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接口SDK
云巴技术参数
云巴技术参数云巴是一家提供实时数据推送和通信服务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的实时数据传输应用。
云巴技术参数包括平台架构、性能指标、接口规范、安全性能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平台架构云巴采用分布式架构,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其架构主要包括:1.1 服务端:云巴服务端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多个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集群。
采用负载均衡、故障转移、备份等技术手段来保障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 客户端:云巴提供多种客户端SDK,支持iOS、Android、Web、Windows、Linux等多个平台,并提供多种开发语言的SDK,包括Java、Objective-C、JavaScript等,以便开发者灵活选择。
1.3 数据存储:云巴采用高可靠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主从复制、数据备份、数据同步等,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性能指标2.1 实时性:云巴提供毫秒级的实时消息传输能力,可满足各种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2 可扩展性:云巴平台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数百万级用户同时在线,并能够自动扩展和调度资源。
2.3 吞吐量:云巴平台单节点支持每秒百万级别的消息处理能力,可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2.4 延迟:云巴平台的消息传输延迟低,可提供稳定的消息传输性能,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及时性。
三、接口规范云巴提供丰富的接口规范,包括消息推送、订阅发布、消息查询、身份认证等多种接口规范,为开发者提供了灵活的数据通信能力和丰富的功能支持。
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接口规范进行开发,以实现个性化的数据通信应用。
四、安全性能云巴平台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提供了多重安全机制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和保密。
总结:云巴作为一家专注于实时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参数。
达梦数据中心产品介绍
高性能表现
达梦数据中心产品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架构和高效算法,确保在处理海量数据时保持出色的性能表现。
稳定性保障
产品具备高可用性,通过自动容错、负载均衡等机制,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满足企业关键业务需求 。
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
前沿技术应用
达梦数据中心产品紧跟技术趋势,采用容器化、微服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企业级应用
企业级数据整合
01
达梦数据中心可整合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提供统一
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02
产品支持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
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个性化定制
03
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达梦数据中心支持个性化定制,满足企
业在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特定场景。
。
智能化分析
达梦数据中心内置智能化算法和模 型,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预 测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多维度分析
它支持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用户可 以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切片、钻 取和透视,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价值 和关联关系。
数据服务与集成
数据服务
达梦数据中心提供灵活的数据服 务方式,可以将数据以API、
03
应用场景与案例
互联网行业应用
高并发处理
达梦数据中心在互联网行业能够应对高并发的数据处理需求,确 保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分析。
海量数据存储
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海量数据,达梦数据中心采用高效存储技术,实 现数据的快速存取和可靠保管。
分布式架构
支持分布式部署,满足互联网业务对于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的要求 。
minio代码结构
MinIO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对象存储服务器,兼容Amazon S3。
以下是MinIO代码结构的主要部分:
1.客户端SDK:MinIO提供了多种语言的SDK,包括Java、Python、Go、C#
等,用于与MinIO服务器进行交互。
这些SDK封装了MinIO的RESTful
API,使得开发者可以轻松地上手并使用MinIO。
2.服务器端:MinIO的服务器端包含多个组件,如API服务器、认证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等。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提供高性
能、高可靠性的对象存储服务。
3.分布式系统:MinIO设计为分布式系统,可以横向扩展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存
储。
它通过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上,实现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MinIO 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将数据分布到各个节点上,确保在节点增减时数据迁移最小化。
4.存储引擎:MinIO使用自定义的存储引擎,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
该引擎
支持快照、克隆和跨多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等功能。
5.监控和日志:MinIO具有内置的监控和日志功能,可以帮助管理员监视系统
性能、检查错误并诊断问题。
总体而言,MinIO的代码结构清晰、模块化,易于维护和扩展。
通过分布式设计和优化的存储引擎,MinIO能够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对象存储服务,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场景。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管理系统(DCIM)-技术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技术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技术方案 (5)1.1.项目概述 (5)1.2.技术标准 (5)1.3.系统设计 (6)1.3.1.系统描述 (6)1.3.2.项目范围 (6)1.3.3.系统架构 (7)1.3.4.串口设计 (10)1.3.5.双总线(A/B路)设计 (12)1.3.6.系统性能 (13)1.4.基础设施监控实现 (14)1.4.1.动环监控实现 (14)1.4.1.1.变压器监测 (14)1.4.1.2.发电机监测 (15)1.4.1.3.列头柜监测 (15)1.4.1.4.电量仪监测 (16)1.4.1.5.UPS监测 (17)1.4.1.6.EPS监测 (18)1.4.1.7.ATS监测 (19)1.4.1.8.蓄电池监测 (19)1.4.1.9.氢气监测 (20)1.4.1.11.新风机监控 (21)1.4.1.12.温湿度监测 (22)1.4.1.13.机柜温度监测 (23)1.4.1.14.漏水监测 (23)1.4.1.15.入侵监测 (24)1.4.2.第三方系统集成 (25)1.4.2.1.系统集成架构描述 (25)1.4.2.2.视频系统集成实现 (26)1.4.2.3.门禁系统集成实现 (26)1.4.2.4.BA系统集成实现 (27)1.4.2.5.消防系统集成实现 (27)1.4.2.6.极早期探测系统集成实现 (28)1.5.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功能 (28)1.5.1.系统界面 (28)1.5.2.冷通道管理 (34)1.5.3.告警管理 (39)1.5.4.报表管理 (42)1.5.5.联动管理 (45)1.5.6.远程管理 (46)1.5.7.日志管理 (46)1.5.8.数据管理 (46)1.5.10.配置管理 (48)1.5.11.微信告警(根据项目情况增减) (50)1.5.12.双机热备(根据项目情况增减) (51)1.5.13.手机客户端(根据项目情况增减) (52)1.5.14.资产管理 (53)1.5.15.容量管理 (62)1.5.16.能效管理 (65)1.5.17.温度场管理 (66)1.5.18.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功能 (67)1.5.18.1.三维可视化 (67)1.5.18.2.三维巡视 (67)1.5.18.3.自定义视角 (68)1.5.18.4.监控可视化 (69)1.5.18.5.温度云图 (70)1.5.18.6.资产管理 (70)1.5.18.7.容量可视化 (71)1.5.19.微信运维管理 (72)1.5.19.1.人员管理 (73)1.5.19.2.设备管理 (74)1.5.19.3.维修管理 (75)1.5.19.4.过保通知 (76)1.5.19.6.权限管理 (77)1.5.19.7.知识库 (77)1.5.19.8.微信告警 (78)1.5.19.9.资产管理 (79)1.5.19.10.容量管理 (79)1.5.19.11.移动巡检 (80)1.5.19.12.web维护端 (81)第1章项目技术方案1.1. 项目概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是一个数据采集、加工处理、统计分析的数据管理平台。
云服务类型:IaaS、PaaS、SaaS、CaaS、BaaS、DaaS、NaaS、FaaS
云服务类型:IaaS、PaaS、SaaS、CaaS、BaaS、DaaS、NaaS、FaaS1.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出租内容:硬件服务器或者虚拟机。
即数据中心IT基础设置。
由云端公司建设好基础设施,企业直接租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出租场景:有一天企业想做一个软件,直接去云端公司买了服务器等资源,企业只需要关注软件和建立开发平台,部署在租来的基础设施上,就可以完成需求了,这样节省了维护成本和办公场地。
出租IaaS服务的公司:Amazon, Microsoft, VMWare, Rackspace和Red Hat.2.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出租内容: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比如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出租场景:有一天企业想做一个软件,直接去平台服务商公司买了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还包括开发软件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平台资源,企业只需要在平台开发软件,就可以完成需求了。
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
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
PaaS层介于软件即服务与基础设施即服务之间.3.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出租内容:应用软件。
出租场景:SaaS平台供应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Saas平台供应商提供的服务。
4. BaaS (Backend as a Service:后台即服务)出租对象:移动应用开发者出租内容:整合云后端的边界服务。
抽象化的后台服务,比如文件存储、数据存储、推送服务等实现难度较高的功能,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移动应用。
云数据中心架构
云计算下的数据中心架构来源:机房360 作者:程应军陈鹰更新时间:2011-12-26 10:13:15摘要:目前最引人关注的的IT 概念非“云计算”莫属,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IT 界乃至全球商界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新概念。
云计算是指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集群,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提供给使用者。
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应用在于由第三方机构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并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远程共享式的云计算应用服务。
使得这些企业不需要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就可以使用所需的计算资源,实现成本最优化、资源共享最大化。
云计算,应当高度贴合网络未来更高层次的发展趋势,着力于提高网络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致力于低碳高效的利用基础资源。
具体而言,应着重从高端服务器、高密度低成本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和高性能计算设备等基础设施领域提高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
云计算要求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弹性、扩展性、自动化、数据移动、多租户、空间效率和对虚拟化的支持。
那么,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各部分的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呢?1、云计算数据中心总体架构云计算架构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部分。
在服务方面,主要以提供用户基于云的各种服务为主,共包含3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
在管理方面,主要以云的管理层为主,它的功能是确保整个云计算中心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并且能够被有效管理。
其总体架构如下图。
2、云计算机房架构根据长城电子公司多年的经验,为满足云计算服务弹性的需要,云计算机房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机房设计架构。
模块化机房包括集装箱模块化机房和楼宇模块化机房。
集装箱模块化机房在室外无机房场景下应用,减轻了建设方在机房选址方面的压力,帮助建设方将原来半年的建设周期缩短到两个月,而能耗仅为传统机房的50%,可适应沙漠炎热干旱地区和极地严寒地区的极端恶劣环境。
楼宇模块化机房采用冷热风道隔离、精确送风、室外冷源等领先制冷技术,可适用于大中型数据中心的积木化建设和扩展。
sdk接入流程
sdk接入流程SDK接入流程。
一、概述。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缩写,是一套开发工具的集合,用于实现特定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SDK的接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帮助开发者更快地完成应用的开发和发布。
二、准备工作。
在进行SDK接入之前,开发者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 确定需求,明确自己的应用需要哪些功能和服务,选择合适的SDK进行接入。
2. 获取SDK,从官方渠道获取最新版本的SDK,并阅读相关文档和说明。
3. 确定平台和版本,确定要接入的平台和版本,例如Android、iOS等,以及对应的版本号。
4. 确认权限,确认应用需要的权限和对应的申请流程,保证应用在接入SDK时能够正常运行。
三、SDK接入流程。
1. 导入SDK,将下载好的SDK导入到开发环境中,例如Android Studio、Xcode等。
2. 配置参数,根据SDK提供的文档,配置相应的参数,例如应用ID、密钥、回调URL等。
3. 添加依赖,在项目中添加SDK的依赖,确保应用能够正常调用SDK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4. 初始化SDK,在应用启动时,初始化SDK,进行必要的设置和初始化操作。
5. 调用接口,根据SDK提供的接口文档,调用相应的接口实现功能,例如登录、支付、分享等。
6. 处理回调,处理SDK回调,处理用户的操作结果或者错误信息,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
7. 测试调试,在接入SDK后,进行测试调试,确保应用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正常使用SDK提供的功能。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SDK接入的过程中,开发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官方文档,严格按照SDK官方提供的文档和规范进行接入,确保接入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版本更新,定期关注SDK的版本更新,及时更新应用中使用的SDK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功能和修复已知的问题。
3. 权限申请,在应用中使用SDK时,需要向用户申请相应的权限,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转)SDK接入与集成——小白入门篇
(转)SDK接⼊与集成——⼩⽩⼊门篇阅读⽬录⼀、简介 通常⼀款游戏开发到后期,⼀般都会涉及到第三⽅SDK的接⼊与集成,对于不熟悉SDK接⼊的同学来说,接SDK每次都是云⾥雾⾥,⽽熟悉SDK接⼊的同学⼜觉得不断地重复做接⼊SDK⼯作这样没有成就感,太尼玛⽆聊了(Android渠道⼀弄就⼗⼏个,直接吐⾎)。
其实通常情况下接⼊SDK都是很简单的⼀个过程,本系列博客就让马三和⼤家从⼩⽩开始,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如何接⼊SDK以及⼀些常见的SDK的接⼊流程。
本系列博客规划为以下⼏篇:(介绍环境搭建以及Unity和Android的基本交互与调⽤)SDK接⼊与集成——信鸽SDK篇(介绍消息推送框架--信鸽SDK的接⼊)SDK接⼊与集成——QQ与微信SDK篇(都是腾讯开放平台的,就放在⼀起学了)SDK接⼊与集成——科⼤讯飞SDK篇(游戏中的语⾳通信和语⾳识别会⽤到此SDK)SDK接⼊与集成——百度地图SDK篇(做LBS游戏必不可少)SDK接⼊与集成——第三⽅SDK接⼊解决⽅案AnySDK篇SDK接⼊与集成——构建⾃⼰的Android集成多SDK框架篇 先挖了这么多坑,以后慢慢填吧,放⼼博主肯定不会太监的。
⼆、浅谈常⽤的两种接⼊⽅案1.第三⽅SDK接⼊解决⽅案 其实游戏SDK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第三⽅SDK接⼊解决⽅案了,⽐如AnySDK,ShareSDK,U8SDK等等。
这些第三⽅SDK接⼊解决⽅案的整个接⼊过程,不改变任何SDK的功能、特性、参数等,对于最终玩家⽽⾔是完全透明⽆感知的。
让CP商能有更多时间更专注于游戏本⾝的品质。
第三⽅SDK包括了渠道SDK、⽤户系统、⽀付系统、⼴告系统、统计系统、分享系统等等。
利⽤他们可以轻松快速接⼊第三⽅SDK。
第三⽅SDK的统⼀验证流程基本如下:2.⼿动接⼊SDK 既然上⾯说的第三⽅解决⽅案那么好,为什么我们还有⼿动去接⼊SDK呢?造轮⼦就这么上瘾?其实接⼊了⼀些第三⽅的SDK解决⽅案以后,我们有的游戏数据是要经过他们的服务器的,对于⼀些游戏⼚商来说,不想让⾃⼰的数据经过别⼈的服务器,或者需要对验证服务器有完全⾃主的控制权,那么必然要⼿动接⼊各种SDK了。
sdk集成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dk集成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SDK集成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是为了给开发者提供便捷工具和接口的一套软件开发工具。
在移动应用开发中,SDK是连接应用开发者与其他服务提供商的桥梁,可以用于集成第三方的功能或服务。
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复杂的功能,常常需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服务,如支付SDK、社交分享SDK、云存储SDK等。
这些SDK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接入相关的服务功能而不需要自行编写和维护复杂的代码。
SDK集成流程指的是将第三方提供的SDK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的一系列步骤和流程。
这个流程通常包括下载SDK、导入SDK到项目中、配置SDK的参数和权限等。
通过SDK集成,开发者可以实现丰富的功能,并提升应用的用户体验。
在SDK集成过程中,开发者需要了解SDK提供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集成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
同时,还需要考虑SDK与应用的兼容性、性能和稳定性等因素,确保SDK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应用无缝衔接。
总而言之,SDK集成流程是移动应用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接入各种第三方服务,并提供更多的功能和便利性。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SDK集成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开发者顺利实现SDK 集成的目标。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正文2.1 第一个要点2.2 第二个要点3.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sdk集成流程的概述以及本文的目的。
sdk 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缩写,它可以提供给开发者一系列的开发工具和接口,方便开发者快速集成相关功能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
然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文章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电力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电力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架构设计曾楠;陈志刚;窦昊翔;姚剑;郭爱群【摘要】随着电力公司各业务条线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暴露出跨专业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不足,数据多头输入,数据准确性、实时性不强,数据反复抽取、冗余存储、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贡献、业务融合的程度,提出了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3部分: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分析中心、数据管理中心,进而实现企业数据的集中管理及统一访问.%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owever,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based on current business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multi-data input, data accuracy, real time, repeated data extraction, redundant storage and data quality.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data contribution and busine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method to design full service unified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 framework. This framework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data processing center, the data analysis center, the data management center. Thus we can realize the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unified access to corporate data.【期刊名称】《微型电脑应用》【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数据访问层;数据分析;分布式数据【作者】曾楠;陈志刚;窦昊翔;姚剑;郭爱群【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 100017;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南京 210029;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南京 210013;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2;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 引言为了构建企业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数据访问层,如图1所示。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一、引言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断推进,企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简称SDDC)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是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以及它的核心特点和必备技术。
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概念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一种基于软件的、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架构。
它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进行抽象和集中管理,使企业能够更灵活、高效地运行和管理数据中心。
三、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特点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石。
通过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可以被抽象出来,形成虚拟的资源池,从而实现资源的弹性分配和利用。
2.自动化运维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实现了自动化的运维,通过集中的管理平台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
管理员可以通过预设的规则和策略,自动完成诸如资源调度、故障恢复、负载均衡等操作,提高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3.编程接口真正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应该提供开放的编程接口,使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或程序来灵活地控制数据中心的资源。
这种编程接口可以是RESTful API、SDK或其他形式的接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集成和定制。
4.弹性扩展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允许企业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弹性扩展。
通过虚拟化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从而更好地应对业务峰值和波动。
五、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础。
其中,计算虚拟化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虚拟机(VM)和容器化(Contner)技术;存储虚拟化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虚拟存储区域网络(VSAN)和网络文件系统(NFS);网络虚拟化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金融基础件0接入T2SDK开发手册
金融基础件2.0接入T2SDK开发手册文档版本V2.0发布日期2013-06-27修改记录目录目录 (3)前言 (8)产品简介 (8)读者对象 (8)手册概况 (8)缩略语/术语 (8)1.开发包简介 (10)2.开发流程 (11)2.1同步开发流程 (11)2.2异步开发流程 (11)3.开发接口 (13)3.1T2SDK引出函数 (13)3.1.1取开发包版本信息(GetVersionInfo) (13)3.1.2创建配置接口(NewConfig) (13)3.1.3创建连接接口(NewConnection) (14)3.1.4创建打包器接口(NewPacker) (14)3.1.5创建解包器接口(NewUnPacker) (14)3.1.6加密接口(Encode) (15)3.1.7密码加密接口(EncodeEx) (16)3.1.8创建过滤接口(NewFilter) (16)3.1.9创建订阅参数接口(NewSubscribeParam) (16)3.1.10创建业务消息接口(NewBizMessage) (17)3.2配置接口【CConfigInterface】 (18)3.2.1读取配置文件(Load) (18)3.2.2保存配置文件(Save) (19)3.2.3获取字符型配置项值(GetString) (19)3.2.4获取整型配置项值(GetInt) (19)3.2.5设置字符型配置项值(SetString) (20)3.2.6设置整型配置项值(SetInt) (20)3.3连接回调接口【CCallbackInterface】 (21)3.3.1TCP连接成功回调(OnConnect) (21)3.3.2安全连接成功回调(OnSafeConnect) (21)3.3.3注册成功回调(OnRegister) (21)3.3.4连接断开回调(OnClose) (22)3.3.5数据发送回调(OnSent) (22)3.3.6收到消息回调(OnReceivedBiz) (23)3.3.7收到消息扩展回调(OnReceivedBizEx) (23)3.3.8收到业务消息回调(OnReceivedBizMsg) (24)3.4业务消息接口【IBizMessage】 (25)3.4.1设置功能号(SetFunction) (25)3.4.2获取功能号(GetFunction) (25)3.4.3设置包类型(SetPacketType) (26)3.4.4获取包类型(GetPacketType) (26)3.4.5设置营业部号(SetBranchNo) (26)3.4.6获取营业部号(GetBranchNo) (26)3.4.7设置系统号(SetSystemNo) (27)3.4.8获取系统号(GetSystemNo) (27)3.4.9设置子系统号(SetSubSystemNo) (27)3.4.10获取子系统号(GetSubSystemNo) (28)3.4.11设置发送者编号(SetSenderId) (28)3.4.12获取发送者编号(GetSenderId) (28)3.4.13设置包序号(SetPacketId) (28)3.4.14获取包序号(GetPacketId) (29)3.4.15设置目的地路由(SetTargetInfo) (29)3.4.16获取目的地路由(GetTargetInfo) (30)3.4.17设置发送者路由(SetSendInfo) (30)3.4.18获取发送者路由(GetSendInfo) (30)3.4.19设置错误号(SetErrorNo) (31)3.4.20获取错误号(GetErrorNo) (31)3.4.21设置错误信息(SetErrorInfo) (31)3.4.22获取错误信息(GetErrorInfo) (31)3.4.23设置返回码(SetReturnCode) (32)3.4.24获取返回码(GetReturnCode) (32)3.4.25设置业务内容(SetContent) (32)3.4.26获取业务内容(GetContent) (33)3.4.27设置订阅类型(SetIssueType) (33)3.4.28获取订阅类型(GetIssueType) (34)3.4.29设置订阅序号(SetSequeceNo) (34)3.4.30获取订阅序号(GetSequeceNo) (35)3.4.31设置订阅关键字段(SetKeyInfo) (35)3.4.32获取订阅关键字段(GetKeyInfo) (35)3.4.33设置附加数据(SetAppData) (36)3.4.34获取附加数据(GetAppData) (36)3.4.35请求转换成应答(ChangeReq2AnsMessage) (36)3.4.36消息转换成二进制流(GetBuff) (37)3.4.37二进制流转换成消息(SetBuff) (37)3.5打包器接口【IF2Packer】 (39)3.5.1设置缓存区空间(SetBuffer) (39)3.5.2开始打包(BeginPack) (39)3.5.3构造新结果集(NewDataset) (40)3.5.4添加新字段(AddField) (40)3.5.5添加string型数据(AddStr) (40)3.5.6添加int型数据(AddInt) (41)3.5.7添加double型数据(AddDouble) (41)3.5.8添加char型数据(AddChar) (41)3.5.9添加二进制数据(AddRaw) (41)3.5.10结束打包(EndPack) (42)3.5.11获取打包结果指针(GetPackBuf) (42)3.5.12获取打包结果长度(GetPackLen) (42)3.5.13获取打包缓存长度(GetPackBufSize) (43)3.5.14获取打包版本(GetVersion) (43)3.5.15设置返回码(SetReturnCode) (43)3.5.16获取解包接口(UnPack) (43)3.5.17释放打包内存(FreeMem) (44)3.5.18清空最后一个结果集数据(ClearValue) (44)3.5.19开始打包扩展接口(BeginPackEx) (44)3.5.20清空当前结果集(ClearDataSet) (45)3.6结果集接口【IF2ResultSet】 (45)3.6.1获取列个数(GetColCount) (45)3.6.2根据下标获取列名字(GetColName) (45)3.6.3获取列类型(GetColType) (46)3.6.4获取列精度(GetColScale) (46)3.6.5获取列最大长度(GetColWidth) (46)3.6.6根据列名字找到列下标(FindColIndex) (46)3.6.7根据列下标获取string类型值(GetStrByIndex) (47)3.6.8根据列名字获取string类型值(GetStr) (47)3.6.9根据列下标获取char类型值(GetCharByIndex) (47)3.6.10根据列名字获取char类型值(GetChar) (48)3.6.11根据列下标获取double类型值(GetDoubleByIndex) (48)3.6.12根据列名字获取double类型值(GetDouble) (48)3.6.13根据列下标获取int类型值(GetIntByIndex) (48)3.6.14根据列名字获取int类型值(GetInt) (49)3.6.15根据列下标获取二进制类型值(GetRawByIndex) (49)3.6.16根据列名字获取二进制类型值(GetRaw) (49)3.6.17最后一次取得值是否为空(WasNull) (50)3.6.18结果集下一条记录(Next) (50)3.6.19结果集是否到结尾(IsEOF) (50)3.6.20结果集是否为空(IsEmpty) (51)3.6.21结果集释放(Destroy) (51)3.7解包器接口【IF2UnPacker】 (51)3.7.1获取解包器版本(GetVersion) (51)3.7.2二进制转换为解包器(Open) (52)3.7.3获取结果集个数(GetDatasetCount) (52)3.7.4根据下标设置当前结果集(SetCurrentDatasetByIndex) (52)3.7.5根据结果集名字设置当前结果集(SetCurrentDataset)、 (53)3.7.6获取解包器缓存指针(GetPackBuf) (53)3.7.7获取解包器缓存长度(GetPackLen) (53)3.7.8获取当前结果集行数(GetRowCount) (53)3.7.9指向结果集第一行记录(First) (54)3.7.10指向结果集最后一行记录(Last) (54)3.7.11跳转到结果集任意行(Go) (54)3.8过滤器接口【CFilterInterface】 (56)3.8.1根据下标获取条件名字(GetFilterNameByIndex) (56)3.8.2根据下标获取条件值(GetFilterValueByIndex) (56)3.8.3根据条件名字好获取条件值(GetFilterValue) (57)3.8.4获取过滤条件个数(GetCount) (57)3.8.5设置过滤条件名字和值(SetFilter) (57)3.9订阅参数接口【CSubscribeParamInterface】 (58)3.9.1设置主题名字(SetTopicName) (58)3.9.2设置附加数据(SetAppData) (58)3.9.3设置过滤条件(SetFilter) (58)3.9.4设置返回字段(SetReturnFiled) (59)3.9.5设置补缺标志(SetFromNow) (59)3.9.6设置覆盖标志(SetReplace) (59)3.9.7设置发送间隔(SetSendInterval) (60)3.9.8获取主题名字(GetTopicName) (60)3.9.9获取附加数据(GetAppData) (60)3.9.10根据下标获取过滤字段名字(GetFilterNameByIndex) (61)3.9.11根据下标获取过滤字段值(GetFilterValueByIndex) (61)3.9.12根据过滤名字获取值(GetFilterValue) (61)3.9.13获取过滤条件个数(GetFilterCount) (62)3.9.14获取返回字段(GetReturnFiled) (62)3.9.15获取补缺标志(GetFromNow) (62)3.9.16获取覆盖标志(GetReplace) (62)3.9.17获取发送间隔(GetSendInterval) (63)3.10订阅回调接口【CSubCallbackInterface】 (63)3.10.1收到发布消息回调(OnReceived) (64)3.10.2收到剔除订阅回调(OnRecvTickMsg) (64)3.11订阅接口【CSubscribeInterface】 (65)3.11.1订阅主题 (65)3.11.2取消订阅 (66)3.11.3取消订阅扩展接口 (66)3.11.4获取已经订阅的信息 (66)3.12发布接口【CPublishInterface】 (68)3.12.1业务发包格式发送 (69)3.12.2二进制数据发送 (70)3.13连接接口【CConnectionInterface】 (73)3.13.1初始化连接对象(Create) (73)3.13.2开始连接/注册(Connect) (74)3.13.3断开连接(Close) (74)3.13.4取连接服务器地址(GetServerAddress) (74)3.13.5取连接状态(GetStatus) (75)3.13.6取服务器负载(GetServerLoad) (75)3.13.7取错误码对应的错误信息(GetErrorMsg) (76)3.13.8取连接错误号(GetConnectError) (76)3.13.9发送业务数据(SendBiz) (76)3.13.10接收业务数据(RecvBiz) (77)3.13.11发送业务数据扩展接口(SendBizEx) (78)3.13.12接收业务数据扩展接口(RecvBizEx) (79)3.13.13连接初始化的扩展接口(CreateEx) (80)3.13.14获取服务端上连接的IP和端口(GetRealAddress) (80)3.13.15获取本地连接使用的IP和端口(GetSelfAddress) (80)3.13.16获取连接使用的MAC地址(GetSelfMac) (81)3.13.17创建订阅者(NewSubscriber) (81)3.13.18获取发布者(GetPublisher) (81)3.13.19获取主题信息(GetTopic) (82)3.13.20获取消息中心的最后错误(GetMCLastError) (83)3.13.21连接用IBizMessage接口初始化(Create2BizMsg) (83)3.13.22连接发送IBizMessage业务消息(SendBizMsg) (84)3.13.23连接接收IBizMessage业务消息(RecvBizMsg) (84)4.注意事项 (88)4.1相关限制 (88)4.2调用限制 (89)4.3回调线程 (89)4.4编程建议 (89)5.示例代码 (90)5.1同步发送接收 (90)5.2异步发送接收 (94)5.3订阅 (98)5.4发布 (104)6.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sdk 和 api 使用场景
sdk 和 api 使用场景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是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给开发者使用,用于开发特定平台的应用程序。
SDK通常包含库、工具和文档,用于帮助开发者在特定平台上构建、测试和部署应用程序。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是一组定义了软件组件之间通信规则的接口。
API允许不同的软件组件之间交换信息和相互操作。
API可以是标准化的接口,也可以是自定义的接口。
SDK一般用于特定平台的应用开发,而API则是用于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交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SDK和API使用场景:1. 移动应用开发:对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特定平台的SDK,如iOS SDK或Android SDK,来构建和测试应用。
这些SDK提供了必要的库和工具,以便开发人员能够访问特定平台的功能和服务。
2. 网络开发:在网络开发中,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各种API来访问网络服务和提供的功能。
例如,开发人员可以使用Google Maps API来集成地图功能,或使用Twitter API来访问和发布推文。
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针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开发人员可以使用AI和ML SDK和API来使用和集成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
这些SDK和API提供了各种功能,如语音识别、图像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
4. 云计算:对于云计算领域,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云提供商(如AWS、Azure和Google Cloud)的SDK和API来访问和管理云资源。
这些SDK和API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应用程序中使用云服务,如存储、计算和数据库。
总而言之,SDK和API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发中,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更高效地构建应用程序。
IDC(数据中心)基础知识及IDC业务规范
IDC基础知识及IDC业务规范目录01IDC 基础介绍02IDC 业务介绍03IDC 配套系统IDCIDC即是Internet Data Center,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通俗来讲,IDC就是机房。
IDC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机位、机架、VIP机房出租)、资源出租(如虚拟主机业务、数据存储服务)、系统维护(系统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排除服务)、管理服务(如带宽管理、流量分析、负载均衡、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诊断),以及IDC云服务等。
采用RR的跨域VPN Optionc方式组网图使用BGP线路的优点:1.服务器只需要设置一个IP地址,最佳访问路由是由网络上的骨干路由器根据路由跳数与其它技术指标来确定的,不会对占用服务器的任何系统资源。
服务器的上行路由与下行路由都能选择最优的路径,所以能真正实现高速的单IP双线访问。
2.由于BGP协议本身具有冗余备份、消除环路的特点,所以当IDC有多条BGP互联线路时可以实现路由的相互备份,在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时路由会自动切换到其它线路3.使用BGP协议还可以使网络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将IDC网络与其他运营商互联,轻松实现单IP多线路,做到所有互联运营商的用户访问都很快。
这个是双IP双线无法比拟的。
⚫BGP属于一项技术,一般应用于IDC多线机房,也就是把接入到机房的多条线路融合为一体。
实现多线单IP,让用户使用IP的时候操作更简单。
IDC 基础介绍-什么是ISP 和ICP什么是ISP :ISP 的英文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翻译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即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像我们熟知的中国电信,之前的中国网通现在的新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等,都是主要的ISP 运营商.就目前来说,IDC 服务商也需要ISP 证书。
海康威视设备网络SDK编程指南(CVR)
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316381.6(22)申请日 2020.11.19(71)申请人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技中一路腾讯大厦35层(72)发明人 金翊珍 郝俊祎 张琳 张晓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代理人 朱黎(51)Int.Cl.G06F 11/36(2006.01)(54)发明名称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57)摘要本申请涉及SDK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应用于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运行于目标SDK所在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测试目标SDK的目标测试用例;将目标变量进行格式转换,以将所述目标变量转换为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所使用的第一编程语言对应的格式;其中,所述目标变量是为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引入的变量;通过所述第一编程语言对应的解析模块,对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和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目标变量进行解析,以调用所述目标SDK中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所指示的目标函数;根据所述目标函数返回的响应数据生成测试结果;本方案可以实现测试用例的复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6页CN 112433940 A 2021.03.02C N 112433940A1.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框架,所述测试框架运行于目标SDK所在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于测试目标SDK的目标测试用例;将目标变量进行格式转换,以将所述目标变量转换为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所使用的第一编程语言对应的格式;其中,所述目标变量是为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引入的变量;通过所述第一编程语言对应的解析模块,对所述目标测试用例和格式转换后的所述目标变量进行解析,以调用所述目标SDK中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所指示的目标函数;根据所述目标函数返回的响应数据生成测试结果。
监控接入标准SDK
监控接入标准SDK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重要设备。
而监控接入标准SDK作为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
本文将就监控接入标准SDK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监控接入标准SDK的概念。
监控接入标准SDK是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包,用于实现监控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通信。
通过SDK,开发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监控设备的接入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监控系统的功能。
二、监控接入标准SDK的特点。
1. 多样性,监控接入标准SDK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报警器等,使得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监控设备都可以接入到同一个监控系统中。
2. 兼容性,监控接入标准SDK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监控系统进行对接,无论是自主开发的监控系统还是第三方的监控平台,都可以轻松接入。
3. 稳定性,监控接入标准SDK经过多次实际应用验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易用性,监控接入标准SDK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接口和示例代码,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减少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三、监控接入标准SDK的应用场景。
1. 家庭监控,通过监控接入标准SDK,可以实现家庭监控设备与手机App的连接,实现远程查看、远程控制等功能。
2. 商业监控,商业场所如商店、酒店、办公楼等,可以通过监控接入标准SDK将各类监控设备接入到统一的监控平台中,实现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
3. 公共安全,监控接入标准SDK可以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如城市安防监控、交通监控等,为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四、监控接入标准SDK的开发流程。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开发环境,包括开发工具、文档资料等。
2. SDK接入,根据SDK提供的接入文档和示例代码,进行设备接入的开发工作。
3. 功能开发,根据项目需求,开发相应的监控功能,如视频实时预览、远程控制、报警处理等。
智慧平台赋能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平台赋能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平台赋能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背景和目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平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智慧平台可以整合各行业的数据和资源,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智慧平台的赋能能力有限,很难实现真正的跨领域和跨行业的合作与协同。
因此,设计一个智慧平台赋能系统,成为连接各行业和领域的桥梁,推动跨领域合作,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该系统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和服务的赋能,为各行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系统架构和核心功能该智慧平台赋能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组成:1. 数据中心:负责收集、存储和管理各行业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2. 智能算法引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相关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3. API与SDK接口:为各行业提供开放的接口和软件开发工具包,方便其接入和利用智慧平台的资源和功能。
4. 用户界面:提供直观、简洁的用户界面,让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和使用智慧平台的服务。
核心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共享与交流: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各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流,促进跨领域合作和创新。
2. 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基于智能算法引擎,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化的服务。
3. 跨行业协同创新:通过API与SDK接口,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与交流。
4.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确保智慧平台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5.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用户界面的设计与优化,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知,提高平台的使用和接受度。
三、关键技术和实施计划1.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2. API与SDK开发技术:设计和开发开放的API和SDK接口,方便各行业接入和利用智慧平台的资源和功能。
sdk供应链 法规 -回复
sdk供应链法规-回复SDK供应链与法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答这个问题,了解SDK供应链在法规方面的重要性和遵循的相关规定。
第一部分:SDK供应链的概述在开始讨论SDK供应链与法规的关系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SDK供应链。
SDK是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指的是一套软件开发工具,供开发者使用以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
SDK的供应链由各类供应商(如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组成,通过合作和协作共同开发、维护和改进SDK。
第二部分:法规对SDK供应链的影响法规对SDK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隐私法规:随着移动应用和云服务的普及,数据隐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法规规定了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方式,以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SDK供应商必须遵守数据隐私法规,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2. 版权法规:SDK中可能包含受版权保护的代码或其他作品。
供应商需要获得相应的授权或许可,才能合法使用这些作品,并确保SDK的开发和分发不会侵犯他人的版权。
3. 安全法规:SDK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以确保SDK的安全性。
供应商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注入和其他安全威胁,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漏洞修复。
4. 雷同法规:雷同指的是不同的SDK之间存在相似或重复的代码、功能或设计。
法规可能规定了雷同行为的界限和限制,防止SDK之间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或侵犯。
供应商需要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SDK的独特性和合规性。
第三部分:SDK供应链的法规合规性措施为了确保SDK供应链的合规性,供应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了解法规:供应商应该深入了解与他们的业务相关的法规,特别是与数据隐私、版权、安全和雷同等方面有关的法规。
这将帮助他们做出合规决策和行为。
2. 进行风险评估:供应商应该评估其SDK供应链中存在的潜在法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