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师德培训学习体会: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
师德培训学习体会: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引言在教育的征途上,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德塑造的引导者。
师德培训不仅提升了我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通过师德培训获得的学习和自我反思的体会。
师德培训的核心内容师德培训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对学生的尊重、公正无私、诚实守信等。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自我修养提升:通过自我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育人先育己育人先育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需要教育好自己。
这包括:知识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投入:真诚地关心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育己重育德育己重育德,强调了教师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能够: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赢得信任:高尚的品德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信任。
传递价值观:将正面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影响他们的人生观。
自我反思与提升在培训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发现了自己在师德实践中的不足:课堂互动: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够,未能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
情感关怀:我对一些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够,未能及时察觉他们的心理变化。
持续学习:我意识到自己在持续学习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改进措施与实践针对上述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增加课堂互动: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表达。
加强情感关怀: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持续自我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实践中的体会在将改进措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后,我获得了以下体会: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他们的思维也更加开阔。
带班育人策略:以心育心,以德育德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一、育人理念1、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为指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3、理性地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接受教育。
4、德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5、班级常规管理常抓不懈,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落实“五项管理”,推进五育融合,实现精致化管理。
二、班情分析1、经过两年的教育,班风整体较好,爱党、爱国、爱传统文化深入人心;2、学生的集体观念已经建立,责任感、荣誉感较强,感恩教育取得成效;3、学生对于德育活动参与较积极,但学习上钻研精神不足;学习风气渐浓,但多数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班级学生中考时素质在全县位于中下水平,目前在年级是最优,但在全县比较,优生不多;4、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个别学生还有需要加大力气教育和引导;5、“五项管理”,尤其是手机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家校共育方面,能定期与家长联系、家访;因近半学生为住宿生,家长在外地,这部分是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
三、班级发展目标1、短期目标,通过规范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自律、自信;2、中期目标,以德育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3、长期目标,开发学生自主、自能的潜力,培养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践做法班级教育始终围绕“求真、立善、创美、致远”八字校训进行,它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我们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指针。
在班级管理中将班级育人理念、目标和策略融为一体。
1、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真诚”是一种人生态度,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每天早上、下午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到达教室,这条要求也约束我。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 四有新人” 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 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 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 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 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 就提出:“ 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 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立德就是要以道德品质为重,树人就是要培养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一直是教育的核心。
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提倡到教育改革的前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德育是全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一个人的品行可以决定他的一生,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背后,往往可以追溯到人们的道德品质上。
乃至有人认为,德育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技能要求转向了全面素质的要求,这也为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更高要求。
教育工作是一项灌输知识、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而要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
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以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学生。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得到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师德,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人生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在实践层面,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简单地进行道德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句警示和鞭策我们当今教育工作的名言。
在这个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利益和物质满足,而忽视了心灵的培养和道德的修养。
我们必须要重视育心和树德的教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育人先育心,意味着教育要从心灵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需求和人格塑造。
心灵是人的精神核心,涵盖了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等方面。
只有培养学生真善美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情感,才能真正做到心灵健康和快乐成长。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审美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
树人先树德,强调了德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核心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道德规范,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品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实施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德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教育要突破知识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注重示范和引导,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教育者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要注重动态德育,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心态。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追求真理、关心他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要注重关爱与尊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立德树人皆有道 春风化雨细无声
育人必育德,育德先育心。
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浸润已成为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特色。
在近年的德育实践中,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始终坚持理念先行,思想引领,科学规划,精细化管理,流程化实施,重在落实,努力走出特色兴校之路。
育德育人,花开满园。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寓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感恩孝亲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常规育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将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平时,在常规中育人,在行为习惯、课堂学习、安全卫生等方面,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常规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重视和强调德育评价的发展性、教育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使学生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主题班会,专时专用。
学校坚持开展主题班会,做到“期期有计划,次次有主题”。
每周班会专时专用,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团结友爱、文明礼貌,铭记历史,培养责任感。
校园卫士,尽心尽责。
一句句热情的问候,一声声温馨的提醒,“校园小卫士”是荣誉,更是责任,鲜艳的“红袖章”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
有了他们,校园洁净美丽,清爽宜人。
榜样激励,争先创优。
学校开展“五星班级”“书香家庭”“红旗中队”“优秀少先队员”“文明之星”“孝雅之星”等多项常规评比活动,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树立榜样,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思想育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既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线,不断健全思政教育工作制度,改进创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分层次、多方位地开展思政教育,逐步形成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主题队会,精心组织。
少先队大队部坚持“培养少先队员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生命精彩奠定基础”的原则,精心准备每一次主题队会。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
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作者:钟俐云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24期【摘要】小学德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着关键性的教育引领作用。
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时刻谨记“育人先‘育心’,育才先‘育德’”的教育宗旨,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导向,大力开展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时刻重视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建立起优秀的道德品质,将小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德育;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不仅关乎学生自身成长、成材,而且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性教育事业,容不得教育工作者的丝毫懈怠。
在小学德育的领域中,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当“从心出发”,利用自身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心、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真正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促使学生在德育发展的带动下,更为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
以下结合具体小学德育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导向“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基本导向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
我们在小学德育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于帮助学生认识“三个倡导”的重要内涵,促使学生能够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先进价值导向产生了解,帮助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作为自身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德育发展。
例如,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根据“文明”“和谐”“自由”“法制”“诚信”等具体的价值导向,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主题班会以及专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重要道德意义,从而切实提升了小学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二、大力开展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德育的教育,同样离不开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
这是一句简短而深刻的箴言,决定了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
它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首先注重培养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育人先育心,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智素质。
心智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能力也是心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情感智慧,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创造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只有具备创造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创新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造。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是一条面向未来的教育之路。
唯有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时刻铭记这句箴言,努力培养学生的心智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理念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品德培养。
正如一位知名思想家所说:“教育应该是培养品格的活动,而不是填鸭子一样向学生灌输知识”。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育人先育心,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孩子的心灵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健康成熟的内心才能支撑起一个完整人格的形成。
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让他们的内心充满正能量和乐观向上的力量。
树人先树德,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现象愈发凸显,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和担当的人,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学会坚守诚信、尊重公平。
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的品格与品质。
在实践中,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意味着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贯彻这一理念。
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与情感表达能力。
我们要用爱心呵护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更要有品格、修养,不仅要有学术成就,更要有人格魅力。
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塑造孩子们的品德风采和道德情操。
我们要让道德成为孩子们成长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力、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责任,要联手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目标。
带班育人策略以心育心以德育德
带班育人策略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带班育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育人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在带班育人中,我认为“以心育心,以德育德”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种策略的内容和目标。
以心育心,是指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善的情感关系,用心去理解学生,用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上,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这种关心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从而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连接。
教师的关心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健康发展。
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心去关心他们的需要和问题。
通过这种关心与理解,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追求进步。
以德育德,是指在带班育人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善意和责任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要在日常行为中做出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要运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育方式,通过真实案例和故事,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行为观念。
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活动、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体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团队中培养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各种经典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品德追求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习惯。
通过“以心育心,以德育德”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达到如下的教育目标。
首先,学生能够建立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怀,培养出彼此互信的基础。
其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再次,学生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增强抵御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最后,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自主发展。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品质与道德修养,为其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人才。
这一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教育问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和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重视德育教育、心灵教育,提倡以育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的理念是引导和培养下一代成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德育为先,以思想引领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有担当的社会栋梁的目标。
2. 正文2.1 什么是育人先育心"育人先育心"是指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人格素养,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和自我完善。
育人先育心的核心理念是以心育人,以情感和情操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育人先育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正直等品质。
通过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育人先育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分享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育人先育心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更是为他们未来生活和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育人先育心,我们可以培养出品德优良、心灵充实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类的进步发展贡献力量。
育人先育心 树人先树德
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这是一句古训,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民族,渗透进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这句话的内涵,并探讨在当今社会中如何贯彻落实这句庄严的教诲。
我们来解读“育人先育心”这句话。
育人,就是培养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而育心,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品德。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举止和处事态度,只有在心灵上得到健康的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环境,我们更应该重视育心这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格,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首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我们急需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信、友爱、勤俭等良好品质。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能够理智、正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如何在当今社会贯彻落实这句庄严的教诲呢?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德育方案,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育人先育德的名言
育人先育德的名言育人先育德,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强调了道德教育在培养下一代中的重要性。
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比仅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一个充满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中,这句名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育人先育德的名言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智慧和经验。
道德教育是一种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使其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通过道德教育,一个人能够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正直守信的公民。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忽视道德的培养,会导致人陷入功利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维方式。
育人先育德的名言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教育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能够建立公平、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犯罪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育人先育德的名言之所以能够持久流传,正是因为人们深刻认识到,道德教育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实践中,育人先育德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品德和道德的引领者。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通过示范和引导,引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榜样,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并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素质。
总之,育人先育德的名言强调了道德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建立一个正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通过注重道德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
外国语学校一直坚持“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为了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德助教,以德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重习惯养成育文明学生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符合教育规律的“外国语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升旗、集会、课堂、路队、与人相处、寝室、就餐、在家里”等十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富有人性化的具体要求。
每周学校都要评选出“行为规范模范班集体”、“班级行为规范小明星”等,并通过升旗仪式和校园显示屏进行表彰。
通过具有特色的德育作业、教师家访、与学生谈心等方式,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本学期九月份开展了文明礼仪展项训练,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小品、情景剧的方式,表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同学们自己辨别是非,从而懂得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
在各班文明礼仪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在10月10日,举行了全校的“文明礼仪情景剧展演暨文明礼仪小明星表彰”活动,进一步促进我校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十月份学校开始进行餐厅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为切实将文明用餐行动抓好抓实,让训练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全体师生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就餐,学校德育处把餐厅行为规范又进行了详写,通过组织学生学习,集会讲话,学生就餐情景演示等活动,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各班结合就餐情况,开展了“文明就餐,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并以此展开广泛的讨论。
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大队委干部也参与其中,就“有序排队、洗手刷碗、餐厅饮食、残余剩饭”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监督巡查,从而形成了长效机制。
容纳一千多人的餐厅,学生按序打饭、就餐,耐心地等候,慢慢地移动,静静地品尝,无人交谈,更无人打闹,形成了外国语一道独特的德育风景线。
育人育心教育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有幸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深远的话题——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而在这个过程中,育人育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的信念。
一、育人育心,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而育人首先要育心。
育心,即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灵素养。
因此,育人育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育德为先,培养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注重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将道德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
2. 育智为基,提高综合素质智力是人的基本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 育体为本,关注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人生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人生的保障。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二、育人育心,教育的实践路径1.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第一篇: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
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
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
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
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
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
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
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
“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
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
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
“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
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小学教师三育人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小学教师的三育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承担着为孩子们奠定人生基石的光荣使命。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小学教师如何践行“三育人”。
一、育人先育德德,是人的根本,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描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用我们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熏陶孩子们。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我们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我们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最后,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德育成长。
我们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下茁壮成长。
二、育人先育才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立足的关键。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
网络游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单亲、离异、流动家庭……这些都是摆在班主任工作面前的难题。
当好班主任难,当好中职班主任更是难上难。
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入学门槛,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也不好。
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多志、朝令夕改”的青春期。
他们忽而表现出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稍有一点挫折或不满,又变得悲观和失望。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不良引诱时,很容易失去理智,误入歧途,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面对重重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服装专业的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不虚度年华、学有所成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做到“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
著名教育家斯霞指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个“三品之说”值得深思。
中职生在应试教育者眼中就是被普通高中招生淘汰掉的“次品”。
当中职生走在大街上,有人问:“你读哪所学校?”如果学生说是中职学校,别人就会投来不屑的眼光。
在以学历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中职生常常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对学习也失去了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和“才”的结合。
诚实、善良、富有爱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就属于“人”的部分,简称“人格”。
“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
常言道:“万事德为首,百业德为先”。
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才”只是处于零价值的地位。
“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人格就像阳光雨露般沐浴着“才”。
知识也好,能力也罢,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机勃发,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
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牢固树立育人先育德、“先‘人’后‘才’是人才”的重要思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德艺双馨的真正含义。
二、读人先读心,施教先施爱
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听话、逆反、倔强、胆小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懂学生吗?”学生,作为自身学习和成长的主体,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懂”。
老师不懂学生,就会错怪学生,就会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会把学生推得很远,甚至爆发情绪战争。
教师不懂得学生,就不能给学生真正的爱。
读懂学生是学会真爱学生的第一步,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多花时间陪伴学生,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试着去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教师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快乐,形成健全的人格。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所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其实,只要教师蹲下来,跟着学生的视线看他的世界。
老师就会发现,学生每做一件事都会有他们的理由,很多在我们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是他们内心成长的需要。
学生的任性和叛逆不是天生的,是老师不懂学生、误解学生逼出来的。
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多半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造成的。
2011年秋期开学后不久,我就遭遇了“女儿国”的合班风波。
当学校决定把同是服装专业的另一个班整班并入我班,那个班级番号取消时,两个班的同学都不情愿。
面对另一个班级学生不到我班来上课的尴尬时,没有冷静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用言语刺激,导致又一批学生离开教室。
当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我立即控制情绪,请行政值周领导把关,自己马上去寻找离开教室的同学。
我没有批评她们离开教室“逃课”,而是带着原班“队伍”到那个班教室去。
放学后,我又到寝室去找她们谈心,这些行为,直观而朴素地表达了我对她们的关爱、理解、宽容和歉意,打动了学生的内心,化解了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首先是感化人的工作,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个情就是爱。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波动时机,把握好传递爱的契机。
学生忧愁时,及时慰藉,使其得到排除;痛苦时,送去温暖,使其得到解脱;困难时,雪中送炭,使其得到帮助;矛盾时,积极化解,使其豁然开朗;期待时,合理满足,使其得到激励。
班主任只有把满腔的爱倾注给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心心相印的默契。
三、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教育是浸润心灵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班主任仅用德育的方法去教导学生还远远不够,唯有用心去做,饱含着感情去做,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培养健康的人格。
记得那是2011年初冬的一个星期天,上晚自习时我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学生,而且是班上唯一的男生。
他担任清洁委员,很爱劳动,提水、拖地、抹窗户是他的拿手活,教室经常被他打理得非常干净整洁,在大伙儿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一向乖巧的他,怎么没有来上学呢?”我心中泛起了疑团,于是,马上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
得知他早就来上学了,我急忙四处寻找,终于在顶楼的转角处发现了他的身影。
蜷缩着身子,耷拉着脑袋,双手抱着小腿,穿着单薄的衣衫,一声不吭坐在台阶上。
我走上去关心他,他反而把头埋进缩抱在一团的大腿内。
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断定他心里有“结”,心中有“恨”。
如何敲开他的心扉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心病还需心药医。
我当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通过与他父亲的沟通,了解到孩子的母亲从小就严格要求,且只抓住缺点狠狠批评,很少肯定孩子的优点。
在母亲心中,孩子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废人。
孩子心中充满了失落感,孤独感,周末回家画画、根雕、搞泥塑,也全被认为“不务正业”。
没有人能理解他,心灰意冷的他有时干脆在房门外挂上“闲人免进”的牌子。
当我与他深入交流时,他告诉我最让他留念的是家里养了多年的那条狗。
我觉得有必要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只有扣动他的心弦,才能收到
奇效。
于是,我查询了他的健康档案,进一步了解到他自卑心理严重,敌对情绪突出,强迫因子得分也高。
穿着单薄的衣衫是为了让大脑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而不去想那些令他烦恼的事儿。
多么令人痛心呀!小小年纪,居然用身体疾病来掩盖心灵的痛楚。
尊重、理解、真诚、共情、阳性强化……我用心与他沟通,和他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教他学会微笑,学会放松,学会欣赏阳光。
最终让他懂得了认知影响情绪的道理,树立了“只要我愿意,就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艺术,是管理艺术,是爱心传递艺术,更是心灵沟通艺术,需要爱心、诚心、耐心与匠心相结合,才能扣开学生的心扉,激扬生命,开启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