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年)

合集下载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1.自我评估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患儿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
相应的位置;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2、面部表情评估
(1)脸谱疼痛评分法(适用于婴幼儿) (2)改良面部评分法(适用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3、术后早期可定时给药,后期可以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按需给药。 4、术后宜多模式镇痛。 5、不同患儿对镇痛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镇痛药物应用应个体化。 6、必须评估镇痛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使用阿处类药物的患儿, 应定时监测呼吸频率,最好监测SpO2。 7、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而不是简单取消镇痛药物的使 用。
2、术后局麻药镇痛方法
(1)局部浸润 缝皮前在切口皮下注射长效局麻区。适用于各类小型
和中型手术。 (2)外周神经阻滞
适用于相应神经丛或神经干支配区域的术后镇痛,如 肋间神经、臂丛神经、椎旁神经、腰丛、股神经和坐骨神 经阻滞等,其对意识水平、呼吸、循环影响小,特别适于 危重患儿。使用留置导管持续给药,神经电刺激器和超声 引导的应用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3)硬膜外腔给药
0
Crying(哭泣)

表1 CRIES评分表
1
2
哭泣声音响亮,音调高 不易被安慰
Requires O2

saturation(维持
SpO2>95%) 是否需要
吸氧
氧浓度<30%
氧浓度>30%
Increased vital signs(循环体征)
HR和BP<或=术前水平 HR and BP较术前水平 HR and BP较术前水平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智能镇痛泵
开发具备智能调控功能的镇痛泵,能 够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生理反应自 动调整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提高镇 痛效果和安全性。
护理教育的改进
镇痛护理专业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在小儿术后镇痛领域的专业培训,提高镇痛护理水平,确保患儿 得到最佳的镇痛护理。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小儿术后镇痛护理计划,提 高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
镇痛效果的评估
STEP 02
STEP 01
患儿行为变化
疼痛强度变化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 强度,评估镇痛效果。
STEP 03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理指标的变化,以评估 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观察患儿疼痛缓解后是否 出现哭闹、躁动等行为变 化。
Part
04
小儿术后镇痛护理实践
术前评估与准备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呼吸、意识等情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促进康复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和功能 锻炼,促进术后康复,减 轻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
Part
05
小儿术后镇痛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小儿 术后镇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镇 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个性化镇痛方 案提供依据。
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度。
02
促进术后恢复
疼痛刺激会导致小儿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通过镇痛护理,可
以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03
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会影响患儿的睡眠和情绪,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镇痛护
理,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鸣(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平易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目录一.小儿苦楚悲伤评估二.苦楚悲伤冶疗三.小儿不合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四.小儿术后苦楚悲伤治疗留意事项苦楚悲伤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不雅感触感染.孕25 周,苦楚悲伤感触感染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但能感触感染苦楚悲伤,且会因为苦楚悲伤治疗不充分,带明天将来后苦楚悲伤反响加强.急性术后苦楚悲伤是因为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高兴的感到和情感体验.长期以来,因为儿童不克不及主诉苦楚悲伤造成苦楚悲伤评估艰苦,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运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感化的过度放心,小儿术后苦楚悲伤被轻微疏忽,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苦楚并影响其康复进程.今朝国外的儿童病院和医学中间,已经树立了专门处理小儿苦楚悲伤的医疗小组.我国小儿术后苦楚悲伤治疗轻微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色集体编写本指南,供给小儿术后苦楚悲伤评估和治疗的推举看法.一.小儿苦楚悲伤评估因为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自动诉说苦楚悲伤,小儿苦楚悲伤评估相对于成人更艰苦.今朝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幻想的评估手腕实用于所有种类的苦楚悲伤或所丰年纪阶段的儿童.儿童经常运用的苦楚悲伤评估办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供给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写苦楚悲伤的程度.②行动学/不雅察评估:测量苦楚悲伤相干的行动学表示或者对由患儿怙恃或监护人供给的苦楚悲伤的论述进行评估.手术后应当准时进行行动学评估和记载.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通例评估同时进行,以防止对小儿不须要的打搅.③心理学评估:心理学评估:根据苦楚悲伤引起的心理学变更进行评估.在准时评估的同时,如有性命体征转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烧等,应立刻评估是否消失轻微苦楚悲伤.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苦楚悲伤程度的金尺度,与成人苦楚悲伤评估的办法雷同.(1)视觉模仿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激烈的苦楚悲伤”,患者根据苦楚悲伤的强度标定响应的地位.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合程度的苦楚悲伤强度,“0”为无痛,“10”为最激烈苦楚悲伤,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图36-1).实用于8岁以上儿童,是临床最经常运用也是最简略的苦楚悲伤评估办法之一.(3)说话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将描写苦楚悲伤强度的词汇经由过程口述表达.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就能较好描写苦楚悲伤,但对苦楚悲伤强度的断定不必定很精确.当患儿有才能自述苦楚悲伤程度时,其口头的描写应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参考根据.2.面部神色评估医务工作者或患儿关照者根据患儿的面部神色,与六张代表痛苦微笑直至苦楚流泪不合神色的面部神色图比对落后行苦楚悲伤评分.(1)FACES(wong-baker lpain rating scale)脸谱苦楚悲伤评分法:重要实用于3~18岁儿童,婴幼儿或者交换有艰苦的患儿也实用,分值为0~10分(图36-2).但需留意的是患儿可能因为恐怖,饥饿或其他压力掉去“笑容”,苦楚悲伤评估时应消除这下些身分的影响.(2)Bieri改进面部神色评分法:实用于4~12岁患儿,分值为0~10分(图36-3).(3)Oucher苦楚悲伤评分:是钭垂直的0~10的数字量表和面部表结合的一种评分办法,还有专门用不合亚洲儿童面部神色制造的评分尺.其与面部神色评分及VAS评分有很好的相干性(图4).此量表可以较好地评估患儿术后或运用镇痛药物后的苦楚悲伤程度变更情形.但一般只实用能数到100的6岁以上儿童.(4)Manchester苦楚悲伤评分:是在Oucher评分的基本上用全世界小同伙都钟爱的大熊猫面部神色代替了欧洲或者亚洲儿童的面像,将不合面部神色的大熊猫放在梯子上,越到梯子的上端苦楚悲伤越轻微,同时孩子的活动也受到影响.分值0~10分,其达用规模同Oucher评分(图36-5).3.行动学评分这是一种结合小儿的神色.动作行动等进行评分的办法.Buttner和Finke发明当猜测患者是否有镇痛需求时,五种行动指针较靠得住.特异和迟钝.这五种行动指针分离是面部神色,呻吟/呜咽,腿的姿态,身材姿态,和是否坐立不安.是以,许多苦楚悲伤不雅察量表都用了这五种行动指针.(1)CRIES(Crying,Requires O2 turatio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 Sleeplessness)评分:经由过程呜咽.呼吸.轮回.神色和睡眠等进行评估.分值0~10分(表36-1).分值越高,以为苦楚悲伤越轻微.推举用于婴幼儿术后苦楚悲伤评估.(2)FLACC(Face,Legs,Activity,Crying,Consolability)评分:经常运用于1~18岁患儿术后苦楚悲伤的评估,是住院手术患儿首推的评估办法.分值0~10分(表2).分值越高,以为苦楚悲伤越轻微.(3)CHEOPS苦楚悲伤评分(cryf,facial,childverbal,torso,touch,legs):本苦楚悲伤行动评分包含6项苦楚悲伤行动类型:哭闹.面部神色.言语.腿部活动.躯体活动.伤口可触摸程度.第个类型的分值为0~2或者是1~3,分值4~13分,总分低于6分以为没有苦楚悲伤(表3).因其分值与其他量表的统计办法不合,评估内容较庞杂,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不太实用.推举用于1~18岁儿童.(4)Comfort评分:过不雅察患儿警醒程度.沉着或动.呼吸反响.体动.血压.肌肉张力.面部重要程度等懂得患儿沉着舒适程度,往往用于帮助上面介绍和各类苦楚悲伤评分.重要用于小儿ICU患者的不雅察,从新生儿到17岁都实用.共包含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评分为1~5分,总分为40分(表4).将沉着程度分为3级:8~16分为深度沉着;17~26分为轻度沉着;27~40分为沉着缺少.躁动.个中,Comfort评分17~26分(轻度沉着)为沉着满足.4.心理学评估苦楚悲伤评估的心理学的参数包含心率.呼吸.血压,心率变异度,皮质醇变更,皮层诱发活动等,但这些参数受行动学的影响较大.在苦楚悲伤评估时,心理学指标必须与其他评估手腕结合运用.5.留意问题:(1)不合年纪阶段运用不合的评估办法是精确进行苦楚悲伤评估的包管.下图显示各类苦楚悲伤评估办法的建议运用年纪.在选择合适的苦楚悲伤评估办法时,儿童认知程度.说话才能.种族/文化布景.苦楚悲伤评估办法特征(如信度和效度)等身分也应斟酌在内.(2)任何一种办法都不克不及精确有效地评估所有儿童所有类型的苦楚悲伤,多种评估办法的结合运用有助于进步苦楚悲伤评估的精确性.苦楚悲伤评分不克不及作为赐与止痛药物的独一指点.(3)前提许可时,患儿的自我评估应作为首选的苦楚悲伤评估办法.但对于3~5岁的儿童,因为自我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不高,需结合一种不雅察性的评估办法进行苦楚悲伤程度评估.对于不克不及交换的患儿,应斟酌充分运用一些非客不雅的指标(比方动作和神色).心理参数(比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流泪.出汗等)以及这些参数在镇痛治疗前后的变更和特别的苦楚悲伤评估办法(比方行动学评分).(4)为了有效的评估苦楚悲伤,必须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及苦楚悲伤治理的相干人员进行交换.(5)按时纪律地进行苦楚悲伤评估和记载才干包管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然性,任何关涉治疗后要评估其后果和不良反响.(6)害怕大夫护士,是以当大夫护士来到床前实苦楚悲伤评估时,患儿当时的面总神色可能不克不及反应其苦楚悲伤程度,这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看重.(7)须要对进行评估的医务人员进行关于苦楚悲伤相干的常识教导和评估办法的进修,进步闇练程度和精确性.(8)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可以选择儿童非交换苦楚悲伤清单(non-communicating children’s lpain checklist-postolperative version,NCCPC-PV),实用于3~19岁儿童;儿童苦楚悲伤概要(the plediatric pain lprofile,PPP),实用于1~18岁儿童;改进FLACC评分,实用于4~19岁儿童.二.苦楚悲伤治疗(一)镇痛药物及其运用1.局麻药局部麻醉药可以经由过程手术瘦语局部浸润,区域神经丛.外周神经干单次或者中断阻滞,椎管内单次或者中断阻滞办法治疗术后镇痛.血管压缩剂(如肾上腺素)与局麻药一路运用可以削减全身接收的毒副感化,还可以延伸局麻药的感化时光.别的中枢镇痛药物如氯胺酮.可乐定或者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与局麻药一路运用可以延伸中枢神经阻断感化时光.(1)术后镇痛经常运用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是一种起效慢,感化时光较长的酰胺类局麻药.重要用于浸润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阻滞.左旋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对称产品,与其药效相当,用处雷同,推举药物运用剂量也雷同,但是毒副感化小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起效时光和保持时光和布比卡因类似,但活动神经阻滞较轻且中断时光较短,强度也较弱.以上局部麻醉药推举最大用量见表5.(2)局部麻醉药的术后镇痛办法A.局部浸润局部浸润简略易行,外科手术缝皮前在瘦语皮下打针长效局麻药浸润.实用于各类小.中和大型手术.还可以局部瘦语皮下埋管后中断泵注局麻药.B.外周神经阻滞:实用于响应神经丛或神经干安排区域的术后镇痛,例如肋间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臂丛).椎旁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等.借助于神经电刺激器和超声引诱下的神经准肯定位,有助于进步镇痛后果和降低并发症.运用留置导管中断给药,可以获得长时光的镇痛后果.但是,中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消失的下列问题值得留意如留置管的移位和脱落,活动阻滞后造成患者跌伤等.C.硬膜外腔给药:经由过程经骶裂孔或棘间留置的硬膜外腔导管中断给药.实用于胸.腹部及下肢手术后镇痛的掌握.其长处是不影响神智和病情不雅察,镇痛完美,也可做到不影响活动和其他感到功能.局麻药中参加阿片类药物不但可达到镇痛的协同感化,还可降低这两类药物的副感化,减轻活动阻滞的产生,是今朝最经常运用的配伍,多以患者自控方法.家长掌握或护士掌握方法给药.实用于术后中.重度苦楚悲伤.常采取低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布托啡诺等药物.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为当今公认的最佳术后镇痛办法,但并不是全能,仍消失并发症.须周全剖析.评估患者的心理功能,尤其是患者痛阈迟钝性与既往药物运用情形后运用(表6).2.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阿片类药物是最普遍运用的强效镇痛药,可以经由过程多种方法给药.经常运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曲马多为中枢镇痛药,有两种异构体:(+)-曲马多和(-)-曲马多.前者及其代谢产品(+)-O-去甲基曲马多(M1)是μ阿片受体的冲动剂,两者又分离克制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上腺素的再摄取,进步了对脊髓苦楚悲伤传导的克制造用.两种异构体的协同感化加强了镇痛感化并进步了耐受性.( 1)经常运用阿片类药物A.吗啡:吗啡是最被普遍运用和研讨的阿片类药物,能过μ受体施展感化.可以采纳皮下.口服.硬膜外.鞘内.肌肉内.静脉内,经直肠等等给药方法.精确的用药规模内对所丰年纪的儿童均安然有效.儿童的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类似.但新生儿和 2岁以内的婴儿,其蛋白结合率和代谢率降低,半衰期延伸,并于孕产龄和出生体重.在用药时,要将这些身分斟酌后制订计划.吗啡因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代谢效应,口服生物运费用较低.运用剂量推举①口服新生儿:80μg/(kg•4~6h);儿童:200~500μg(/kg• 4h)②静脉和皮下肇端剂量(按照反响滴定)单次用药:新生儿25μg/kg开端;儿童50μg/kg 开端中断输注:10~40μg/(kg• h)③患者自控镇痛(PCA)冲击剂量:10~20μg/kg,锁准时光:5~10min,布景剂量:0~4μg/(kg• h)④护士掌握镇痛(NCA)冲击剂量:10~20μg/kg,锁准时光:20~30min,布景剂量:0~20μg/kg• h(小于5kg不运用).B.氢吗啡酮:氢吗啡酮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经常运用于中重度苦楚悲伤的治疗,因为其水溶性好,可用于皮下打针,其副感化较吗啡轻,今朝在西方国度被普遍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和慢性苦楚悲伤治疗.运用剂量推举:①口服:40~80μg/(kg•4h)②静脉和皮下肇端剂量(按照反响滴定):单次用药:体重<50kg:10~20μg/kg开端中断输注:2~8μg/(kg•h)C.二乙酰吗啡:比吗啡更强效.脂溶性更高.起效时光更快.中断时光更长的阿片类镇痛药,可以采纳皮下.口服.硬膜外.鞘内.肌肉内.静脉内等给药方法.运用剂量推举:①口服:年纪>1岁:100~200μg/(kg•4h)②静脉和皮下肇端剂量(按照反响滴定):单次用药:新生儿:10~25μg/kg开端儿童:25~100μg/kg开端中断输注:2.5~25μg/(kg•h)③鼻腔内给药:100μg/kg混于0.2ml无菌心理盐水中注入一侧鼻腔.D.可待因和二氢可待因:二者镇痛后果比吗啡稍弱,经常运用于轻中度苦楚悲伤的治疗,并与NSAID或对乙酰胺基酚结合运用.可用于口服.肌肉打针或直肠给药,但不克不及静脉给药,不然会产生轻微低血压.可待因和二氢可待因进入体内需转化为吗啡后施展镇痛感化,基因多肽性导致的代谢酶差别表达可能会影响部分患者的疗效.①可待因运用剂量推举:口服.肌内打针或直肠给药0.5~1mg/(kg•4~6h)(新生儿反复用药时需高度谨严)②二氢可待因运用剂量推举:口服.肌内打针年纪>1岁:0.5~1mg/(kg•4~6h)E.芬太尼: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较吗啡脂溶性强,起效较快,感化时光较短,因为其亲脂性,可经皮肤和经粘膜运用.在手术后可小剂量冲击给药(bolus)镇痛.还可用于PCA镇痛.在新生儿因为药物消除率降低,半衰期延伸,应在周密监测下运用才干包管安然.因为芬太尼这类药物的亲脂性,所以其冲击给药和中断输注的药代动力学有所有同;随中断输注时光延伸,其半衰期也响应延伸.运用剂量推举:①单次静脉打针:0.5~1.0μg/kg,按镇痛后果滴定,新生儿减量②中断静脉打针: 0.5~2.5μg/(kg• h)③经皮给药: 12.5~100μg/ h④PCA:负荷剂量:0.5~1.0μg/kg;布景剂量:0.15μg/(kg• h);单次冲击剂量:0.25ug/kg;锁准时光20min;最大剂量:1~2μg/(kg• h)F.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是一种较芬太尼镇痛效应更强7~10倍的强效镇痛药.比芬太尼的脂溶性更高,很轻易穿过血脑樊篱,起效敏捷.新生儿肝酶体系不成熟,消除受肝血流的影响很大(PACU镇痛特佳).代谢经由N-去碱基化和O-去甲基化,代谢产品有10%活性.运用剂量推举:①单次静脉打针: 0.05~0.1μg/kg,按镇痛后果滴定②中断静脉输注:0.02~0.05μg/(kg• h)③PCA:负荷剂量:0.05~0.1μg/kg;布景剂量:0.03~0.04μg/(kg• h);单次冲击剂量:0.01μg/kg;锁准时光15min;最大剂量:0.1~0.2μg/(kg• h).配制时,以按1.5~2μg/kg配制在100ml液体中,运用48小时,布景输注为2ml/h,单次冲击剂量为0.5ml.留意:阿片药物的毒副感化阿片类药物在全身各体系可以引起各类感化如恶心吐逆.瘙痒.尿潴留,呼吸克制.药物的不良反响在每个患者受遗传和发育的影响不尽雷同.所以在此类药物术后镇痛的患儿,应恰当的监护和做好不良反响处理的预备.结合运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可以削减阿片类药物的运用剂量及响应轻微不良反响.(2)曲马多曲马多是一种经由过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感化的弱阿片镇痛药,可以经由过程口服.静脉.直肠.中断输注,也可作为PCA的一部分给药.曲马多作为轻到中度苦楚悲伤的镇痛药物被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于所丰年纪的儿童.罕有的副感化包含恶心吐逆.呼吸克制(较阿片类药物少见).过度沉着和大小便潴留,曲马多运用过量可消失癫痫样抽搐.运用剂量推举:口服.直肠或静脉给药:1~2mg/(kg•4~6h)(3)阿片类药物的相对功能和静脉中断输注剂量比较(表36-7).(4)阿片类药物的经常运用办法A.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analgesia,PCA):合适于5岁以上的小儿.研讨显示其镇痛后果优于肌内打针或单纯中断静脉输注,也在必定程度上削减过度沉着的产生,患儿和家长的满足度更高.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 )被以为是阿片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法.与传统的需镇痛比拟,PCIA能供给更好的术后镇痛后果,进步患者满足度,降低肺部并发症.但也会导致恶心吐逆.沉着过度.低血氧饱和度.静脉炎.静脉通路堵塞等不良反响.镇痛药物中参加必定剂量的抗吐逆药如格拉司琼等可以在必定程度上预防阿片类药物的恶心,吐逆等不良反响.小儿自控静脉镇痛(PCIA)推举计划见表36-8.为防止阿片类药物的恶心.吐逆等不良反响,运用镇痛药前赐与抗吐逆药.B.护士或家长掌握镇痛(Nurse ControlledAnalgesia,NCA):对年纪小于 5 岁及不克不及合作的患儿,可采纳护士或家长掌握镇痛的办法.此时可能须要设置较高的布景输注剂量[如吗啡20μg/(kg• h)]和较长的锁准时光(如30min).NCA 时须更周密不雅察患儿,防止消失过度沉着和呼吸克制的产生.留意事项:无论是PCA照样NCA,撤泵的进程应遵守个别化的原则,患儿运用PCA的次数已明显削减,苦楚悲伤评分已经足够低才干斟酌撤泵.撤泵后可以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保持镇痛.3.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苦楚悲伤的有效药物,其经由过程克制环氧化酶(COX),削减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而施展镇痛感化.当与阿片类药物合用时可以加强镇痛后果,并削减阿片类药物的运用剂量,降低其相干不良反响如恶心.嗜睡.吐逆.呼吸克制.肠蠕动削减以及血液动力学杂乱等.本类药物在儿童运用的有效性尤其是安然性还没有体系验证,是以没有被同意在儿童运用,但国表里都有大量NSAIDs类药物用于儿童苦楚悲伤治疗的报导,但一般不推举作为镇痛药物用于3个月以下婴儿.阿司匹林可能引起雷尔分解症(Reye’s syndrome)而不必于儿童.在所有如今运用的NSAIDs类药物中,布洛芬是引起副反响起码,运用安然证据最多的NSAIDs药物其次是双氯芬酸和塞来昔布,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均有效于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报导(表36-9).NSAIDs用于术后镇痛的重要指征是:①中小手术后镇痛;②大手术后与阿片类药物结合镇痛,有明显的阿片节省感化;③治疗PCA停用后残留痛;④术前给药,施展其抗炎和克制神经体系痛觉敏化感化.运用NSAIDs类药物可能不良反响和留意事项:(1)NSAIDs影响血小板凝聚,延伸出血时光.故禁用于有出血性疾病和接收抗凝治疗的儿童.手术规模普遍的大型外科手术后最好不必此类药物.(2)NSAIDs克制前列腺素介导的肾功能,特别是在有肾脏疾病和脱水的患者.是以,NSAIDs不克不及与有肾脏毒性的药物合用.(3)NSAIDs可以使胃激惹和引起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高风险的患儿,联用质子泵克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可以降低风险.(4)因为NSAIDs可使白三烯增长,故可能加重哮喘,对有哮喘史的儿童,必须讯问以前是否安然地运用过NSAIDs药物,重症哮喘患儿禁用NSAIDs.(5)动物实验证实大剂量NSAIDs可影响骨发育,是以不建议小儿长时光大剂量运用此类药物.(6)对于新生儿,NSAIDs可能影响脑和肺的血流调节,故不推举运用.(7)对NSAIDs过敏的患儿禁用,患有轻微湿疹和过敏体质的儿童慎用,肝功能衰竭者禁用.4.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经常运用的解热镇痛药,克制中枢的COX-2,尤其对COX-3选择性克制,还有调节克制下行5-HT能通路和克制中枢NO合成的感化.因为其毒副感化小,可准时纪律用药,几乎可以用于各类术后苦楚悲伤的基本用药,轻度苦楚悲伤可单独运用乙酰氨基酚镇痛,中度苦楚悲伤可与NSAIDs或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结合运用.其麻醉剂量高于解热剂量,但达到必定剂量后产生封顶效应.一般口服在30~60min后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直肠给药后需经由1~2.5h才干达到最大血药浓度,静脉给药起效快,但需在15min内迟缓输入.本药在肝脏代谢,新生儿因肝脏某些酶未发育成熟而药物消除率低;而对于2~6岁的儿童,因为肝脏的比拟较重大而药物代谢快.表36-10列出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和直番笕剧给药剂量推举,表36-11列出对乙酰氨基酚静脉给药剂量推举.2010年11月,美国FDA初次同意了对乙酰氨基酚的静脉打针用制剂,但国内今朝还没有.对乙酰氨基酚超出最大日用剂量运用后可能产生肝脏毒性.养分不良和脱水的患者,假如运用剂量成倍增长可能造成药物蓄积.乙酰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可以填补体内谷胱甘肽,故可用于对乙酰氨其酚毒副反响的治疗.5.非药物疗法小儿术后镇痛除了前述药物治疗外,情感支撑.精力安慰.心理干涉等非药物也有很好的治疗感化.这些办法经由过程调节思惟.行动和感触感染来达到减轻苦楚悲伤和苦楚悲伤相干应激.治疗儿童苦楚悲伤的心理手腕包含疏散留意力.做游戏.心理教导.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个中意象导引.疏散留意力和催眠最有效.蔗糖溶液可以用于新生儿术后镇痛,今朝仍被以为是新生儿最重要的帮助镇痛手腕,平日运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2%~24%,口服0.05~2ml在2分钟内起效.运用容量的上限由孕周来决议:27~31周:0.5ml;32~36周:1ml;大于37周:2ml.今朝报导的不良反响有:咳嗽.梗塞.吐逆和短暂的氧饱和度降低,也有报导短时的神经生物风险评分(‘Neurobiologic Risk’score)升高,尤其见于孕周<27周和28~31周者.皮肤接触或其他情势的触觉束激可以很好的缓解新生儿针刺相干操纵所带来的苦楚悲伤.经常运用的非药物疗法如下:(1)行动干涉;(2)认知干涉,用积极的立场调换焦炙等与苦楚悲伤相干的思虑模式;(3)疏散留意力.如数数.听音乐.玩游戏.评论辩论与苦楚悲伤或医疗操纵无关的话题等;(4)催眠;(5)心理预备和心理顺应.6.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也称均衡镇痛.将感化于苦楚悲伤传导通路不合部位的药物结合运用,多门路镇痛,达到最佳苦楚悲伤治疗后果,降低相干不良反响.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被看作是高效术柏康复的快通道.经常运用的小儿多模式镇痛办法有:(1)NSAIDS和其他药物如阿片类药联用;(2)局部麻醉药复合阿片类药或其他类镇痛药;。

小儿术后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

四、小儿不同类型手术后镇痛
扁桃体切除术
开腹疝修补术
尿道下裂手术
四肢手术包括 削痂植皮及整 形手术
心脏外科手术
五、小儿术后镇痛的组织实施
❖ 麻醉医生以及外科医生观念的转变; ❖ 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 小儿术后镇痛的个体化方案制订:大中型手术以
PCIA为主小型手术依赖于术中椎管神经阻滞、外周 神经阻滞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需要麻醉医生的督 促; ❖ 主动术后随访及时调整药物积极处理并发症; ❖ 利用本院烧伤、烫伤患儿较多的优势努力开展1岁 以上小儿的术后镇痛
❖ 随持续输注时间延长其半衰期也相应延长
芬太尼使用推荐剂量
❖ 1、单次静脉注射:0.5~1.0μg/kg新生儿减量; ❖ 2、持续静脉输注:0.3~0.8μg/kg·h; ❖ 3、PCA:负荷剂量 0.5~1.0μg/kg背景剂量
0.15μg/kg·h单次冲击剂量 0.25ug/kg锁定时间 20min最大剂量 1~2μg/kg·h
❖ NSAIDs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指征是:①中小手术后 镇痛;②大手术后与阿片类药物联合镇痛有显著的 阿片节俭作用;③治疗PCA停用后残留痛;④术前 给药发挥其抗炎和抑制神经系统痛觉敏化作用
10
6-8
40
1
8
3
1
6
4
1.5-3
12
四对乙酰氨基酚
❖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抑制中枢的 COX-2尤其对COX-3选择性抑制还有调节抑制下行 5-HT能通路和抑制中枢NO合成的作用
❖ 由于其毒副作用小可定时用药几乎可用作各类术后 疼痛治疗的基础用药轻度疼痛可单独使用乙酰氨基 酚镇痛中度疼痛可与NSAIDs或可待因等联合应用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

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

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

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

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一)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内容包括: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

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

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4.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解该患儿拟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5.向患儿和家属演示疼痛评估方法,并鼓励家长采用非药物疗法例如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手段减轻患儿疼痛感受。

(二)制定围术期镇痛管理计划,做好术后疼痛观察记录围术期镇痛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和技术方法有多种,只有遵从多模式镇痛、及早给药、个体化给药的治疗管理原则,才能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药物的并发症。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痛发生后强度快速减弱。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5页
小儿疼痛特点
3,伴有强烈生理反应:呼吸 心率加紧,血压 颅压增高;代谢 耗氧增加;血浆及脑脊液中 内腓肽浓度改变。
4,器官功效发育不完善,代偿能力差,各项 生理指标易发生急剧改变.
5,新生儿肝肾功效发育不成熟;血浆蛋白水 平低,蛋白结合能力低下,血浆游离药品浓度 高,易引发镇静过分或呼吸抑制。
(2)阿片类:吗啡0.03-0.04mg/kg在手术结束前 1-2小时注入,但应有专业护士监测
小儿术后镇痛1ug/kg 可乐定或0.5mg/kg氯胺酮,可显著延长 作用时间3倍。
连续用药法:同椎管内给药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14页
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15页
惯用NSAID有: 1)对乙酰氨基酚 栓剂40mg/kg 20mg/kg/6h 可用三天 2)双氯芬酸 直肠用药2.5mg/kg 3)布洛芬5-10mg/kg 1次/6-8小时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16页
其它
周围神经阻滞 外用贴剂 其它路径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17页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6页
小儿疼痛评定
1,小儿疼痛程度预计困难:不能用语言较正 确表示;常受各种感受如恐惧,焦虑等影响; 不合作。
2,医务人员应非常熟悉各项评定技术与标准。 3,父母或相关人员在场。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7页
小儿疼痛评定
4,小儿评定方法:当前无金标准, 普通大于6岁可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定法; 6个月到6岁能够经过行为评定,如:CH-EOPS法:
输注速度0.2ml/kg/h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
第11页
病人自控镇痛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左云霞(负责人/共同执笔人),冯春,刘飞,杜溢李文献,李克忠(共同执笔人),李超,连庆泉,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张斌,张溪英,陈怡绮,周琪,周期,胡华琨,姜丽华,蓝雨雁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

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

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

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

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一)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内容包括: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

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

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4.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解该患儿拟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5.向患儿和家属演示疼痛评估方法,并鼓励家长采用非药物疗法例如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手段减轻患儿疼痛感受。

小儿术后镇静与镇痛

小儿术后镇静与镇痛

小儿术后镇静与镇痛
第23页
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应迟缓输注。负荷剂量10-15分钟输完。 静注或过快输入可因受体敏感性丢失而降低
作用效果和引发暂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 过缓等副作用 输注时间不应超出24小时。
小儿术后镇静与镇痛
第24页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清醒期 躁动临床研究
小儿术后镇静与镇痛
第7页
CHEOPS疼痛评定
哭闹: no cry(1); moaning and crying(2); screaming (3) 面部表情: smiling(0); composed(1); grimace(2) 语言表示:positive(0); none and complaints other than
定义:全麻清醒后出现躁动,定向障碍,手脚乱动, 不识熟人,无理性言语,哭喊,无法安抚,易激惹以
及妄想思维。多发生在全麻清醒期30分钟之内。
发生率:25-80%
机理:可能因为清醒过快,中枢恢复时间不一,大 脑皮质尚处于抑制状态时皮质下中枢已被释放,出
现中枢局灶敏化,这种功效完整性缺失影响患者对
感觉反应和处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过分兴 奋而诱发术后躁动。
Arms
0 – Relaxed
No muscular rigidity, occasional random movements
1 – Flexed/Extended
Tense straight arms, rigid and/or rapid extension/flexion
Legs
0 – Relaxed
七氟醚,扁桃体腺样体手术
静脉:麻醉诱导后0.1-0.2ug/kg 10-15分钟 经鼻:诱导前30分钟 1.0 ug/kg 口服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4)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4)

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朱涛严敏李天佐李伟彦李金宝杨承祥张卫郑宏胡浩姚尚龙郭曲练(执笔/ 负责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目录一、麻醉后监测治疗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三、的功能四、的管理和人员职责五、的设置原则六、患者从手术室转入七、麻醉恢复期的评估与监测八、麻醉恢复期的治疗九、患者转出十、转至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十一、小儿患者的麻醉后监测十二、非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十三、质量控制十四、“共识”适用范围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疗。

麻醉后监测治疗的主要任是监测疗疗全麻后苏醒的患者、镇静镇疼术后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的患者,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改进麻醉后监测质量,改善预后。

本专家共识不作为强制性标准。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或部分采用。

一、麻醉后监测治疗麻醉后监测治疗是指对住院或非住院患者在麻醉或镇静镇痛下实施外科手术或诊断性、介入检查或治疗,在麻醉苏醒和恢复期观察和处理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为重点的医疗活动。

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麻醉后监测治疗(,)是现代医院麻醉科的独立医疗单元。

它具有以下特性:①靠近手术室或其他实施麻醉或镇静镇痛的医疗场所,以减少手术后病情不稳定患者转运时间。

②需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

③为刚结束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在转入普通病房、特护病房或、直接出院回家之前提供监测与治疗。

在没有设置独立的医院和某些医疗单位,所有接受麻醉或镇静镇痛的患者都应该在指定区域由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后监测治疗。

三、的功能1、麻醉后患者的苏醒和早期恢复。

2、术后早期治疗,包括麻醉和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现和治疗。

3、改善患者情况,以利于其在、特护病房或普通症房的进一步冶疗。

4、评估和决定患者转入、特护病房、普通病房或者是直接出院回家的指征和时间。

5、特殊情况下(如需要紧急再次手术)对患者状况进行术前处理和准备。

小儿术后镇痛指南

小儿术后镇痛指南

小儿术后镇痛指南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痛觉异常。

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

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组织专家组完成本专家共识,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小儿疼痛评估】良好的疼痛评估是发现和处理疼痛的前提。

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各年龄的儿童。

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1 、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己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这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 AS )患儿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 以上为重度痛;图3-2 疼痛数字等级评分2 、面部表情评估医务工作者或患儿照顾者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

(1)脸谱疼痛评分法(适用于婴幼儿)图3-3 脸谱疼痛评分表(2)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图3-4 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评估)包括生理学(、行为学3根据疼痛相关行为学表现或对患儿照顾者提供疼痛相关行为的叙述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婴幼儿或者交流有困难的患儿,评估时可避免对患儿不必要的打扰。

(1)CRIES (Crying, Requires Osaturation, Increased vital 2signs, Expression, Sleeplessness)评分通过哭泣、呼吸、循环、表情和睡眠等进行评估。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目录一、小儿疼痛评估二、疼痛冶疗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 25 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

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

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

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

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

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

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时隔5年,镇痛和镇静理念有了新的发展,新的镇痛和镇静药物也不断推出,基于此,3个学术组织专家在充分检索分析文献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对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修订,其更新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镇痛、镇静与器官功能保护与2013版共识相比,2018版共识在镇痛和镇静的指征中增加了器官功能保护的内容。

强调镇痛和镇静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患儿舒适和安全,还应根据患儿器官储备功能水平决定镇痛和镇静目标。

2018版共识对危重患儿不同疾病状态下的镇痛和镇静策略做了更具体的推荐,即在器官功能"不稳定期"实施深度镇痛和镇静策略,目的是降低代谢和氧耗,使机体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从而实现器官保护;在器官功能"相对稳定期"实施浅镇痛和镇静策略,目的是抑制躁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器官功能恢复[3,4,5]。

理想的镇痛和镇静应该是建立在对患儿进行全面和动态评估的基础上,以目标为指导,实施与疾病种类以及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精准化镇痛和镇静[3,4,5]。

二、早期舒适镇痛、最小化镇静和人文关怀2018版共识强调实行以镇痛为基础的镇静,只有充分镇痛后,才能达到理想镇静目标。

强调早期干预和以患儿为中心的人文关怀[6,7],对危重症患儿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可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并且可减少其对镇静、镇痛药物的需求。

特别应注意照明、环境噪声以及昼夜之分给患儿带来的影响。

在心理方面应用分散注意力、催眠等方法达到减轻患儿焦虑、促进放松的目的。

在诊疗操作方面,应尽量将各种操作及检查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尽可能避免打断患儿睡眠周期。

此外保持患儿的尊严,尊重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也是治疗中应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我国儿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镇痛镇静治疗水平,促进舒适性医疗策略在我国P工CU的开展,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PICU镇痛和镇静治疗专家共识撰写工作。

共识撰写工作于2012年口月在重庆召开启动会议并组成撰写小组。

撰写小组经过半年的文献检索、筛选、阅读、撰写等紧张工作,在2013年4月提交初稿征求三个学组主要成员意见,并先后在2013年4月(阳朔)、2013年6月(鄂尔多斯)、2013年9月(长沙)三次组织学组部分专家进行集中讨论,反复修改后形成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文献检索范围包括:PubMed、Medline>中文相关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到2013年6月,此外成人有关镇静镇痛的指南也作为本共识的参考。

一、镇痛镇静是PICU患儿的基本治疗P工CU患儿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常见原因包括:(1)创伤、手术、缺氧和感染等引发应激反应,频繁的检查和有创性诊疗操作;(2)P工CU中的患儿常与父母隔离,大量陌生面孔和仪器的出现,噪音和长明灯扰乱饮食、睡眠及生物钟;(3)各种插管和长期卧床;(4)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小2]。

因而P工CU患儿较普通病房患儿更加疼痛、焦虑、恐惧,疼痛的近期副作用包括对儿童呼吸、循环、代谢、免疫及神经系统的影响;远期副作用包括对心理、生长、发育、行为等身心方面的影响;同时,儿童疼痛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3-41。

镇痛和镇静治疗是指应用药物手段消除患儿疼痛,减轻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应性遗忘的治疗。

使用镇痛和镇静治疗保持患儿安全和舒适是PICU治疗的最基本环节。

二、PICU患儿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P工CU患儿镇痛镇静治疗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1)使身体不适和疼痛最小化。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小儿麻醉专家共识

谢谢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1、潮气量法诱导 (1)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6%~8%(建议新生儿用2%~3%), 新鲜气流量3~6L/min,预充回路后,将回路输出口连接合适 的面罩(下至颏部上达鼻梁),盖于患儿鼻处。 (2)患儿通过密闭面罩平静呼吸。不合作患儿注意固定其头部 (3)患儿意识消失后,将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3%~4%(新生 儿调至2%),必要时辅助呼吸。适当降低新鲜气流至1~ 2L/min,避免麻醉过深和减少麻醉药浪费和污染。 (4)调整逸气阍,避免呼吸囊过度充盈。 (5)建立静脉通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 经药物完成喉罩放置或者气管插管。
三、小儿围术期体液管理
(一)术前评估
疾病种类 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临床症状、全身状况、尿量
三、小儿围术期体液管理
(二)输液量的确定 1、维持性输液 补充生理需要量,可根据 体重的4-2-1原则 参考计算结果同时根据 治疗反应 (1)足月新生儿(胎龄>36周)出生后最 初几天会正常丢失占体重10%~ 15%的 水分,液体的维持需要量减少;
(二)吸入麻醉诱导方法
3、深度递增法诱导 适于合作的小儿及危重患儿
(1)麻醉机为手动模式,置逸气阀于开放位,新鲜气流3~6L/min (2)开启七氟烷蒸发器,起始刻度为0.5%,患者每呼吸3次后增加 吸入浓度0.5%(如果希望加快速度每次可增加1%~1.5%),直 至达到6%。 (3)如果在递增法诱导期间,患儿躁动明显,可立即将吸入浓度提 高到6%~8%,新鲜气流量增至5~6L/min(改为潮气量法)。 (4)患儿意识消失后,立即将七氟烷的蒸发器调至3%~4%,新鲜 气流调整至1~2L/min。维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辅助呼吸。 (5)建立静脉路,辅助其他镇静镇痛药物和(或)肌肉松驰药物完 成喉罩安放或者气管插管。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ppt课件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ppt课件
FACES脸谱疼痛评估法:3-18岁儿童
患儿可能因为恐惧、饥饿或其他压力失去“笑脸”
7
Bieri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
8
Oucher疼痛评分
9
Manchester疼痛评分
10
3、行为学评分
一种结合小儿的表情、动作行为等进行评分的方法
面部表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呻吟/哭泣

为 指
腿的姿势

身体姿势
是否坐立不安
11
FLACC:常用语1-18岁的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是 住院手术患儿首推的评估方法
12
4、生理学评估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心率变异度、皮质醇变化、皮层 诱发活动,但受行为学的影响较大。
13
二、疼痛治疗
(一)、局麻药物: 1、 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14
(2)方法: 局部浸润:切口皮下注射长效局麻药,或皮下埋 管持续泵注;
注意事项:撤泵的过程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患儿 使用PCA的次数已明显减少,疼痛评分已经足够降 低才能考虑撤泵。撤泵后可以使用NSAID维持镇痛。
22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
国内外都有大量NSAIDS类药物用于儿童疼痛治疗 的报道,但一般不推荐作为镇痛药物用于3个月以 下婴儿。
阿司匹林——雷尔综合征(小儿时期一种原因不 明的急性脑病综合征),不用于儿童
轻度疼痛:单独使用 中度疼痛:可以+NSAIDS/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 封顶效应 口服30-60min血药浓度达峰,口服1-2.5小时,静脉起效快
但需在15min内缓慢输入。
27
28
非药物疗法
情感支持、精神抚慰、心理干预等非药物也有很好的治疗 作用。包括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 反馈、意象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左云霞(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连庆泉王英伟杜怀清李师阳张建敏陈煜目录一、小儿疼痛评估二、疼痛冶疗三、小儿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原则四、小儿术后疼痛治疗注意事项疼痛是婴幼儿和儿童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 25周,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疼痛治疗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或者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度担心,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由此给外科手术患儿带来痛苦并影响其康复过程。

目前国外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

我国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严重滞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根据儿科特点集体编写本指南,提供小儿术后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推荐意见。

一、小儿疼痛评估由于部分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不会主动诉说疼痛,小儿疼痛评估相对于成人更困难。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量表能作为理想的评估手段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疼痛或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

儿童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①自我评估:患儿根据提供的量表自已评估和描述疼痛的程度。

②行为学/观察评估:测量疼痛相关的行为学表现或者对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提供的疼痛的叙述进行评估。

手术后应该定时进行行为学评估和记录。

这种评估最好与其他常规评估同时进行,以避免对小儿不必要的打扰。

③生理学评估:生理学评估:根据疼痛引起的生理学变化进行评估。

在定时评估的同时,若有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发热等,应立即评估是否存在严重疼痛。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评估疼痛程度的金标准,与成人疼痛评估的方法相同。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一般用于8岁以上儿童。

(2)数字等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4 以下为轻度痛,4~7 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图36-1)。

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是临床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疼痛评估方法之一。

(3)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scale,VRS):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

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就能较好描述疼痛,但对疼痛强度的判断不一定很准确。

当患儿有能力自述疼痛程度时,其口头的描述应作为药物治疗的首要参考依据。

2、面部表情评估医务工作者或患儿看护者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与六张代表幸福微笑直至痛苦流泪不同表情的面部表情图比对后进行疼痛评分。

(1)FACES(wong-baker lpain ratingscale)脸谱疼痛评分法:主要适用于3~18岁儿童,婴幼儿或者交流有困难的患儿也适用,分值为0~10分(图36-2)。

但需注意的是患儿可能因为恐惧,饥饿或其他压力失去“笑脸”,疼痛评估时应排除这下些因素的影响。

(2)Bieri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4~12岁患儿,分值为0~10分(图36-3)。

(3)Oucher疼痛评分:是钭垂直的0~10的数字量表和面部表结合的一种评分方法,还有专门用不同亚洲儿童面部表情制作的评分尺。

其与面部表情评分及VAS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图4)。

此量表可以较好地评估患儿术后或使用镇痛药物后的疼痛程度变化情况。

但一般只适用能数到100的6岁以上儿童。

(4)Manchester疼痛评分:是在Oucher评分的基础上用全世界小朋友都钟爱的大熊猫面部表情代替了欧洲或者亚洲儿童的面像,将不同面部表情的大熊猫放在梯子上,越到梯子的上端疼痛越严重,同时孩子的活动也受到影响。

分值0~10分,其达用范围同Oucher评分(图36-5)。

3、行为学评分这是一种结合小儿的表情、动作行为等进行评分的方法。

Buttner和Finke发现当预测患者是否有镇痛需求时,五种行为指针较可靠、特异和敏感。

这五种行为指针分别是面部表情,呻吟/哭泣,腿的姿势,身体姿势,和是否坐立不安。

因此,很多疼痛观察量表都用了这五种行为指针。

(1)CRIES(Crying,Requires O2 turatio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Sleeplessness)评分:通过哭泣、呼吸、循环、表情和睡眠等进行评估。

分值0~10分(表36-1)。

分值越高,认为疼痛越严重。

推荐用于婴幼儿术后疼痛评估。

(2)FLACC(Face,Legs,Activity,Crying,Consolability)评分:常用于1~18岁患儿术后疼痛的评估,是住院手术患儿首推的评估方法。

分值0~10分(表2)。

分值越高,认为疼痛越严重。

(3)CHEOPS疼痛评分(cryf,facial,childverbal,torso,touch,legs):本疼痛行为评分包含6项疼痛行为类型:哭闹、面部表情、言语、腿部运动、躯体活动、伤口可触摸程度。

第个类型的分值为0~2或者是1~3,分值4~13分,总分低于6分认为没有疼痛(表3)。

因其分值与其他量表的统计方法不同,评估内容较复杂,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不太实用。

推荐用于1~18岁儿童。

(4)Comfort评分:过观察患儿警觉程度、平静或动、呼吸反应、体动、血压、肌肉张力、面部紧张程度等了解患儿镇静舒适程度,往往用于辅助上面介绍和各种疼痛评分。

主要用于小儿ICU患者的观察,从新生儿到17岁都适用。

共包括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评分为1~5分,总分为40分(表4)。

将镇静程度分为3级:8~16分为深度镇静;17~26分为轻度镇静;27~40分为镇静不足、躁动。

其中,Comfort评分17~26分(轻度镇静)为镇静满意。

4、生理学评估疼痛评估的生理学的参数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心率变异度,皮质醇变化,皮层诱发活动等,但这些参数受行为学的影响较大。

在疼痛评估时,生理学指标必须与其他评估手段联合使用。

5、注意问题:(1)不同年龄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是准确进行疼痛评估的保证。

下图显示各种疼痛评估方法的建议使用年龄。

在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方法时,儿童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种族/文化背景、疼痛评估方法特性(如信度和效度)等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准确有效地评估所有儿童所有类型的疼痛,多种评估方法的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

疼痛评分不能作为给予止痛药物的唯一指导。

(3)条件允许时,患儿的自我评估应作为首选的疼痛评估方法。

但对于3~5岁的儿童,因为自我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不高,需结合一种观察性的评估方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对于不能交流的患儿,应考虑充分使用一些非客观的指标(比如动作和表情)、生理参数(比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流泪、出汗等)以及这些参数在镇痛治疗前后的变化和特殊的疼痛评估方法(比如行为学评分)。

(4)为了有效的评估疼痛,必须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及疼痛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5)按时规律地进行疼痛评估和记录才能保证疼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任何干预治疗后要评估其效果和不良反应。

(6)惧怕医生护士,因此当医生护士来到床前实疼痛评估时,患儿当时的面总表情可能不能反映其疼痛程度,这在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7)需要对进行评估的医务人员进行关于疼痛相关的知识教育和评估方法的学习,提高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8)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可以选择儿童非交流疼痛清单(non-communicating chil dren’s lpain checklist-postolperative version,NCCPC-PV),适用于3~19岁儿童;儿童疼痛概要(the plediatric pain lpro),适用于1~18岁儿童;改良FLACC评分,适用于4~19岁儿童。

二、疼痛治疗(一)镇痛药物及其应用1、局麻药局部麻醉药可以通过手术切口局部浸润,区域神经丛、外周神经干单次或者持续阻滞,椎管内单次或者持续阻滞方法治疗术后镇痛。

血管收缩剂(如肾上腺素)与局麻药一起使用可以减少全身吸收的毒副作用,还可以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另外中枢镇痛药物如氯胺酮、可乐定或者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与局麻药一起使用可以延长中枢神经阻断作用时间。

(1)术后镇痛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是一种起效慢,作用时间较长的酰胺类局麻药。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外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阻滞。

左旋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对称产物,与其药效相当,用途相同,推荐药物使用剂量也相同,但是毒副作用小于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麻药,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和布比卡因类似,但运动神经阻滞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强度也较弱。

以上局部麻醉药推荐最大用量见表5。

(2)局部麻醉药的术后镇痛方法A、局部浸润局部浸润简单易行,外科手术缝皮前在切口皮下注射长效局麻药浸润。

适用于各类小、中和大型手术。

还可以局部切口皮下埋管后持续泵注局麻药。

B、外周神经阻滞:适用于相应神经丛或神经干支配区域的术后镇痛,例如肋间神经阻滞、上肢神经阻滞(臂丛)、椎旁神经阻滞、下肢神经阻滞(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等。

借助于神经电刺激器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精确定位,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和降低并发症。

使用留置导管持续给药,可以获得长时间的镇痛效果。

但是,持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存在的下列问题值得注意如留置管的移位和脱落,运动阻滞后造成患者跌伤等。

C、硬膜外腔给药:通过经骶裂孔或棘间留置的硬膜外腔导管持续给药。

适用于胸、腹部及下肢手术后镇痛的控制。

其优点是不影响神智和病情观察,镇痛完善,也可做到不影响运动和其他感觉功能。

局麻药中加入阿片类药物不仅可达到镇痛的协同作用,还可降低这两类药物的副作用,减轻运动阻滞的发生,是目前最常用的配伍,多以患者自控方式、家长控制或护士控制方式给药。

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

常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布托啡诺等药物。

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为当今公认的最佳术后镇痛方法,但并非万能,仍存在并发症。

须全面分析、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尤其是患者痛阈敏感性与既往药物使用情况后使用(表6)。

2、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阿片类药物是最广泛使用的强效镇痛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药。

常用于术后镇痛的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和舒芬太尼。

曲马多为中枢镇痛药,有两种异构体:(+)-曲马多和(-)-曲马多。

前者及其代谢产物(+)-O-去甲基曲马多(M1)是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两者又分别抑制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上腺素的再摄取,提高了对脊髓疼痛传导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