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故事:百家姓之“凌”
关于凌姓的历史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凌姓的历史现状的研究报告【引言】凌姓是中国姓氏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其分布广泛,与很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探究凌姓的历史、现状和相关文化,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历史沿革】凌姓源于古代吴地,其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凌烟阁”一词中,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后来凌姓分布范围扩大,成为南方姓氏中的佼佼者。
在历史事件中,凌姓人物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晋代异姓王“凌烟阁”凌濮,东汉公卿凌损,唐代名将凌绍祖等。
这些人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为凌姓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现状分布】现在,凌姓已经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姓氏之一,其分布集中在江南、八闽、湘、鄂、粤等地。
其中,江苏淮安、湖北黄冈、福建三明、广东揭阳等地是凌姓的发源地和代表地区。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凌姓人口逐渐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约1200万人。
这也是凌姓得以广泛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化特色】无论是从姓氏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文化和风俗,凌姓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特色。
例如,凌姓的字形笔画以“氵”为主要组成部分,取意“水清流绕”,寓意清澈平和、放眼远大。
从字形中可以看出,凌姓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标志性文化。
此外,凌姓也有着丰富的家族文化。
比如,家族祖训、家族宗谱、家族祠堂等都是凌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凌姓人们提供了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持。
【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凌姓也在不断地壮大和发展。
未来,凌姓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望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加突出和优异的成果。
同时,凌姓人们也要秉承着传统文化和家族精神,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自我修养和文化气质。
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凌姓人们在新时代中不断创新、发展。
【结语】凌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通过本文的探究,相信读者已经对凌姓的历史、现状和文化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凌姓人们传承文化、弘扬家族精神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于姓凌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姓凌的研究报告作文不知道从啥时候起,我对姓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凌”这个姓。
嘿,您还别说,这一研究,还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儿。
我有个好朋友就姓凌,叫凌晓。
第一次听到她的姓时,就觉得特别好听,有种清冷又不失温柔的感觉。
为了搞清楚“凌”姓的来龙去脉,我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我先是去图书馆翻了好多本厚厚的姓氏书籍。
那些书啊,有的都积了一层灰,我找得那叫一个辛苦!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真找到了一些关于“凌”姓的记载。
原来,“凌”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为氏。
据史籍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改封康叔于卫,建立卫国。
在康叔的支庶子孙中,有被封于凌邑(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者,后世子孙以邑为氏,称凌氏。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
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等,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
在陵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
这历史渊源听得我是一愣一愣的,感觉“凌”姓背后藏着好多古老的故事。
我还特意去网上查了查,发现姓凌的名人也不少呢!比如凌统,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那可是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人物啊!每次想到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样子,我都忍不住在心里给他点个赞。
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我身边这位姓凌的朋友凌晓的故事。
凌晓是个特别活泼开朗的姑娘。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爬山。
那山可真高啊,爬得我气喘吁吁的。
凌晓呢,倒是精力充沛,一路上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快点儿,快点儿,咱们可不能落后!”她在前面喊着。
我累得直摆手:“不行了,不行了,我得歇会儿。
”她又跑回来,拉着我的手说:“别歇啦,山顶的风景可美啦,到了山顶你就知道一切都值得!”在她的鼓励下,我咬着牙继续往上爬。
凌姓的古代渊源与在东南沿海的发展
凌姓的古代渊源与在东南沿海的发展凌姓在中国源远流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凌姓的发展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将从凌姓的起源、在古代的渊源以及在东南沿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凌姓的起源凌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凌姓源于古代的山戎部落。
在部落社会中,姓氏起源于族群的命名和区别,凌姓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另外,凌姓在古代也与农田耕作相关,具有一定的土地属性。
二、凌姓在古代的渊源在古代,凌姓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凌姓常常被与南方古国吴越王朝的创始人有关联。
吴越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凌姓在该朝的建立和统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史书记载,在吴越王朝的建立初期,凌姓的始祖凌继舟被封为鄞侯,并成为该地区的首领。
凌继舟及其后代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凌姓的影响下,吴越王朝得以迅速崛起,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
三、凌姓在东南沿海的发展在东南沿海地区,凌姓的发展尤为显著。
凭借其较早的起源和与吴越王朝的渊源,凌姓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姓氏。
凌姓家族在东南沿海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涵盖了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在农业方面,凌姓人士经营着大片的农田,并且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
凭借着对农田的管理和发展,凌姓人士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商业方面,凌姓人士积极参与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
他们经营着各种行业,包括海外贸易、渔业、航运等。
凭借着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凌姓人士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此外,在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凌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凌姓人士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卓越的贡献,使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更加繁荣和多元化。
综上所述,凌姓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渊源,其在古代的起源和在东南沿海的发展都充分展示了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凌姓来历的作文
凌姓来历的作文说起“凌”这个姓,那可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来历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凌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传说,凌姓最早是源自官职。
在古代,有一种官职叫“凌人”,这“凌人”是专门负责掌管藏冰之事的。
您想想,在那炎热的夏天,能有冰块来消暑,那是多么珍贵和重要的事情啊!这些担任“凌人”官职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后来就以“凌”为姓啦。
还有一种说法,凌姓是出自姬姓。
据说是周文王的后裔,因为封地上的一些缘由,从而有了凌姓。
不过,具体是怎样的曲折情节,还真得细细探究一番。
但要说起凌姓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那可真是波澜壮阔。
就拿凌统来说吧,他可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猛将。
凌统年少时就勇猛非凡,跟随孙权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战斗中,凌统的队伍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包围。
那场面,真叫一个凶险!敌军密密麻麻,像潮水一般涌来。
但凌统毫无惧色,他挥舞着长枪,左冲右突,大声呼喊着激励着士兵们。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无畏,仿佛在说:“兄弟们,别怕!跟我一起杀出去!”士兵们看到凌统如此英勇,也都鼓足了勇气,跟着他奋力拼杀。
凌统身上的铠甲已经被鲜血染红,脸上也沾满了尘土和汗水,但他的动作却没有丝毫的迟缓。
他的长枪每一次挥动,都能带起一阵劲风,让敌军不敢靠近。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突围。
这场战斗让凌统声名远扬,也让人们对凌姓有了更多的敬佩和赞叹。
到了宋朝,凌姓也有不少杰出的人物。
有一位叫凌景夏的,他为官清廉,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据说,他在治理地方的时候,非常注重农业生产。
他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一起劳作,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他还积极推广新的农业技术,让粮食产量大大增加,百姓们都过上了温饱的日子。
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凌姓的传说和故事。
比如说,在某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姓凌的老人,他医术高明,常常免费为村民们看病。
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疑难杂症,他总能找到办法治好。
村民们都非常感激他,把他当作活神仙一样尊敬。
新建凌姓约述
新建凌姓约述⼀:新建凌姓分布与⼈⼝新建凌姓主要分布在流湖镇,⼈⼝5000以下。
北宋建隆年间,凌⽒从⽯岗迁⼤岗江下湖开基后,衍⽣出⼗来个村庄。
⼆:凌姓得姓始祖及新建凌姓迁徙情况康叔为凌姓得姓始祖。
第⼀个以凌为姓的⼈,是出⾝于周代初年周⽂王幼⼦所建的卫国。
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
《姓纂》说:“康叔⽀⼦为周凌⼈,⼦孙以官为⽒”。
所谓“凌⼈”,是当时的⼀种掌管夏季藏冰的官。
凌⽒是源⾃周⽂王的孙⼦,由于在周天⼦的朝廷上担任“凌⼈”,以官为⽒,称凌⽒。
故凌⽒的后⼈尊康叔为凌姓的始祖。
新建凌姓分布情况。
流湖有:江下湖、门头、上洲、中房、沿⼭、下洲、四房、柏树凌家等村庄;厚⽥有北下凌家;⽯岗有凌家。
松湖有南岸凌家。
三:凌姓家规家训凌⽒家规有:⼀、顺⽗母⼆、和兄弟三、睦宗族四、教⼦孙五、择姻婚六、守祖茔七、课农桑⼋、⽏侵税粮九、守基业⼗、戒赌博凌⽒家训有:1.罢黜浮华崇尚俭朴2.孝敬⽗母善待他⼈3.谨慎交游勿近⼩⼈4.⽏贪酒⾊⽏好赌5.尊重长辈怜恤孤苦6.勿贪⼩利轻财重义7.敦睦宗族礼让乡邻8.亲近君⼦崇敬有德9.⾃律⾃强淡泊名利10.⾏万⾥路读万卷书四:新建凌姓历代名⼈简介新建凌⽒⾃元末以来,诗书传家。
凌⽒杨林⽀凌云标,元⾄正⼗六年(1356)举⼈第⼀名,是新建科举史上第⼀位解元。
潜⼼学问,⽆⼼仕途,主讲云⼭书院。
凌志魁,明万历⼗年(1582)举⼈,⼭东泰安知州,为官清正廉明。
凌壁,明贡⽣,湖⼴荆门知州,修堤治⽔,百姓爱戴。
凌昊,明贡⽣,棠⾢知县。
凌元璟,清康熙五⼗九年(1720)举⼈,⼭西解州盐⼤使。
北下村凌之调,清乾隆元年(1736)进⼠,诗⼈,⼯部屯⽥司员外郎。
克⼰奉公,拒绝贿赂,归家办学,教授乡⾥。
后掌湖北汉江书院。
凌之调之侄凌家梧、凌家芝、凌家剑兄弟,皆为乾隆年间举⼈,主要受益于凌之调主讲的位于北下的丹陵书院。
五:新建凌姓历代名⼈简介故事⼀:云标拒官凌云标(1306---1370,元代新建南乡杨林⼈(今流湖杨林⼈),以《易经》中元⾄正丙申(1356)科解元,是新建县⾃建县以来的第⼀位解元。
凌姓起源-凌姓的由来 -
凌姓起源|凌姓的由来-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四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4%左右。
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北京1、通州区潞城镇凌家庙村河北一、沧州市1、泊头市四营乡凌屯村、赵三番村。
2.河间武强县二、承德市1、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凌营村三、衡水市1、景县杜桥镇凌庄村2、故城县郑口镇西城镇村四、保定市1、安新县寨里乡增庄村五、唐山市1、迁安市于洪庄乡后沱村六、邢台市1、清河县油坊镇柳庄村七、邯郸市1、永年县曲陌乡曲陌村八、廊坊市1、香河县大罗屯乡凌家吴村九、石家庄市1、高邑县西富村镇贾村山西一、晋中市1、昔阳县李家庄乡南庄村、胡峪村二、晋城市1、阳城县町店镇凌家沟村2、高平市三甲镇徘北村内蒙古一、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头牌子乡、广德公乡、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黑龙江一、绥化市1、海伦市扎音河乡二、哈尔滨1、宾县三宝乡凌家屯辽宁一、本溪市1、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子镇北甸村、田师府镇南甸村二、鞍山市1、岫岩满族自治县县岭沟乡山城村2、海城市感王镇他山村三、葫芦岛市1、南票区暖池塘镇团山子村2、连山区沙河营乡地藏寺村上海1、青浦区华新镇凌家村2、浦东新区高桥乡群力村3、浦东新区张江乡团结村江苏一、盐城市1、盐都区葛武镇杨师村、凌华村、舍孙村。
楼王镇丁马港村2、亭湖区凌家桥村3、东台市溱东镇草舍村、广山镇胡家堡村4、建湖县卢沟镇凌葛村、庆丰镇北凌村5、滨海县东坎镇三友村6、响水县小尖镇四丰村二、常州市1、武进区湖塘镇凌渡村、丁沟坝、姚家桥、马家巷、与宁头、古方村、墙门头、凌道村,雕庄镇柏墅村、勤丰镇城巷村2、钟楼区西林街道凌家村3、武进区奔牛镇祁家村委夏家塘、谢家塘、贺家塘4、武进区卜弋镇蔡庄村5、武进区邹区镇段庄村委姜家村三、徐州市1、铜山县汉王镇路沃村四、苏州市1、吴县封溪开发区宝南村五、无锡市1、江阴市青阳镇里新工业园区2、无锡市滨湖区华庄凌甲里六、扬州市1、高邮市龙虬镇周庄村、高邮开发区灯塔村2、宝应县西安丰镇、泾河乡泾阳村3、江都县(扬州市)城内东关大街观巷口七、镇江市1、润州区大凌家湾小凌家湾(史称润城京岘山)2、丹徒区荣炳镇蒲干村、小蒲干村、汪甲、洋湖棚、小柳巷、宝堰镇后亭村、上党镇义村3、句容市茅山镇郭干村,后白镇芦江村4、京口区汝山镇方家湾村八、宿迁市1、宿豫区来龙镇路墩村2、沭阳县悦来镇沟崴圩、方凌村。
五年级下作文关于自己姓凌氏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作文关于自己姓凌氏的研究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姓氏研究报告第一节:姓氏来源。
凌氏姓源自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属于以国名、地名、山名、河名或者民族名称为姓氏的复姓。
百家姓之凌姓的源流
百家姓之凌姓的源流凌姓(淩,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出自姬姓,姬姓出自姚姓,是黄帝十世嫡长孙舜帝姚重华的姚姓衍生姓氏的后裔。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凌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姓之凌姓凌姓(淩,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出自姬姓,姬姓出自姚姓,是黄帝十世嫡长孙舜帝姚重华的姚姓衍生姓氏的后裔。
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
当时卫国位置在今河北、河南一带,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
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东吴才有一位大凌统,以赫赫军功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
郡望河间郡、渤海郡。
历史名人还有凌蒙初、凌十八等。
凌姓姓氏源流凌(líng)姓源流有:源流一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称为氏。
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
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
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淩氏与姬姓凌氏族群没有任何干系,大都尊奉伏羲氏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凌氏合谱。
源流二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
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
广宁凌氏族谱
⼴宁凌⽒族谱廣寧楓樹崀元慶公祠凌⽒族譜(總★譜)♥凌廷森主编⼆O⼀九年⼰亥★★★★★★★★★★★★(⼀)家风、家训、家规。
⼀、好家风担当、奉献、遵纪、守法。
⼆、好家训勤劳节俭、诚实守信、与⼈为善。
三、家规13则1,顺⽗母;2,和兄弟;3,睦宗亲;4,教⼦孙;5,择姻婚;6,守祖茔;7,课农桑;8,⽏侵税粮;9,守基业;10,戒赌博;11,戒健讼;12,⽏事奢靡;13,⽆崇斋醮。
(⼆)凌⽒源流凌⽒源远流长,但正本清源,乃周⽂王姬昌后裔是也。
康叔名封,为周⽂王九⼦。
因平叛三监之乱有功,赐封卫地(今河南、⼭东⼀带北部),国都朝歌(今河南省濮阳市)。
康叔有⽀⼦(庶出)名甸,留任周王朝内府,执掌冰政,称为凌⼈。
尽忠职守,历三代有功,遂被赐官为⽒,史为凌⽒正宗。
凌⽒发祥于河北河间、渤海,遂以河间为堂号,喻⽰⽴姓之根本。
三国即⽴,先祖操公,追随东吳吴主孙策⽗⼦,⾝经百战,荣膺骁勇将军;其⼦凌统,年⽅⼗五,马上救⽗;从征江夏,累功迁⾄勇烈都尉、龙虎将军,孙权优抚有嘉,视为江表虎⾂。
⾃始,统公英名远播,凌⽒⾃此益盛!(三)凌⽒源流纪遗⼀、甸公世系(直系):48代1姬甸,2姬扩,3姬恢,4凌阅(凌⽒授姓始祖),5建,6珩,7紞,8括,9伯钧,10鲔,11詹,12絅(⾳炯),13震,14权,15嵎,16恒⽗,17瓒,18灼,19衮,20钺(⾳越),21渚,22柽,23纷,24坦,25不沧(居河间成族,始有河间堂); 26谌,27弁(⾳汴),28允,29陶,30,锐,31颉(⾳洁),32彬,33华釐,34鱖,35邵,36麞,37遹,38璩(⾳渠),39孜,40夔(⾳葵),41诏,42⾿(⾳唱),43翼,44宽,45灿,46昱,47靖,48操。
⼆、统公世系(直系):35代1凌统(江东始祖),2烈,3河江,4汉烈,5郁,6拱,7冕,8仪,9猷,10光,11琼瑶,12永中,13煦,14钊,15睿(⾳锐),16佐,17董,18诰,19嵩,21准,22云霖,23⽃,24政,25融,26景阳,27冲,28⼠燮(⾳协),29策,30必昇,31叔杰,32才美,33思彦,34宗颜,35承先。
凌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凌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凌姓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以下是对凌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凌姓的起源和来源
凌姓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
据考究,凌姓源自一个古代的国家或部落的名称,古人常以国名或地名作为姓氏。
凌姓在中国的传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分支迁移、改姓、并姓等因素的影响。
二、凌姓的分布和人口
凌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尤以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较为集中。
根据中国电信手机用户姓氏分布调查,凌姓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人口较多。
此外,随着人口流动和移民的增多,凌姓的分布也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
三、凌姓的古代名人和家族
凌姓在历史上有一些知名的名人和家族。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1. 凌翥:唐代文学家,被誉为“翰林之祖”。
2. 凌燕:唐代宰相,被尊为“丞相凌燕”。
3. 凌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北宋文坛第一”。
四、凌姓的现状和影响
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凌姓在现代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
凌姓的人口逐渐增多,凌姓的名人也在各个领域表现出色。
例如,在政治、商业、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凌姓的代表人物。
凌姓在社会中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总结:
凌姓起源于中国古代,如今分布广泛。
凌姓在历史上有一些知名的名人和家族,而在现代社会中,凌姓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凌姓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凌的姓氏研究报告
凌的姓氏研究报告凌姓氏研究报告凌是一个在华人社会中常见的姓氏。
根据中国的姓氏排行榜,凌姓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266位,大约有20万人使用这个姓氏。
本篇报告将对凌姓的起源、分布和历史背景进行探索和分析。
凌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凌姓起源于三苗部落,属于苗族后裔,其始祖为三苗部落的首领,由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姓氏。
姓氏的起源与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有关。
根据凌姓族人的口头传承和家谱记录,凌姓的创始人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部落首领,他们居住在山区,生活方式与其他部落有所不同。
凌姓的家族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这些地方是凌姓最为集中的地域,人口数量最多。
当然,凌姓的分布也不限于这些地方,还有一些分散在其他省市,如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凌姓族人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凭借勇猛的战斗能力和领袖才能,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和权力者。
他们在各个朝代都有许多重要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文学家凌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凌姓族人的文化传统也非常丰富多样。
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祭祀活动等方面,凌姓族人有着特定的传统和习俗。
例如,在传统婚礼上,凌姓的新娘会穿着以红色为主的婚纱,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男子服装。
总结起来,凌姓作为一个常见的姓氏,在华人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凌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苗族部落,他们尤其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着较为集中的人口数量。
凌姓族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勇猛的战斗能力和领袖才能而闻名。
凌姓族人的文化传统也是多样而丰富的,反映出地域和历史的特色。
1《凌氏起源》
凌氏起源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泱泱华夏五千载,绵绵凌姓三千年。
凌姓者,凌人氏也。
家传旧谱世系开篇记载:“阅稽凌氏宗脉、籍自云南省、原系周文王姬姓三十六代孙、系武王封弟康叔之国南圵、传至三十七世以分凌姓、肇自卫康叔支孙名曰徵音、裔居河涧而依邑郡”。
溯寻凌姓之源,家谱说明很清楚,更有史籍确实记载,凌姓来源于官名,出自黄帝姬姓。
即系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康叔的后裔,因康叔之支子仕周凌人衍生官族,因官得姓氏,从姬姓中分姓而出,得凌姓者在其孙辈,其后子孙裔居河涧成族。
不叙康叔焉有凌氏。
凌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朝宗法制之“胙之土而命之氏”的产物,系康叔世宗姬姓分姓而出,与康叔及其封国有渊源。
宗法制的核心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嫡子,即兄长地位的不可动摇性。
《礼记》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
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
就是长子立为“嫡子”,为世代相传的大宗。
而其余的庶子(长子诸弟)即为别子,对长子大宗来说是为小宗。
从别子起,要另外自立新宗(小宗),其即为这个新宗的始祖,即“别子为祖”。
别子的嫡长子也世代相传,“继别为宗”,也成了“百世不迁”的宗。
而他的诸弟(即庶子)不能继别,庶子之子也不能继别,只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即庶子),即“继祢者为小宗”。
嫡子对于大宗,他是家长;对小宗,他是族长,只有他,才能继承始祖的爵位,并主持祖庙的祭祀。
小宗既不能袭爵,也不能祭祀,只能尊宗敬祖。
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天子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
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
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在紧密严厉的宗法制下,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里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安义县域姓氏文化:凌姓】
【安义县域姓氏文化:凌姓】一、【凌氏来源】(在此从略)二、【江右凌氏始祖】江右凌氏始祖:俊良。
(俊良公——江右凌氏一世祖,祖籍浙江富春,唐肃宗时,征聘名儒,出任南康府参军。
俊良公博学多材,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善政宜民,因爱其辖地皎源,山水青秀,风景绝佳,离官后选址定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为江右凌氏始祖。
)三、【江右凌氏始祖俊良公后裔各分支】江右凌氏四大支:皎源支、木马支、杨林支、桐城支;四、【江右凌氏始祖俊良公后裔各分支迁徙情况】江右凌氏始祖:俊良公。
(一世祖);二世祖乐善公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二世祖君权公卜居澎泽;二世祖爱善公卜居龙安街,今对下;二世祖好善公卜居凤凰山;四世祖汉远公自皎源因宦迁居新建杨林;廿三世祖琰公自皎源徙居尚礼,今安义县新民乡尚礼村凌家;十八世祖紫绶徙居湖广;十八世祖紫璋公徙居都昌;廿五世祖云公迁徙古城;廿五世祖升公迁建始县;廿世祖继道公由皎源迁居港西;廿四世祖坡公(伯彦公)自尚礼迁居檀树,今安义新民乡新民村凌家(檀树凌家);廿四世祖塘公(伯奎公)自尚礼徙居狮脑,今安义新民乡塘边村下塘;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今安义县长埠镇长埠村木马凌家;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正能公(廿九世)迁居奉新县金村塅,今奉新县藻下乡龙溪村金村塅;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维辛公(三十一世)迁居新建乌井;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斗哲公(三十二世)迁居靖安绕田,今靖安县仁首镇两利村绕田;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爱松公(三十四世)迁居石马,今安义县石鼻镇潘家村凌家(石马凌家);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三耀公(三十五世)迁居涂家边,今湾里太平枫林村涂家边;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文芙公(三十六世)迁居老鸦尖,今湾里太平乡团北村老鸦尖;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文甲公(三十六世)迁居九江孔垅;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美松公(四十世)客寓新民山上村,今安义县新民乡山上村;五、【安义县域凌姓村庄分布】鼎湖镇:西路村凌家、西路村马坊、西路村铁坪、西路村凌家庄;石鼻镇:潘家村凌家;长埠镇:长埠村木马(木马凌家);新民乡:新民村凌家(檀树凌家)、尚礼村凌家、塘边村下塘、珠珞村魏家、山上村高桥、峤岭村前垄;【注:】(1)皎源支后裔村庄分布:尚礼凌家(安义新民乡尚礼村凌家)、新民村凌家(安义新民乡新民村檀树凌家)、碓下(永修县滩溪乡沙龙村碓下)、港西(永修县滩溪乡沙龙村港西)、狮脑(安义新民乡塘边村下塘)、丙田(安义新民乡峤岭村前垄)、魏家村(安义新民乡珠珞村魏家);(2)木马支后裔村庄分布:木马(安义长埠镇长埠村木马凌家)、涂家边(湾里太平乡枫林村涂家边)、老鸦尖(湾里太平乡团北村老鸦尖)、石马(安义石鼻镇潘家村石马凌家)、山上(安义新民乡山上村高桥)、雷家塅、金村塅(奉新藻下乡龙溪村金村塅)、汤家源(奉新上富镇联盟村汤家源)、冷水坑(奉新石溪乡茶坪村冷水坑)、绕田(靖安仁首镇两利村绕田);(3)杨林支后裔村庄分布:洲上(新建流湖乡杨林张义村洲上)、四房(新建流湖乡杨林张义村四房)、北下(新建厚田乡闸上村北下)、中房(新建流湖乡杨林村张义村中房)、万家巷(新建流湖乡淑溪村万家巷)、门头(新建流湖乡杨林张义村门楼)、沿山(新建流湖乡杨林张义村沿山)、虎岺(丰城市同田乡肖家村洪林)、樟山(新建流湖乡柏树村樟山)、、三房(高安市独城镇三坊村东宝凌家)、岗下(新建流湖乡大岗村岗下)、、篠岺(新建石岗镇篠岭村凌家)、南岸(新建松湖镇三埂村南岸)、东岸(新建石岗镇东安村凌家)、藤坊(丰城市隍城镇滕坊村凌家)、河南范县辛庄丹徐庄村、河南范县汲庄村、濠岡、河南濮阳县户部寨镇江庄村、山东莘县西街村;(4)桐城支后裔村庄分布:西路(安义鼎湖镇西路村凌家)、铁坪(安义鼎湖镇西路村铁坪)、马坊(安义鼎湖镇西路村马坊)、凌家庄(安义鼎湖镇西路村凌家庄)、永修上基(永修九合乡杨柳村上基)、永修下基(永修九合乡杨柳村下基)、大岸(永修九合乡新华村大岸)、犀牛角(永修九合乡城南村犀牛角)、鄢凌(奉新干洲镇长青村鄢凌)、后城(奉新后城)、樊屯(建昌樊屯)、老古堎(建昌老古堎)等村庄;六、【江右凌氏堂号】江右凌氏堂号:敦睦堂、木本堂;【2012年皎源支、木马支、杨林支、桐城支(四大支)合修宗谱】七、【江右凌氏俊良公后裔溯源图】 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君权(卜居澎泽)、爱善(卜居龙安街,今对下)、好善(卜居凤凰山);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2遵德→3致宽、汉远(自皎源因宦迁居新建杨林);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云→19自晋→20厚道→21德玉→22以名→23琰(自皎源徙居尚礼)→24坤、圻、珪、圤、坡(伯彦公自尚礼迁居檀树)、塘(伯奎公自尚礼徙居狮脑)、埙;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云→19自晋→20厚道→21德美→22以舟→23孟端→24伯彰(自皎源徙居木马,今安义县长埠镇长埠村木马凌家)→25曰智(前坊、大坊、六房之祖,包括涂家边、老鸭尖)、曰仁(为八房祖,包括靖安县绕田、奉新县金村塅)、曰圣、曰义(为七房祖,包括石马)、曰忠、曰和;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云→19自晋→20厚道→21德美→22以洪→23仲诚→24伯辉→25云(迁古城)、升(迁建始县)、真;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云→19自嘉→20立道→21德言→22以良→23仲贤→24伯诚(自皎源徙居丙田,今安义县新民乡峤岭); 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荊→19自明→20继道(自皎源迁居港西);1俊良(江右凌氏始祖)→2乐善(居皎源,今安义县新民乡)→3遵德→4致宽→5守信→6性敏→7邦惠→8仁→9凰→10天庆→11万隆→12廷佐→13复兴→14时泰→15德昭→16福宗→17朝东→18紫云、紫荊、紫带、紫绶(徙居湖广)、紫璋(徙居都昌)、紫原;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正能公(廿九世)迁居奉新县金村塅,今奉新县藻下乡龙溪村金村塅;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维辛公(三十一世)迁居新建乌井;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斗哲公(三十二世)迁居靖安绕田,今靖安县仁首镇两利村绕田;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爱松公(三十四世)迁居石马,今安义县石鼻镇潘家村凌家(石马凌家);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三耀公(三十五世)迁居涂家边,今湾里太平枫林村涂家边;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文芙公(三十六世)迁居老鸦尖,今湾里太平乡团北村老鸦尖;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文甲公(三十六世)迁居九江孔垅;廿四世祖伯彰公(自皎源徙居木马)之后裔美松公(四十世)客寓新民山上村,今安义县新民乡山上村;八、【江右凌氏字辈派文】【2012年皎源支、木马支、杨林支、桐城支(四大支)合修宗谱新编宗派歌】: (从三十一世“忠”字辈开始)忠义承家文章开泰继美华宗象贤有待芳德荣显泽世振纲成庆奕绍兴邦声扬轩伟烨昕国靖天安雄威广耀奇品超良志立高尚定建明昌鹏展昊宇永臻吉祥【注】:(1)原来各支所编老字派用到四十六世“待”字止,四十七世启用新字派,从“芳”字起;(2)奉新金村塅正能公位下后嗣,原来的宗派不变,到四十五世改为“有”字派,四十六世“待”字;(3)新建杨林字派相差不大,杨林是象、贤、期、待;皎源、木马、桐城是象、贤、有、待,只有一字之差,本次不作统一,各自按老字派,从四十七世起,启用新字派)。
五年级下册作文写姓凌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作文写姓凌的研究报告English:For my research report on the surname Ling, I found that it is a common Chinese surname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surname Ling has multiple origins, with some coming from the ancient Ling Kingdom and oth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place name of Lingzhou. The Ling surnam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and has spread widely throughout China over the centuries. Many famous historical figures have borne the surname Ling, such as Linghu Chao, a general during the Jin Dynasty, and Linghu Defen, a chancellor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In modern times, the Ling surname continues to be prevalent in China, and has also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mig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Translated content:对于我关于姓凌的研究报告,我发现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常见中国姓氏。
姓凌有多种来源,有些来自古凌国,另一些起源于凌州的地名。
姓凌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凌姓的现状排名第几作文
凌姓的现状排名第几作文凌姓,这个不算特别常见的姓氏,常常让人充满好奇,它在如今的现状中排名究竟第几呢?说起凌姓,我就想起之前参加的一次家族聚会。
那可真是一次热闹非凡的聚会,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
就在大家围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提到了姓氏的话题。
有人说姓张的人特别多,也有人说姓李的到处都是。
这时候,我就好奇地问了一句:“那咱们凌姓呢,在姓氏排名里能排到第几呀?”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太清楚。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探寻一番。
我先是在网上搜索了各种姓氏排名的资料。
不搜不知道,一搜才发现,这姓氏排名的说法还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凌姓能排到一百多位,有的又说两百多位。
看得我那叫一个眼花缭乱,也不知道该信哪个。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我决定去图书馆找找相关的书籍。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走进图书馆的时候,心里满是期待。
在图书馆的书架间穿梭,好不容易找到了几本关于姓氏的书籍。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页一页仔细查找凌姓的相关信息。
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本书里看到了凌姓的介绍。
上面说,凌姓在当代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九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一方面觉得凌姓不算特别特别少,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和那些大姓比起来,还是显得有点“势单力薄”。
从图书馆出来后,我还特意去问了我们社区的居委会。
居委会的大妈特别热情,一听我问姓氏的事儿,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跟我聊起来。
她说她在这工作了这么多年,感觉姓凌的住户还真不多。
不过,她也说这不能代表整个地区或者全国的情况。
后来,我又去问了学校的老师。
老师笑着说,在他教过的这么多学生里,姓凌的确实不算多,但每个姓凌的同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还跑到街上,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
有的人听到凌姓一脸茫然,说好像没怎么听过;有的人则说自己认识姓凌的朋友,但也不多。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发现凌姓虽然不像王、李、张那些大姓那么普遍,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和魅力。
五年级下作文关于自己姓氏的研究报告凌
五年级下作文关于自己姓氏的研究报告凌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五年级下作文关于自己姓氏的研究报告凌:探寻姓氏之谜——我姓氏研究报告作文:前言姓氏,家族符号,承载着家族传承荣耀。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关于林姓来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关于林姓来历林姓来历:周武王灭商建周,为比干封墓,赐比干之子泉为林姓,赐名为坚,封河清公,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
比干之子林坚为林姓的始祖,殷商少师比干为林氏太始祖.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416万,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密度最高为闽南、粤东。
林氏郡望堂号:西河堂、济南堂、九龙(九龙十德)、问礼、下邳林(徐州林)、晋安林、南安郡、莆田唐九牧林、阙下林、长城紫金林、宋九牧等。
一、姓氏源流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
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
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
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
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
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
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
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
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
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二、迁徙及主要分布林坚子孙在博发展繁衍。
至林载时,子孙也在这一广大范围中生活,甚至迁徙、移居。
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
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
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
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汉字的故事:百家姓之“凌”
凌姓(淩,读⾳作líng(ㄌㄧㄥˊ)),出⾃姬姓,姬姓出⾃姚姓,是黄帝⼗世嫡长孙舜帝姚重华的姚姓衍⽣姓⽒的后裔。
头⼀个以凌为姓的⼈,是出⾝于周代初年周⽂王幼⼦所建的卫国。
当时卫国位置在今河北、河南⼀带,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
凌⽒在早期历,似乎⽐较岑寂,⼀直到群雄并起热闹⾮凡的三国时期东吴才有⼀位⼤将军凌统,以赫赫军功为这个家族扬眉吐⽓。
郡望河间郡、渤海郡。
历史名⼈还有凌蒙初、凌⼗⼋等。
源流⼀源于地名,出⾃远古帝王伏羲⽒的诞⽣之地淩,属于以以居⾢名称为⽒。
淩,就是传说中远古第⼀帝伏羲的诞⽣之地,因境内有淩⽔(今京杭⼤运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设泗⽔郡。
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北岸,故名。
在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古名称为姓⽒,即称淩⽒,属于以居⾢名称为⽒、或避难改姓为⽒,后有简笔为凌⽒者,世代相传⾄今。
该⽀淩⽒与姬姓凌⽒族群没有任何⼲系,⼤都尊奉伏羲⽒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凌⽒合谱。
源流⼆源于姚姓衍⽣姬姓,出⾃周⽂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
据史籍《通志·⽒族略·以官为⽒》所载,周⽂王的第⼋个⼉⼦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
卫康叔有个⼉⼦在周王室为官“凌⼈”,他的后⼈就以其官职作为姓⽒,由此产⽣了凌⽒。
凌⼈,亦称凌阴、凌室,是当时的⼀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典籍《周礼》上所记载的:“凌⼈掌冰,正岁,⼗有⼆⽉,令斩冰,三其凌。
”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康叔⽀⼦为周凌⼈,⼦孙以官为⽒。
”在史籍《通志·⽒族略》上也记载:“卫康叔⽀⼦为周凌⼈,⼦孙以官为⽒,吴志有凌统。
林的汉字作文400字
林的汉字作文400字
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
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
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
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史料记载,商朝殷太师封于比,故名比干,是一位爱国忠臣和政治家。
他为民请命、冒死进谏,直到遭残暴的纣王剖心殉国。
比干的遗孤赐姓林氏,后裔逐渐遍及海内外。
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故事:百家姓之“凌”
凌姓(淩,读音作líng(ㄌㄧㄥˊ)),出自姬姓,姬姓出自姚姓,是黄帝十世嫡长孙舜帝姚重华的姚姓衍生姓氏的后裔。
头一个以凌为
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
当时卫国位置在
今河北、河南一带,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
凌氏在早期历,似乎
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军
凌统,以赫赫军功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
郡望河间郡、渤海郡。
历史
名人还有凌蒙初、凌十八等。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远古帝王伏羲氏的诞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名
称为氏。
淩,就
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的诞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
河泗阳段),因以为地名,先秦时期改称泗水,设泗水郡。
淩县,就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
元鼎元年(公元前12020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
在汉末
至三国的战乱时期,其地住民有避难而纷纷外迁者,为将来便于联络,便以居邑古名称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或避难改
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淩氏与姬姓凌氏族群没有任何干系,大都尊奉伏羲氏为得姓
始祖,且不与姬姓凌氏合谱。
源流二
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
据史籍《通志·
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
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
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
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
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产生了凌氏。
凌人,亦称凌阴、凌室,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典籍《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在史籍《姓纂》中记载:“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
”在
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也记载:“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
为氏,吴志有凌统。
”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最初源自周文王的孙子
姬封,因为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以官
为氏”而姓了凌,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凌氏正宗。
该支凌氏族人皆尊奉姬康叔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时期官吏陵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职负责守卫帝王
陵墓,其职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
后来的汉高祖之长陵、
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
南北朝时期的北梁、北齐,曾一度改称为“陵监”。
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寝关防军将士的后裔子孙中,多有
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忌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东汉、曹魏时期官吏凌江将军,属于以官职称谓
为氏。
凌江将军,是东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军制官位,为东汉列将之一。
到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设魏一人,官秩五品,专职掌控黄河以北蒙古、辽东地区的驻扎大军。
按汉朝政治,武官比文官品位降一阶,是
控制军队权力的一种体制,所以正五品武将领受的官秩俸禄实与从五
品文官一样。
在凌江将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凌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凌氏、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丘穆陵部落,亦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丘穆陵氏。
丘穆陵氏,亦称丘目陵氏、丘穆凌氏、丘目凌氏等,在北魏王朝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将丘穆陵氏改为汉字单姓,绝绝大部分族人改为穆氏,少部分人后来有改为凌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