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周氏宗谱
周氏辈分表(最新)
起源主要有四:(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
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
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周姓主源。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
迁徙: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
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郡望:汝南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周震。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荆楚汝南周氏源流序
荆楚汝南周氏源流序滔滔江河水,源源向东流,欲知其源头,逆流而上,方可得焉。
本届族谱,正是循此原理,接通历史断层,追根溯源,达到由瑜公、东周、西周,直至远古时代的轩辕黄帝之目的。
由于年漂代久,世系繁复,此文难以一一赘述,只能提纲挈领,权作导视索引而已。
综观史书及稽我周氏族谱载:黄帝出自少典氏,其正妃生子二,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
昌意之子高阳继帝位即帝颛顼,颛顼卒,玄嚣之孙、(娇)极之子、高辛继位,即帝喾。
帝喾之元妃姜嫄,随帝喾到郊外祭天,见到一巨大足迹,踩其大拇指足印,内心震动而受孕后生弃,即后稷,乃尧时农师,始种稷麦,尊为农神;帝舜时封稷于邰(今陕西武功县)为稷王,别姓姬氏,周之先祖。
传至不(窿),时夏政已衰,不(窿)失官,自窜于戎狄之间,其孙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始迁于豳(今陕西彬县),历庆节等至公叔祖类。
以上亦界定为远古世系。
周王朝亦始古公亶父,乃公叔祖类之子。
因此前累遭狄侵,古公离豳,始迁歧山之南----周原,营筑城廓而居之,始称周国。
其玄孙立国后,追谥为太王,为周王朝这第一世祖。
子三:长泰伯、次虞仲,由于古公认定后代成大事者乃昌(季历子),故而俱陷荆蛮。
少子季历,遵循古公遗愿,笃行仁义,其孙追谥为王季,季历卒,子姬昌立,商时西伯侯,为西周奠基者,即文王也。
姬昌次子武王发,诛纣伐奄,代商而有天下,建都于镐(今西安)。
后由于幽王误国,戎狄入侵,至其子第十五世平王宜臼,迁都江堰市洛阳。
平王受西戎之难,其少子烈受封汝南,为周氏得氏受姓之一世祖,史称王子周家。
平王长子泄父,立太子,未临朝先逝。
子林,继位为桓王,再传十八世,至赧王延,子孙以周为姓。
周王朝历三十五世,计四十位帝王。
自东周以国为姓始,历经秦汉,至东汉末,传至异公之子瑜,瑜公字公瑾居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三国名将,仕吴南郡太守,拜大都督,精音乐。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卒巴陵之巴丘(今岳阳),还葬庐陵乌东,妣乔氏,汉太尉乔玄(俗称乔阁老)之女,子二:长循,配吴主孙权女,生子鲸、鳞。
周氏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50字
周氏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50字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
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差不多2000万人。
周姓也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汝南周氏系族谱,濂溪(隋朝前直系)124代,汝南周氏族谱,濂溪46代,四川省叙永周氏13代,狮城周氏族谱7代,周氏族谱卷2代,族谱1代,周氏族谱1代。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上可以上溯到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姓的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出自姬姓,用国名做姓氏的。
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第24代周赦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赦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
当地人称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以姬氏改的周氏。
唐先天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
孝文帝迁洛都后改鲜卑姓为
周氏除上述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真是人才济济。
有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有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有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还有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
周姓是当代中国第九大姓,差不多2000多万人,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汝南周氏迁湘始祖的源流
汝南周氏迁湘始祖的源流来源:周氏家族汝南周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郡姓门阀之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以国)为氏。
周平王(?―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宫湦之子,母王后申后(申国国君申侯之女),东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
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
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
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在周平王继位同时,诸侯虢石父拥立周幽王的儿子伯服为天子,史称周携王,周王朝出现两王并列的局面。
周携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晋文侯攻杀周携王,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统一。
结束周王朝长达10年的两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
周平王的太子姬泄父(姬洩父)很早去世,故由周平王之孙、姬泄父之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按长子嫡传授位的传世惯例,周平王少子姬烈,受封汝坟侯。
汝坟,古国名,原为商代诸侯国,后归周,国除。
西周初为挚国,沈国、蔡国、均废不存,因此,周平王让少子烈食采于汝坟。
传19世而亡于秦。
故国辖今河南上蔡、叶县、汝南、平舆及安徽阜阳西地域。
因姬烈属于周王朝一族,当地称他们为“周家” 。
历经500余年成为这一带聚族而居的望族。
秦初姬烈后裔姬秀以国为姓,称汝南周氏。
汉朝建立,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复了周氏的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姬烈十九世孙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今河南平舆县王岗镇)。
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周仁生十子,因仕宦迁居东南者众,长子周球修《汝南周氏谱》。
周仁居安城一支五传至决曹橡周燕,周燕五传至零陵太守周嘉,继而再传至南北朝时袭蓬陵侯周表(居山东),周表生子周才卿,德仁二州刺史,进爵永城敬侯。
家谱
沭陽縣後車村汝南堂周氏彭鄰支系家譜沭阳县后车村汝南堂周氏彭邻支系家谱后车村周氏作为定居后车第一世传人,相传为周刚、周库弟兄二人,约于明代因世乱由祖籍苏州阊门避难辗转至后车定居,时后车尚未定名,所在地地荒人稀,刚、库兄弟就地取材搭茅棚为屋,开荒地种植。
不久娶村邻女为配家乃立。
而所在地亦以陆续有外户迁入渐次形成村落,并向南延伸缘,刚、库兄弟最先推土车来此地落脚,取“车”字之义,因而向南依次定村名为中车、前车,最南曰车头,本土则名曰后车,刚、库居本土未动。
由于后车周氏子孙繁衍称盛相传迄第五世时远至苏北青口近则沭阳、泗阳各地均有后车周氏迁入定居者。
惜乎!由刚、库相传至第十世时,所有宗谱资料在近世烽火动乱中散失无着。
作为为第十五世传人笔者,仅能就听、传、记忆、采访和亲身经历,一再核对,从第十一世周彭邻为始至第十六世“同”字辈为阶段之中间世系名氏一并列表成册,一可供本氏族证宗根据,并可供周氏大家族累谱资料。
顾念水之后流而大乎海,木之合植而茂乎林,同宗一胍,自应精诚团结,相辅相依,互助互利,此治道也!谱及各家明义而珍惜之爱为序。
后车周氏支系第十五世传人笔者周信之表涵说明一、世之界限,称定居后车之周刚、周库弟兄二人为汝南堂周氏后车支系之第一世,表内所列周彭邻系周库直系第十一世传人。
二、表内有第十二世周九昌、第十三世周维桢、周维梁、第十四世周若弼其配氏尚待查明,注有()号后补。
三、表内凡无子女者,多配生子所属均有注明,对有传子者生女皆未列入,无子而生女者人数有说明。
四、表内所列名氏,女因名字不详一律志以姓氏,男有多用名者,一律志以出生后初用名,又有班辈用字有不同者,希以认世次为准。
五、表内仅列世次名氏,未列入社会身份。
六、表内所列世次人数统计第一世周彭邻为始第十二世“昌”字排班计三人第十三世“维”字排班计六人第十四世“若”字排班计十七人第十五世“之”字排班计三十六人第十六世“同”字排班计六十一人后车周氏支系第十五世传人笔者周信之周德之简介。
关于汝南郡说明
关于【汝南郡】的说明周朝的帝王叫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唐宋时期,谱牒学家将周姓起源于周朝,认为周姓起源于姬姓,其后裔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姬烈(号烈之)被封于汝南后,传至十八世孙(邕,秦灭周,并以其地为汝南郡,逐成姓氏)。
后发展成为名门大族。
因此,周姓以汝南郡为号。
唐代元和年间,周姓郡望多达八十个。
汝南郡是其中一个。
五修族谱卷首里,每页使用(汝南郡),其意是:我东乡周氏族人的祖根在河南省汝南。
周瑜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泥田周家人。
周氏世代先祖轩辕黄帝 1世玄嚣 2世乔极 3世帝喾4世后稷 5世不窟 6世鞠 7世公刘8世庆节 9世皇仆 10世差弗 11世毁喻12世公非 13世高圉 14世亚圉 15世公叔祖16世古公檀父 17世季历 18世文王姬昌 19世武王姬发20世成王诵 21世康王钊 22世昭王瑕 23世穆王满24世共王系扈 25世懿王喜 26世孝王辟方 27世夷王燮28世历王胡 29世宣王静 30世幽王宫 31世平王宣臼32世姬烈 33世姬懋 34世姬文 35世姬升36世姬兴 37世姬晏 38世姬安 39世姬宏40世姬明 41世姬隐 42世姬寿 43世姬容44世姬休 45世姬雄 46世姬辉 47世姬宽48世姬员 49世姬成 50世周邕 51世周秀52世周仁 53世周勃 54世周亚夫 55世周艮56世周谯 57世周灵 58世周琪 59世周嘉60世周纡 61世周理 62世周机 63世周仿64世周景 65世周忠 66世周异 67世周瑜68世循胤 69世太 70世光熙 71世范72世显 73世达 74世崇武 75世坦76世昉 77世徵 78世玢 79世穆80世汾翁 81世举仁 82世敏 83世隐84世以清 85世道江绩岳 86世整 87世庭光88世国俭 89世政肱 90世文佺 91世仕胜92世山甫 93世兴祖 94世谔 95世尚忠96世彦洪彦八97世邦嗣 98世小二郎 99世伯高100世叔诲 101世逢吉子三 102世孟宗文孙子一103世一财子一 104世得三子一 105世贻聪子五106世厚达子二 107世嗣瑾子一 108世芳富子二109世祚风子二 110世远西子二 111世绍辉子三112世书鲁子三 113世香发子一 114世继瑞子二115世序峩子四 116世隆环子二 117世高宦子四118世位侯抚子 119世荣清子三 120世名迪子三121世定红子四 122世振晖子二 123世扬栀子一124世有郡长子 125世家轩103世后周氏班辈得贻厚嗣芳祚远绍书香继序隆高位荣名定振扬有家承孝弟保世重贤良传道儒宗大维新国运昌定红字紫元 1890年庚寅7月25日卯时生1957年殁葬长田冲倒洪池出水口下边配罗氏清连 1894年甲午9月14日申时生1960年殁葬大塘门山振晖字南山 1914年甲寅3月初五日吉时生1960年2月24日殁葬大塘门山配罗氏会爱 1913年癸丑正月14日吉时生1960年殁葬大塘门山长子扬桂次子扬栀女湖北适袁扬栀字资兴 1951年辛卯6月初四日生配何氏玉花 1953年癸巳10月初二日生长子有郡女有玫适钟有郡字郡 1977年丁巳12癸丑月初九己卯日庚午时生配谢氏小燕 1977年丁巳2癸卯月15庚寅日丙子时生长子家轩家轩字宇轩 2007年丁亥8己酉月初六癸丑日戊午时生公元2012年11月。
有关汝南堂周谱系那些事
有关汝南堂周谱系那些事“因洪武四疑案后,朱棣再修皇家吉水九线谱而错用汝南堂周世系,且专修《明永乐大典》于史书中删了汝南堂周经门八房上系为“诛九族”致经儒、经贤裔不录上系,下系也因隐居更名后……再修之谱所录上系多,而下系也一人多名了。
注图三为汝南堂周经门八房宋时户部尚书五十四世祖乾仁公简谱”汝南堂:因侁公远祖、晋武城侯周浚乃汝南安成人,即汝南郡望人氏,故周浚之后裔以远祖发源地之郡望为堂称之。
2、文肃堂:瑞昌辂北周氏开基祖周侁,卒谥晋国文肃公,故江西瑞昌周氏以开基祖之谥号“文肃堂”称之。
3、至德堂:出自商朝之典故。
典故出自: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
季历生下姬昌后,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于是泰伯为了满足父亲心愿,遂奔到荆蛮,三次让位于三弟季历,以便将来姬昌继位光大姬族,果然在周文王姬昌的治理下,周国逐渐强大,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推翻商纣,建立周王朝。
孔子在读到这段历史时,感动得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吴姓和周姓的宗祠堂号“至德堂”均出此典故。
江西九江、德安、瑞昌、湖北黄梅等县周氏曾用之。
4、辂北堂:因侁公开基地为瑞昌瀼溪之西辂北,以侁公开基地为堂号,湖北蕲春、南昌新建周氏仍延之。
5、爱莲堂:源于北宋周敦颐之《爱莲说》之名,原于敦颐之上、下三代后裔称之,后全国周氏广泛用之。
6、棣华堂:源于师教公裔“八友”兄弟八进士,宋宁宗敕棣华祠诏:“朕惟勋铭钟鼎,明王崇庙享之仪;绩著旗常,圣世尚褒赠之典。
矧多士挺生,邦家之光。
兹念周友贤,玉友金昆,勋业不亚元凯;书思对命,章奏每洽朕心。
特命御书棣华,旌表祠宇。
按诸侯五庙之仪,垂勋旧千秋之祀。
金章奎画,花萼连辉。
隆兴江州之学,已部祀于孔颜;分宁文献之家,更受享于子孙,锡兹钜典,用报殊勋。
”先乃江西武宁师教公使用“棣华堂”称之,后武宁周氏包括肇公裔皆以“棣华堂”称之;今湖北武穴市侁公后裔仍以之。
有关汝南堂周有序流传谱历史事
有关汝南堂周有序流传谱历史事宋修官史民修谱,承上启下汝南堂。
有序流传已三录,四增元末经门房。
——有感于汝南堂周因考王承玺揭公承《周氏家承》谱牒而启新姓周(一到三世),承谱人起夫;汉末瑜公二增录(三到十五世),承谱人鲂公;唐末宣公三增录(十五到三十五世),承谱人为銮公;四增录完成于1370年(三十五世到五十九世),主修是江西吉水周志祥“都理仙师”,辅修是其长子周明万【元复考进士,参与了元朝官史之修,1352年任元广西五品同知,1369年顺势降明,朱元璋组阁时被推荐为相,被征求刘基意见后否决而做了明修史官…而错把异乡当故乡的修“元典章”为《大明律》于1373年归命侯陈理与归义侯明升之乱被平定后回应天府顺利为相,此汝南堂周经门八房九宫七十二支宗祠于1375年开建,完成于1380年。
】万历三年有坤公遵明道祖(周琦笔录称呼)取回此谱后在康熙十三年做过一次增录,乾隆朝在黔地周家沟建了宗祠…此传承即是汝南堂周流传有序谱也!从汝南堂周经门八房谱主修周志祥(都理仙师)从吉水到泰和聚寨自保娶妻纳妾而生有六儿,长子周明万又是元复考后的进士,周家人引以为傲的才子。
1352年有任元广西五品同知,1369年顺势降明被举荐给朱元璋组阁为相,被征求刘基意见而否,但做了修史官。
凭其经年累月(1369到1373年及参与历史“皇宫演绎”)之后又修元规章为《大明律》,在1371“调北征南”平侯乱后的1373年回应天府顺利为相……而刑部尚书周祯先世元朝万户侯,而1338又有彭莹玉周子旺(字:政权)江西宜春反元起义……所以元末明初之江西正是汝南堂经门八房周家人之反元与仕元的斗争中,最后诞生了在1363年因陈友谅挑起的鄱阳湖大战,被朱重八的大姐朱凤一之夫周明道(讳:洪涛)化名“吉甫”率领八子一侄(1371年“调北征南”被刘基宣读的“八虎一狼”)以弱胜强的胜了陈友谅,使他亡于“方上桥”……这才有大明洪武一朝于1368年由朱重八大姐夫周明道的名和字成立。
周氏家谱
周氏家谱谱序神州大地,自有人类记载以来,姓氏周为最早出现,奴隶社会末期,周文王姬发建立周朝,姬发后裔大部改周姓或赐姓为周,所以姬氏为周姓之始祖。
汝南王因地名和王位之合,称汝南氏,是迁徙后的周氏一脉,所以周氏一支实以河南为主居之地,姚州之周氏元祖乃汝南氏也。
我周氏在姚州从第十一代祖先,以医为业传世五代,由于社会的变迁而终止医业,实属惋惜。
但医德精神犹存:救死扶伤、以人为本、不为金钱、以德为先、忠厚传家、以孝为先、来参去辞、诚信立世,奉药王、拜孔孟,学以致用,适应时代需求,顺应时代潮流。
不辜负祖先的训导,不违反现有社会的各种章法,勤恳持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优,富不狂、贫不馁,平淡而过,一生幸福。
此谱经多方查找追根溯源,多方回忆,参考许多回忆录而得之,祖辈已修过家谱,但已无查找,此虽为续谱,一世祖到十一世祖已是残缺,只能从可考的十二世祖编纂而得此谱。
可说历尽艰险、绞尽脑汁修成此谱,真所谓难能可贵啊!望后人珍惜此谱,传承后人,读之见引,不忘祖训,则通达周氏一脉矣!周法先周氏家谱姚安周姓源于“姬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的儿子姬烈被封为汝南王,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后因汝南王被废,落籍于当地,人称周家寨。
南宋时有数支周姓迁往江西落籍。
公元1594年,即万历17年,为巩固边疆的统治,为了开拓疆土,大量居民向祖国南方移民,同时放江西进士张乔松任姚州巡守道。
周姓始祖周仕奇第兄二人跟随移民大军由江西抚州府(现抚州市)北门外莲花埧第五十六都,辗转来到云南,哥哥在楚雄城内落籍,弟弟周仕奇公随张乔松巡守道到姚安军民府并落籍在姚安城内。
“周氏宗谱”从一世祖到十四世祖的左昭右穆和突出事例都记载的一清二楚,可惜原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无从查找,只能从十一世祖后裔有的资料中加以补充,由十五世祖的文化人热心查找方得此资料,遂近代选修此谱。
十一世祖周斯年是周家门匾“五世知医”的第二代家传医师,生有三子,长子周爱莲,次子周爱杏,三子周爱棠。
《汝南郡周氏宗谱归仁公派下总谱》序
《汝南郡周氏宗谱归仁公派下总谱》序神州大地,伟哉中华。
登昆仑可观众山来脉,临大海可察诸水渊源。
穷根溯流,寻端究委,续修谱牒,乃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之象征。
旧时有谱犹国之有史,今朝续谱为盛世之举。
玉成宏愿,国家有幸,世人有幸。
览尽全国现有姓氏,三各有余,大姓过百,凤鸣朝阳姓雄居第九。
然汝南周氏兴起于两汉纪之太常,书诸史册,世系相传,条分缕晰。
自周而秦而汉历普隋唐,再越宋越明经沮民国,时至当代,昭昭可考。
溯其初,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封于邰,立国于豳。
七世孙古公颤父徙居歧山周原,国号曰周。
武王克商,十一世一王迁都王城。
少子烈食采汝坟,人称周家。
烈生懋、懋生文,又历十六世生邕。
秦兴周灭并其地,遂为汝南著姓。
汉兴,复封周邕孙周仁为汝坟候,迁居汝南郡治,启开汝南周氏历史,成为世家郡望。
汉魏六朝周姓旧八郡望族中,七郡出自汝南,唐代发展的新十郡望族中,五郡源于汝南。
汝南郡望一直兴旺发达,他郡无可比肩。
缘起祖德恩惠,汝南后继延绵。
得天地这造化,集山川之钟毓。
过西汉至东汉,又三国入南朝,再北朝至隋朝,屡计二十七代,周表生才卿,才卿生归仁,人丁称盛,生生不息,日用所照,代有先贤。
才卿公仕隋德、延二州刺史,进爵永城候。
归仁公生于青州,唐武德年间以进士诏入都中,选授襄阳刺史加使持节督魏,博诸军事,征讨有功。
终于任上,封息国公,赠光禄大夫、钦加太保,后追授扶天定难大功臣。
族尊青州始祖,迄今数典不忘。
归仁公血缘基因,一脉相传。
生五子: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皆进士。
贵珠生文颖,文颖生安时,安时生如鍉、如锡,亦皆进士。
如锡官任两粤钦廉、白、横、贵有六州都督,奉旨袭授征南大元帅马步都统使、左金吾上将军,屡立战功,因言事不合,迁道州司马,与兄如鍉卜居宁锭县大阳洞。
如锡生子(十八宏):宏初、宏明、宏立、宏本、宏颂、宏道、宏正、宏章、宏休、宏德、宏谦、宏量、宏度、宏顺、宏慎、宏颁、宏亮、宏交,皆进士;连同如鍉生子(六宏):宏惮、宏、宏悯、宏怜、宏恻、宏忆,亦皆进士。
正式确定,中华周姓祖根地在汝州!
正式确定,中华周姓祖根地在汝州!纵观中国姓氏的发展史,中华民族的姓氏发展如同咆哮奔腾的长江,由涓涓细流形成的壮丽宏大的巨澜汇聚到浩瀚的大海;俯视中华民族姓氏的分布,中国姓氏犹如一株巨大无比的榕树,其冠如盖,铺天盖地,其根如须,盘根错节。
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绵绵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汤汤汝海自西贯东。
“两山夹一川,汝河在中间”的独特地貌,滋养出博大厚重的汝文化。
出土于汝州的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全国64件不可出国(境)展出文物之一,也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大的一幅陶画。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这里描绘了美丽的汝海风光。
唐代汝州人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是现存珍贵的食疗专著。
原产于汝州的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史称“汝窑为魁”,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赞道:“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传世宋代汝瓷不超过100件,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享誉海内外。
诞生于汝州的曲剧,是河南第二大剧种。
汝州人杰地灵,唐代诗人刘希夷出生于汝州,上古贤士许由、诗人李白、刘禹锡、苏轼、苏辙等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和优美诗篇。
汝海汤汤,文明的浪花不时飞溅出片片翡翠,光彩夺目。
时光进入2022年9月17日,对于中华周姓后裔来说们,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
9月17日至18日,由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主办,汝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汝州市为中华周姓祖根地研究认定会”在郑州市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10余位先秦史与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达成一致共识:中华周姓祖根地在汝州。
与会专家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认为周姓主要起源于三个方面:一、周姓得姓于周平王之子,祖根地在今河南汝州市一带。
汝南县周姓溯源
凡 十 四 世 时 秦灭 东 周
:
王 敦 谋 反 时 被 害 见 其 有 瑾 故 絮数 麓
,
并其 地 遂 为 汝 南著 姓
文 升
, 、 、 、 、 、 、嗣 位 者 惫
、 、 、 、 、 。 , 、
、
米数 石 酒 丘 公 瓮 而 已 帝
。 、 ,
周 篙才 气凌 物 敢 言 屡 件 元
, ,
,
、
,
。
南 朝刘
。
高 辛 父 曰 娇 极 娇 极父 曰 玄嚣 玄 嚣 父 曰 黄
:
“
宋 时 周 陵著 有 ( 汝 南 周 氏 家谱 ) 一 卷 惜 已 失 传
以 后 历 史 文 献 记载
, , , , 。
汉及
帝
”
。
另 据( 史 记 周 本 纪 )
姜 原 为帝 誉 元 妃
, ,
。
姜 原出
, ” 。
东 汉 时 周 燕 四 世孙周 嘉任 尚书 后 任寒 陵
,
野 见 巨 人 迹 … … 践 之 … … 居 其 而 生 子 … … 初 欲 弃之
” 因名 曰弃
。
郎 光武帝欲命 其 尚公 主 嘉 称病笃 不 肯当 太 守 有政绩 卒 吏 民祠 祀 之
至光 禄 勉
。 , , , , , 。 ,
“ 后 来 舜 封 弃 于 部 号 曰 后 视 别 姓姬 氏
、 , 。
锡烈 将 军 讨 平 华轶 杜 孩 有 功 封 得 阳 县 侯
矩 郭默结 交 练 兵 简卒 有 恢 复 中原 之 志 楚 楚之 子 琼 皆有 将 略 三 世 皆为 将
, , , , , , 。 、 , , 。
,
、
真正的贵族,中国六大世家汝南周氏
真正的贵族,中国六大世家汝南周氏中国古代着名家族,郡姓门阀之一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
到了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
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当然目前有学者认为东周并不是为时人承认的正统中央朝廷。
)相关历史东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昭襄王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
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周烈,受封汝坟侯。
到了他十九世孙周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周氏失去侯位,但后代子孙依然还在,遂多以故朝名称为姓氏,称周氏。
到了汉朝建立,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复了周氏的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
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汝南周氏汝南安城周姓,自汉一脉相承,历时千载,代代人才辈出,此现象几乎能称奇迹。
可惜自宋朝以来,汝南安城周氏家族经过战乱之后纷纷逃亡外地,最终遍布全国。
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后裔,周仁生十子,徙于安成。
周仁5世孙周燕,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
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
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五封,此后出现了周浚。
周颤,周嵩。
周馥等着名人物。
安城周氏周瑜家族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形成旺族。
隋唐时期其中一支迁徙湖南,即周敦颐家族。
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二百三十九人,代代人才辈出,为官者甚多。
汝南安城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
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汝南安城周氏在汉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
汝南多名门,汝南的二十三大名门望族详解
汝南多名门,汝南的二十三大名门望族详解春秋时,汝南分属楚、江、沈、蔡、道、房、柏子等国所辖。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汝南分属颍川郡、南阳郡、陈郡等。
两汉、三国、两晋、隋朝时,均设汝南郡。
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
后唐肃宗改豫州为蔡州,隶属河南道。
元代,升蔡州为汝宁府,汝南分属汝宁府和南阳府。
汝南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在古代发育较早,且离统治中心较近,先后繁育出多达二十三个名门望族。
现在就汝南的二十三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汝南袁氏:妫满后裔诸公,字伯媛。
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
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
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
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以袁为氏。
袁氏的主要郡望有陈郡、汝南郡、河南郡、彭城郡、东光县、京兆郡、华阴县、太原郡、濮阳郡、陈留郡、襄阳郡和宜春县。
袁氏的主要堂号为卧雪堂、守正堂、弗过堂、陈郡堂、汝南堂、三公堂、彭城堂、陈留堂、怀楚堂、维则堂、介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
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
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
汝南周氏:周平王姬宜臼之子周烈,受封汝坟侯。
其后裔周邕时,秦灭周,其后代子孙多以故朝名称为姓氏,称周氏。
周姓的郡望有19个,分别为汝南郡、庐江郡、浔阳郡、临川郡、陈留郡、沛国郡、泰山郡、河南郡、淮南郡、永安郡、河间郡、临汝郡、华阴郡、河东郡、清河郡、江陵郡、长安郡、昭州郡和武功郡。
周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堂、细柳堂、笃祐等堂号,其中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汝南安城周氏,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邕,其后裔迁居安成,后汝南周氏壮大为中国古代著名家族,一等一的郡姓门阀之一。
汝南殷氏:帝喾之子殷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其裔孙成汤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名殷商,契被后人称为殷契。
商朝被灭后,商朝子民以原国名为氏,称殷姓,他们尊殷契为其得姓始祖。
汝南周氏家族谱,侁公祖下世系表
汝南周氏家族谱,侁公祖下世系表侁公下延世系一世:侁公(651年-约727年),薙子;讳彦博,字沂滨,号仕清;生于唐高宗永徽辛亥(651年);永隆元年授司马镇南建武节大将军;至中宗朝,拜太子少师、晋国文肃公,从一品;夫人宋氏生子三:新、表、清;继叶氏生子二:承事、详事(详见《江西通志》)。
公因诸武专权,遂不仕由润州丹阳复徙江州瑞昌辂北开基繁衍;唐玄宗开元中(约727年)卒,公与宋夫人葬辂北青山;叶夫人与子详事隐居庐陵乌东,旋迁吉水泥田。
二世:1、新公,字正丰,号鼎卜,居江州瑞邑(今江西瑞昌辂北),公因诸武专权隐居不仕;夫人张氏,生子三:干、则、丰;公与夫人合葬马家塘;2、表公,仕河中府尹,殿试取第一,擢吏部侍郎、仁同平章事;以老乞休,因爱浙江山阴之胜遂家焉;夫人杨氏,生子三:光、元、亢;3、清公,又云淳公即亨公,字青丰;由江州瑞邑辂北迁徙河南固始,复迁建昌;生子一:梅林;十九世孙石麟迁闽莆田。
4、承事:未详。
5、详事,乔木之祖,名整;仕唐大理评事,因诸武擅政随父致仕后,与母隐庐陵乌东,旋迁吉水泥田即念四郎居地是也;娶李氏,生子四:庭显、庭光、庭实、庭充。
三世:(一)新公子1、干公,字国宝,号大本,仕唐,官廉白二州太守,迁道州宁远县,复迁江州瑞邑辂北;唐玄宗三十九年(公元750年)主修宗谱;夫人张氏,生子四:琮、闰、晟、王才;公与夫人合葬辂北吴侧塘尾卯山酉向。
2、则公,字国度;娶任氏,生子三,长未详,次子、三子随母徒舒州后居望江。
3、丰公,字国裕;娶胡氏,生子一:夔;其他未详;(二)表公子、4、光公,娶宋氏,生子一:任暄;5、元公,字瑞仁;娶苏氏,生子一:任晦;公十一世孙乃宋益国文忠公周必大。
6、亢公,娶曾氏,生子一:任曀;其他失考。
四世:干子1、琮公,字应坤,号庭壁;夫人陈氏,生子二:祯、义;公与夫人葬舅婆塘。
2、闰公,字举介;娶刘氏,生子二,未详;3、晟公,字举乐;娶但氏,生子一:洪十七;4、王才公,字举贤;娶刘氏,生子四:亨一、亨二、亨三、亨四;五世:琮子1、祯公,字祥伯,又字学介,号天瑞;娶汤氏,生子三;煦、瀋、濡。
汝南周氏宗谱序
汝南周氏宗谱序汝南堂周氏家族宗谱周氏宗谱拾遗饮水思源周姓始祖——周后稷周后稷,名弃,系黄帝玄孙,帝喾之子。
幼随其母姜女原在邰部落长大成人后,发挥聪明才智,教导邰部落人民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使邰部东人民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
舜帝见他功勋卓著,给予掌管农业的稷官,史称“后稷”,周姓人尊为始祖。
周平王姬宜臼周敦颐像周敦颐母亲郑氏宋碑残片【渊源】周姓的起源与演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魏书•官氏志》、《中国姓氏》和《小学必读百家姓》所载,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古周国。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之臣有周昌和周书,他们都是周部落的人。
周部落就是古周国,当属黄帝族。
黄帝时代我国西北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已经具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农田的技术。
黄帝之臣周昌和周书大概是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的氏族的首领,他们发展了农业,是当时重要的部落。
周字原义为环绕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流道。
因此,黄帝时代的周部落是以显示其氏族技能的图形“周”作为氏族之徽号,进而成为氏族之名。
周氏族一直活动于山西临汾(亦称太原)一带,也是周昌的古周国之地。
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有神奇色彩的周姓,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为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
古今绝大多数的周姓人是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之先祖。
姬姓周的历史始于后稷,后稷名弃,是虞舜时代种稷的农官。
稷即谷子,去壳为小米,是当时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粮。
后稷管理农业有功,被封在邰之稷山,今称稷王山,位于山西稷山、闻喜、万荣和运城四地交界处。
到了夏朝孔甲时期,夏王朝已衰落,后稷的后裔在商人的逼迫下向北迁移,进入古周国之地山西临汾地区,吸取了黄帝族固有的农耕经验和夏朝的井田制度,创作了区田,发展了农业,壮大了氏族,史称大周。
后又越吕梁山进入屈地,今山西吉县及石楼县屈产河一带。
进入商朝后,后稷的后裔公刘率族人西迁到豳,即今陕西旬邑县西,亦到过陕西武功县的稷山,先周部落开始形成。
历史上的汝南周氏家族:天下着姓必称周氏
历史上的汝南周氏家族:天下着姓必称周氏周姓在《百家姓》中名列为第5姓,为全国第九大姓。
“望族出汝南——天下着姓必称周氏”。
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
“望族出汝南——天下着姓必称周氏”。
这句话出自清嘉庆年间《汝宁府志·周燕传》。
但要说这个周燕,就必须扯远点。
公元前1l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历史上有名的以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后,西周灭。
西周灭后,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东周的第一个王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周烈,封汝坟侯。
到了他十九世孙周邕时,秦灭掉了周,从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后代还在,汉朝时又重新恢复周姓的侯位,将周邕的孙子周仁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
这个安城即是今汝南县的王岗镇。
也就是从这时起,周姓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我们就还从周燕说起。
周燕,宇少卿,是汝坟侯周仁五世孙,成年后,任郡决曹掾。
当时的汝南郡守准备枉杀囚徒。
作为监斩官的周燕向太守面谏,狡诈的太守对此置之不理。
看到被囚的家人到处喊冤,又都被太守抓去拷打,周燕又一次向太守求情,说,愿意把这些囚犯的冤屈都写出来,署上自己的名字。
太守大怒,称周燕“真是有病”。
有一同事告知周燕说,你这么做,是要被上司怪罪的,你都把罪拦到自己身上,如有一句话牵扯到太守,他就用刀宰了你。
随后,太守便把周燕收监。
后虽然天天遭受拷打折磨,但周燕辞无屈挠。
最后,当听说太守下令要对他行刀锯之刑?死后怎么去见先祖?于是绝食而死。
不久,周燕便被平反昭雪,而他的5个儿子各有所成,大而子周舆任重合令,二子周羽任栎阳令,三子周仲任东海太守,四子周明任衮州刺史,五子周良任颖阳令,被当时的天下人称为“安城五龙”。
他们各居一里,至此,天下着姓必称周氏。
三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五个儿子,史志上留有姓名并立传者多达百人,且为官者甚多。
周氏辈分表
周氏辈分表起源主要有四:(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
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
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周姓主源。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
迁徙: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
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郡望:汝南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
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周震。
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浔阳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有关汝南堂周有序流传谱密传增录那些事
有关汝南堂周有序流传谱密传增录那些事“登高能望远,缘来事有情。
历史与现实,所幸能求真”(有感于周家人谱训:忠孝传家,仁义处事!)随心所欲又一日,健康生活多学习。
宋后元明黔桂滇,历史西南多故事。
(有感于元末明初时的1371年的“调北征南”平归命侯陈理及归义侯明升之侯乱和1381年增兵播州再平元梁王鼓捣的蛮族骚乱及五万赣迁楚移民押解历史事!)在周明道十四岁时,正是1330年朱重八父母亲因天灾一家人路续而亡……仅留十五岁朱凤一与虚四岁之朱重八无法安葬逝去的父母亲,是汝南堂周江西吉水之周志祥(都理仙师),因长子周明万中了元朝复考后的进士而为官。
而有修谱念头的江西周氏大族,在族首周都理的带领下有了修谱之意。
于是在1330年左右从长子为官处回江西豫章时,携三儿周明道到了安徽寻瑜公墓地而遇上此事……于是有都理仙师周志祥买了刘元外之地替朱重八他姐弟俩风水葬了他们父母亲。
朱重八因小留在了刘元外处放牛,朱凤一则随周明道回了江西而嫁,生了后来的江夏侯周德兴与平定侯周德远……有《大明洪武那些事》一书还把刘伯温写成了是周都理仙师的学生呢!汝南堂周惠公起,揭公承谱考王玺。
伯琦宋后再修谱,失谱错成爱莲系。
——有感于汝南堂周两大派,其实都是惠公裔汝南堂周揭公被封西周公承《周氏家承》得谱牒而始姓周!汉末瑜公二增录,一世到十五世(承谱人鲂公);唐末宣公三增录,十五到三十五世(承谱人銮公);1370年汝南堂周经门八房谱四增录成功,三十五到五十九世,(九任承谱人周健辉2014年接任)……万历三年,坤公遵明道祖遗训从江西取回此四增录汝南堂周谱后,于康熙十三年在黔地做了一次五增录。
此次增录,把周琦1390年明道祖得“家书”而赶赴应天府,用免死金牌救出周骥妻傅氏及孙辈时,回程停留金盆湾由我入湘始祖文旺公口授,周琦笔录了汝南堂周经门八房于明功绩史事带回黔地,又经明道祖补充,周琦于1393年整理成册……此册在康熙十三年五增录时与族谱合录传承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南周氏宗谱<<汝南周氏宗谱序>> (宋)朱熹“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日翟旋绕,归向犹君之尊而不敢不拱焉。
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入表,通峰接山献如祖之亲而敢无本焉。
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
无将之道,莫大于不孝。
为人臣者,所尝鞠躬尽瘁;为人后者,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
今阅周氏谱牒,上溯得姓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
呼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所自而懵然者,有愧于周氏多矣。
宋庆元二年(1196年)晦庵撰”。
31 回复:周瑜家族谱季历<18>姬昌<19>即周文王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姬涌<21>周成王(前1042-前1021)姬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姬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姬满<24>周穆王(前976-前922) <<西周朝>>姬扈<25>周恭王(前922-前900)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姬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姬燮<28>周夷王(前885-前878)姬胡<29>周厉王(前877-前841)共和14年,庚申(前841姬静<30>周宣王(前827宫涅<31>周幽王(前781宜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周朝<<东周朝>>姬烈<33>平王少子封为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姬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周邕<51>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周秀<52><<秦朝>>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
生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
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汉朝>>周球<54>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周应<55>汉朝平陵令.生子:道周道<56>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周约<57>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周燕<58>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
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
5子为:周兴,居宋里,栎阳令;周羽,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里,颍阳令;周良,居遂与里。
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子兴<59>汉重合令居宋里.栎阳令.生子:璆周璆<60>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党周党<61>汉建武年登第.生:纡周纡<62>汉永平年登第.子1( 荣,其他子记载不详)周荣<63>汉章帝、和帝两朝任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及周荣之忠节,遂转为山阳太守.子2(兴)周兴<64>汉永宁年尚书郎.子2( 景、其他记载不详)周景<65>(-168)汉建宁年太尉.字:仲向.封为安阳乡侯.子4( 嗣,忠、翼,尚)周翼<66>东汉洛阳令.子2( 道、瑜)周瑜<67>175-210东吴大都督.子2( 循、胤)<<三国>>周胤<68>(200.-239)东吴都乡侯.子3(纂、豫、泰)周纂<69>(219-东吴威远将军.子1( 敏)周敏<70>晋左中郎将.子1( 访) <<晋朝>>周访<71>(259-320)字士达,晋征西将军\封寻阳侯.子2( 抚、光)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祖纂,吴威远将军。
父敏,左中郎将。
访少沈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
”言讫不见。
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
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周抚<72>(-365)晋元帝年镇西将军.子1( 楚)字:道和.谥曰襄.强毅有父风,而将御不及.升平中,进镇西将军。
在州三十余年,兴宁三年卒周光<72>光少有父风,年十一,见王敦,敦谓曰:“贵郡未有将,谁可用者?”光曰:“明公不耻下问,窃谓无复见胜。
”敦笑以为宁远将军、寻阳太守。
及敦举兵,光率千余人赴之。
既至,敦已死,光未之知,求见敦。
王应秘不言,以疾告。
光退曰:“今我远来而不得见王公,公其死乎?”遽见其兄抚曰:“王公已死,兄何为与钱凤作贼?”众并愕然。
其夕,众散,钱凤走出,至阖庐洲,光捕凤,诣阙赎罪,故得不废。
苏峻作逆,随温峤力战有功。
峻平,赐爵曲江男,卒官。
子仲孙周仲孙<73>兴宁初督宁州军事、振武将军、宁州刺史。
在州贪暴,人不堪命。
桓温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称,复除仲孙监益、豫、梁州之三郡。
宁康初,杨安寇蜀,仲孙失守,免官。
后征为光禄勋,卒。
周楚<73>(-371)晋梁益诸军都督.子1( 琼)字:元孙.谥曰定.起家参征西军事,从父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
父卒,以楚监梁、益二州、假节,袭爵建城公周琼<74>晋建武将军.子1( 虓).劲烈有将略,历数郡,代杨亮为梁州刺史、建武将军,领西戎校尉周虓<75>晋龙镶将军.子1( 兴)字:孟威.少有节操。
州召为祭酒,后历位至西夷校尉,领梓潼太守周兴<76>南朝宋益州刺史.子1<强>,其他子记载不详<<南北朝>>周强<77>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子1(灵起)周灵起<78>梁通直散骑常侍,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
子2<表、炅.><79>周炅:(515-578)字文昭,以功进为平北将军。
后卒于官,赠为司州刺史,改封武昌郡公,谥号曰"壮"。
<80>周法尚(554-612)字德迈,右光禄大夫。
后卒于军中。
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曰"僖"。
周法尚有子6人,其中以周绍范最为知名.<81>周绍范在隋大业三年(613)即起家为官。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周绍范为秦王李世民府库旦车骑。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周绍范于贞观五年袭爵谯郡公,累迁殿中大监、右屯卫将军,贞观七年加授左屯卫大将军,是年卒,谥曰敬。
有子名道务。
周道务起初因为是功臣之子而被养于宫中,其父周绍范死后,道务遂出宫还家。
至其成人后,被唐太宗招为驸马,以临川公主嫁之。
周道务历官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
死后谥号曰"襄"。
周表<79>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
子1<才卿>周才卿<80>隋德州刺史永城侯,谥曰敬。
子2归仁、怀义<<隋朝>><81>周怀义,任唐代太子右宗卫率. <<唐朝>><82>周基,字崇业,曾任常州长史.怀义子.为临汝周氏的开基始祖。
周允元即周基之子<83>周允元(636-695)字:汝良,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
延载元年(694年),累官至右肃政御史中丞,后拜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一次武后宴请朝中宰相,要求宰相们向其进善言。
周允元说:"耻于君主不如尧、舜。
"武三思闻听此言后,便上疏奏劾周允元贬斥朝廷,应予问罪。
武则天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其为政之卓识却并不亚于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帝王。
她不但没有责怪周允元,反而说;"周允元此语足以为戒,怎么能怪罪他呢?"周允元卒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
死后被追赠为贝州刺史。
武则天还亲自作七言诗一首以示哀悼,可见她对周允元是非常赏识的。
周归仁<81>(588-639)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封息国公.子5: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周贵珠<82>(604-673)字:元明.又子席珠.唐贞观年进士.司绩郎中.子2:文颖、文宝周文颖<83>(622-699)字:仲盛.又字奇敏.唐永徽年进士。
任汝南太守.子2:安时\安世周安时<84>(651-717),字:朝用.唐总章年进士。
授判史.生子二∶如锡、如鍉。
得24孙周如锡<85>(673-757).字:彦德.唐垂拱年进士。
左金吾大将军.授征南大元帅.迁徙:湖南宁远大阳洞生十八子∶宏谦、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直、宏章、宏慎、宏正、宏让、宏道、宏亮、宏颂、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文进士6人\武进士12人>连同胞兄弟如鍉所生六子∶宏悯、宏懔、宏惯、宏侧、宏臆、宏惮.周家24兄弟均为进士及第入仕,当时被赞誉为大唐二十四才子。
唐初以前,江永为荒蛮之地。
唐贞观末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之乱旷日持久,至唐玄宗开元时,钦定周氏如锡、如鍉弟兄挂印南征。
平定叛乱之后,周氏兄弟已近年迈,子嗣24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
至唐天宝年间,各宏族人分散各地,其中在永明县择地落籍有11宏,上甘棠的周氏族人便是其中一支。
周宏谦<86>(716-779),字:唐天宝元年进士.朝议大夫周从昌<87>(744-810),字:雨轵.唐永泰元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宁远始迁湖南道州周寓<88>(784-846)字:丞夏.唐永贞元年进士.颂州太守周惟简<89>(808-875)字:居正.唐长庆初年进士.嘉鱼县令周镶<90>(827-892)字:怀玉.唐会昌初年进士.翰林学士周彦朴<91>(846-926)字:幼真.唐大中末年进士.延安太守周虞宾<92>(904-963)字:光国.唐天复初年进士,光州刺史.光禄大夫.生十二子∶从远、从本周从远<93>(923-983)字:仲长.宋建隆年武进士,马步指挥史.生子一∶智强<<宋朝>>周智强<94>(944-1007)字:健行.宋处士.仁孝有义,教子有方.隐居月山之严田.诗书自娱\颐养天年.葬营道安心寨周怀成<95>(967-1022)字:孟匡.(即辅成)宋大中祥符进士.黄冈尉.桂阳令周敦颐<96>(1017-1073)字:茂叔.始祖元公,字茂叔,号濂溪先生,为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原配陆氏.子一寿继配蒲氏,子一焘<97>子二人.孙5人.周寿<97>(1057-1109)字:季老.又字:元翁.黄榜进士,吉州司户.生子六人伯逵\虞仲\叔夏\季友\季仲\季次周季仲<98>((1097-1162)字:求善.子2人:兴裔\兴继<兴宗>.周兴裔<99>(1132-1196)字:克振.由道州迁福州.配:王氏,尚书右仆射王硅之女周兴继<99>(1140-1207)字:为可.原名:兴宗.配:王氏,尚书右仆射王硅之侄女〔子3人}元孙\嗣孙〔子1溶〕\福孙<100>福孙〔生子:周洪(1211-1278)字:时举.<史部右侍郎.随端宗入海自谢.文天祥为其写有墓志铭><101>洪=生子:维翼配赵氏.<驸马.宗人府掌事>周元孙.<100>字善长.1177年-1249年.宋礼部侍郎.生子6〔滔.湘.泓.沐.-.-〕其时四行统一修撰谱牒周子湘<101>(1214-1285)大理寺学士.周红翼<102>(1255-1305)字:均用.锁南大将军.子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