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涂料综合实验模板

合集下载

涂料的制备实验报告

涂料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涂料的基本组成、制备工艺和涂装方法,掌握涂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对涂料性能的认识,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涂料是一种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料,添加颜料、填料、溶剂等辅助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而成的一种涂覆材料。

涂料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基材、美化外观、改善物理性能等。

三、实验材料1. 基料:聚乙烯醇(PVA)、苯乙烯、丙烯酸酯等。

2. 颜料:氧化铁红、炭黑等。

3. 填料:滑石粉、重钙粉等。

4. 溶剂:乙醇、丙酮等。

5. 辅助材料: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

四、实验仪器1. 三颈烧瓶2. 搅拌器3. 热水浴4. 滴定管5. 烘箱6. 胶体磨7. 喷枪8. 涂层厚度计五、实验步骤1. 基料制备(1)将聚乙烯醇溶解于热水中,搅拌均匀。

(2)加入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单体,搅拌均匀。

(3)在搅拌下滴加过硫酸铵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

(4)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辅助材料,搅拌均匀。

2. 颜料和填料制备(1)将颜料和填料按比例称量,混合均匀。

(2)加入少量溶剂,搅拌均匀。

3. 涂料制备(1)将基料、颜料和填料混合均匀。

(2)使用胶体磨进行研磨,直至涂料细腻。

(3)加入适量溶剂,调整涂料粘度。

4. 涂装(1)将涂料倒入喷枪,调整喷枪角度和距离。

(2)均匀喷涂于基材表面。

(3)待涂料干燥后,检查涂层厚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料制备(1)聚合反应完成后,基料呈现透明状,粘度适中。

(2)加入辅助材料后,基料粘度略有下降,分散性良好。

2. 颜料和填料制备(1)颜料和填料混合均匀,无结块现象。

(2)加入溶剂后,颜料和填料溶解良好。

3. 涂料制备(1)基料、颜料和填料混合均匀,无沉淀现象。

(2)经胶体磨研磨后,涂料细腻,无颗粒感。

(3)调整溶剂后,涂料粘度适中,易于喷涂。

4. 涂装(1)喷涂均匀,涂层厚度符合要求。

(2)涂层表面光滑,无流挂、漏涂等现象。

苯丙乳胶实验实验报告

苯丙乳胶实验实验报告

苯丙乳胶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苯丙乳胶,探究其合成过程和性质,并对其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实验原理:苯丙乳胶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等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得到的一种胶体。

苯丙乳胶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柔韧性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品等领域。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苯乙烯、丙烯酸酯、过硫酸铵、表面活性剂等试剂。

2. 在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并加入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3. 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反应物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乳液。

4. 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

5. 在聚合反应完成后,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乳化处理,使苯丙乳胶稳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合成了苯丙乳胶。

观察到苯丙乳胶呈乳白色,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苯丙乳胶的粘度和流动性也发生了变化。

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在聚合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合理控制过硫酸铵的用量和反应条件,可以影响苯丙乳胶的聚合速度和性质。

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添加量对苯丙乳胶的稳定性和分散性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会对苯丙乳胶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苯丙乳胶具有优异的粘附性和柔韧性,可以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品等领域。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苯丙乳胶的应用潜力,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苯丙乳胶,并初步了解了其合成过程和性质。

苯丙乳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应用领域和改性方法,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乳胶漆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乳胶漆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乳胶涂料组成与制备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总设计思路:
1. 乳液聚合部分
1.1 聚合原理
1.2 乳液聚合实验
1.2.1 药品
药品名称,纯度,生产或销售公司
1.2.2 仪器及设备
玻璃仪器名称,规格
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
1.2.3 实验步骤
1.2.4 乳液聚合部分结论
2. 乳胶漆制备部分
2.1原理
2.2 乳胶漆制备实验
2.2.1 药品
填料,注意细度,生产厂家
2.2.2 仪器及设备
名称,型号,厂家
2.2.3 实验步骤
2.2.4 乳胶漆制备部分结论
3. 实验综合分析
一、原材料的选择:
为何选用制备苯丙(纯丙)乳液作为涂料用乳液,填料及各种助剂如何选择?提示:谈谈苯丙(纯丙)乳液的特点、各种填料及助剂的特点。

二、工艺方面:
提示:
1、谈谈乳液聚合的特点、优缺点?
2、填料的添加量及添加顺序对涂料制备过程的影响(加工难易)及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颜色,稠度等)?
3、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总结
通过对乳胶涂料特点的阐述,结合设计性实验,总结一下实验过程及各种原料对最终乳胶涂料性能的影响。

苯丙涂料 实训指导书

苯丙涂料 实训指导书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涂料生产技术实训指导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训项目:外墙乳胶漆的配制和检验实训1 实训课题的选择和任务涂料是一类非常常用的精细化工产品,其中乳胶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涂料。

乳胶漆的制作和检验难度适中,作为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训是合适的。

所以,实训课题的名称可确定为外墙乳胶漆的配制和检验实训。

本课题的训练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乳胶漆和乳液的用途、性能、组成、制备和检验2.确定乳液和乳胶漆的制备和检验方案;3.按制备方案进行乳液和乳胶漆的制备;4.按检验方案对所制备的乳液和乳胶漆进行检验。

2 资料的查阅确定选题和实训任务后,学生应围绕课题主要进行乳液的选择和配制、外墙乳胶漆的配制和检验等方面的文献检索。

2.1 外墙乳胶漆的配制和检验乳胶漆是水性涂料的一种,基本成分可以分为基料、颜料(填料)及助剂三大部分。

基料通常为以乳液聚合制成的合成树脂乳胶,是主要成膜物质。

常用的合成树脂乳胶有聚醋酸乙烯乳液、丙烯酸乳液、苯-丙乳液等。

其中醋酸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涂膜的柔韧性、耐擦洗性等方面尚有差距,只能作为普通的外墙涂料。

纯丙烯酸酯聚合乳液的涂膜性能好,但价格高。

而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丙乳液,由于采用价格较低的苯乙烯代替甲基丙烯酸,因而其价格要比纯丙烯酸酯便宜。

这类乳胶漆也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水性和耐粉化性。

由于苯乙烯的存在,漆膜比较容易变黄,但由于其性能与价格是比较适中的,因而在对外观要求不高时仍然被广泛用作外墙涂料。

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市场。

根据乳液的对比分析,本实训选用苯丙乳液作为乳胶漆的原料。

助剂主要有分散剂(颜料的分散及防止再凝聚)、润湿剂(颜料润湿性的改进)、消泡剂(制造和涂装时消泡)、防腐剂(防止储存过程中腐败)、防霉剂(防止涂膜生霉)、增稠剂(调节涂料黏度和涂装作业性)、防冻剂(改进冻融稳定性)、防锈剂(防止涂装金属面生锈)等成膜助剂。

苯丙涂料的制备实验报告

苯丙涂料的制备实验报告

苯丙涂料的制备实验报告通常的溶剂型涂料在合成中使用了不同品种、不同数量的有机溶剂,主要成膜物溶解为稀薄的溶液,利于涂料的施工。

但溶剂易燃、有毒、污染环境,且经济上造成一定的浪费,各国都在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在涂料中的使用。

但是苯丙乳胶涂料是一种水溶性的乳胶漆。

它克服了以往普通聚乙烯醇类涂料的缺点。

苯丙乳胶漆耐水、耐碱、耐擦性好,而且涂膜的耐候性、附着力都有上好的表现,且价格适中,制备工艺稳定。

因此,为满足普通家庭或者单位的大众化需求,本着经济实惠的原则,并兼顾生产过程及开发的能力,通过对苯丙乳液的改性,研制出高档次的内墙涂料。

1.实验部分一1.1 仪器与试剂电热恒温干燥箱,高速搅拌机,ME—10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

甲基丙稀酸甲酯,甲基丙稀酸丁酯,苯乙烯,丙稀酸,聚乙烯醇为工业品,过硫酸钾,碳酸氢钠,氨水,各种表面活性剂等为分析纯试剂,水为去离子水。

1.2 苯丙乳液合成1.3 .2操作方法(1)配制一定百分含量的过硫酸钾水溶液以及一定百分含量的碳酸氢钠的水溶液。

(2)称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D1.31g加入25.0g水(额外添加)中配成5%的水溶液,再加入15g水稀释,加入非离子活性剂T3.28mL°称取聚乙烯醇0.3g加入5.7g水(额外添加)配成5的水溶液,再加入15.0g水稀释。

取上述过硫酸钾水溶液12.67mL,用10.0g水稀释。

(3)在乳化器中加入部分原料进行单体预乳化。

包括去离子水,活性剂稀释液,苯乙烯,甲基丙稀酸丁酯,丙稀酸。

剧烈搅拌后,成一乳白色混合物。

(4)制备种子乳液:当三口烧瓶的温度在50团时,加入部分水,部分乳化剂和部分引发剂,再加入部分预乳化液,慢慢升温至反应放热,表明乳液聚合反应已经开始。

最后温度控制在70〜90国之间。

(5)配制滴加乳液:把剩余的乳化液和剩余药品加入乳液加料斗中,剧烈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制成滴加乳液。

(6)最后把剩余的引发剂和滴加乳液连续的加入反应器中,在3.5h内滴完。

实验三:苯丙乳液聚合

实验三:苯丙乳液聚合

4. 滴加剩余的原料和引发剂,在40~50min内滴完,然后在
85~87℃下反应2h,降温至40℃以下,加入磷酸三丁酯等 助剂后放料。
实验装置
五、思考题 1. 比较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的反应特点。 2. 乳化剂的作用是什么? 3. 本实验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三
苯丙乳液聚合
一、试验目的 1、了解乳液聚合特点、配方及各组分的作用。 2、熟悉苯丙乳液的制备及用途,掌握实验室制备苯丙乳液的聚 合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中,加入水溶 性引发剂,在搅拌或振荡下进行的非均相聚合反应,它既不同与溶 液聚合,也不同于悬浮聚合。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主要成份。乳液 聚合的引发、增长、终止都在胶束的乳胶粒内进行。单体胶滴只是 贮藏单体的仓库。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粒子数,具有快速、分子量 高的特点。 苯丙乳液是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 称。苯丙乳液作为一类重要的中间化工产品,有其非常广泛的用途, 现已用作建筑涂料、金属表面胶乳涂料、地面涂料、纸张粘合
四、实验步骤
1. 称取过硫酸铵0.20g溶于5ml水中备用。
2. 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0.20g,OP-10 0.3g,NaHCO3 0.1g, 配成15 g乳化剂混合液,称取丙烯酸丁酯18 g,苯乙烯15
g,丙烯酸1.5 g,混合在烧杯中备用。
3.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液滴漏斗)、冷凝管的 250ml三颈瓶中入一半引发剂,开始搅拌,在78~83℃ 下反应20min。
剂、胶粘剂等,具有无毒、无味、不燃、污染少,耐候性好、耐光、 耐腐蚀性优良等特点。
本实验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原料,过硫酸铵为
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和NaHCO3为乳化剂,水为分散介

综合实验--苯丙涂料的研制1111

综合实验--苯丙涂料的研制1111

综合实验--苯丙涂料的研制1.苯丙乳液合成1.1配方去离子水75.84mL甲基丙烯酸甲酯 2.85mL苯乙烯33.2mL 丙烯酸丁酯34.4mL丙烯酸 1.2mL 聚乙烯醇0.3g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31g 过硫酸钾0.38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28mL 碳酸氢钠0.19g氨水1.2操作方法(1) 称取过硫酸钾加水8g配成溶液备用;碳酸氢钠加水5g溶解备用。

(2) 称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31g加入63g水中搅拌配成水溶液,再加入非离子活性剂3.28mL,称取聚乙烯醇0.3g搅拌配成水溶液。

(3)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原料进行单体预乳化,包括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剧烈搅拌(800rpm)20~30min后,成稳定的乳白色混合物。

(4) 制备种子乳液: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3的引发剂水溶液,再加入1/4预乳化液,慢慢升温至有蓝光产生,表明乳液聚合反应已经开始,温度控制在78~83℃之间。

(5) 滴加乳液:把剩余的乳化液和剩余引发剂连续滴加入三口瓶中,在2~3h内滴完。

(6) 加完乳液后,85~87℃下保温反应1h,待反应完全,冷却至40℃以下,调节pH值在8~9之间,即得具有微蓝色乳光的乳白色粘稠状液体。

2.苯丙乳胶漆的制备2.1配方醇酯-12 0.25g 丙二醇 1.5g水31.3g 轻质碳酸钙11g钛白粉(金红石型) 4.35g 超细高岭土 3.5g立德粉 3.5g 苯丙乳液7.9mL硼砂0.02g 明矾0.045g六偏磷酸钠0.25g 甲基纤维素 1.5g防酶剂0.25g 消泡剂 1.0g2.2制备步骤先将水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在低速下加入防酶剂、成膜助剂、增稠剂、分散剂、消泡剂2/3搅拌10min,混合均匀后,将颜料、填料用100目筛慢慢筛入搅拌机叶轮搅起的旋涡中,调节搅拌机叶轮与调漆桶底之间为合适的距离,加完后,高速分散30min,当细度合格后,即分散完毕,将上述色浆加入到涂料桶中,搅拌下再加入苯丙乳液、pH调整剂和消泡剂1/3其他助剂,控制搅拌速度,并用水或增稠剂调整粘度。

涂料实验报告格式

涂料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涂料性能测试二、实验目的1. 了解涂料的基本性能指标。

2. 掌握涂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类型涂料的性能差异。

三、实验原理涂料是一种涂覆于物体表面的薄膜,具有装饰、保护、防腐、隔热等作用。

涂料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涂膜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

本实验通过测试涂料的涂膜厚度、附着力、耐磨性、耐水性等指标,评估涂料的性能。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涂膜测厚仪- 附着力测试仪- 耐磨性测试仪- 水性测试仪- 电子天平- 移液器- 试管- 烧杯- 量筒- 滤纸2. 试剂:- 涂料样品(不同类型)- 稀释剂- 测试用溶剂五、实验步骤1. 涂膜厚度测试(1)将涂料样品均匀涂覆于试板上,待干燥后,用涂膜测厚仪测量涂膜厚度。

(2)记录涂膜厚度数据。

2. 附着力测试(1)将涂料样品涂覆于试板上,待干燥后,用附着力测试仪进行测试。

(2)记录附着力测试结果。

3. 耐磨性测试(1)将涂料样品涂覆于试板上,待干燥后,用耐磨性测试仪进行测试。

(2)记录耐磨性测试结果。

4. 耐水性测试(1)将涂料样品涂覆于试板上,待干燥后,将试板浸泡在水中,观察涂膜变化。

(2)记录耐水性测试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涂膜厚度测试结果涂料样品A:涂膜厚度为120μm涂料样品B:涂膜厚度为150μm分析:涂料样品B的涂膜厚度较A样品大,可能是因为其固体含量较高。

2. 附着力测试结果涂料样品A:附着力为5级涂料样品B:附着力为4级分析:涂料样品A的附着力较B样品好,可能是因为其配方中加入了增强附着力的高分子材料。

3. 耐磨性测试结果涂料样品A:耐磨性为100次涂料样品B:耐磨性为80次分析:涂料样品A的耐磨性较B样品好,可能是因为其配方中加入了耐磨填料。

4. 耐水性测试结果涂料样品A:涂膜在水中无明显变化涂料样品B:涂膜在水中出现轻微脱落分析:涂料样品A的耐水性较B样品好,可能是因为其配方中加入了抗水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言苯丙乳液是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共聚合乳液,其耐水、耐碱、耐洗擦性能好,而且耐户外老化,其性价比是当今所有乳液中最高的,广泛应用在胶粘剂、涂料等领域[1]。

近年来,国内外在苯丙乳液研究中主要取得5方面的成果:研制新型乳化剂对苯丙乳液聚合的乳化体系进行改进;不同引发剂体系的应用研究;引入微量功能单体参与共聚或共混对苯丙乳液改性;通过乳液粒子设计改善乳液性能;通过先进乳液聚合工艺(互穿网络技术、无皂乳液聚合)对苯丙乳液进行改性[2-6]。

1 乳化剂体系研究进展2 苯丙乳液引发剂体系研究进展3 苯丙乳液的改性及功能单体的引入4 苯丙乳液聚合工艺研究进展5 苯丙乳液乳胶粒子设计研究进展乳液聚合的特点及应用和其它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相比较,乳液聚合法有如下的重要特点:1.易散热众所用知,烯类单体聚合反应的传热特点是①热负荷大,其聚合热约为60一100KJ /MOLl;②在聚合过程中放热不均衡,高峰期要比平均放热速率高2—3倍;③传热条件差.对本体聚合来说,反应后期体系粘度可达几十万mpa.s.传热系数大大降低;④为了控制聚合反应速率与聚合物分于量及其分布,聚合过程常常对反应温度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2.既可制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又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3.以水代替溶剂是发展的方向4.生产灵活性大5.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7-10]乳液聚合 -应用乳液聚合最早由德国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用此技术生产丁苯橡胶,以后又相继生产了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乳漆、聚醋酸乙烯酯胶乳(俗称白胶)和聚氯乙烯等。

与悬浮聚合不同,乳液体系比较稳定,工业上有间歇式、半间歇式和连续式生产,用管道输送或贮存时不搅拌也不会分层。

生产中还可用“种子聚合”(即含活性链的胶乳)、补加单体或调节剂的方法控制聚合速度、分子量和胶粒的粒径。

也可直接生产高浓度的胶乳。

优点:水做介质,传热控温容易;可在低温下聚合;聚合快,分子量高缺点:要得到固体聚合物,后处理麻烦,成本较高;难以除尽乳化剂残留物2.实验部分2.1 实验仪器及原料仪器:四口瓶、支架、加热装置、温度计、冷凝管、分液漏斗、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搅拌装置原料:过硫酸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乙烯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醇酯-12、防霉剂、丙二醇、消泡剂、、明矾钛白粉、立德粉、滑石粉、硼砂、六偏磷酸钠、轻质CaCO32.2 实验目的了解苯丙涂料的制备过程2.3 实验原理1. 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混合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85℃附近聚合。

2. 实施方法: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指在搅拌下,非水溶性或低水溶性单体借助乳化剂作用分散成乳状液进行的聚合反应,得到的粒径一般在在10微米以下。

乳化剂浓度很低时,以单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

随着浓度增加到CMC值后,开始形成胶束。

在聚合过程中,胶束内有增溶的单体,引发与增长基本都在胶束中发生。

体系中最终有多少乳胶粒主要取决于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当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种类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乳化剂用量越多、反应速度越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乳液聚合的优点是:一,聚合速度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

二,由于使用水作介质,易于散热、温度容易控制。

三,由于聚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粘度不大,故可直接用于涂料、粘合剂、织物浸渍等。

它的缺点是:聚合物中常带有未洗净的乳化剂和电解质等杂质,从而影响成品的透明度、热稳定性、电性能等。

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虽然都是非均相聚合,但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一,悬浮聚合使用的是分散剂,而乳液聚合使用的是乳化剂,后者能形成胶束而前者不能,因此这导致了二者的聚合机理的不同;第二,悬浮聚合使用油溶性引发剂,每个液滴相当于一个小本体,但乳液聚合使用水溶性引发剂,聚合场所是增溶胶束,单体储存在单体液滴中,而引发剂储存在水相中,由于聚合场所的孤立性,导致了乳液聚合的聚合速率快、产物分子量高;第三,悬浮聚合的液滴粒径较大,而乳液聚合的胶粒粒径极小,这使得二者在外观上也有较大差别;第四,悬浮聚合的后处理简单,只需用水或其他溶剂洗涤,而乳液聚合需要破乳,而且乳化剂的残留较大,难以除去;第五,悬浮聚合的工艺流程简单,但稳定性较差,对搅拌的要求高,而乳液聚合的工艺流程复杂,可调整的工艺参数很多,但稳定性好,对搅拌的要求低。

目前乳液聚合已成为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是生产高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高分子材料,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粘合剂、涂料、絮凝剂、涂饰剂、整理剂、光亮剂、医用高分子材料、抗冲击共聚物以及其它许多特殊用途的合成材料等等,许多都是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的,乳液法生产的合成橡胶占合成橡胶总产量的65%以上。

2.4 实验过程1.苯丙乳液合成1.1.操作方法(1)称取过硫酸钾溶液8.38g,碳酸氢钾溶液5.19g备用。

(2)称取乙烯醇0.3g加入45g水溶解,再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5g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62ml加18g水。

(3)组装仪器将(2)中溶液加入四口瓶中,精致苯乙烯28.6ml、丙烯酸甲酯27.5ml和纯丙烯酸1.2ml纯甲基丙烯酸甲酯2.85ml,碳酸氢钠溶液加入四口瓶剧烈搅拌20min,形成稳定乳白色混合物。

(4)制备种子乳液:在四口瓶中加入1/4预乳液,1/3的引发剂水溶液,低速搅拌至有蓝光产生,把温度控制在78℃~83℃。

(5)把剩余乳液和引发剂溶液连续加入四口瓶中,2~3h滴完。

(6)滴完后,在85~87℃下保温反应1h,待反应完全,冷却至40℃一下,调节PH8~9之间,制成有微蓝色乳光的乳白色粘稠液体。

2 苯丙乳胶漆的制备2.1制备过程取350g水于搅拌机中,加入醇酯-12 3g、防霉剂0.3g、丙二醇18g、甲基纤维素15g、消泡剂8g搅拌10min后加入钛白粉52.2g、立德粉42g、滑石粉50g、硼砂0.6g、六偏磷酸钠0.3g、轻质CaCO132g、明矾0.6g搅拌30min,加入苯丙乳液、剩余消泡剂。

33 涂料性能检测样板制备:在载破片上均匀涂刷100微米附着力测定硬度测定3 结果与讨论3.1 研制结果1.制得淡蓝色乳液2.制得均匀细致的涂料3.2检测结果附着力检测硬度检测摆动次数:144硬度=0.2043.3结果分析制得的苯丙涂料粘度均匀,附着力较差,硬度一般,不适于用于墙体涂刷。

附着力较差可能和增稠剂得用量有关。

4 结论乳胶型涂料中,增稠剂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助剂。

增稠剂对苯丙涂料稳定性、流变性、耐水耐碱性及附着力等的影响[11-15]。

参考文献:[1]马祥梅,王斌,王武生.我国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粘合,2003(1):30-31,39.[2]龚旌.苯丙乳液生产工艺及性能的改进[J].现代化工,2002(6):24-27.[3]张心亚,黄洪,沈慧芳,等.苯丙乳液的最低成模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粘接,2005,26(6).[4]GuSheng-Jiu,WangYun-Pu,ZhangFa-A.iStudyonacrylicemulsionwithcore-shellstructurecontaininghighhydroxy lcontent[J].JournalofMacromolecularScience-PureandAp-pliedChemistry,2005,42(6):771-781.[5]SindtOlivier,GauthierCatherine,HamaideThierry,eta.lRe-activesurfactantsinheterophasepolymerization.X VI.Emu-lsioncopolymerizationofstyrene-butylacrylate-acrylicacidin thepresenceofsimplemaleatereactivesurfactant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0,77(12):2768-2776.[6]SlawinskiM,MeuldijkJ,VanHerkAM,eta.lSeededemu-lsionpolymerizationofstyrene:Incorporationofacrylica cidinlatexproduct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0,78(4):875-885[7]乳液聚合技术概述[J], 唐建东,刘焱楠,迟秀海,李晓光(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8]徐小琳,邵谦.核壳型乳液聚合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06,24(1):36—39.[9]吴明红;包伯荣;陈捷;徐引娟辐射引发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网络(IPN)的研究[J] 1998(04)[10]袁显永;霍东霞;张丽;王芳温度对核壳胶乳涂膜形成及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M] 2007(03)[11]程为军.涂料工业[M],1988,6:34-36[12]L.J.Callbo 主编,涂料助剂大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J],2000.[13]张以河,周政懋,涂料工业[M],1998,(2):3-5.[14]K·R Olsen.Pro Org.Coa[M],1998,10:161-170.[15]郭文录,崔明兰,马登军.化学研究与应用[M],1997,9(3):314-316.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