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及政治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
第一章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专题-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挑战。
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3)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 化趋势加快。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 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 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 、“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 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 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3.某校历史小组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图片展”,不应选用以下哪幅图片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
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8、两极格局: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冷战政策 概念演进:
杜鲁门 主义出台
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
二战 结束
马歇 尔计 划提 出
北 约 成 立
美苏 争霸 开始
两极 格局 形成
美苏冷战结 美苏争霸束 两极格局
实质
是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实行 绥靖政策的体现,是绥靖政策到达顶峰 的标志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9·1 德国闪击波兰,英 开始标志:法对德宣战 初期战事: 1940·5 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
扩大:
进一步扩大:
1940·7始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 (丘吉尔首相号召抵抗 ) 1941·6 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斯大林领导抵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 •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 •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 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
要论提示
•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 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限性。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 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 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式 • 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立以 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 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 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 式。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 洛伐克,迫使其放弃了改革。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08 政治发展
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
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 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概念比较:改革、革命和改良
改革与改良:
改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它是在这个基 础上的进步。 改革的含义比改良要深刻得多,改革一般来说是一个时代
备注
“费边式”战略是以古罗马著名统帅费边·马 克西穆斯的名字命名的改革战略。 费边·马克西穆斯在与迦太基著名统帅汉尼拔 进行战争之中,因主张采用避实就虚,待机 缓进,避免决战的迂回战术而闻名,所以,
后世学者把改革者在改革全过程中所采用的
渐进方式称为“费边式”战略。
“费边式”战略与“闪电式”战略相对。
5、政治革命的方式
(1)暴力革命 主要形式有:暴动、武装起义、战争 (2)非暴力革命 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和平谈判、 政治不合作、政治不服从
6、政治革命的作用(P313)
“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包括摧毁旧的政治制度和合 法性模式,动员新社会集团参与政治,重新界定
政治共同体,接近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与合法性的
的终结,另外一个时代的终结。
改革与革命:
背景不同;方式、力量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对生产力的 影响不同
2、政治改革的特征
(1)政治改革的主体是政治领导层 (2)政治改革是调整政治权力关系、完善政 治制度 (3)政治改革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进行 (4)政治改革可以有序、稳妥进行 (5)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展到西欧一些国家,这样,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
新领域——政治发展理论便应运而生。
2、政治发展理论的演进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 一时期西方政治学者研究的主题是“现代化”理 论。 第二个阶段是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这一时期他 们研究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 第三个阶段是从7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西方主流 派现代化理论和政治发展理论遭到一些发展中国 家学者的强烈抵制,因而政治发展理论研究逐步 走向衰落,研究的重点也由政治发展道路转向政 策研究。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就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经济制度,保持较 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平稳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农业国家
工业国家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社会主义的成就
• • • • 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平稳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 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4、对世界政治产生 了重要影响
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 利鼓舞、支持和促进 了亚洲、非洲和拉丁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蓬勃发展,使帝国主 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 解。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 伟大力量 • 二战中,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 • 战后,中国、朝鲜和越南在朝鲜战争 和越南战争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社会主义的 胜利制止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成为维 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
社会主 义国家
资本主 义国家
• 2、解放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解决了社会生 产力,推动了社会 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社会主义国家出 现了比资本主义国 家更快的发展速度, 从而对世界经济的 进步与繁荣作出了 重要贡献。
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
3、创立了新型社会制 度
社会主义率先进行了 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的初步尝试,为人类 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 削制度和私有制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作出的巨大贡献
• • • • • 1、开创新时代 2、解放社会生产力 3、创立新型社会制度 4、对世界政治有重要影响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 1、开创新的时代
结束了资本主义一 统天下,开创了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国家和平共处与竞 争的新时代,迫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国家不得不承认社 会主义国家存在的 现实,不得不与社 会主义国家进行和 平共处与竞争。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单元特征整合】世界当代史,主要指1945年9月以来的历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和激烈竞争的阶段,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发展的历史。
一、阶段特征1、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朝着多极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①从经济发展看,稳定和高速到“滞涨”: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其中联邦德国和日本最突出,但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滞涨”状态;②从经济格局看,美国的经济霸主到三足鼎立:从7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新格局;③从政治格局看,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世界:①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到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②中国走改革开放,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基本线索㈠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1.经济特征⑴经济状况:①战后-50年代初的经济恢复: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50-70年代的高速发展:依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政治改革等。
③70年代以来的“滞胀”: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⑵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
⑶经济格局:①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西欧、日本受控于美国;②70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呈现三足鼎立局面;③80年代末以来: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⑷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产生;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政治特征⑴各国内部:通过实行社会改革,推行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实现了政局的稳定。
⑵资本主义内部政治格局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②60-70年代:形成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③80年代以来,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各国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均势加强。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6.5 %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 万
476万
近300 万
85万
近 300万 3000
万 12
各国解决危机的方法:
美国
罗斯福新政
改革
德国 日本
建立法西斯政 权,对外侵略
走 法西斯
道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1938午9月21日,丘吉尔向伦 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 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 谬见。” 材料二: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说: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决定中得 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 后一个受害者……”
7
❖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凡尔赛体系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 序。 ❖ (2)华盛顿体系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 维持下去。
8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 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特别是1924—— 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 一时
英美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1944·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9月2日,日 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性质 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一 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 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 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性质:帝国主义争霸战争(除塞尔维亚)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复习社经主要要点.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的根源,并且在牛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木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私冇制与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杲。
2.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①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②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③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
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木途径:①没收官僚资木,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木,壮人社会主义全民所冇制。
③改造个体私冇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冇制。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①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屮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屮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另一方面,由于屮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牛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住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2.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这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3.表现: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存在多层次的状况。
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冇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在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耍素分配结合起来。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网上考试题库(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为2分)1.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是:A. 跨国公司B. 主权国家C. 国际组织D. 国家政府答案:B2、1996 年 11 月 13 日 186 个国家云集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世界首脑会议关注的是:A. 粮食匮乏问题B. 资源短缺问题C. 环境恶化问题D. 人口增长问题答案:A3、1972 年的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的主要内容是:A. 关于经济发展的B.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C. 关于人口增长的D. 关于气候变化的答案:B4、世界上层次最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B. 亚太经合组织C. 欧洲联盟D.东南亚联盟答案:C5、1991 年 12 月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罗马条约》B.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C.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 《布鲁塞尔条约》答案:C6、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答案:B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A. B.77 国集团C. D.答案:D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趋势:A.B.C.D.答案:C9、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特征是A. B.C. D.答案:A10、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出现的最新动向是:A.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B. 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C. 欧洲联盟经济快速发展D. 俄罗斯经济经济停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为3分)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即“APEC”,这一合作方式A. 承认多样性B. 强调协商一致C. 强调自主自愿D. 强调灵活渐进E 它是一个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答案:ABCDE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下列内容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E.《欧洲复兴方案》答案:ABCD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C.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E.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答案:ABCDE4、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是A.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优势地位的下降B.西欧、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C.苏联经济实力继续增强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E.美国一家独霸世界经济答案:ABCD5、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决定建立的B.都是国际金融机构C.在表决制度上,都实行一国一票制D.都是联合国的机构,每年都须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报告工作E.总部都设在美国纽约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 1.5分)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 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1、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2、影响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3、战后世界政治的形成和发展?4、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基本面貌?5、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第三章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科学依据?2、两大时代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4、请谈谈国际旧秩序的消极影响?5、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6、如何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特点。
3、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4、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两重性。
5、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实质。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2、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如何?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4、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5、试述南南合作的意义。
第六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对20世纪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2、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3、分析苏联解体和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4、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1、独联体的形成和影响?2、东欧国家社会制度转型的原因?3、俄罗斯经济政治的基本走向?4、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评价?第八章中国与当代国际社会1、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是怎样发展的?2、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全面调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是什么?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5、怎样看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A,里根 B,卡特 C,尼克松 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A,贸易自由化 B,外汇自由化 C,世界贸易组织 D,跨国公司3、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 ,2002年4、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应当是()A,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世界各国平等合作D,充分联合国的作用5、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A,莫斯科 B,上海 C,东京 D,墨西哥城6、欧联盟的正式建立是在()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7、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A,遏制战略 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 D,和平战略8、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B,独立自主 C,友好与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解决南北问题,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开展南北对话 B,进一步发展南南合作C,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步伐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0、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A,1972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71年11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A,16个 B,10个 C,5个 D,15个12、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纽约 B,巴黎 C,旧金山 D,雅尔塔13、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14、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A,尼克松政府 B,福特政府 C,卡特政府 D,老布什政府15、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是在()A,1990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16、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A,1989年 B, 1982年 C,1991年 D,1992年18、欧盟的前身是()A,欧洲经济体 B,欧洲共同市场C,欧共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1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A,新德里 B,开罗 C,万隆 D,贝尔格莱德20、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 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21、属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A,联合国大会 B,秘书处C,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E,国际法院22、第三世界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 D,七十七国集团 E,坎昆会议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老挝 B,泰国 C,印度 D,缅甸 E,越南24、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提出的外交决策是()A,另起炉灶 B,自力更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E,独立自主25、邓小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时提出的我国外交方针是()A,冷静观察 B,稳住阵脚C,沉着应付 D,有所作为 E,等待观望26、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A,香港 B,新加坡C,马来西亚 D,台湾 E,韩国27、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有()A,两德统一 B,华约解散C,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 D,苏联解体E,日本和西欧成为经济中心28、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A,东盟 B,欧盟C,非洲统一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E,亚太经合组织29、雅尔塔体制是在下列哪几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A,德黑兰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E,波茨坦会议30、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有()A,1947年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B,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1949年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D,1950年中苏结盟E,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第三世界 33、不结盟运动四、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34、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35、亚非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36、简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经济的发展概述
❖ 2.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
❖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几点认识
❖ (1)社会主义阵营是苏联军事援助和各国 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先后出现了一系 列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走 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2)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龙头,东欧七 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主阵地,亚洲四国是 社会主义阵营的侧翼。社会主义阵营就是 欧亚12个社会主义国家所组成的地跨欧 亚的政治军事集团。
❖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 (1)三次高潮:①50年代初,以南斯拉夫 的改革为发端,包括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改 革、波兰、匈牙利改革等等,除南斯拉夫 外,都未能对旧体制实行根本改革;② 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主要 特点是围绕改革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体制本 身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 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③70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国是这次改革的先行者,代表
❖ (3)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阵营对抗,奠定了战后初期至50年代 中期以两大阵营的全球对峙为内容、以 “冷战”为特点的世界格局。
❖ (4)1948~1949年的所谓“南斯拉夫事件” 是第一次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导致了社 会主义阵营出现裂痕。1956年的波兹南 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是对苏联控制的又一次 抵抗,动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60 年代中苏两党的大辩论和两国关系的破裂, 是对苏联大国主义的强烈反抗和斗争,导 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968年苏联
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人。他
们执政时的改革都
()
❖ A.调整国民经济投资比例
❖ B.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15
国旗由红、天蓝、红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天蓝色居中。 红色和天蓝色是蒙古人民所喜爱的颜色,红色象征快乐和 胜利,天蓝色象征忠于祖国。左侧的红色部分自上而下绘 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三角形、长方形及阴阳图案, 这些图案和符号是民族自由和独立的象征,也象征着和谐, 其中火、太阳、月亮等形象表示“祝人民世世代代兴隆永 生”,三角形和长方形图案表示人民聪明、智慧、正直和 忠于职责,阴阳图案象征和谐。(中国文化的影子)
(3)发展模式及评价 苏联模式 评价—— 短期有积极影响 长期埋下了隐患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1)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独立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11年,自治。 ◆1924年,立国。 ◆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维持现状。 ◆1946年正月,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 共和国独立。 ◆1958年,畜牧业国家转为农业工业国。 ◆1959年,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
中国:经历内战后建立政权,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蒙古:早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取得革命
胜利,建立共和国,但得到中 国和国际社会承认,实现工业化
中蒙越朝 四国发展 各有什么 特点?
与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二战后
越南:先后经历抗日、抗法、抗美斗争,并最终取得独立 朝鲜: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半岛在二战后美苏利益的 支配下分裂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 遭到破坏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其他
(1)建立条件 客观条件: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遭削弱
内部条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本国革命
外部条件:苏联的援助
(2)政权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 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政权
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分数与题型1、总分 100分2、论述题一、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考试内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考试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作用。
3、了解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考试内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考试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政治格局演变过程。
2.掌握当今的国际局势。
3.掌握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区别。
三、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考试内容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考试要求1.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新、旧秩序的基本内容。
2.掌握世界主要行为主体对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考试内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考试要求1.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
2.掌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
五、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考试内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考试要求。
1. 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2.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六、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考试内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考试要求1. 了解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
2. 掌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历史教训。
3.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七、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考试内容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俄罗斯经济、政治的转型考试要求。
1. 掌握俄罗斯经济、政治的转型。
2. 掌握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考试内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考试要求1. 掌握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初期的苏联(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①从1946年起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②195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946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
③国防工业方面,1946年建成原子反应堆,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2)存在的问题:①体制上,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口益暴露。
②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③思想文化上,在抵制西方思想渗透和反对资产阶级文化的斗争中,在文艺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批判运动。
许多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损害。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背景和建立:①二战改变了国际形势,使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②在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③在苏军的帮助下。
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3)主要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民主德国。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①1948—1953年.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建立。
②这种体制为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经济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初步改变厂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③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这种体制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①1945年10月,蒙古举行全民投票;1946年初,中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②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到1958年,蒙古由一个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1959年,完成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半岛的分裂:①日本投降后,苏美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第八章试题第八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 )等类型。
A,国家计划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B,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C,市场调节为主,社会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D,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E,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2,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A,波兰B,中国C,南斯拉夫D,匈牙利 E,保加利亚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E,列宁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90年12月 B,1991年8月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E,1989年12月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E,对外全方位开放6,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 )A,苏联在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B,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C,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D,民族分离主义E,争霸世界的对外战略7,针对西方国家的遏制战略,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 )A,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B,共产国际C,华沙条约组织D,经互会E,欧安会8,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有( )A,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纪元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基本上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为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平等、民主、自由的理想社会开辟了道路C,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支持和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沉重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支持和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E,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制止和战胜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 )9,社会主义国家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主要是( )A,必须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D,坚持走改革之路E,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10,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探索的社会主义模式有( )A,国家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模式B,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C,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模式D,取消计划实行自由市场调节的模式E,排斥市场机制实行计划调节模式11,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公开予以谴责的国家有( )A,南斯拉夫B,保加利亚C,匈牙利D,罗马尼亚E,波兰12,由于国内外的原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出现的新国家是( )A,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B,克罗地亚共和国C,斯洛文尼亚共和国D,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E,马其顿共和国13,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苏联高度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是( )A,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国有化B,农业全盘集体化C,实行统一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D,高度计划化的经济运行模式E,以行政手段为主、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模式14,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浪潮及其成果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浪潮及其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亚洲的不少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带领与迫使下,许多国家倾向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照苏联体制建立起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虽在短时期内达到特定目标、取得一定成就,但它们忽视了本国国情,随着国家进入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明显暴露出来。
在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效率底,经济效益差,人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在政治领域,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特权和专权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在此基础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可划分为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浪潮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这三次改革浪潮都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或多或少的成就。
一、第一次改革浪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首先由南斯拉夫发起,由于南斯拉夫坚持走自我发展道路,与苏联产生矛盾,为摆脱苏联的控制,南斯拉夫进行了自治改革,扩大民主,下放权利,对高度集权的苏联体制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随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逐渐暴露出苏联体制的弊端,并先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以苏联为例,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全盘否定斯大林,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个人崇拜之风,有利于党内的民主化。
之后他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性的改革,在外交上,他提出“和平相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意欲“苏美合作,主宰世界”。
在经济上,他大力进行农业改革,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同时,他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虽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总的说来,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一些成就,但成效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主义 • 苏联模式 • 改革
基本概念
思考与讨论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
• 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 什么?
•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
• 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的国家,或指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 家,政体均为共和制。
• 当今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中华人民 共和国、越南、老挝、朝鲜和古巴
•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 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
• 东欧剧变
•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 直接原因: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在改革 中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错误 路线,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 方向,导致社会陷入全面危机
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第二次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第三次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斯
大经政
林济治
模上上
式 社 会 主
高 度 集 中
高 度 集 权
义
改革
小知识:改革
• 指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 教等方面改良革新
• 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调整,以除旧布新 • 目的是要革除现有的社会制度中不符合社
会发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 • 相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 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 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东欧国家的改革
• 国家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模式(保 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民主德 国)
• 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模式 (南斯拉夫)
• 计划指导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匈牙利)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展
欧洲
亚洲
其他
波兰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
朝鲜
中国
越南
……
历史贡献
•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推动了人类历史 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国家根除了剥削制度,真正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显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
探索 • 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展开
社会主义由 空想发展为科学
社会主义从 理论到实践
社会主义从 传统单一模式到 具有民族特色新模式
资
第
本
一
主
个
义
社
一
会
统
主
天
义
下
国
家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 经济政治的发展
制度的优越性,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
打败法西斯集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战后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是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与探索
•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建立了相互支持与合 作的关系,并对一些国家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
• 70年代,伴随着苏联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争 夺,苏联把对第三世界的政策纳入同美国争霸的 轨道,开始在第三世界大举渗透扩张
• 80年代中期以后,戈尔巴乔夫不再把发展中国家 看作世界政治中的革命力量和苏联的同盟军,也 放弃了第三世界国家最终将选择社会主义的提法
•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 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国际敌对势力的“和 平演变”阴谋和渗透颠覆活动
•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紧密结合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 程
•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 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 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关系
• 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逐渐走向针 锋相对
以防御为重点,将“和平共 处”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 本原则 ,与美国尖锐对抗
中国
老挝 越南
古巴 朝鲜
小知识:主体思想
• 主体思想是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 由金日成创立,由黄长烨加以体系化
• 主体思想是阐明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人, 也是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力量。即人就是自己命运 的主人,也是开拓自己命运的力量
• 1956年,金日成在镇压并肃清“苏联派”和“延 安派”反对势力后,提出“朝鲜革命应该以朝鲜 党的思想为主体,因为朝鲜党熟悉朝鲜历史、朝 鲜地理、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
• 内在原因:体制的弊端和政策失误产生的 问题和矛盾的长期积累则是苏东巨变的深 层根源
• 外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在苏 东剧变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 社会主义国家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发 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同时改革必须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心的《和平纲领》
– 解决了一些战后欧洲遗留问题,使西方对战后 东欧现状予以承认,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欧美 关系,同时获得了西方大量的资金技术
•8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缓和
• 全球缓和战略 • 全面倒向西方
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在东欧和亚洲一些国家的胜 利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刚刚获得独立的亚 非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 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 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 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 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 会有自己的特点。”
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八章 战后社会主义 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社会主义
• 一套经济体系和政治理论 • 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
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 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其提倡由集体或政 府拥有与管理生产工具,以及分配物资。 • "在这种制度下,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润的利益。 社会主义政策的当前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增加 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和推行收入 与财产的合理分配" • 分为了诸多流派
•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和解与对抗并 存
– 实行以和解为主兼用对抗的方针,推行渗透扩 张战略
– 目标: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
– “三和”总路线: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 过渡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与 美国争夺加剧,既缓和又对抗
– 目标:要在全球范围内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 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正式 战后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 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 苏南关系、苏阿关系、苏中关系以及华约五国 对“布拉格之春”的镇压是其突出表现
– 以“有限主权论”、“国际专政论”、“社会 主义大家庭论”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 义”则完全是为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制造理 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