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联系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
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
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真题研析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
方式认识事物
B
■真题研析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
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
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
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 联系的
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 多样性
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把握客观条 件与主观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
与偶然联系等
条件、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
方法论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①整体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 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 整体与 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 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 部分的 化影响部分。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 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习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问答题练习(一)用“发展总趋势原理”知识分析问题:1个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
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必然要经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对此要充满信心。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其间必然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推进。
(二)用“发展状态原理”知识分析问题:2个2.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建党)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建国)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O二O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 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是如何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我党确定“两个一百年”目标并为之奋斗,既循序渐进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基础复习知识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指导意义: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真实、具体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指导意义:,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指导意义: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辩证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意义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是指在对事物发展规律和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中,以联系和发展为基本观点和方法,寻找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和发展动力,以此来反映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包括三个方面:事物内部联系、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和事物的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联系指事物的不同方面、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即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制约。
事物的相互转化指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事物。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它包括显性和潜在的发展两个方面。
显性的发展是指事物外部显性的、表面上的变化和进步,如科技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改变等。
而潜在的发展则指事物内部潜在的、深层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包括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新的内在动力的形成等。
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互相依存。
联系观的存在为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事物无法发展是因为它内部的各个方面没有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的连接,只有连接才能促进事物发展。
同时,发展观反过来也为联系观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推动力。
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趋势,那么也无从谈起联系观,只有发展才能为各个方面形成联系提供动力和动能。
因此,联系观和发展观两个观点是相辅相成的。
联系观和发展观在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工业发展中,联系观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合作;而发展观用于指导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推动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发展中,联系观用于指导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发展观则用于指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未来的趋势和潜在的变化进行策划和调整,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联系观和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两个核心观点,它们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事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看问题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特征 含义
表现
联系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 客观 固有的, 性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 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与实践的关系来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
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提示] 部分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判断: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提示] 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 起决定作用。
4.正确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方法 P58-59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 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 P54-56
不存在孤立的 事物
特征 含义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普遍 性
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 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
联系
表现
方法论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 看问题,反: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提示] 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 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
志为转移。
是无能为力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原理+方法论+材料
25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 立片面的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 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观(第七课) 发展观(第八课)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观点)
(第九课)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
联系观的主要知识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或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实践上)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网课)
互动学习
资源共享
评估和反馈
通过在线讨论、团体项目等活动, 促进学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共享、交流并相互受益。
通过在线考试和实时反馈,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
发展观的概念
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事物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发展观的基本原理
1 历史性
发展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其历史性,都处于不断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2 辩证法
3 目标导向
发展观强调事物的矛盾运 动和阶段性发展,承认事 物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
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正确 的发展目标,通过有效的 方法实现事物的全面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发展观在网课中的实践
1
在线互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教学资源更新
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线和支持。
3 全局观念
联系观要求我们采取全局 观念,看待事物的发展和 变化。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
联系观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
分析矛盾问题
联系观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矛盾关系,找到矛盾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推动事物发展
充分运用联系观可以推动事物的创新、变革和持续发展。
联系观在网课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 展观(网课)
联系观的概念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的,相互联系的。
联系观的基本原理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有哪些?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有哪些?(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一道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具有客观性。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联系具有多样性。
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①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8)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2)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一道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重难点解析第三单元课文目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八课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重难点】1、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趋势、途径和状态)、矛盾的观点(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
2、唯物辩证法的含义、总特征、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概念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状态。
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6、辨证的否定观。
7、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ﻩ【知识结构】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发展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确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要点详解】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及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08 唯物辩证法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八唯物辩证法考纲导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2)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整合: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问题的答题模板:(1)联系观:选择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要点+材料分析。
(2)发展观:选择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实质、状态、趋势、整体原因等要点+材料分析。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
(4)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包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整合: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问题的答题模板:在矛盾的知识体系中选择要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等范围内选择要点。
拓展: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专题三唯物辩证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等。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对牛弹琴”的哲学寓意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要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④必须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说相互决定)
3、联系的普遍性: 自然界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人类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之间 思维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结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反对否认联系、主观臆造联系和机械论(宿命论) 诡辩论的表现: A、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B、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 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外因引起量变,内因引起质变
D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名句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D桀之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考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考点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4、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 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考点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和哲学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专题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总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分类1.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2.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性)。
三、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注意: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条件与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固有的联系。
②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包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才能成功。
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
四、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②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 8 个一级考点)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①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表现: A.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①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提能】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
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辩证法
是联系多样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要求
1.(2017·北京高考)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 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 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 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什么 二 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 联系观的方法论(1):整体与部分 四 联系观的方法论(2):系统优化
主干知识
客观性
请你添枝叶
普遍性
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全面认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 P54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提示]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多变的联系,也有稳定的联系。
3.三个角度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的哲学依据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唯物论 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联系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 客观 固有的, 性 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 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与实践的关系来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说,可以分为自 在事物的联系和
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建立新的联系
总特 征
实质 与核 心
联系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
观点 系之中
发展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
观点
的
矛盾的 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 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准确把握联系的特征 P54-56
不存在孤立的 事物
特征 含义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 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②联系的客观性 ③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系统优化方法
2个关系: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 3个特征:联系的基本特征 4个概念:联系、整体、部分、系统 5个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 性原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原理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
普遍 性
都与周围 其他事物 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
联系
表现
方法论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
样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 看问题,反对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 用孤立的观点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 Nhomakorabea 看问题
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孤立存在的
特征 含义
表现
解析:选C 光线照射对野草种子发芽的影响,体现了事物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C项符合题意。A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P57-58
判断: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提示] 联系是普遍的,旨在强调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 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判断: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自在事物 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但联系又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区别 在于是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联系具有不同 的形式
特征 含义
表现
方法论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 要善于分析和
事物的联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 把握事物存在
多样 性
系是多种
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
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
多样的 联系和偶然联系、原因和 时间、地点和
结果的联系等
条件为转移
【特别提示】明确三个不等于 (1)普遍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 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建立联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在实 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 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3)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 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2.(2017·江苏高考)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 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 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 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 料表明(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 辩证法 的总特 征—— 联系观 、发展 观ppt精 品课件 ppt优秀 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高中政 治人教 版课件 完美课 件
复习.哲学生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观、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唯物 辩证法 的总特 征—— 联系观 、发展 观ppt精 品课件 ppt优秀 课件pp t下载p pt课件 高中政 治人教 版课件 完美课 件
解析:选A 运用“五色”墨使水墨画画面产生阴阳明暗、凹凸远 近等视觉效果的变化,这是坚持辩证思维的体现,故①符合题意。 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蕴含着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墨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 中表现,③说法错误。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并不是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④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