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有趣的静电现象
高二物理1.1 有趣的静电现象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物理1.1 有趣的静电现象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12958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4a.png)
1.1 有趣的静电现象同步练习同步测控1.(双选)物体通常呈现电中性;是因为(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没有净电荷C.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单选)一根带有很多负电荷的棒慢慢靠近一个带有少量正电荷的验电器金属球;观察到金箔张开的情况是( )A.一直不断增大 B.一直不断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到最小;然后增大3.(单选)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4.(单选)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的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5.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感应起电的原因.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并伴有“噼啪”声;这是因为( )A.衣服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静电B.人体本身是带电体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放电所致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静电复印机在工作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充电时让硒鼓表面带上负电B.硒鼓上静电潜像带正电C.墨粉带正电D.复印过程中;白纸不带电3.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箔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A.正电荷B.负电荷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4.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下面措施中不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C.飞机轮上装搭地线D.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5.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它的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被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6.有四个塑料小球;A和B相互排斥;B和C相互吸引;C和D相互排斥;如果D带正电;则B球(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带负电或不带电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摩擦起电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带负电C.两个带电体接触一定等分电荷量D.一个带电体接触另一个不带电体;两个物体可能带上异种电荷8.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1-1-6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1-6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三、非选择题9.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_种电荷;__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10.把电荷移近导体;可以使导体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感应起电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________;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11.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你说出这种规定的道理.1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Q 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同步测控答案:1.解析:选BC.“净电荷”指物体中多余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物体中若没有净电荷;或物体中的正、负电荷一样多;物体呈现电中性.2.解析:选D.将带很多负电荷的棒慢慢靠近带少量正电荷的验电器金属球;金属球产生静电感应;并逐渐加强;在静电力作用下;金属球上自由电子向箔片运动;使箔片上正电荷先部分中和;接着全部中和;最后带上负电.3.解析:选C.静电植绒、复印机是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而电疗针灸是利用电流的生物效应.所以A、B、D正确;C错误.4.解析:选A.相同的球接触后总电荷量平分;如果是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平分.根据接触后相排斥;可判定原来两球一定不是带等量异种电荷;故A错;正确的为B、C、D.5.答案: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地方移动;例如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金属球时;金属球靠近橡胶棒的一端带正电.如果这时将金属球接触一下地;负电荷就流入地下;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由于棒上负电荷的吸引而保留;接着再移开橡胶棒;金属球便带正电了.所以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导体上的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课时训练答案:1.解析:选A.若我们身穿含有化纤成分的衣服;且始终在运动;使衣服与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不停地摩擦;在摩擦中会使衣服上带有异种电荷.在脱衣服时正电荷和负电荷碰到一起就产生放电现象;于是我们听到“噼啪”的放电声音;若是晚上还可以看见火花四溅的现象.2.解析:选B.静电复印机工作时硒鼓带正电;墨粉带负电.3.解析:选B.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决定于其指针处带的电荷量;电荷量越大;静电斥力越大;指针张角也越大;与整个静电计带电荷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带负电的导体靠近静电计;会吸引静电计的正电荷向顶端聚集;使指针处电荷量减小;张角减小;当静电计所带正电荷全部集中于静电计顶端后;指针闭合;如果继续使带负电导体靠近;正电荷也会继续向顶端积累;指针处会带负电荷;重新张开;B正确.如把带正电的导体棒移近;必定使指针处正电荷越来越多;静电计指针张角一直增大;A、C、D错.4.答案:B5.解析:选C.在运输柴油、汽油时;由于上下左右颠簸摇摆;造成油和油罐的摩擦而产生静电;汽车轮胎导电性能不好;难以把静电导入大地;所以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就能避免静电的积累.所以只有C 正确.6.解析:选D.A、B相互排斥;说明A、B带同种电荷;B、C相互吸引;说明C、B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C与D相互排斥;说明C带正电;则B带负电或不带电.7.答案:AB8.答案:AC9.答案:两正负排斥吸引10.答案:带电分开转移11.答案: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易转移;从而使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烧伤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12.解析:当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相等;则Q A′=Q B′=错误!=错误! C=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ΔQ=-Q B+Q B′=3.2×10-9 C+1.6×10-9 C=4.8×10-9 C.转移的电子数n=错误!=错误!=3.0×1010.。
有趣的静电现象
![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da1f4f3f242336c1fb95e0f.png)
有趣的静电现象
听说物体摩擦的时候会产生静电,我想做个试验。
星期天放学回家,我从书包里拿出一把塑料尺子和一张纸。
首先我拿起一张纸撕成小米屑一样大小,我拿起尺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了一下,我把尺子放在纸片的上方,小纸片就像不听话的小娃娃似的一动不动,躺在桌子上面。
妈妈说:“你摩擦的时间太短了。
”我一听就赶快地又用力得摩擦了很长时间,我又把尺子放在纸片上方,“啊!”奇异的事发生了,小纸片争先恐后的跳到了尺子上,像欢蹦乱跳的小精灵在尺子上跳舞,桌子上的还是一动不动,小纸片突然掉了下来,就像仙女散花一样飘落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我跑到妈妈身边,我又拿起尺子在自己的头上摩擦了一会儿,悄悄地把尺子往妈妈头上一放“啊!”我又大叫了一声,这时妈妈的头发一根根地竖了起来,就像魔鬼一样,十分恐惧。
妈妈站了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看你干的好事,把我的头发吹成这个样子啦!”我心里愤愤不乐。
我又拿起一把尺子在头上摩擦了很长时间,我把尺子放在桌子上面,我的头发靠在一起,我头抬起来,赶紧跑到镜子面前一看,我的头上沾满了小纸片,就像一顶小帽子,我赶快把小纸片拍了下来,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连妈妈也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
妈妈说:“这就是静电,塑料摩擦的时候也会产生静电,我们身边也发生这样的事,比如冬天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脱衣服时会发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也就是静电。
”“哦,原来衣服也会发出声音呀!”
我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收获。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db262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0.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的概念和性质;2. 观察和探究静电现象;3. 学习如何利用静电现象进行科学实验;4. 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用玻璃棒和塑料棒;2. 不同材质的纸张、硬币、羽毛等物品;3. 小黑板、粉笔和橡皮;4. 图片资料和故事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向幼儿介绍静电的概念,并请幼儿分享自己对静电的了解。
2. 通过图片或故事书的形式,向幼儿展示静电现象的有趣场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践探究1. 教师带领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2. 实验一:用玻璃棒和塑料棒分别摩擦同一张纸,观察纸张的变化。
解释:玻璃棒与纸张之间摩擦会产生静电,导致纸张吸引其他轻物体。
3. 实验二: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羽毛、硬币、纸张等)接触玻璃棒或塑料棒,观察物品的变化。
解释:不同材质的物品与带有静电的棒接触后,会对静电有不同的反应,如被吸引或被排斥。
4. 实验三:用玻璃棒(或塑料棒)摩擦橡皮,然后将带有静电的橡皮靠近小黑板,观察呈现的现象。
解释:带有静电的橡皮靠近小黑板时,会产生吸引力,使得小黑板上的粉末或粉笔颗粒受到影响。
(三)总结归纳1.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静电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发生静电现象,是否只有玻璃棒和塑料棒能产生静电等问题。
(四)拓展应用1. 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与静电相关的现象,如摩擦毛衣后的静电电击、指甲一碰到金属物体会感到电流等。
2. 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静电现象,分享给其他的小伙伴。
四、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挑战,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探究。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ed3191a5f121dd36a32d822a.png)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是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的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更加明白。
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带来了更好的材料,两根吸管。科学家发现用毛皮同时快速摩擦两根吸管后(教师手势演示),它们都带相同的负电荷(PPT出示)。
还有两根玻璃丝。科学家发现用同一块丝绸同时快速摩擦两根玻璃丝后(教师手势演示),它们都带相同的正电荷(PPT出示)。我们就让摩擦后,带相同负电荷的吸管和带相同正电荷的玻璃丝相互接近。
学校:东辰二小
学科:科学
年级:四年级(下)
版本:教科版
课题:《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时:1
设计者:范琳
修改者: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师:我们刚才制造了很多静电现象看来静电现象非常常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通用10篇)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334b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c.png)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现象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活动过程:(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
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f947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b.png)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通过教案的准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
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科版科学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19f03a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4.png)
教科版科学四下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了静电这一物理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以及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知识拓展,还有生活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动手实践,又能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探究静电现象,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以及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知道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静电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2.难点:静电现象的原理和静电的利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摩擦起电、静电除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探究静电的产生:让学生用丝绸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探究静电的传播:让学生用毛皮摩擦气球,将气球靠近头发,观察头发被吸引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传播方式。
4.探究静电的利用:让学生了解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静电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5.探究静电的防止:让学生了解静电的防止方法,如使用抗静电材料、穿棉衣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不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c89a3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会介绍静电现象,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了解静电现象的形成和原理,并通过简单的游戏体验,增加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2.能够观察、感受、体验静电现象;3.能够简单地运用静电现象进行游戏,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三、教学准备1.适量的氢气球;2.一些暗电离开的管子;3.一些塑料梳子,头发的充电球;4.铜线;5.手电筒等充电常用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口吐气球让气球在头发上充电,并让幼儿感受充电的感觉。
2. 了解静电现象的形成原理2.1 真空管演示法教师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暗电离子管来展示电离现象,让幼儿更直观、全面地了解静电现象。
注意,当把梳子梳过头发或者在充电球上摩擦后再接触电离管时,电离管就会发出荧光。
2.2 探究静电现象的因素教师可以把几个氢气球放在桌上,要求幼儿用塑料梳子梳头,然后观察氢气球的状态。
2.3 常用充电物体手电筒、小铅笔等物品都是可以利用静电充电的。
3. 游戏体验环节3.1 静电纸片飞行游戏让幼儿折几个小纸片,用塑料梳子把头发梳直,然后离纸片很近,在梳子和纸的中间,轻轻挥动梳子,就可以把纸吸附在梳子上。
自然放到一半,纸飘起来了。
3.2 神奇电球游戏使用充电球将幼儿的手充电,让他们接触到其他物体,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科学课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将会了解到静电现象的形成原理,掌握一些感性的操作技巧,以及增加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在今后的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6d95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难点:让幼儿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并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棒、气球、毛皮、丝绸、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棒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引入课题。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解释带电物体的性质。
3. 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用毛皮摩擦气球,让幼儿亲自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
4. 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理解和描述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幼儿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的性质和原因。
3. 幼儿能够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带电物体的性质。
2. 静电现象的实验操作:摩擦塑料棒和气球,观察吸引纸屑等现象。
3.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有趣的静电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0a7268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4.png)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神奇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静电。
当我们在冬天脱毛衣时,往往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或者在干燥的天气里,我们接触一些金属物品时,也会有明显的触电感。
那么,什么是静电呢?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有趣的静电》这个主题。
正文: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摩擦时,由于它们之间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电荷转移,从而形成静电。
在干燥的天气中,人体也容易产生静电。
当我们穿著羊毛衣物走路或在地毯上摩擦时,我们就会带上静电。
静电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静电会吸引轻小的物体,如纸片、毛发等。
此外,静电也会在导体之间产生电势差,从而形成电流。
这个电流有时会很强,甚至会引起火灾。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印刷、造纸、纺织等行业中,静电被用来控制纸张和布料的运动。
在农业生产中,静电也被用来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干燥。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进一步了解静电的奥秘。
实验1:用气球摩擦头发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气球和一把梳子。
首先,我们用气球摩擦头发,然后将气球放在梳子上。
这时,我们会发现气球被梳子“吸住”了,这是因为气球和梳子之间产生了静电。
实验2:用塑料管吸纸片这个实验也需要一个塑料管和几张纸片。
首先,我们用塑料管在纸片上摩擦几次,然后再将塑料管放在纸片上方。
这时,我们会发现纸片被塑料管吸住了。
这是因为塑料管和纸片之间产生了静电。
结尾:通过今天的探索,我们对静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静电虽然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如静电干扰电子设备或引发火灾等,但同时它也有很多有趣的应用。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静电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也许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奇迹。
因此,让我们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3cb25c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c.png)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活动名称:有趣的静电现象活动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感受静电现象的魅力。
3.探究静电现象的原理。
4.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1.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如窗户关好,保持安静,准备灭火器等。
2.准备材料:气球、毛线、塑料勺、塑料碟、金属容器等。
3.保护环境,防止静电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活动过程:1.介绍静电的概念及原因。
老师介绍静电的概念及原因,说明当两种材料通过摩擦或者摩擦后分离时,它们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其中一个物体获得了正电荷,另一个获得了负电荷,从而导致静电现象的出现。
2.感受静电的魅力。
老师示范用气球摩擦头发或毛衣,让静电作用于头发或毛衣,看看有什么有趣的表现。
然后,老师向学生分发气球,让学生用气球摩擦头发或衣服,再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表现。
让学生感受静电的魅力。
3.探究静电现象的原理。
老师把一片塑料碟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塑料勺子轻轻地敲击塑料碟子,让学生观察碟子的表现,之后再把毛线放在塑料碟子的旁边,让学生用塑料勺子轻轻敲击毛线,并观察它们之间是否会出现静电现象。
引导学生探究静电现象的原理。
4.进行创作活动。
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已经掌握的技能来创作出他们自己的静电现象。
不断引导、激励学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总结活动。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经验和感受,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作品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静电现象的了解程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拓展:在学习静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概念,以及电的应用。
如电的产生原理、电的传输方式、电的安全知识等。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趣的电相关实验,如魔法电线圈、静电发电机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e5ee0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5.png)
一、活动目标一、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二、培育幼儿观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4、增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和谐进展。
二、活动预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斗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四、活动进程:(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一、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教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二、教师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不是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一、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认真观看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此刻教师再把那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认真观看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二、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不是成功。
教师在幼儿操作进程中提示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体会(如何摩擦,力度多少)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通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斗胆猜想一、出示丰硕的操作材料,请幼儿斗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二、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舞幼儿斗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一、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别离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二、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启发幼儿说诞生活中见到的各类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觉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刻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躯体粘在一路;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霎时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一、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二、幼儿相互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一个男孩和女孩对应。
2021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
![2021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d9c07c960590c69fc376b0.png)
小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静电现象》近期中午我在给小朋友梳头发的时候,梳子一抬起来头发就跟着飘起来,几个孩子在旁边看着,指指点点小声嘀咕;"头发怎么被梳子粘起来了?梳子上有胶水吗?"看见孩子们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由此,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们从"摩擦生电"这一现象入手,在操作中感知、了解静电现象,体验静电现象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乐于发现、观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
1.充分体验身边的科学,对摩擦生电现象感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大胆猜测,独立完成实验。
3.初步了解感知"静电"现象,知道摩擦生电。
知道物体摩擦后能生电。
能独立完成操作摩擦生电的操作现象。
吸管若干、塑料尺若干、木棍若干、塑料笔杆若干、碎纸片若干。
一、提问导入。
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和碎纸片并提问:桌子上的物品都认识吗?你能用桌子上的物品让彩色的碎纸片站起来跳舞吗?请你试试看。
2.提要求,请幼儿自由尝试。
3.交流操作结果。
二、教师操作,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教师摩擦吸管,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纸片的变化。
2、对刚才的现象进行猜测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小纸片会自己蹦到我的吸管上呢?"3.幼儿猜测讨论,可以让幼儿摸摸吸管,大胆猜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扩展思路来思考。
三、感知体验摩擦生电的现象。
1.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师:"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的呢?自己动手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2.小结实验结果:请幼儿将自己使用各种材料操作的情况和结果,用语句表述出来。
四、引导幼儿了解感知摩擦生电的原理。
1.教师请幼儿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摩擦操作物品,再次尝试操作。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感知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有趣的静电现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现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f422d6f1aff00bfd51ef6.png)
有趣的静电现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
(高尔斯华绥)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一、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四、活动过程:(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
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1.1有趣的静电现象
![1.1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c43483287c24028915fc3ca.png)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三、电荷守恒定律 1.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 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 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四、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应用:静电喷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 2、防止:油罐车拖地的铁链、避雷针、工厂车间空气保持空气 湿润
第一节:有趣的静电现象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 什么是带电? 物体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 两种,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和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 微观解释: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作业
1.完成课本后的课后练习(做在课本上)。
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2、接触起电 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接触后 再分开
+Q +
Q 3Q
1 2
Q
1 2
Q
接触后
Q Q
再分开
第一节 有趣的静电现象
3、感应起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静电感应微观解释:把带正电的球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 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 荷.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将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的应用 生 活 中 静 电 现 象
静电喷涂
静电复印
静电除尘
静电的防止
避雷针
给油罐车系一根铁链
练一练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关于静电产生的几种方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CD) A.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之后产生了电荷 B.通过传导起电使一个导体带上正电是 因为带正电的质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都 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 D.三种起电方式都没有创造电荷
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的绝对值e=1.6×10-19C
电子:e=-1.6×10-19C
质子:e=+1.6×10-19C
※一切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 总量不变。
⑵传导起电:相互接触的物体带上电荷的现象。
(接触起电)
规律:相同金属球平分总电量
实质:电荷的转移 ⑶感应起电:导体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电荷重新 分布的现象。 规律:近、远端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荷的重新分布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C)
2.基本电荷(元电荷) :自然界中的最小带电单元。一、起电的方法实源自一:铝罐为什么会 跟着气球走?
可见,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起电的方法
实验二:
可见,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导到另一个物体!
起电的方法
实验三:
可见,物体还可以通过感应带上电!
三种起电方法总结
⑴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 电荷的现象。 规律:等量的异种电荷
实质:电子的得失
静电现象的解释
物质都是由这样的一个个原子 组成的
原子——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着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原子呈电中性
由电中性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看起来不带电,也 处于电中性
什么情况下物体才带电呢?
静电现象的解释
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整个物体就带负电; 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整个物体就带正电. 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我们就说产生了静电.
2、把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下再 分开一小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互相 排斥,则这两个金属小球原来的带电 情况下列表述情况不可能的是( B ) A、两球原来带有同种电荷; B、两球原来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C、两球原来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两球中原来只有一个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