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合集下载

德育课程实施成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

德育课程实施成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

德育课程实施成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道德品质高尚的个人素养。

然而,目前德育课程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急需评价与改进。

本文将探讨德育课程实施成效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成效评价的方法德育课程的成效评价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指标,既关注学生的道德素质,又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

德育课程成效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 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是评价德育课程成效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班级讨论、故事阅读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2. 学生的行为表现德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因此,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课堂观察、校园观察等方式,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

比如,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尊重师长和同学、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课程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即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答题得分外,还应该关注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二、改进策略在评价德育课程成效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下面是一些建议的改进策略:1. 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是德育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德育课程的成效。

因此,学校应注重师资建设,提供相关培训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 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德育课程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结合,设置一些具体、实用的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同时,可以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3. 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家庭和社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优秀的家庭和社区环境有助于德育课程的实施。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也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进步。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的综合评价。

为了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我们需要转变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同时也无法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从而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科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内容,考试成绩只是学科能力评价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活动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和问题。

学习态度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二、注重过程评价和反馈机制过程评价和反馈机制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帮助学生改进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需要注重过程评价和建立反馈机制,从而更好地优化评价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评价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律性,并且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作者:赵娜孔凡哲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10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

《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教育评价改革进程中,德育评价作为薄弱环节应予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德育评价先后经历了初建期、全面探索期、深化改革期。

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需立足现代教育发展与评价需求进行“三破三立”,即德育评价地位要破“重智轻德”,立“以德为先”;德育评价标准要破“重行轻意”,立“以意为主”;德育评价方法要破“重测轻评”,立“以评为先”。

中小学德育评价要基于“育德更育人”的理念,照顾道德情意的开放标准,在对话情境中对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意进行理解与解释,促成德育主体的道德生长。

关键词德育评价;中小学;主观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作者简介赵娜,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孔凡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改革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德育评价一直是德育工作与教育评价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德育工作与教育评价的改革难点。

一、中小学德育评价及其发展脉络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

这是对德育评价的经典诠释。

许多研究者对德育评价内涵的揭示基本以此为基调。

例如,鲁洁、王逢贤认为:“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搜集适当的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小学德育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素质观念的转变,小学德育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和改进。

那么,2023年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一、提高素质教育水平2023年,小学德育工作将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将会把课堂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启发孩子思维,增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学校还将大力实施信息化教育,创新教育方式,将网络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能够在自主、交互、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其学习潜力。

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小学德育工作还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推进。

学校会从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出发,按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将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对孩子全面素质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科知识的学习成果,还将评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评价标准方面,学校也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体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建立多个评价层次,既能让部分学生获得轻松自在的评价体验,又能为一些数据相对较高的学生提供更加挑战的评价标准。

三、发展校本德育课程2023年,小学德育工作还将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创新。

在全国教育大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

此次,小学德育工作也不例外。

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要求。

学校将更加注重课程的特色与创新,吸取西方课程设计的精华,将其有机地结合中国国情和儒家文化,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德育教学体系。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还将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游戏式教学、协同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等。

教师评价的“四个转变”

教师评价的“四个转变”

教师评价的“四个转变”教师评价的“四个转变”客观、公正地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是优化教师管理的有效手段。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建设优良的教师群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大胆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四个转变”。

评价内容:由综合转变为分项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少学校是将“德、能、勤、绩”揉和在一起,全面考评后得出具体结果。

这种综合性的评价,往往会因教师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因素而影响整个评价结果。

其弊端为:教师“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明自身不足,当然也就不清楚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人无全才”、“人无完人”,教师不可能将各项工作做得十分“完美”,因此,综合评价“优秀”者往往为数不多,这样,无疑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产生令少数教师“破罐子破摔”的负面作用。

为此,我们“化整为零”,设立了“师德之星”、“教科之星”、“教学之星”、“德育之星”和“出勤之星”(以下简称“五星”),从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分项评价,既肯定教师某一方面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进步,又鼓励教师全面创优。

这样,使每位教师都能体验到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自觉地、努力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

评价标准:由定量转变为定性在评价中,许多学校都采用“百分制”,即对教师工作按量化的标准逐项打分,或加或扣,最后计算出总得分,将“分数”与奖金的“钱数”进行换算。

这种定量的评价,操作比较方便,结果一目了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对教师各项工作分值、权重等的确定缺少科学依据,因而有着随意性甚至是不合理性;其次是容易“误导”教师,使教师斤斤计较于考评的得分,潜意识、习惯性地将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与奖金的多少“挂钩”,这样,“经济意识”是强化了,“奉献精神”却淡化了,甚至会出现考评外的工作没人做、不愿做的现象。

在应试教育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一评价标准下,则是“分分分,教师的命根”。

德育内容发展的趋势

德育内容发展的趋势

德育内容发展的趋势
在当今社会,德育的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德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德育内容发展的趋势:
1. 强调个性化培养:德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递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2. 综合素质教育:德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日益紧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注重实践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例如,组织社区服务、参观纪念馆等。

4. 强调多元文化教育: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5. 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在线学习等,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新时代下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

新时代下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

新时代下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
随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应该更
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多元化评价。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

因此,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向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转变,评价指
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情感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

其次,我们要关注过程评价。

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应更加关注教育的过程,从注重结果转向更加注重过程,从关注表面现象转向关注内在本质。

教育评
价应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我们要关注多元化评价。

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应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从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实验、演讲、展示等多种形式。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
心理健康,从单一的评价标准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转变。

总之,新时代下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
过程评价、关注多元化评价。

我们要注重评价指标的多维度,更加注重评价
过程,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

小学德育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德育评价方法研究

小学德育评价方法研究作者:李锡锋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年第08期学生评价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能够有效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但目前在德育评价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德育评价不够重视、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获得的结果不够准确等,导致成效不彰。

因此,若想优化小学德育评价的效果,需要先使此项工作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再结合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合理开展德育评价德育需要结合实际,和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因此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确定德育评价的主要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核。

基于此,可以效仿清华附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积累大量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并且以辅助学生成长的“高影响力”活动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使用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最终形成学生综评发展报告单,公开评价结果。

小学的德育评价也可以参考其“写实记录”的方式,准确记录下学生成长的情况。

这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正确了解自身的情況并不断完善。

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1.提高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完善德育评价的过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第一,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考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得到肯定,收获成功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评价过程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纵向评价学生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不断激发自身潜能,主动去实现发展目标。

2.重视结果的过程性第一,使评价结果数据化。

学生品德的进步,记录在德育评价数据库当中。

这样一来,家长能从数据库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不足。

学生可以查看数据报告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报告了解德育活动的具体情况。

第二,使德育评价结果更加细致。

合理的德育评价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因此适当扩大评价范围是必要的。

只要学生在不断成长,均可以获得在领奖台上接受表彰的机会。

完善德育评价做法

完善德育评价做法

完善德育评价做法
完善德育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做法:
1.制定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学科特点,制定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注重过程评价:将德育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

3.引入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状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强化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5.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评价的效果。

6.建立德育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德育档案,记录其德育发展轨迹,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7.培训专业评价人员:对从事德育评价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评价技能和素质,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8.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目
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总之,完善德育评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注重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小学五年级的小明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缺席课堂,上课时打架斗殴,和同学顶嘴,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不良行为,校方决定采取一系列的德育措施。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校方安排了班主任每天放学后与小明进行交流,询问他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

同时也与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关于小明的行为规范和学习计划。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和家长形成了合力,共同关注小明的发展。

第二步,建立积极的奖励制度。

学校设立了成绩奖励、道德奖励等多种奖励措施,以鼓励小明积极向上。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小明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小明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奖励,逐渐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三步,提供额外辅导和支持。

校方聘请了一位专业的辅导老师,为小明提供额外的学习辅导和行为指导。

辅导老师与小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耐心倾听他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小明排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第四步,家校合作,共同引导。

学校与小明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协助他克服不良行为问题。

教师们定期和家长沟通,交流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

家长则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家中加强对小明的教育和管理。

小明的改变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学校给予了他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家长给予了他持续的支持和引导。

而更重要的是,小明本人通过这一过程,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责任,明白了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改正错误和转变的潜力。

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指导和支持,他们就能够逐渐改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学校和社会中,我们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发挥潜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浅谈新时期德育课程评价

浅谈新时期德育课程评价

课题展示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德育课程评价的背景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转变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在这一阶段,学校要建构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受传统德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学校德育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现行德育评价体系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负面影响日趋明显。

时至今日,小学生大讲爱国主义,中学生尚且崇尚集体主义,而大学生就只讲个人主义。

由此可见,学校要着力改革德育评价体制,摒弃传统的“假、大、空”模式,建构起求真务实的德育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德育评价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如何做好新时期德育课程评价1.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在建构评价体系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

评价者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基本特性和本质,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始终坚持平等、宽容的态度,认真聆听学生的声音。

作为一名普通人,都会有无法避免的缺点和平庸,但是缺点并不能影响其存在。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犯错误,教师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和机会,并帮助其纠正错误。

人只有不断地犯错,并不断地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所以,在建构德育评价体系时,评价者要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和规律,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背诵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条件,切实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转变学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将其作为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主意识。

无数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发展道德判断能力以后,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以后,就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妥善处理各类道德问题。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成长评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潜力。

目前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分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我们需要转变评价方式,使之更加全面和科学。

本文将探讨如何转变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成长。

我们需要从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而不是仅仅注重结果。

当前的评价方式往往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而不是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去死记硬背。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德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我们需要注重个性化评价,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他们。

个性化评价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然后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需要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需要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自己的成绩和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加有效地提高成绩。

评价也需要是有效的,即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之前所学的知识技能。

如果评价不及时、不有效,那么就会给学生造成误导,甚至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评价需要是及时的、有效的,以促进学生成长。

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实现的四个转变

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实现的四个转变

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实现的四个转变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新形势下广大德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与时俱进,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广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广、博、专、深的知识储备,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艺术,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引导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

二、强化实践,促使品德教育向开放式转变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

走出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

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使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四、强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战场,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可以从如下几项具体措施入手:1.营造校园德育的良好氛围环境可以育人。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校园德育氛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学校在恰当的位置悬挂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科学家等画像;办好黑板报、阅报栏、德育展览室;把教育方针、育人目标、名人名言、日常行为规范等以标语形式展现出来,激励学生上进,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佳境。

伙伴式德育:基于关系转变的德育实践新样态

伙伴式德育:基于关系转变的德育实践新样态

伙伴式德育:基于关系转变的德育实践新样态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

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教育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伙伴式德育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实践样态,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生的关注和支持。

伙伴式德育是基于关系转变的一种实践方式,它着重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尊重共享和合作共赢。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探讨、分享、创新。

同时,学生也成为了教师的伙伴和参与者,共同构建德育的独特风格和理念,并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在伙伴式德育的实践中,关系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不仅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要成为自己成长发展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尊重和理解。

最后,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分享经验,让教育过程成为一种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伙伴式德育的实践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德育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如游戏、趣味竞赛、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形式的德育课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业探究等。

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德育的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在学习和成长中得到更多的启迪和帮助。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

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真正走入课堂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评价也应该随之改变,才能真正走入课堂,服务于教学和学习。

评价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评价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一、评价方式的转变1.传统的评价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为主,以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目的。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了知识本身,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因为考试只是某一瞬间的表现,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潜力,而且高压的考试容易导致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新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能力和潜力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维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和学习综合起来,通过积极引导、全面观察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1.提高评价的科学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目标也从知识传授转向了综合能力培养。

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随之变化。

新的评价方式突出了评价的科学性,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潜力,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观察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发现学生的个性发现并关注学生的个性是课堂教学和评价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和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的个性,进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和评价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

为了实现评价方式的转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评价的主要实践者,因此需要通过相关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这些培训课程应该涉及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评价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以便教师更好地掌握评价的本质和方法。

学生德育评价方法

学生德育评价方法

学生德育评价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然而,如何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准确评价,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德育评价的方法,以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1. 策定评价标准学生德育评价的第一步是策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这可以包括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维度。

通过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估。

2.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试卷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征询他人的意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3. 引入综合评价学生德育评价不宜局限于单一的评价指标,而应该引入综合评价。

除了对学生德育的定量评价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成长过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这样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德育素养。

4. 个体化评价每个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采取个体化的评价方法。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个体化评价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 师生互动评价学生德育评价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品质,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自我评价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6. 学生自主评价学生自主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评价表、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的德育发展进行评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还能激发他们对德育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7. 多方参与评价学生德育评价不宜仅仅由教师来完成,还应该由家长、同学、社会等多方参与。

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家庭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价;同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第1篇示例: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定位。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

为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风建设等方面都设置德育目标,并且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育专业化、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加强课程、德育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德育APP、开设德育微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四、加强德育与课程融合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化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多种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协同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德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教学论文】德育应实现“四个转变”

【教学论文】德育应实现“四个转变”

德育应实现“四个转变”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德育机制,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水平?郧阳科技学校认为,应通过着重抓好学校德育机制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规划方面的“四个转变”,着力构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框架。

在德育主体上,应从教育部门唱“独角戏”向“社会大合唱”转变。

要做好德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

只有坚持把德育与形势教育、普法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时,要通盘考虑德育工作,努力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德育内容上,应从侧重教材的静态教育,向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的动态教育转变。

针对德育往往只注重抽象灌输,缺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弊端,职业学校应转变观念,重新调整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可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践教学活动,注重知行统一。

如积极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打造互联网上的德育阵地,建立德育工作网站,主动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行网上互动,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

在德育形式上,应从过去简单化的做法,向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形式转变。

德育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德育的内容,还取决于反映内容的载体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能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要对德育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富有特色的教育项目,做到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结合、固定项目与临时项目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类德育报刊的教育阵地作用,开展集中赠订活动,把有关德育的最新成果和工作动态及时传递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形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课改背景下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有八年,对应的课程评价标准也不断趋于成熟,而德育教育的改革却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德育的评价机制明显滞后于显示的德育工作新形势,德育教育特别是其评价机制与新的课程理念不协调。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的与评价应作如下的转变。

一、从德育知识评价为主到德育行为评价为主
道德教育评价应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行动结合起来,在知行统一中评价学生的道德,缺少了道德实践环节的评价是不完整的。

因为,道德知识的考查只是反映了学生道德知识的记忆水平,而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导之以行”,也就是为了引导道德实践。

因此,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以主人的身份去听、去看、去想、去做,闻其声、见其形,才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感,实践不仅满足了学生表层的行为习惯,也能在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良心和心灵世界的建构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道德丰富与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建立一种道德信念。

实践体验即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认识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
二、从重视评价结果到重视评价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结论性评价。

新课程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各项活动过程的评价,因为中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一味地按照终结性评价的静态结果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其评价的目的肯定达不到,甚至以偏概全,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推动学生道德的自我发展,比如,以往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德育评语中普遍性地出现以下结论性语言:该生团结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该生对班集体工作缺乏热情,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等等。

这样一锤定音的评语(结论性评语)会给学生误导,有的学生会沾沾自喜沉湎与“优等生”,有的学生则郁郁寡欢沉湎于“品质不良生”。

假设代之以“你在集体中逐渐学会了与同学的交往,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也懂得了与他人的合作”“交往”“沟通”“合作”这些都是对学生有积极正面导向作用。

再比如:“今后如能更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这样既暗指了学生的不足,有肯定了学生今后进步的可能性,给学生的发展留下了无限的空间。

三、从目标型评价道到激励性评价
目标型评价,也就是评价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对学生德育评价的理想化目标,然后据此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量,符合此目标的即为好生,不符合此目标的即为“品德欠佳”的学生。

这样的评价机制本身就显得较为呆板,是为评价而评价,失去了评价的真正意义。

对学生的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道德的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因此,评价机制必须凸显出它的激励性。

比如,可以在班级中设立“星级学生”竞赛表,粘贴在班级的墙面上,对学生中任何一个有积极意义的行为表现或行为表现上有较为明显进步的,都可以记上一颗五星,这样学生的积极行为可以随时得到认可和肯定性的评价。

然后每周在班会课上进行一次点评和小结,一周积累下来的五星数目最多的为“一周之星”,一个学期下来,五星数目最多的同学为“五星级学生”,第二档次的为“四星级学生”,第三档次的为“三星级学生”。

各档次的人数可多一些,力争让全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星级学生”的行列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行为表现不好的学生,只要进步了,也有机会获得“星级学生”的荣誉称号,感到自己的进步是富有成就感的。

因此对每位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已经被实践证明了在起始年级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四、四、从单一型评价到多元型评价
首先,从德育评价主体来看。

以往的德育评价往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评价为评价,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也会到来评价的主观性、片面性。

因此,评价主体应该尽量做的宽泛些,形成评价的合力。

例如,在班级“星级学生”的竞赛中,任何一位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可以提出建议,然后提交全班同学通过即可。

这实际上就把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权交给了全班同学和教师,评价主体也就变得非常宽泛,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学生对这种德育评价的满意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其次,从德育评价的手段来看。

往往常用的是教师给学生写学期或学年的评语;组织各类的积极分子的评比,开表彰大会或通报表彰等等。

其实评价的手段还可细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环节,教师可以做个有心人抓住某一个细节,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与引导。

再次,从德育评价内容来看。

新课程目标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情感与价值观,强调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注重培养学会健全的人格。

因此德育评价机制就应该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具有现实的导向性。

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是十分丰富的,可包括亲情、友情、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协作意识、自制意识和能力等,因此德育评价必须涵盖这些内容,甚至更加宽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