?
何忠杰 解放军 304 医院
张福林 深圳市急救中心
陈晓松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危重症医 学部
秦晓涛 深圳市经纬救援医疗中心
张军根 杭州市急救中心
茶歇
1
主持人 15:30-15:50 15:50-16:10 16:10-16:30 16:30-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