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
糖尿病试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部分)一、判断题(50题)1.糖尿病综合治疗目标不仅是血糖达标同时包括血脂、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目前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
()3.2型糖尿病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4.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微血管病变?。
()5.鉴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主要症状是神志改变。
()6.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酸。
()7.补充体液、电解质和应用胰岛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
()8.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9.空腹血糖正常为3.9-5.6mmol/L()1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11.血浆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有助于诊断糖尿病。
()12.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13.二甲双胍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效果一样。
()14.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15.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6.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每小时静脉滴注2~6UR。
()17.成人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18.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包括手抖、心悸、饥饿感、便频。
()19.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应予低纤维饮食。
()20.若患者尿量为2000ml/d,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患者糖尿病可能。
()21.合理的糖尿病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
()22.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
()23.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是血肌酐水平升高。
()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
()25.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一年一次检查眼底。
()26.胰岛素治疗时,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27.女性,22岁,患糖尿病7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
十四、糖尿病练习题
E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
D
18.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
A 从小量开始以避免Somogyi效应
B 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
C 血糖波动大量可加用双呱类药物
D 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素(RI)
E 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E
19.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征为
A 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
B 出现血钾过高
C 出现心律紊乱
D 血pH<7.1
E pH<7.3
D
20.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
A 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
B 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
C 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D 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
E 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I
A 减少晚餐的热量
B 增加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
C 加用双呱类药物
D 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素用量
E 后夜加餐
D
42.男性,45岁,肥胖7年,口渴多饮2个月,伴经常餐后3~5小时心悸,多汗,饥饿感,进餐后缓解,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胰岛素瘤
B 胰岛素性低血糖
E 血糖稳定性不同
D
3.单卵双生中一人在40岁以前出现糖尿病,另一人也发生糖尿病,其中多数情况为
A 2型糖尿病
B 1型糖尿病
C 继发性糖尿病
D 糖耐量异常
E 妊娠期糖尿病
B
4.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各种磺脲类降血糖药的特点
各种磺脲类降血糖药的特点磺脲类降血糖药是一大类降血糖药。
磺脲类药的基本结构包括磺酰基和两个辅基(R1和R2),辅基的种类决定了各种磺脲类药降糖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磺脲类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的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
第一代磺脲类降血糖药有以下两种。
甲苯磺丁脲该药价格低廉,吸收较快,作用较短,餐前半小时服药,常用剂量为0.5克,每天2~3次,以3克为限。
该药副作用不多,包括中上腹不适,偶尔有厌食,较少出现皮肤红斑、麻疹,极少出现黄疸、白细胞减少。
氯磺丙脲该药作用缓慢而且持久,代谢物亦具有活性,用药1周后才能达到血浆最高有效浓度。
因为该药物作用时间才长,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还可以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低钠血症,临床现几乎无人使用。
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有以下几种。
格列本脲该药价廉,起效时间快,半衰期比较长,属于长效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明显,尤其降空腹血糖效果较佳,是降血糖作用最强的磺脲类降血糖药,使用该药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按需缓慢调整,对于年老体弱者应该减量,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格列吡嗪该药属于中短效磺脲类药物,人体吸收迅速,降糖作用较明显,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可以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快速释放。
格列吡嗪控释片为按特殊的胃肠道系统设计的控制制剂,每天服用1次,可以使全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不必餐前半小时服药,每天早晨服1次即可,每餐后可以有血胰岛素峰值出现,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空腹血糖的控制比速效格列吡嗪效果好。
格列齐特中效磺脲类药物。
该药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较强,可引起低血糖。
一般早晚餐前各服1次,在磺脲类药物中,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较明显,有报道该药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该药的通常剂量为每天40~320毫克,分2~3次口服。
格列喹酮该药吸收迅速而且接近于完全吸收。
口服后2~3小时在血液中达到高峰,属于短效磺脲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约95%由胆汁排出,少量(约5%)由肾脏代谢,肾功能较差者可以应用。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
目前治疗糖尿病药物有那些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帐号:wj9081、磺脲类: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
因此要它发挥作用,一定要有足够的胰岛β细胞。
所以该药对1型和胰腺切除所致糖尿病无效。
磺脲类药物同时还有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
药名商品名①苯磺环已脲(格列苯脲Glyburide)优降糖②甲磺吡脲(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来克胰③甲磺二冰脲(格列博脲Glibornuride)克糖利④吡磺环已脲(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利糖妥、灭糖尿、优哒灵⑤喹磺环已脲(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糖肾平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1)由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因此,长期服用容易造成那些好的、正常的胰岛β细胞因过度超负荷工作而形成新的功能衰竭,出现继发性失效,进而由2型向1型糖尿病转变。
(2)低血糖反应:是磺脲类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副作用,发生率约2%。
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这类患者由于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代谢与排泄缓慢,有可能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低血糖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
(3)消化系统反应:少数病例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皮肤过敏反应:偶有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丘疹、光敏性皮炎等,近年来有使用磺脲类口服药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报道,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5)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共济失调、四肢震颤等。
2、双胍类:该药物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延缓葡萄糖(单糖)在肠道内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加速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产生乳酸。
西药学三基三严考前练习题与答案
西药学三基三严考前练习题与答案1、阿司匹林的常用不良反应不包括A、恶心B、嗜睡C、呕吐D、上腹部不适答案:B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专用处方颜色为()A、淡红色B、浅黄色C、浅绿色D、白色答案:A3、下列哪项是磺脲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A、恶心、呕吐B、低血糖反应C、白细胞减少D、肝功能损害答案:B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A、随给药剂量而变B、随给药次数而变C、固定不变D、口服比静脉注射长E、静脉注射比口服长答案:C5、下列药物属于镇痛三阶梯原则中的非阿片类药物的是()A、度冷丁B、吲朵美辛C、芬太尼D、双氢可待答案:B6、溴已新属于()A、解热镇痛药B、镇静催眠药C、抗精神病药D、镇咳祛痰药答案:D7、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A、甲状腺素B、糖皮质激素C、炔雌醇D、螺内酯答案:C8、医疗机构销毁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在哪个部门监督下进行?()A、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医疗机构领导和药剂科负责人C、所在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D、所在地公安部门答案:C9、肝脏药物代谢酶的特点是()A、集中于肝细胞线粒体中B、个体间无明显差异C、专一性低D、药物间无竞争性抑制E、药物本身不影响该酶的活性答案:C10、下列属于吡唑酮类的是()A、保泰松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布洛芬答案:A11、下列属于抑酸剂的是A、山莨菪碱B、乳酶生C、西咪替丁D、氢氧化铝答案:C12、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A、细胞毒药物B、肾上腺皮质激素C、呋塞米D、白蛋白答案:B13、宜与异丙肾上腺素同用的祛痰药是A、氯化铵B、喷他维林C、乙酰半胱氨酸D、色甘酸钠答案:C14、下列关于奥美拉唑的使用,正确的是()A、婴幼儿禁用B、肝功能不全者慎用C、肾功能不全者禁用D、老年人禁用答案:B15、糖尿病肾病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肾脏病理变化是A、结节性肾小球硬化B、新月体肾小球肾炎C、渗出性病变D、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答案:A16、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肝损害B、耳毒性C、二重感染D、过敏反应E、肾损害答案:D17、在长期用药中,突然停药易引起严重高血压的药物是A、哌唑嗪B、肼屈嗪C、普萘洛尔D、利血平答案:C18、《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A、一日常用量B、三日常用量C、七日常用量D、一次常用量答案:D19、高血压伴低血钾症的病人选用哪种药物时应慎重A、哌唑嗪B、氢氯噻嗪C、依那普利D、美托洛尔答案:B20、治疗慢性失血(如内痔出血)所致的贫血应选用A、叶酸B、硫酸亚铁C、维生素B12D、叶酸答案:B21、过量服用维生素D所发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骨骼发育不良或骨软化B、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C、骨质疏松症或骨折D、横纹肌溶解或肌痛答案:B22、下列药物属于胆碱阻断药的是A、氢氧化铝B、硫糖铝C、哌仑西平D、乳酶生答案:C23、吸气性呼吸困难最常见于A、肺炎球菌肺炎B、支气管异物C、支气管哮喘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答案:B24、以下药物中肝功能减退患者避免应用的是()A、万古霉素B、庆大霉素C、阿米卡星D、四环素E、头孢唑林答案:D25、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不宜选用哪种药物A、普萘洛尔B、硝酸甘油C、维拉帕米D、地尔硫卓答案:A26、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A、一日常用量B、三日常用量C、七日常用量D、十五日常用量答案:D27、关于药酶诱导剂错误的叙述是()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B、可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药物的代谢D、使被肝药酶转化药物血药浓度升高E、使被肝药酶转化药物血药浓度降低答案:D28、布桂嗪为中等强度的镇痛药,对皮肤、黏膜和运动器官的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
格列美脲的副作用
格列美脲的副作用*导读:格列美脲有什么副作用?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具有抑制肝葡萄糖合成、促周葡萄糖的摄取及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但长期服用也会出现副作用。
那么,格列美脲有什么副作用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格列美脲的降糖机制:格列美脲通过与胰腺-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5104的蛋白质)结合,此受体与ATP敏感的K+(KATP)通道相耦连,促使KATP通道关闭,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Ga2+内流而促使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与其他所有磺脲类药物一样,格列美脲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ATP依赖性钾通道的相互作用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与其他磺脲类药物不同,格列美脲与B细胞膜中的一种65 kDa蛋白特异性结合。
格列美脲与其结合蛋白的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ATP依赖性钾通道开放或关闭的可能性。
格列美脲增进胰岛素对外周葡萄糖摄取的正常作用(人类和动物数据)。
格列美脲模拟胰岛素对外周葡萄糖摄取和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
外周葡萄糖通过转移进入肌肉和脂肪细胞进行摄取,格列美脲直接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质膜葡萄糖转移分子的数量。
格列美脲增加糖基一磷脂酰肌醇一特异性磷脂酶C的活性,结果,细胞的cAMP水平降低,导致蛋白激酶A的活性减低,从而刺激葡萄糖代谢。
*二、格列美脲的副作用:*1、胃肠道反应:呕吐、腹痛、腹泻均有报导,但安慰剂对照试验的发生率均小于1%。
有报导转氨酶升高。
但很少有胆汁性黄疸发生。
*2、皮肤反应:过敏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小于1%,表现为瘙痒、红斑、荨麻疹样、麻疹样或斑丘疹样皮损等。
上述皮肤反应可能仅短暂出现,即使继续使用格列美脲也可能自行消失。
如果皮肤反应持续存在,应该停药。
有报导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患者发生迟发性的血卟啉症和光敏性反应。
*3、血液反应:有报导使用磺酰脲类药物会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类血细胞减少症。
糖尿病药物分类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抑制小肠粘膜α-葡萄糖苷酶,延缓糖类的分解和吸收,降低 餐后血糖。降糖作用弱。常见腹胀、腹泻、腹痛、排气增 多等副作用。可与其他降糖药合用。
常见制剂:阿卡波糖 (拜唐苹) 伏格列波糖(倍欣)
最佳用药时间:最好在吃第一口饭时嚼碎服用。饮食成分中 应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否则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能发 挥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1、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
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 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 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美吡哒和糖适平都属于短效口服降糖药。用于非胰岛素依 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由于美吡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无 生物活性(指降糖作用),故病人长期使用时,不易出现 低血糖反应。由于它引起低血糖的机会也很小,所以对老 年人尤为适宜。美吡达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促进纤维蛋 白溶解的作用。它也可降低血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浓度。 故美吡达可用于防治糖尿病引起的脂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少数患者服用美吡达后,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美吡达适用 于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 2.5毫克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毫克。
常用制剂: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艾汀)
• 降糖原理:提高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故为 胰岛素增敏剂。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细胞在胰岛素的 作用下启动γ蛋白,使葡萄糖转运蛋白4增多,打开葡萄糖通道,使血 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好比往生锈的车 轴里上润滑油)。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
磺脲类降糖药特点简表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谨慎,最好不用磺脲类降糖药:(1)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病人慎用:因为磺脉类降糖药均需经过肝脏灭活,即经过肝脏代,变成无降糖作用的代产物,然后才能排出体外。
当有肝功能不全时,如肝硬化时,肝脏对这些药物的灭活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把它们代掉,因此容易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且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肝糖生成能力降低,又可能诱发低血糖或增加低血糖的严重程度,所以对有肝功能障碍者要恒用。
(2)磺尿类药可使体重增力而双胍类药可使体重减轻。
一般主联合用药宜早,所用剂量宜小,然后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剂量,直到获得血糖控制满意的效果。
对单独用双肌类药效果不理想者可加服磺腺类药,反之,对磺腺类药原发或继发性失效者也可加服双肌类药。
(3)双胍类降糖药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各类药品什么样人能用,什么样人不能使用,尤其要特别注意肝肾功能。
(4)双胍类药也可以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欲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增强胰岛素的疗效都可加服双胍类降糖药。
但要注意:未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独用双胍类药治疗,因为这类药品必须体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5.磺脲类降糖药毒副作用磺脲类药物毒副作用一般很小,但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
常见的副作用有:(1)胃肠道反应。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药物减量后可以消退。
(2)皮肤反应。
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斑丘疹等,减少药量后可逐渐消退,若持续不退者,应停止使用。
偶见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3)血液系统反应。
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等。
(4)磺脲类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但少见,治疗中可有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增高。
(5)氯磺丙脲有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导致水潴留作用,糖尿病人原有的肾损害水潴留者,服药后加重。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一)_真题-无答案
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一)(总分57,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A.从小量开始以避免Somogyi效应B.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C.血糖波动大量可加用双呱类药物D.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素(RI)E.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2. 以下哪类病人不适合应用胰岛素A.Ⅰ型糖尿病患者B.Ⅱ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疗效不佳者C.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D.糖尿病合并妊娠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 单卵双生中一人在40岁以前出现糖尿病,另一人也发生糖尿病,其中多数情况为A.Ⅱ型糖尿病B.1型糖尿病C.继发性糖尿病D.糖耐量异常E.妊娠期糖尿病4. 胰岛素瘤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低血糖症状B.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C.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D.胰岛素/血糖比值升高E.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的首要措施是A.补液B.补充碱性液C.补液+胰岛素治疗D.抗感染E.纠正电解质紊乱6. 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A.尿糖B.空腹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口服糖耐量试验E.空腹胰岛素测定7.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A.糖代谢B.蛋白质代谢C.脂肪代谢D.维生素代谢E.水、盐代谢8.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A.发病年龄不同B.起病方式不同C.并发症的类型与程度不同D.病因和发病不同E.治疗方法不同9.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A.合并高血压B.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微血管病变D.周围动脉硬化-下肢坏疽E.脑血管病变10. 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适用于A.Ⅰ型糖尿病可合并应用本药加双胍类B.单用饮食管理不能获得满意控制的2型病人C.糖尿病患者手术前控制血糖D.糖尿病合并感染时E.糖尿病合并妊娠11.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A.恶心,呕吐B.低血糖反应C.肝功能损害D.白细胞减少E.皮肤瘙痒12. 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A.过敏反应B.胰岛素耐药性C.低血糖D.局部脂肪萎缩E.视力改变1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A.长期大量高糖饮食B.运动减少C.肥胖D.老年E.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14. Ⅰ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为A.酮症酸中毒B.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C.严重感染D.心脑血管病变E.糖尿病肾病15. 关于胰岛素瘤,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特点A.低血糖经常出现在空腹或活动后B.胰岛素释放指数增加C.血糖降至1.67mmol/L,胰岛素则停止释放D.禁食后多在48小时出现低血糖E.胰高血糖素可诱发低血糖16.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补液时常选用A.低渗盐水B.等渗盐水C.高渗盐水D.胶体液E.葡萄糖液17. 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的指征是A.出现低钾血症B.常规应用C.二氧化碳结合力<5.9mmol/L或血pH<7.1D.出现严重心律失常E.合并严重感染18. 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征为A.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B.出现血钾过高C.出现心律紊乱D.血pH<7.1E.pH<7.319. 在糖尿病诊断时,以下哪一项检查最有价值A.空腹血糖+胰岛素B.餐后血糖+胰岛素C.75g法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或C肽释放D.100g法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或C肽释放E.糖化血红蛋白20. 双胍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机制为A.抑制葡萄糖异生B.加速糖的无氧酵解,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C.刺激胰岛素分泌D.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E.抑制生长激素分泌21. 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A.空腹血糖B.饭后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E.OGTT22. 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A.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B.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URIC.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PZl)D.每小时静脉滴注4-6URIE.每小时静脉滴注5-10UPZl23. 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B.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C.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分娩D.糖尿病患者过度肥胖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24. 患者饭后尿糖(++),空腹尿糖阴性,可诊断为A.轻型糖尿病B.糖耐量低减C.继发性糖尿病性糖尿D.食后糖尿E.非葡萄糖糖尿25. 以下关于糖尿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B.高血糖是本病的重要特征C.胰岛素绝对缺乏是本病的主要改变D.可引起糖、蛋白、脂肪等代谢紊乱症候群E.晚期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26.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A.多饮、多尿、多食B.乏力C.消瘦D.高血糖E.尿糖阳性27. 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指标是A.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B.尿糖定性C.血清胰岛素水平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E.血清胰岛素细胞抗体28.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胰岛组织产生A.胰岛素B.胰升糖素C.降钙素D.生长激素抑制激素E.胃泌素29.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低于A.1.5mmol/LB.2.0mmol/LC.2.8mmol/LD.3.0mmol/LE.3.5mmol/L30. 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A.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B.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C.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D.肥胖者宜给高热量饮食治疗E.不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31.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B.抑制胰岛了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C.促进肌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D.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E.加速无氧糖酵解32. 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症状轻重不同B.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D.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E.血糖稳定性不同33. 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极度肥胖B.长期大量摄糖C.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D.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E.老年34. 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鉴别时下列临床特征以何为主A.年轻与年老B.消瘦与肥胖C.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D.有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E.并发症的多少与严重程度35. 目前Ⅰ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感染B.酮症酸中毒C.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D.心脑血管病变E.糖尿病肾病36.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较有意义的检查是A.尿常规检查B.尿微量白蛋白测定C.尿渗透压测定D.双肾B超E.肌酐清除率37. 下列哪项不符合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A.手抖B.心悸C.饥饿感D.便频E.皮肤多汗38. 酮体是指A.丙酮+乳酸+乙酰乙酸B.丙酮+β-羟丁酸+乙酰乙酸C.丙酮+醋酸+乙酰乙酸D.丙酮+乳酸+草酰乙酸E.丙酮+丙烯酸+乙酰乙酸3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A.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B.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D.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E.以上都是4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是A.中枢兴奋剂,纠正酸中毒B.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和电解质C.纠正酸中毒,应用胰岛素D.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应用胰岛素E.应用中枢兴奋剂及胰岛素41. 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A.微血管瘤B.新生血管破裂C.硬性渗出物D.软性渗出物E.视网膜出血42. 关于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以下哪项是错的A.情绪不稳定的中年女性多见B.低血糖多发生在早餐后2~4小时C.血糖一般不<2.8mmoL/LD.胰岛素释放指数<0.3E.不能耐受72小时禁食4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为A.感染B.创伤C.中断胰岛素治疗D.手术E.以上均可44. 代谢产物由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脲类药物是A.格列本脲B.格列吡嗪C.格列奇特D.格列波脲E.格列喹酮45. 成人低血糖是指A.血糖低于3.36mmol/L(60mg/dl)(真糖法)B.血糖低于3.08mmol/L(55mg/dl)(真糖法)C.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真糖法)D.血糖低于或等于2.52mmol/L(45mg/dl)(真糖法)E.血糖低于或等于2.24mmol/L(40mg/dl)(真糖法)46. 关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下述描写哪一项是错的A.老年病人多B.约一半病人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糖耐量减退史C.脱水严重D.如血糖>33.3mmol/L(60mg/dl)即可诊断E.本症死亡率很高47. 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正确的是A."三多一少"症状是诊断的必备条件B.尿糖检测一定阳性C.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D.血浆胰岛素水平一定下降E.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48. 关于胰岛素瘤以下叙述哪项是错的A.空腹与运动能促使低血糖症状发作B.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C.巴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D.胰岛素释放指数>0.4E.患者可耐受72小时禁食49. 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钾代谢紊乱的描述中,哪项是错的A.如诱因为胃肠功能紊乱,可因呕吐、腹泻丢钾B.酮症后可因进食减少、呕吐致低钾C.糖尿病加重后因渗透性利尿而排钾D.酸中毒,使钾向细胞内转移E.胰岛素治疗后使钾向细胞内转移50. 目前主张糖尿病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为A.25%B.35%C.40%D.45%E.60%左右51. 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下述哪项饮食调整是不对的A.少食多餐B.进较干食物C.高蛋白饮食D.高脂饮食E.低纤维饮食52.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A.游离脂肪酸B.血糖浓度C.肾上腺素D.胃肠道激素E.血酮体浓度53. 目前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感染B.酮症酸中毒C.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D.心脑血管病变E.糖尿病肾病54. 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刺激胰岛素分泌B.抑制高血糖素分泌C.抑制葡萄糖异生D.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E.抑制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55. 双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A.乳酸性酸中毒B.低血糖C.胃肠道反应D.过敏性皮疹E.肝功异常56. 目前主张的糖尿病病人"高糖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比例为A.10% B.20%C.30%D.40%E.60%左右57. I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冠心病B.脑血管病C.肾小球硬化症D.酮症酸中毒E.感染性休克。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皮肤瘙痒
正确答案 B
资料拓展
磺胺类药物常见副作用有:
一、过敏性反应,常见有皮疹、药物性发热,严重者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
二、泌尿系统损害可能出现血尿、疼痛等症状,用磺胺类药物的时候要多饮水。
三、血液系统,磺胺药物可能抑制骨髓白细胞形成,导致白细胞减少症、再障、血小板减少等。
四、如果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五、消化系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
六、肝功能减退者口服可能出现急性肝坏死。
降糖药物试题及答案大全集
降糖药物试题及答案大全集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降糖药物的主要作用?A. 促进胰岛素分泌B.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C.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D. 降低肝脏的糖原分解E. 增加肾脏对葡萄糖的排泄答案:E2.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什么机制降低血糖?A.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B. 抑制肝脏糖原分解C.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D.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E. 直接降低血糖浓度答案:B3. 下列哪项是磺脲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A. 低血糖B. 高血压C. 肝功能损害D. 肾功能损害E. 过敏反应答案:A4. 胰岛素治疗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A. 1型糖尿病患者B. 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时C.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期间D. 以上所有情况E.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答案:D5. 下列哪项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A. 抑制胰岛素分泌B. 抑制肝脏糖原分解C.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D.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E. 增加肾脏对葡萄糖的排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降糖药物的效果?(多选)A. 患者的饮食习惯B. 患者的体重C. 患者的运动量D. 患者的年龄E. 患者的情绪状态答案:A, B, C, D, E7. 胰岛素按照作用时间可以分为哪几类?(多选)A. 速效胰岛素B. 短效胰岛素C. 中效胰岛素D. 长效胰岛素E. 预混胰岛素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8.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对/错)答案:错9. 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对/错)答案:对10.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不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答: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时,以及糖尿病患者在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妊娠、严重感染等情况下,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
磺酰脲类药物有哪些磺酰脲类药物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
其中多数药物在肝内氧化成羟基化合物,并迅速从尿中排出。
甲苯磺丁脲作用最弱、维持时间最短,而氯磺丙脲t1/2最长,且排泄慢、每日只需给药一次。
新型磺酰脲类作用较强,可维持24小时,每日只需给药1~2次。
本类药物主要有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作用机制:磺酰脲类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除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放,Ca2+流入,引起胰岛素释放。
所以胰岛中至少有30%正常细胞是其产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亦有利用其与胰岛素有相加作用,用于对胰岛素有耐受性的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能取得满意疗效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单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黄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病人食欲,故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人,最好不要单独使用。
这时可选择双胍类降糖药。
病人在严重感染、大手术、妊娠、分娩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磺脲类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病人都适合使用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其主要适应证有:中年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经3个月以上的饮食治疗或再加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高血糖病病人;2型糖尿病病人每日仅需胰岛素40U以下,在病人不愿续用胰岛素时可试用磺酰脲类药物替代,剂量需视病情而定;40岁以上起病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程5年以内,从来采用胰岛素治疗,体重正常或肥胖者也可选用磺酰脲类药物或与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以增强其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的应用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05-20T08:12:48.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梁瑞娟[导读] 磺脲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梁瑞娟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随着医疗水平和医药产业的发展,降糖药的应用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也成为了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本文对磺脲类降糖药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阐述,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磺脲类药物 2型糖尿病安全性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和后天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继而引起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随着对此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而相继出现。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
1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β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并启动β细胞释放胰岛素。
磺脲类药物和胰岛β细胞膜磺脲类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胰岛素(内源性)以“电脉冲”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产生降血糖的药理效应,可使60%~70%的患者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2%,但空腹血糖较高及重度肥胖症患者疗效不佳。
2 磺脲类药物应用由于磺脲类药物品种众多,各种磺脲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不同特点,结合患者年龄、病程、肝肾状况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甲苯磺丁脲: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现临床已不常用。
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也是目前降糖效果最强、作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降糖药物。
三类药及中药的疗效及副作用
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两种。
苯乙双胍因其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高,在欧美国家已停止使用,在我国已趋于淘汰。
二甲双胍安全性能较高,成为治疗二型糖尿病一线药物,商品名有降糖片、甲福明、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等。
磺脲类,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为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波脲(克糖利);第三代磺脲类药物为格列美脲(亚莫利)。
磺脲类降糖药物与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区别【提问】老师能给我讲解一下,磺脲类降糖药物与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区别磺脲类(SU)主要降糖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不能刺激β细胞合成胰岛素;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增加周围胰岛素的浓度;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增加肌肉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和糖原合成酶的合性,减少肝糖的产生,这些作用均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空腹高血糖。
双胍类降糖药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其作用机理为:增强外周组织(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和糖的利用;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降低肝糖的异生和输出,有利于控制空腹血糖;改善周围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及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和降低血小板聚集。
双胍类降糖药有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等制剂,前者因副作用多,易引起乳酸酸中毒,故临床现已较少使用;后者副作用少,只能降低升高的血糖,而对正常范围的血糖无影响,故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可增强降糖效果而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由于二甲双胍吸收快,半衰期短,很少在肝脏代谢,几乎全部经肾排出,故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应禁用;另外,二甲双胍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胰岛素缺乏者单用二甲双胍无效。
临床上,双胍类降糖药主要应用为: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使病情稳定;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大学医疗专业试卷《糖尿病与低血糖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一、A11、男性,45岁,肥胖7年,口渴多饮2个月,伴经常餐后3~5小时心悸,多汗,饥饿感,进餐后缓解,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最可能的诊断是A.胰岛素瘤B.胰岛素性低血糖C.糖尿病D.胰岛细胞增生症E.2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2、中年女性,患糖尿病多年,现饮食控制并服用格列本脲治疗中,糖尿病控制良好,近日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X线证实为肺内炎症,尿糖(+++),住院治疗,除按照肺炎常规处理处,对糖尿病应如何调整治疗A.加强饮食控制,继续服用格列苯脲B.加大格列苯脲用量C.改用甲福明D.格列苯脲+甲福明E.改用胰岛素3、女性,40岁,患糖尿病1年,身高156cm,体重为70kg,无酮症,空腹血糖7.8mmol/L,最佳治疗方案是A.卧床休息+饮食治疗+甲福明B.适当运动+饮食运动C.饮食疗法+胰岛素D.格列本脲+饮食治疗E.甲福明+饮食治疗4、男,59岁。
2型糖尿病史6年,二甲双胍0.25g及格列齐特80mg,每日3次,糖尿病控制良好,近2个月感乏力,体重下降4~5kg.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癌拟行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糖尿病处理A.停口服降糖药、减少饮食量B.改用长效胰岛素C.改用短效胰岛素D.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联合治疗E.改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5、男性,20岁,1型糖尿病,两天来出现恶心,面潮红,呼吸深快,渐发生神志模糊、以至昏迷,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酸性酸中毒B.尿毒症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糖尿病高渗昏迷6、女性,20岁,有明显糖尿病症状,每日胰岛素用量36U,夜里出现多汗,心悸,手抖,晨起查血糖10.3 mmol/L(86mg/dl),应给予A.增加晚餐用量B.调换胰岛素类型C.加大胰岛素用量D.减少早饭前胰岛素剂量E.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用量7、女性,27岁,患糖尿病5年,消瘦.血糖常在16.7mmol/L(300mg/dl)以上,易出现酮症,胰岛素释放试验低平型,较好的治疗方案是A.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胰岛素B.饮食疗法+胰岛素C.饮食疗法+胰岛素+格列吡嗪D.单纯胰岛素治疗E.甲福明+饮食疗法,必要时加胰岛素8、男性,52岁。
磺脲类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糖尿病患者从患病的那天开始,就意味着以后的日子将和各类降糖药相伴。
不同型的糖尿病患者因胖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同。
然而,面对药店里陈列的数十种口服降糖药,您了解多少?您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呢?相信您看了专家对各类口服降糖药的横向比较后,心中就有数了。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来就诊时开门见山,“大夫,给我开点儿最好的降糖药吧,我不在乎钱”。
实际上,各种口服降糖药能在市面上存在,就说明它一定有某个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各种口服降糖药只有服用的合适不合适,而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
比如说,对于磺脲类降糖药而言,降糖作用强的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就大;不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作用就较弱或者较短。
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
磺脲类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格列美脲(伊瑞)、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甲磺丁脲(D860)等等。
各种磺脲类降糖药的优点各异,但副作用差不多,仅仅为程度的不同而已。
看看:您可以服用吗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
所以,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⑴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⑵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
因为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么作用。
⑶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
警惕:副作用对您的伤害正如任何一种口服药物一样,磺脲类降糖药也有其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⑴低血糖症。
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用。
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但实际上各种磺脲类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症的危险性有很大区别,作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者是好药,但从引起低血糖的角度来看,它又不那么好了。
⑵体重增加。
降血糖药最好的三种药
降血糖药最好的三种药
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降血糖药物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降血糖药物被开发出来。
本文将介绍三种被认为是最好的降血糖药物。
药物1:二甲双胍(Metformin)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更新,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常用于首选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药物2:磺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
这类药物具有快速有效的降糖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尽管磺脲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中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药物3: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这类药物促进饱腹感,减少进食,提高饱腹感,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还具有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风险的附加优势。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是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中最好的降血糖药物。
在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时,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同时,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磺脲类药物
编辑
针对2型糖尿病人群,对1型可结合应用。
作用机理:1.刺激、激活胰腺中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3.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
代表药:格列苯脲(U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米克胰、格列博脲、克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糖肾平、美吡达。
适应症:经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稳定者。
过于肥胖的患者。
体重过于超重者慎用。
1型糖尿病有一定胰岛分泌能力的可用,没有胰岛分泌能力的不可
用。
主要使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2副作用
编辑
1.容易出现低血糖和反复的低血糖。
2.容易出现体重增加,造成身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增加药物药量之后,会导致此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容易使2型糖尿病转化为1型糖尿病。
3.容易产生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部分患者会发生胆囊炎、肝功能损伤,引起肝炎。
4.容易造成皮肤性过敏、瘙痒、红斑、荨麻疹、丘疹。
对光线过敏轻者、抗敏药严重者停服此药。
血液系统:容易造成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及再生性障碍贫血。
精神系统:少数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视力模糊、视力震颤、身体平衡障碍。
服用此药一年以上者药效降低。
原题: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
选项:
A.恶心,呕吐
B.低血糖反应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皮肤瘙痒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