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增收致富调查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妇联增收致富调查工作汇报

县镇是著名的“中国杞柳之乡”,全镇共有3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9万亩,总人口4.6万人,女性人口2.3万人,其中成年女性人口1.8万人,如何带领全镇农村妇女学习掌握农村致富新技术,如何加快农村妇女致富步伐呢?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实施了品牌启动,龙头带动,招商拉动,载体拖动,服务推动等五大战略,大力发展杞柳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从事种柳编柳、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致富项目,带领全镇广大农村妇女走上了快速致富之路。

一、全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现状

(一)广泛种植杞柳

(二)大搞杞柳编织

镇妇女编织杞柳有300多年的历史。起初,她们编织各种箢子,簸箕、筐子等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品种很单一。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们编织的杞柳制品如花篮、宠物篮及各种提篮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她们一教十,十教百,很快,广大农村妇女学习掌握了杞柳编织技术,株柏二村妇女周加红热心帮助本村妇女,在她的指导下,先后有20多名妇女学习掌握了柳编技巧。

随着杞柳产业的快速发展,镇先后建起了等40多家杞柳制品购销企业。广大农村妇女们在厂里拿订单,按照订单尽寸,回家搞编织,一般每人每天可实现纯收入二三十元,高的每天收入达四五十元。前几年,杞柳编织主要集中在205国道西侧的华埠、株柏、尚庄等村,近年来,镇妇联积极组织东部各村的妇女到华埠、株柏等地学习编柳技术,使村、马陈埠村、村等十多个村80%以上的农村妇女走上编柳致富路。赵屋、黄楼、前墩等村的农村妇女在九十年代以前无一人会搞杞柳编织,如今,这些村三分之二的妇女学会了编柳技术,使全镇从事柳编的妇女人数达到1。5万人。对此,潘圩子村妇女周克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会编柳,囊中羞涩,赶集只能空手而归,如今家家编柳、天天见收入,每位妇女手里都有了钱,每次赶集,总是把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购回家中。日子越过越滋润了。有的农村妇女还成为柳制品购销公司的掌舵人。顺发工艺品公司的岳春秀,今年52岁,丈夫在外跑业务,签订单,而她每天都在厂里指挥员工认真搞好柳制品加工外运,该公司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年创利税可达200多万元。

(三)柳编厂里打工忙

(四)大搞畜牧养殖增收

镇粮草丰富,广大妇女多年来有着从事养殖增收的传统习惯,畜牧养殖成为广大妇女发家致富的重要经济。目前,全镇有5000多人从事养鸡、养猪、养牛、养兔等畜牧养殖,全镇养鸡户发展到270多户,养猪大户达460户,养牛、养羊、养兔户达1250户。刘庄村妇女李美芝建起雏鸡孵化厂,年孵化雏鸡30多万只,年创利润20余万元,后墩村妇女杜庆芳建起大型养猪厂,年出栏生猪30多头,纯收入2万余元,尚庄二村妇女吴同秀大搞科学养牛,每年出栏黄牛20余头,纯收入2万余元。仅靠畜牧养殖,广大农村妇女年人均增收就达5000多元。

同时,镇还有1000余名妇女大力发展蜜桃、板栗,金银花、大棚西瓜等特色种植,有1800多名妇女在服务行业中显身手,积极从事服装、鞋帽、水果餐饮等各种经营工作,年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

二、当前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技术不够精

多数妇女没有经过认真的学习与培训,在畜牧养殖、科学种植上技术不够精,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增收速度。

(二)创新意识不够强

多数妇女只会随大流,看到人家怎样自己也怎样,在杞柳编织、畜禽养殖等方面技术性不强,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合作意识不够强

合作才有力量,相互合作才能相互学习,集中智慧,谋大发展,目前,部分妇女在杞柳编织或畜禽养殖中孤军作战,与其他人沟通少,交流少,出外学习少,不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三、加快农村妇女致富步伐的几种对策

(一)建立合作组织,组织专业协会

建立杞柳种植与编织协会,养鸡协会,养猪协会和畜禽饲养协会等,让广大农村妇女在协会的指导帮助下,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学习培训,加强交流,取长补短,用新知识新技术去获取信息,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增强创新意识,摒弃守旧思想

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快增收,以新求胜。

(三)提高工作效率

要求快求高,坚决杜绝做普通人,办普通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在杞柳种植与编织、畜牧养殖、农业生产等各行各业提高工作效率,用一流的速度,一流的成绩来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加快增收步伐。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