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八章PP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八章
4 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 差别、城市与农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的差别—“三大差别” 归于消失。 5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 会与自然之间也达到了和谐。 6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 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
五、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 动社会主义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 3.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度的特点 这个过渡是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 程度不同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它们之 间并不存在对抗性矛盾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1.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理想和科学理 想的统一 2.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 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主义必然会逐渐成长为共产 主义 ——列宁
一、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恶必然要求 1.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相同特征 1)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 度的基础 2)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产品分配都实行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 的原则进行 4)都要消灭剥削制度 5)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 阶段 2.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2.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政治经济学课件08-第八章
本章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源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 果。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 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价值的规定性在社会经 济关系上的体现,其内容和特征涵盖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3、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 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探寻 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和生产力状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基 本思想,而且为科学地确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指导,从 而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认了人类历史 上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从而要求建立能够指导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经 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从 而为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指明了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和方向。
毛泽东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 理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新道路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1975—1982) 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 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 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① 1984年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② 1984年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理论创新
(1)正本清源--1992年南巡讲话
(2)科学概括--1992年十四大
•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①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已 占社会统治地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我国社会 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政治体制还有待改革,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都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既非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 劳动,也非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 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 社会平均劳动。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基本要求:
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分配依据是要素所 有权
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 财富
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在华独
资经营企业
1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政治经济学8-12章 课件
第三节 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 P228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市场 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的特征是:市场结构完整;市场 组织良好;市场统一;市场决定价格;市场保障健全;宏观 调控有效。 3、市场体系的作用: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 素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 体系。 第一,市场体系是企业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发达的市场体系更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必要条 件。
(四)公司的组织结构 1、股东会、 由股东组成,它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作为所有者掌握 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2、董事会 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代表和其他方面代表组成。 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全权负责公司经营,拥有支配法人财产 和任免经理的权力。 3、经理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全 面领导,对董事会负责。 4、监事会 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 表组成。
二、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P203 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 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 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经 济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其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三,市场机制能激励创新
二、市场体系的机构
P229
(一)商品市场 1、商品市场的构成: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 市场 。P229-232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零售市场、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招标市场。P232 3、现代流通方式: 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 (二)生产要素市场 P234-238 金融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 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生产 的直接目的是消费。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 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 象层次的解释上,而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 在矛盾运动中,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根源、具体原 因和演变趋势。
对于奴隶制、封建制等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资 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 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肯定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种,主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7-11年)。 第二种,次周期,又称基钦周期(3-5年)。 第三种,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第四种,长波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5-60年)。
关于经济周期的上述观点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否则不能 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但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第八章PPT课件
又称“多国公司”或“国际公司”,它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 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第8页/共18页
2、发展的原因
①以跨国公司的形式直接对外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 售,可以绕过所在国的关税壁垒和贸易障碍,获得更大 的利益;
(二)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 响
1、积极作用
(1)跨国公司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有 利 于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
(2)跨国公司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 。 (3)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转移的有效通道。
2、消极作用
(1)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2)跨本家、垄断财团和资本主义国家, 为攫取垄断高额利润或谋求其经济、政治和军事利 益而向国外的投资和贷款。
第2页/共18页
(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性
1、资本国际化是社会再生产和追逐利润 的要求。
2、资本国际化是竞争的压力和资本积累 的要求。
3、资本国际化是阻止利润率下降的要求。 4、资本国际化是过剩资本寻找出路的要
第12页/共18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区域性的国家和地 区,为了各自的及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经济联系 愈益紧密的基础上,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加 开放、更加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调节机 制上结合成经济联合组织或国家经济集团。
第13页/共18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
家的矛盾; (3)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发展也有不良影响 ;
第10页/共18页
四、反全球化运动
反全球化运动引起全世界注意的一次重大行动 是199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美国西雅图世贸组织部 长会议期间,主要由美国工会组织和环保主义者发 动的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8章
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 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 两种手段的长处
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 的更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融合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特征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 规律要求的一种崭新的市场 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计 划 调 节
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 需求,容易产生供给与需求 之间的脱节
难以协调微观经济主体之 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 成动力不足和缺乏活力现象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长 处
计 划 手 段 短 处
宏观 层面上
前 提 条 件
完全信 息假定 单一利益 主体假定
微观 层面上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所有制 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问题:如何理解公有制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问题:如何理解按劳分配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各自的特点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 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 比例。如果社会总资本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 低 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生 产 部 门 资本 总额 资本 构成 剩余 不 价值 变 率% 资 本 可变 剩 资本 余 价 值 利 润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价 生 值 产 价 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甲
300
9: 1
150
27 0 16 0
30
45
4 5 6 0
15
25
75
3 4 5 2 6 0 1 4 5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 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 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 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0
0
+10
合计
300
60
60
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总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部门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 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 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二)实现过程
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Ⅰ 4000c
价值上:代表本部类消耗的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生产资料
价值实现和实物替换可在
实现
采矿部门
Ⅰ4000c
机器制造厂
发电厂
购买电力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 Ⅱ 500v + 500m 价值上:代表工资和剩余价值,购买消费资料 实物形态上:新生产的消费资料 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 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 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据统计, 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 百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 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
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 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经济危 机。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 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资
二、资本主义积累及社会经济后果
解: (1)在资本有机构成为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10)÷50 = 2000(个) 在资本有机构成为19:1的情况下,就业的工人数 = (1000000×1/20)÷50 = 1000(个) 被排挤的工人数 = 2000-1000 = 1000(个) (2)追加40万元资本所增加的就业的工人数 = (400000×1/20)÷50 = 400(个) 仍失业的工人数 = 1000-400 = 600(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第八章: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商 业 资 本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 的形成的 标 志
独立化的商品资本
商业资本的职能必须由专事流 通的资本所有者承担,而不能 由产业资本所有者一身二任。
专事流通的资本所有者必须有 自己的独立资本,而且这种资 本要有其特定的运动公式,并 且能为资本所有者带来增殖。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
G
买
W
卖
G ( ' G+ G )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 假定一年内社会产业资本总额为900,其中不 变资本为720,可变资本为180,剩余价值率为 100%,则: • 720c+180v+180m=1080 p′=20% • 现在假定商业资本家销售这些商品,需要预付 100的商业资本,社会总资本就成为: 900+100=1000,180的剩余价值在社会总资本 中进行分配,利润率下降为18%。 • 产业利润为:900×18%=162 • 商业利润为:100×18%=18 • 900+162=1062 1062+18=1080
第二节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商业资本所有者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因为商人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很清楚以平均利润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八章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第一节
商业资本
一、商业资本的产生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 并独立发挥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形式, 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 为目的的资本。
商业 利润
二、商业资本的作用
• 第一,有利于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 经营,增加利润总额。 • 第二,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 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 本。 • 第三,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节约流通费用。 • 第四,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9
2.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经 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任务是揭示 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2
23
在此编辑您的标题
•2、价值量的计量:由简单劳动(基 本计量单位)决定,商品价值体现的
是人类劳动自身,复杂劳动创造的价
值是简单劳动的多倍。折算是在商品 交换中自发实现的。
•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
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普
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
练的劳动。
•
3
4
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学习意义。
5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存在
基础
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7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 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8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1)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表述 为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关系)、分配、交换、 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马克思: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 空一样。一旦适当的利润,资本胆子就大了起来。如果有10%的 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 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 危险。”
利润平均化只是一个长期趋势(并非绝对平均)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以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为前提,等于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异
与资本有机构成相关,一般而言,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部门,产品价值 小于生产价格;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部门其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在价 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时,价值规律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为 基础进行交换,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交换。
级差地租的二种不同形式:
级差地租Ⅰ:土地的自然条件不同: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
级差地租Ⅱ:连续在同一土地上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差别。
第二节 商业利润、利息与地租
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含义: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
权的垄断所获取的租金。
。
存在的条件:农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也就是按照其价值进行出售。
第八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第二节 商业利润、利息与地租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生产成本 商品价值的构成:W=c+v+m
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 生产成本:也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即c+v。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课件-8利润与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 部门的分配比例。
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 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 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38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6.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
利润并不一定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 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 因而,使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与它所雇用 工人的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 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 强和巩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八至十一章是考察资本和剩余价值的 在现象层次的表现形式。
前面各章说明了与资本本质相关的范畴 内容及资本运动的规律。下面几章将重点 说明这些本质层次的范畴与规律,在现实 生产的表面、在生产当事人头脑中、在竞 争中如何表现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经济 现象与概念。
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 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 可以自由转移;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 之间自由转移;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 质形态限制,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
44
二.生产价格的形成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条件主 要存在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当垄 断资本主义形成后,支配生产价格与平均 利润率形成的规律就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发 生作用。这种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不同层次 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2、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转化为“成本价格”: 剩余价值是劳动(可变资本)创造的, 不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作为“劳 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使流动状态的 劳动转化为凝固状态的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
1.有利于协调部门比例,改进地区结构,促使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得到 一定程度的结合。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和经济计划的实施,使战后经济危机时间 缩短,危机程度减轻,生产过剩规模缩小,危机破坏力减弱。 3.国家通过税收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科技研究, 投入私人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的大型工程或耗资巨大、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 部门,使战后新技术、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4.国家用其巨额投资,促使垄断资本加强科技的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国家用其掌握的财力资源,建立和发展数额巨大的国有经济,可以在 整个社会范围内发挥巨大的作用。 6.国家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 体利益出发,组织、参与、兴办一些投资巨大、风险大、利润无保证的事业, 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7.国家利用经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方向 进行调节,对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8.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工人生活条件有 所改善。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
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
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 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 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 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
第八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
第四节
2018/12/29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扬州大学商学院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 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 .理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积累与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3 .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 响和矛盾以及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7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主要是: (1)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实现充分就业。 (3)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 (4)平抑经济波动,防止经济萧条或衰退。 (5)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6)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由市场 调节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4.市场调节会造成人们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 (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 (2)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 (3)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7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另一位德国学者于尔根·弗里德里希斯认为,全球化的过程 是一种不断强化的网络化。他把这种不断强化的网络化归结为三点: 一是依赖性增强。即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对于参与者都产生反 作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不仅调控各民族的发展,而且还调控各城 市与地区的发展; 二是转移的便利。由于科技产业革命所导致的信息传递成本、 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跨国公司把它的生产部门及部分服务监督职 能机构转移到低工资成本的国家,以便获取更大利润。信息技术、 运输技术越是发展,这种国际网络就越是扩大; 三是集中化趋势。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企业的各部 分业务活动转移到世界各地的许多生产基地,对于监督控制和协调 工作的要求也就越强烈。而这种协调组织工作的任务也就更多地集 中到少数几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使这些地方发展成为极其专业化的 中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2.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教学难点
1.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产品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4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的资本主义 国际经济关系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5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018/12/29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0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调节,是指由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
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
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
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公开
市场业务等。
扬州大学商学院
26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合组织(OECD)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认为,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 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 “跨国商品及服务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 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 赖性增强”。 德国学者卡尔·巴奎指出,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 是“以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为基准的。根据这个理解, 世界出口率越高,跨国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的比重越大, 世界经济就越强烈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 治大大加强。 (1)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拥有和支配的 资本大量增长。 (2)金融寡头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 (3)金融资本进行跨国经营。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5
(二)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1、垄断价格
2、垄断利润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201策
产业政策即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 业,限制哪些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 织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策目标,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 要求、趋势及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确定的发展目标。 二是政策手段,即为了实现政策目标,从实 际出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6
1、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 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 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具体可划分为两种: (1)垄断高价,即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 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 (2)垄断低价,即垄断组织向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购买原 材料和初级产品所规定的低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一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和生产价格。但 是,这种情况决不意味着垄断统治可以废除价值规律,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价值仍 是价格的基础。 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 第三,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二、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3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4
二、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一)银行业的集中与金融资本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8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
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所面临的需要由资产 阶级国家出面加以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问题日趋严重。 ( 2 )规模巨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一系列新兴工业 的建立以及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 造等,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 ( 3 )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 益提高,客观上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进行社会规模的调节与协调。 ( 4 )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的社会化,使私人垄断 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与发展的过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私人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初期就已经存在了。 30 年代大危机以后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战争需要及反危机的目的,曾经极 大地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都具有暂时的性质。 二战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的演化促进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不再是暂时 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制度。
(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产业政策 4.收入政策
2018/12/29 扬州大学商学院 19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调节,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 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 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以及对社会成员的转移支付等 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 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以 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 性(紧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