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一、防风通圣简介防风通圣是一种中药材,也称为防风、防风通脉。

它是草本植物防风属的根茎和根的干燥品,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防风通圣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二、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防风通圣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和主治作用,对人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1.通风散热:–防风通圣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能够通过排出体内的热量,减轻发热症状,缓解体内的发热反应。

–防风通圣还能够促进汗腺分泌,加快皮肤的微循环,使体内的热能够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

2.疏风止痛:–防风通圣有着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各种风寒、风湿引起的疼痛症状。

–它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缓解因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3.祛风除湿:–防风通圣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消除体内的寒湿,改善风湿湿痹等病症。

–它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湿代谢,减少水湿的滞留,改善湿疹、水肿等症状。

4.解表散寒:–防风通圣能够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咳嗽等寒邪引起的症状。

–它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改善寒凝症状。

5.调理关节:–防风通圣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它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6.改善面部色斑:–防风通圣对于面部色斑、黄褐斑等有一定改善的作用。

–它可以调理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色素沉积,改善面部肤色。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防风通圣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正确用药。

以下是使用防风通圣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防风通圣常见的用法是煎煮服用,可用水煎煮20-30分钟后,取汤液饮用。

–也可以将防风通圣研碎后入丸药、胶囊等进行服用。

2.注意事项:–在使用防风通圣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使用防风通圣。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引言防风通圣散,又称为防风通圣散效用,是一种中药方剂。

据传自唐代,由许浑所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的主要成分有防风、荆芥、白芷、细辛等,具有辛温化湿的特点,常用于疏风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概述防风通圣散是一种中药复方方剂,含有多种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是内服,每次服用3-6克,一日2-3次。

这种方剂通常通过煎煮或冲服的方式使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防风通圣散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成分防风通圣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作用。

•荆芥:有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功效。

•白芷:具有辛散风寒、祛湿止痛的特性。

•细辛:可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外,防风通圣散还含有多种辅料,如茯苓、甘草等。

作用机制防风通圣散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祛风散寒:防风和荆芥这两种成分能够祛风散寒,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2.解表发散:细辛具有辛散的功效,能够发散表邪,促进病邪从表面排出,可用于解表发散的药物方剂。

3.散寒止痛:白芷具有辛散湿气、理气止痛的特性,可用于寒湿阻滞、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防风通圣散的成分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加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病情的恢复。

临床应用防风通圣散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主要应用于风寒感冒、表邪未解、头痛等症状的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使用情况有:1.风寒感冒:防风通圣散能够祛风散寒,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无汗等症状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2.鼻塞流涕:防风通圣散具有通窍散结的作用,对鼻塞流涕有一定的疗效。

3.头痛:防风通圣散中的细辛和白芷等成分可以发散风寒,对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咳嗽:防风通圣散能够平喘散寒,对风寒咳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防风通圣散具有温中祛寒、止痛解表的功效,常用于辛寒发散、寒湿阻络等症状的治疗。

注意事项使用防风通圣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1. 肥胖症:早在 20 年代我国就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肥胖症,近年来日本对本品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妇女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 岁妇女肥胖效果最为显著。

具体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散)每日 6 次,每次 6 克(散剂 3 克调连服 3~6 个月,一般体重均有明显减轻。

2. 眼病: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暴风客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

聚星障(点状结膜炎) 、脸缘赤烂、角膜溃疡等多种眼疾,得心应手,屡用屡验,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 (散)每服 6 克、每日 2 次,重症病人可用防风通圣丸散原方加水煎服,每日 6 剂,分 2 次煎服。

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多属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窜络于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用法是取本品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或用本品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 1 剂,分二次煎服。

4. 脑病后遗症:对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病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多数留有前额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后遗症,在各种药物治疗部不见效时,可服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每次 6 克,每日 1 次,一般在 3~4 天即可见效。

5. 慢性阑尾炎:先以防风通圣丸(散)原方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煎眼.以急取效,待症状缓解后用本品丸剂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治疗慢性阑尾炎有较好疗效、但急性阑尾炎不可本品治疗,而应采取西药对症及手术治疗6. 高血压:防风通圣丸(散)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若是病情较重,可用本品原:原方改为汤剂水煎服,一般连服 15 天以上即可见效,血压可下降 2.67 kPa。

7. 斑秃: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斑秃50 例,取得了痊愈49 例,无效 1 列,治愈率达 98%的好效果。

中医名方—防风通圣散

中医名方—防风通圣散

中医名⽅—防风通圣散谚语道“有病没病,防风通圣”,可见防风通圣散应⽤之⼴,历来受到临床医⽣和患者的青睐,认为其⽆所不能,包治百病,并把本⽅作为防病保健的良药。

对于专业中医师来说,正确运⽤本药不会有问题;但普通⼤众对药性、药效不甚了解,加之本⽅制剂属⾮处⽅药,药店随时可以买到,因此难免会造成滥⽤的情况。

为消除⼤众的认识误区,避免药物滥⽤、损害健康,笔者今从以下⼏个⽅⾯来介绍本⽅。

防风通圣散主治何病?防风通圣散是⾦代医家刘完素在其著作《黄帝素问宣明⽅论》卷三“风门”中的⼀⾸⽅剂,原⽅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黄、薄荷、⿇黄、连翘、芒硝、⽯膏、黄芩、桔梗、滑⽯、⽢草、荆芥、⽩术、栀⼦、⽣姜等组成。

防风通圣散融解表、清热、攻下三法于⼀体,主治风热壅盛、⽓⾎郁滞、表⾥三焦俱实之证,病⼈可有发热、恶寒的表证和⼝苦⾆燥、⼼烦腹胀、⼤便秘结、⼩便黄⾚等⾥证的表现。

刘完素在书中不⽌⼀次强调:“阳⽓怫郁,不能通畅,则为热也。

”热,源⾃于郁,治疗当解其郁热,使周⾝⽓机畅通⽆阻。

随着现代⼈们⽣活节奏的增快,⼯作压⼒的加⼤,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程度的⽓⾎郁滞,久郁必然化⽕,故临床的⽕郁病证者并不少见。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本⽅可治疗⽪肤变态反应或感染性疾病、⼈体五官、⽪肤黏膜及其他疾病等伴⼤便秘结者,如⽪炎、湿疹、⽪肤过敏、斑秃、扁平疣、结膜炎、肥胖症、急性化脓性中⽿炎、脑病后遗症、慢性阑尾炎、⾼⾎压等。

防风通圣散的组⽅特点古⼈认为,表⾥同病的时候,要先解表,后攻⾥,防风通圣散的创⽴,突破了“表未解未可攻⾥”的观念,属于表⾥双解的⽅剂。

本⽅看似药味杂乱,其实组⽅之意堪合法度。

如以⿇黄、防风疏风解表,使风邪从表⽽解;荆芥、薄荷轻清上⾏,使风邪从上⽽散;⼤黄、芒硝泻热通便;栀⼦、滑⽯通利⽔道,四药合⽤可使⾥热从⼆便⽽泄;⽯膏、黄芩、桔梗清肺胃之热;连翘散解热毒,当归、⽩芍、川芎养⾎活⾎,⽢草、⽩术健脾和中。

全⽅具有上下分消、表⾥同治、⽓⾎同调、补泻相兼的作⽤,从⽽达到发汗不伤表,攻下不伤⾥的功效。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发表通里、清上夺下法)金刘完素《宣明论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主治】治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三焦皆热者;并治疮疡肿毒。

【方论选萃】清王旭高:此即凉隔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加发表和气血药。

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

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喻嘉言:按此方乃表里通治之轻剂。

用川芎、当归、芍药、白术,以和血益脾,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可多服也(《尚论篇》)。

清程山龄:夫在天之疫,邪从经络入,寒多者治以辛温,宜五积散;热多者治以辛凉,宜九味羌活汤,审其气虚不能作汗者,宜人参败毒散;热甚格邪不作汗者,宜防风通圣散;若发颐及大头证,是风火相乘而为毒,宜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

金银花、桔梗、贝母、瓜蒌仁之类,俾邪从经络入者,仍从经络出,此以发汗为去路也……或内有实热,外有实邪者,宜防风通圣散以两解。

此方疫证第一良方,用之得汗,不论新久,头头是道,此以攻下为去路也。

清雷少逸:此方是河间所制,主治甚多,不能尽述,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医者不能拘守成方,务宜临时权变。

本方除大黄、芒硝名双解散。

汪讱庵曰:麻、防、荆、薄、川芎以解表,芩、栀、膏、滑、连翘以解里,复有归、芍以和血,甘、桔、白术以调气,故曰双解(《时病论》)。

近代何廉臣:此方发表攻里,清上导下,气血兼顾,面面周到。

河间制此,善治四时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以两许为剂,加鲜葱白两茎,淡豆豉三钱,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

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为剂。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防风通圣散的制作方法。

【处方】防风(五分)川芎(五分)当归(五分)芍药(五分)大黄(五分)薄荷叶(五分)麻黄(五分)连翘(五分)芒硝(五分)石膏(一钱)黄芩(一钱)桔梗(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二分半)栀子(二分半)白术(二分半)【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

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别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消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20毫升,温服。

【备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消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配合成方,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

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摘录】《宜明论方》卷三【处方】防风、薄荷、力子、麻黄、黑栀、甘草、荆芥、桔梗、连翘、石膏、元参、木通。

【功能主治】麻症表里三焦俱实,昏睡壮热,目赤舌干咽痛。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引言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头部过敏性和/或恶心等症状,常伴随着颈部僵硬、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管性头痛多发生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等病理状态下,因此治疗首要任务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防风通圣散是一种有效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方剂,本文旨在对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探讨。

防风通圣散简述防风通圣散是由东晋名医祖鸿渐所创方,为六味防风汤加人土茯苓、白术而成。

主要治疗风热头痛、痰火炽盛、关格重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通阳平肝、行气活血的功效,患者一般服用3-5天便能显著改善症状。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应用确定病因病因分析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

血管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到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受器刺激等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前提。

对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

常规治疗在治疗血管性头痛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等。

在服用防风通圣散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同时不宜用于感冒或急性胃炎等急性疾病的患者。

平时可以适当锻炼,保持规律作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复发。

防风通圣散的具体应用防风通圣散是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剂之一。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方。

常用的加减方案如下:加减方1:防风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龙胆2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土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加减方2:防风7.5克、水牛角7.5克、牛膝7.5克、枸杞子7.5克、龙胆草7.5克、川芎7.5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徐长卿母珍珠丸5g(或者姜制半夏10克)。

防风通圣散一般口服,剂量通常为每日3次,每次5g,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寒的感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药物。

并且这种药物在市场上面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药店一般都可以买到的。

运动员要慎用这类型的药物。

一般来说,防风通圣散是呈颗粒状的。

有些人认为这种药是有减肥的作用,千万不能这样想。

虽然这个是非处方药品,但是是药都会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防风通圣散当做减肥药。

【异名】通圣散。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

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

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

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和药性,清下而不伤里。

诸药饮用,有解邪热,泻宿垢,健腰身的作用。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防风通圣散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尽管是非处方药品,但是尽量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自行服用的话,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怎么样。

中医有说,病向浅中医,必须得对症下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
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寒的感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药物。

并且这种药物在市场上面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药店一般都可以买到的。

运动员要慎用这类型的药物。

一般来说,防风通圣散是呈颗粒状的。

有些人认为这种药是有减肥的作用,千万不能这样想。

虽然这个是非处方药品,但是是药都会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防风通圣散当做减肥药。

【异名】通圣散。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

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

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

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