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 养猪技术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养猪技术猪蛔虫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大型寄生线虫,繁殖力强,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是猪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
最容易感染该病的是2-6月龄的猪,病猪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增重一般要比健康猪下降大约30%,症状严重时甚至停止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死亡。
猪场卫生条件较差或者猪群缺乏营养时容易出现发病,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猪蛔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猪蛔虫病能够广泛流行,尤其是仔猪易感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虫体生活史比较简单,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能够大量产卵,且虫卵也具有很强抵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能力。
一般来说,每条雌虫每天能够产出10万- 20万个左右的虫卵,且虫卵耐低温,如在20- - 27℃都能够存活大约3周,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能够存活超过1年,且普通的消毒药无法杀死虫卵。
例如,虫卵在2%福尔马林溶液中,既能够正常生存,还能够继续发育,而2%苛性钠溶液、3%克辽林溶液和10%漂白粉溶液都无法将其杀死。
因此在我国农村散养户猪舍、放牧地区普遍会污染虫卵,从而导致猪群中的感染率能够达到50%,进而变成该病感染和流行的疫源地。
2、临床症状通常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症状,而成年猪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一定数量的虫体,从而使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发病症状,但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感染早期即发病,经过7天患病仔猪会表现出轻微的湿咳,体温能够升高,大约可达到40℃。
幼虫移行期间,病猪会表现出嗜伊红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且感染经过14-18天最为明显。
病猪症状比较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食欲减退,存在异嗜,缺乏营养,机体贫血、消瘦,被毛粗乱,或者发生全身性黄疸,有时会长时间阻碍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僵猪。
严重感染时,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困难,且没有规律,往往会伴有声音粗哑且沉重的咳嗽声,并伴有流涎、呕吐、腹泻等。
猪的疾病 猪蛔虫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蛔虫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蛔虫病(Ascariosis)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
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
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
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二、病原:猪蛔虫(Ascaris suum)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
头端有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
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
雄虫长15~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
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区分。
受精卵为短椭圆形,大小为50~75µm×40~80µm,黄褐色,卵壳厚,由4层组成,最外一层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膜,向内依次为卵黄膜、几丁质膜和脂膜,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两端形成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较狭长,平均大小为90µm×40µm,卵壳薄,多数无蛋白质膜,内容物为很多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
寄生在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100万~200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3000万个。
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经11~12天发育成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这种虫卵随同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并进入肠壁的血管,随血流被带到肝脏,再继续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至肺脏。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这里度过一定的发育阶段,此后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后随黏液进入会厌,经食道而至小肠。
从感染时起到再次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共需2~2.5个月。
虫体以黏膜表层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
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
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猪蛔虫病是猪蛔虫寄生猪小肠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流行较广,严重危害3-6个月龄猪,影响其生长发育,重者死亡。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怎么治疗。
一、猪蛔虫病的主要症状(1)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随着猪只的年龄大小、猪体质的好坏、感染的数量以及蛔虫的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2)一般以3-6个月大的猪比较严重。
感染早期,即幼虫移行期间,肺炎症状明显,病猪表现轻微的咳嗽,呼吸加快,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0℃左右。
(3)渴欲增加、呕吐、流涎、拉稀等症状,此时多喜卧,不愿走动。
如果成虫大量寄生时,常扭转成团导致肠道堵塞。
此时病猪表现为剧烈的腹痛,食欲废绝,严重的造成肠壁破裂,不及时发现可导致死亡。
有时蛔虫进入胆总管,引起胆道蛔虫病,或者进入胰管,堵塞胰管,由此引发胰管和胰脏的疾病。
二、猪蛔虫病的防治要点1、猪蛔虫病的治疗选用一般常用药物即可以治疗驱虫,可以使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每千克体重80-120毫克,拌料。
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30-40微克,拌料。
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4-6毫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8毫克,口服。
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一次口服。
伊维菌素(害获灭、伊福丁、伊力佳等),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商品为1%溶液,可按每33千克体重注射1毫升计算。
2、猪蛔虫病的预防规模化猪场要采取综合防治,要注意猪舍和运动场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播病原。
保持饲料、饮水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圈养猪要进行定期驱虫;种猪配种前,要进行驱虫;母猪产仔前一周驱虫;仔猪断奶前驱虫。
在蛔虫病流行的猪场,每年春、秋两季对全群猪只各驱虫一次,特别对断奶后到6月龄的仔猪,应驱虫1-3次。
引进种猪,先隔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验。
如果发现有寄牛虫则进行驱虫,确认无寄生虫寄生时方可并群饲养。
三、猪蛔虫病的流行特点猪蛔虫病流行十分广泛,尤其仔猪,几乎均有感染,3-5月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
猪蛔虫病
六、诊断
1、粪便检查虫卵 直接涂片和虫卵漂浮法 2、剖检发现虫体
七、治疗
(1)伊维菌素:0.3mg/kg,一次口服。 (2)甲苯咪唑:10—20mg/kg,混料喂 服 (3)丙硫咪唑: 10mg/kg ,一次口服 (4)氟苯咪唑: 30mg/kg,混料喂服, 连用5d (5)左咪唑:10mg/kg,混料或口服
肠道阻塞
临床症状
幼虫:
消化紊乱,异嗜,消瘦,贫血,发育受阻, 形成“僵猪”; 蛔虫性肺炎; 呕吐,流涎,拉稀等; 病猪日渐消瘦,重者可因恶病质而死亡; 移行时带入细菌则致并发炎症。
临床症状
成虫:
消瘦、贫血等。 食欲减退,磨牙,生长缓慢等。 钻入胆道、胆囊或胰管、肝等,表现剧烈腹痛, 黄疸,消化障碍等。 入胃引起恶心、呕吐。 钻过肠壁致腹膜炎或大量蛔虫致肠阻塞,剧烈 腹痛,甚至肠破裂,死亡。
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防
1、 定期驱虫。 2、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3、加强饲养管理。
猪蛔虫病
一、概述
• 猪蛔虫病是蛔科蛔属的猪蛔虫寄生于猪 小肠内引起的疾病。仔猪(3—6月)感 染率高,特别在卫生状况差的猪场和营 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更高。
• 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 发育滞停,甚至死亡。
二、病原形态
1、成虫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虫体呈中间稍 粗,两端较细的圆柱状。活体为淡红色 或淡黄色,死后为苍白色。 雄虫长15-25 cm,宽约3mm,尾端向腹 面弯曲,形似鱼钩。 雌虫长25-40 cm,宽约5mm,尾端钝直。
五、致病作用
1、幼虫移行 肝和肺损害较大。 肝脏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表面形成云雾状灰白 色蛔虫斑(也叫乳斑肝); 肺脏小点出血和水肿,继发蛔虫性肺炎、支气管 炎等,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及暗红色斑块、坏死 灶等。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由人体蛔虫寄生在猪体内而形成的一种寄生虫病。
猪蛔虫病不仅危害着猪的生长发育,还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1.早期症状轻微在猪蛔虫病的早期,猪的症状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毛色变差等。
这些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2.中后期症状明显随着猪蛔虫寄生时间的延长,猪会出现更为明显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
有些猪还会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猪还会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猪的生命。
3.传染性强猪蛔虫病不仅对猪体内造成危害,同时还容易传染给其他猪。
一旦出现猪蛔虫病的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以免病情扩散。
二、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1. 定期进行猪群检查养殖户应定期对饲养的猪群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猪蛔虫病的症状。
一旦发现猪蛔虫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 饲料卫生检查对所喂食的饲料进行检查,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
可以定期送检饲料样品,排查饲料中是否含有猪蛔虫卵,及时采取措施改进饲料卫生条件。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猪舍内猪蛔虫的滋生和传播,保持猪舍内的环境清洁卫生。
4. 注意疫情防控加强猪蛔虫病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病媒虫的防治工作,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三、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1. 药物预防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给猪群进行驱虫预防,以减少猪蛔虫的寄生。
根据养猪专家的建议,可以选择适当的驱虫药物,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药物预防。
3. 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及时发现猪蛔虫病的症状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猪蛔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群健康的疾病,同时也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猪蛔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疫情防控工作,以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猪群健康成长。
猪蛔虫病怎么治疗?预防措施有哪些?
猪蛔虫病怎么治疗?预防措施有哪些?猪蛔虫病是一种流行很广泛的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的猪身上几乎都有可能会发生。
特别是长到3-5个月的小猪仔,感染概率特别大。
那么猪蛔虫病怎么治疗?预防措施有哪些?猪蛔虫病是一种流行很广泛的寄生虫病,在全世界范围的猪身上几乎都有可能会发生。
特别是长到3-5个月的小猪仔,感染概率特别大。
那么猪蛔虫病怎么治疗?预防措施有哪些?猪蛔虫病发病原因猪蛔虫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点:1、这种蛔虫不需要中间宿,生活史也是很简单的。
2、蛔虫的繁殖力很强,一次产卵的数量多到上十万甚至是上百万。
3、蛔虫的虫卵对外界环境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都非常的强,但是对高温会比较敏感,在45~50°C的环境中只要待上半个小时就可以致其死亡。
4、猪圈卫生条件差,猪的营养缺乏,养殖户对驱虫不太重视等。
发病症状1、蛔虫的幼虫钻到肝脏和肺部时会引起肝组织出血坏死,造成蛔虫性肺炎,猪会不停的咳嗽,呼吸增快,体温也会升高,变得没有一点食欲,不想吃东西,平时就一动不动卧倒在地上,不想走动,这都是被感染后的症状。
2、成虫在猪的小肠内穿行时会引起猪腹痛,而且蛔虫如果很多很多的话就会聚在一起从而堵塞肠道,把肠道撑破,如果幼虫钻进胆管的话会造成胆管堵塞,出现黄疸的病状。
3、蛔虫的成虫还能分泌一种毒素,这种毒素能够对猪的大脑起到一定的作用,使猪发生一些精神上的病状,而且成虫会吸收掉猪的大量营养,使猪发育不良,生长停止,甚至死亡。
猪蛔虫病的治疗(1)敌百虫:0.08~0.15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7克。
配成水溶液或混入饲料喂服。
为提高疗效,应断食10小时再喂药。
因本品水溶液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有的猪会出现流涎、呕吐、肌肉震颤等副反应,不久即可消失,必要时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5毫升,更为严重者可用硫酸阿托品与解磷定(15~3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注射,如是粉剂,临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两药结合治疗。
(2)左咪唑(左噻咪唑):8毫克/千克体重,溶水灌服,或拌料、饮水给药,亦可配成5%溶液皮下、肌内注射。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1. 引言1.1 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猪蛔虫是一种寄生在猪肠道内的细长蠕虫,成虫体长约20-40厘米,白色,呈细长柱状,像细线一样,头部有一小口,附着在肠道壁上吸血寄生。
猪蛔虫的幼虫经糞口进入猪体内,形成包囊,随猪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通过气管道被猪吞入肠道,完全长成成虫。
猪蛔虫病主要通过猪粪便或感染猪肉传播给人类,人类食用感染猪肉未熟透的猪肉或口水中含有猪蛔虫卵的食物,易感染猪蛔虫病。
病人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重症病人还可能出现蛔虫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化脓性肝炎等并发症。
猪蛔虫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时检测、预防和治疗猪蛔虫病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入感染了蛔虫卵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常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蛔虫寄生在肠道中,会导致肠蠕动不规律,引起腹痛和其他不适。
2.肝胆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脏区域的不适感,如肝区疼痛或压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3.全身症状:除了消化系统和肝胆系统症状外,猪蛔虫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下降、疲劳、贫血、厌食等。
4.蛔虫排泄: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还可能会排出成虫或幼虫,这是猪蛔虫寄生在肠道中生长的表现。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不太特异,容易与其他肠道感染混淆。
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预防猪蛔虫病的关键还是要加强卫生意识,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猪肉及其他带有蛔虫卵的食物,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驱虫治疗等。
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控制猪蛔虫病传播的方法。
2.2 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1. 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了解蛔虫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和暴发。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Ascarissuum)∙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其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3-6个月龄的小猪最易感染。
当猪只感染后,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可引起死亡。
因此,此病对养猪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诊断要点:(虫体特征) 猪蛔虫新鲜虫体呈粉红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是一种形似蚯蚓,前后两头稍尖的圆柱状大型线虫。
;雄虫长约12-25厘米,尾端向腹部卷曲。
雌虫长约30~35厘米,后端直而不卷曲。
(生活史) 一条成熟雌虫24小时内可产卵10-20万个,随粪便排出的新鲜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下,经三周左右发育成为成熟虫卵后才能感染猪只。
具有感染性的虫卵,随着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先入胃肠,在小肠中幼虫逸出卵壳后,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而进入肝脏,再随血液经有心室而达肺脏,如不能到达肺脏时即死亡。
幼虫至肺微血管中后稍停留一段时期再经肺泡上行到气管中,由咳嗽等动作而再被吞咽,-经食道、胃,再至小肠中长大而成成虫。
一个感染性虫卵从猪吃后到发育成成虫,约须2-2·5个月。
一般在猪小肠中寄生期约为7-10个月,最后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症状) 成年猪抵抗力较强,故一般无明显症状。
对仔猪危害严重,在幼虫侵袭肺脏而引起蛔虫性肺炎时,主要表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喘急,食欲减退及精神倦怠等症状。
在成虫寄生阶段的初期,可出现异嗜现象。
一般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发育不良,皮毛粗乱,消瘦,轻微腹泻,腹痛,贫血等症状。
当肠道中寄生的虫体过多时,可弓[起肠管的阻塞,病猪表现腹痛症状。
有时虫体钻入胆管,病猪因胆管的堵塞而表现腹痛及黄疸等症状,常引起死亡。
∙(剖检) 虫体寄生少时,一般无显著病变。
如多量感染时,在初期多表现肺炎病变,肺的表面或切面出现暗红色斑点。
由于幼虫的移行,常在肝上形成不定形的灰白色斑点及硬变6如蛔虫钻入胆管,可在胆管内发现虫体。
如大量成虫寄生于小肠时,可见肠粘膜卡他性炎症。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消灭措施
定期驱虫:使用驱虫药对猪进行定期驱虫,以减少蛔虫感染率 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消毒,减少蛔虫卵的传播 提高猪的免疫力:通过改善营养、加强运动等方法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蛔虫感染的可能性 隔离病猪: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蛔虫病在猪群中传播
监测和预警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原:猪蛔虫,属于线虫纲蛔虫目 蛔虫科
猪蛔虫病的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 见的猪寄生虫病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传播
感染率高,传播速 度快
感染猪蛔虫病的猪 会出现生长缓慢、 腹泻、咳嗽等症状
临床表现和危害
临床表现:食 欲不振、消瘦、 腹泻、咳嗽、
免疫力
监测与评估:定 期对猪只进行寄 生虫检测,评估 防治效果,及时
调整防治措施
猪蛔虫病的控制 和消灭
控制策略
定期驱虫:使用 驱虫药对猪进行 定期驱虫,防止 蛔虫感染
加强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 定期消毒,减少 蛔虫传播途径
加强营养:提供 充足营养,提高 猪的抵抗力,减 少蛔虫感染几率
及时治疗:发现 猪蛔虫病,及时 治疗,防止病情 恶化
建立猪蛔虫病的物联网、 大数据等,实现实时监测和预 警
加强猪场管理,提高猪群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猪蛔虫病的公共 卫生意义
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猪蛔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
猪蛔虫病还可能导致人类出现 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问 题
呼吸困难等
危害:影响猪 的生长发育, 降低饲料利用 率,增加死亡
率
猪寄生虫病-猪蛔虫病
蛔虫病会使猪的免疫系统受损,使 猪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治疗难 度和成本。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公共卫生问题
人类感染
猪蛔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导致 人类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 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食品安全问题
蛔虫病会使猪肉品质下降,影响 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公共卫生威胁
猪蛔虫病的流行会对公共卫生系 统构成威胁,增加疾病传播的风
定期检查
对驱虫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饲养管理措施
01
02
03
保持圈舍卫生
定期清理圈舍,保持干燥 、通风,减少寄生虫滋生 。
粪便处理
对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堆积发酵,以杀死虫 卵和幼虫。
饮水卫生
保证猪饮水清洁卫生,避 免因饮水污染而引起寄生 虫病。
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选择
根据猪蛔虫病的感染情况 和当地流行病学特点,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
控制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驱 虫,采用集体驱虫方式,便于控制感染源;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蛔虫卵的传播 。
某屠宰场猪肉蛔虫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处理
调查
该屠宰场发现部分猪肉存在蛔虫污染,通过 调查发现,这些猪肉来自某个地区农村散养 猪。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农村散养猪存在 蛔虫感染情况,屠宰过程中未进行有效处理 。
投药方法
采用群体投药或个体投药 方式,注意按照药物使用 说明进行投药,避免过量 或不足。
轮换用药
为避免耐药性产生,应定 期轮换使用不同药物进行 治疗。
猪蛔虫病的危害和
03
影响
对猪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生长缓慢
猪蛔虫病会导致猪的消化系统受 损,影响营养吸收和利用,从而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Ascaris suum)寄生在猪的消化道中引起的寄生虫病,它不仅造成猪体的健康问题,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以下将介绍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一、病理变化和临床特征1.病理变化:猪蛔虫病主要寄生在小肠,其幼虫会穿过小肠壁进入肺部,然后再被吞下到达小肠,形成寄生过程。
这种寄生会引起小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和溃疡形成。
严重的病例还会导致小肠梗阻、肠套叠等症状。
2.临床特征: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1)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厌食、腹泻等症状。
(2)呼吸系统:感染严重的猪蛔虫病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和肺炎等症状。
(3)神经系统:猪蛔虫幼虫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和其他器官,有时也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炎症和痉挛。
二、检疫方法1.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
(1)临床观察:检查猪的症状、体温和呕吐物等,尤其注意观察猪的粪便中是否有成虫或虫卵排出。
(2)实验室检测:采集猪的粪便样本,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虫卵浮选法检测是否有猪蛔虫的存在。
2.定期检疫和封栏隔离是预防和控制猪蛔虫病的重要手段。
在养殖场的猪圈中设置密封的粪便收集设施,及时清理和处理猪圈内的粪便。
定期检查猪圈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三、防治措施1.药物预防和治疗:兽医可以根据猪的病情使用驱虫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阿维菌素等。
预防方面,可以根据养殖计划定期给猪群进行预防性驱虫,避免病原体传播和感染。
2.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加强消毒工作,及时处理和处理猪圈内的粪便,减少寄生虫的生存环境。
3.科学养殖管理:合理饲养猪只,保证猪只的饮食安全和卫生,避免给猪只摄入感染虫卵的水或食物。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检疫方法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和治疗、环境控制和科学养殖管理。
及时预防和有效控制猪蛔虫病的传播,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幼虫在人体内迁移和发育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带虫肉或粪便污染的蔬菜传播。
其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防治建议如下。
一、临床特征
1. 消化道症状: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肝脏症状:约有20%的患者可出现肝脏症状,如肝区疼痛、黄疸等。
3. 肺症状:幼虫在人体内肺部迁徙时,可引起咳嗽、气促等肺部症状。
4.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幼虫大量迁移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检疫方法
1. 畜禽屠宰检验:对宰杀的猪进行检查,如发现蛔虫卵,则判断为感染猪蛔虫病,不得上市销售。
3. 猪只排菌检验:对猪圈、猪栏内环境、猪粪进行检验,如发现蛔虫卵,则要求对猪圈、猪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三、防治建议
1. 做到猪肉煮熟烧烤前冷冻处理,预防食用未熟或不洁净的肉类和水果蔬菜。
2. 做好环境卫生,妥善处理家畜粪便,减少传染源。
3. 定期为家畜除虫、驱蛔预防,减少家畜寄生虫卵排放。
4. 食品监管部门应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猪肉检验、监测,严禁销售未经检验合格的食品。
总之,对猪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疫情,保障人畜健康。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能够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严重时会造成消化道梗阻、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从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临床特征1、临床症状:猪蛔虫病具有慢性病的特点,感染后在2-3个月内,临床症状不太显著,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发育迟缓等。
严重感染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症状。
2、病程:猪蛔虫寄生于猪的肠道,成虫寿命长达1年左右,能够繁殖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会穿过肠壁到肝脏再经肺回到肠道,形成虫卵就会排泄到外界。
因此,猪蛔虫病具有长期的潜伏期和病程。
3、病变表现:猪蛔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感染猪体内会抢占营养,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存在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
当猪蛔虫寄生量过多时,还会引起肠道梗阻、肠炎、肠损伤等病变表现。
二、检疫方法为了防止猪蛔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对猪进行定期的检疫和治疗,下面是常见的检疫方法:1、检查病死猪:猪蛔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程度重的病死猪体内的猪蛔虫数量较多,可以从尸体内取出猪蛔虫进行鉴定。
2、肉检:对从屠宰场处理的猪肉进行检测,有无猪蛔虫寄生。
3、粪便检查:通过对猪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看有无虫卵存在。
4、药物驱虫:对猪进行药物驱虫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驱虫药物包括氯丙嗪、硝基呋喃等。
三、防治措施为了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下:1、环境卫生:要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消毒和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2、监测饲料:定期检查猪的饲料,对有虫卵存在的饲料要及时淘汰。
3、药物预防:对幼猪进行药物预防,可预防猪蛔虫病的发生。
4、生产管理:完善猪的养殖管理,保持猪舍内透气、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等,有助于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总之,猪蛔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具有逐渐发展和长程特点,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由圆线虫寄生在猪肠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发生于猪群中,对养猪业产生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猪蛔虫病进行介绍。
1.猪蛔虫病的症状猪蛔虫病的初发期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精神萎顿、毛发干燥等症状,此时猪体内的寄生虫数量不多,对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但随着猪体内的蛔虫数量增加,病猪的消化道也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腹泻、呕吐、拉稀、便秘等。
此时猪会出现腹泻、长期不愈的咳嗽、瘦弱、毛色暗淡、营养不良、厌食、消瘦、呕吐、眼神呆滞等症状。
2.猪蛔虫病的传播方式猪蛔虫病通常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粪便中排出的蛔虫卵会被其他猪或环境中的寄生虫幼虫摄入,从而使猪蛔虫病传播。
此外,病猪排出的蛔虫卵也会随着粪便堆积在养猪场中,从而污染猪舍等环境,加重传播病情。
猪蛔虫病的病理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猪体内是否有蛔虫寄生,蛔虫数量及分布情况等,协助诊断猪蛔虫病。
2. 猪蛔虫病的病原学检查三、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预防猪蛔虫病的扩散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病猪,要立即将其隔离或者淘汰,将病猪的粪便进行彻底清理,避免蛔虫卵在养猪场内进一步传播。
2.保持猪群的健康状况保持猪群的健康状况是预防猪蛔虫病的关键。
在养猪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态,合理饲喂,避免过度喂养,保证猪的身体健康状况。
3. 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卫生消毒是防止猪蛔虫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应当保持猪舍环境干燥、卫生清洁,并定期清理粪便,避免猪舍内出现腐烂的食品残渣和粪便等污染物。
4.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猪蛔虫病的发展,对于治疗初发期的猪蛔虫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也需要遵循科学规范,避免长期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药物,否则会加深养猪业的危害。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
猪蛔虫病对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猪蛔虫病的检疫、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措施,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1.1 病原学特征猪蛔虫(Ascaris suum)是猪肠道内的一种寄生线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内。
成虫长约15-30厘米,雌虫比雄虫长,体壁呈淡粉红色。
雌虫可以产下大量的卵,这些卵随着猪粪排泄到外界,成为传播猪蛔虫病的主要途径。
1.2 临床表现猪蛔虫病通常在感染初期无特异性症状,当猪蛔虫数量较多时,病猪会出现消瘦、贫血、厌食、啮齿、蓬毛等症状。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病猪会出现腹泻、呕吐、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
对于种猪来说,蛔虫的幼虫有时会经血管系统流向肺部,引起肺部病变,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
1.3 病理学特征猪蛔虫成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摄取宿主的食物和营养物质,导致宿主逐渐消瘦、贫血等。
猪蛔虫幼虫经血管系统流向肺部,引起肺部病变,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猪蛔虫卵排入猪粪内,污染环境,传播猪蛔虫病。
二、猪蛔虫病的检疫方法2.1 临床诊断猪蛔虫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疫情调查,对蛋白质(尤其是非常重要的白蛋白)的分解,病猪多处部发生脱毛和皮肤色素沉着。
还要对猪粪进行检查,发现蛔虫卵或幼虫即可确诊。
2.2 实验室检测可采用巴氏涂片法检查猪的粪便,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蛔虫卵或幼虫。
2.3 检疫证明发现猪蛔虫病疫情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在检疫时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确保病情的及时发现和上报。
三、猪蛔虫病的防治3.1 药物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猪蛔虫病的首要方法是使用驱虫药,目前常用的驱虫药包括多粘菌素B、哌唑嘧啶、多粘虫驱、安氟克虫等。
预防猪蛔虫病还可通过定期清理猪圈环境和消毒、加强饲料卫生等措施,以减少猪蛔虫传播途径。
猪蛔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骨髓抑制可在感染第一周内出现进行性、迅速的非再生性贫血。
年轻葵花鹦鹉的主要症状为抑郁、嗜睡、食欲不振及反刍,随后出现羽毛生长坏死,通常在1~2周内出现死亡。
在急性感染的鸟类中观察到一种粘液样的绿色腹泻,随后皮肤、粪便和尿液出现绿色样病变。
继发性细菌和衣原体感染以及肠道隐孢子虫感染也可发生。
羽毛快速脱落发生在羽化发育阶段的一周内,患病鸟类成熟后,身体轮廓的羽毛和飞羽可能生长得非常缓慢。
一些常见的羽毛异常包括毛囊出血、羽毛坏死、弯曲和过早脱落。
内脏病变取决于继发感染。
新生和幼鸟出现法氏囊萎缩、肝肿大、肝坏死,而成熟感染鸟类出现脾脏萎缩的症状。
在受感染的幼年葵花鹦鹉中,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急性肝炎。
偶见如头部震颤和共济失调等。
这种慢性症状最典型的是在连续的换羽过程中,羽毛生长逐渐异常。
飞羽通常先受到影响,其次是覆羽。
覆羽在疾病的末期可能仍然存在,但感染B F D V的鸟类往往会变成秃头。
上喙部比下喙部病变更严重,包括喙软化、横向和纵向骨折、喙和颚坏死、口腔坏死等。
3 组织病理学变化P B F D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在急性期,法氏囊的萎缩和淋巴滤泡坏死、局部坏死的细胞碎片以一系列器官出现胞浆、核内包涵体是最常见。
其病患的羽毛出现急性病变后,常见表皮的上皮细胞出现气球样变性和坏死。
滤泡上皮可能存在多灶性坏死。
急性型可发生于羽髓内,病变形式多样,具有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慢性型中,病变与急性形式类似,但病灶会出现弥漫性现象,且程度更严重。
真皮和表皮的巨噬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量包涵体,被认为是致病性特征。
4 治疗与预后对感染B F D V的禽类,已经进行了多种抗病毒类药物、免疫系统刺激物和草药提取物的化疗试验,尽管其中某些疗法可以改善宿主的条件,但没有一种治疗方案能治愈PBFD。
近年来,人们认为家禽γ-干扰素的应用具有治愈感染B F D V的非洲灰鹦鹉的潜力,在该研究中,重复注射γ-干扰素的鸟类均未出现副作用。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
猪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其防治猪蛔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肠道内的蛔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泻、营养不良、呕吐等,严重的病例还可造成肠堵塞、脱出肠道、肝脏病变等危害。
本文将从临床特征、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1、初期症状:病猪最初症状不太明显,通常表现为轻微的腹泻或者便秘。
2、中期症状:病猪进入中期后,腹部开始变得胀大,腹痛也开始出现,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症状。
在部分病例中,猪会出现憔悴的状况,严重者甚至导致肠道破裂。
3、晚期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猪蛔虫病的晚期症状将会非常严重,常常伴随有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
此外,猪可能会出现脱出肠道、肝脏病变等并发症,对猪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1、疾病预防监测:针对“健康码”不合格或有疑似感染的猪进行隔离处理,加强卫生条件。
2、疾病调查与监测:定期进行猪场内环境、猪的健康状况及疫情监测,检疫未发现异常。
3、疫区隔离:发现疫情时,对疫区内隔离,停止物资及人员间输送,对疫区猪进行防疫、治疗、淘汰等措施,按要求进行无病申报解除隔离。
4、疫点消杀:确诊疫点立即进行消杀,严格控制病源,做好疫情攻坚。
三、猪蛔虫病的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有条件的猪场可进行疫苗接种,增强猪的免疫力,预防疫病的发生。
2、饲养环境管理: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栏等设施进行清洗消毒,避免猪长期在脏乱环境中生活。
3、适当运动:猪的运动量过少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饲养期间,应充分让猪进行适当的运动。
4、药物治疗:发现猪出现疫病症状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猪蛔虫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类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腹胀、腹痛、腹泻、营养不良、呕吐等。
在防治方面,首先要加强疾病监测与隔离、消杀、疫苗接种、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应进行药物治疗,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疾病的传播。
猪蛔虫病综合治疗
猪蛔虫病综合治疗汇报人:2023-12-21•猪蛔虫病概述•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目录•非药物治疗•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病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01猪蛔虫病概述猪蛔虫病是一种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
定义该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猪,常呈地方性流行,对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特点定义与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环境经口感染。
3-6月龄的猪最易感,尤其是10-20千克的猪。
0302 01流行病学感染猪和带虫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症状肠道内可见成虫和虫卵,严重时可见肠梗阻、肠套叠等。
病变可引起肺炎、胸膜炎、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并发症临床表现02诊断方法观察猪是否出现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蛔虫感染引起。
观察猪的排泄物中是否有蛔虫卵或蛔虫幼虫,这是判断猪是否感染蛔虫的重要依据。
临床诊断观察排泄物观察临床症状采集猪的血液、排泄物、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采集的样品,查找蛔虫卵或蛔虫幼虫,以确定感染程度和感染阶段。
对猪进行X光检查,观察肺部是否有蛔虫幼虫或蛔虫卵,判断是否有肺部蛔虫病。
B超检查对猪进行B超检查,观察肝脏、胆囊等部位是否有蛔虫幼虫或蛔虫卵,判断是否有肝脏蛔虫病。
03药物治疗阿苯达唑广谱抗寄生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等均有效。
甲苯咪唑对蛔虫、钩虫、蛲虫等均有效,对阿米巴也有一定的疗效。
噻嘧啶广谱抗寄生虫药,对蛔虫、钩虫、蛲虫等均有效。
青霉素用于治疗猪蛔虫病继发的细菌感染。
头孢菌素用于治疗猪蛔虫病继发的细菌感染。
止吐药对于呕吐症状严重的猪,可以使用止吐药来缓解症状。
镇痛药对于疼痛症状严重的猪,可以使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
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猪蛔虫病会导致猪体内维生素和电解质的流失,因此需要补充这些物质以维持猪的生理平衡。
其他辅助治疗药物04非药物治疗降低圈舍湿度,防止蛔虫卵发育和孵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 管,大约在感染12~14天到达的最多,在感染后 14~21天之后,再上行到气管,随粘液一起到达 咽,进人口腔,再次被咽下,经食道、胃,返回 小肠。
进入小肠后的幼虫成长甚速,大约在感染后 21~29天进行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蜕化,逐渐 长大变为成虫(雌虫和雄虫)。从感染性虫卵被 猪吞食到在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需2~2.5个月。
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在猪小肠内孵化。 在孵化后的两个小时内,卵内幼虫破壳而出,钻 入肠壁血管,多数幼虫随血流通过静脉到达肝脏。 少数幼虫随肠道淋巴液进入乳糜管,到达肠系膜 淋巴结。
此后,它们钻出淋巴结,由腹腔钻入肝脏;
或者由胸导管经前腔静脉入右心,并经肺动脉而 进入肺脏。
一般在感染后9~10小时,最多1~2天内, 幼虫可在肝脏出现。约在感染后4~5 天,幼虫在 肝内进行第二次蜕化,变为第三期幼虫。
流行病学
猪蛔虫病流行极为广泛,特别是仔猪蛔虫, 几乎到外都有。主要原因:一是猪蛔虫生活史简 单;二是繁殖力强,产卵数量多;三是虫卵对各 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
猪蛔虫的繁殖能力极强,每条雌虫平均每天 产卵10~20万枚,一生可产卵8000万枚。因此, 凡是被蛔虫感染的猪场,其地面受虫卵污染的情 况是十分严重的。
猪蛔虫只能生活在猪的小肠内,它们不是固 着在粘膜上,而是以其虫体两端抵于肠壁上,并 作与肠蠕动波呈逆方向的弓形弯曲运动;以粘膜 表面物质及肠内容物为食物。
一般情况下猪蛔虫在宿主体内寄生7~12个月 后,自动离开宿主,随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如 果宿主不再感染,12~15个月后,可将蛔虫排尽。
若宿主患传染性疫病,发高热,体内不适于 蛔虫寄生时,猪蛔虫在肠道内经短时期的寄生后, 离弃宿主排出体外。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很强,这与猪蛔虫卵 具有四层卵膜有直接关系。
内膜能保护胚胎不受外界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
中间两层有隔水作用,能防止干燥环境的影响;
外层有阻止紫外线透过的作用,并对外界其它不 良因素有很强的低抗力。
虫卵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卵壳内进行,使胚胎和 幼虫得到了庇护。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感染性虫卵在自 然界的累积。
10%漂白粉溶液、3%克辽林溶液,饱和硫酸 铜溶液、15%硫酸与硝酸溶液和2%苛性钠溶液均 不能杀死虫卵。
在5%石碳酸溶液中30小时后和1%碘溶液中26 小时后,才可使其致死。在5~10%钾溶液和3%来 苏儿溶液中经10小时到7天,仅有一部分虫卵死亡。
一般必须用60℃以上的热碱水20~30%热草木 灰水或新鲜石灰才能杀死蛔虫卵。
猪感染蛔虫主要是由于采食了被感染性虫卵 污染的饲料(包括生的青绿饲料)和饮水,放牧 时也可以在野外感染。母猪的乳房沾染虫卵后, 使仔猪吸奶时受到感染。
致病作用
猪蛔虫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对猪都有致病 作用。发病机制各有不同,其危害程度由感染强 度所决定。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造成各器官和组织的 损害,特别对肝脏和肺脏的损害较大。
病理变化
在蛔虫病初期,呈现肺炎病变,肺组织变得 比较致密,表面出现大量出血点,呈暗红色,肺 和支气管等处可发现大量幼虫(采用幼虫分离 法)。
成虫少量寄生时,肠道 没有可见病变;大量寄生时, 可引起肠粘膜的卡他性炎症、 出血或溃疡。
肠破裂时,伴发腹膜炎 和腹腔出血。
胆道蛔虫症死亡的猪, 可见蛔虫钻人胆道,胆道阻 塞。
治疗
左旋咪唑(Levamisole):每公斤体重10毫克。口 服或拌在少量饲料中喂服;也可配成5%的溶液,进行 皮下或肌肉注射。
塞苯唑(Thiabendazole):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 混入少量精料中一次喂服;或按0.1~0.4%的比例拌入 料中,让猪自食。不仅对成虫有效,而且可减少移行 期幼虫的危害。
丙硫咪唑(Albendazole):每公斤体重5毫克。配 成悬浮液灌服或拌料喂服。对成虫和幼虫均有效。
伊维菌素(Ivermectin):每公斤体重0.3毫克。内 服或皮下注射。
预防
对本病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主 要是消灭带虫猪,及时清除粪便,讲求环境卫生, 防止仔猪感染。
猪蛔虫卵在疏松湿润的耕地或园土中,可以 生存2~5年,在热带沙土表层3cm范围内,在夏 季阳光直射下,由于高温和干燥的作用,可使其 在数日内死亡。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粪便表面的 虫卵才能发育,粪块内的虫卵,因为缺氧,不能 发育,但能长期存活。
猪蛔虫对各种化学药物也有很强的抵抗力。在 2%福尔马林溶液中,虫卵不仅可以存活,而且还 可以正常地发育。
仔猪在感染早期(约一周以后〕,有轻度的 湿咳,体温可升高到40℃左右。如感染轻微无并 发症,则不至引起肺炎。幼虫移行期间,病猪可 呈现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以感染后14~18天最 为明显。
较为严重的病猪,逐渐出现精神沉郁、呼吸 及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消化机能障碍、异嗜、 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被毛粗糙或有全身性黄 疽,有的病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重减轻、 甚至停滞,成为僵猪。
患蛔虫病的猪只,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 严重感染者发育停滞,乃至造成死亡。
可见猪蛔虫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为严重,既 是仔猪常见多发的一种重要疾病,又是造成养猪 业损失最大的一种寄生虫病。
病原体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活虫体呈粉红色 或淡黄色,死后呈苍白色,近似圆柱状。
虫体头端有三个唇片:一片较大的背唇,两片 较小的腹唇,呈“品”字形排列。背唇外缘两侧 各有一个大乳突,两腹唇外缘内侧各有一个大乳 突,外侧各有一个小乳突。在唇片的内缘有一排 小齿。
若病程较长的猪,可出 现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 胆汁外流,胆囊内胆汁减少, 肝脏黄染和变硬等病变。
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随猪年龄大小,体质的强 弱,感染强度和蛔虫所处的发育阶段而有所差异。
一般以3~6个月龄的仔猪比较严重;成猪感 染后,因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一定数量的虫 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多数成为带虫者, 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总之,由于蛔虫产卵多,虫卵对外界环境各 种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凡是有蛔虫病猪 的猪舍、运动场和放牧地区,自然就有大量的虫 卵存在,这就必然地构成猪蛔虫病感染和流行的 疫源地。
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着 密切关系。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猪 只过于拥挤的猪场,在营养缺乏,特别是伺料中 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下,3~6月龄的仔猪 最容易大批感染蛔虫,患病也较严重,且常常发 生死亡。
兽医寄生虫病学
第二篇
蠕虫病—线虫病
一、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于蛔科(Ascaridiae)的猪蛔虫 (Acaris suum)寄生在猪的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 蠕虫病。
本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在养猪地区感染普遍。 黑龙江省经普查证实,猪的感染率为26.3%, 在不卫生的猪场和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高 达50%。特别对3~6个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在 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本病的仔猪较健康猪 的增重降低30%。
未受精蛔虫卵
生活史
寄生在猪小肠内的成熟的雌虫,受精后产出 大量的虫卵,刚产出的虫卵属单细胞期,虫卵随 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 充足的条件下开始发育,在28~30℃时,经10天 左右卵细胞在卵壳内发育为第一期幼虫。然后经 过13~18天的生长和一次蜕化,变为第二期幼虫 (仍在卵壳内)。再经过3~5周的成熟期,才能 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
感染严重时,呼吸困难、急促而不规律,常 伴发声音沉重而粗厉的咳嗽,并有口渴、呕吐、 流涎、拉稀等症状。此时多喜躺卧,不愿走动。 可能经1~2周好转或逐渐虚弱,导致死亡。
虫体寄生过多,阻塞肠道时,出现阵发性痉 挛性疝痛,甚至造成肠破裂而死亡。蛔虫进行胆 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开始拉稀、体温升高、食欲 废绝,以后体温下降、卧地不起、腹部剧痛、四 肢乱蹬、滚动不安,多经6~8天死亡。
虫卵的发育,除要求一定的湿度外,温度 对其影响最大。28~30℃时,只需10天左右就 可发育为第一期幼虫;18~24℃时,需要20天 左右;12~18℃时,约需40天;高于40℃或低 于-2℃时,虫卵都停止发育;45~50 ℃时虫卵 在30分钟内死亡,55℃时,15分钟死亡; 60~65℃时,虫卵尚能生存5分钟。
幼虫滞留在肝脏,尤其在叶间静脉周围的 毛细血管时,造成小点状出血和肝细胞混浊肿胀、 脂肪变性或坏死。
幼虫由肺毛细血管移行到肺泡时,使血管破 裂,造成大量的小点状出血,感染严重时,会引 起整个肺的出血性炎症(蛔虫性肺炎),肺泡和 支气管充满血液,出现咳喘,可持续1~2周;
瘦弱仔猪,特别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时, 常造成死亡。
如寄生的虫体不多,可采用漂浮集卵法发现 蛔虫卵。
死后诊断----死后剖检时,在小肠中发现虫体和 相应的病变,但蛔虫是否为直接的致病原因,又必 须根据虫体数量,病变程度,生前症状和流行病学 资料以及有否其它原发或继发的疾病作综合性判断。
对仔猪(两个月龄之内)蛔虫病的早期(蛔虫 性肺炎),在剖检肺部发现大量出血点的基础上, 取肝、肺组织碎块用贝尔曼氏幼虫分离法处理,可 发现大量的蛔虫幼虫。
6月龄以上的猪,如寄生数量不多,营养良 好,可不出现明显症状。但就多数而言,因虫体 寄生使胃肠机能受到破坏,而出现食欲不振,磨 牙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诊断
首先普遍检查猪群,如果发现多数仔猪发生 消瘦贫血、生长停滞、成为僵猪,初期发生肺炎 者,应怀疑为蛔虫病。其次对可疑病猪应采用下 列方法进行确诊。
生前诊断----用粪便检查法:蛔虫具有强大的 产卵能力,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都可发现虫卵, 若1克粪便中,虫卵数达到1000个时,即可诊断 为蛔虫病。
三片唇之间为口腔。口腔后为食道,呈圆柱 形。
雄虫体长15~25cm, 宽 约 3 mm。 尾 端 向 腹 面作钩状弯曲。泄殖 腔开口距尾端较近。 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 长约2~2.5mm。无引 器。肛前和肛后有许 多性乳突。生殖器官 由细长而弯曲的睾丸 和输精mm。虫体粗直,尾 端较钝。生殖器官为双管型,由弯曲管状的卵巢和 比较粗大的输卵管及子宫组成。两条子宫合成一个 短小的阴道。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界处 附近的腹面中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