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5d1aa9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9.png)
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一、防风通圣简介防风通圣是一种中药材,也称为防风、防风通脉。
它是草本植物防风属的根茎和根的干燥品,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防风通圣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二、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防风通圣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和主治作用,对人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防风通圣的功能主治:1.通风散热:–防风通圣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能够通过排出体内的热量,减轻发热症状,缓解体内的发热反应。
–防风通圣还能够促进汗腺分泌,加快皮肤的微循环,使体内的热能够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
2.疏风止痛:–防风通圣有着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各种风寒、风湿引起的疼痛症状。
–它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缓解因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3.祛风除湿:–防风通圣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消除体内的寒湿,改善风湿湿痹等病症。
–它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湿代谢,减少水湿的滞留,改善湿疹、水肿等症状。
4.解表散寒:–防风通圣能够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咳嗽等寒邪引起的症状。
–它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体内阳气,改善寒凝症状。
5.调理关节:–防风通圣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它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6.改善面部色斑:–防风通圣对于面部色斑、黄褐斑等有一定改善的作用。
–它可以调理体内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色素沉积,改善面部肤色。
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防风通圣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正确用药。
以下是使用防风通圣的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防风通圣常见的用法是煎煮服用,可用水煎煮20-30分钟后,取汤液饮用。
–也可以将防风通圣研碎后入丸药、胶囊等进行服用。
2.注意事项:–在使用防风通圣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使用防风通圣。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7fe214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a.png)
防风通圣散引言防风通圣散,又称为防风通圣散效用,是一种中药方剂。
据传自唐代,由许浑所创,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咳嗽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的主要成分有防风、荆芥、白芷、细辛等,具有辛温化湿的特点,常用于疏风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概述防风通圣散是一种中药复方方剂,含有多种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的用法是内服,每次服用3-6克,一日2-3次。
这种方剂通常通过煎煮或冲服的方式使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防风通圣散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成分防风通圣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防风:具有祛风散寒、止痛解表的作用。
•荆芥:有祛风散寒、通络活血的功效。
•白芷:具有辛散风寒、祛湿止痛的特性。
•细辛:可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外,防风通圣散还含有多种辅料,如茯苓、甘草等。
作用机制防风通圣散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祛风散寒:防风和荆芥这两种成分能够祛风散寒,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2.解表发散:细辛具有辛散的功效,能够发散表邪,促进病邪从表面排出,可用于解表发散的药物方剂。
3.散寒止痛:白芷具有辛散湿气、理气止痛的特性,可用于寒湿阻滞、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防风通圣散的成分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加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病情的恢复。
临床应用防风通圣散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主要应用于风寒感冒、表邪未解、头痛等症状的治疗。
临床上常见的使用情况有:1.风寒感冒:防风通圣散能够祛风散寒,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无汗等症状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2.鼻塞流涕:防风通圣散具有通窍散结的作用,对鼻塞流涕有一定的疗效。
3.头痛:防风通圣散中的细辛和白芷等成分可以发散风寒,对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咳嗽:防风通圣散能够平喘散寒,对风寒咳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防风通圣散具有温中祛寒、止痛解表的功效,常用于辛寒发散、寒湿阻络等症状的治疗。
注意事项使用防风通圣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0707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0.png)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防风通圣丸的功效和作用:1. 肥胖症:早在 20 年代我国就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肥胖症,近年来日本对本品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妇女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 岁妇女肥胖效果最为显著。
具体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散)每日 6 次,每次 6 克(散剂 3 克调连服 3~6 个月,一般体重均有明显减轻。
2. 眼病: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暴风客热(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
聚星障(点状结膜炎) 、脸缘赤烂、角膜溃疡等多种眼疾,得心应手,屡用屡验,用法是取防风通圣丸 (散)每服 6 克、每日 2 次,重症病人可用防风通圣丸散原方加水煎服,每日 6 剂,分 2 次煎服。
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多属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窜络于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用法是取本品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或用本品原方加减水煎服,每日 1 剂,分二次煎服。
4. 脑病后遗症:对流脑、乙脑、结核性脑膜炎及脑血栓等病经对症治疗缓解后,多数留有前额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后遗症,在各种药物治疗部不见效时,可服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每次 6 克,每日 1 次,一般在 3~4 天即可见效。
5. 慢性阑尾炎:先以防风通圣丸(散)原方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煎眼.以急取效,待症状缓解后用本品丸剂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治疗慢性阑尾炎有较好疗效、但急性阑尾炎不可本品治疗,而应采取西药对症及手术治疗6. 高血压:防风通圣丸(散)内服,每次 6 克,每日 2 次,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若是病情较重,可用本品原:原方改为汤剂水煎服,一般连服 15 天以上即可见效,血压可下降 2.67 kPa。
7. 斑秃: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斑秃50 例,取得了痊愈49 例,无效 1 列,治愈率达 98%的好效果。
中医名方—防风通圣散
![中医名方—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7da5fac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1.png)
中医名⽅—防风通圣散谚语道“有病没病,防风通圣”,可见防风通圣散应⽤之⼴,历来受到临床医⽣和患者的青睐,认为其⽆所不能,包治百病,并把本⽅作为防病保健的良药。
对于专业中医师来说,正确运⽤本药不会有问题;但普通⼤众对药性、药效不甚了解,加之本⽅制剂属⾮处⽅药,药店随时可以买到,因此难免会造成滥⽤的情况。
为消除⼤众的认识误区,避免药物滥⽤、损害健康,笔者今从以下⼏个⽅⾯来介绍本⽅。
防风通圣散主治何病?防风通圣散是⾦代医家刘完素在其著作《黄帝素问宣明⽅论》卷三“风门”中的⼀⾸⽅剂,原⽅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黄、薄荷、⿇黄、连翘、芒硝、⽯膏、黄芩、桔梗、滑⽯、⽢草、荆芥、⽩术、栀⼦、⽣姜等组成。
防风通圣散融解表、清热、攻下三法于⼀体,主治风热壅盛、⽓⾎郁滞、表⾥三焦俱实之证,病⼈可有发热、恶寒的表证和⼝苦⾆燥、⼼烦腹胀、⼤便秘结、⼩便黄⾚等⾥证的表现。
刘完素在书中不⽌⼀次强调:“阳⽓怫郁,不能通畅,则为热也。
”热,源⾃于郁,治疗当解其郁热,使周⾝⽓机畅通⽆阻。
随着现代⼈们⽣活节奏的增快,⼯作压⼒的加⼤,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程度的⽓⾎郁滞,久郁必然化⽕,故临床的⽕郁病证者并不少见。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本⽅可治疗⽪肤变态反应或感染性疾病、⼈体五官、⽪肤黏膜及其他疾病等伴⼤便秘结者,如⽪炎、湿疹、⽪肤过敏、斑秃、扁平疣、结膜炎、肥胖症、急性化脓性中⽿炎、脑病后遗症、慢性阑尾炎、⾼⾎压等。
防风通圣散的组⽅特点古⼈认为,表⾥同病的时候,要先解表,后攻⾥,防风通圣散的创⽴,突破了“表未解未可攻⾥”的观念,属于表⾥双解的⽅剂。
本⽅看似药味杂乱,其实组⽅之意堪合法度。
如以⿇黄、防风疏风解表,使风邪从表⽽解;荆芥、薄荷轻清上⾏,使风邪从上⽽散;⼤黄、芒硝泻热通便;栀⼦、滑⽯通利⽔道,四药合⽤可使⾥热从⼆便⽽泄;⽯膏、黄芩、桔梗清肺胃之热;连翘散解热毒,当归、⽩芍、川芎养⾎活⾎,⽢草、⽩术健脾和中。
全⽅具有上下分消、表⾥同治、⽓⾎同调、补泻相兼的作⽤,从⽽达到发汗不伤表,攻下不伤⾥的功效。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4c266175011ca300a6c39034.png)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发表通里、清上夺下法)金刘完素《宣明论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主治】治风热壅盛,气血怫郁,表里三焦皆热者;并治疮疡肿毒。
【方论选萃】清王旭高:此即凉隔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加发表和气血药。
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
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清喻嘉言:按此方乃表里通治之轻剂。
用川芎、当归、芍药、白术,以和血益脾,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可多服也(《尚论篇》)。
清程山龄:夫在天之疫,邪从经络入,寒多者治以辛温,宜五积散;热多者治以辛凉,宜九味羌活汤,审其气虚不能作汗者,宜人参败毒散;热甚格邪不作汗者,宜防风通圣散;若发颐及大头证,是风火相乘而为毒,宜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
金银花、桔梗、贝母、瓜蒌仁之类,俾邪从经络入者,仍从经络出,此以发汗为去路也……或内有实热,外有实邪者,宜防风通圣散以两解。
此方疫证第一良方,用之得汗,不论新久,头头是道,此以攻下为去路也。
清雷少逸:此方是河间所制,主治甚多,不能尽述,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医者不能拘守成方,务宜临时权变。
本方除大黄、芒硝名双解散。
汪讱庵曰:麻、防、荆、薄、川芎以解表,芩、栀、膏、滑、连翘以解里,复有归、芍以和血,甘、桔、白术以调气,故曰双解(《时病论》)。
近代何廉臣:此方发表攻里,清上导下,气血兼顾,面面周到。
河间制此,善治四时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凡邪在三阳,表里不解者,以两许为剂,加鲜葱白两茎,淡豆豉三钱,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里即解。
形气强者,两半为剂;形气弱者,五钱为剂。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f9a0f9c1c708a1284a44cb.png)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防风通圣散的制作方法。
【处方】防风(五分)川芎(五分)当归(五分)芍药(五分)大黄(五分)薄荷叶(五分)麻黄(五分)连翘(五分)芒硝(五分)石膏(一钱)黄芩(一钱)桔梗(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二分半)栀子(二分半)白术(二分半)【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
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别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消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20毫升,温服。
【备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消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配合成方,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
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摘录】《宜明论方》卷三【处方】防风、薄荷、力子、麻黄、黑栀、甘草、荆芥、桔梗、连翘、石膏、元参、木通。
【功能主治】麻症表里三焦俱实,昏睡壮热,目赤舌干咽痛。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b7fc77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2.png)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经验浅谈引言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头部过敏性和/或恶心等症状,常伴随着颈部僵硬、视觉或听觉障碍等。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管性头痛多发生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等病理状态下,因此治疗首要任务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防风通圣散是一种有效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中药方剂,本文旨在对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经验进行探讨。
防风通圣散简述防风通圣散是由东晋名医祖鸿渐所创方,为六味防风汤加人土茯苓、白术而成。
主要治疗风热头痛、痰火炽盛、关格重等症状。
防风通圣散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通阳平肝、行气活血的功效,患者一般服用3-5天便能显著改善症状。
防风通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应用确定病因病因分析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
血管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到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受器刺激等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前提。
对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
常规治疗在治疗血管性头痛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等。
在服用防风通圣散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同时不宜用于感冒或急性胃炎等急性疾病的患者。
平时可以适当锻炼,保持规律作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复发。
防风通圣散的具体应用防风通圣散是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方剂之一。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减方。
常用的加减方案如下:加减方1:防风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龙胆2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土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
加减方2:防风7.5克、水牛角7.5克、牛膝7.5克、枸杞子7.5克、龙胆草7.5克、川芎7.5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徐长卿母珍珠丸5g(或者姜制半夏10克)。
防风通圣散一般口服,剂量通常为每日3次,每次5g,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4da94b037375a417866f8fcb.png)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寒的感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药物。
并且这种药物在市场上面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药店一般都可以买到的。
运动员要慎用这类型的药物。
一般来说,防风通圣散是呈颗粒状的。
有些人认为这种药是有减肥的作用,千万不能这样想。
虽然这个是非处方药品,但是是药都会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防风通圣散当做减肥药。
【异名】通圣散。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
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
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
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和药性,清下而不伤里。
诸药饮用,有解邪热,泻宿垢,健腰身的作用。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防风通圣散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尽管是非处方药品,但是尽量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自行服用的话,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怎么样。
中医有说,病向浅中医,必须得对症下药。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2b7eec42e53a580217fcfe22.png)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组成)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酒蒸芒硝栀子炒照黑,各半两(各15g) 滑石三两(90g) 连翘半两(各15g) 黄芩石膏桔梗各一两(各30g) 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各半两(各15g) 甘草二两(60g)[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
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方解]本方证由外感风寒,内有蕴热,以致内外相合,表里俱实所致。
外感风邪,邪郁肌表,故见憎寒壮热;风热上攻,故头目昏眩,咽喉不利;内有蕴热,则口苦口干,便秘尿赤。
至于疮疡肿毒,丹斑瘾疹,均为风热壅盛所致。
治宜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方中防风,荆芥、满荷、麻黄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舞为君药。
臣以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里热从二便而出;连翘、黄芩、石膏清泻肺胃蕴热。
佐以精梗宣肺利咽:川骂、当归、自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
使以甘草,和中调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冯热通便之功。
正如《王旭高医书六种》中说:“此为表里、气血、宣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正,名目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本方配伍特点:全方汗、清、下三法并用,表里同治,上下分消;在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实为首良方。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用于风热郁结,气滞蕴滞证。
临床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湿,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表证较轻者,解表药的减:头痛剧烈,而红耳赤,加菊花、基荆子以疏风清热止痛:胸闷咳喘者,加杏仁、前胡以止咳平喘。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用于风热郁结,气滞蕴滞证。
临床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表证较轻者,解表药酌减;头痛剧烈,面红耳赤,加菊花、蔓荆子以疏风清热止痛;胸闷咳喘者,加杏仁、前胡以止咳平喘。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6e6a07c4fad6195f302ba670.png)
❖ 7、结膜炎
❖ 春季结膜炎。方法:成人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不足16岁者每 次服用6克,不足10岁者每次服用3-5克。同样是每日2次。一般7 天后自觉症状消失,20天基本痊愈。
编辑ppt
5
方加大苍术30克、甘草(30-60克), 同时将一剂药水煎四遍,前三遍药液分早晚两次口服,第四遍药液加盐少许 外洗患处,并嘱咐患者服药期间禁食腥辣,结果屡试屡效。药后副作用仅仅 是大便次数增加2-3次,无其他不适。
❖ 2、异位性皮炎
编辑ppt
11
问题
❖ 1、本方体质究竟是大黄体质还是麻黄体质? ❖ 答:防风通圣散体质应属于大黄体质的表里皆实型,
所以,应该有大便干结、腹部充实,同时无汗少汗, 皮肤粗糙,但可以发红。
编辑ppt
12
易生痤疮、全身均有,易患毛囊炎、皮炎等;
❖ 6、便秘:易大便秘结,或大便粘臭;食量大,以肉食为主;
❖ 7、月经不调:女性可见月经量少或稀,或月经有血块,月经多 延期甚至闭经,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
❖ 8、易患疾病:青少年易患变态反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 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肥胖症等;中老年人易患有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等疾病。
❖ 5、肥胖
❖ 本方适用于伴有皮肤病的肥胖患者。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充盛、即以脐部 为中心的膨满型(腹型)肥胖患者。
❖ 结果表明,防风通圣散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活化棕色脂肪组织而 引起体重的减轻。
半张防风通圣散黄煌教授医话
![半张防风通圣散黄煌教授医话](https://img.taocdn.com/s3/m/002b70322af90242a895e540.png)
半张防风通圣散黄煌教授医话我有一张治疗皮肤病的方,叫半张防风通圣散。
是古方防风通圣散去当归、白芍、川芎、苍术、山栀、黄芩、芒硝、滑石、生姜,加杏仁而成。
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见皮肤瘙痒、体质壮实者,有止痒、消肿的功效。
有效的案例很多,给大家说说最近复诊的两位。
一中年妇女,53岁,面部湿疹4年,局部充血发红、脱屑增厚,近乎毁容。
而且每天搔痒疼痛异常。
就诊时神情抑郁,面唇红肿,口唇翘皮干裂。
我用生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连翘30克、薄荷10克、杏仁15克、桔梗10克。
水煎,每日一剂。
五天后复诊,面部疼痛即明显减轻。
后将荆芥防风加至20克,一月后,笑容满面而来,其面部光洁如初。
还有一位是个3岁的儿童,来自海外。
全身特别是四肢皮肤瘙痒、干燥苔藓化,入夜烦躁不安。
中西医治疗一年多无效,家长为之心力交瘁。
改用半张防风通圣散,小其制,麻黄5克,大黄3克、生石膏15克,去连翘,服3剂,即明显不瘙痒,睡眠随之改善,5天后皮肤润燥,局部出现黑色脓头,数天收干,后竟然痊愈。
遂介绍数人来索方。
防风通圣散是金元名医刘完素的验方。
有表里双解、清热散风的功效,适用于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粘、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实性体质的调理。
后世沿用效果非凡。
文献调查发现,我国大多用本方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
我也试用本方治疗皮肤病有效。
但有的患者服用后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常见的一是腹泻,二是瘙痒加剧。
腹泻,与芒硝大黄有关,去芒硝,并将大黄改为制大黄,就没有反应了。
搔痒加剧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饮食不慎,有的与疾病本身有关,有的还与方中的补益药活血药有关。
曾治疗一位异位性皮炎的患儿,她不仅当归、川芎、白芍等在禁忌之列,甚至活血药的桃仁、红花,养阴药的地黄也不能用,否则更痒。
后来,我尝试将防风通圣散进行“瘦身”。
以麻黄、大黄、石膏、甘草为方核,加上祛风止痒的荆芥、防风,疏散风热的连翘、薄荷,排脓止咳的桔梗、杏仁,全方治疗的目标集中在皮肤上,发表透汗,清热排毒,祛风止痒。
解表方之防风通圣散(作丸剂,称防风通圣丸)
![解表方之防风通圣散(作丸剂,称防风通圣丸)](https://img.taocdn.com/s3/m/587aa72002768e9951e738ce.png)
防风通胜散【方源】:《宣明论方》【组成】: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麻黄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山栀15克,大黄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
丸剂,每服6克,日服2次,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疏风解表,泄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隔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粘稠,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方解】: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法并用之方。
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
如此则汗不伤表,清下而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泄热通便之效。
【加减】:涎嗽,加半夏。
【按语】:本方以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喉不利,尿赤便秘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肥胖症、斑秃、荨麻疹、扁平疣、顽固性湿疹、酒渣鼻、粉刺、急性盆腔炎、产后中风、食物中毒、食物过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性疖肿等。
如无憎寒症状,可去麻黄;热不甚,可去石膏;便不秘,去硝、黄;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渴口臭,加菊花、牛蒡子、可去归、芎、术、芍;荨麻疹,加白鲜皮、蝉蜕。
【同名方】《医药得效方》防风通圣散,即本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参、半夏组成。
功能与本方基本相同,其泻下之力较弱,增强了补气,化痰之功。
主治一切风热,头目昏痛,肢体烦疼,咳嗽喘满,涕唾粘稠,口苦咽干,肠胃节燥。
【附方】1、祛风至宝丹(《医方集解》)本方加人参、熟地、黄边、黄柏、羌活、独活、细辛、天麻,全蝎构成。
防风通圣散配方
![防风通圣散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a62e073167ec102de2bd8973.png)
防风通圣散配方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子、酒大黄、芒硝(后下)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
共17味药,研成细末,每服30g加生姜同煎。
防风通圣散是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
药品说明书:“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于外寒内热,表里具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子、酒大黄、芒硝(后下)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
共17味药,研成细末,每服30g加生姜同煎。
此方为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的要方,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有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的特点。
皮肤病的辨证,除与内科相同者外,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皮肤病虽发于外,但是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脏腑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
如《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指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
在临床中,皮肤病的发病,只要是因为内有郁热、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均可用防风通圣散治疗。
在治疗中,滑石原方用量较大为90g,应根据情况酌情应用;荆芥、麻黄、防风疏风解表,使在皮肤的风热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黄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
有句俗语:“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是不对的。
在临床上,中医必须辨证施治。
只要辨证无误,辨其证,用其药,防风通圣散在治疗皮肤病上可有较好疗效,符合了中医治疗皮肤病“治外必本诸内”的主张。
一般注意事项:⑴孕妇慎用。
⑵体弱便溏者慎用。
⑶湿疹、荨麻疹、痤疮、神经性发炎、多发性疖病等见上述症状者可服用。
治疗典型病例荨麻疹荨麻疹,中医称隐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状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主要特点。
防风通圣丸是预防中风的圣药
![防风通圣丸是预防中风的圣药](https://img.taocdn.com/s3/m/b624bd50be1e650e52ea9932.png)
防风通圣丸是预防中风的圣药【来源】《宣明论方》【异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
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
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
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和药性,清下而不伤里。
诸药饮用,有解邪热,泻宿垢,健腰身的作用。
防风通圣丸是预防中风的圣药(原创)近年来,本人用防风通圣丸作为预防用药,用于百余名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凡常服用者,均未发生脑血管病变,且身体其他病也很稳定,故介绍出来,供大家分享。
当然,一药对百人,效果有好的,有差一些的,也有极少数不适应的,但是基本上绝大多数是很好的,大家不防一试。
一般服法是中午吃2—8代,一日一次,长期服用都有全身舒适的明显感觉。
遇有感冒大便秘结胸闷气短心烦心乱睡眠不好腹胀消化不好等等身体明显不适时,可以加量加次服用。
部分有关防风通圣丸的资料:“有病无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说明了防风通圣散用途之广,集防与治于一体。
该方出之《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
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由于该方卓越的临床疗效,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攻邪派宗师张子和即用此方治疗面肿风,还配汗、下、吐之法治高年暴发狂症。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09c1330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e.png)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三风门,为风门首方,所记载主治甚多,可谓解利诸邪所伤及调理伤寒,疗风通用,可治鼻窍不通之鼻炎;可治目窍不明之结膜炎;可治耳窍不聪之中耳炎;可治口窍不通之口舌生疮;可治气道不利之咽炎、支气管炎;汗窍不利之荨麻疹、毛囊炎;可治二阴不通之小便淋闭、闭经、大便秘结。
是以防风为主药通利人体九窍的神效散剂,故名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
诸药合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现代临床防风通圣散用于治疗肥胖症、荨麻疹、湿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扁平疣、酒渣鼻、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病症。
随证加减:酒渣鼻、痤疮者,去芒硝,倍用芍药;荨麻疹者,去芒硝,倍用麻黄、加盐豆豉、葱白,合用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者,去麻黄,加滑石、车前子、海金砂;小儿急慢惊风者,加羌活;风热咳喘者,加半夏、桔梗;跌打损伤者,加乳香、没药;鼻渊见风热者,加薄荷、黄连。
临床使用禁忌症:①妊娠见皮肤过敏、支气管哮喘或感染者;②妇女月经过多或产后大出血见感染者;③慢性腹泻病人见急性感染者;
④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
临床使用注意事项:①营养状况差,精神不振、疲乏无力者慎用;
② 哺乳期妇女使用须停止哺乳;③短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腹泻、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症状;④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或药物性肺炎等。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f6fef9ca3186bceb19e8bb5d.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接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防风通圣散的制作方法。
【处方】防风(五分)川芎(五分)当归(五分)芍药(五分)大黄(五分)薄荷叶(五分)麻黄(五分)连翘(五分)芒硝(五分)石膏(一钱)黄芩(一钱)桔梗(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二分半)栀子(二分半)白术(二分半)【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
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消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滑石90克甘草6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
生活常识分享。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https://img.taocdn.com/s3/m/5894ed7af46527d3240ce08d.png)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
”防风通圣散出于《宣明论方》共15卷,首载《内经》所记各病,次列诸风热杂病17门,每门各有总论,治法多用凉剂。
使用方法为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1分,白术1分,栀子1分。
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如今防风通圣散多用于治头痛、咽喉肿痛。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防风通圣散里各种药的来源和作用。
1、防风: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 Schischk)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以根入药,主要作用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2、川芎: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入药的是的干燥根茎,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它是治疗头痛之首选药物。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腥痛;症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
3、当归:当归(Angelica sinensis)入药的是根,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当归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主要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4、芍药: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
芍药是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
加减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6bca55d1f34693dbef3e81.png)
加减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加减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起中医药方,很多人也不生疏,但你了解为什么中药材药物能够有这么大的功效吗?下边详细介绍一种交互防风通圣散来为大伙儿一一表明。
特异药方生产
防风一两,羌活一两,川芎一两,芍药一两,香薄荷一两,麻黄一两,莲翘一两,柴胡2两,橘梗2两,甘草2两,荆芥2钱半,白术茯苓2钱半,乌药、羌活、天麻、僵蚕。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防止风疾。
主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聚瑞乌药下列四味使用量原缺。
特异摘抄生产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根据以上对交互防风通圣散的作用与功效及其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解读,坚信我们如今对它的了解是更加深入的了。
我们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看自身是不是能服食交互防风通圣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防风通圣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
防风通圣散,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用作荨麻疹的治疗,也可以用作于治疗一些风寒的感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药物。
并且这种药物在市场上面都是比较常见的,在药店一般都可以买到的。
运动员要慎用这类型的药物。
一般来说,防风通圣散是呈颗粒状的。
有些人认为这种药是有减肥的作用,千万不能这样想。
虽然这个是非处方药品,但是是药都会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防风通圣散当做减肥药。
【异名】通圣散。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
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
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
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