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影响分析
血液稀释比例及样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探索血液稀释比例及样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刘红梅 (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 6217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稀释比例及样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100例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设置不同的血液稀释比例(1:10000和1:5000)和样本存放时间(30min,60min和120min)以及存放温度(25℃,-5℃),并对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检测,对比不同条件下血细胞检验结果。
结果: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液样本,其血细胞检验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不同存放时间下的血液样本,其血细胞检验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低温环境下,不同放置时间样本的血细胞检验结果也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不同稀释比例和不同存放时间的血液样本,都会影响到血细胞的检验结果,因此要严格把控好每一个血细胞检验环节,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细胞检验;稀释比例;存放时间在现代临床医学检验中,血细胞检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根据上述血细胞相关因素指标的变化情况,能够为临床上对疾病的治疗干预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发现,医学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把控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对疾病的鉴别和判断[1]。
对此,本次研究主要探析血液稀释比例及样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100例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男59例,女41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6岁,年龄中位数为40.56岁。
所有受检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排除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身体条件符合本次研究的实际需求;(2)意识清晰,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所有纳入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血常规检测的主要仪器之一,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小注意事项,要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只是仪器的精确度高是远远不够的。
像血细胞分析仪这种精密的检测仪器,如果检测人员没有规范的操作,那么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准确的,那么也就不能够真实地反应被检测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对被检测者所做出的诊断也是错误的。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规范需要注意呢?下面将从检测人员的方面来讲解。
1、稀释:血细胞分析仪的稀释器、吸样管要经过校准。
吸血后吸样管外的血液要完全擦干净。
血液稀释后要尽快测定,否则易引起稀释性溶血。
jnhfyllin2、抗凝: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1993年发表的文件中建议使用EDTA-2K作为血液检测的抗凝剂,用量为1.5~2.2mg/ml血。
3、试剂:血细胞分析仪对试剂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有严格的渗透压标准、稳定的导电率、高标准的纯净度以及对仪器管道和阀路无腐蚀作用。
因此溶血剂、稀释液及清洗剂等最好选用原厂配套产品。
4、采血后用塞子密闭,室温保存不超过6小时。
5、血样:人体静脉血受外界的因素影响较小,成份是比较稳定的,检测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也好,因此除婴儿外,建议取血者采用静脉血检测。
如果采集未梢血,要注意做到不可局部过度挤压,避免血液中混入大量组织液,而且易激活凝血系统产生局部凝血,导致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误差;第一滴血由于细胞成分不稳定应弃掉,用第二滴血进行检测。
6、混匀:检测前混匀很重要,如果无旋转式混匀器应颠倒混匀至少8次。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常用的血常规检测仪器,在各级医院得到了普及应用,它的检测准确性,影响着医生的诊断和鉴别工作,因此,正规范操作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MCHC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临床经验801 当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成批出现MCHC值大于360g/L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1 血细胞检测仪出现检测失误当HCT的值检测结果偏低或HGB检测结果偏高时,都有可能导致MCHC的结果假性增高,即对MCV、RBC校准错误的情况下会造成HCT的的结果偏低,对HGB校准错误的情况下会造成HGB的结果偏高,而且在临床上常见于仪器校准时MCV、RBC、HGB的校准系数出现计算错误或者输入错误等,均会使得MCHC的结果偏高。
对该种问题的处理方法:在通过以及校准后先采用定值血标本进行验证,在确定仪器校准无失误的情况下再对病人的标本进行检测。
1.2 稀释液的渗透压偏高对于血细胞分析仪来说,其中使用的稀释液多是等渗电解质溶液,当然也存在极少数的仪器所采用的稀释液为低渗稀释液。
但是在血细胞检测仪对血细胞进行检测时,若其稀释液的渗透压低于仪器的渗透压则会导致红细胞肿胀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对MCV的测量结果偏大;若其稀释液渗透压高于仪器的渗透压时红细胞则会发生皱缩现象,从而使对MCV的测量结果偏小。
可见渗透压的改变间接地导致了HCT的值降低,因而使得MCHC的结果假性增高。
根据这个原因来看,如若在血细胞检测仪对人体血细胞进行检测时成批出现MCHC的值高于360g/L,其很大的原因是渗透压过高而造成的,譬如厂家所选用的实际稀释液的渗透压较标准渗透压而言差异较大等。
对于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确定是属于稀释液渗透压的问题而导致MCHC的值出现假性增高的情况下,可以对仪器进行更换或者选用适合稀释液型号的仪器,以确保MCHC的测量值处于正常范围。
2 当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随机出现MCHC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MCHC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覃仕峰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检验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摘 要】MCHC是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参数之一,其常常与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一同来作为鉴定贫血的标准。
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影响因素

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分类的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必要时必须血片复核,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方法:使用Sy smex KX-21血液细胞分析仪及目视显微镜,同时对150例标本进行检查,对比分析。
结果:操作不顺利、标本采取后放置时间、温度及上机前标本混匀、振荡时间、力度等均可影响血液细胞分析仪正确对白细胞的分类。
结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目视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对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应分析原因,目视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或重新采血。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白细胞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特别是白细胞自动分类和异常白细胞警告提示,改变了目视显微镜分类方法,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但是,目前很多检验人员因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完全可以代替目视显微镜分类结果,而忽视某些结果需要复片的重要性。
为此,本文将对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目视显微镜复片分类,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影响因素,现探讨如下1.方法:随机抽查门诊患者150例,静脉采血,EDTA-K2抗凝。
室温放置15min后,充分混匀,上机测试。
同时推血片一张,室温自然干燥,瑞氏染色,目视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
将两种方法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150例标本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有20例,报警率(阳性率)13.3%。
目视显微镜复片,发现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12例,阳性率8.0%。
20例阳性标本,目视显微镜复片,其中有8例可见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有幼稚细胞1例,杆状核粒细胞增多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2例,嗜碱粒细胞增多1例,异常淋巴细胞增多3例),占阳性标本的40%。
对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因素的实践分析

对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因素的实践分析各级医院临床检验应用中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就是血细胞分析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水平和可检测维度也越来越高,给临床检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笔者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许多检测数据和病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究了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实践因素。
1 环境温度的干扰实验室环境温度决定了仪器、试剂以及标本的温度,计数时稀释液的温度应为( 22±4) ℃。
当稀释液的温度低时,红细胞溶解后的膜碎片聚集, 粒度分布曲线的平坦段变短,当试剂温度低于18 ℃时需加热使用。
有些溶血剂在低温时可出现结晶, 并不容易被察觉,很难引起操作者的注意,但在显微镜下, 可见到其中悬浮着许多细小的结晶,这样的溶血剂滴入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必然增高。
我们基层医院地处北方,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冬季。
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不出稀释液在低温时产生的聚合结晶,常使分析结果出现异常。
在临床中可以将溶血剂或稀释液进行加热,以升高温度, 消除结晶。
还可加入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而减轻溶血剂结晶的发生。
低温也易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凝集, 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2 抗凝剂的影响ABX60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 含量不同的静脉血,临床结果表明EDTA-K2 有效抗凝剂量在1.5~ 6. 0mg/ mL时,不影响分析结果。
自制抗凝瓶EDTA-K2 用量1.5~ 2.2mg/ mL为宜。
低于1. 5mg/mL时抗凝效果欠佳, 出现肉眼不易发现的凝集,可表现为血小板降低。
在采血时,一般2mL的采血量,其误差在±0. 5mL范围内的话比较适宜。
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血量过多抗凝不充分,会出现凝块;血量过少, 会导致抗凝剂过浓。
笔者分析认为,由于血细胞遇抗凝剂先有一个短暂的(1~ 2min) 收缩过程, 这是因为钾离子进入血浆以后,改变了渗透压,导致水从细胞内流出所致。
实验一 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实验一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示教)日期年月日成绩教师签字【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加深理解血浆渗透压恒定的意义。
【原理】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约相当于0.9%Nacl 溶液的渗透压。
因此,将红细胞置于等渗的Nacl溶液中,其形态和容积保持不变。
若红细胞置于低渗的Nacl溶液中,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之膨胀甚至破裂发生溶血。
故临床上常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来测定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最大脆性,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最小脆性。
正常值;红细胞最大脆性为0.42%-0.46%Nacl溶液,最小脆性为0.32%-0.34%Nacl溶液。
【用品】抗凝血液,小试管及试管架、滴管、2毫升吸管、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步骤】1、取小试管10支,标号,依次排放在试管架上。
2、先按照下表所列数量向试管内加蒸馏水,匀加至2毫升。
这样便制成了从0/7%直到0/25%共10种浓度的低渗溶液。
3、向10支试管中滴加抗凝血液,每管1滴,摇匀,静置于试管架上一小时。
试管号试剂 1 2 3 4 5 6 7 8 9 10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1%氯化钠0.1 0.35 0.4 0.45 0.5 0.55 0.60 0.65 0.70 0.75 蒸馏水0.9 0.65 0.6 0.55 0.5 0.45 0.4 0.35 0.3 0.25 氯化钠浓度4、观察结果,所出现的现象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试管内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说明全部红细胞破坏溶解,称为完全溶血。
记下最先开始出现现象的浓度(这表示最小脆性)(2)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透明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破坏溶解;下层为混浊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未溶。
记下最开始出现的盐溶液浓度(这表明红细胞最大脆性)(3)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但上层液体为无色或极淡的红色,下层为混浊红色(说明红细胞完全没有溶解)。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

血气分析报告中的电解质指标解读理解Na和K的影响血气分析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可以评估身体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情况。
其中,钠离子(Na+)和钾离子(K+)是两个重要的电解质指标。
正确地解读和理解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钠离子(Na+)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关键离子。
它的浓度主要受到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在血气分析中,钠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钠浓度(pNa)来表示。
1. 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可能包括血容量减少、水分丢失、摄入过多的钠等。
高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进而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流动,使细胞收缩和脱水。
2. 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浆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常见的原因有水相对钠的增加、钠的丢失过多等。
低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内流动,引起细胞肿胀。
二、钾离子(K+)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稳定性和正常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离子。
它的浓度主要受饮食摄取、肾脏排泄和酸碱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在血气分析中,钾离子的浓度通常用血浆钾浓度(pK)来表示。
1.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原因可能包括肾脏排泄功能障碍、细胞释放钾过多等。
高钾血症对心脏和神经肌肉功能具有严重影响,可导致心脏停搏和心律失常等危险情况。
2.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是指血浆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常见的原因有肾脏功能失调、失水等。
低钾血症会引起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性,可导致肌肉无力、心脏传导异常等症状。
三、Na和K的相互关系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细胞内外的钠和钾的浓度差异是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基础。
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
钠钾泵是控制这种分布的关键机制。
当钠离子浓度升高时,会导致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细胞内钾的浓度降低,进而引起低钾血症。
相反,当钠离子浓度降低时,细胞内钾的浓度升高,进而引起高钾血症。
血小板计数血液分析仪的影响因素和分析

比测 定 。
2 . 3 预稀释血放置 时间对 P L T计 数的影响
为 了血细胞分析仪 的合理使用 , 保证 实验 结果 的准确性 , 原 则上样 品应使用 静脉 抗凝 血 。 目前 , 限 于仪器 的种类 和性 能不 同, 使 用静 脉血做常 规检查 在 乡镇卫 生 院 内推广 稍有一 定 的 困
难 。本文就预稀 释不 同的时间对 P L T的影 响进行 了分析结果 见
2 影 响因素 2 . 1 小红细胞对 P L T计数 的影响
我们对小红细 胞对 P L T计数 的影响 进行 了分 析 , 认 为 当平
。 均红细胞体积 ( MC V ) 正常时 , 对P L T计数没有影响 , M C V 7 0 l以下 表 1 f 时既有影 响 , MC V越小 , 小红细胞数量越 多 , 影响越大 。 表 1 预稀释血样 品不 同放 置时间对 P L T计数 ( ×1 0 9 ) 的影 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0 1 9 ( 2 0 1 3 ) 0 5 —0 4 0 3 —0 1 2 . 2 样 品溶血不完 全对 P L T计数 的影 响
半自 动血液 分析仪 , R B C和 P L T 同时进 行计数 , 同一 样 品即 使溶血不完 全对血小板计数 亦没有 影响 , 而对 WB C计数 和分类
试剂或研 制高质量 的试剂是 我们 的方 向。但 目前 国产或 自配试 剂不 同程度 的存在 质量 问题 , 有 的 与仪器 不 匹 配 , 过 滤 不彻 底 , 细菌 污染 等 , 而使本底 增高 , 尤其是溶 血剂 存在的问题较多 。 2 . 5 残 留溶血 素的影 响 残 留于测 定杯壁 的溶 血素将破 坏红 细胞形 成 2 . O I L 左右的 碎屑 , 导致 P L T计数结果偏 高。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点 。但其 使用的影 响 困素 较 多, 别是 血 小 板 计数 的 特 影 响 因素。为 了能 对该计 数方法 的影 响 因素有系 统认 识, 我们 参照 r近 年来有 关研究 和同仁 们共 同探讨 。
1 仪器 工作 原理 电阻扰法 血液 分析仪 是利 用光 电二极管 控制 液量
将血细 胞悬液 吸进 微孔 管, 当每个 血细 胞通 过微孔 时, 均取代 等体积 的电 解质 落 液使 电阻 增 大, 生 相应 脉 产 冲, 冲幅度大 小 与微 粒 大 小 成正 比l 血 小板 随 红 脉 】
数几 乎没有 影 响, 为可 以用 易 购 的 E T 认 D A—Na 2代
替 E T D A~K, 。
26 温度
关于温度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 测报道
不 _ 刘 中伦 . 研究 L ℃3 - 等 0 3名 正 常人 标本仪 器 血 液和 抗 凝剂 比例 会 影 响检 验
2 2 2 抗 凝剂 比例 .
法 和手工 法血 小板数值 , 果为 l℃ 时 仪器 计 数 计数 结 0
结 果低于 手工 法 , 为 因 血小 板 聚 集 所 致, 认 而杨 佳 等 研究结 论不 同, 认为血 小板在 5 他 ℃和 2 ℃ 、0 0 2 ℃和 出现 微 凝块可 能性 增加 , 可能阻 塞仪 器 的检测, 凝剂 比例偏 抗 高 , 小板会肿 胀 崩解, 血 产生正 常血 小板大 小碎 片而 无 法 得 出正确 的结果 【
2 5 小红细 胞 干扰 由于 血 小板 和 红细 胞 是在 同一 检 测系统 中通过 颗粒 大 小加 以鉴 别 的. 量 的 小 红细 大
血细胞 计数 中的主 要 试剂 , 它能 将细 胞 溶 解 并 使 白细 胞体积 发生 规律 性变化 。理论 上讲 血小板 计数时 的脉 冲大 小只与稀 释 液 的性 能和 仪 器 的设 置 有 关, 与溶 血 剂无关 。但 实际 工作 中发现 溶 血 不完 全 , 由于 红 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是利用 电阻抗法进行计数,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 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 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 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大 体积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分析仪将大体积血小板误计入 红细胞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4.抗凝剂因素
血小板检测异常的 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亮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 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 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小 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血小板 具有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因此很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
1.采血因素
老人、儿童、严重营养不 良及体质较差患者由于静脉 血管不明显常常发生采血困 难、出血不畅,易引起血小 板聚集;
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常规标本宜在8小时内 检测。若放置较长时间,细 胞的溶解所产生的渗透压对 血小板具有破坏作用,血小 板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血小板的数量随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
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K2的能抗 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这就 要求采血尽量准确到2ml。采血 过多则抗凝剂相对不足导致标本 出现微凝块;采血不足、抗凝剂 比例相对偏高,导致血小板肿胀 破坏,产生碎片无法正确计数。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
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 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 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被计 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 增高;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在临床工作
中常遇到的,了解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 有问题的结果时,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 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标本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于胆汁排泄,导致检验中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
明显升高,一般在用药后4小时内影响最大, 24小时后消失。非那西丁可引起碱性磷酸酶、 谷氨酸转肽酶活力上升。
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
气体扩撒等等。
贮存血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防止蒸发,血样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即使 贮存在冰箱里,蒸发的危险依然存在。 血样贮存的温度越低,血样保存的时间越长。 注意,对于有些检验指标,血样不能冷冻,如: 做脂蛋白电泳的血清或血浆,测载脂蛋白AI及 B,脂蛋白X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清或 血浆 血样保存时应竖直放置以加快凝血。 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 贮存中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 血样冷冻再溶解后,应重新混匀几次,防止检 测物质分布不均。
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
如高脂饮食后甘油三酯可高达空腹时的数十倍; 高糖饮食后使血糖升高。但是过度的空腹也会 导致一些结果异常。如血糖,转铁蛋白等可因 空腹时间过长而降低;甘油三酯反而升高。食 物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如高蛋白饮食尤其是 进食动物内脏及贝类等可使BUN、P、UA、血尿 酸增高;长期饮酒后可使高密度脂蛋白、乳酸、 尿酸等增加。另外,饮食后甘油三酯增高,形 成脂血会对一些以比色为方法学的检验项目造 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除特殊检验项目或 急诊外,一律早晨空腹采血 。
标本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生化室
重视对采血人员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的指导
大部分生化测定标本采集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 成的,而由于他们对检验科工作缺乏了解,容
易发生血液采集、送检不符合要求,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标本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由于人体的体位姿势不同影响血液循环, 某些生理现象可发生变化,血液和组织
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

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血液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
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非细胞成分主要是血浆,其中包括胶体成分和晶体成分。
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0%-60%,红细胞占血液总体积的40%-50c/0。
血液稀释时,红细胞容量相对降低,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但血液稀释在一定限度内,机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偿,包括组织氧的摄取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以及氧离曲线右移等,使组织氧代谢不受影响。
血液稀释,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对血液黏度的影响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容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
血液黏度的增高主要是由于细胞-血浆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
稀释式自体输血时,部分血液黏度高的患者在人工放血的同时输入外源性液体置换血液,此时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液体容量增高,聚集的红细胞出现解聚,叠连的红细胞分散,使血液黏度显著下降。
血液黏度的降低,可改善组织灌注,即血黏度越低,血的流速越快。
(二)对心排血量及器官血流的影响根据Hagen-Poiseuille定律,血流量与灌注压成正比,与血管阻力成反比。
血液稀释能降低血液黏度,使末梢循环血管阻力降低,血液流速加快,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每搏排出量增加。
当Hct降至0.29时,心排血量是血液稀释前的123%;当Hct至0.21时,心排血量增加到稀释前的136%。
一般来说,血液稀释至Hct 0.25-0.30时,降低的血黏度和增加的心排血量可以取得对组织最佳的送氧效果。
但如果血液继续稀释,血黏度的再下降则有限,患者处于“有效循环血量失血”状态,将出现失血性休克,导致毛细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心率加快是由血液稀释导致Hct下降的继发性代偿机制引起。
但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仅出现心率轻度加快。
如心率明显增快,提示血容量低、静脉回流量减少,心搏出量的增加受限,此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
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血液稀释作为一种血液保护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及节血效果确切等优点,是围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应用广泛。
血液稀释时各种凝血因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稀释,势必对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就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标签:血液稀释;凝血功能;影响;研究进展围术期采用血液保护技术,可以减少异体血输注和避免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血液稀释是其中一种较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
随着脏器移植、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大量开展,血液稀释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围术期降低异体血用量、保证患者术中安全、提高麻醉质量的重要方法[1]。
血液稀释在产生良好的节约血源效果的同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止、凝血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和纤溶系统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任何因素破坏了这种平衡就有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在围术期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受到重视。
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血液稀释的概念及分类血液稀释(hemodilution)是指患者在麻醉后、手术开始之前的平稳阶段应用大量胶体液或晶体液将血液稀释到预定的理想压积,通过稀释后的血液维持循环稳定。
这样血管内血液中细胞有型成分相对或者绝对减少,尽可能地降低血液浓度,从而减少红细胞损失的一种技术。
血液稀释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n-isovolemic hemodilution,ANI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是指在麻醉诱导前或诱导后采集自体血,同时补充等效容量的晶体或胶体液使血液稀释,在手术必要的时候再将采得的自体血回输,以达到减少血液破坏及丢失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2]。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是指在麻醉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者加深麻醉使血管容量适度扩张,同时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输注量约为自身血容量的20%,使血液稀释,而不采集自体血。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稀释液渗透压的改变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分别使用M—30D血液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低渗稀释液和高渗稀释液对30份EDTA - K2真空采血管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将三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低渗和高渗稀释液检测值中WBC、Neu、Eos、Mono、Baso、RBC、Hb、MCH、PLT与专用组无明显差异,但HCT、MCV、MCHC、RDW—CV、MPV与专用组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稀释液渗透压的改变对血细胞体积分布相关的检测值有明显影响,应加强室内质控工作,严格控制好稀释液的渗透压。
关键词:稀释液渗透压改变血常规研究血常规是临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影响血液分析仪检测值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我们用不同渗透压的稀释液对30份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实验对象:本组30名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病、近期未使用抗凝剂或输血史,肘部无皮肤病、感染者;均征得体检者的知情同意。
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23~52岁,平均36.2岁。
1.2实验材料:迈瑞BC—55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30D血液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306±l0mOsm/kg),配制的低渗稀释液(250mOsm/kg)和高渗稀释液(350mOsm/kg),EDTA —K2真空采血管,复方碘伏,棉签等。
1.3实验方法: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用EDTA—K2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3ml,分别用专用液、低渗液和高渗液裣测,1h内检测完毕。
1.4统计方法:全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但体积相关参数P<0. 05具有显著差异。
3、分析讨论3.1研究宗旨:血常规检测是临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血液细胞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也有较多的外在因素影响其检测值的准确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血液稀释状态的关系

生理功能影响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 氧气。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导致贫血、缺 氧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患者可能 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影响日常 生活和工作能力。
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评估
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可能对患者的生 活质量产生影响。
生活质量影响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能导致患者体力下降、易疲劳,从而影响其参与日常活动的能力。这可能导致患者社交隔离 、心理压力增加,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
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预后评估
预后是指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患者的生存情况。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可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 预后产生影响。
预后影响
要手段。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 足够的蛋白质、铁、叶酸、维 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支持红
细胞生成。
对于营养不良或食欲不振的患 者,可考虑给予肠内或肠外营 养支持。
营养支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也是干预血 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浓度 变化的重要方面。
VS
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氧 合状态和组织氧供,可能对患者的生 理功能和临床结局产生影响。
04
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血液稀释状态
血液稀释是指血液中血浆成分减少,而细胞 成分相对增多。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水 和毒素的清除,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液稀释, 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血液稀释时,血浆容量增加,血液中 的红细胞比例相对减少,导致血红蛋 白浓度降低。
细胞渗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渗透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压的概念及其对细胞的影响。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对红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4. 分析渗透性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细胞渗透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隔屏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透过性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脂溶性等因素。
当细胞置于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时,水分子的跨膜流动会导致细胞体积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当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时,水分子会从外部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膨胀甚至破裂;而当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时,水分子会从细胞内部流向外部,导致细胞失水收缩。
三、实验材料1. 红细胞悬浮液2. 生理盐水3. 0.9%氯化钠溶液4. 0.7%氯化钠溶液5. 0.5%氯化钠溶液6. 0.3%氯化钠溶液7. 移液管8. 计时器9. 显微镜10. 吸水纸四、实验步骤1. 将0.9%氯化钠溶液置于培养皿中,作为等渗溶液。
2. 分别将0.7%、0.5%、0.3%氯化钠溶液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作为低渗溶液。
3. 将红细胞悬浮液用移液管吸取适量,滴入等渗溶液中,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
4. 分别将红细胞悬浮液滴入低渗溶液中,记录红细胞溶血时间。
5.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记录溶血情况。
五、实验结果1. 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无溶血现象。
2. 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时间依次为:0.7%氯化钠溶液>0.5%氯化钠溶液>0.3%氯化钠溶液。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逐渐膨胀,最终破裂。
六、实验分析1. 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受到渗透压的调节。
2. 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依次缩短,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随着溶液渗透压的降低而增加。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逐渐膨胀,最终破裂,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受到溶液渗透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稀释液渗透压的改变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分别使用m—30d血液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低渗稀释液和高渗稀释液对30份edta - k2真空采血管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将三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低渗和高渗稀释液检测值中wbc、neu、eos、mono、baso、rbc、hb、mch、plt与专用组无明显差异,但hct、mcv、mchc、rdw—cv、mpv与专用组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稀释液渗透压的改变对血细胞体积分布相关的检测值有明显影响,应加强室内质控工作,严格控制好稀释液的渗透压。
关键词:稀释液渗透压改变血常规研究
血常规是临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影响血液分析仪检测值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我们用不同渗透压的稀释液对30份静脉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实验对象:本组30名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病、近期未使用抗凝剂或输血史,肘部无皮肤病、感染者;均征得体检者的知情同意。
其中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23~52岁,平均36.2岁。
1.2实验材料:迈瑞bc—55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30d 血液细胞分析仪专用稀释液( 306±l0mosm/kg),配制的低渗稀释
液( 250mosm/kg)和高渗稀释液(350mosm/kg),edta —k2真空采血管,复方碘伏,棉签等。
1.3实验方法: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用edta—k2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3ml,分别用专用液、低渗液和高渗液裣测,1h内检测完毕。
1.4统计方法:全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但体积相关参数p<0. 05具有显著差异。
3、分析讨论
3.1研究宗旨:血常规检测是临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临床疾病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血液细胞检测仪器广泛应用,也有较多的外在因素影响其检测值的准确性。
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有: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标本的采集、抗凝、稀释、储存,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等。
因此要从这些方面来做好室内质控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因素和缩小检测误差,以便临床参考。
3.2理论基础:标本处理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目前的抗凝基本上是使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标本的稀释就显得尤其重要。
迈瑞bc—5500是国产高档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能对大批血细胞计数与五分类进行快速而有效的筛检,通过检测细胞通过检测孔是产生的脉冲数量和大小来计数的,脉冲的大小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
当使用高渗透压的稀释液时,包浆内的水分通过细胞膜渗出,细胞脱水枯瘪,体积缩小,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的血细胞过少;当使用
低渗透压的稀释液时,水分通过细胞膜进入到包浆内,致使细胞膨胀,体积增大,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测的精度,故稀释液的ph值、电导率和渗透压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参数。
3.3研究体会:本资料中使用低渗和高渗稀释液时,与血细胞计数相关的wbc、neu、eos、mono、baso、rbc、hb、mch、plt检测值与专用稀释液无明显差异,而与血细胞体积分布相关的hct、mcv、mchc、rdw—cv、mpv却有明显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使用高渗稀释液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体积均明显缩小,其中以rdw—cv最明显(平均缩小25. 8%),其次是mchc(19.7%)和mpv(18.9%);在使用低渗稀释液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体积均明显增大,以rdw—cv 最明显(平均增大31. 5%),其次为mpv(26.9%)和hct( 2
4. 8%)。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稀释液渗透压的稳定性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做好室内指控,只有通过室内质控工作才能监测好稀释液渗透压的变化,稀释液渗透压的稳定才能使前后结果具有可比性。
综合上述,稀释液渗透压的改变对血常规的检测值有影响,特别是对血细胞体积分布相关的检测值有明显影响,在日常临检工作中,应加强室内质控工作,严格控制好稀释液的渗透压,才能保证临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能为临床诊治和疗效评价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桂英,等.bc - 55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评价[j].检验
医学与临床,2007.4(11):1072-1073.
[2]林发全,奠武宁,医学检验用稀释液的研制概述[j].陕西医学检验,2000,15 (2):64.
[3]黄胜,梁华英.稀释液渗透压降低对血细胞检测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