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8地理信息系统真题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初试) 893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国地质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初试) 893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考生已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素质。

二、试卷结构试卷总分数为150分,考题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分析题约30%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和要点(一)概论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组成特征;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特点;3、了解常见的两类地理信息系统;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型化设计基本思想;5、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性质;6、掌握面向服务的设计关键特性;7、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及主要内容;8、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及各阶段不同角色的分工;9、了解GIS开发模式与开发方式;10、了解GIS模型复用的几种方式。

(二)GIS系统分析1、了解系统分析的要求;2、掌握需求调查的内容、需求分类;3、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的撰写;4、了解可行性分析考虑的因素;5、掌握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画法;6、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与作用。

(三)GIS总体设计1、了解总体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2、了解GIS体系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3、掌握C/S结构与B/S结构的差异及各自优缺点;4、掌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5、掌握总体模块设计原则;6、掌握GIS软件系统体系结构;7、了解应用模型的特点、作用及分类;8、了解地理编码的作用、原则、步骤;9、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考虑因素。

(四)GIS功能设计1、了解GIS系统功能设计原则;2、掌握GIS主要功能模块划分及其作用;3、掌握图形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和属性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差异;4、掌握图形符号库管理功能设计的内容;5、了解常见的数据输入方法和方式;6、了解数据输出的内容和形式。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真题汇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真题汇总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I----------------------------------------------------- J I :考试科目: 地理信息系统B F ----------------------------------------------------------------------------------------------------------------------------------------------------- II:适用专业: __________ 地学信息工程 _________ 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 ;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

考完后试题答题纸一起交回。

) 题:I :一、名词解释(只完成30分的试题,多做不加分) :1. “数字地球” (6分) 答; :2.空间数据库(6分) I I I 要 3.矢量数据(6分) I I I 4.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 部 I .5. DEM ( 6 分) I I I 内]6•多“S ”集成(12分) I I :完成二、三、四中任意二道题,多做不加分 <|< 线]二、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结构组成及功能。

(15分)I I [三、GIS 简述当前针对矢量数据的有关空间分析方法。

(15分) 封: 四、 简述GIS 中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及属性数据的含义。

(15分) i I I 密 完成五、六、七、八中任意的任意三个,多做不加分 五、 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模型建立、系统设计、系统测试、代码编写等阶段的工 :作内容有什么(20分),他们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 ( 10分) ! I :六、结合你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谈谈 GIS 在某行业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30分) I i I :七、举出两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做简要说明(比如功能组成等) ;比较各自的特点。

2001-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8地理信息系统真题

2001-2004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8地理信息系统真题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 矢量数据2. Metadata3. 缓冲区分析4. 图层5. 地图6. 游程长度编码7. 地图投影8. 3S技术二、简述题(共50分)1. 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10分)2. GIS的数据精度与误差来源(10分)3. 空间叠加分析的主要方法(15分)4. 四*树编码方法(15分)三、论述题(任选二题;每题30分,共60分)1.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2. 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 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论述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栅格数据2.TIN3.泰森多边形4.DEM模型5.曼哈顿距离6.空间拓朴关系7.WebGIS 8.数字地球二、简述题(共5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0分)2.GIS的主要数据源(10分)3.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征及主要优缺点(15分)4.在GIS中使用元数据的理由(15分)三、论述题(1必答:2、3任选一题;每题30分,共60分)1.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2.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代码:433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空间信息系统2.缓冲区分析3.矢量数据4.图层5.影像地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2.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3.地图投影的方式三、论述题(1必选,2、3任选一题:每题25分,共50分)1.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21.7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21.7

地大北京地概考研真题答案及图题解析MJ-2021.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球科学概论2004年地球科学概论A三.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一下问题: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种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5分)褶→角→侵→断→平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5分)侵:J后,K2前;角:P后,J前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5分)褶:P后,J前;断:侵后(J后),K2前2021年地球科学概论A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残积物生态系统河流阶地大洋中脊同位素地质年龄潜水接触变质作用地质灾害中心式火山磁异常条带二、判断是非(每小题3分,共24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2、太阳队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3、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4、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5、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7、平面上垂直地层走向不同时代的地层重复出现,可以判定是褶皱构造(×)8、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三、选择题(每题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共21分)1、通常情况下,酸性岩的温度与基性岩的温度相比:(B)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2.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D)A、总体说来,震级越大,烈度越大B、二者关系说不清C、总体来说,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D、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3.分离性板块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B)A、基性岩浆侵入B、深渊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4、平常所见的河床宽度仅占河谷谷底的很小部分,这主要是因为(D)A、过去的水量大,而现在突然减小了B、过去的河床很宽,现在堆积变窄C、河床的测蚀与摆动造成的D、河床的下蚀作用5、陆生植物的形成于发展开始于(C)A、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6、通常情况下,千枚岩的变质程度较麻粒岩的变质程度(B)A、高B、低C、有时低,有时高D、大致相等7、适宜于珊瑚生长的环境是(B)A、半深海的适宜环境B、浅海正常盐度,并具有通畅的水流和20℃温度的条件下C、滨海地区D、热带、亚热带的海域内四、读图题(共15分)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1)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

中国地质⼤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1999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5、矿物解理6、⽯林7、洪积⾯ 8、岩⽯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与岩浆作⽤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河⾕、冰蚀⾕与风蚀⾕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物沉积作⽤(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历史⽐较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洲6、岩浆作⽤7、背斜8、转换断层9、化⽯层序律 10、层理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20分)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试述岩溶作⽤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浊流2、承压⽔3、夷平⾯4、莫霍⾯5、地震震级6、搬运作⽤7、岩⽯结构8、地质年代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式⽕⼭喷发 14、岩株⼆、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四、试述变质作⽤的类型(共13分)五、试述⼲旱⽓候区湖泊的沉积作⽤(共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共10分)七、对⽐“V”型⾕、“U”型⾕和风蚀⾕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风度2、⼤地⽔准⾯3、承压⽔4、浊流5、变质作⽤6、岩⽯圈7、地温梯度8、解理9、⾓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态系统⼆、试述河流的剥蚀作⽤(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14分)五、试述⽕⼭作⽤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命的意义(8分)2003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1、转换断层2、潮汐3、⼤陆边缘4、岩⽯结构5、重⼒异常6、同位素地质年龄7、风化作⽤8、化学搬运作⽤9、冲积物的⼆元结构 10、黄⼟ 11、夷平⾯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洋地壳 15、承压⽔ 16、岩溶作⽤⼆、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

地大《地理信息系统》(三)第三章GIS的地理数学基础1、为什么说大地水准面仍是一个不规则的、不能用简单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地球表面是一个高低不平且极其复杂的表面。

在地球表面上分布着山地、盆地及海洋,其中海洋的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从髙达的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到深达11022m的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两者相差近两万米。

地球表面的这种复杂性给测绘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人们必须寻找一个能用数学公式表示而又基本符合地球自然表面的统一依据面来代替这个自然表面,这样处理测量数据和制图就变得方便了。

假定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把海水面延伸到大陆上去,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连续表面,我们通常称它为大地水准面,它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体。

大地测量中用水准量测方法得到地面上各点的高程就是依据这个水准面来确定的,大地水准面上任何一点的铅垂线都与大地水准面正交,而铅垂线的方向又受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和地面高低起伏的影响,致使大地水准面产生微小起伏,所以大地水准面仍是一个不规则的、不能用简单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

2、我国使用的拥球体的元素发展情况怎样?由于采用不同的资料计算,各国使用的拥球体的元素是不同的。

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从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1978年开始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所推荐的“1975年国际椭球”,并以此建立了我国新的、独立的大地坐标系。

3、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和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即经纬度和高程。

为此,必须首先了解确定点位的坐标系。

4、请简要介绍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的情况?1)1954年北京坐标系:解放初期,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经过平差计算而引伸到我国,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该坐标系的原点在前苏联西部的普尔科夫,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使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大地测量工作的要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真题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真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地壳与地幔: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为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地壳由沉积壳、花岗质壳层与玄武质壳层组成。

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其体积占地球的33%,质量占68%,平均密度3.8~5.6g/cm3,地幔分上下两层。

2、对流层与平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气温虽高度增加而降低,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

3、克拉克值:1924年,F.W.克拉克与华盛顿依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首次测定了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所获数值后来被命名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于风化壳: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化学风化三种类型。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5、崩塌与滑坡: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

有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

6、峰林与孤峰:峰林为分散碳酸盐岩山峰,通常由峰丛发展而成,但因受构造影响而形态多变,在水平岩层上多呈圆柱形或锥形,在大倾角岩层上多呈单斜式。

孤峰是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多分布于岩溶盆地底部或岩溶平原上。

7、侧碛堤与中碛堤:侧碛堤是分布于冰川两侧,通常比冰面高的垄状或长堤状冰碛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答案

1999年《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或称“将今论古”、“现实主义原则”)。

3、差异风化: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力,那么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也就不同,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被风化后而形成凹坑,而抗风化能力强的组分相对凸出,在岩石表面就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这称差异风化作用。

4、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1909年由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

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

在该面附近,纵波速度从7.0km/s突然增加到8.1km/s,横波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

5、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6、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就可形成巨型“石芽”,称石林。

7、洪积面:8、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主要是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9、苦湖: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

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化学的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楔入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2003~20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2003~200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 455一、概念(每题6分)土地资源——国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二、简答题(每题12分)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5、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30分)1、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2、用1—2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号:455一、概念( 每题5分共40分)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2、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5、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3、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

并简要论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79特别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或草稿纸上无效!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所有制土地利用土地生态系统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2、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3、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如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5、我国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特征?2、阐述基本农田的涵义、保护对象及其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思路,并论述其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79特别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或草稿纸上无效!一、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特征?3、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4、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论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一)8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一)85

地大《地理信息系统》(一)第一章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GIS 与 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模型等。

但应用模型很多是专业领域的模型,其表现可以是参数表格也可以是图标或计算公式,不利于地理信息这种要与地理坐标想联系,并且需要特殊的可视化效果的信息分析与表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2008年考研试题

读图题答案:奥陶纪到志留纪地层持续接受沉积,志留纪以后地壳抬升到海平面以上,形成的地层遭受风化剥蚀,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石炭纪,在此期间形成了平行不整合面。

石炭纪开始地壳又下降到海平面一下接受沉积一直到二叠纪。

三叠纪时期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原来的地层发生褶皱,并且伴随有中粒花岗岩侵入,继而发生断层,同时上升到陆上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侏罗纪时地壳又下降接受沉积一直延续到白垩纪,从而形成侏罗纪与二叠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这个我总结得复杂但是很全面很完整。

也可以这样说:从奥陶纪开始地壳接受沉积到志留纪末,然后地壳抬升至地表以上遭受风化剥蚀直到石炭纪又下降接受沉积形成石炭纪-二叠纪的地层,三叠纪时期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伴随花岗岩侵入和断层变形,并上升至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侏罗纪时地壳又下降接受沉积到白垩纪,形成了侏罗纪与二叠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你可以这么理解:按地质年代表推,缺哪一个纪,那会就是地壳抬升地层遭受剥蚀,其余都是下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的那块就加个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形成褶皱。

确定断层、褶皱、还有岩浆侵入的时间,就看谁切过谁,被切的先发生,切的发生的时间就是最被切过的地层中最年轻的之后,把它切的之前。

200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8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试题及答案

200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8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科目代码:808 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考生姓名:公众号考生编号:关注“地质考研招聘”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本试题纸上和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
等信息。

2.所有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无效。

3.必须使用黑(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者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本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及草稿纸上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


*: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 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学04、05、06、07、08 09

自然地理学2004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地壳与地幔2、对流层与平流层3、克拉克值4、风化作用于风化壳5、崩塌与滑坡6、峰林与孤峰7、侧碛堤与中碛堤8、种群与群落9、生物多样性10、土地与土壤二、简述题(每题15分)1、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地貌的成因及影响因素3、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4、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30分,任选两题)1、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2、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特征3、海岸地貌及其形成过程2005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岩浆岩与变质岩2、震中与震源3、中生代于新生代4、对流层与平流层5、丰度与克拉克值6、海蚀崖与海蚀台7、石芽与溶沟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9、黄土与冻土10、大陆岛与海洋岛二、简述题(每题15分)1、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析海洋对地理环境形成的作用3、对比西北地区与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1、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试对比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的特征,分析形成的动力特点3、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2006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矿物与岩石2、断层与节理3、经度与纬度4、冻土与寒土5、天气与气候6、湖泊与沼泽7、潜水与承压水8、岩溶漏斗与落水洞9、生产者与消费者10、角峰与刃脊二、简述题(每题15分)1、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环境的影响2、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3、种群的基本特征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1、试举例说明陆地地貌形成的影响因素2、从土壤因素学说出发,论述各种影响因子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3、比较倒石堆、坡积裙、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2007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莫霍面与古登堡面2、矿物与岩石3、节理与解理4、气候与气候带5、生态系统的库与流6、洪积扇与冲积扇7、黄土与冻土8、羊背石与冻胀丘9、波切台与波筑台10、峰丛与峰林二、简述题(每题15分)1、地壳中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三)04

地大《地理信息系统》(三)第三章GIS的地理数学基础1、GIS的数据源有哪些?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①地图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

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

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⑤实测数据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

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

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2、数据质量包括那些方面?请举例说明GIS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数据质量包括准确性,即一个记录值与它的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空间分辨率,即两个可测量数值之间最小的可辨识的差异;比例尺,即地图上一个记录的距离和它所表现的真实距离之间的一个比值;误差,即一个所记录的测量和它的事实之间的差异;不确定性,包括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和数据不完整性等。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历年地概考研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历年地概考研题

一.名词解释:1.低温梯度 P472.历史比较法 P53.差异风化 P814.莫霍面 P445.矿物解理 P556.石林 P877.洪积面 P1008.岩的结构 P519.苦海 P10410.可选性与磨圆度 P96-9711.海蚀凹槽 P7112.二.简述地质年代中?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类型。

(绿皮地概P154)五.谈谈现代构造活动的一些类型与证据。

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及风蚀谷。

P90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

(注:2004年前【地球科学概论】名为【普通地质学】,所学内容基本相同,因为是手抄本,所以1999年试题不是很全,有遗漏的地方)一.名词解释:1.浊流P35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2.承压水P38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3.夷平面P1274.莫霍面P445.地震震级P1046.搬运作用P927.岩石构造P578.地质年代P629.风化壳P7810.地温梯度P4711.将今论古P512.磨圆度P97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3.中心式火山喷发P11114.岩株P116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

P129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

P154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P119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P103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P80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P90——各自特点;形成原因:P83——河流、P89——冰川、P90——风一.名词解释:1.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2.承压水P38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3.变质作用P724.地温梯度P47倒25.角度不整合P129最后一段6.威尔逊旋回P160倒27.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8.浊流P35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矢量数据
2. Metadata
3. 缓冲区分析
4. 图层
5. 地图
6. 游程长度编码
7. 地图投影8. 3S技术
二、简述题(共50分)
1. 空间数据及其基本特征(10分)
2. GIS的数据精度与误差来源(10分)
3. 空间叠加分析的主要方法(15分)
4. 四*树编码方法(15分)
三、论述题(任选二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2. 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 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论述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栅格数据2.TIN
3.泰森多边形4.DEM模型
5.曼哈顿距离6.空间拓朴关系
7.WebGIS 8.数字地球
二、简述题(共5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0分)
2.GIS的主要数据源(10分)
3.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征及主要优缺点(15分)
4.在GIS中使用元数据的理由(15分)
三、论述题(1必答:2、3任选一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2.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代码:433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空间信息系统2.缓冲区分析
3.矢量数据4.图层
5.影像地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
2.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3.地图投影的方式
三、论述题(1必选,2、3任选一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代码:51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理信息系统2.分层检索
3.栅格数据4.元数据
5.叠加分析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与数据类型
2.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
3.空间数据及其表示方法
4.CAD与GIS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1必选,2、3任选一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的含意及其发展趋势
3.“3S”
名词解释 40分
2005年
1 空间拓扑关系 2.Metadata 3.生命周期 4.DTM 5.地图 6.游程长度编码 7.叠加分析 8.
β测试
简述题
1 根据下土,表示是栅格数据的四叉树编码 10分
4 4 7 8
4 4 7 7
4 7 7 8
7 7 8 7
2.简述GIS数据的主要误差来源 10分
3.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的特征及主要优缺点 15分
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 15 分
论述体 3选2
1 一条河流涨水,淹没河床两侧农田,房屋受损。

开展GIS系统评价需要哪些基础数据?运用那些分析方法?如何进行分析?
三 .三选二
2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0分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该书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矢量数据2,影象地图3,属性数据4,WebGIS 5,数字地球6,空间拓扑关系
7,地理信息系统8,空间数据质量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的特征2,GIS元数据及其意义3,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特征
4,地图矢量化流程
三.论述题
1,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2,3S的意义.理论.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