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寄生在玉米上的虫害,它会在玉米的叶片、穗部和茎干等处进行危害,造成玉米的死亡或失收。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危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1.从玉米苗期开始,玉米螟便开始在玉米苗叶片上进行活动,它会将叶子卷成玉米叶卷管,咀嚼叶片并吸食汁液,造成玉米苗的生长受阻。
2.成虫期时,玉米螟会钻入玉米的穗部,在玉米颖部危害。
它以颖部为食,导致玉米粒受损,造成玉米减产。
3.除了颖部外,玉米螟还会在玉米茎干中危害,导致玉米茎干变“空心”,进而引起倒伏和玉米秆腐烂。
4.与此同时,玉米螟还可以通过传播病菌,导致玉米的植株受病害感染,加剧其危害程度。
1.耐螟能力强的品种选择一些玉米品种对于玉米螟有一定的耐融能力,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可以选择这些玉米品种来减轻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2.田间清除玉米田中的杂草杂草是玉米螟的一个重要的栖息地,玉米螟很容易在杂草之中繁殖生息。
因此,需要在玉米田中清理杂草,消除玉米螟栖息的条件。
3.农药喷洒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可以尽可能地控制玉米螟的繁殖。
在防治玉米螟时,需要选择有杀灭作用的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化学农药,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洒即可。
4.物理方法防治在防治玉米螟时,可以使用一些物理方法来控制虫害的繁殖,例如粘虫板捕捉、灯诱捕等,或者是使用玉米叶田间填充法等物理效应。
生物防治方法也是防治玉米螟的一个有效方式,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有引入寄生性、天敌性生物控制器进行指定的防治,也可以通过在玉米中引入抗虫的组合物,并增强综合防治力度,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综上所述,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一个比较常见的虫害,它会对玉米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减轻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选择一些耐融能力强的品种,田间清理杂草,以及使用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化学农药等方式进行防治。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掌握这些防治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玉米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对玉米、蔗糖、高粱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农业害虫。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在作物叶片上挖食达到越冬的目的,使叶片变黄、枯死,并进一步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玉米螟幼虫还会在作物茎部钻网,引起茎部机械破坏,甚至导致作物秆腐烂断裂。
玉米螟的危害特点是发生时期早、繁殖力强、危害部位多,且易出现草地亮绿、高黄化等抗草甘膦胁迫现象。
及时有效地防治玉米螟对于保证玉米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田间的秧苗和野生植物,减少玉米螟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为农作物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2. 合理施肥:玉米螟喜欢富含氮元素的植物,因此在施肥时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量增加磷、钾等元素的施用,保持作物营养平衡,降低玉米螟对作物的吸引力。
3. 旋耕制度:采用适时的旋耕措施,可以破坏玉米螟的越冬条件,减少害虫的滋生量。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引进寄生性蜱螨、病毒等天敌对玉米螟进行控制,或者培育放养捕食玉米螟幼虫的昆虫,如蜘蛛、蜈蚣等。
5. 化学防治:对于玉米螟危害较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
选择安全、低毒的杀虫剂,按照标准剂量喷洒,并注意药剂使用的正确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6. 轮作栽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传代力,通过合理的轮作栽培,可以打破害虫的生活环境,减少害虫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
玉米螟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防治玉米螟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措施,通过清除杂草、施肥、旋耕制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轮作栽培等方法综合使用,才能有效地减轻害虫危害,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期为害,其幼虫在玉米植株上产卵孵化,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导致玉米生长受阻,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对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一)玉米螟的危害特点玉米螟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害虫,其主要危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寄主广泛: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但同时也对高粱、小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其幼虫主要在玉米叶片、叶鞘和花序中进行为害,导致玉米植株受损。
2. 危害严重:玉米螟的危害严重,一旦发生大面积的危害,容易导致玉米产量的严重下降,甚至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
3. 危害不易察觉:由于玉米螟主要为害于玉米植株的内部,因此其危害不易被发现,往往造成了隐藏的危害。
4. 抗药性较强:玉米螟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农药防治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二)玉米螟的危害表现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植株的叶片、叶鞘和花序等部位,其危害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骗被卷曲:玉米螟的幼虫取食玉米叶片,导致叶片被卷曲,并在叶片内筑巢。
这样不仅影响了玉米叶片的正常功能,而且对虫害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叶片被蛀食: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并孵化,幼虫取食玉米叶片,造成叶片被蛀食,从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 叶鞘损坏: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叶鞘内进行为害,造成叶鞘的损坏,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4. 花序被蛀: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在玉米的花序上产卵并孵化,造成花序的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结果。
5. 受损部位干枯: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植株上取食,严重受损的部位会逐渐干枯,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6. 引发病害:玉米螟为害后,容易导致病原菌侵入受损部位,引发玉米的病害,加重了玉米的危害程度。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喜食玉米: 玉米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以玉米为食,会在玉米中寻找受精卵
并产卵,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2. 损坏玉米穗: 玉米螟幼虫在玉米上挖掘长长的隧道,致使玉米穗内部害虫密集,
造成玉米穗的受损和变形,玉米穗的重量和产量明显下降。
3. 引起病害感染: 玉米螟的幼虫可以破坏玉米植株的表皮层,导致玉米植株的受损,从而容易引起病原体的入侵,导致玉米植株受病害损害。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选用品种: 选择抗病性、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玉米螟防治的重要措施。
这
类品种的生长强健,抗病性、抗虫性强,容易受到玉米螟的攻击。
2. 合理管理田地: 农民在田地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灌溉、施肥、除草等方面的工作。
注重田地的通风和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玉米螟等害虫在潮湿的环境中孳生。
3. 生物防治:拓展生物防治的途径。
可利用鲜肝蚜和花麻虫等调节玉米生态平衡,防
治玉米螟。
4. 化学防治: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农药喷雾防治,可以在有规律地进行应用。
可以选择
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使用方法应注意安全,不要对自身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5.选择物理防治方法:对于少数的玉米螟能够利用人工排掉或者在玉米外围布置玉米
螟诱虫灯等方式吸引虫子,从而有效防治玉米螟。
综上所述,只有农民全面加强对于玉米螟能够引起的危害的了解,并且采取合适的防
治措施,才能够成功的防治玉米螟,保障玉米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玉米螟危害特点是什么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危害特点是什么及防治措施玉米螟危害特点是什么及防治措施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我国发生的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玉米螟危害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玉米螟的危害特点一、危害症状玉米螟俗名钻心虫,是玉米上的主要虫害。
一年发生1—6代。
幼虫卵化后群居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二、防治措施1.抽雄前防治。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穗期防治。
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 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玉米螟的史及习性玉米螟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1年可发生1-7代。
各个世代以及每个虫态的发生期因地而异。
在同一发生区也因年度间的.气温变化而略有差别。
通常情况下,第一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1-3代区大致为春玉米心叶期,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雌穗抽丝4,第二代卵和幼虫的发生盛期在2-3代区大体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心叶期,第三代卵和幼虫的发生期在3代区为夏玉米穗期。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和扩散能力强。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
雄蛾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雌蛾多数一生只交配一次。
雌蛾交配一至两天后开始产卵。
每个雌蛾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
幼虫孵化后先集群在卵壳附近,约一小时后开始分散。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玉米花期被害:玉米螟在玉米花序上产卵,幼虫钻入花穗中,吞噬玉米花蕾和叶片,导致花序脱落,从而减产失收。
2. 玉米孕穗期被害:孕穗期是玉米的关键发育期,同时也是玉米螟的高发期。
玉米
螟幼虫钻入玉米棒内,吞噬玉米粒,导致玉米收成减少。
3. 昆虫传播病毒:玉米螟能够传播玉米花叶病毒和玉米病毒症,这些病毒会导致玉
米生长迟缓,减产失收。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玉米田间的杂草为玉米螟提供了足够的栖息环境,因此清除
田间杂草可以减少害虫数量。
2.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播种时选择高抗轮虫、玉米叶斑病以及玉米穗病的玉米品种,能够减少害虫发生和病菌感染。
3. 采用化学防治:使用高效的昆虫杀灭剂,如吲哚甲醇、杀虫脲等,可以有效控制
玉米螟的数量。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采用生物防治:使用绿色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引入天敌如寄生蜂、天牛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5. 养成良好的农业习惯: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玉米田的灌溉和施肥。
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可以减少玉米受害的可能性。
同时,及时修剪、清理玉米叶片和花穗,防止害虫滋生。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和抽雄期为害比较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
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会在玉米穗内产卵,导致玉米穗内部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甚至引起霉变,使玉米无法食用。
三、传播病害。
玉米螟在为害玉米的过程中,还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导致玉米感染严重的病害,加重玉米的损失。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二、机械防治。
可以在玉米田间颗粒布设诱捕器,诱捕器中添加一些诱虫剂,可以吸引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捕捉效果。
三、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杀灭玉米螟,减少其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合理农业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措施,减少玉米螟的滋生环境,降低其数量。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其危害,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对待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农田作物,实现丰收。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害虫,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前翅呈淡黄色,后翅呈棕色。
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大,体侧具有黑色横纹。
玉米螟孳生在玉米叶片、茎和穗部,主要以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和果实为食,造成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枯萎、果实被啃食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玉米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玉米田间生活的一种昆虫,它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在我国广大的玉米种植区,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1.危害部位玉米螟的危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穗和叶片。
在幼虫时期,玉米螟会钻入玉米的叶片,以青枯叶为食。
成虫期食玉米穗,对玉米的灌浆和成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玉米受精困难,产量大幅下降。
2.危害表现玉米螟在玉米生长期内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叶面呈长缝或坑槽状,较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凋萎;穗粒受到蚜虫和菌类感染,影响玉米成熟。
此外,玉米螟还会传播玉米花叶病毒,导致玉米收成的大幅下降。
3.危害因素(1)生态环境因素。
玉米螟适应范围广泛,尤其是在较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繁殖能力非常强。
(2)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过大,玉米螟的传播距离就越大,危害面积也就越大。
(3)土壤营养状况。
过度施肥会导致玉米生长速度过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就会降低,玉米螟的发生率就会增加。
1.预防措施(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
避免选择坡陡石多、土层薄或日照不足的土地。
(2)合理施肥。
要适量施肥,防止过度施肥,坚持科学施肥,合理搭配,使玉米营养平衡,增加玉米的抗病虫害的能力。
(3)做好播种前或后的田间清洁工作。
清除玉米田中的残留物和杂草,减少害虫的孳生条件。
(4)适应种植技术和环境要求。
采用适度密植、适时施肥、适时灌溉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化学防治针对发生玉米螟危害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化学防治可以帮助实现玉米的有效保护。
投放防治药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投放时间。
经过科学统计,发现幼虫在5月初至6月初出现较为集中,此时适宜进行药物防治。
但要注意不能总依赖药剂,减少防治百害只一利的情况。
(2)选药剂。
选用绿色环保产品,不仅在防治效果上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同时对玉米和环境污染较小。
(3)使用方法规范。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在玉米生长期间危害玉米,给玉米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损失。
以下是对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的具体介绍。
1、玉米螟危害幼苗期:玉米螟危害玉米幼苗期主要是在幼苗叶片上钻蛀,造成幼苗叶片受损。
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幼苗叶片内钻蛀,对幼苗叶片造成破坏,幼苗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植株死亡。
2、玉米螟危害抽穗期:玉米螟危害玉米抽穗期时主要钻入玉米穗内,幼虫在玉米穗内大量繁殖,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穗受玉米螟危害后,会因受伤而烂掉、干燥,导致玉米产量明显下降。
3、玉米螟危害成熟期:玉米螟危害玉米成熟期,主要是对玉米果实造成危害,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果实受玉米螟危害后,出现明显的漏粒、空粒、瘪粒等现象,这些果实不能正常发育,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化学防治玉米螟对药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一定要选择经过科学认证、有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按照正确的药剂使用方法施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推荐使用马拉硫磷等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防治。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如陷阱、灯泡、粘虫板等)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使用粘虫板减少玉米螟的数量是物理方法中较为有效的一种。
粘虫板可在玉米田间悬挂,通过粘住玉米螟,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性物质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玉米螟的生物天敌有天牛、蚜茧蜂、啮小蜂等,这些天敌对玉米螟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因此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通过引进这些生物天敌,达到控制玉米螟数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
为减少玉米螟的危害,建议使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
在施药前要进行严格的认真的田间调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药物残留。
使用防治玉米螟的药剂时,一定要按照药剂说明书和防疫技术规程要求执行,避免药剂误伤、污染环境。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危害玉米作物。
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虫危害:玉米螟的幼虫以玉米植株的叶片为食,会导致植株叶片干瘪、黄化或脱落,严重的话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2. 穗部危害:玉米螟的幼虫也会危害玉米的穗部,它们会钻入玉米穗中,啃食穗丝和玉米粒,导致玉米穗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收获。
3. 疫病传播:玉米螟在钻入玉米植株时,可能会传播植物病原体,导致玉米罹患各种疾病,如玉米花叶片枯黄病、灰斑病等。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农学措施:合理调整玉米的种植结构,增加品种多样性,避免连种连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预防措施: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如用70%的甲基托布津浸种剂浸种,能够有效抑制玉米螟的危害。
及时清除田间的玉米秸秆、杂草等潜在的害虫栖息地,减少害虫的繁殖。
3.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敌进行防治,如寄生蜂、蚜茧犬小蜂等。
也可以人工增加天敌的数量,通过释放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4. 化学防治:如果玉米螟的危害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并注意施药时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对玉米螟的防治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措施,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保护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长。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的昆虫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幼虫在玉米植株内啃食幼穗、籽粒,从而导致玉米的减产甚至死亡。
玉米螟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的幼苗和幼穗期,特别是在幼穗期,玉米螟的危害更为严重。
其主要危害表现在玉米叶片上出现深绿色的斑点,甚至叶片被啃食得只剩下一层薄膜,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而在玉米幼穗内,玉米螟会啃食玉米幼穗内的籽粒,导致玉米的减产。
玉米螟还会给玉米植株带来二次传染的风险,如果在玉米植株上寄主不清洁的播种上,就会使玉米植株久病成顽,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作物收成,对其病害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业专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可以在玉米生长期间对玉米植株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玉米螟的危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玉米地里的杂草和秸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栖息地。
还可以利用萤火虫、寄生性蜂和一些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增加这些天敌在玉米田中的数量,来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还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手段,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但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使用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根据生长发育的周期,以及生长发育的地理区域等条件了解玉米螟的危害情况,同时,对于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掌握,实施合理的防治措施,并且定时、定地进行预防、防治。
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高效灭虫剂、杀虫剂等,从而保护环境、生态平衡达到减轻玉米螟危害的目的。
在使用防治措施时,应采取科学系统的方式,正确进行方案制定,然后根据方案进行执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管理,及时的对玉米田的卫生环境进行整理,对于病虫害的应对措施给予更好地保障。
玉米螟的危害对农民的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科学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农民在种植玉米时,要注意定期对玉米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玉米螟,确保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摘要结合当地实际,阐述了玉米螟的危害及发生特点、原因、主要的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玉米螟;发生危害;防治技术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
常年春玉米受害株高达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受害较重,一般减产20%~30%。
严重发生时,被害株高达90%,减产30%左右。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1危害特点1.1心叶期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
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1.2孕穗期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
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1.3抽丝灌浆期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为害,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2 发生特点2.1生活史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危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危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夏玉米穗。
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到来后开始化蛹、羽化。
2.2习性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性诱表现和趋光性。
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触性。
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3发生原因3.1气候条件雨量和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
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达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
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对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玉米螟主要分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它们会以害虫的形式对玉米幼苗和成熟植株造成危害。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玉米螟会对玉米叶片进行啃食,造成叶片枯黄、凋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植株死亡。
玉米螟也会对玉米果实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的产量大幅下降。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玉米螟的危害至关重要。
玉米螟的危害:1. 影响玉米产量:玉米螟以叶片及果实为食,会导致玉米叶片凋落、果实受损,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玉米螟的危害可以导致玉米产量下降10%至40%不等。
2. 传播病害:玉米螟在啃食玉米植株的过程中,会传播一些病毒和真菌病害,进一步加剧玉米植株的损伤程度。
这些病害会导致玉米植株变得虚弱,生长缓慢,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经济损失:玉米螟危害严重会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增加防治成本,同时也会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甚至影响到玉米产区的经济发展。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类生物,如寄生性昆虫或天敌昆虫等,通过生态平衡的方式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有很好的效果。
2. 农业机械防治:可以在玉米生长期利用专用农业机械进行打药,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药的精准度,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3. 科学种植:采用科学种植技术,选用对玉米螟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合理施肥、早中间深耕、密植、田间管理、间套作物等措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化学防治:化学农药是目前玉米螟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进行防治。
但是需要注意,使用农药要遵守使用说明,做到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5. 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药,可以用来防治玉米螟。
这种农药大多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的危害较大。
它主要以幼虫阶段为害,以吃食玉米叶片和玉米果穗为主要食物,造成玉米植株生长迟缓、产量下降。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表现为:一是对玉米植株造成直接伤害,幼虫吃食玉米叶片和果穗,造成玉米植株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倒伏;二是传播病害,玉米螟叮咬后会造成伤口,易导致玉米感染病毒和细菌,导致病害发生;三是降低产量,玉米螟对玉米穗的吃食会导致实质性产量减少,严重时可导致玉米穗均匀性降低,影响市场竞争力。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预防措施:1. 选择抗性品种:选择抗玉米螟的品种进行种植,如有条件,可选择转基因抗虫的玉米品种。
2. 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以避免玉米生长期和玉米螟高发生期的重叠,减少玉米受害。
3. 地膜覆盖:在播种时覆盖地膜,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促进玉米生长。
4. 深翻土壤:在种植前进行深翻土壤,可以破坏玉米螟幼虫的越冬条件,减少它们的数量。
生物防治:1. 天敌引进:引进天敌如寄生蜂、天牛等,通过它们捕食玉米螟来进行防治。
2. 施行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1. 化学农药喷洒:利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玉米螟的防治。
在玉米螟孵化前期和幼虫密度较高时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防止其威胁。
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切勿过量使用;2. 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尽量减少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伤害;3. 注意药剂的存放和运输,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4. 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安全间隔期进行使用。
玉米螟的危害较大,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需要综合运用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来进行。
预防措施主要是提前做好土壤准备、种植管理等工作;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引进天敌和施用微生物杀虫剂等方式进行;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来进行喷洒。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玉米作物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危害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片和茎部为食,导致叶片被啃食后变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茎部被蛀食后导致玉米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甚至导致玉米植株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护玉米作物,科学有效的防治玉米螟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是以玉米作物为宿主的一种昆虫害虫,它主要以玉米叶片、茎部和果穗内的玉米籽为食,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被啃食后变黄枯萎:玉米螟的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啃食叶片的组织,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枯萎,影响光合作用,减少养分的合成和输送,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2. 茎部被蛀食后生长发育受阻:玉米螟的幼虫也会蛀食玉米植株的茎部,导致茎部受损粉碎,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和输送,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导致植株倒伏,影响产量和质量。
3. 果穗内被蛀食导致玉米籽受损:玉米螟的幼虫在玉米果穗内也会进行食害,蛀食玉米籽,使玉米籽受损,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叶片被啃食后的黄化枯萎,茎部被蛀食后的生长发育受阻,果穗内玉米籽被蛀食后受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加强对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螟的防治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综合防治:1. 配套种植抗性玉米品种:选择具有抗性或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玉米螟对玉米作物的危害。
2. 合理施肥,增强抗性: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性,提高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3. 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田间玉米茬秸、杂草等杂物,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地,降低虫害发生的机会。
4.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瓢虫、蚜虫天敌、细蜂等,以降低玉米螟的数量。
5. 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发现玉米螟的数量增多,可以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玉米重要的害虫之一,可以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玉米施加严重的危害。
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仅包括玉米产量的下降,同时还涉及种植成本的增加,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大量的防治措施来控制玉米螟能力,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玉米幼苗蛀食在玉米幼苗生长的早期,玉米螟会在玉米幼苗茎内蛀食,造成茎脆弱,易折断,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如果严重的话,幼苗出现病害也是有可能的,导致幼苗死亡。
在玉米花轴伸展到达穗不完全展开的阶段,玉米螟便会侵入玉米的花穗内蛀食玉米籽粒,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蛀食玉米籽粒会导致花穗的缩小和空心化,在收获的时候玉米桩也可能断裂。
3、病害传播玉米螟越冬在玉米秸秆中,携带了一些病害,如水稻黄矮病、玉米花叶病毒,这会导致这些病害的传播。
1、早期防治及早清除玉米田间的玉米秸秆,清除杂草和野草,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地点和繁殖源。
发现初期玉米螟时,及时进行生态控制,如引入天敌等防治措施。
还可以用草药水进行防治,同时在追肥的时候加入适量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可分散施间隔或者联用不同的药品进行防治。
中后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降低玉米田间的完整性、增加力度勤换,及时清除秸秆垄和杂草,也可以试用不同的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方法化学杀虫剂是玉米螟能力防治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化学杀虫剂的选择应考虑注较合理和安全。
在化学防治中需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与化茂的毒性,注意选择低毒、高效、安全的产品进行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化学药剂与化茂的的抗性,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最重要的是早期预防和生态防治,只有全面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世界性的玉米害虫,它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螟虫害的症状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
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叶越冬,翌年春在其中化蛹。
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越冬寄主苍耳等杂草,这是消灭玉米螟的基础措施。
(2)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可用颗粒剂和药液灌注。
用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的比例与细煤渣拌匀后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喇叭口内。
(3)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
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667平方米放蜂1万~3万只,设2~4个放蜂点。
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
(4)化学防治可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2种:一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对水1 000~2 000升,灌注心叶。
二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炉灰100~300千克。
白僵菌粉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每株施2克左右。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产生严重的危害。
它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幼穗为食,会造成玉米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下面将介绍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造成玉米减产:玉米螟主要以玉米的叶片和幼穗为食,大量的食害会导致玉米的光合作用受到损害,减少了玉米的养分供应,进而造成减产。
2. 降低玉米品质:玉米螟在玉米的幼穗中进行食害,会造成玉米幼穗的畸形和损伤,导致玉米的品质下降,不仅影响了玉米的市场价值,还影响了人们的食用安全。
3. 传播病菌:玉米螟在食害过程中,很容易传播各种病菌,比如玉米花叶粉虱病毒、玉米立枯病等,进一步加重了玉米的病害危害。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玉米螟的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能够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
2. 抓捕虫蛾:在玉米田中设置玉米螟的诱捕器或黄板,吸引和捕获成虫,减少害虫数量。
3.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或寄生性昆虫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比如释放寄生性芝麻螟和天敌寡毛马蜂,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4. 农药防治:在玉米田中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和农药剂量进行使用。
5. 轮作和混种:采取合理的轮作和混种措施,减缓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
6. 高温处理:在玉米螟易孵化的高温孵化期,使用高温灭虫器或高温熏蒸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杀灭玉米螟的卵和幼虫。
7. 病害防治:加强对病害的防治,防止玉米螟通过病害传播进一步加重玉米的危害。
玉米螟是对玉米产生严重危害的害虫,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侵害,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玉米种植的综合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摘要】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介绍了玉米螟的生命周期和特征,以及它对玉米的危害。
同时也提供了生物防治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建议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并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以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而化学防治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消灭玉米螟。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保护玉米作物。
加强防治措施,确保玉米产量,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关键词】玉米螟、危害、防治、生命周期、特征、玉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监测、预防、产量、质量。
1. 引言1.1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玉米生长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植株、减产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幼虫在玉米叶片内进行挖掘,导致叶片枯黄、变薄甚至死亡;成虫则会造成玉米的穗部、茎部和叶片的损伤。
玉米螟还可能传播各类病毒,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瓢虫、粘虫和蚜虫寄生蜂等。
化学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农药进行喷洒,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农药可供选择。
在防治玉米螟时,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大量繁殖。
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案,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
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2. 正文2.1 玉米螟的生命周期和特征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其生命周期和特征对于了解预防和防治该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螟经历了蛹、卵、幼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卵期一般持续5至10天,孵化后进入幼虫期,幼虫期大约持续10至20天,幼虫体长约1至2厘米,身体呈淡黄色至粉红色,头部较小,有黑色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也叫玉米钻心虫,是玉米上重大害虫之一。
全国均有发生。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玉米茎被蛀,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易被风吹折。
雌穗在结实前受害,往往不结实;结实后受害,籽粒被蛀食且有虫粪,影响产量和品质。
严重时产量损失30%以上。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采收后及时清除玉米秆叶,将秸秆粉碎还田,杀死秆内越冬幼虫,减少虫源数量。
2、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利用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即在越冬代幼虫孵化率达到20%~30%后的第11天放第1次蜂,以后4~5天放1次,连续放3次。
放蜂量为每亩15000~30000头。
3、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减少虫源。
可选频振式杀虫灯、智能太阳能杀虫灯。
每60亩安放1~2盏,两灯间距100米以上,悬挂高出作物1米左右,定期清理虫袋,加强灯具的维护和管理,提高灯具的杀虫效果。
(2)性信息素的利用。
使用人工合成的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一般相距50米设一诱源,每个诱源放诱芯1枚。
将其放在直径约20厘米的盛有洗衣粉液的水盆上,水盆高出株冠。
注意及时捞出雄虫,并添加水和洗衣粉。
4、药剂防治。
当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防。
超过20%防2次,夏玉米心叶末期防1次,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应立即防治。
图:喷药无人机向玉米喷洒农药
(1)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施用颗粒剂。
颗粒剂可使用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拌煤渣后,每株施用2克;或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克;或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300克/亩与细土4公斤拌匀后撒施到心叶内。
如果没有现成的颗粒剂,也可使用化学农药和过筛的
煤渣参照配制白僵菌颗粒剂的方法配制。
(2)穗期药剂灌注及蘸花丝。
灌注雌雄穗,每亩可用6%氯虫苯甲
酰胺·阿维菌素2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5%氟虫脲乳油20毫升,或200克/升氟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毫升,以上药剂均兑水50公斤灌注。
药剂蘸花丝时可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
20毫升兑水50公斤混匀,灌入废弃的矿泉水瓶内,瓶口盖上带吸管的瓶盖。
在玉米散粉基本结束时蘸花丝,熏杀在穗部为害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