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高密度街区案例的形态学分析——以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为例
artdeco风格案例
artdeco风格案例Art Deco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流行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线条、几何形状和对称设计而闻名。
它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民族主义和科技主义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富有时代感且奢华华丽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Art Deco风格的案例。
1.协和广场,巴黎,法国:协和广场是Art Deco风格的代表之一,也被誉为巴黎的明珠。
建于1929年,这座建筑展示了Art Deco的精髓,结合了大胆的几何形状、铁艺和玻璃材料。
其上部由三个几何形状的建筑体组成,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画面,给人一种艺术和现代感的结合。
2.帝国大厦,纽约,美国:帝国大厦是Art Deco风格的经典之作,也是纽约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建于1930年代,建筑外观充满力量感,具有明显的对称美和几何设计。
大厦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尖塔,令人印象深刻。
大厦内部装饰豪华,配有镀金装饰、奢华的大堂和华丽的壁画,彰显出Art Deco 风格的豪华和奢侈。
3.雾凇戏院,上海,中国:作为中国Art Deco风格的杰作之一,雾凇戏院建于1930年代。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线条和流线型设计而闻名,外观简洁而优雅。
大剧院的内部装饰讲究颜色的对比和对称布局,壁画、镀金饰品和华丽的灯光设计使整个剧院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4.曼哈顿三角洲建筑群,迈阿密,美国:这个Art Deco风格的建筑群位于迈阿密的南海滩,建于20世纪30年代。
建筑物色彩斑斓,充满了乐观和夏日的氛围。
整个建筑群的外观特点是明快的色彩、流线型设计和大胆的图案使用。
在美国夜总会时代的繁荣中,这个建筑群成为了迈阿密海滩的象征。
5.辉煌大厅,正在建设中的广州,中国:辉煌大厅是广州新建项目中的Art Deco建筑,它将Art Deco风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展示出广州的城市魅力和现代性。
大厅外观简洁而富有动感,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科技元素,如可变色的LED灯光、高清晰度的投影设备等。
博物馆案例分析
“洞穴” The “Cave”
设计的初始则在关注当地穴居的特殊空间类型,通过研究不同穴居类型的剖面条件 及其具有的不同功能属性(采光,视野,交通等),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剖面来组织在 场地对室内空间的引入和景观地形的重塑。
景观与开放空间 Landscape / outdoor spaces
博物馆
案例分析 l Case Analysis
Years:2015 class and grade:Excellence1
项目名称:中国版画博物馆
Project Name: China Engraving Art Museum 设计单位:悉地国际 东西影工作室
总建筑面积:18819.09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4年
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Toledo Museum of Art
地点:美国 俄亥俄州 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SANAA 建筑面积:7,000 平方米 基地面积:20,000 平方米 开放年代:2006
Museum of the Human Body, Montpellier, France / BIG
建筑 博物馆 屋顶花园 医学院 医院 人体探索 科学 法国蒙特利尔 丹麦 BIG
“时空幻像”--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方案之一 / 未工作室
Guggenheim Museum Helsinki Competition Entry
古根海姆赫尔辛基博物馆的设计概念即“时空幻像”,它带给我们更接近无边的“艺术”境界的观展体验。基地位于海洋与 大陆之间的边缘,回首走过的海港城市赫尔辛基。它的存在是介于艺术区域与及其周边城市环境,城市区域与自然区域,真 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
建筑与景观的概念在这里不再清晰,两者互为借用彼此融合。在一些地形陡峭的区域,建筑结构同时作为景观的挡 土墙;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
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作品分析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是法国著名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其前卫的建筑理论和创造性的设计作品而闻名于世。
屈米的建筑理论深受哲学和艺术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更在功能和体验上为人津津乐道。
本文将对伯纳德·屈米的建筑理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理论1. 空间与事件伯纳德·屈米在其建筑理论中提出了“空间与事件”的概念。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物体,更是一个能够引发和塑造各种活动和体验的场所。
他将建筑定义为“建筑是一系列动作和情感的花园,是一种容纳各种可能的机构”。
屈米通过将空间与事件相结合,使建筑成为一个能够产生各种动态和互动的场所。
2. 建筑的三个元素屈米认为,建筑的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空间、行为和事件”。
他强调建筑的空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行为和事件。
行为是指人们在建筑中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些行为需要被建筑所容纳和引导。
事件是指在建筑内发生的各种情节和意外,它们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和令人惊喜的体验。
3. 轴线与矛盾屈米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了轴线与矛盾的重要性。
他认为,轴线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组织原则,它能够提供结构和有序性。
而矛盾则是建筑设计中的创造力来源,矛盾可以使建筑变得丰富多样、充满活力。
屈米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与轴线和矛盾相关的设计手法,使建筑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意义。
二、作品分析1. 巴黎住宅区展览馆(1985)巴黎住宅区展览馆是伯纳德·屈米的代表作之一,它结合了他的建筑理论与艺术创造力。
展览馆位于巴黎市郊,占地面积较大,由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建筑体量组成。
屈米在设计中采用了较大的开放空间和内部庭院,给人一种明亮而舒适的感觉。
建筑的外观采用了大胆的几何形态和红色面板的装饰,使其成为住宅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纽约市恐怖博物馆(1997)纽约市恐怖博物馆是屈米在美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建筑空间与事件理念的实践体现。
城市建筑的建构: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评析
城市建筑的建构:从外部结构到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评析曹子健,张 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巴黎重要的城市建筑,具有从城市空间到内部空间的生成逻辑。
文章先从城市设计角度分析了该建筑在城市中和区域中的结构意义,然后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了建筑本身的内部秩序及其对城市结构逻辑的继承。
关键词:城市建筑;外部结构;内部秩序;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of Urban Architecture: From External Structure to Internal Order—— Analysis o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Cao Zijian, Zhang Fan(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urban architecture and public building in Paris,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 has the generation logic from urban space to internal spac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building in urban and regional a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ternal order of the building it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s inheritance to the urban structural logic.Key words: urban architecture; external structure; internal order;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城市建筑(urban artifact)具有城市性和建筑性两方面的特征。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学尝试
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学尝试城市高密度,曾经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和香港、东京、纽约或者荷兰等地区、城市或国家相关,无论高密度是“拥挤文化”,还是人类“生存的梦魇”,似乎并不能引起大多数建筑学者的关注。
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甚至就是在今天,城市化结果的典型表现便是城市密度的激增。
对于中国和绝大多数高密度人口的亚洲国家来说,就人口密度和适宜居住的有限用地这两项制约因素来考虑,已经别无选择,必须接受紧缩的城市空间和发展模式。
事实上对于像中国这样人口总量很大的高速发展国家,或者人口密度很高的多数亚洲国家,密集化的城市结构不仅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选择,而且早已是历史上或现实中的经验和存在。
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紧缩的城市和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是他们从事建筑创作和研究的现实与预设以及难以回避的一种前提条件。
建筑师或建筑学者应该懂得一点处理高密度的艺术紧缩城市必然促成中心城区或城市局部地区高密度区的形成,有些地区甚至形成极端的高密度现象。
一方面,紧缩城市为城市空间和功能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也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提供了条件。
城市高密度地区提供了密集而丰富的生活,并且这种生活意味着高效率,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高密度城区创造了城市生活的活力并产生令人振奋的景象和魅力,而密集的建筑集群能够促使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界面更加连贯和统一,并有助于完善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密集的城市空间环境使城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促进城市生活和文化活动以及相关城市功能和设施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些城市高密度地区,城市交通处于瘫痪边缘,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过度拥挤,而且空间质量不符合人类宜居环境的理想要求。
建筑物的接近和疏散以及人们的出行变得异常艰难。
如果还是以传统方法应对高密度所带来的挑战,其结果无疑只会加剧高密度地区城市和建筑空间的恶化,愈加远离人类宜居的要求。
传统建筑空间的思维和操作方式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下将失去效力,因此,建筑师或建筑学者至少应该懂得一点处理高密度的艺术。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初探景观建筑学——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
初探景观建筑学——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摘要景观建筑学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衍生出来的新型交叉学科,它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融为1体.小尺度城市景观对美化高密度老城区、改善居住环境可以起到费省效宏的作用,适合当前我国的国情.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切忌千篇1律,盲目效仿,要用可持续的眼光对待景观.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单体建筑外延化、创作形体抽象化、设计景观立体化、景观界限明确化...... 景观建筑学是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衍生出来的新型交叉学科,它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融为1体.小尺度城市景观对美化高密度老城区、改善居住环境可以起到费省效宏的作用,适合当前我国的国情.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思路:切忌千篇1律,盲目效仿,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单体建筑外延化、创作形体抽象化、设计景观立体化、景观界限明确化. ,景观建筑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了建筑学科的3个重要分支.它将建筑技术与艺术融为1体,提高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1. 赫勃特·西蒙(HerbertSimon)在《工艺》(ScienceofArtificial)1书中说:“设计景观,就是要找到1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景观建筑学根据建筑设计对象尺度和比例的不同,1般分为3大类,第1大类是大面积流域治理以及总体城镇的设计.如杭州西湖,1000多年前的南宋,人们有意识的把西湖规划成防御洪水和农田灌溉的水利设施,而这1大尺度的景观改造最终成为1个自然的景观,所以“景观”不仅是可以观的人造自然,更是可以用的风景.第2大类是设计面积在340hm2以上,面积尺寸相对较大的城市广场和小区的设计,即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交叉,属于城市设计学科.其设计焦点是建筑的位置、尺度、形制的整体宏观效应,也就是城市轮廓线与城市构图的美学考虑.第3大类是经常接触到的雨廊、山墙、铺装、雕塑、壁画、凉棚、座椅、路灯、喷泉、水池、草皮以及修剪过的树木等均属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 1 自然的景观模式与目前我国城市形式不协调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景观项目设计,但大多数是追求表面风格,将注意力集中在“英国式”或“法国式”上,几乎千篇1律的按照“自然风景”这1模式来设计.其设计重点是在城市中移植1片仅供观赏的“人造自然”,即“造园”.这1理念有以下3个特征:1)城市的景观用地,大多被处理成草地、树丛、水面或别的自然形式.2)试图创造1个所谓的“山水城市”,通常为了与自然地貌相似,人造的山丘、水体、种植物沿着不规则的曲线,大尺度的营造.3)景观建筑与建筑单体功能无连续性,是从“人造自然”脱离出来的,景观与建筑对比鲜明. 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西方实例可以借鉴,而西方的大多数城市景观建筑是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缺乏绿化的困境,这1带有强烈的反工业化倾向,即城市风景化(landscapegardening).许多人过分推崇西方城市中大片如荫的草地,认为是城市的标志,并努力在如法炮制.其次,“自然风景”也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不谋而合,即把景观建筑等同于园林设计,甚至是种植设计,认为不种花花草草就不是在作景观. “自然风景”的景观模式在中国是否可行,是1个很值得商榷的.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很高,是西方国家的10几甚至几10倍,即在中国每hm城市面积上要容纳1000多人,而典型的美国城市不到50人.而且,我国人均住宅的面积过低,不到10m2,而德国人均是40多m2,那么大量的交际、健身活动只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但城市要发展,土地要营利,政府又不能提供大量的土地做公共大型人造自然景观,即使做了,利用率也不高.许多城市中大片的绿地、水体多是观赏型的,人们只能远观,不能到草地上去活动,马路上依然挤满了人群,许多草坪由于管理不善磨损形成秃面,反而了景观视觉效果.由于建筑单体与景观建筑没有连续性,各有各的功能,或是功能单1,在不是10分有利的气候条件下,这些景观空间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换言之,景观建筑应是1个可以容纳使用者的场所,除了有更多的绿化外,应与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们可以在景观建筑中随意进行社交活动,但又有1定的私密性,使用费用也相对低廉.通过景观建筑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人们走出单体建筑后即可欣赏到迥异的景色,并身置其中.景观是否与自然山水1致,也未必强求,只要符合“美学”标准就可以了,1味追求大尺度的山水城市,可以说是出力不讨好的做法.自然状的山丘必须占有较大的水平面积,这与形式服从功能、设计依赖调查的现代设计理论相悖.用旧式文人诗情画意的视点取代现代城市运作的冷静观察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再加上画地为牢,单纯抄袭而不是因地制宜的创作就更不可取了.试想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两块绿地上作1些自然曲线,显然不可能有什么“生态学”的效应. $False$“风景景观形式”在人口密度低,实力强,或是尚未形成的新城市的设计中大有好处(西方科布西耶的城市设计也是有针对性的),但对我国高密度的大中城市而言,则没有考虑到城市形式、人口、市民行为、经济水平、价值的现实,而是把设计理念停留在视觉环境的肤浅表面,再加上某些业主混淆“生态化”、“绿色建筑”、“山水城市”的定义,用大而不当的景观来应付绿化责任,使得自然景观模式与目前我国城市形式显得很不协调. 2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人口居世界第1,城市人口密度极高,近几年来,国民经济高速,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在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随之带来的负面便是原有的公共绿地大面积锐减.城市人口的高密度、公共绿地的匮乏对人居生活质量和城市投资环境的严重影响已初见端倪,为了解决这个,许多人都作了尝试.如西方城市“自然风景”的景观模式,种植大片如荫的草地.这虽然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1定作用,但由于我们没有西方国家城市那么大的景观空间,而且营造草坪的费用又10分昂贵,故只能象征性的做1两处,对居住环境的改善力度并不大.由于我国的大中城市多是高密度老城区,公共绿地少而小,对其实施小尺度景观设计较为适宜.小尺度景观设计不仅具备大中尺度景观设计所具备的观赏功能,而且它还有使用功能——容纳活动与休憩观赏功能.小尺度景观设计在建筑物周围、大路边、小道旁,在任何1个小的空间都可以因地制宜的营建内向的、完整的袖珍景观.例如纽约市中心倍受赞扬的Paley公园,面积仅为13m×30m的长方形,在几株刺槐的掩映下,铺设了花岗石板的地面上设置了桌椅,长方形的1边为出入口,另外平行的两边建成垂直绿化的围墙,剩下的1边则是象征瀑布的水墙.在1个不足400m2的小空间上竟设计营造出1个既方便社交,又相对安静,且充满自然情趣的小尺度景观建筑,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功能与艺术和谐统1的小尺度景观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精品,值得借鉴.景观中的观表示的是景物在人心中反映出来的样子,使景观升华为1种心情,这正是设计景观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期盼的目的.高密度老城区中的小尺度景观建筑就是使人们全身心的融于其景中,进而产生出置身自然的效应来,从而体现天、地、人合1的理念.小尺度景观设计的另1特点使原有的自然景观不易被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原则,至于营造经费也较前两类少,符合我国国情.小尺度景观设计虽然就个体而言是小的,但由于分布广,数量大,量变足可引起质变,在美化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方面可以起到费省效宏不可估量的作用. 3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后化社会生态观点在工业化的发展的思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它从两个方面体现在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景观设计中. (1)切忌千篇1律,盲目效仿他人景观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这样才能既切合实际又独具特色.如英国1城市就将本地土生土长的1种野草作为绿化草皮,即经济实惠,又不失特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城市景观设计优秀奖.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差异很大,沿海城市常受台风的侵袭,而干旱是北方城市的特点,不具备相互效仿的基本条件.我国目前普遍存在1种不可取的现象,如1个景观设计模式在某个城市取得较好的效果,别的城市便不加思索地1味模仿,生搬硬套,其后果使得城市毫无特色.现在各个城市都在评选市花市树,这就是在景观设计上因地制宜,突出个性的1种思维,即特色美.小尺度景观设计不可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因为单有形式上的美是不够的,我们所营建的环境应该是真正没有压力的空间,使大家都可以到这里来放松,这才是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真谛. (2)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将部分还给自然是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的眼光对待自然景观便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以这种思想指导设计可使建筑景观和原有的自然景观融为1体,最大限度地突现出原自然景观中的美.反之,为表现自己的主张而破坏原自然景观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1处原自然景观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景观10年,风景百年,风水千年的道理,应处处体现在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之中. 4 高密度老城区小尺度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手法高密度老城区中建造小尺度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表现. (1)单体建筑外延化在高密度老城区中景观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增加人的活动区域.大片的草坪不宜于保养,应尽量少用,以小片花坛和树穴取而代之,同时将建筑物单体扩展,提供1系列半室内的空间,并将这空间最大面积的绿化、美化,使居民置身景观建筑之中.这就要求不能将建筑作为单体对待,应充分注意它外部的环境,将建筑本身作为景观的轨迹.在小尺度景观设计时应把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也纳入到设计范围中,使建筑成为外部风景的1部分,而外部风景又是建筑不可分割的延续,无论从建筑尺度上,还是空间组织上,均充满了新鲜感和愉悦感,对每1寸建筑面积都经过充分的化考虑并将其外化,把房子、绿化、铺地、灯光、山水综合有机的组织在1起,这不是简单的做1些树皮屋或将墙面刷成绿色所能代替的. (2)创作形体抽象化景观设计不能无视自然,但也不能完全模写自然.运用格式塔心的认知,两个表面细节的形式可以含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由于几何抽象而形式简洁、强烈,不仅不需模仿自然,甚至可以更有力的表现自然,如日本(Tegn200)在的宜兰东山地区设计了1系列钢筋混凝土圆锥体,坐落在大片几何形体中,又似跌落在水面上,不仅马上使人领会其“山丘”的暗示,更有看似非是而别具情趣.传统园林的山体多为垂直起落的太湖石,很少与自然山形相似,这也是抽象到了极致的范例. (3)设计景观立体化设计立体景观,要保证景观视觉与室内建筑的迥异,小中见大.天坛公园的圜丘,大面积的铺地,外围的短垣,垣外由大树围成了圆圈,形成了1个既有限又无限、不高又与天相接的建筑氛围,便是1个典范. 高密度老城区中的水平地面功能化后,提高绿地率难度很大.小尺度立体景观可增大绿化覆盖率,以弥补其不足.小区中种植落叶乔木,建筑物表面附着攀援植物,楼顶做成空中花园,形成有层次的、多样性的、环保型的绿色空间,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绿化城市. (4)景观界限明确化界限在高负荷的景观中10分重要.在古典园林中狭隘的基地上所有的水体、花木群、山丘完全被湖石、驳岸及护坡、砖瓦道牙、或石栏杆所界定,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种植区或景观遭人为损害,越是小的种植区越要有完善的保护系统.界定的形式应避免破坏景观,尽可能与其它功能相接合. 5 结语在高密度老城区内新建更多的功能与艺术和谐统1的小尺度城市景观,改善我国大中城市严重缺乏绿地的状况,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的目.抛弃“造大园”,因地制宜地营造内向的、完整的袖珍景观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的上品应是城市景观在提供了足够活动场所后,能再现当地特有的自然界景象.高密度老城区中小尺度城市景观的设计不仅点缀了城市,更是人们由单体建筑向群体建筑,1直到城市的重要过渡,是人类生活、工作交往的第2场所,在缓解人居环境活动场地不足的同时添加了城市的可见性与艺术品位.设计师们已注意到将地理学、气象学、流体力学、自然学等多方面知识综合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使其具有防街道风、降噪等功能.用景观建筑学的观点对高密度老城区中小尺度景观的设计进行,是1项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
图书馆案例分析 ppt
-
5
建筑概况:
项目名称: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日期:完成于2004年5月23日 设计师:库哈斯 遵照了美国 LEED 节能环保条例, 在材料的循环使用上具有绝对的 指导意义
-
6
地理位置
位于市中心,由玻璃和 钢铁组成。
占地5000㎡左右 面积:38300 m2(包括
办公、阅读、存书、会 议 室、停车场等空间) 造价较低是竞标成功的 原因之一
-
21
以“层”为基本单元 错位的五个功能体块,功能大小体量各不不同,根据使用功能采用 不同透明度的墙面。 流动空间,分别是阅览区、休闲区、多功能区、儿童区。
功能分区
图底关系
藏书空间
服务空间
-
22
流线分析
西雅图图书馆的交通流线 与传统图书馆流线比较
-
23
水平交通流线
次要交通
-
主要交通
主要交通
-
3
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
小组成员:
组长:王一帆 组员:曾于舒、李云辉、张亚举、苏荣斌、李桥
任务分配:
李云辉:建筑概况、建筑师背景、设计思路分析 张亚举:功能分区 苏荣斌:立面剖面分析、流线分析 曾于舒、王一帆:国内外最新图书馆亮点分析
节点分析 李桥
-
4
西雅图图书馆分析
建筑概况 建筑师背景 设计思路 功能分区 流线分析 立面剖面分析 节点分析
2注重空间气氛的营造;
3服务空间配合公共空间 布置,以方便服务,有 一定的休闲交流空间以 及室外活动空间,同时 尽量互不干扰。
-
55
荣斌:
-
56
参考文献:
西雅图图书馆:
《时代》杂志(Time) 《建筑师》 《世界建筑》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 《南方建筑》2006年1期 《时代建筑》2004年03期
巴黎贝尔西地区改造宁波天封塔设计案例分析
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
这一地区的改造包括两部分内容——贝尔西公园及周围住宅区。1977 年的巴黎市总体规划中就已提出:在贝尔西大街的周围地区,建成以 一个公园为中心的居住和公共活动地区,并建设大型的公共设施。 这规划区域是一块710m*190m紧邻并平行于塞纳河的矩形区域。这块 13.5公顷的地方被约瑟夫.科尔塞大街分割成8.5公顷的西北区和5公 顷的西南区。
改建后的通道。将原有建筑打通作为通道 酒窖是列入补充名单的历史建筑,现被改建为餐馆、酒吧和商店, 步行街的端头是一座新建的电影院。
实施改造的酒窖和周边地区。 改造的实施成功地赋予贝尔西地区以新的活力,但功能的转换并没有 使延续了300年的城市纹理演化产生彻底变化,而是使其成为新的城 市活动的载体,在继续使用中延续它们的生命。
保留并改建为公共设施的酒窖建筑。
按规划要求设计的建筑方案草图
规划对贝尔西公园周边住宅设计的 要求:三面围合的街坊、面向公园 的点式建筑使绿色得以进入街坊内 部、沿公园一边强调横向联系。
公园与住宅无界线,公园既为城市服务,更为社区服务。
酒窖改成的商店室内。
原有的酒窖。
改建后的酒窖通道。
在贝尔西公园建设的同时,对其周围新的社会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开始进 行,它们的规划和建设都是以贝尔西公园为基础。公园西侧的Cour SaintEmilion曾是狭长的酒窖,现在已被改建为商业服务和文化活动综合地区,原 有的酒窖被保留并改造为餐厅和小商店。这个昔日忙碌的酒码头又恢复了热闹 的景象,只是这一次的内容不同。公园、住宅、餐厅、电影院、小商店和地铁 口都方便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酒是贝尔西地区历史的创 造者。(酒文化) 这个地区在中世纪是一片 农村,17世纪开始沿着贝 尔西大街建成一些带花园 的住宅,随后,又沿着塞 纳河建成大量木材仓库。 而从18世纪开始,这里就 一直是巴黎重要的酒码头 和仓库,许多著名的葡萄 酒就是从这里上岸进入每 家每户的。直到城市地价 的上升使这些码头迁到离 城市更远的地方,这个地 区便逐渐废弃。(历史)
图书馆建筑实例
图书馆平面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一个正方形, 图书馆平面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一个正方形,中间一个 大中庭改善采光通风条件,主要功能房间如阅览室, 大中庭改善采光通风条件,主要功能房间如阅览室, 书库都是大开间并都南北朝向,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 书库都是大开间并都南北朝向, 东西方向都是自修室连接的, 件。东西方向都是自修室连接的,辅助功能用房如卫 生间,楼梯间,电梯间, 生间,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用房等都位于正方形平 面的四个角落,把最好朝向都留给了阅览室。 面的四个角落,把最好朝向都留给了阅览室。办公区 域主要主要位于首层及五层,有单独的出入口, 域主要主要位于首层及五层,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学 生流线不冲突。 生流线不冲突。
整座大楼为多维 台阶式块状设计, 台阶式块状设计, 象征文化积淀的 坚实基础和人类 对文化的不断攀 登。整体建筑距 道路20到50米, 道路 到 米 通过路边斜坡绿 化和中空玻璃对 噪声的阻隔, 噪声的阻隔,创 造了闹中取静的 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
新馆建设突破了藏编阅三大传统划区, 新馆建设突破了藏编阅三大传统划区,采用 灵活多样化的开放空间格局,做到布局紧凑, 灵活多样化的开放空间格局,做到布局紧凑, 流线清晰,空间灵活,富于变化。 流线清晰,空间灵活,富于变化。
图书馆平面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一个正方形,中间一个大中庭改善采光通风条件, 图书馆平面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一个正方形,中间一个大中庭改善采光通风条件,主要功能房间如 阅览室,书库都是大开间并都南北朝向,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东西方向都是自修室连接的, 阅览室,书库都是大开间并都南北朝向,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东西方向都是自修室连接的,辅 助功能用房如卫生间,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用房等都位于正方形平面的四个角落, 助功能用房如卫生间,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用房等都位于正方形平面的四个角落,把最好朝向都 留给了阅览室。办公区域主要主要位于首层及五层,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学生流线不冲突。 留给了阅览室。办公区域主要主要位于首层及五层,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学生流线不冲突。 一层平面:行政办公,业务办公区,第一二报告厅,基藏书库,珍本书库,合订期刊库。 一层平面:行政办公,业务办公区,第一二报告厅,基藏书库,珍本书库,合订期刊库。二层平 门厅,出纳台,自然科学书库,社科文艺书库,贵宾休息室,贵宾接待室,文印中心。 面:门厅,出纳台,自然科学书库,社科文艺书库,贵宾休息室,贵宾接待室,文印中心。三层平 样本书阅览室,中外文工具书阅览室。四层平面: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面:样本书阅览室,中外文工具书阅览室。四层平面: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第 三报告厅。五层平面:系统部,参考咨询部,读者沙龙等。 三报告厅。五层平面:系统部,参考咨询部,读者沙龙等。 图书馆的辅助用房, 卫生间,楼梯间,电梯间, 图书馆的辅助用房,如:卫生间,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用房等的房间都位于图书馆正方形平面 的四个角落,这样既不浪费空间也符合的房间的使用功能。 的四个角落,这样既不浪费空间也符合的房间的使用功能。
法国罗阿大区案例
看点五 :整幢大楼没有空调, 而是采用冷热通风交
换 机组 ,以冷 热风 来 实现 温 度交 换 。结构的保温效果好,外墙使用 了
“ 保温砖”——低辐射双层中空保温玻璃 ,能过滤掉部分
水,并及时排水。
看 点 一 :屋顶上和西侧 墙面上 都有一套 “ 植物墙系
统” 。植物与墙体之间有 一定距离 ,中间设有空气净化过 滤装置 ,整幢大楼依靠它来除湿和净 化空气 ,暴雨时能延 缓雨水排放 ,酷暑中能避免阳光直射。
光秀”。9 , q还将举行灯光专题周 ,届时世 博园区内的全 球城市广场将上演在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中的精彩演出,
. .
。
法 国 罗 阿 大 区 案 例
阳光辐射 。它是可自动调节温度的生态建筑。
来 自 法 国罗 纳一 阿尔 卑 斯 大 区 的案 例 馆 共有 四 层 ,选 用 新型 天 然 的 建 筑原 材 料 —— 一 种完 全 可 以 回 收利 用 的焙 烧 黏土 建 造 。错 层设 计 让 空 间连 通 ,在 方 便 走 动 的 同 时也 可 以让 参 观 者俯 瞰到 所 有 的 展示 区域 。植 被 覆 盖展 馆 的 屋 顶 ,不 仅 能净 化空 气 、调 节 气温 ,还 能 在 下暴 雨 时延 缓 落
性能节省了大量能源 。 国
. 一 低碳世博特刊 ,● 城市最佳实践区篇
看点三 :馆内安装了能源自动监控系统,室内温度
和亮 度可 根 据外 部温 度 和 日照 自动 调节 。内部 设计 可移 动 墙 壁 、可改 变的 电器 安装 和计 算机 网络 ,提 高 了实用 性 。
看 点 四 : 照明系统 强调 以人为本 ,提高公众舒适
_事件_空间_伯纳德_屈米的设计策略及其实践_赵榕
一
”
'
“事件 — 空间 ” 策略及其实践
文 赵榕 —
口
伯纳德 , 屈米的设计
—
年代 , 西方建筑学科的反思集中在对功能主义和形式匿名性的批驳上 。 但是 , 有一批建筑师将探索 目 标转 向了当时少有人关注的大都市的现实问题 , 伯纳德 · 屈米就是其中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建筑师。 屈米提出了
作 者简 介 赵榕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二 鞠毙龙 洋 师
文 化 方面 发 生 转 折 。 … … 建 筑 师 应 通 过 强 化 事 件 与 空 间 的碰扭 来 帮 助 实现 这 一 目标 —
。” '
异质空间,
` 事件一 空间 ” 是屈米理论 的核 心概 念 , 围绕之 他提 出了一 些设计 策略 , 下面我们来看 看这些策略在 具体 的设计 中如何 转化和运用 。
“双惊 ” ” 的效果 , 即试图探索在 熟悉的建 筑环境中展开 不寻 常行为的可能 。 屈米早 期的这些探 索性研究后来发展 为其理 论和实践中重要 方法 。 “ 事件 ” 对 空间的影响还 在于其非线性的展开方
式 。 屈米强调 由事件发展的空间概念不同于现代建筑
事件和展惊 , 我希望这些能促使城市建筑在社会与
类事件的建造 。 ” 日 因此 , 和库 哈斯 一样 , 屈米 也迷 恋像东 京和 纽
约这类城市在混乱 、 无序的表象下深藏的活力 , 他 认为 “它们标志着新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性 。 在这 两座城市中 , 各种 元素的冲突和组合向我们提供 了
地中的舞厅等 。 方案设计沿用在 抄本
中的舞蹈运
动符号并结合传统的平面 、 剖面和轴测图 , 对设想的 各种活动进行概念化的图解 。 这些纸上方案寻求一种
法国历史文脉断裂地段的空间植入与缝合方法
保 护的 自觉行为 , 也有利于实现 国内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 体系 的进
一
步完善 。
2 法 国历史பைடு நூலகம்文脉 断裂 地段 的类 型及特 点
2 1 空间类 型 . 2 2 现 状特 点 . 1 “ 状类型——历 史建筑 功能衰 败的地 段 。该地 段仍 旧 ) 点” 1 历史生活的 真实性 。历史 文脉 断裂地 段仍 然代 表了城 市 )
法 国历 史文脉断裂地段的空 问植入与缝 合方法
陈建 军 郑 甲苏
摘 要: 通过 法 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 来探讨在历 史文脉 断裂地段如何采取措施应 对这 一国 内保 护体 系 中所缺失 的环节和层 次, 分析 了法国历 史文脉断裂地段的类型及特点 , 对法 国历 史文脉 断裂地 带 的改造方 式作 了总结和 归纳, 以
保 留有部分历史建筑 , 但是 随着城 市生活方式 和运转方 式的更替 的特色空间 , 由于这样 的特 色往往 还夹杂着 其他城市 要素或 被 但 以及在城市 中生活的人的变化 , 历史建筑 的原 始使用功 能不再 适 相邻 的城市环境所削弱 , 因而人们 对这类环境 不认为 有多少重 要
用于当代的城市生活 。对于这些历史建 筑 , 之所 以能够保存 的价值 。然而这样 的城市地 区对 构成城 市整体 环境 的连 续性 和 它们 至今 , 多半是 由于他们 在建 造之初 对城 市而言 是如此 重要 , 以致 完整性确实是不 可缺少 的 , 是实现 城市 空间多样 性 的重要 基 础。 使用 了最好 的工 匠、 料和 建造技 术。而对 于今 天 的城 市 , 材 这些 这些空间 的所谓 “ 特色 ” 实际上是城市生活的真实写 照 , 它们 是城 建筑 已逐渐丧失 了其初始 的使用功 能 , 因为有 些功能 我们今天 不 市历史发展最忠实 的代言人 , 这些区域所呈 现的市井 景象反倒 是 再需要 了。建筑 因人 的使用 而存 在 , 如果没 有人 的使 用 , 建筑 也 更 为真实 的, 也是真正属于城市 自己而不是旅游者的 。 就失去 了存在 的基本价值 。没有人用 的建筑 , 逐渐 衰落并最 终 将 2 空间环境 的复杂性 。历 史文 脉断裂 地段 的空 间特征往 往 ) 沦为废墟 J 。因此 , 这种类 型的地段也是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格 呈 现出广泛 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 , 中既包含应保留和继 承的部 分 , 其
街区概念的理论建构与空间实践_1840以来的法国城市社区研究_杨辰
街区概念的理论建构与空间实践_1840以来的法国城市社区研究_杨辰〔文章编号〕1002-2031(2012)03-0079-09街区概念的理论建构与空间实践———1840以来的法国城市社区研究杨辰〔摘要〕“街区”是法国社区研究的核心概念。
将1840年以来法国城市社区研究分为“一个地方性视角(1840-1918)”、“空间与社会现象的交汇(1919-1945)”、“多学科的建构(1946-1967)”、“社会问题与批判(1968-1979)”以及“新的社会冲突与多元化发展(1980以后)”五个阶段,从“空间实践”和“理论探索”两个角度对各阶段街区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指出法国经验中“空间学科与社会学科”互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研究;街区;空间实践;理论建构;法国经验〔中图分类号〕C912.8;TU984〔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杨辰(1976—),男,回族,江苏常州人,法国国家职业建筑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近代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1-07-15〔修回日期〕2011-10-17始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社区研究一直受到社会发展与城市演变的双重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开端(1840-1918)”、“初步发展(1919-1945)”、“全面发展(1946-1967)”、“批判与反思(1968-1979)”以及“多元化(1980后)”五个时期。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社区实践和理论建构的角度,对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法国经验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并试图回答法国社区研究的相关学科是如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各自独立走向相互融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与英语世界相比,法国的社区研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首先,与英文“社区”(community )相对应的法文概念是“街区(quarti-er )”①。
与“社区”相比,“街区”更具空间含义,这暗示了法国的社区研究与空间学科的渊源;其次,法语中的街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空间边界,从地块建筑群到中等规模的街坊,甚至是上万人口的村镇都可以被称为“街区”;再次,街区尚无标准定义,对街区的认识至今仍处于一个多学科建构的过程,对它的理解在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公园化城市——法国和中国大都市高密度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新策略
公园化城市——法国和中国大都市高密度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策略
李胜
【期刊名称】《住区》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在现代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背景下,土地强调集约利用,大都市将在城市物质基础之上自我更新,高密度街区的建设不可避免.高密度街区如何兼顾环境、经济、社会三者利益,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街区?文章将通过AAUPC事务所在法国及中国最新建设的案例,阐述公园化城市的设计理念,探讨高密度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新策略.
【总页数】7页(P37-43)
【作者】李胜
【作者单位】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低层高密度城市历史街区的低碳化更新策略探索——记LCDBC2014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 [J], 范若冰;周典
2.从成都市水治理看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实践与思考 [J], 吕亚妮;车亦舟
3.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成都市大慈寺街区为例 [J], 万涛
4.我国大都市郊区城市化发展道路初探——上海市郊区安亭镇城市化实证分析 [J],
何炳华
5.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标杆四川成都市温江区联手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标准化+”行动 [J], 中国质量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馆案例分析
广泛地应用于公路、铁路、工业建设、水利工程和露天矿山工程 中的大土方量的填挖和运输作业铲运机在修筑路堤、开挖路堑,尤其 是在两侧取土坑取土填筑路堤和两侧弃土中间开挖路堑的施工场合应 用十分有利:铲运机也可用来平整场地和在露天矿进行表面剥离工作。
一、铲运机作业适用条件
1 .土壤条件
铲运机一般用于开挖较软的I 、Ⅱ级土,当在较硬的Ⅲ、Ⅳ级土施
beings. If it is not real text, they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图书馆
案例分析
ADD TEXTE HERE
法国建筑设计事务所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的设计师
设计公司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es 位置 :法国 类型 :图书馆文化建筑 材料 :混凝土玻璃 面积 :49406平米 斥资 :1100万欧元
院子、通往屋顶露台的坡道
这栋建筑与草地是连为一体的。天气好的 时候,可以干脆走到室外。从中庭开始, 人们可以沿着斜坡一路走到屋顶,在更开 阔的环境下一边享受阳光,一边翻书阅读 。当然,还可以野餐。
内部空间
设计师也考虑到了坐不住的孩子们,开设了一块儿童区,铺上 了柔软的地毯,放置了许多软枕,还设计了一个“山洞”,可以 让他们自由地爬来爬去。图书馆内还有一间粉红色的故事室, 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听故事,在进行书面阅读之前,这无疑是培 养阅读兴趣的有效办法。
25
二、循环作业过程分析
铲运机也是一种循环作业的土方机械,其作业循环由铲装、运输、 卸土和空驶四个过程组成。由于铲运机的运输距离长,功率消耗大, 所以欲提高铲运机的作业效率,同样应尽力做到以在最短的距离和时 间内装满铲斗,而运输中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运输速度,提 高卸土的质量和速度以缩短整个循环时间。 1 .关于推土机助铲
从法国巴黎大区规划浅谈高密度城市的紧缩之路
从法国巴黎大区规划浅谈高密度城市的紧缩之路摘要:今天的中国城市正经历着告诉发展的城市化过程,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促生了新的城市问题,其中就包括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与城市人口与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法国巴黎的城市发展经验浅谈高密度化城市的紧缩发展之路。
关键字:高密度紧缩城市公共交通1 城市概况1.1巴黎城市概况法国巴黎又称巴黎大区,占地面积14,518.3平方公里,人口1,206.70万(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巴黎大区集中国家18%的国家人口和29%的国名生产总值。
1.2 巴黎大区规划体制由于法国区域城市政治体系的特殊性,法国巴黎大区的城市规划是在1281位市长的共同管理下进行的,(由于篇幅关系选取重要内容简述)规划遵循地区协调发展纲要(SCOT)并结合地方城市规划(PLU)。
SCOT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诊断、政策的选择和规划的指引;确定规划的原则、维持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经济发展指引、住房指引、环境提升指引等)、保护城市三大系统平衡(自然与农业网络、蓝色网络、交通网络)以及补充一些特殊条款(地区项目、绿带划定等)。
PLU将市镇的土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城市区域(U);将要城市化的区域(AU);农业区域(A),耕地资源丰富、要保护的区域;自然区域和林地(N),非城市化区域。
地方城市规划法律还要明确自然灾害和工业灾害敏感地段,为地方未来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用地,还要划出林地和地下资源的丰富需要保护的区域。
其特点在于(1)综合性规划: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导,将住房、交通等各个专项规划加以衔接,将公共投资与城市管理相结合。
(2)强调保护观念:对于绝大部分建成区域,对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与城市肌理等,强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新文化的创造。
(3)注重弹性引导:对于重点开发区域,预留弹性空间,不作硬性规定;待项目启动之前再通过制订开发方案加以细化,针对性引导。
充分考虑城市整体利益与地区局部利益的有机结合。
高线公园分析文本
在近10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尽管作为城市建设技术支持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但我们的城市却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主要表现在:老城逐渐消失、新城规划失去人性尺度、交通拥堵、绿地缩减、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因此,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西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来,无论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还是低碳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重视。
而在协调和处理城市与生态环境及开放空间的关系当中,风景园林师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成功案例较多,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美国纽约市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研究,论证风景园林师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国内城市管理者和风景园林师的反思,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本认识废弃铁路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高线”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铁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
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
高线于1980年功成身退,至今已废弃近三十年。
开放景观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历史沿革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提岛
法国国家图书馆基地街区
设计背景
战后法国城市的重建过程中,巴黎是典型的
代表和特殊的案例。
巴黎城市不仅在向外蔓延
和扩张,密集的城市中心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加
密。
塞纳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巴
黎城市建设真正的动脉。
巴黎和塞纳河的关系
随着时间发展的变化体现了塞纳河这条空间纽
带的重要性,曾经从城市中驱逐出境的水又找
回了它的地位。
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巴黎十三区最东部,塞纳河左岸。
法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其西北。
巴黎十三区是一个以意大利广场为中心放射性路网的片区;同时也是巴黎最大的华人区之一。
调研地块位置:巴黎⼗十三区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街区。
法国国家图书馆东南部街区⾪隶属于法国⼗十三区,⼗十三区是巴黎主要的唐⼈人街之⼀一,位于塞纳河左岸。
功能定位:地块南部是⾼高等教育机构。
周围则有⽂文化娱乐⽤用地(以出版社、杂志社为主)以及部分配套商业。
形成了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巴黎第七⼤大学为引导的休
闲⽂文化教育地区。
基地图底关系⽰示意图基地⽤用地性质⽰示意图
地块的交通⼗十分发达,东侧为临塞纳河的Quai Panhard et Levassor 主干道,⻄西侧则是著名的Avenue de France。
基地内部路⺴⽹网呈⽅方格⺴⽹网状分布,能够便捷地到达各处。
同时
⻄西侧、南侧各有铁路经过;⽕火⻋车站
在⻄西北⾓角,南侧还有⽴立交桥。
街景地图
整体鸟瞰-图片来自Google Earth
空间布局分析
滨河景观的渗透中心绿地 此地块的布局形式是传统的网格状街坊布局。
建筑密度较大,在地块的中心位置设计师建立了一个开敞的绿地。
由周围的住宅、商业、学校、出版社等等围合而成。
基地南侧的布局比较平均,建筑尺度类似;中间面粉厂改建的巴黎七大主教学楼和绿地部分较为开敞;北侧同南侧,密度较大。
基地的西北部是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一个由四个L型建筑围合而成的体量。
Rue Emile
Durkheim道路的两侧建筑
应。
肌理分析
采取了方块建筑穿插街道的欧洲经典肌理布局方式。
左图是国家图书馆北部的街区,可以看出规划是按照统一的风格来制定的,也就是欧洲的“街区院落式”布局。
同时建筑的高度比较统一,肌理感比较强。
1949年2001年
2011年发展历史:
60年前的此处,是被铁路路网所占据的。
如
1949年的卫星图像所显示:地块是废弃的工
地。
曾经作为巴黎面粉厂的旧址的厂房将被
改建成为巴黎七大的教学楼。
改造后的此地
区会以学校、住宅、商业、绿地等等功能为
主。
历史卫星图像:1949年,基地还是被铁路所占据。
法国面粉厂(图中红色部分)处于这样一种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存在到了2001年。
1999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建成,此处大部分铁路线荒废;同时巴黎规划局着手对此进行改造。
(右图为2001年)可以看出基地大部分还是空地。
历史卫星图像:2002年铁路拆迁基本完成,在2011年已经初具规模。
规划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是法国著名的建筑师,他在1995~1996年的规划设计竞赛中折桂。
巴黎塞纳河左岸地区的规划,是在巴黎城市规划院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规划及建筑师通过竞赛产生的。
塞纳河左岸总体规划
左岸地区作为塞纳河的上游,是巴黎的“天然入口”,整个计划就其本身的规模而言在法国是个大项目,130公顷的用地比市中心第3区的总面积还大,它已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城市新区的开发,还意味着巴黎城市中心的一次新的扩展,从这层意义上,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该地区与巴黎的历史中心十分接近,从巴黎圣母院到奥斯特里兹火车站的距离只有2公里,它的西侧是有着法国最古老的大学的拉丁区,植物园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古迹与之相邻,而这一狭长沿河地区的另一侧则是城市环线,使得左岸成为连接城市新老两种地区的纽带。
这种地理上的地位对于地区的发展既是特有的机会,也形成一种约束,使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十分谨慎。
城市设计特点之规划思路
巴黎左岸地区是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由于这些地区的初始功能(如铁路和厂房等)一般都需要大片土地,因而对这些地区的改造通常也需采用大规模集中整治的方法,在法国,是通过ZAC的改造方式。
对于巴黎这样的历史城市,城市功能更替带来的弃置土地可以说为城市创造了唯一的发展空间。
巴黎的市区范围从1860年之后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城市发展的一切活动都在环线以内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
因而,对于每一处功能需要置换的大规模土地,对其进行开发的活动都十分谨慎。
贝尔西地区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巴黎的第一次总体规划中即已提出,并确定了重要项目的选址,如国家图书馆,甚至连接两岸的步行桥的位置,最近十几年以来的建设只是在逐渐实现和充实这一框架,从这一点来说,规划的远瞻性决定了实施的一贯性。
城市设计特点之规划思路
法国国家图书馆左侧是法兰西大道,今后将有一条新的快速地铁RER从其地下穿过,原有的铁路线将被有选择地改造利用,并覆盖在地下,为新区发展提供土地。
进入城市的铁路始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城市需要铁路,而且希望车站离城市中心越近越好,但铁路又是一种严重的阻隔,截断了城市地区间的空间联系和其间的一切活动,对城市肌理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不可避免地在城市中造成荒凉杂乱的城市郊区景象。
有着6座火车站的巴黎的做法是创造双层空间,除了地铁以外,将铁路与城市正常的交通及周围的城市空间完全分离。
城市设计特点之设计手法
城市设计从整体上考虑了各个单体的体量、高度;所有建筑的色彩都是以暖色调为主,随着材质的不同而有变化。
每栋建筑都与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但有其自己的个性,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避免了单调。
如临近国家图书馆的建筑(左一)的立面就与国家图书馆的分层立面相呼应,避免了反差过大。
建筑高度分析
明显看出国家图书馆是一个最高的点。
中间面粉厂以及周围建筑比较低,外围的建筑呈U形将中间的较低体量的包围起来。
沿河的建筑高度较低,河岸景观更容易渗透。
整个街区并不是很高,看起来也非常整齐。
街道界面分析
“贴线率”是指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
的街墙立面至少应该跨及所在街区长度的百分比,即临路建筑物的连续及底层建筑物的退让程度,是建筑物的长度和临街红线长度的比值,这个比值越高,沿街面看上去越齐整,街道景观越能延续和谐统一。
同时也能够说明街区底层的视线透过能力、建筑是否再临街面留有开场空间、街头绿地的设置等等。
!
基地街区设计强调街道的线性空间,每栋建筑贴近街道,有很长的商业界面,适用于步行购物。
同时在街道内里会有比较大的开敞绿地,空间变化比较丰富。
小结
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滨水空间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首先是闲置的土地,是密集城市发展最有利的场所;就城市景观与生活环境而言,城市河流则是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元素,滨水城市项目的建设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城市需要发展与进化,新的空间分配为滨水区带来新的活力,滨水城市建设渐渐成为塑造城市形象主要手段。
The en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