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https://img.taocdn.com/s3/m/3b39e3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1.png)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程门立雪。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程颢的学者。
程颢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学者,他和朱熹一起被称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
程颢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待学生非常严格,但也非常关爱他们。
有一天,程颢正在家里备课,突然听到有人在门外求救。
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破烂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脸色苍白,浑身上下都是雪。
程颢立刻把他带进屋里,给他换上干衣服,烧了一壶热水给他洗脚。
程颢的妻子也给他准备了热饭热菜,让他填饱肚子。
年轻人感激地看着程颢,说道,“您是程颢先生吧?我听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我特意前来求教。
”程颢笑着点点头,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定有什么问题要向他请教。
于是,他耐心地听着年轻人的问题,然后给予了他很好的解答。
年轻人听完程颢的解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站起身来,向程颢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程家。
过了几天,程颢在街上遇到了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已经换上了整洁的衣服,看起来精神抖擞。
他走过来向程颢道谢,说道,“多亏了您的指点,我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
程颢听了很高兴,他对年轻人说,“年轻人,你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
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年轻人点点头,表示一定会努力。
他向程颢告别之后,迈开大步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故事。
程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待人宽厚,乐于助人。
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因此受益终身。
程门立雪的意思是指客人来访,主人出来迎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
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为对待客人或者学生要以礼待人,表示主人的待客之道。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要善待他人,不管对待学生、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以礼相待。
只有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也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道理。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b105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f.png)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比喻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近义词:尊师重教用法:偏正式;则谓语;比喻尊师重教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成语寓意杨时千里寻师,程门立雪,诚心讨教的行为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
没有多少人会对粗俗无礼、骄傲自满者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程门立雪的意思及故事
![程门立雪的意思及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15530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6.png)
程门立雪的意思及故事
程门立雪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在雪地中独自立立不动,即为了等待某个人而在恶劣的环境中耐心等待。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着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开始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候的中原地区被多个国家所分割。
其中,北魏国的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非常注重政治和军事上的发展,并且还非常热爱文化艺术。
他的皇宫是一个非常繁荣和美丽的地方,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
有一天,北魏皇帝得知自己的好友程婴来到了皇宫,他非常高兴,立即命令一位侍卫去通知程婴进宫。
然而,当侍卫回来后告诉皇帝程婴并没有在皇宫之中时,皇帝非常失望,因为他非常想见到这位老友。
于是,他问侍卫程婴现在在哪里,侍卫告诉他程婴在宫外立雪等待,因为他听说皇帝忙于政务,便不敢私自进宫。
皇帝得知后非常感动,立即命令宫门开放,让程婴进宫拜见。
当程婴进入皇宫时,皇帝亲自下台迎接,他非常高兴地问程婴:“你在
宫外等了多久?”程婴深深地鞠了一躬,回答道:“雪已经到我的膝
盖了。
”皇帝深深地感动了,他意识到程婴是个真正的朋友,他对自
己非常的真诚和忠诚。
从此以后,“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用来形容一个
人因等待某个人而在恶劣的环境中耐心等待的行为。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友谊的象征。
- 1 -。
程门立雪_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_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414e16bcd126fff6050b07.png)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
程门立雪的典故的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的典故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f82ab383d049649a665825.png)
程门立雪的典故的成语故事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注音】cái gāo bādǒu xuéfùwǔchē【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宋·佚名《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
谢灵...【近义词】立地书橱博览群书------------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c4a02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程门立雪的故事
一天,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程颐睡午觉。
杨、游二人也不恼,只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一声不吭的等他醒来。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杨时、游酢二人身上,也都落满了雪。
就这样在雪中等了有半天的功夫,程颐才从睡梦中醒来。
这时外面已经积了很厚的雪,雪已能没过二人的脚面。
程颐见到二人非常吃惊地说道:“难道你们二位早就已经来了吗?”再看二人脸上,没有丝毫埋怨和不耐烦的样子。
杨时游酢二人只为求学于高师、求善解,对他们来说,这是出于真心实意的行为,并非趋炎附势,所以内心坦荡而又礼仪周全。
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实袒露内心的人,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程门立雪,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
这则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程门立雪”与“尊师重道”意义相近,均有表示对老师尊重的求学态度,区别在于“程门立雪”强调的是求学的诚恳态度;而“尊师重道”强调的是尊敬老师,重视学问。
如学生为了向老师请教问题,而静静地等待老师忙完手中的工作后才去请教,这就叫“程门立雪”;而向老师恭敬求教的过程,就可以说是“尊师重道”。
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https://img.taocdn.com/s3/m/4e7366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2.png)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的故事源于宋朝的两位学者程颢和杨时。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理学家。
他有许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做杨时的人特别优秀。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是当时北宋的一位著名理学家和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勤奋好学,并且深得程颢的赞赏。
有一天,杨时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他希望能够向程颢请教,但程颢正在打坐调养,无法会客。
于是,杨时便站在门口等待。
此时正下着大雪,天气极为寒冷,但是杨时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等待程颢醒来。
当程颢醒来后,发现杨时已经在门口等待了很久,而且已经被大雪覆盖成了一个雪人。
程颢十分感动,便把杨时叫到屋内,给他讲解了难题的答案。
从此,杨时便成为了程颢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后来,杨时在程颢去世后,又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继续深造。
他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得到了程颐的赞赏。
有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一起去拜访程颐请教学问,不巧程颐正在打坐调养。
于是,杨时便和游酢静立在门口等待。
此时正下着大雪,天气极为寒冷,但是杨时和游酢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门口,等待程颐醒来。
当程颐醒来后,发现杨时和游酢已经在门口等待了很久,而且已经被大雪覆盖成了一个雪人。
程颐深受感动,便把他们叫到屋内,给他们讲解了难题的答案。
从此,杨时便成为了程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后来,杨时学成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形成了独家学派,世人都称他为“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尊师重道的学子。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程门立雪》](https://img.taocdn.com/s3/m/eaed24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2.png)
终于杨时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后来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 并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 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后人用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诚恳求 教尊师重道的学子,这种刻苦学习 的精神和尊师重道的品德直到今天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 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拜师求教的事。
杨
游
时
醡
杨时和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
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多岁 了,而且都考上了进士,然而他 们还要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 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两人到了程颐家的门外拜见程颐。
院里的童子听见,连忙出来对他 们摆手说:“先生正在午睡呢。”
童子让他们在书房等一等,他们 怕惊醒了老师,于是谢了童子。
远远望去就像两个雪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们 谁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说有两个学生来访,见先生午睡 不敢打扰,现在还在门外等候。
程颐很惊讶, 赶忙让童子请他们进来。
程颐被这两个人的求学精神和 尊敬师长的品德深深打动,于 是尽心尽力的教他们。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5d75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5.png)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篇一: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讲述了北宋时期一位名叫程颐的学者,在拜访老师杨时时,在门前雪地上郑重地站着,表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故事的起因是程颐听说杨时住在一座寒冷的山顶上,常常无法得到温暖的住所。
于是,他邀请杨时到自己家中居住,但杨时拒绝了。
程颐并不气馁,他 instead 在自己的门前立了一个雪堆,表示要杨时到自己家里来,才能享受这份温暖。
后来,杨时到了程颐门前,看到雪地上站着一个学习者,便上前询问。
程颐亲自为他解答,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成语“程门立雪”的意思是,在拜访老师时,在门口立着一个雪堆表示尊敬,这种尊敬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此外,“程门立雪”还可以用来比喻在学习、工作中,为了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利益,这种精神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篇二:成语“程门立雪”源于一则古代故事。
相传,在宋朝时期,一位名叫程门的人住在一个山村里,他因为精通医术而闻名于世。
一天,一位患病的老年人来到了程门的家里,请求他治病。
程门知道这位老年人病情严重,但他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他决定亲自为老年人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程门向老年人讲授医学知识,并亲自为他针灸、制药。
老年人非常感激,他在程门的家门口站着,等待着程门给他治疗。
此时,程门看到老年人站立得很辛苦,于是他走到老年人身边,为他倒了一杯水。
老年人非常感动,他说:“您不仅是我的医生,更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情。
”从此以后,老年人将程门视为自己的依靠,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会了许多医学知识。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程门立雪”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认真、助人为乐的行为。
它表示,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像程门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并且时刻保持谦虚和勤奋的态度。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https://img.taocdn.com/s3/m/1d0fde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9.png)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程门立雪是指受人厚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感恩戴德,忍受艰苦条件,在门口立雪等候。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人恩情深厚,忠诚奉献的态度。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年轻人叫做程玉。
他家境贫寒,但是非常聪明勤奋,以至于被人们视作是村里的希望。
有一个寒冷的大雪天,程玉踏雪走了很远来到了名门望族的家门前,想要向他们请教一些学问。
当时,他还年轻,刚刚踏入社会,门前人来人往,繁忙不已,而程玉只能在门口等候。
程玉站在门前的雪地上,雪花飘落在他的头发、肩膀和身上,但他毫不觉得寒冷。
他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名门望族的景仰。
他一直等到了晚上,雪花越来越大,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仍然默默等待。
终于有人发现了他,问他是谁,为什么在这里等待。
程玉向他们解释说:“我是程玉,家境贫寒。
我听说这里住着许多有学问、有修养、有经验的人,我很想从他们身上学习些知识和经验。
我从早上开始站在这里,等待着能与他们交流。
我愿意为了我的目标而付出努力。
”听到程玉的话,家门前的人们都非常震惊和感动。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会在寒冷的天气里站在他们的家门口等候这么久。
于是,他们对程玉表示了赞许和敬佩,并邀请他进入家中,为他提供温暖和帮助。
程玉进入了名门望族的家中,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款待。
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学问和知识,还结交了许多优秀的人。
他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宝贵的时光,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最终,程玉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心怀感恩、努力奋斗,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帮助。
程玉在寒冷的雪地中站了一整天,忍受了严寒和困苦,但他没有放弃,他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付出了努力。
他的毅力和坚持得到了家门前的人们的赞赏,也为他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寓意深远,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和遇见的人,正直待人,懂得感恩。
它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ac5f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1.png)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友情和正义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故事的主人公是齐国大夫程婴和他的好友孟尝君。
程婴是齐国的重要官员,他忠诚正直,深受齐国国君的信任。
而孟尝君则是齐国的贤臣,他和程婴是知交好友。
有一天,齐国国君听说了一个关于孟尝君的流言,怀疑他有叛国之心。
国君下令逮捕孟尝君,并将他囚禁在了监狱中。
程婴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忍,决定前去探望孟尝君。
当程婴来到监狱时,看到了孟尝君身穿单薄的衣衫,站在寒风中。
大雪纷飞,孟尝君却依然挺立在程门之外,面对着寒风恭敬不已。
程婴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孟尝君是无辜的,他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程婴决定采取行动,他向国君请求释放孟尝君,希望国君能够明察秋毫,不要因为谣言而伤害无辜。
国君在程婴的坚定请求下,最终释放了孟尝君。
程门立雪的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段佳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是可以经得起考验的,程婴和孟尝君之间的深厚友谊让人感动。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正义和忠诚是无价的,程婴在寒风中站立的那一刻,展现了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学习程婴和孟尝君的精神,坚守正义,守护友情,不忘初心。
这个古老的故事,依然能够给我们启示和力量。
总之,程门立雪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成语故事,它传达了正义、忠诚和友情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让我们铭记这个故事,让它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不忘初心,守护正义,珍惜友情。
程门立雪 的故事
![程门立雪 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0b0d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3.png)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们在拜师求学的过程中,不惜跪在雪地中,等待老师出门,以示尊敬和诚意。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宋朝时期的著名学者杨时。
杨时是福建人,自幼勤奋好学,在学问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中榜。
于是,他决定前往中原,向更多的学者请教。
一天,杨时来到了河南的开封,遇到了著名的理学家程颐。
程颐是当时的学术领袖之一,他的学说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时见到程颐后,十分尊敬他,便跪在雪地中,等待程颐出门。
程颐被杨时的诚意所感动,于是亲自为他讲解学术思想,使他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真诚、勤奋和尊重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拓展: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宋史·杨时传》中。
杨时跪在雪地中等待程颐出门,程颐最终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为他讲解了学术思想。
杨时听后,大有收获,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学者,被后人尊称为“杨时”。
“程门立雪”也成为了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拜师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尊重和诚意。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
必须要具备真诚、勤奋和尊重的态度。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4deed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e.png)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1“程门立雪”,这一典故选自《宋史·杨时传》。
杨时是宋朝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杨时青少年时,学习不仅勤奋刻苦,而且虚心好学。
他虚心求学的美德被人们传为佳话。
宋朝有两位著名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即程颖和程颐弟兄俩,他们名震四海。
杨时对这两位理学大师非常崇敬。
一次,他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但他没有去上任,而是跑到河南领昌(现河南许昌县)拜程预为师,虚心求教。
几年过去了,杨时学成回家,临别时,对老师拜了又拜,依依不舍地走了。
程颖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说道:“我的理学思想由他带往南方去了!”又过了4年,程颖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悲痛不已,在家中还设了灵位悼念他的老师。
不久,他约自己的学友亲自到洛阳去拜见程颐老先生。
杨时这年已将近不惑之年了。
他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赶路。
一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他与学友游醉一起来到程府,听家人说程老先生正坐着打磕睡呢。
杨时和游醉不愿打扰老先生休息,便悄悄退到门外,在程府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立静候。
等到程颐醒来,门外的积雪已是一尺多深了,几乎没过他们的双膝。
杨时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他历任浏阳、余杭等地知县,还任过荆州教授等职。
后来,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祭酒。
到了南宋高宗时,他担任过工部侍郎和龙图阁直学士等要职。
在当时,杨时拜师求学的精神被广泛传烦。
后世,人们从这段故事中概括出“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用来强调尊师重道,虚心求学的精神。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2【成语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f819c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2.png)
程门立雪的故事程门立雪,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
这则成语意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其本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北宋神宗元丰五年,为了便于著书传道,程颐上书宰相文彦博,希望将洛阳城南10公里处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的“荒芜无用之地”,拨给他作为学田,以供著书讲学资用。
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
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了书院,正房五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三间是弟子居住的地方,门厅一间,匾书“伊皋书院”。
另有宅地10亩,粮田10顷,以赡生徒。
书院兴办后,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程颐此后终生在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是在伊皋书院完成,故被称为“伊川先生”。
程颐所传之道,就是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洛学”,它对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起了莫基作用,具有开创之功。
程颐与哥哥程颢同为理学大家,人称“二程”,但弟弟的寿命比哥哥长20多年,因此二程弟子中的大多数学生为程颐的学生。
程颐、程颢两兄弟的直传弟子很多,较有名的有80余人,大多有史可査,其中昌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
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醒来。
可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站在雪中。
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
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
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f9f43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6.png)
程门立雪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思是有些事情非常困难,就像站在程门(古代的一种门,通常用于防守)上等待雪花飘落一样。
这个成语源自一个古老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程门的将军,他非常聪明,勇敢,并且很有领导力。
他曾经受命保卫国家的边境,并且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入侵。
但是,在一次寒冬的战争中,程门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时,程门所在的军队被困在了敌人的包围圈里,他们没有食物可吃,也没有暖气可以躲避寒冬的严寒。
程门决定带领他的军队突围,但是,当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程门的山口时,他们发现前面被大雪覆盖,根本无法通行。
程门很快就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命令他的士兵们把所有的帐篷和木棍拿出来,用来打造一道通往山谷的桥梁。
这个桥梁很结实,可以承载士兵们的重量,但是,由于下雪很大,桥梁很快就被雪覆盖了。
程门决定留下一些士兵在桥梁上等待雪停,而自己和其他士兵则在山谷里寻找食物和暖气。
然而,几天过去了,雪仍然下得很大,而且越来越冷。
程门和他的士兵们在山谷里挣扎着生存,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他们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就必须等待雪停。
最终,等待的日子终于过去了,雪停了。
程门和他的士兵们走上了被雪覆盖的桥梁,并且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就被人们称作“程门立雪”,用来形容一些非常困难的事情。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介及故事启示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介及故事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fd396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8.png)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介及故事启示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成语之一,它表达了人们求学心切和对师长的尊敬。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杨时及其好友游酢。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程门立雪的故事简介及故事启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目录▼▼程门立雪的故事简介北宋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字叫做杨时。
杨时是一个很有礼貌、很谦虚、很好学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想办法把想要获得的知识弄懂。
无论是付出多大的代价,为了学习他都愿意。
在杨时四十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游酢(zuo四声)相约一起去向当时很有名的大学问家程颐求教。
两个人走到程颐家的时候,恰巧程颐在家里面睡觉。
很懂礼貌的杨时就建议不要惊醒老师的睡觉,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天气变得很冷。
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
他们还在大雪中等待。
这时候,游酢冷得受不住了。
他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阻拦了他。
他们两个人在大雪中坚持着,等待老师醒过来给他们讲解问题。
当程颐老师睡醒的时候,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
程门立雪的故事启示1、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2、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3、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程门立雪成语出处《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1.游:游酢(zuo四声),字定夫,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与兄醇以文知名,师事程顾,历任太学博士、齐州判官等。
2.杨: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师事二程,为荆州教授,德望日重,自号龟山先生。
3.程颐:宋理学家,字正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世称伊川先生。
杨时人物简介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
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人。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精选8篇)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da5a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1.png)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精选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 1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 2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哲学程颐。
到了程颐家,可是门上的小书僮对他说:“程颐先生正在书房坐禅,你还是先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没关系,小兄弟,我还是在这里等先生坐禅结束吧!杨时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结束坐禅,好向他请教问题。
“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
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没关系。
麻烦你等程颐先生坐禅结束以后,替我通禀一声,就说杨时在门外恭候先生教诲。
杨时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那么大的雪,你怎么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里呀?不如到屋子里
来暖和暖和吧!小书僮看到外面实在太冷了,而杨时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不由地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想请杨时到门厅里烤烤火,避避风雪。
“不,小兄弟,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
但是我还是在外面等好一点,你请进去吧。
杨时谢绝了小书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门之外,顶着凛冽的北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连动都不动一下。
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程颐一听此事,马上问:“这个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吗?“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
小书僮回答说。
“快,快,快开门。
不知他是不是冻坏了。
待老夫亲自出门去接这个年轻人进来。
程颐吩咐小书僮赶快搀扶他出去看杨时。
等到小书僮把门打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原来外面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脚都没有动一下。
“快,快!你们快把杨相公扶进屋子里来。
程颐命令家人道。
“嗨,你这个年轻人,怎么那么傻呢?改天再来不就是了!程颐一边要家人抬着杨时到书房里去,一边连声地责怪着杨时。
“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
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那么懂礼貌。
心里非常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后来杨时果然学有所成,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他们的求学精神是多么令人尊敬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到以下三点:1.学习要坚持不懈,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2.求学师门,诚心专志,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
3.信念坚定,不畏艰辛。
坚持到最后,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的延伸【注音】chéng mén lì xuě【解释】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宋史·杨时传》【简介】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近义词】尊师重道【成语举例】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1.程门立
雪的成语典故2.程门立雪有什么成语故事3.成语故事程门立雪4.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5.程门立雪成语的主人公是谁6.《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之《程门立雪》7.程门立雪的典故是怎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