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监测计算程序(案例)1~22测次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地质情况 (2)三、监测目的和项目 (3)四、监测点的布置以及监测方法 (3)五、监测周期 (6)六、控制报警值 (7)七、监测技术要求措施 (7)八、监测资料 (8)基坑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号,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场地东侧距基坑开挖边线20米为1栋11层高楼;南侧距基坑开挖边线13米和7米为***商住楼,1栋12层、2栋9层;西边为***主干道,路边地下埋有多种管线;北面距基坑开挖边线10米有1栋7层建筑物,距基坑边线8米有1栋2层烂尾旧楼;工程基坑南、北、西三面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排桩结合锚杆深层水泥搅拌桩作止水帷幕,东西采用放坡,基坑开挖深度为8~10米;本工程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地质情况第①层为填土,层厚0.5~3.6米,稍湿、松散;第②层为粘土,层厚0.3~9.2米,层顶埋深0~3.6米,湿、软~可塑;第③层为中粗砂,层厚0.6~5.9米,层顶埋深0~8.4米,湿~饱和呈稍密状,局部松散或中密;第④层为粉质粘土,层厚0.5~10.10米,层顶埋深1.7~10米,湿、软~可塑;第⑤层为中砂,层厚0.6~4.91米,层顶埋深7.5~14.4米,饱和,一般呈稍密状,局部松散或中密;第⑥层为粘土,层厚4~17.10米,层顶埋深2.2~16.1米,湿、可塑;开挖深度范围内为浅部潜水,包括第③层中粗砂及第⑥层中砂以及大气降雨及周围生活排水等地表水渗入为主。
三、监测目的和项目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较大较深,基坑开挖暴露时间较长,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可能发生位移和变形,通过现场监测随时掌握变形的发展和变化,并将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达到或超过安全允许限值就要采取措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而随着支护结构的变形,基坑外面的土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形,因此会引起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移和变形,特别是支护结构止水帷幕渗漏的话就会造成基坑外水土流失,对周围管线和建筑物影响更大,所以必须对基坑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用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使施工组织得以优化,防患于未燃。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在地下建造高层建筑或者地下结构,需要在地面上开挖较深的坑,并按照设计图纸对坑下进行倒土处理,同时基坑周边的建筑、道路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避免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和地下室施工等过程中,从土壤内部和地面上一定深度位置等环境中,连续或定期监测基坑四周变形情况,以获取变形数据,从而判断基坑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地选择监测点位,对基坑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
2. 变形监测方案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从而保障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
变形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和监测报告。
2.1 监测内容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基坑倒土变形监测等内容。
通过监测这些内容,可以全面掌握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2 监测方法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GPS定位法、倾斜仪法、水准仪法、测斜仪法、位移传感器法等。
通过这些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测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从而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2.3 监测点位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点位主要包括:地表监测点位、地下水位监测点位、支护结构监测点位、周边建筑物监测点位、倒土监测点位等。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位,可以全面掌握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4 监测频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包括:连续监测、定期监测。
通过连续或者定期监测,可以不断地获取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5 监测报告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报告是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并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
基坑变形的监测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的监测方案设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地下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各种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
国内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而造成的塌陷事件屡见不鲜。
为加强对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实现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的造价,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
在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构、土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牢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掌握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
依据本工程的要求、四周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根据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1、基坑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3、深层水平位移4、管网变形监测5、道路变形监测6、建筑物沉降监测7、锚杆拉力监测(二)基坑变形监测方法:1.监测点的布设(1)基坑顶部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
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
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围护墙顶部,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16个,编号PD1~PD16。
(2)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
监测点应沿布设在支护结构中部、阳角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
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支护结构上,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
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8个,编号Z1~Z8。
基坑监测计算程序【范例】
基坑平面位移计算模型(一)基坑平面位移计算模型(二)G测点P(X,Y H)基坑外侧基坑内侧基坑轮廓线(X1,Y1,H1)F P1E DP2(X2,Y2,H2)测控参考线(圆弧半径)平面位移:P1 P2平面位移:P0 P2本期位移:垂直位移:P1 E累计位移:垂直位移:P0 D平行位移:P1 F 平行位移:P0 G竖向位移:H2-H1竖向位移:H2-H0注:圆心在基坑外时,测控参考线PO变为OP,其方向相反。
圆心(X0,Y0)仅供参考!编者对计算错误不承担责任!XXXX建设项目基坑工程8-8剖面基坑位移速率变化趋势(J8-1测点)2009年8月28日至2009年12月24日测量:计算:校对:云南城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基坑变形监测计算程序使用说明(第二版)一、程序特点及操作要求1、该计算程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具有“数据处理快、计算精度高、获得信息多、操作易掌握”的特点。
2、操作人员无需技术和经验,只要在表格中输入监测数据,计算程序会自动分析计算出被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参数。
二、初始设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首次计算前,先对计算表中的黄色单元格进行初始设置。
【要在G4单元格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式。
否则,会造成计算错误。
】填写设计警戒值、工程名称、监测部位、被监测点坐标、测控参考线上任意两点(A、B)或圆弧半径上(O、P)两端点的坐标。
1、监测部位:监测点所在部位,如:基坑XXX剖面或XXX边。
2、被监测点坐标:在基坑边设置的监测点坐标初始值(平面坐标及高程)。
3、测控参考线:为判定被监测点位移方向而设置的参考线。
①直线监测体:用与被测物体运动趋势垂直的直线,如:基坑轮廓线、挡墙轴线、地面裂缝等,或与这些直线平行的任意直线;②圆弧监测体:用圆心(O)与被监测点(P)连线。
即:直线OP或PO。
三、监测数据计算1、初始信息设置完成后,黄色单元格中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
2、每次监测计算时,只需在白色单元格中输入:监测日期、累计时间、监测次数、被监测点当期测量坐标(平面坐标及高程)等数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是一家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总用地面积为48545m2,总建筑面积为100594.22m2,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5567.73m2,地上的建筑面积为75026.49m2。
基坑开挖深度为16.1m和9.85m,基坑周长约422m,拟建场地距离已有建筑物距离较远,基坑开挖对其影响较小,但基坑东侧住宅楼和教学楼,且教学楼距离基坑较近,因此做好基坑变形监测非常重要。
(2)监测目的深基坑监测即是检验设计正确性和发展理论的重要手段,又能及时指导施工,有利于保证整个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变形及其对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有利于达到优化施工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达到以下目的:1)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岩土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各项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岩土体力学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基坑稳定安全。
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结构内部及周边岩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3)确保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确保周边地下建筑物的安全和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
(3)监测项目表11.4.1-1 基坑监测项目(4)监测方法1)支护体系观察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的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②冠梁、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③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④支护体系有无开裂、渗漏。
⑤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⑥排水工程是否完善。
⑦根据设计要求或本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长治市潞安鸿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长治市防爆巷西侧进行潞安府秀江南三期地下车库建设,拟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 2.6万平方米,平面形状不规则,总体呈矩形,东西长约230米,宽约143米,基坑周长约700米,基坑深度自±0.000向下10米,开挖深度自现有自然地面向下约9.5米,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确定基坑工程类别为二级,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划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潞安府秀江南三期地下车库基坑支护设计任务由太原市拓达岩土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承担完成,支护方式采用灌注桩加锚索、水泥土搅拌桩加土钉墙,土钉采用φ50t3.5mm 的钢管,成孔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施工,土钉注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没延米不小于25Kg/m,水灰比0.4—0.5,浆体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面部结构采用100mm厚C20喷射混凝土,内设φ6.5@200的单层双向钢筋网片进行护面,加强筋采用φ14的螺纹钢;网片居中,加强筋在网片外侧,土钉头弯成L型,弯钩长度10d,并与加强筋可靠焊接。
灌注桩桩体、冠梁混凝土强度:C30,灌注桩主筋锚入冠梁750mm,桩顶嵌入冠梁100mm,灌注桩超浇高度为800mm;桩内主筋沿桩身均匀布置,主筋保护层厚度50mm,桩径允许偏差+3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
混凝土塌落度:180~220mm,充盈系数不小于1。
锚索孔径150mm,锚索材料采用15.2钢绞线,1860级,注浆材料采用P.042.5普通硅酸水泥,水灰比为0.4~0.5。
锚索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的压力宜控制在2.5~5.0MPa,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在第一次注浆锚固体的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两次注浆的水泥量之和应大于80Kg/米。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本基坑工程按二级基坑要求监测,为确保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及保证本地下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及时掌握基坑施工、支护过程中的地基土及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信息,以确定基坑施工安全信息等,并作出安全预警报告,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故本工程应作原位监测工作;基坑监测应选择具同类场地监测经验的具独立资质的单位进行。
2、基坑监测内容
(1)围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围护结构、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监测数据须及时反馈,进行信息化施工。
(2)监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实施,监测方案实施前应报设计单位审定确认后方可实施。
(3)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设:
1)沿支护结构顶部每隔15-20m左右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
2)基坑周边建筑物布设沉降观测点。
3)沿基坑周边每隔50m左右布设一个深层土体位移观测点。
3、监测要求
(1)所有测试点、测试设备需加强保护,以防损坏。
(2)量测周期:基坑土方开挖到地下室侧壁回填。
(3)监测单位需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监测结果。
4、监测报警值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速率≤3mm/d,位移总量≤30mm。
(2)周围建筑物沉降速率≤2mm/d,差异沉降量≤0.2%。
(3)深层土体位移:位移速率≤3mm/d,位移总量≤50mm。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第一章基坑变形监测1 、监测目的为确保施工期间围护结构和坑壁的稳定性,以及周围地面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及正常运营,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编制监测方案,方案应经评审后认定后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周围地表位移等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一是可以及时了解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实际状态,对比分析设计条件与现场实际的差异,以便及时修正设计;二是有利于正确估计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稳定性,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提供保证;三是可以通过接受反馈信息,科学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使施工更加安全,工程质量更好。
2 、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情况,监测内容主要有:(1)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2)周边建筑物沉降(3)周边管线巡视检查及位移监测1)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4)基坑周围地面堆截是否有超载情况5)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3、监测要求(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沉降观测: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附合闭合差≤±0.3 mm(n为测站点)。
3)坡顶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0mm。
(2)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量测成果整理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个量测断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进行以下资料整理:1)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
2)位移(应力)值随时间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3)位移速度、位移(应力)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化图。
基坑变形监测计划
基坑变形监测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基坑变形监测计划如下:①前期准备:根据基坑设计与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变形监测范围、监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及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监测仪器与技术。
②点位布置:在基坑周边、关键结构物及可能受影响的邻近建筑物设置监测点,包括水平位移点、沉降点等,确保监测全面覆盖。
③仪器安装与校准:安装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监测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倾斜计等,进行精确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④初始值采集:在施工前,对所有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测量,记录初始数据,作为后续变形量计算的基准。
⑤制定监测周期:根据基坑开挖进度、地下水位变化及施工工况,灵活调整监测频率,如每日、每周或雨季加密监测。
⑥数据采集与分析:按计划周期进行数据采集,及时录入监测系统,采用专业软件分析数据趋势,评估基坑稳定性。
⑦预警响应:设定变形预警值,当监测数据接近或超过预警阈值时,立即通知项目各方,采取加固或调整施工措施。
⑧报告编制与提交:定期汇总监测数据,编写监测报告,分析变形原因,提出建议措施,提交给业主、设计及施工单位。
⑨监测调整与终止:根据基坑变形趋势及工程进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直至基坑施工完毕,稳定一段时间后,经评估可终止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1. 简介基坑变形监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基坑变形情况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基坑变形监测方案,该方案结合了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基坑变形的全面和精确监测。
2. 方案概述本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基坑测量点布设:根据基坑的大小和形状,合理确定测量点的布设位置。
测量点应覆盖基坑各个关键部位,包括边坡、底板和周围建筑物等。
2.测量仪器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可以使用传统的光学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水准仪,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无线传感器和监测设备。
3.测量方式和频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测量方式和频率。
可以选择静态测量或动态测量,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基坑变形的具体情况。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如MATLAB和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5.报告撰写和汇总:根据监测结果撰写监测报告,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报告应包括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等内容,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项目管理方。
3. 方案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本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实时监测:采用现代化的无线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基坑变形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高精度测量: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和水准仪,可以对基坑的变形进行精确测量,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简便: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可视化展示: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基坑的变形情况,方便工程管理和决策。
5.报告及时性:通过及时撰写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项目管理方,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4.设计单位: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设计及施工方案。
九、其他
1.本方案未尽事宜,依据相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执行。
2.本方案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修改、补充须书面同意。
3.各方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五、监测点布置
1.地表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及影响范围内布置。
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
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关键深度位置。
4.支撑轴力监测点:根据支撑的分布情况合理布置。
5.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及关键区域。
6.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点:根据其位置及影响范围进行布置。
(4)支撑轴力监测;
(5)地下水位监测;
(6)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四、监测方法及设备
1.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按照三等导线测量要求进行。
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测斜仪进行。
4.支撑轴力监测:采用应变计或轴力计进行。
第2篇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一、前言
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为保障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本方案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二、监测目标
1.实时掌握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动态,确保施工安全。
1.监测成果包括:监测数据、分析报告、预警记录等。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控量测方案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控量测方案一、项目概述二、监控目标1.竖向沉降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桩身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安全。
2.水平位移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形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桩身的稳定性和支护效果。
3.倾斜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倾斜变形情况,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桩身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三、监控方法1.经验监控:施工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在施工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如裂缝、倾斜和位移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差,不能全面反映桩身的变形情况,所以需要结合仪器监控来进行验证。
2.仪器监控:采用各种监测仪器对基坑围护桩进行实时监测,得到准确的数据,以反映桩身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监测仪器包括沉降仪、位移计、倾斜仪等。
四、监测方案1.监测设备选择: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对于竖向沉降监测,可以选择沉降仪,它可以直接测量桩身的沉降情况;对于水平位移监测,可以选择位移计,它可以直接测量桩身的水平位移情况;对于倾斜监测,可以选择倾斜仪,它可以直接测量桩身的倾斜情况。
2.数据处理:将监测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变形数据。
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或者使用专业的监测数据处理软件,比如Geostudio等。
五、施工监控措施为了有效监控和控制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施工监控措施:1.制定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等内容。
2.监测设备布置:根据监测计划,合理布置监测设备的位置和数量,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
3.定期监测:根据监测计划,定期对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紧急处理:一旦监测数据发现基坑围护桩存在严重的变形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加固桩身、加强支护等。
六、总结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控量测是土木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一、概述1.1前言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将会对周边道路及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安全监测,事关社会影响、人身安全及经济损失、环境保护。为切实保证基坑及周围道路不受影响,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的改变及其不利影响,为施工建设单位合理安排挖方进度,确保基坑开挖及周围道路的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进行工程施工期安全监测至关重要。1.2 工程概况郑州中原万达广场基坑工程位于郑州市北至中原路、东至秦岭路、南至伊河路北约100米、西至华山路。本工程建筑面积为531168M3;地下室开挖深度约为-6.75~ -11.9 米, 一道支撑顶标高为-7.00米。二、监测的内容及目的根据本工程的支护形式和地质条件,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确定基坑监测项目中的应测项目如下:2.1围护墙(边坡)水平位移观测即时监测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围护墙的水平位移量及其变化趋势。2.2围护墙(边坡)竖向位移观测即时监测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围护墙的沉降或隆起量及其变化趋势。2.3深层水平位移观测预先在支护桩或外侧土体中埋设专用测斜导管,用测斜仪沿导管轴线方向在不同设计深度层上测量导管随桩体挠曲倾斜度,以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深层的水平位移量及其变化趋势。2.4周边道路与管线竖向位移观测即时监测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周围道路与管线的垂直位移(沉降)量及其变化趋势。2.5甲方认为必要的紧急状态的连续监测和及时通报,并按照甲方的要求协助甲方制定应急方案。三、监测的方法技术3.1监测的技术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城市测量规范》(JGJ8-9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河南省标准DB33/T1008-200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JGJ120-9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 有关设计施工图纸7. 其他技术要求3.2 监测仪器及监测点布置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增减;另在周围适宜处选埋3~4个测量基准点,用于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基准参照点。3.3监测精度3.3.1 位移、沉降监测精度依据现行规范有关内容及技术指标,确定本工程沉降、位移监测按二级变形观测要求施工,其精度为:a.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b.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c. 水准路线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n1/2mm(n为测站数);3.3.2 测斜测斜观测灵敏度为±0.02mm/500mm,限差0.2mm。3.4 技术措施(1) 根据基坑施工进程,在基坑开挖前7天内对各监测项目进行2~3次初始数据的采集,并确保初始数据的准确、可靠。(2)为确保各监测项目的精度,投入使用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技术指标,合格后方能使用。定期检查标定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要求3个月检查1次,遇特殊情况(受损、振动等)随时检查标定,不合格的不能使用。(3) 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4)竖向位移观测可采用闭合环或往返观测法。(5) 观测时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监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6)测点保护在各观测点制作明显记号标记,提示施工人员谨防破坏。并派专人看护保管观测点。3.5监测警戒值四、观测周期与基坑施工同步进行各项目的监测:(1) 基坑开挖初期,每隔3~5天监测1次。(2) 基坑开挖到底部及基础底板施工期间,每隔1~2天监测1次,如出现异常或险情,则每天监测1次,甚至24小时连续监测,以确保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的安全。(3) 基础底板浇筑完毕,每隔2~3天监测1次,如发现异常,每天监测1次,变形稳定后恢复每隔3~5天监测1次。五、监测成果资料及提交对各项监测数据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将测试结果打印成表格送交有关各方(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分析使用。5.1监测成果资料内容a.围护墙(边坡)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b.围护墙(边坡)竖向位移观测成果表;c.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d.周边道路与管线竖向位移观测成果表。5.2监测成果资料的提交a.基坑开挖初期,监测的打印资料在下次监测时送至工地;b.基坑开挖到底部及基础底板施工期间,监测当天在现场将有关监测成果算出提交给有关各方,正式的打印报表第二天送达工地。c.基础底板浇筑完毕,监测的打印资料在第二天送至工地;5.3监测报告地下室工程结束,基坑土体回填后,即可终止安全监测。对所测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计算分析,提交最终分析成果报告。监测总报告内容包括:a.工程概况;b.监测项目,测点布置;c.仪器型号,规格和鉴定资料;d.监测方法;e.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f.监测结果评价。六、信息反馈图1 监测信息反馈管理程序图七、项目管理本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该项目全面管理,抽、协调各方关系,组织实地监测,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负责向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提交各阶段监测成果。技术总负责人:对本施工方案的编写、实地操作、数据处理、成果上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全面技术责任。仪器操作员:对仪器的日常保养,安全,周期检验负责。在实地测量中要做到真实、准确、严谨的科学观。数据管理、现场记录员:按测绘要求做到真实、不涂改、擦改。发现数据(记录)有误,应及时提醒测量员实地重测。资料保管员:负责监测资料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其他人员:服从工作安排,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八、监测人员情况汇总表。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施步骤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获取相关工程图纸和设计文件•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确定监测周期和时间点•清理监测现场,确保安全和便捷的操作环境2. 安装监测设备在开始监测工作之前,需要将监测设备和仪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安装监测设备的步骤包括:•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监测点位,确保点位布置合理•根据监测点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如埋设、固定等)•安装监测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准确度和稳定性3.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核心工作,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和定期数据采集。
具体步骤如下:•在监测设备中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如采样频率、采样间隔等•实时数据采集:定期监测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定期数据采集:按照监测方案确定的时间点,进行定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筛选和计算等4.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数据分析与评估的步骤如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包括绘制曲线图、计算关键指标等•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查看变形趋势和变形速率等指标•进行数据对比和差异分析,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5. 报告编制与提交完成数据分析和评估后,需要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交给相关人员。
编制报告的步骤包括:•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报告,包括数据表格、图表和文字说明等•撰写监测工作总结和建议,提出对基坑工程的调整或改进方案•进行报告的排版和格式调整,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规范性•将报告提交给相关人员,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解释6. 监测工作的维护与更新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
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
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
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1、周边环境监测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2、围护结构监测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A、支撑轴力监测;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4、其它监测A 、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四、基坑监测点位布置1、周边环境监测A 、地下管线、路面等的变形监测包括基坑周边的张自忠路、兴安路的地下管线、路面、海河堤岸的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实例
【收稿日期】2010-03-07 【作者简介】杜向锋(1980-) ,男,陕西蓝岐山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教师,硕士,从事工程测 量教学。
- 110 -
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 工影响范围以外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点,沉降变形监测 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 联测。 基准网观测按照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 水准测量的主要指术参照下表 1: 表1
(一)引言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高速发展,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对基坑 监测及其周边相邻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隧道等保护对 象进行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 广。在过去几年中,因深基坑工程因开挖引起基坑变形、周 边相邻建(构)筑物沉降. ,从而导致基坑坍塌、相邻建(构)筑 物开裂甚至倒塌的工程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 故和经济损失。近年深基坑的支护设计、施工及其监测已逐 渐形成共识的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且基坑监测是其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而施工场地变形监测作为基坑监测的一个重 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1.监测初始值测定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 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 2 次,直至稳定 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 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两次观测值 不超过 2 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 3 个,并设在施工影 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 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2.施工监测频率 根据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 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拟定监测频率为见表 4(最终监测 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及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 表4
基坑变形观测
XXXXXXXXX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XXXXXX有限公司二〇二一年十二月1 投标人简介XXXXX2 项目概况XXXXX3 重点工作及工作计划3.1重点工作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
这些变形包括:毗邻道路沉降、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和位移。
无论哪种位移的量超出了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毗邻道路造成危害。
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以及毗邻道路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主要工作内容:按现行规范及甲方确认的施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施测方案在监测工作开工前提交,经甲方确认后实施监测。
观测成果文件须满足成都市安监站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通过成都市安监站审查备案。
重点工作分析:(1)开挖阶段需要重点监测,全方位的对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等变形进行监控。
(2)及时布设监测点,在基坑施工前就布设监测点并开始数据采集,保证监测数据能真正反映过程的的变形情况。
(3)在施工的关键时段,留意现场支护结构和地面有无裂缝和渗漏水;(4)整个全过程的监测跟踪,认真、连续监测,杜绝少测和不测。
(5)在外业作业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测量中转站次数,提高监测数据精度。
(6)测点保护难度大,在不影响监测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将测点布设在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标牌,同时也需要项目参建方加大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重视测点的保护。
(7)对监测人员进行相应安全培训,提高监测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在施工监测工程中发生相应安全事故。
(8)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检定,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监测使用。
3.2工作计划XXXXXXXXXX4 监测依据本项目须符合并满足国家及地方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文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b)《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0);c)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d)国家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e)《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f)《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g)《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19);5 监测项目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并结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本项工程监测项目内容严格按照业主要求进行。
基坑变形监测设计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设计方案本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护壁施工应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及地面沉降观测,以确保基坑安全,位移观测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本工程支护结构的位移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周边上,共布置49个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点。
详见附件:基坑支护总平面图。
(1)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及地面沉降观测等。
(2)监测方法采用TC2000全站仪。
(3)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度为0.1mm。
(4)监测点布置及监控周期支护结构的位移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周边上,共布置49个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点。
详见附件:基坑支护总平面图。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一次初始值,各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各测一次。
基坑开挖到位后每周监测一次,连续测三次。
(5)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设置专职测量员,由技术负责人管理。
各监测项目及各次监测均应在现场准确记录。
各次监测完毕后1日内应将监测结果反馈至项目部。
(6)信息化施工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天气气象资料,根据气象资料对实施安排做出调整。
利用位移反馈法检查支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根据位移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建筑物安全。
基坑边坡水平及垂直变形监控值为3.0cm,报警值为连续三天基坑水平变形值≥3mm/d,必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7)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根据基坑监测设计,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1)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监控值的原因。
(2)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锚杆、加内支撑、土方回填或卸荷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