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观后感

合集下载

关于《理想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关于《理想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关于《理想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理想国》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于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记得导师曾今说过《理想国》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如其书名的政治着作,更是一部教育着作,拜读之后,倍感如此。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理想国》读后感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国》读后感1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类学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书中涉及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神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

故此,欲入西学之门寻奇揽胜,《理想国》堪称首选路径。

该书中文译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斌和、张竹明之译本为最佳,英文译本以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译笔最为流畅,当为尚未熟谙古希腊文者之宝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返回雅典。

玻勒马霍斯和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挽留了他们,来到玻勒马霍斯家里。

第一卷中的有关“正义”问题的所有辩论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首先,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父亲珂法珞斯交流了拥有财富的老年人的优裕生活,并从而引发了有关“正义”的讨论。

珂法珞斯认为正义就是“为人诚实”和“欠债还钱”。

这一辩论未及深入,玻勒马霍斯起而为其父辩护,但只是坚持“欠债还钱”就是正义,并进一步把“正义”发展为相当于咱们的雷锋同志那样的精神境界——对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其次,“愤青”色拉叙马霍斯不满于苏、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激烈论战。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无他,就是强者的利益”,而且强者是从来不会犯错误的。

呵呵,这个诡辩士、愤青子已经颇有些“强权就是真理”的意味了。

苏格拉底通过分析所谓的“技艺”就是要使利益达之于客体,而非对于执行者本身有利来加以反驳。

[荐]看《理想国》有感7篇

[荐]看《理想国》有感7篇

[荐]看《理想国》有感7篇专题“理想国有感”推荐内容。

互联网办公让写作变得更加快捷,范文的重要性也是越来强了。

好的范文为你提供的是更好的框架和更好的思路,写好一份范文需要我们多多学习?以下的看《理想国》有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看《理想国》有感【篇1】拾人牙慧终究不如亲自一阅,读完《理想国》,让我感触颇深。

大胆的想象使我感动,引发我的思考与联想,智者都是相通的,人类最高的智慧都是共通的。

《理想国》一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语录,书中记录着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身份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描述并设计出了一个理想政体,设计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将真、善、美统一于一个整体中,达到绝对公正的理想政体,即理想国。

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价值观中,概括出其主题就是正义与善,有人说,"正义就是给予每个人恰如其分的回报";有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有人说"正义是弱者为谋求最大利益而相互达成的契约",而对于这些观点,柏拉图都借苏格拉底之口给予了否认。

那么什么才是正义呢?为了达到公平正义,实现理想,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教育这一措施。

教育治国,才能实现理想中正义之国的建立,公民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提升,才能安居乐业。

其中,教育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

即人在工作之后还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终身的,是贯穿一生的。

我们常说的"学到老活到老",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柏拉图提出的这一理念适用于各个时代,不进局限于理想国城邦中,在各种制度下,各个时代中,都适用。

尤其是当代社会,知识大爆炸,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逐渐多元化,而且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所以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进步和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潮流。

《理想国》的读后感(精彩5篇)

《理想国》的读后感(精彩5篇)

《理想国》的读后感(精彩5篇)《理想国》读后感篇一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卷,即关于节制贫富善德。

《理想国》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对话的形式阐述观点,提问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将一个真善美的国家展现出来。

在第四卷中,对话主体是阿得曼托斯和苏格拉底,通过智者间的交流,我看到了文章中蕴含的能量:一、在文章中始终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

”唯有正义,可以让每个人的需要最真实地体现出来,才能构建最稳定的社会秩序,正义永远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类社会来,人们一直追求和渴望缔造的美好社会标准。

以正义之尺,量你我心声。

二、作者关于“贫富”的看法是:富则奢侈、懒散和要求变革,贫则粗野、低劣,也要求变革。

其指出解决贫富差距给国家造成问题的方法是:全体公民无例外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

即社会各角色之间应当做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不让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纷扰。

贫富差距向来是一个社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难消灭,难弱化,现阶段的中国亦饱受其扰,故借理想国之言,望社会贫富差距减小,以期一个公正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稳定发展。

三、在本章节中,作者关于教育培养的观点值得一提。

原文中提到:只要当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说的所谓大事就行了。

其中这里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养。

作者认为原因在于“如果人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明白,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有我此刻没有谈及的别的一些事情”,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的进步”以及“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理想国》读后感6篇

《理想国》读后感6篇

《理想国》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理想国》读后感6篇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了解到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吸引人的元素,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创作的力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理想国》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理想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理想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理想国》的读后感《理想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国》的读后感1《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在这本流传千古的名著中,柏拉图通过自己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彩的论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或许在天上建有它的原型”的理想城邦的全貌。

书中涉及政治、教育、哲学、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极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

但同时18 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理想国》的时候也说:“这本书根本就不是一部政治著作,而是前所未有的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最伟大作品。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这本震古烁今的伟大作品时,我的关注点更多的就集中在了书中表现出的教育思想上。

在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以讨论“正义”与“不正义”为起点展开了自己构建理想国家的宏大蓝图,在柏拉图的笔下,个人的“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而一个国家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以此使城邦及城邦中的个人成为节制、勇敢和智慧的“善”的存在。

要想实现构建这样一个理想国家的目的,柏拉图认为这个国家就必须由一个哲学家来治理,因为他们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把国家交付于这样的人手中,才能维持这个理想国度最本真的善的品质。

然而这个万能的近乎神圣的“哲学王”究竟从何而来呢?虽然柏拉图承认这个理想城邦和这种哲学家式的统治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依然尽自己所能的把塑造这种理想城邦和哲学王的最大可能展现给了读者,一方面他求诸“神迹”——在书中让苏格拉底把自己从民众中超脱出来的现实解释为神的帮助;另一方面则很现实的把解决难题的途径指向了教育——在书中他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方法都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哲学教育” 这一重要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6篇)

《理想国》读后感(通用6篇)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国》读后感1《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

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

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理想国》读后感9篇

《理想国》读后感9篇

《理想国》读后感9篇《理想国》读后感1《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再一次我们去看过的辩论赛上,有一个同学就那里想过这本书中的话作为论据,老师评论时也提到这本书是短时间内读不完的书,另一个老师也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

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

然而__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

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

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

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

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

但是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

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为此他决定进行重大的改革。

《理想国》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理想国》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理想国》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理想国》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国》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国》优秀读后感1读完《理想国》一书,我深切体会到柏拉图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的非凡之处。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贵族家庭。

小时候从师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青年时期功成名就,和苏格拉底及亚里士多德一道成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

我读这本书虽不觉得难懂,却也须认真仔细咬文嚼字方懂其中的道理。

向来哲学书不好读懂,可略懂一些却已是受益匪浅,此次我是深得这番道理了吧。

柏拉图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彩的论证让我佩服不已。

该书通过苏格拉底与色拉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与其中。

这种构思,不但现实出哲学家的胆略,更现实出思辨的智慧。

辩题围绕论财产与老有所福、理想国与理想政治、论定国安邦、论正义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哲学诡辩、论国民教育、论妇女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德行等一系列展开。

涉及的问题众多,如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民主问题、法律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妇女参政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其中,关于理想国与理想政治的辩论我印象尤为深刻。

苏格拉底在辩论中首先提出了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够自给自足的,但人总是有很多欲求”,“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

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了”。

苏格拉底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为理想国的提出与设想作了铺垫。

而当缔造出一个国家,“我们似乎就要为扩展我们的疆土而费心思了。

因为原先那理想的国家的财富已经不够用了”,“如果要想得到更多的耕地和牧场,我们就会想到邻国去占有,邻国的人自然也会盘算着我们的耕地和牧场。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五篇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五篇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五篇《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理想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理想国读后感1我拿出了很大的勇气才决定看《理想国》,它还真是没让我失望,果然看了一遍简直是不知所云。

所谓的“理想国”我看第一遍之后的感觉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城邦,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那里的人都不是“人”,因为我相信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是不存在的。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它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但是我还是坚信受到那么多美誉的它,肯定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的,所以我又拿出了12分勇气看第二遍,虽然是断断续续地看了半个多月才把第二遍给看完,但还算是完整的又看了一遍。

不过我看了第二遍之后好像更晕了。

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要怎样表达我在看了第二遍之后的感想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理想国》是对话体的形式,就是比女人都还能侃的男人在聊其所谓的“理想的城邦”。

一开始就在讨论关于“正义”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当然是各执一词。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去纠结了,因为我搞不懂。

不过我对所格拉底和波勒马赫斯的一个对话印象非常深刻,苏:如此一来,岂不把仁人君子当成仇敌,却把邪恶之徒看作好友了吗?波:没错,是会这样。

可是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样,苏似乎把人类看的都太愚蠢了。

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频率应该不是很大。

苏还有一个类比是把马受伤,狗受伤之后其本质变化,类推人受伤之后正常的美德也相应地退化,这是不正确的,人是有肉体和精神的高级动物,说一个人身体受伤之后,道德精神层面就会退化,这是不正确的。

没有谁听说过一个人生病之后信仰就改变了吧。

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他们就对建设一个正义的城邦或者说国家展开了设想。

他们想象的城邦是超乎我们常人的想象能力的,至少我是不能在那里生活下来。

那样的城邦至少在我看来是枯燥无味的。

他们所谓的正义就是指每个人做自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否则城邦就会秩序混乱不堪。

《理想国》读后感(优秀8篇)

《理想国》读后感(优秀8篇)

《理想国》读后感(优秀8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为复活的苏格拉底安排了诸多精明的诡辩家作为对手,使苏格拉底在不断地追问和质疑中,娓娓道出“正义”的含义。

对手越是强劲,就越能够显示出苏格拉底的英明,即显现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理想国》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宣言书和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以辩论对话体裁写成,书中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搞笑,语言流畅明晰,论证严实细致,资料深刻丰富,到达了哲学、文学、政治学和逻辑修辞学的高度统一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

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

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具备所假定的哲学家的天赋,并且得到了合适的教导,必定会成长而达到完全的至善,然而,这些配的上哲学的人会受到环境的败坏,因而离弃了哲学,"使她孤独凄凉"。

所以,"剩下来配得上研究哲学的人就只有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了: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受到腐蚀,依然在真正地从事哲学;或是一个伟大的灵魂生于一个狭小的城邦,他不屑于关注这个小国的事务;少数人或许由于天赋优秀,脱离了他所正当藐视的其他技艺,改学了哲学;还有一些人,也许是我们的朋友塞亚格斯的缺陷束缚了他们,须知就塞亚格斯而言,背离哲学的所有其他条件都是具备的,但是他病弱的身体使他脱离了政治,没能背离哲学。

关于《理想国》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关于《理想国》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理想国》读后感关于《理想国》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理想国》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后感篇1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

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

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就是要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如同人的灵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一样,最理想的国家也应由相应的三个等级组成。

《理想国》读后感5篇

《理想国》读后感5篇

《理想国》读后感篇1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因而很容易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

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如此虚无缥缈的书名的煌煌巨制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使人没有读下去的勇气。

曾经因为看莎士比亚文集,对几乎是纯对话的文体心存恐惧,觉得这样的作品会因为情节的缺乏而造成兴趣的缺乏,看着太累。

现在不知道是因为我长大了,对情节没有过去那样依赖,还是译者的水平,还是柏拉图语言中所达到的妇孺可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还是我自己的愚昧无知欢乐多,读同样是对话体的理想国,第一卷下来我竟丝毫不感到乏味和疲劳。

虽然几乎没有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但从柏拉图(尽管书中的主要谈话者以苏格拉底的名义出现,但由于柏拉图是《理想国》的作者,我愿意将他当作柏拉图。

或者说,到底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谈话中的思想。

)有些俏皮但充满思辨智慧的语言中,我却仿佛看到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们的唇枪舌剑的场景,看到柏拉图一层层地将对手驳倒,看到一群哑口无言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红耳赤的模样和柏拉图有点坏坏的笑容,看到了他们的一笑一颦,一惊一怒。

也可能是大一,大二时候看辩论赛的惯性吧,我居然很享受他们这样的一种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

我愿意在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的对话中思考,愿意在柏拉图讲述的一个个故事中联想,仿佛我的脑子是在转动着,尽管时不时地因为不理解而需要倒着转几次,但因为引导我的人是如此有魅力和说服力而使我乐于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感受一种许久没有过的阅读的快感。

肯定的,以我现在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和能力,我对理想国精神实质的理解是相当肤浅和粗陋的,甚至都没有触及问题的皮毛极可能是隔靴搔痒。

我不可能有见地地发表对理想国的看法的,也没有办法很系统的说出它有什么好来,说出它的价值所在。

我只是觉得很快乐罢了,因为觉得有意思所以笑了。

但是,给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理解空间,开卷有益,能领会到多少就是多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理想国,这也是许多传世巨著的共性吧。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优秀4篇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优秀4篇

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优秀4篇柏拉图《理想国》读后感篇一在该书中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

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

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柏拉图先是探讨出城邦的正义,进而推及到个人。

在他看来,正义是各司其职,互不侵扰。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

他又通过“线”的比喻进一步将两个世界划分为4个部分:第一,影象;第二,影象所像的实物;第三,数理对象。

灵魂将影象的实物作为影象来研究,它只能从假设出发下降到结论;第四,理念。

灵魂从假设出发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象而是使用理念来作系统研究。

前两个部分属于可见世界,后两个部分组成了可知世界。

与此相应,灵魂的状态也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就是想象或猜测、信念、理智和理性。

柏拉图通过“洞穴”的比喻指出,认识的4个阶段并不是后天学习的发展过程,而是“灵魂的转向”。

阅读理想国感受优选(3篇)

阅读理想国感受优选(3篇)

阅读理想国感受优选(3篇)阅读理想国感受优选(精选3篇)阅读理想国感受优选篇1《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

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

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

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

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

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

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11篇《理想国》读后感1最初认识柏拉图,是在初中历史课上。

真正接触柏拉图著作,是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理想国一书,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哲学小白来说,读起来很是觉得生涩拗口,当时越看越觉头疼,于是只草草看了开头几章。

后来,我刷到这样一篇文章:读书一般可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内,阅读者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伸长区中,阅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恐惧区里,阅读者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

很多人都只愿意待在舒适区和伸长区,不愿意去挑战恐惧区,读完此文,我深受触动,决定去攻克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书。

在这篇文章的驱使下,我又翻开了《理想国》这本书。

刚开始时依旧是难熬,整本书是按对白来写得,我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谁说了什么观点。

只模模糊糊感觉好像一直在说什么是正义,我看着哲学家们把正义的定义从欠债还债就是正义到正义就是给每个人适如其份的报答再到正义即强者的利益。

我仿佛就看到哲学家们在我面前激烈辩论。

慢慢的,我投入进去。

翻开下一页,第二章出现在我眼前。

我不由得一惊,第一章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在第二章中,哲学家们依旧在讨论正义。

不同的是,柏拉图从中引伸了城邦正义,他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则,将城邦定义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做好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任何人都要服从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应当让位给城邦正义。

从柏拉图关于正义的定义可以看出,他所谓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级别职务,具有等级区分,由此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因此他所谓的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本书每一章都写得十分精彩,但整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妇女儿童的问题,不得不说,柏拉图尽管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理想国读后感(10篇)

理想国读后感(10篇)

理想国(10篇)理想国(10篇)理想国1 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

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

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好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考虑所折服,他的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的哲学思想完好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 理想国” 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不断地给人们灌输一种思想,认为像是理想国中的人们生活的样子,就是最美妙的样子。

但是他要给了我们更多的考虑,考虑我们真的是要想成为理想国当中的民众吗。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久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

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

以这个理论为根底,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

虽然我如今看的还是非常的懵懂无知,但是这本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深远的一本书,它不仅诠释了什么是思想的表达,也提出了一个完美的治国方案。

他把我们现实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全部在里面帮我们解决,虽然说里面的解决方法可能并不是非常的成功或者可以实现,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美妙的乌托邦的向往。

理想国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真是一点不错。

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理想国读后感10篇

理想国读后感10篇

理想国读后感10篇《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一):《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我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我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

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我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

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我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

但我却相信自我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而对于自我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此刻。

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一样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我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此刻他的每部著作当中。

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

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忙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此刻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

读理想国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理想国心得体会(精选7篇)

读理想国心得体会(精选7篇)读理想国心得体会篇1最近摆渡了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

可能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书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诡秘的言辞来描述一些虚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后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乱琐碎的片段从脑海中闪过,零零总总拼凑后,也就这些印象。

有人说《理想国》通篇就是柏拉图自言自语一些完全属于想象的记录。

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免有些过激,但从他那种神秘的说法中,还是让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国》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宗教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

思想大师怀海特这样评价:“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可见其涉面之广、言论之深,叫人称奇。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学科的分支,那么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便是学问的综合,一切分支的源头。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柏拉图对于正义的大量比划。

《理想国》开篇就提到的问题。

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他用此为我们对正义的理解先入为主地打下了一个基础,有种充满魅力的强势。

接着他从第二卷起,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就这样他又构建了一座充满正义的城邦。

最终他觉得,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然而纵观全书,他仍然没有对正义下那么一个定义。

什么是正义?读完了书,却被他勾起的思考套牢。

也许,因为他觉得没有对正义的最终定义,正义是要根据具体环境,情况而定的。

也许,他就是想让读者们不断思考这一问题,众人的力量总是最强大的,答案应该会比他一个人的更为全面正确。

也许,他只是想保持人们对于正义这样的重要却幻空的概念的持之以恒的思考精神。

读《理想国》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理想国》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理想国》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理想国》有感心得体会【篇1】最初认识柏拉图,是在初中历史课上。

真正接触柏拉图著作,是前几天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理想国一书,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哲学小白来说,读起来很是觉得生涩拗口,当时越看越觉头疼,于是只草草看了开头几章。

后来,我刷到这样一篇读《理想国》有感心得体会【篇2】我大概是把《理想国》当故事看,然后发现这是一个舞台剧。

故事里有大量的对话,神情和动作倒都不多。

但是研究这本书的学者们,竟然可以根据各种细节推测到,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季的傍晚,苏格拉底看完女神祭祀(这个女神是专管阴间事物的女神,并且是外邦神),在港口遇到一群侨民,他们拦住苏格拉底不给他离开,要求展开辩论,《理想国》的内容也由此展开。

辩论的内容跨度很大,从何为正义到善,到哲人为王。

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洞穴理论”。

一群人生活在洞穴中,他们看到的都是影子,而走出洞穴后的人,看见真实的世界后,返回洞穴,应该如何做?直到现在,还有无数的人争论这个比喻的含义,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不一样。

西方哲学界把柏拉图这样的哲学理论归为“朴素哲学”,就是世俗的,物质的,缺乏反思的哲学论述。

所以,如果看过现代哲学书的人,如康德的,应该是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由于兴趣,看了一段时间康德的书,然后发现,现代的哲学语言要求非常高,如同数学公式,要求精确,减少歧义。

因此,若是把《理想国》当成普通小说看,其可读性可以说是非常高。

《理想国》开篇就来一个什么是正义,充满各种诡辩,看得我有点累。

但是,看到讨论欲望与节制的篇章,却觉得非常有趣,可能是因为我也很喜欢节制的生活方式,不过度受物质的牵绊。

柏拉图的理想国,隐藏了很多斯巴达的影子。

公民是国家的公民,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完善。

他认为,只有一个好的国家,公民才能生活好。

有趣的是,公有制被作为一种优良制度,公民不存在贫穷与富有,都过着朴素的生活。

我认为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正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的,各种制度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国家应根据国情进行选择,所谓“好制度”,也是相对更加适合而已。

《理想国》经典观后感有感

《理想国》经典观后感有感

《理想国》经典观后感有感《理想国》是一部由谭惠贞 / 麦皞年 / 朱健安 / 陈志昇执导,吴绮莉 / 林祖辉 / 骆振伟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才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国》观后感(一):苟延残喘虽说如果我是编剧。

当父母未婚夫把孩子退回去的时候,妻子看着窗外,虽说已经可以跳下去。

之后的分享会上的妻子是丈夫租借回来的产品,可以说话,也可以吃饭(有镜头)商家可以植入记忆或者消费者的意愿,所以丈夫要妻子死得顿悟,就植入让母亲复制放下一切向前看的意识。

最后一幕sales写道是有新产品优惠老客户,终于这时丈夫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或者有了之前用产品的记忆知道自己现在是产品。

出门买菜分享的bug没考虑哈哈哈。

这样会绝不精彩一点。

《理想国》观后感(二):梗概1、机器人小孩:对于失孩家庭的意义2、vr虚拟女友3、虚假新闻4、乐极太平山:老龄化,人道毁灭,老龄人口移除计划5、人鬼情未了6、虚拟美容:视觉、触觉;有美丽的没法女友终究永远不能接触?7、失忆水:痛苦的记忆,是保留还是舍弃8、机器人:机器人三原则的悖论9、ai版世纪佳缘10、人肉搜索11、喝快乐水,活在虚假的世界。

全民嗑药?12、循环时空的恋爱13、音乐监狱《理想国》观后感(三):这剧隐藏港毒?有一集那男的跟平台里的女女的恋爱,他说他是:“作为殖民背景长大的德国英国绅士” 我不知道他是英国籍还是怎么回事故事的环境国际背景背景不是未来吗?那男主的意思在未来香港又属于皮德盖英国了?所以导演的意象真的意蕴很居心叵测或者如果男主是英籍华侨你应该交代清楚是吧希望香港导演好好拍戏好好讲故事不要掺杂政治差劲吗香港是中国的,台湾也是,一点也不能少!阿中万岁!11集片尾彩蛋《理想国》观后感(四):理想国:生于焦虑,亡于虚幻理想,是人进取的主要动力之一。

理想国,是人群的一种理想,或者说一种奢望。

历史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理想国流传,最知名的大概要数柏拉图的乌托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观后感
一份智慧,流传千古;一本著作,成就万代。

柏拉图的《理想国》作为古今圣贤必读之书,必有其智慧的一面。

读完这本书,初读时感觉晦涩难懂,无法了解作者真正所指,读到后面才有了大概的轮廓和认识。

书中种种描述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三大教育学著作之一,《理想国》也是教育理论的瑰宝。

在本书中,柏拉图就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由浅入深演绎式地向世人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他的教育观点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其中,关于女性教育方面的观点,让我深有感悟。

“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

各种的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

”据此,柏拉图是在承认男女天赋相同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思想。

同时他认为,“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

”柏拉图认为男女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女性也应该接受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内容。

拉图指出对女性要采取与男性同样的培养方式和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护卫者,我们对女子和男子并不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一向是用音乐和体操教育男子的。

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他们军事教育。


他认为既然男女禀赋相同,又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那么女性就能够和男性一起担任护卫者。

“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来说,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

”“如果我们发现两性之间,惟一的区别不过是生理上的,我们不能据此得出结论说,男女之间应有我们所讲的那种职业的区别。

”柏拉图承认女性体质确实弱于男性,但这并不妨碍女性担任和男性同等的职位。

由此可见,柏拉图完全平等的看待男女,为了同样地使用男女,就需要赋予他们相同的教育权利和内容。

当然,他也承认整体上女性比男性弱些,但不影响他们同等的职位。

但是他的观点也同样具有局限性,比如他这种男女平等教育只限于社会的一,二级,而且《理想国》中的思想还是无法消除柏拉图强烈的男权性质,因为他并不想放弃女性在整体上弱于男性的看法。

但是他只对女护卫者感兴趣,并不是城邦中所有的妇女。

在更多时候对妇女的看法依然是鄙视的口气,认为她们天性懦弱,易受情绪控制,爱慕虚荣。

柏拉图的《理想国》内容广泛,对于教育更是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很有预见性。

作为女性,我对他的关于男女教育平等的观点,十分认同,并且鉴于中国现在的国情,个人认
为应该向《理想国》学习其积极的一面。

中国自古,男儿继承家族的血脉,向来重男轻女。

我觉得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男女性别平等意识。

但在我国,父母往往把传统的社会性别的偏见和角色定型渗透给孩子;在学校教科书、名著等书中的男性普遍多于女性,男性常成为勇敢、智慧的化身,女性则成为懦弱、无助的代名词;社会传播媒介中女性大多是家庭主妇形象,男性则与成就、财富联系在一起。

对此家长要摒弃性别的刻板印象;学校要树立性别平等的理念;社会整体要为下一代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让他们从思想上就没有歧视和不平等,思想是一切现象产生的根源,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入手。

其次,促进男女平等教育权利的推进.柏拉图认为男女天赋相同,应当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各种法律法规都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利,对女性教育也给予高度的关注。

但是现在男女不平等教育权利的现状依然存在。

尤其是贫困地区,大量女童失学的问题仍很严重。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女童教育的资金投入;教育政策要促进受教育的性别机会公平。

性别歧视,最后的表现形式就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柏拉图认为女性可以与男性承担相同的职务。

这种不以性别来划分职业限制女性活动的观点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对现代女性就业择业也具有借鉴作用。

很多单位会明确表示只招男性,更有甚者会要求女职员和公司签订合同,承诺在几年内不会结婚生育,这完全违背正常的生育规律,并且不考虑女性晚育对身体的危害。

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人,没有女性就不会有新的生命,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

政府应增强政策的导向性,降低性别差异在求职过程中的影响。

柏拉图在希腊没落的时期可以提出,男女教育平等这样的教育观点,具有巨大的预见性和重要性。

他认为女性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应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且能够从事相同的职位。

但柏拉图的女性教育思想也有历史局限性。

我们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促进中国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