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徐州国际陆港建设(最新)
在落实国家战略中体现担当作为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省发改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强调的“先手棋”“一体化”“高质量”“一盘棋”等关键词,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局观念、抢抓战略机遇、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为推动全省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战略落实,在服务一体化中担当重大使命牢牢把握三大国家战略在我省叠加共振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任务分工,切实担负起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加强统筹协调、放大政策效应,全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一是着力抓好《实施方案》细化落实推进。
对照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逐一明确时间表、“施工图”和责任主体,实行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从紧从实协调推进。
突出重点专项规划、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密切与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对接,加快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市场化的推进机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是着力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
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相关设区市的协调联动,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以政策、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保障为支撑,扎实推动沿江地区产业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不折不扣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系统推进解决长江沿岸生态环境污染和开发强度大的问题,因地制宜推进沿江生态修复示范段建设,切实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三是着力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着眼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制度经验,加快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引领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我省国际产能合作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对外开放,支持地方、企业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做大做强境外园区等重要载体,推动技术、装备、服务和标准加快走出去,促进产业双向国际合作。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
近年来,徐州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徐州市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了
一系列重大项目,包括高铁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
通过不懈努力,徐州市的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徐州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市
绿化和环境治理工作。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形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徐州市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
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徐州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徐州市在重点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需要继续努力。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徐州市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1. 引言1.1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简介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座现代化多功能港口,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陆港占地面积约3000亩,拥有多条泊位和配套设施,可以同时满足多艘大型货船的停靠和装卸作业需求。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旨在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徐州在全国物流格局中的地位。
淮海国际陆港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港口,拥有先进的装卸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船舶、铁路、公路之间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运输。
陆港还设有完善的货物检验、仓储和配送系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为徐州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升徐州在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促进徐州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不断提升陆港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徐州将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经济增长点。
2. 正文2.1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必要性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徐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作为江苏省内陆地区最大的货运中心,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区域物流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高标准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将有助于加强徐州与长三角地区及其他沿海城市的联系,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和协同,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经济格局。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还将为进一步吸引外资、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对推动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项目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选址和规划阶段,经过多方论证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陆港的建设地点和整体规划方案。
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已经完成了土地征拆、环境评估、设计方案编制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施工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范文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范文
徐州市重点工作总结。
徐州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徐州市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就来对徐州市的重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徐州市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创新,为就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民生改善方面,徐州市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方面,加强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医疗方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在住房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有安居乐业的环境。
最后,在社会稳定方面,徐州市加大对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的来说,徐州市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徐州市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挥口岸优势 促进徐连经济发展
。
为 了贯彻 省委 省政
、
府 举 全 省之 力加 快连 云 港港
,
口 建设
”
的 战 略决 策 支 持 连 云 港 港 口 经 济 建 设 发
, ,
展 共 同 打造 苏 北 地 区 无 障 碍 大 通 道 推 动 两 地 经 济 发 展 和 繁 荣 徐 州 市 对 外 经
,
济 贸 易 合作 局 经 过 深 入 的 调 查 研 究 认 为 应 加 强 共 建 共 用 连 云 港
,
口
岸 以促进
,
两 地 经 济发展
2007
2007
。
年进 出 口 减 少及 其原 因
年 徐州 市经 连 云 港
,
口
岸 通 关 的进 出 口 货 物 运 输量
.
298
万 吨 其 中集
,
装箱运 输量
7235 8
.
个标箱
.
,
分 别 占连 云 港 货 物 吞 吐 量 ( 8 5 0 6
.
84
.
万 吨与 2 00 3 1
港 机 械表面 受 到 了腐蚀
。 ,
1
.
集装箱航 线少
,
。
目前 连 云 港 集 装 箱 航 线 仅 有
策 的影 响 上 半 年徐 州市 主要 经 连 云 港通 关运 输 的板 材 轮
服 务较 好 仓储保管安 全 货物 堆 放 有 序 同时港 杂费 用
,
胎
、
铸管等大宗商品 出 口 分别减 少
9 5%
.
、
42 6 %
.
和 2
.
1 5%
.
,
比南 京 港 低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内河港口。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建设也在不断加速。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高标准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展背景淮海经济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心,地处中国东部沿海腹地,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海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其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淮海国际陆港将成为国家重要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标准建设的重要性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建设将使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更加高效、科学。
高标准建设将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高标准建设将提升淮海国际陆港的服务质量,增强其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撑。
在高标准建设的背景下,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将全面提升其综合交通运输、货物仓储、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现代陆港。
由此,淮海国际陆港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的转型升级等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性、整体化、高效化的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一是要实现淮海国际陆港的规模扩大,形成更加完善的设施设备和服务体系;二是要提升淮海国际陆港的综合运输能力和物流服务质量,构建现代高效的陆港运输网络;三是要推进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港口贸易、港口航运等相关产业。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摘要】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建设,陆港将成为区域重要的物流枢纽,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需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设施和服务将符合全球标准。
陆港的建设将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为区域合作带来机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关键词】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高标准建设、重要性、建设背景、意义、规划、设计、建设进展、设施、服务、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实力、区域合作、物流枢纽、机遇、地区发展。
1. 引言1.1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重要性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内陆城市徐州的重要物流枢纽,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淮海国际陆港将有效提升徐州及周边地区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运效率。
这对于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具有积极作用。
淮海国际陆港将成为连接内陆与沿海的重要枢纽,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作为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港口,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也将促进徐州市向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转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淮海国际陆港不仅对于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建设将有力推动徐州市的经济实力提升,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
1.2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背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05年。
当时,徐州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全市一盘棋、全域一体化”的理念,积极推动了淮海经济区的建设。
由于淮海经济区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处,是连接华东、华中、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交通运输发达,加之水文条件适宜、现代化物流需求迫切,因此淮海经济区内的徐州市成为了发展国际陆港的有利条件。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背景中还存在着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物流处理能力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加强了与海外的经贸往来,需要更加先进、高效、便捷的物流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高标准的淮海国际陆港,对于加速区域整合、优化物流结构,提升物流效率和水平,必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跨越了江苏省徐州、淮安市与安徽省滁州市、宿州市四个行政区域,落地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总规划容量5000万吨,被誉为新时期物流发展的战略基地。
该港分为物流、信息、金融、产业等四大功能区,拥有内陆集疏运设施和淮海国际中欧班列等多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陆上、水上、海上多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综合运输和物流体系。
在物流功能区方面,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拥有27个大型物流园区和5个国内联运物流中心,分布于整个沿江、沿淮经济带。
从长江金水至淮河清水,进入淮海国际陆港后即可实现海港、铁路、公路、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物流能力同步提升。
在信息功能区方面,淮海国际陆港覆盖了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拥有最新的技术设备和信息系统,采用智能化管理,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物流信息服务。
在金融功能区方面,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支撑,为招商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和融资风险管控提供支持。
在产业功能区方面,淮海国际陆港具有新兴产业孵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职能,支持企业开展大宗商品交易、煤炭集散地、加工制造等业务。
为建设高标准的淮海国际陆港,沿江、沿淮地区的相关政府和企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方面,政府的重大决策和资金支持是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重要保障,例如实行“一核多区”的发展模式,建设产城融合模式下的综合交通枢纽,引进优秀国内外物流企业等。
另一方面,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更是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动力,各大物流企业在国际化和智能化方面加强了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和运输组织。
加快推进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考
加快推进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考2009年8月30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区工作座谈会,市委书记提出了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你追我赶、争先进位,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载体支撑。
2010年1月8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打造区域性产业、交通、商贸、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物流、文化八大中心,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把徐州建设成为最适宜于投资和居住的生态城市。
为此,本文试图就加快推进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以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的界定中心城市是相对于经济区和城镇体系而言的,对与一般城市来讲,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
从区域的角度上讲,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
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极核点:从规模上和结构上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
具体地讲,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如下的几个方面:(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势力强。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它的经济规模比较可观,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其GDP和人均GDP高于区域的平均水平。
这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作用的基础。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性中心城市社会化生产程度高,生产的社会分工细致,协作紧密,是专业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
另外,这种分工协作不仅发生在城市的内部,而且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与其他的城市的分工和协作增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区域经济的能力。
(3)科研能力强,人口素质高。
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物流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徐州国际物流港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扮演着连接京津冀、长三角和江苏等地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作为中国最大的物流节点之一,徐州国际物流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占地面积庞大,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完善的交通网络。
其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滁州高铁、宁徐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使其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
徐州国际物流港不仅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还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和优质的服务。
目前,港口已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园区,引进了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
徐州国际物流港成为了承担区域货物集散、物流配送和转运的重要中转中心,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发展现状方面,徐州国际物流港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潜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港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物流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政府支持也对物流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物流设施建设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徐州国际物流港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地处内陆,相较于沿海港口,徐州国际物流港的水运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在物流服务和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相对薄弱。
此外,物流产业链中的环节之间协同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与协调。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港口与企业合作,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展望未来,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的发展和日益频繁,徐州国际物流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和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量逐年增长。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徐州市投资兴建了淮海国际陆港。
作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为徐州市乃至整个龙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淮海国际陆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拥有淮海铁路、连徐铁路、盐镇铁路、城徐客专、龙西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是连接东部沿海和西北、西南等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陆港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800余亩,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完成云台湖工矿区、淮海集装箱码头、淮海国际集货中心等主体工程建设,陆港的整体规划已经初步成型。
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陆港,提高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供重要的物流支撑。
陆港工程将分为三期进行,其中第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云台湖工矿区,主要是通过铁路枢纽、公路连接线、水路交通和内河联运方式,实现货物的集散和中转功能。
第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淮海集装箱码头,主要是建设现代化的集装箱装卸设施和大型的货物堆场,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
第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集货中心,主要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货物集散中心,打通国内外货物交流的通道,提高货物的集散和分拨效率,为实现国际物流大通道提供重要的物流支撑。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徐州市的物流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陆港规划建设中,徐州市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徐州市还将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陆港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全面提升陆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徐州市将成为国内外货运的重要枢纽,为长三角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也将带动徐州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随着陆港的建设逐步完善,徐州的现代物流、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徐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物流装备的装备水平,优化物流运输服务体系,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和快捷的物流支持。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提出支持徐州探索建设国际陆港,并在省两会期间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徐州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多次做出批示,要求科学规划、支持推进、务求实效。
江苏省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紧扣枢纽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围绕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
一、徐州淮海国际陆港规划建设取得的初步进展徐州市坚决迅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初步提出建设淮海国际陆港的总体考虑,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规划编制、设施建设、载体打造、国际班列等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徐州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具备良好基础。
徐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体系完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国家相关规划明确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重要物流集散中心。
作为京沪线、陇海线铁路的交汇点,省内开行的中欧(亚)班列不论北上还是西行,都必经徐州货运枢纽。
即将启动建设的中铁“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园,预计将形成年开行国际班列1000列以上的服务能力。
同时,徐州市产业基础较好,工程机械、硅材料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徐州市充分发挥国家和省支持政策叠加优势,放大枢纽辐射带动作用,为加快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淮海国际陆港规划建设布局初步展开。
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指挥部,下设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陆港建设。
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注册成立了淮海国际陆港投资集团公司。
二是启动淮海国际陆港总体规划编制。
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徐州国际陆港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X国际陆港建设(最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X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X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省委书记X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X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X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X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一方面,十分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
X地理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点,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X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备“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发展枢纽经济的先天优势,加之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城市能级构筑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稳固支撑。
近年来X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和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第33位,全省地级市排名第六。
产业发展量质双增,“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八大千亿元产业日益壮大。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双向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平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X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陆港经济发展经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把X的枢纽功能和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将为X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徐州港口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徐州港口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徐州市凭借着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为江苏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相比,港口生产能力过剩、结构布局不合理和装卸运输组织程度低等问题,已经影响了港口企业的发展后劲。
结合徐州地区港口特点,本人认为规范经营,发展集团化、现代化港口是徐州港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目前徐州港口企业存在的问题徐州是江苏乃至华东沿海地区的能源建材基地,凭借着我国仅次于长江的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多数大宗货物及煤炭运输均通过港口中转完成,因此水运市场相当繁荣。
但是八十年代初,在“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当地政府、企业纷纷投资建港,致使徐州地区港口经济腹地交叉,布局过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
1、港口建设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在港口建设方面缺乏长期规划,致使一些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
据统计,徐州约有港口、码头138个,这些港口分布在京杭运河徐州段沿线上,仅蔺家坝至邳州港87公里的运河沿线上就有大小港口、码头94个,平均0.9公里就有1个;而万寨港至孟家沟港仅2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12个港口、码头,平均166米就有1个。
另外,在徐州市区的丁万河、徐运新河两条总长11.2公里的沿线上分布着22个小港口、小码头,平均0.5公里就有1个。
更有甚者,在徐运新河南端一直径约300米的水塘内共有6家小码头,平均150米就有一个。
这些港口的总堆场面积为:1806874平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约在5500万吨左右,而徐州段运河的水上货物运输实际起运量仅在2000—2500万吨左右,仅为设计吞吐能力的42%。
四个大港口以仅占全市地方港口、码头总堆场面积的16.85%,完成总吞吐量的84.92%,其余小港口、小码头的堆场面积约占徐州有证港口堆场面积的83%,而其年吞吐量仅为设计总吞吐能力的15%,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过密的港口布局不但远远超过了内河水运作业的规范要求,而且显示出港口企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做强空港经济大平台 打造中心城市新引擎——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调研报告
做强空港经济大平台打造中心城市新引擎——徐州空港经济
开发区调研报告
汪艳
【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以来,机场口岸发展不断提速、园区航空物流加快运营、基础配套有序推进,空港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短板。
文章通过分析徐州空港建设与地区经济之间的互动促进影响,提出了其产业选择的重点以及促进空港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汪艳
【作者单位】江苏睢宁县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9.9
【相关文献】
1.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打造空港经济新引擎 [J], 赵明月;邹锡兰
2.移动“最基层云”落地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 [J], 王楠;
3.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打造空港经济新引擎 [J], 赵明月;邹锡兰;
4.做强空港经济大平台r打造中心城市新引擎r——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调研报告[J], 汪艳
5.做强做优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观点摘编[J], 沈正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徐州经济国际化进程
加快徐州经济国际化进程
王希龙;张桂生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江苏经济国际化进程,是我省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三大战略之一。
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加快发展,就必须走好对外开放之路,努力提高经济国际化的程度。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走出了一条“自费开放,自力开发”之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996年,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王希龙;张桂生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书记;市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依托世博接轨上海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J], 谈学明
2.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J], 方伟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 [J], 周祝全;王涛;巫长龙
4.关于加快镇江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思考 [J], 巫长龙
5.加快推进浙江经济国际化进程 [J], 张汉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大物流建设促进口岸繁荣发展_个人发展目标总结
加快大物流建设促进口岸繁荣发展_个人发展目标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贸易的日益繁荣,口岸作为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门户,其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口岸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建设大物流是促进口岸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物流,即通过全球性的物流网络和信息渠道,为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活动服务,是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构筑我国口岸凸显竞争优势的关键。
建设大物流可以使得口岸更加便捷高效,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口岸的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口岸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为我国口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来说,建设大物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口岸的物流设施设备,推行信息化门户化,提升口岸的通行能力、安全生产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口岸的货运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集装箱作为国际货代的重要工具,建设先进、高效、经济的集装箱码头,让集装箱运输成为口岸物流的主流方式之一。
三、加强内陆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以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物流为重点,建设直接联接口岸和内陆的快速通道,增加货物的运输速度和灵活性,促进口岸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四、加强口岸智能化建设。
利用智能化技术,建设先进的智慧口岸,提高口岸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商家提供贴心、高效的服务。
五、加强口岸产业链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相关政策和合作机制,加强口岸经济的内部联系与协调,促进口岸区域产业链与外部经济区域的拓展,多方共同发展。
总之,口岸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大物流的支持和推动。
要把握口岸建设大物流的历史机遇,密切关注国内外物流市场的变化,增强口岸的市场竞争力、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尤其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口岸大物流建设,将是推进我国口岸经济发展、扩大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心得体会:抢抓机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最新)
心得体会:抢抓机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最新)去年2月,省委书记X提出淮安可以建设东部沿海货运机场,这既是省委立足全局、统筹区域发展作出的系统考量,也是对建好周总理家乡、丰富“象征意义”内涵的大力支持。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主动策应、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空域、产业等方面优势,抢抓用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相继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意见》的政策机遇,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建立完善省市联动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全面推进规划编制、招商合作等各项工作,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路径日渐清晰,为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科学规划引领。
前期赴国内郑州、西安、汉中、鄂州及美国孟菲斯等地考察调研,提出了将淮安打造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货运枢纽、长三角国际航空货运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新动力源、绿色智慧航空都市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按照“机场带动物流、物流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城市”的模式,确立了打造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临空产业集聚区等枢纽平台,统筹客货运发展,推动枢纽经济差异化、跨越式发展的整体思路。
统筹开展规划编制。
成功将淮安航空货运枢纽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开展相关工作争取到至关重要的上位规划支持。
与省交通运输厅共同委托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思路目标、发展举措、政策措施和支撑项目,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战略规划引领。
积极对接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及东部机场集团,协调争取将淮安航空货运枢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机场群发展规划》,指导开展淮安机场总规修编,为枢纽建设特别是机场发展明确定位。
加紧同步编制《淮安市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及空间规划》《淮安空港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等,进一步完善规划支撑体系。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在对投资效益、货源集聚等关键问题测算权衡的基础上,按照2020年、2025年、2035年三个节点要求,分别确立枢纽建设发展目标,2019年先期实现全货机航线顺利开通,实现零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X国际陆港建设(最新)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X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X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省委书记X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X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X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X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一方面,十分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
X地理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点,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X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备“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发展枢纽经济的先天优势,加之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
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城市能级构筑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稳固支撑。
近年来X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和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第33位,全省地级市排名第六。
产业发展量质双增,“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八大千亿元产业日益壮大。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双向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平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X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陆港经济发展经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把X的枢纽功能和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将为X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建设国际陆港的强大合力。
国际陆港建设需要放在全国、全省和淮海经济区大局中超前谋划、统筹部署,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位谋划,多点发力,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国际陆港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重点抓好X国际陆港的物流体系和开放体系构建,全面提升X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水平。
科学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
发展目标,完善国际陆港的规划布局,着眼“一港多点”,将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完善各种功能。
按照“绿色、智慧、健康”标准,建设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开放活力全面迸发、发展能力可持续的,集运输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全功能、现代化、高水平国际陆港。
强化节点意识、枢纽意识,不断深化与西安、郑州、南京等枢纽城市在港区建设发展、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协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枢纽经济的支撑能力。
交通枢纽是链接城市经济要素的纽带,是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载体。
把完善交通设施作为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扩大枢纽辐射范围,为拓展腹地发展空间奠定基础,推动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加快观音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港,建设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完善空港枢纽经济圈基础设施,完善对外联络体系,开发面向全国重要城市航班航线,开放培养区域航空市场,不断拓展运输覆盖范围。
完善空港内部配套体系,强化货运停机坪、物流仓储地等建设力度,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机场软硬件建设水平,尽早启动机场快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观音机场为核心的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联运综合枢纽。
加快提升高铁枢纽经济圈综合交通能力,优化高铁和
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快徐宿淮盐铁路和徐连客专建设步伐,构建传统铁路和现代高铁交会并行的“米”字形铁路枢纽格局。
扎实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高铁X东站为核心,完善换乘系统和配套设施,实现高铁与公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客运服务,促进高铁东站客流高效集散。
依托连徐客专开行铁路特需班列、集货拼装班列,畅通亚欧国际集装箱运输大通道;依托连云港国际枢纽港,打造以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专为主骨架的铁路(高铁)物流中心,促进区域货运物流错位发展。
三是聚焦优势培育,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整合枢纽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是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密结合X资源禀赋条件和枢纽经济发展导向,积极布局物流、电商、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对物流要求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链条化、集聚化发展,全力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自主可控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
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通过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和技术提升盘活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交通枢纽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注入增量,积极培育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统筹发展临空偏好性强、全球辐
射广、生态涵养好的高科技及高附加值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找准定位,加快融入国际、国内流通体系,更好地发挥X“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依托中欧班列和连云港港口,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流联系,深化制造、进出口、仓储、商贸等产业的国际合作。
充分依托高铁枢纽功能,以商务办公、服务贸易、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着力构建内外联通的物流体系、双向互济的开放体系和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强化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枢纽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实现枢纽经济产业高度集聚和爆发增长,力争国际陆港建设取得较好较快进展,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以更大力度提升全市开放发展水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集聚发展枢纽经济要素资源。
开放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枢纽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集散,催生聚变裂变效应,这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有力支撑。
抢抓新欧亚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中俄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开发的机遇,着眼打造国家级国际物流枢纽,着力打造空港枢纽经济圈和高铁枢纽经济圈两大平台。
加快综合保税区、国际邮件互换局、电子口岸等“十大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全
面加强产业发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会展平台建设,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立体化双向开放平台体系,使各类平台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备、服务更完善,打造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探索建立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智慧交通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跨境智慧物流,形成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
加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托X区域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加快形成区域性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成果的“流经济”汇集地,使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