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调查情况01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灵县小杂粮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按照中共广灵县委办公室《关于落实换届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安排》(广办发[2016]20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廉海义一行6人组成调研组,于9月中旬深入全县各乡镇、部分行政村、企业、合作社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查阅统计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小杂粮产业发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小杂粮是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总称。我县小杂粮禾谷类主要有谷子、高梁、燕麦、荞麦;豆类主要有绿豆、红小豆、黑豆,及油料作物胡麻等。近年来,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口粮消费数量的下降,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革,小杂粮由于风味独特和营养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大宗粮食品种相比,小杂粮价格高、销路看好,又重新被人们所关注。小杂粮属于传统粮食作物,因其抗旱耐瘠、管理粗放、产量较稳定、耐储藏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由于玉米面积逐年扩大,杂粮面积逐年减少。2015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12.39亩,占粮食面积的44.8%,总产12895吨,占粮食总产量的7.2%。其中:谷子42390亩,单产129公斤/亩,总产5455.6吨;秋杂谷物(黍子)39107亩,单产94
公斤/亩,总产3949吨,荞麦12887亩,单产81公斤/亩,总产1044吨,莜麦9582亩,单产81公斤/亩,总产801.8吨;杂豆19935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1646.8吨。
通过了解乡(镇)、村干部及农民意愿、兴趣和杂粮开发前景,我们认为全县杂粮业突出发展谷子和荞麦,适度发展其它杂粮。
一、谷子
(一)生产现状
2015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42390亩,单产129公斤/亩,总产5455.6吨,占杂粮面积的33%,占杂粮总产量的42%。
近年来,广灵县谷子加工业发展迅速,碾米磨面的小作坊加工逐渐被技术先进的工厂化生产所代替,产品也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全县小米加工为主的规模企业有10家。其中: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18111万元,营业收入22848万元,净利润957万元;2016年加工杂粮8185吨,销售收入16153万元,上交利税25万元。
近年来有部分企业、合作社成功申请认证“广灵小米”为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山西省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认证有机食品小米,批准产量247吨,面积600亩,2010年认证兴宜牌东方亮小米为绿色食品,批准产量1600吨,面积1000亩。山西原生汇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认证黄花菜为绿色食品,批准产量1000吨,面积5000亩,绿色食品小米,批
准产量500吨,面积2500亩。广灵县园森农牧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认证有机食品谷子102吨,面积340亩,玉米38吨,面积95亩,苦荞60吨,面积100亩,亚麻30吨,面积300亩。
(三)发展优势
1、气候条件。广灵县无霜期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多种小杂粮,小杂粮栽培历史悠久,山区保存了人畜耕作的传统种植模式,且通风好,病虫害轻,生产的杂粮品质优良,绿色保健。从全县种植区域分布来看,谷子种植主要分布在宜兴、作疃、斗泉等乡镇;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农耕历史,培育出远近闻名的“东方亮”小米。其色泽金黄,颗粒均匀、口感甜润,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
2、技术成熟。广灵县种植谷子史悠久,是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80、90年代稳在10万亩,多年来我县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综合防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县立地条件的谷子栽培技术。
3、初具规模。现有规模杂粮加工企业10个,年加工能力达0.7万吨。涌现出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物华天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杂粮加工企业,为我县的谷子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4、品牌效应。2012年,“东方亮”小米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有部分企业、合
作社对“广灵小米”进行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2010年“广灵小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些都是广灵县在推动谷子产业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先天禀赋。
(三)存在问题
1、效益较低。全县谷子种植面积比较分散,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边片种植,大白谷种植面积较小,8311面积占到谷子面积60%以上。旱地谷子产区十年九旱,旱地为主、生产条件差,基本为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谷子费工,特别是谷子间苗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成为制约谷子发展的瓶颈。
2、资金不足。全县小杂粮加工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基础建设和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在原料收购时不能及时收购,原料储存不足,有的存在现加工现购原料的情况,成本加大。
3、各自为阵。全县加工企业各自为阵,不能作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共同发展的局面。如个体加工作坊由于没有QS 认证,产品不能上超市,每年的销量虽然很大,但利润较低。全县的杂粮开发要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局面,各加工企业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打造“广灵小米”这一品牌。
4、质量问题。目前全县的加工企业的原料大部分是广灵产的谷子,但也有部分原料是从外地收购的,如从忻州、蔚县
等地收购的,外地谷子从品质不及广灵大白谷和8311,卖到外地都是“广灵小米”,这样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5、价格不稳。近年来我县谷子价格波动较大,如2013年大白谷在4.5-5.0元/斤,8311在2.5-3.0/斤,2015年大白谷在3.0-4.0元/斤,8311在1.5元/斤。这样挫伤农民种谷的极积性。
二、荞麦
(一)生产现状
2015年全县荞麦种植面积12887亩,单产81公斤/亩,总产1044吨,占杂粮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梁庄乡、南村镇、斗泉乡的山区、丘陵区的旱坡地。
全县有一批苦荞加工企业,如荞宝公司、宏胜洒业、青源醋业等,其中:山西广灵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杂粮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深加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8年,占地面积74362平方米,经营范围是批发、零售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其它粮食加工品、含茶制品和代用茶;苦荞加工技术推广服务、针纺织品等。主要产品包括苦荞茶、苦荞米和苦荞壳为填料的床上用品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企业规模为年加工转化苦荞麦30000 吨,品牌“荞宝”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公司2015年度实现年产值5621万元,销售收入5414万元,利润402万元。
(二)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