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笔记
初三语文笔记整理
初三语文笔记整理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辨析,有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与文言文中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文言文中的反复,有时一个词语会反复出现,这是为了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情感的渲染;-关注文言文风格,它的特点是古朴、简练、含蓄和意境等,要通过阅读多篇文言文来体会和掌握;-文言文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出现倒装、并列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需要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来理解和应用。
2.写作技巧。
-注意写作结构,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其中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结尾要恰当地结束文章;-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避免用错字、错句和逻辑混乱的情况;-注意文风和风格,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主题选择适当的文风和风格,比如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等,并保持一致。
3.阅读理解。
-细读原文,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文章的意思;-注意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作用;-关注文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思考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4.口语表达。
-注意语音语调,语音要准确、语调要自然流畅,可以通过多听多练来提高;-注意语速与表达的清晰度之间的平衡,要保证表达清晰的同时不要讲得太快或太慢;-多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避免使用长句和难懂句型;-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要注意词汇的准确性和用词恰当性。
5.形象思维。
-引导想象力,让自己有一个清晰而逼真的形象;-思考和观察要细致,发现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和有趣的事物;-练习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多进行模拟和想象,培养出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表达;-拓展知识面,多读书、看电影、旅游等,让知识和见识丰富起来,以激发更多的灵感和形象思维。
中考语文复习“提炼与概括”复习笔记整理
提炼与概括
1、宏观层面
(1)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要点,弄清全文的主要意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第二步,审读题目,锁定区间,并作进一步的细致阅读。
(3)第三步,细心探究,寻找标志,如文章的标题、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它们往往在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第四步,比较辨别,提炼要点。
另外,还要挖掘一些隐性信息。
(5)第五步,全面概括,简洁准确地表述。
2、微观层面
(1)摘句法。
(2)概括法。
(3)组合法
对于新闻类信息提炼题,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可从导语入手,提取关键词;如果材料没有导语,则需将各段的关键信息提取整合。
可以用“人(物)+事件+结果”的模式回答。
总之,要牢记口诀:“摘取导语再压缩,提炼要素要整合,独特信息必突出,恰当简称省字数。
如果是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时更要特别注意导语的作用。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
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
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赏析句子”复习笔记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能准确地分析、解答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
掌握好分析、解答句子表达效果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反应一个人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摇曳多姿。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步骤一:找准方法步骤二:结合语境步骤三:表达效果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首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在准确判断出该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在结合上下文,阐述出该句所写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体味作者想要表现的感情。
)典型例题:1、根据句后的提示选择划线句A进行赏析。
(4分)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动作描写)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中考语文复习口语交际 “语言得体”复习笔记整理
语言得体
1、注意对象、场合
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要分析具体的情境,弄明白要求。
另外,说话还要区分不同对话主体,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情绪、心理等。
比如:作为学生,在询问不同年龄段的人岁数,语言应有不同,问小孩可直接间“你几岁了”,问中青年人要说“您多大年纪了”,问老人则说“您高寿(龄)了”。
2、明确说话意图
说话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准确表达心中的想法。
观点一定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理由阐述要充分,可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来谈。
3、语言亲切合宜
无论哪种口语交际试题,首先要有的便是“称呼”。
我们要针对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职务,给予恰当的称呼。
说话还要注意使用敬语和谦语,敬语如“您”“请”“请允许”“能不能”“好吗”“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打扰您了”“没关系”“请原谅”“麻烦您了”“再见”。
4、留意字数限制
要坚持“简明”的原则,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比如“不超过50字”,答题字数控制在45-50即可。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中考语文复习“句子排序”课堂笔记
句子排序一、句子排序四步走第一步:把握基本内容通读所有语句,初步把握语段的基本内容,判断是哪类语段。
叙述语段常用时间顺序,议论语段常用逻辑顺序,描写语段则时间、空间顺序都有,说明语段三种顺序都能用。
第二步:初步分层归类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以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第三步:连缀排列顺序找出关联词、代词、时间词、地点词等关键词语和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关键语句,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一般先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分析层次间的衔接。
第四步: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序的基础上,逐句理清先后顺序,再通读语段,检查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明确,句间层次关系是否完整。
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应立即调整。
二、句子排序五注意解答句子排序题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读材料,寻找中心句、起始句、总括句等关键句2.分析所给语句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首句,排除干扰项4.利用好句中的关联词语5.最后通读语段,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三、句子排序的方法1.找排列规律主要有三种规律:一是按时间顺序组合;二是按空间顺序组合;三是按逻辑顺序组合。
逻辑顺序又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顺序,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等;二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如由原因到结果、由轻到重等。
2.抓语言标志解题时,还要敏锐地发现关键字眼、关键句子、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语言标志,帮助正确排序。
考生也可以通过找重点来确定句序,如找总领句、总结句。
此外相同句式、排比句、对偶句等,也可以帮助排序。
3.理写作思路一是要注意瞻前顾后,上下衔接,使前后句意通顺;二是要围绕主语或固定的陈述对象排列,注意语意连贯。
4.分文体排列记叙文段可按其线索排列,如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人物变换等说明文段可按其说明顺序排列,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议论文段可按其论证结构、规律排列,如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等。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而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篇1【知识考点归纳】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领会运用象征手法,用“春水”、“小树”等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的写法。
4、理解作者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感悟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5、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句子的含义。
解答这一类题时,一般应首先明白所给句子的字面意义来,然后紧紧围绕该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句子,结合课文主题,对所给句子含义作具体的推敲分析。
这个句子的原义应是“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就不难得出这个句子的具体含义是: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1.作家作品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人称“曲状元”。
《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鼎足对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这首小令语言凝练自然,明白如话,而又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句的“鼎足对”,由三组名词九种景物构成,既没用动词,也没有关联词连接,而意境自现。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复习笔记
《儒林外史》复习笔记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2、内容梗概《儒林外史》属于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做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3、艺术特色《儒林外史》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又极具个性的讽刺艺术。
塑造人物时,能秉持公心,不虚美,不隐恶,借喜剧性的情节,揭示悲剧性的内涵,令人笑中带泪,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小说词义婉曲,叙述含蓄,冷静蕴藉,常常是用白描的笔触,“不尚夸张,一味写实”,让生活的真实来显现讽刺的力量。
4、人物性格及相关情节正面典型(1)王冕(第一回)——才华卓越、磊落酒脱、不慕名利。
王冕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拒绝危素召见。
他不愿结交乡绅,于是远走山东。
后回乡奉养母亲,与吴王促膝长谈。
最后归隐会稽山。
(2)杜少卿(第三十一回至三十三回)——慷慨大方、淡泊名利、尊重妇女。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⑤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⑥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
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3)庄尚志(庄绍兴)(第三十五回)——有才华、恬淡悠然。
①不肯做官,不懂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
②回乡途中借宿老农家,老农夫妇不幸双亡,他花费银子安葬了老农夫妇。
③不堪官僚乡绅的打扰,与妻子连夜搬到元武湖上。
(4)虞育德(虞博士)(第三十六、三十七回)——博学多才、襟怀坦荡、旷达磊落、待人正直、不迂腐。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成分残缺”复习笔记整理
成分残缺1、主语残缺【考点梳理】看到介词不放过。
看到如“由于”“通过”“在”“从”“为了”“经过”“根据”“对”等介词时,就要考虑是否因为介词导致主语缺失了。
【试题训练】例句: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解析:删去句中的“使”字,让“我”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介词“通过”及逗号删去,让“学习”作句子的主语。
2、谓语残缺【考点梳理】辨析此类病句,可提取句子主干,看是否有谓语成分,或介宾短语误用为谓语。
【试题训练】例句: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析:句中的主语是“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介词结构,它只能作状语,所以句子缺少谓语,可以在“强国”后面补上“而努力奋斗”,这样句子就有谓语了。
2、宾语残缺【考点梳理】看到动词不放过。
及物动词作谓语时,要看是否有与之对应的宾语。
【试题训练】例句: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解析:句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
4、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试题训练】例句: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鸟类多达417种。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鸟类”前缺少修饰限制它的定语,可以在其前面补上“栖息的”,这样,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更完整明确了。
5、介词缺失。
【试题训练】例句:昨天,李苗同她关系最“铁”的朋友吵起来了。
解析:句中“同”后面应加上“与”或“跟”。
6、关联词语缺失。
【试题训练】例句: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解析:因为两个分句间很明显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语,改为“虽然这次学术会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
中考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结构混乱”复习笔记整理
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
【考点梳理】句子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造成句子的混杂。
方法:提取句子主干或分句主干,看整个句子结构是否一致。
【试题训练】例句: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解析:句中“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另一种是“拟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两种句式应只保留一种。
【注】常见句式杂糅类型(括号内为正确用法):①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或是由造成的);②因为……的原因(因为……或是……原因);③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④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或是靠……取得的);⑤大多以……为主(大多是……或以……为主);⑥经过……下(经过……或在……下);⑦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或是…的结果);⑧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
2、藕断丝连。
【考点梳理】将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
办法:在通读整个句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分句的结尾和开头,看两个不同结构的句子是否杂糅在一起。
【试题训练】例句:当学校宣布把照顾孤寡老人李奶奶的任务交给我们组时,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解析:句中的“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的开头,牵连在一起,造成了杂糅,可以在“感觉”后面加一个逗号,再加上“这种感觉”四个字。
3、中途易辙。
【考点梳理】一句话说了一半,突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
办法:采用紧缩法,提取句子主干,看前后句子是否保持一致。
【试题训练】例句: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解析: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
由于句子暗中转换了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中考语文复习“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笔记整理
分析词语、句子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1.理解词语含义。
记叙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等。
2.品味词语作用。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记叙文阅读中,品味词语作用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关键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一考点主要包括:品味特定语境中精妙动词、形容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体会特定语境中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准确性、严密性等。
3.理解句子含义。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阅读记叙文,当然要理解句子,把握语句的含义,特别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在记叙文文本中,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能够概括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能够体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等等。
4.品味句子作用。
记叙文中,句子的一般作用,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
此类句子主要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中心句;揭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揭示文章脉落层次。
主要是文章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语句自身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精妙运用所彰显出的表达效应。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的顺序”笔记整理
记叙的顺序
【考点梳理】
1、常见题型
(1)从记叙顺序看,×段采用了顺序。
(2)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3)本文安排材料的特点是什么?
(4)本文(或×段)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其作用是什么?
2、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文章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中考试题中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频率较高。
(1)倒叙:将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作用:突出事件的结局,造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十六年前的回忆》)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主要是回忆),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作用:对故事情节起补充作用,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使结构曲折有致,突出中心。
(《羚羊木雕》)
(3)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
作用:对上文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1)从事件组成看,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2)从文章位置上看,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开头或结尾。
【注】答作用,要先答插入了…内容或倒叙、顺叙了…内容,再写有什么作用(内容、结构)。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收藏)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经典)1 .标点符号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 ②内容的省略 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④语意未尽⑤列举的省略冒号:①提示下文②总结上文(极少)破折号: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声音的延长 ④递进分号:①用于•并列复句顿号:①并列的词语、短语②不能同“和”“以及”“与”等使用③表示概述不用顿号,确述才用2 .词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词②中性词③贬义词褒词贬用一一讽刺贬词褒用一一使语言幽默风趣.句式陈述句:通过句子传达信息,结尾句号。
疑问句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告感叹句.文体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列图标列图表,简介直观做比较,具体或突出了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 举例子, 具体准确说明了具体说明了①承上启下②总起总结③为下文做铺垫④首尾呼应,前后照应⑤点题修辞手法: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人物描写:心理、肖像、动作、语言作用:具体形象表现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J作用:1.渲染了……的气定.烘托了人物……的心情2 .交待了……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 .突出中心标题作用:结构: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r浅层:字面意思〔深层:与文章中心、人物形象有关小作文写法:①感想类小作文(写阅读感受)第一句话亮明观点:我们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后面写为什么样这样做(不要谈文章,切记!)②对于表达方式的评价(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本文的……描写很精彩一一具体举文中的例子一一分析作用(不仅要分析表层,还要分析到人物的精神品质)③对于语言特点的评价本文多次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之后分析作用(同上)④续写中间部分续写注意承上启下结尾部分续写注意情节合理发展,点明中心,与前面的情结相照应⑤仿写注意句式,修辞•致。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⑥改写⑦扩写原句的内容要有,展开合理想象,并且加上一定的描写⑧缩写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中考语文复习“病句修改方法”课堂笔记
病句修改方法1、搭配不当【修改方法】①换——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从不搭配的AB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换成另外的词与其搭配;②删或补——不搭配的A或B删除一个;或者为另一个补上搭配的成分,使得AB均完整呈现。
【试题训练】例句:①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
解析:“感受”不能和谓语“拓展”搭配,须更换为“视野”例句:②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解析:删“感受和”或补为“会加深我们的人生感受,拓展我们的视野”2、语序不当【修改方法】调——把不合理的句子顺序进行前后移动【试题训练】例句: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预防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解析:改为“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3、成分残缺或赘余【修改方法】①残缺的成分补上——缺少主语补主语,缺少宾语补宾语;②赘余的成分删去——从多余的两个或以上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删去,切忌胡乱删除【试题训练】例句:①我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
解析:“大约”和“余”重复,删其一。
例句:②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解析:缺少主语,后一个分句句首应加“我”。
4、句式杂糅【修改方法】先拆后删——先将两个句子分别拆解出来,看看哪个句子合适。
两个句子都会有一个关键词语,保留一个,删除另一个【试题训练】例句: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引起所导致的。
解析:“被认为是由……引起”和“是由导致的”分别引领两个句子,杂株在一起应删去“被认为”“引起”或者删去“所导致”5、表意不明【修改方法】换或调——哪个词语造成了歧义,就调整哪个词语的顺序或更换句中的其他关键词语【试题训练】例句:两个师范大学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解析:是“两个大学”还是“两个学生”,表意不明;应调序为“师范大学的两个学生”或将“个”改为“所”6、不合逻辑【修改方法】①调——违反逻辑或事理的部分,按照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的顺序调整;②删——矛盾的部分删去其一【试题训练】例句: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
中考语文复习《天净沙》笔记整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家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2)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3)炼字:“瘦”,瘦弱,以“瘦马”表现了游子的漂泊之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子无限的凄凉悲苦之情。
(4)意象:①“鸦”常象征衰败荒凉之兆。
②“西风”常代表衰败、离别、惆怅。
③“夕阳”常代表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5)情感:这首散曲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6)表现手法:①情景交融。
选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
“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②白描。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组成了一幅悲凉的深秋晚景图。
③烘托(衬托)。
通过一系列景物,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反衬了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内心更加孤独)(7)语言: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
中考语文复习“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笔记整理
理解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考点梳理】一、常见题型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说说加点字“这”指的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加点词语能否换成……为什么?6、请你从……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二、答题思路1、理解词语的含义(1)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字词的“语境义”。
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2)注意不同类型的词语有不同的答题点: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
理解词语的反义语就要将褒贬互换。
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④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3)要看词语是否有特殊性:①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比如比喻、反语,如果有,要结合这些写法分析。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②注意词语所在句子是否使用了某种描写方法。
比如所在句运用了环境描写。
③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比如是否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句中“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
④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
如果是在段中,需要结合段意来理解;如果是在标题中,就需要结合主旨来理解。
(4)结合人物情感来分析。
有些词语需要根据人物的心情、心理等情感因素分析。
2、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需要联系上下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
(1)赏析表达效果、妙处、作用①从情感的角度。
一般选取能体现作者情感、观点的词语,用来表达人物的热爱、赞美、思念或厌恶、批判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
中考语文复习“把握主旨和思想情感”复习笔记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把握主旨和思想情感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2、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3、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指导(重点内容)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2、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阅读记叙类文字都要养成一种习惯,即把文章中非记叙描写性文字圈画出来,给予特别“关照”,因为它们能有效的提示文章的主旨。
阅读时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类借文中人物的口和心理活动,对文章所写人、事、物发表看法的文字,文章的主题往往蕴涵在其中。
⒌从人物形象入手。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归纳出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笔记整理:叙述人称及作用
叙述人称及作用
1、常见题型
(1)本文采用第……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2)本文以……的视角写人,其表达作用是怎样的?
(3)文章写的是……,作者却以“我”(你、他、它)的口吻来写,请问“我”(你、他、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答题思路
在记叙文中,有三种叙述人称,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用得较少。
三种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如下:
(1)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或角色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
作用:像是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角色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常用“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3、答题格式
(1)运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3)运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作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
1.标点符号
引号:1引用2特殊含义3强调
省略号:1引文的省略2内容的省略3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4语意未尽5列举的省略
冒号:1提示下文2总结上文(极少)
破折号:1解释说明2话题的转换3声音的延长4递进
分号:1用于并列复句
顿号:1并列的词语、短语2不能同“和”“以及”“与”等使用3表示概述不用顿号,确述才用
2.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2中性词3贬义词
褒词贬用——讽刺贬词褒用——使语言幽默风趣
3.句式
陈述句:通过句子传达信息,结尾句号。
疑问句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告
感叹句
4.文体
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列图标
说明方法作用: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
列图表,简介直观
做比较,具体或突出了
结尾部分续写注意情节合理发展,点明中心,与前面的情结相照应
5仿写
注意句式,修辞一致。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6改写
7扩写
原句的内容要有,展开合理想象,并且加上一定的描写
8缩写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必须全部具备,应将所有的修辞以及假设性句子删去,力求意思相同,而句子简单。
5.作文
中考范围:成长、压力、爱
考前准备:3-4篇作文,从成长,压力,爱三个不同方面去准备。
考试发挥:尽量套用原先写过的作文,力求稳定发挥。
实在无法套用,应该冷静思考内容5-10分钟。
想好,想清楚再落笔。
书写时,速度放慢,注意字迹。
写作时多用描写,注意收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