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中考专题复习: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语文2020年新中考《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制作:ldk『重点考察对象』主干知识点以及阐述题【第一部分】知识点总结§1.1 课本名著导读要点:讽刺作品的阅读标题理解:“儒林”指封建社会里的“读书人”“士人”,这里刻画着他们的另一些不为正史官书记载的面貌。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 —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36岁以后,将自身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
“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这是吴敬梓的著名诗句,瑰意是指人的聪明,比如说文辞璀璨,琦行是指特立独行,琦既有“美玉、美好”的意思,也指人的行为略带诡异不端。
文章主题: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显现出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的儒生和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通过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之后进行分类】重点对象:科举考试作者认为制度已经腐朽、不能真正选拔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对“儒林”作出深刻批判。
鲁迅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神形兼备,入木三分阅读方法:讽刺作品-揭露虚伪,鞭挞tà丑恶,批判社会现实。
体会批判精神:揭露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欣赏讽刺手法:运用对比、夸大变形、反语等手法揭露现实矛盾联系现实深入理解:阅读时适当查找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笔法,把握作品主旨。
正面理想人物: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1.2 章节概括第一章: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内容梳理,附常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艺术特色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2份(含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2份(含答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复习资料及练习(一)《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全书五十六回,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主旨: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著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内容梗概《儒林外史》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如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
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范进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2.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
《儒林外史》中考名著阅读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儒林外史》中考名著阅读及答案(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六)名著阅读(共6分)阅读从《儒林外史》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24-25题。
【片段一】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A)”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B) 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C) 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
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D)24.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语文2020年新中考《儒林外史》知识点总结及题制作:ldk『重点考察对象』主干知识点以及阐述题【第一部分】知识点总结§1.1课本名著导读要点:讽刺作品的阅读标题理解:“儒林”指封建社会里的“读书人”“士人”,这里刻画着他们的另一些不为正史官书记载的面貌。
作者简介:XXX(1701—1754年),清小说家,XXX,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XXX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XXX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36岁以后,将自身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到《儒林外史》的创作中。
“有瑰意与XXX;无捷径以窘步”:这是XXX的著名诗句,瑰意是指人的聪明,比如说文辞璀璨,XXX是指特立独行,XXX既有“美玉、美好”的意思,也指人的行为略带诡异不端。
文章主题:表现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显现出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毕露的儒生和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通过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之后进行分类】重点对象:科举考试作者认为制度已经腐朽、不能真正选拔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对“儒林”作出深刻批判。
XXX评价:“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中国现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将讽刺的矛头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说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形貌得神形兼备,入木三分阅读方法:讽刺作品-揭露虚伪,鞭挞tà丑恶,批判社会现实。
体会批判肉体:揭露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欣赏讽刺手法:运用对比、夸大变形、反语等手法揭露现实矛盾联系现实深入理解:阅读时适当查找资料,以更好地理解作者讽刺的笔法,把握作品主旨。
正面理想人物:XXX、XXX、XXX、XXX等§1.2章节归纳综合第一章:XXX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共50张PPT)
(四)鲁编修之女 1. 鲁小姐自小受父亲的家教,只认得科举是 一条正经出路,以为蘧公孙是个少年英才, 不想发觉蘧公孙才识肤浅,觉得将来封妻荫 子无望,所以生气伤心落泪。
2. 鲁编修疼爱女儿,但从他自小对女儿的教 育,可以看出鲁编修是一个思想偏执,一生 匍匐于科举制下的迂腐之人。他的精神受科 举毒害和摧残,虔诚相信八股举业能够换取 功名富贵。
3.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所指是学习好了就 去做官。选段中提到的蘧公孙与鲁编修都是 为了功名利禄与富贵权利而读书,视科举考 试出仕做官为光宗耀祖的正统。最终鲁编修 因为被提了侍读喜极而亡;蘧公孙没有真才 实学,盗用他人的诗作为自己所为,最后 也逐渐对科举丧失了信心。这两个人物都是 值得我们批判的对象。我们要为天下苍生而 读书,忘弃个人私利,真正为社会做出自己 的贡献。
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艺术特色
结构的艺术:以反对科举制为全 篇之骨,使看似松散的情节和人 物统摄于科举制摧残人性的主旋 律之上
讽刺的 艺术
强烈的艺术对比
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
利用夸张手法产生强烈 的讽刺效果
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相结合
艺术特色
语言的艺术
语言准确、洗练, 富于形象性
大量口语的运用,使文 章鲜活且富有生命力
严监生
临死为灯草 不断气
凭借科举得意 作威作福 凶狠蛮横
家财万贯, 吝啬成性
人物形象及 相关情节
强占邻居的 猪
严贡生
恐吓船家赖 船钱
欺凌弟媳, 企夺家产
横行霸道,无恶 不作
作威作福,鱼肉 乡邻
六亲不认 贪婪成性
人物形象及 相关情节
匡超人
最初
后来
吃苦耐劳
服侍 父亲
善良孝顺 勤学上进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儒林外史》复习课件
周进:
人物形象
基础考点掌握
周进是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科举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 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 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 杂面。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度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 深。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 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 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 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 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 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的一面,又时有慷慨,不乏人情味。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 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 题。
人物形象
基础考点掌握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 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中举前,周进生活穷愁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发迹后,从前瞧不起周进的人态度判若两人。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他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被恭 恭敬敬地揭下来裱好;辞退了他的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周进熟识人物态度的转变,除 了写尽世态人情之外,更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间接影响,是造成污浊世风的根源。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儒林外史》一、单选题1.下面有关《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描写的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C.王冕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正面形象,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为同情劳动人民、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D.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原是穷秀才,为人老实,受人欺侮,中举后能同情百姓,为民请命。
2.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味的一面。
他临死的时候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根手指头的意思是()A.灯盆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B.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C.两位舅爷不在跟前,非常挂念D.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二、语言表达3.导学四【理解主题】范进中举,几十年寒窗换回一朝成名,结局似乎很圆满。
那么,范进究竟是一个喜剧人物还是一个悲剧人物?课外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篇章,结合“知识卡片”,与同学们讨论,并记录你们的看法。
知识卡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三、名著导读4.名著阅读。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2)F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
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吴敬梓( 1701--1754 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 文木老人" 、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 科第仕宦多显者" (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1722 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 " 文章大好人大怪 " ,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 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 坚以疾笃辞" ,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1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终版九下《儒林外史》-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分册复习.ppt
严贡生吹嘘他去迎接新上任的汤父母时,“老父母轿子里两只 眼只看着小弟一个人”。 匡超人吹嘘他和中堂的友谊时说:“前日太老师有病,满朝问 安的官都不见,单只请我进去,坐在床沿上,谈了一会出来。”
牛浦吹嘘他和董老爷的交情,说他骑着驴进衙门,“走的地板 咯噔咯噔地一路响”。
优选文档
8
精彩片段:
上面吹法还都比较朴实,梅玖的吹法那可要神秘高贵的多——
陈和尚恰好是参与聚会的陈和甫之子,他听其父详细 描述过聚会过程,当面指出丁言志张冠李戴、以讹传讹,将 西湖诗会和莺脰湖聚会搞混淆了。
谎言被揭穿后,丁言志竟然恼羞成怒、强词夺理,反诬陈
和甫并未参加聚会,陈和尚也未必是陈和甫之子,而是冒认 父亲,以致两人扭打起来,场面混乱不堪,丑态百出。
优选文档
5
第二,很多吹牛描写在小说中是集中连片的。
贯穿集中:吹牛描述的结构布局
第一,吹牛描述几乎贯穿小说始终。 《儒林外史》描述了吹牛的有25回,就所占比重看,全书
45%的章回写了吹牛,体量不可谓不庞大,这在古代长篇小说 中比较罕见。与之相应,小说刻画的吹牛人物众多,除了泛泛 提到的五河县“那些奸滑的”这一吹牛群体之外,在情节进展 中,指名道姓写了吹牛的有32人,其中严贡生、张铁臂、匡超 人、胡屠户、梅玖、景兰江、牛玉圃、陈和甫等人吹牛均不止 一次。
梅玖中了个小小的秀才,他是这样谦虚地感叹:“做梦倒也有
些准哩。” 据当事人梅玖亲自介绍:“就是侥幸的这一年,正月初一日”, “梦见在一个极高的山上,天上的日头,不差不错”,端端正正 压在他头上。“好不有准”!是神明在他头上点了一点,才让梅 玖灵感勃发,用这种文思泉涌的鬼话,来哄一哄老实的周进。
蘧公孙从祖父那里得知,王惠给他的那本《高青邱集诗话》是
2020年湖南省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
十一、《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考情搜索】怀化:2019年7题A项;长沙:2019年8题D项
【作者简介】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内容概况】小说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2019怀化。
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2019怀化。
小说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2019长沙。
【思维导图】
【人物形象】
1. 正面的典型
7. 女子形象。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9知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9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
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A 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
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A 看看自己身上,绯(fēi)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 B ?” B 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 B 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 B 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 B 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 A 道:“这也未必尽然。
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
” B 磕头下去了。
(1)选文中划横线的A、B之处所代表的人物分别是谁?(2)赏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前文中已有伏笔,请你说说大致内容。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先生,我现今衣食缺少,还拿甚么本钱想读书上进?这是不能的了。
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
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上面的话出自______(人物)之口。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_________的性格。
3.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走进名著,宛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①_______;读《儒林外史》我们认识了屡试屡败,因中举而发疯的②________;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 ③________,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认识了出生在湖南湘潭的④_______,他自小喜欢读书,并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著导读之内容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
专题名著阅读
十四、《儒林外史》:
(统编九年级下册P62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吴敬梓,清代小说家,晚号“文木老人”。
【作品概况】小说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小说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件
人物: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 情节: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 不肯咽气。
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 粉面做成的了,有什么东西?”A发怒道:“放 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 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 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你这 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 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 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 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什么药来医? 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人物:严贡生(贪婪、霸道、狡诈) 情节:云片糕事件 概述:回乡的路上,他引诱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却谎称是贵重药品,
赖了船家的船钱。
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 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 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 水珠滚来滚去。A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 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 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 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 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王冕 周进 严监生 家庭教师
2.名著阅读 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
范进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听到中举的消 息后,他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 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
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素材
《儒林外史》一、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
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林外史》的写作之中。
二、内容介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注意事项】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艺术特色1.该书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达到了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
2020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专题21《儒林外史》阅读指导(含答案)
《儒林外史》阅读指导《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
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
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
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今南京)。
乾隆初,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作品概述]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主要写了四类人。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分别在第二、三回中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之后又随姐夫经商记账,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
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嘛!好了!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
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
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
发财,他怎能不欣喜若狂,以致神经错乱呢?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地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作者以其悲愤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那些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
而他们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其中汤奉和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官吏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
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
马二先生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执着地做举业的鼓吹者,他“劝导”匡超人说:“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今什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
”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另一个八股迷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
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
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
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
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
他说“这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是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制度的嘲讽,也是批判。
他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
[主题思想]全书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科举制度是怎样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以及士子们热衷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一群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他们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居乡则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以讽刺作为全书的一个重要手法,而讽刺手法又表现出多样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这是此书的最主要特色。
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
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物,不以主观偏见去阉割对象的丰富内容。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如马纯上取材于冯粹中,杜慎卿取材于青然先生,杜少卿以吴敬梓自己为生活原型,等等。
其次,《儒林外史》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
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再次,用夸张法和对照法将喜剧因素放大。
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儒林外史》提供了全新的叙事框架,采用淡化情节与白描手法反映真实的生活。
《儒林外史》排除了激烈的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大力描写平平淡淡、细琐平常的生活,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用白描手法来速写和漫画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