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名家史学良简历

合集下载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由沧州日报与市邮政局主办的“邮政杯”沧州十大武术名人、十大武术事件评选,根据群众投票、专家评审,12月1日揭晓,张之江、霍元甲等当选沧州十大武术名人,沧州人创办国术馆、“武术之乡”冠名狮城等当选十大武术事件。

现将名人和事件做简要介绍。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张之江(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

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

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

1928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

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

19 33年和1936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在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的部队,都有该馆、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教导各级官兵痛杀日寇。

1954年张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发展武术事业。

1955年2月,毛主席亲笔复函约其座谈。

接信后,张把《关于成立国家武术机构的建议》提交全国政协。

1956年,张建议贺龙元帅建立国家武术研究机构。

当年中国武协成立。

大侠霍元甲霍元甲(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

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后霍元甲及其弟子大胜日本武士。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大刀王五大刀王五(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

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

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

后“戊戌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王率众积极参加,后清军围剿义和团,王因寡不敌众被捕,不久被八国联军枪杀。

中国近代武术名家大全 -

中国近代武术名家大全 -

中国近代武术名家大全-中国近代武术名家大全释永信释永信法师,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颍上人。

现为少林寺方丈、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永信法师出生于佛教家庭,幼即颖悟,好静喜佛。

1981年,父母遂其志,至嵩山礼少林寺方丈行正长老为师,披剃出家,旦暮依侍,亲炙师教,锤炼有年,慧行俱进。

后又参学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处,开阔眼界。

1984年回寺,仍侍奉长老左右,时值少林寺成立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被推选为成员之一,协助行正方丈处理日常寺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本年9月,赴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

永信法师少年壮志,以恢复少林、振兴祖庭为己任。

1986年,即组织人力物力,开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工作,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任副会长;第二年,又发起成立少林寺武术队,后发展为武僧团,任团长。

1987年8月,行正长老圆寂,得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其间除了繁重的日常寺务、接待和外访,还亲自主持了法堂、钟楼、鼓楼、白衣殿等重建工作,从查找原始资料,到筹集资金,废寝忘食,劳苦功高。

10月,被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1988年2月,为解除寺院周边地区群众病痛,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

10月,创立少林书画研究院。

1989年6月,带领少林寺武僧团在全国巡回表演,宣扬少林文化,并为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筹集资金义演;并先后带团访问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澳门、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友谊和理解,作出很大贡献。

特别是1993年6月份,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邀请,率少林寺佛教文化团访问台湾,这是海峡两岸宗教界隔绝四十年以来,第一个访问台湾宝岛的佛教团体,访问的效果和意义都特别重大;访问期间,与台湾佛教界著名高僧悟明、净心、圣严等法师共同主持法事,并受到俞大维、蒋纬国、郝柏村等名士接见,成为岛内一大盛事,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及韩国电视台等作了报道。

武术世家

武术世家

武术世家简历高祖父:史国良(1874-1954)少小拜少林善禅上人为师,深得真谛,光绪19年(1894),在直隶、鲁、豫、皖组织义和团在山东灌县大战洋人,后慈禧反目,遭镇压,云游四海,途中巧遇徐州振兴镖局总镖师徐兴武大师、少林拳大师朱锡恩、梅花五行拳大师邱邦杰,并结为好友,特委托三位武术大师,传授高曾祖父史忠纯真功绝技。

后又接交了形意拳大师刘奇兰、李存义、尚云祥等许多武林好友,经多年学习各家精湛武艺总结出独具一格家传功夫,代代以德传承。

,高祖父一生行侠仗义,扶危济贫,护村爱民,至今有口皆碑。

曾祖父:史忠纯(1909-2006)江淮武界一代宗师,曾任丰县武术协会副主席,丰县振兴武校创始人,自幼随曾祖父习武,天赋超群,并深得徐州振兴镖局总镖师徐兴武大师、少林拳大师朱锡恩、梅花五行拳大师邱邦杰众恩师精心教授,尽得真传。

融众家之长,德艺双馨,铁骨铮铮,正气浩然。

刀、枪、棍、剑、拳、镖、绳无所不精。

尤为软器械和铁砂掌闻名武林。

民国年间曾是地下党交通员,38年徐州沦陷,汉奸出卖被捕,双掌击毙日本兵,从清沙帐逃离,幸免于难。

40年和皮货商保镖路过济宁,误住李家黑店,发生分争,单掌批开磨石,震摄了地方无赖,大煞其嚣张气焰。

41年在南京下关,与人发生误会,十步开外,镖打铜钱,避免一场械斗风波。

58年应邀代表江苏省赴京参加武术交流大会。

返乡后,创办武校,景仰者如望泰山北斗。

拜师求学者,遍及江淮鲁南,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国际冠军、全国冠军、国家一级教练、一级裁判、武英级运动员多人,皎皎者有刘洪才、史孝奇、史为敏、薛正伟、张美玉、卓为民、郝允方、孙成江、胡绍亮、李井标、闫少堂等。

92年中央电视台来丰拍摄“汉皇故里”84岁高龄应邀表演武功,诸摄制人员及围观群众无不雀跃鼓掌叫绝。

一生深谙武学,成绩卓著,多家媒体曾争相报到,英名已被“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名人风采”、“中国21世纪人材库”、“中国专家人材库”、“彭城武林”等著收录。

中国历代武术家

中国历代武术家

中国历代武术家1、李小龙(1940.11.27-1973.6.8):原籍广东,精习咏春拳,自创“截拳道”。

18岁赴美留学。

留学期间,会空手道,又是三段拳手的日本留学生山本向他挑战。

三四个回合后一记鞭拳就把山本打倒在地,山本站起反扑,被他虚晃两招,突然侧身飞踹,再次踢倒在地。

大学毕业后,李小龙在西雅图办起一个武术馆,许多日本空手道、南朝鲜跆拳道和美国拳击好手找上门来都败北而去。

有一次在美国唐人街,他见四个持刀歹徒正胁迫一名华人少女,便立即上前解围。

赤手空拳,以一对四,把他们统统打倒在地,名震纽约。

在到泰国拍摄电影《唐山大兄》时,他曾与泰国拳王察猜(译音)比武。

拳王向以手力快猛腿力雄劲著称,往往在一两回合内把对方击倒不起而称雄,取得多届冠军,被称为“无敌手穿云脚”。

激战多时,最后李小龙施展其绝招————厉害非常的“连环三脚”将对方击倒。

2、孙禄堂:大约1923年,日本武士道大力士阪垣奉命来北京找他比武。

孙闪展腾挪,竟使其无用武之地,而孙以顺化点穴等手法出击,终使之服输。

1930年秋,日本六名武士到上海虹口孙禄堂的住址找其比武,自称拳可推动千斤,脚可踢动八百。

孙躺在地上,让其一人按住头,两人按住脚,两人各按一手,一人发号施令。

当“一二”刚过,“三”字尚未出口,孙即使用游身八卦法,一个“蜈蚣蹦”便从地上跃起,五个日本武士都跌倒了,爬起后大惭而去。

3、张福全:1941年在成都,25岁的张福全应战╳双流飞机场的美国顾问、空军上校彼尔逊,赛前规定不准用腿。

开始时,彼尔逊一路直拳直攻张头部,当双拳逼近眉睫一瞬间,张一个“燕子钻帘”势,突然腾空而起,挥手一招“洗脸破面”,一拳打得彼尔逊鼻血迸发,跌坐在地。

爬起后改用横拳进攻,张福全一个低身躲过对方横拳,贴近对方,一记“通天炮”击中下颌,打得彼尔逊拔地而起,昏倒在地。

4、蔡龙云: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授。

1943年12月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蔡桂勤(龙云之父)等毅然应战,选出八名选手与决斗。

传统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发展——以浙江省“水浒名拳”之乡的梅山岛为例

传统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发展——以浙江省“水浒名拳”之乡的梅山岛为例

传统武术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发展——以浙江省“水浒名拳”之乡的梅山岛为例陈中良宁波市北仑武术协会浙江宁波315800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让传统武术重放异彩,是当代体育部门武术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本文主要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乡传统武术“水浒名拳”的发展史为例,阐述了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武术挖掘整理传承发展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尤其是民间的传统武术,长期以来,父传子、师授徒传承着。

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发挥着克敌制胜的独特攻防作用,动作内涵着医疗、健身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间武术已经失传。

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让传统武术重放异彩,当代体育部门武术工作者责无旁贷。

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采用传统武术动作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促进现代全民健身工作,还可以传统武术文化提升地方知名度,如河南少林寺、陈家沟等地以少林拳、太极拳的传播名扬寰宇,同时也推动了地方旅游等经济发展。

笔者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乡传统武术“水浒名拳”为例,阐述一下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性。

一、梅山岛“水浒名拳”的历史1.梅山岛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东南部的沿海孤岛。

北宋梁山英雄战胜方腊后,很多幸存下来的将士没有进京加封,而选择了隐姓埋名,把梁山武术传与梅山岛沈氏。

目前有史可查的沈天童是岛上“水浒名拳”的传人之一。

传授的武术拳种有:宋江拷、边城、闹天堂、乌风棍等。

起初当地学拳者目的对个人而言是强身自卫,对村落来说是为围海造田起纠纷时征服对方。

2.作为地理上的海中孤岛,经常有海盗侵袭。

特别是18世纪末,岛上经历一次倭寇洗劫,在当地民众的全力抵抗下,一位来自三北的武林高手帮助杀退倭寇,从此梅山岛里岙村沈家聘请这位武林高手传授武艺给子弟们,梅山岛又多了10多套拳械功夫。

这样梅山岛民代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南北拳械种类融合传承的体系。

3.新中国成立后,为防备蒋介石反攻大陆,地处东海前沿的梅山岛全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民练武,达到了当地武术普及发展的鼎峰时期。

历史上的武术大师

历史上的武术大师

历史上的武术大师大家可知历史上有名的武术大师是谁吗?今天小编整理了几位历史上的武术大师,欢迎来阅读。

一、董海川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

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

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

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

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

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

董海川寿享高龄,监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

八卦掌流传国内外,迄今不衰。

董氏传人层出不穷,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二、王五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

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

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

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王五是地道的绿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结交广泛,上到王公显贵,下到街头混混。

而且他广泛的社会关系使他与当时的许多名人大事联系起来。

谭嗣同“去流肝胆两昆仑”,据说“两昆仑”就是说康有为和王五。

最后没于八国联军,不愧热血豪侠本色。

王五武功与事迹传说最广,传奇色彩浓厚,他本人也是一个传奇。

一些后代作者也以把自己的故事附会上王五为兴趣,兹略举一处——光绪二十六年(元年一九○○年),新年初六,大刀王五忽然来访,铁云以为他是来拜年的,高兴地迎入客厅,笑道:‘惶恐得很,迁居之后多时不曾拜见五哥和嫂夫人了,本来是应该兄弟前来府上拜年的。

武式太极拳部分历史人物简介

武式太极拳部分历史人物简介

武式太极拳部分历史人物简介武式太极拳部分历史人物简介武禹襄武禹襄(1812~1880)武士太极拳创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号廉泉,河北省永年县人。

祖辈世代传文习武,兄弟三人,两兄皆进士后任职,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秀才,廪贡生,候选训导。

约1850年同乡杨禄禅(1799~1872)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禹襄兄弟爱其术而从学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

1852年禹襄亲赴河南,从温县赵堡镇陈清平学习陈氏新架太极拳二路月余,得其精妙,并从长兄武澄清处得王宗岳《太极拳谱》,读后大悟。

在钻研太极拳陈氏新老架势的基础上,结合《太极拳谱》之精华,通过自身练拳体会,融会贯通,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

此式既不同于陈使老架和新架,也不同于杨氏大架和小架,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氏太极拳”。

武氏研究太极拳,创试验之法,每招致乡勇以自验其技,并反复笔录修订,故拳式中式势可用,无一空架。

武氏一身虽然研究太极拳术最为精深,但终以教读自任,故此拳传人甚少,只传其甥李经纶(字亦畲)技艺最精。

武氏论著较多,先著后有《十三式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式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法八要》等,武氏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而写成,所以已故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称武氏著作为“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李亦畲李亦畲(1832~1892)是继太极哲人武禹襄后,为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一代宗师。

李先生名经纶,字亦畲。

河北永平人。

咸丰元年(1851)为岁贡生,候选训导,同治举人;性敏慧,工小楷,得其书者,多珍之。

父名世馨,字诒斋。

同治间军兴永年修城竣池,举办团练,世馨助之力为多。

亦畲有弟承纶(字启轩)、曾纶和兆纶。

亦畲和启轩皆从母舅武禹襄习太极拳,亦畲最有成就,启轩其次。

亦畲于1853年始从刚由河南之行返里的禹襄习拳,兴趣盎然,精心钻研,以至放弃仕进,身体力行数十年而能神乎其技。

由《国术名人录》管窥清末民初的中华武林

由《国术名人录》管窥清末民初的中华武林

太极2024年1月第1期《国术名人录》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名为《侠义短篇国术名人录》,作者为当时年仅二十九岁的金恩忠先生。

金恩忠,字泽臣,自号疯癫客,别署警钟,北平人,自幼习家传少林拳法、角斗术,后相继随名师朱冠朋、杨德山、殷德魁习谭腿、少林六合、三皇门性功拳,又得到少林方丈妙兴大师的教导,武艺有成。

曾在京师毓英中学读书,后慨于国事日非,毅然投笔从戎,投入东北军,毕业于军官教练所,任营长,后任东北边防军第一旅武术总教练,兼中华刺枪术教练班主任等。

曾著《中华刺枪术教范》《实用大刀术》等书多种。

又联合武术名家程有功等人在沈阳成立了国术竞进会。

还曾与日人比试剑术、刺枪术,胜之。

从金恩忠先生的字号、署号及其言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

因此,这样一位文武兼备、忠勇双全的军旅武术专家所著之《侠义短篇国术名人录》,其内容总体来说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当然,由于部分内容属于道听途说,作者来不及一一求证,因此,夸大其词、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地方其实也不少。

但这丝毫不妨碍这本书对于中华武术传承发展和近代武术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在《国术名人录自序》中,金先生开宗明义:“技击一道,代有名人,而邪正有异,贤愚不同(本文中的引文均出自《国术名人录》——笔者注)。

”进而,金先生把技击名人区分为武之清者、道者、大者、隐者、任者、正由《国术名人录》管窥清末民初的中华武林◎王淑丽李子蔚《实用大刀术》部分插图金恩忠先生戎装照60太极2024年1月第1期者以及贼者等七大类:优游林泉,啸傲风月,武之清者也(高洁之士);导引吐纳,功戏五禽,武之道者也(修行之士);冲锋陷阵,舍身卫国,武之大者也(慷慨赴义之士。

金庸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出于此);往来市廛,安分守己,武之隐者也(大隐隐于市);激励后学,发扬国光,武之任者也(肩负传承使命之士);任侠尚义,喜雪不平,武之正者也(刚直正道之士)。

“至于横行市井,好勇斗狠,此武之贼者也(武林败类)。

武术名家史学良简历

武术名家史学良简历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史学良,男,汉族,1957年生,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向阳三村人。

刘凤春八卦掌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二级武术裁判,曾任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副秘书长。

现任保定市武协委员,涿州市政协委员,涿州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

习武经历八岁随父史建华学习刘凤春派八卦掌,1978年随辽宁省武术教练徐习成习练长拳,1979年随广西省武术教练周树生学习剑法,1982年从孙剑云老师学习孙氏太极拳,剑。

1980年荣获保定地区武术比赛短兵第二名,1982年参加保定地区武术比赛担任裁判工作。

自1986年起开始义务教授传统武术。

1987年《涿州报》,《保定日报》等以“八卦传人新风尚”为题报道了其义务传授中华传统武术的事迹。

2004年8月在辽宁参加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男子八卦掌一等奖。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武术界重义敬师如父一辈子

武术界重义敬师如父一辈子

武术界重义敬师如父一辈子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武术界,尤其是传统武术界更是讲究拜师仪式。

师徒间的师承关系、名分极其严格。

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必须经过师傅几年的反复全面考察,确认品行端正,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还要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随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从此才可正式称为师门弟子。

壹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提起自己拜第一任师傅郝学儒的事情,山西省武术界前辈张希贵至今遗憾:“太简单了,愧对师傅。

”现年77岁的张希贵是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荣誉主席。

2003年被《中华武术》杂志评为全球(1982—2012年)三十位最具武术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六十多年的习武、执教生涯中,张老德艺双馨,并传承了一百多位徒弟,但不论取得多少成绩,他对于自己在武术这行的两位恩师是一刻不曾忘怀。

早在13岁的时候,张希贵就拜当时赫赫有名的武师郝学儒学习长拳了。

张希贵先生演练刀术“我是1950年拜在郝师傅门下的。

那会儿我们家离郝师傅家不远,班里有一位同学跟着郝师傅学拳,我也一起跟着去看。

看了几天,非常喜欢,师傅说,你喜欢就一起跟着学吧。

我给师傅磕了个头,就算正式拜到他老人家门下了。

当时刚刚进入新中国,社会上反对搞那些繁文缛节。

但现在想来,当时的拜师的确是太简单了。

”张希贵老先生回忆说。

在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郝学儒的名字赫然在列。

张希贵说郝师傅是个全才,不仅武功了得,书法、绘画皆出类拔萃。

在教授徒弟方面,师傅称得上严师。

那时他们每天早晨上学前要去师傅家练一个小时的功,晚饭后还要再去练一两个小时。

徒弟们练功时,师傅会拿一根小棍在后面看着,谁偷懒、招式不到位,他都会敲一下。

“那会儿已经解放了,师兄弟们有的上班、有的上学,练功本来就是业余爱好,大多数人都因为受不了师傅的苛严半途而废了,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人。

中国近代武术宗师

中国近代武术宗师

中国近现代武术宗师飘絮发布于:2010-04-28 11:11一,董海川(1797年—1882年),八卦掌门开山祖师。

绰号八卦神掌,相传于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八卦掌。

后奔走京师,曾与太极拳名师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

遂与杨露禅并称京城武林界双雄。

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

其创立了以转掌为特征之新拳种,造就了一大学派,培养了一大批武术名家,影响一个时代。

堪称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二,杨露禅(1799—1872年),杨式太极拳开山祖师。

得陈氏太极精奥后,赴京师传授武艺,于京师挫败众多高手,因武艺之高强,号称“杨无敌”,光绪之师翁同和大学士观其技艺后赞曰:“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相祝贺。

自此,所创之杨式太极拳名满天下,使太极拳从民间武术登上华夏武术大雅殿堂,成为国粹。

为十九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家之一。

三,郭云深(1820~1901),奠定形意拳理论雏形,培养大批技击高手,与当时各派高手进行广泛交流,史称“半步崩拳打遍七省”。

从实践中总结出形意拳之理论与技术体系之雏形。

四,黄飞鸿(1847—1924),原名黄锡祥,字达云,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随父尽得家传功夫。

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为当时南派武林最年轻武术教练。

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五,孙禄堂(1860—1933年),世誉“武神”,孙氏太极开山祖师,别号活猴。

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年轻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艺成后游历天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曾信手击昏挑战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

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

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

陕西红拳杨善山弟子老武术家刘存和演练正宗的陆合大枪非常珍贵!

陕西红拳杨善山弟子老武术家刘存和演练正宗的陆合大枪非常珍贵!

陕西红拳杨善山弟子、老武术家刘存和演练正宗的陆合大枪,非常珍贵!“不是拳不好,是自己学艺未精”!刘存和、兴平县着名拳师,红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系兴平着名老拳师杨善山的徒弟,自-小习武,后进入兴平县杂技团,再调入县体委任专职武术教练,技艺全面,功夫精纯。

任教-几十年,受益者甚多,能有所成就或传承技艺者有:毛志奇、刘民台、田香兰、申秀芝、刘-国安、边聚义、任红果、毛尔建、陈晓梅、石敏芝、肖建平、李国恩等;老人的子女皆习武-,其小儿子刘文成曾入省武术队,后入西安体院毕业后任兴平县武术教练,现任电影公司经-理。

刘存和老拳师一生嗜武,授徒很多。

兴平过去跟随刘老习武者众多,被称为”拳窝子”-。

刘老先生性格朴实憨厚,为人诚恳和善。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刘老先生:技艺超群,人品更是-令人敬仰,是真正的武术大家!事情是这样子的,97年首届张骞杯武术擂台赛,杨斌先生-受举办方委托组织本次大会并担任大会的总裁判长。

举办方某武校校长希望杨斌先生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术家来担任本次大会的特邀高级顾问,杨斌先生逐请来七十多岁师傅刘存和-老先生。

刘老先生穿着朴实,武校校长见其一副农村老汉的形象,公共场合数次质疑,言语-不恭,意欲挑战。

刘老先生只是微笑不语,杨斌先生很是不解,逐问刘老师这是为何?刘老-先生却说:“人家娃以后还要靠这在这儿吃饭呢,咱只是个过路的,今儿在明儿就走了,把-娃打了让娃以后还在这儿咋混呢嘛”。

最后两人在宾馆房间内切磋,结果刘老先生只是一下-就把160多斤的壮汉打退两米多,直跌撞到门上。

武校校长佩服的五体投地,说咱正在年-龄,没想到老汉七十多岁了还这么厉害!这才是真正的武术大家呀,技艺超群、人品更是令-人敬仰。

我有眼不识泰山,实在惭愧呐!俗话说:年刀月棍一辈子的枪。

枪被誉为“白兵之帅”“长兵之祖”在中国数千年的武艺文-化中形成了“独尊大枪”的局面。

《手臂录》卷一枪王说中开篇提到“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历史趣谈:晚清十大高手 人物生平 王子平(中国近代武术家)

历史趣谈:晚清十大高手 人物生平 王子平(中国近代武术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晚清十大高手人物生平王子平(中国近代武术家)
导语:人物简介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州人义和街人,回族,字永安,武术名家,伤科医生。

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

1919年(民
人物简介
王子平(1881--1973)河北沧州人义和街人,回族,字永安,武术名家,伤科医生。

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

1919年(民国8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

王子平和佟忠义并称“沧州二杰”,曾被誉为“千斤大力王”。

于济南击败日本柔道家宫本后来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

曾在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王子平暑期武术讲习所和精强武术会等处教拳。

王子平热心培养接班人,在武术与伤科界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有用的人手。

其中有武术界的正副教授、国家裁判、国家队教练及中医伤科的正副教授、主任医师及著名的练功家等,堪称桃李满天下。

人物生平
王子平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

王子平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失败,他亦因避嫌
出走济南。

初以行商为业,往来各地,每到一地,多着意寻访武术名家,求学各门技艺;后弃商从戎,投济南镇守使马良兴办的军事武术传习所学习,从执教该所的查拳大师杨鸿修精习查、滑、炮、洪等拳及弹腿诸艺技。

生活常识分享。

国术史中常东升与常贺勋的关系考证

国术史中常东升与常贺勋的关系考证

武术研究2017年6月第2卷 第6期国术史中常东升与常贺勋的关系考证王晓东1 郭春阳21.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2.河南大学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国术历史上关于常贺勋与常东升的关系认定存在争议。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认定常贺勋是常东升三弟常东坡的原名。

因为常贺勋在报名参加民国五运会和第二届国术国考摔跤比赛期间受伤,由其胞兄常东升代替参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因此,其后口述历史和官方资料中对这两次比赛成绩记录出现了差异。

常东升和常贺勋作为民国国术的重要人物都为中国跤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因受特定历史原因影响,常东升的名气和影响力远超常贺勋。

关键词:国术 摔跤 常东升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21—03“常东升”一名对于中国体育史和武术史的研究者来说并不陌生。

常东升(1911-1986),字曼天,河北保定人,回族武术家。

幼承家学,授受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十二岁拜入保定名师张凤岩门下,弱冠成名。

1932年,常东升与阎善益、马文奎等人来到中央国术馆求学,后留校任教,受聘为中央国术馆首席摔角教师。

常东升先生擅长“左右开弓麻花绊”的绝技,因跤技出神入化,动作如行云流水,人送绰号“花蝴蝶”。

与人较力时他能将保定快跤重技巧、轻蛮力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轻捷精巧取胜,在上百次的比赛中,保持常胜不败的记录,于是有“常胜将军”“民国武状元”和“一代跤王”等美名。

现有史料提到常东升先生多会有其在民国年间几次重大摔跤比赛所取得成绩的记载。

如:《一代跤王常东升》[1]中记述,常先生在1933年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中“轻而易举夺得冠军(中量级)桂冠”;《抗战前的中国摔角战绩》[2]一文记录常先生获得过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摔角甲等第一名和当年举办的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考试摔角甲等并列第一名。

然而,笔者查阅《中央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书》等民国史料时发现,其中关于第五届民国全运会和第二届国术国考的成绩名单中并无“常东升”,与之对应的是“常贺勋”一名,由此不禁生疑:是否“常贺勋”为常东升别名?或是前人有关常东升先生竞赛成绩记录有误?几经考证,终有结论,现将研究结果书写成文。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民国十大武术家,是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成绩排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十大武术家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十大武术家一:孙禄堂“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武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

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

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甚至超越了杨、李、董三大宗师,也有不少武林中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学大宗师或天下第一高手。

但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咒骂他的,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俱得三家真传)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

孙禄堂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光在河北保定一带就踢馆百十家,加上燕南冀北不下五百家武馆。

在晋期间,孙禄堂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

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 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

太极拳传承人个人简历

太极拳传承人个人简历

太极拳传承人个人简历太极拳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武术,凝聚着中国千年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而作为太极拳传承人的个人简历,不仅仅是一个人经历的简单堆砌,更是一段充满着艰辛、汗水和智慧的人生之旅。

某某先生,现年六十有余,作为太极拳的传承人,其个人简历可以被追溯到几十年前。

他生于山村,成长于清晨农田的劳作声中,自小体验着农耕生活的艰辛和朴实。

然而,他身上的太极拳血脉自幼便在他的体内翻腾,逐渐开启了他探索武艺的路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向当地的一位太极拳大师请教,于是在凌晨的晨光中,他驱车赶到大师的道场,接受着严格的习武训练。

每天炎热的夏季,他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每当严寒的冬天,他在寒风中忍受着刺骨的苦楚。

这段艰辛的锻炼中,他不断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太极拳深度相融。

多年后,他终于拜入大师门下,成为大师的得意门徒。

这段师徒情谊并不仅仅停留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大师利用这个机会,传授给他更多的道理和智慧。

每当慢慢引导着他感悟太极拳的精髓时,大师也会与他分享生活的体验,告诉他人生之道。

然而,这段传承并没有如他所想完美继续下去。

大师逝世之后,传承的责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凭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他对太极拳的独特理解,他开始传授太极拳的技巧和智慧给更多的后继者。

在他的指导下,太极拳开始在当地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他通过指导学生们的练习,展示了太极拳的神奇效果,并逐渐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于太极拳的修炼之中。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才华,让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和仰慕的太极拳传承人。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意识到太极拳的传承需要更广阔的舞台。

他开始主动参与各种太极拳的演出和交流活动,将太极拳这门宝贵的艺术传统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他的教学经验和独特风格,受到了不少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和认可。

如今,他已经成为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受邀参加各类太极拳的比赛和表演。

他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经验融入到每一场演出中,让观众感受到太极拳的玄妙与美妙。

人们说,传承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延续。

浅谈奇云和尚的拳术造诣,身怀“三绝”技艺,乃大悲拳的开山祖师

浅谈奇云和尚的拳术造诣,身怀“三绝”技艺,乃大悲拳的开山祖师

浅谈奇云和尚的拳术造诣,身怀“三绝”技艺,乃大悲拳的开山祖师少林一派在我国将近4000多年可考证的传统武术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一门底蕴极其深厚的武术流派。

少林武术不但内容丰富且套路繁多,而且每一代都曾涌现出许多武艺精湛的高僧。

奇云和尚就拿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奇云和尚来说,他便是少林密宗的一代高僧。

那么关于奇云和尚的拳术造诣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拳术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奇云和尚的学武履历来看。

奇云和尚(俗家名字为史正刚)于1904年在河北的保定出生,从小就文武双修的他曾数次投于武术名师门下学艺,并先后习得了弹腿、查拳、花拳、炮拳、洪拳和少林拳等诸家拳技。

德胜门老照片青年时期的史正刚曾于北京城的德胜门外以教书为业,紧接着他便在20多岁时娶妻组建了家庭。

然而,妻子的亡故却让史正刚伤心欲绝。

就这样史正刚在极度悲痛之下带着幼女一路回到了保定,并将女儿送给了乏嗣的同乡养育。

法源寺老照片自此以后,史正刚独自返京在法源寺出家为僧(法号为奇云)。

奇云和尚出家以后曾陆续在北京城的诸多寺院当过住持,同时他管理过寺院更有几十座之多。

而且,奇云和尚在遍游各地的名山宝刹期间还曾偶遇隐士高人习得了无名神拳。

少林拳再后来奇云和尚在拜诵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时又有了新的顿悟,于是他便继续寻访武术高僧,并将自身所习的诸家拳术之精华熔于一炉,终成一代技艺高绝的武术高僧。

其次,从奇云和尚的武术生涯来看。

奇云和尚作为大悲拳的开山祖师,他不仅有着高强的武艺,同时其武德亦是十分的高尚(当时奇云和尚曾被誉为北方武坛的领袖人物)。

而且,70年代以前武林中传颂的“南有海登,北有奇云”更是无人不知。

由此可见,奇云和尚在当时武术界确实是享有极高的赞誉和推崇。

奇云和尚除此之外,当时武术界许多人都知道奇云和尚身怀“三绝”技艺。

其一为高空摔叉(也就是整个人要站在1丈有余的房檐之上,并以一腿独立且另一腿搬出朝天蹬的姿态倾身而下,从房檐摔成一字叉于地面);其二为密宗大悲心陀罗尼拳;其三为方便铲(也叫九环禅杖)。

武术的风俗性解读:山东人尚侠性格在武戏《打登州》中的折射

武术的风俗性解读:山东人尚侠性格在武戏《打登州》中的折射

武术研究2016年1月第1卷 第1期武术的风俗性解读:山东人尚侠性格在武戏《打登州》中的折射路云亭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与外语学院, 上海 200438摘 要:《打登州》是一出反映瓦岗寨众多英豪生活的豪侠戏,本戏塑造了一系列豪侠类人物形象。

《打登州》保留了完整的江湖礼仪,其程式化戏曲元素不仅再现瓦岗寨好汉理想的交往细节,还呈现出古典礼节的优雅与节制之美。

其中,秦琼的衰派老生角色,切合了众多遭受磨难而雄心不倒的男性心理。

杨林的武净角色凸显出其游走于江湖与权贵之间的特殊身份。

史大奈的个性属于花脸,其豪放单纯的个性,延续了山东人猛浪、纯净、幽默的传统性格。

尚侠作风构成了山东省民众的民间想象,《打登州》设计出的乡村乌托邦情境,促使剧作超越审美境界而具备观念性和民俗性价值。

京剧《打登州》在艺术上保留了公案戏的悬疑性,其乡情的愁绪化格调突显了乡民交游的土俗化风格,而其艺术缺失则代表了中国戏曲的共性,简单的程式化格局无以消弭观众的审美疲劳。

关键词:《打登州》 侠客群体 山东义和团 乡土风俗 艺术缺失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1—0001—07据天津市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京剧《打登州》影碟资料可知,这出戏共十场,剧情并不复杂。

隋朝末年,靠山王杨林因与秦琼从前比武,败于秦琼霹雳锏下,从此怀恨在心。

时值程咬金等瓦岗寨聚义,杨林派王周将秦琼由历城县提至登州问罪。

秦琼起解,宿三家店。

差官王周原是罗成及秦琼亲戚,欲释秦琼。

秦琼以义气为重,不忍连累王周,故不从。

瓦岗寨好汉史大奈同住此店。

三人计议,先由王周押解秦琼会历城,再在历城县施救。

秦琼解至登州后,杨林为解长叶岭败于秦琼的心病,决计用虬龙棒打杀秦琼,为王周阻拦。

杨林定于八月十五日先让秦琼四门游街,再以虬龙棒处死秦琼。

是夜,程咬金、徐茂公、罗成、王伯党、尤俊达、史大奈等瓦岗英雄乔装打扮,混入登州城,杀败杨林,救回秦琼。

近代邢台27位太极拳名家

近代邢台27位太极拳名家

近代邢台27位太极拳名家近代邢台是太极拳的主要传承地,各式太极拳在邢台均有传承,一些人功夫深厚,同时也为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部分邢台籍太极拳名家堪称代表,排名顺序不分先后、不按辈分、不按派别,仅为统一的介绍。

1、太极圣手——李宝玉李宝玉(1889年-1961年),名景清,字香远,乳名宝玉,第四代武式太极拳传承人。

邢台信都区会宁村人。

李宝玉初随任县刘瀛洲镖师习三皇炮捶,经刘瀛洲推荐改在杨兆林门下专习杨式太极。

杨兆林去世后拜郝为真为师改习武派太极拳。

因李李宝玉1923年击败过邢台驻军师长胡景翼,后又南下苏州、南京等地教拳,因而名气很大,在南京、苏州、河北、山西等地授拳时获有“太极圣手”之称。

2、太极李——李圣瑞李圣瑞(1888--1948)名斌,字圣端,回族,河北邢台襄都区南关人,人称“太极李”,师承郝为真,武式太极拳传人推广普及者。

李圣瑞先生为首的教师们则品端艺精,毫无门户宗派之见,各尽所能,教授有方,因此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著名传人有陈固安、吴文翰等,为日后开拓武术,弘扬武派太极拳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圣瑞于1928年同拳友王彭年、郝中天、郑月南、陈兰亭等人组建“邢台国术研究社”(其前身为少林会),到1937年10月日寇侵占邢台后才被迫停办。

从其前身少林会计算,历时十三载。

3、郝中天郝中天(1883-1968),名景云,邢台市襄都区羊市水坑人。

少年时拜保定郭风魁学习六合拳,后来跟任泽区刘瀛洲学习杨氏太极拳,再后,专门向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

技艺精湛,深得拳术之妙,为郝为真门下弟子中的佼佼者。

1930年,协助同门李圣瑞组织建立邢台国术研究社,负责管理和教拳,南京国术馆成立后,一度前往任教,在南京享有盛誉。

4、小道士——李见性李见性(1897-1982),字明心,隆尧县木花村人,弱冠时到内丘扁鹊庙当道士,后到邢台雷公山拜正一教传人玄阳道长为师父,潜修道法和医术,后与李宝玉义结金兰,换艺兄弟,因此太极拳功底深厚,是邢台家喻户晓的武术家和名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良,男,汉族,1957年生,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向阳三村人。

刘凤春八卦掌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二级武术裁判,曾任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副秘书长。

现任保定市武协委员,涿州市政协委员,涿州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

习武经历
八岁随父史建华学习刘凤春派八卦掌,1978年随辽宁省武术教练徐习成习练长拳,1979年随广西省武术教练周树生学习剑法,1982年从孙剑云老师学习孙氏太极拳,剑。

1980年荣获保定地区武术比赛短兵第二名,1982年参加保定地区武术比赛担任裁判工作。

自1986年起开始义务教授传统武术。

1987年《涿州报》,《保定日报》等以“八卦传人新风尚”为题报道了其义务传授中华传统武术的事迹。

2004年8月在辽宁参加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男子八卦掌一等奖。

传承和发扬
史学良自幼受父亲(史建华)影响,对刘氏八卦有着浓厚兴趣,并不断钻研,反复习练,从中总结这一派功夫的玄妙。

在教授弟子方面,从来不刻意保留,传道授业解惑,必倾其所有。

曾与弟子玩笑说:“我身上的功夫,你们都学了去,我就高兴了。

将来你们教徒弟,也不要把它看成是自己的(财富),这是国家的,我们继承了,就必须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是责任。


2005年其撰写的武学文章发表于2005年第9期《武魂》杂志上。

随后编著《刘凤春派八卦掌》一书,初稿也已完成。

闲暇之余,不仅将刘凤春派的功夫传播给当地喜好传统武术的年轻人,还将它传到了台湾,以及欧洲国家。

其中有个德国老外,自06年起至今,每年来中国都要拜访史学良,操着一口洋腔,用并不流利的中国话向其求教,说不明白的时候,干脆直接比划动作,渐渐地,两人形成一种默契,不需过多言语,只要出手过招即可。

每次回国前,老外都意犹未尽,先生只笑说:“明年再来,明年继续。


这是一项传统武术,传承的人并不多,行内人都知道祖师刘凤春并不喜与人交,故传承衣钵者寥寥无几。

传播区域也主要已当地知悉的人为主。

史学良作为第四代传人,有心将刘凤春派八卦掌发扬光大,所以近年来带弟子多次参加地区及全国性武术比赛,屡获佳绩,在自己四十余年潜心修炼的基础上,创编一套技击性强,颇有深度的八卦刀。

先生调侃自己:
“现在都讲究科技现代化,武器现代化,再让我去保家卫国是不可能了,不过让我把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我绝不含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