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18 范进中举》研讨课教案_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进中举》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文语法;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难点:文言文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情况(1)简要介绍《儒林外史》及其作者吴敬梓的生平经历;(2)介绍科举制度的背景和重要性。
2.分析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2)分析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3)探讨作者使用讽刺手法的巧妙之处。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课文的感悟(1)分组讨论: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2)分享交流:请学生发表自己对本文的感悟和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3.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1:课堂口头练习,请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范进中举的故事;2.练习2:书面作业,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3.评价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评阅,给予反馈和指导;4.评价2:同学互评,通过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1:PPT课件,展示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教学资源2:字词学习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字词;3.工具1:文言文翻译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七、结论通过本教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范进中举》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文语法,而且可以深入理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深远影响。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相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02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范进中举》教案篇一一、辨字注音组词: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三、下列四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长亲zhǎngqīn 相公xiànggōngb 行事xíngshi 规矩guījùc 星宿xīngxiù 解元jiěyuánd 名讳mínghuì 拙病zhuóbìng四、选择字词填空:1 屠夫横披了衣服,(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看望、请教、留心)些。
4 屠夫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五、请解释句中加黑词的意义,并说明现在是否使用。
1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2 胡屠户吩咐女婿道。
3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4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5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6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7 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8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9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10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珍惜现代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课文内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范进中举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思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并评价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范进中举》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 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对课文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的把握。
3. 对课文进行批判性阅读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范进中举》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文《范进中举》的阅读,并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范进中举》,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班级交流,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文解析(1)教师对课文《范进中举》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2)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X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X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深层意义。
2、难点:理解X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和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道出了封建社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
千千万万的读书人把考科举当作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敲门砖,为了中举而神魂颠倒,X进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吴敬梓的小说《X进中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某某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X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节内容。
1、速读课文,学生根据情节在横线上补上短语,使之构成章回体小说式的小标题。
中秀才胡屠户“贺喜”(第 1 节)中举前(1--4节)借盘缠X进遭骂(第 2 节)断炊烟X进卖鸡(第3- -4节)见报贴X进发疯(第 5 节)中举后(5-12节)打贵人胡屠巴结(第 6- -9节)送贺礼士绅附势(第10-12节)2、综观全文,小说的组材布局有什么特点?课文围绕中心事件——“中举”,全文以时间顺序构造情节,写了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相关情节。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案(精选12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教案(精选12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篇1【教学设想】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介绍。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3、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其他】1、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
2、学生预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麻烦,而且森严,过了这一关,还不知道是否能过下一关,其考试内容多为八股文和试贴诗等。
那时取得考试资格的童试令人神往,正考的乡试、会试、殿试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试贴诗等令人胆寒。
但是,读书又是步入官场、获得特权的最好途经,许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极大的魔力,令许多人趋之若鹜。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科举考试种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进。
(板书课题)介绍相关背景,扫除阅读障碍。
二、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1、学生简介作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范进中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3)能够把握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讽刺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命运的束缚;(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讽刺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2)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对人们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合作讨论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封建科举制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范进中举》,简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 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举例说明;3. 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对人们的影响;4.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六、课堂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讽刺手法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三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明确:科举制度。
3、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制度: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介绍作家作品: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二,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三,导学过程:(一)智力闯关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斋公醉醺醺癞虾蟆阎王攥啐簇拥侥幸商酌星宿狗血喷头带挈长亲行事腆着兀自绾轩敞作揖讳桑梓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倒运:狗血喷头:不省人事:商酌:(二)展示查找的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活动1.概述课文内容,要求:说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00字以内。
2.找出课文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疑问,试作简要分析。
(四),再读课文,比较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探究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范进自己又有哪些变化。
完成表格:情节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范进中举之前中举之后小结分析人物形象(五)精彩赏析对范进刻画最为精彩的莫过于“发疯”一段,分角色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的?(六),追本溯源孟郊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金榜题名,本来是人生美事,高兴还来不及,可范进为什么疯了?(七)各抒己见再读课文,分成两大组讨论交流,辩论,范进中举悲哉?喜哉?(八)才艺展示,节选段落,有兴趣把《范进中举》改成课本剧或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过一回演员瘾吗?四,达标测评①课文中写“张乡绅拜新中的老爷”时,先写一个“体面的管家”送来“大红金贴”,其作用是A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待人和气有礼。
B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尊敬新中的举人。
C 表明这位做过知县的张老爷的身分和派头。
②胡屠户一听张老爷驾到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其含义是A 胡屠户深知自己是杀猪卖肉的,粗气陋俗,此场合不便出头露面。
B 说明封建社会上尊下贱,有身分的人来了,平民一般采取回避态度。
C 反衬封建统治者平常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焰。
③张老爷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当天就来,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还送银子、送房子,张老爷内心目的是A 想巴结新中举的范进,为日后仗势办事铺平道路。
B 为的是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权势。
C 用称兄道弟等手段来拉帮结派,今后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④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⑤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互助过关,读写结合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不想一试身手吗?五,《范进中举》延伸阅读:范进中举之后【导读】中举之前,范进穷困潦倒,对自己的岳父胡屠户一副唯唯诺诺的嘴脸,但就是这样,还经常被他骂得狗血喷头。
听到自己中举消息,范进因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喜悦喜极而疯。
刚刚中举,胡屠户、张乡绅及众乡邻就都来巴结讨好他。
做了举人老爷以后,范进家里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下面就到今天的《范进中举之后》中先睹为快吧!①自范进中举之后,有许多人都来奉承他。
送的送田产,送的送店房,实在没有什么送的破落户,便投身到他家为仆,这下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钱、米更不消说。
上次张乡绅奉送了东门大街上一所三进三间的空房,现在又来催着搬家。
搬进新房后,一连三天,好不热闹,唱戏、摆酒、请客。
到第四天,范进的母亲走进房内,看见儿媳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缎裙,正督率着家人、丫环等涮洗碗盏杯箸。
老太太心疼这些精细贵重的餐具,连忙嘱咐道:“你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
”家人媳妇答道:“老太太,这哪里是别人的,全都是您老人家的了。
”老太太一听,把个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一件一件地看了一遍,不禁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这一声大笑非同小可,老太太顿时往后便跌倒。
一口痰忽往上涌,不省人事。
此时家中人等慌作一团,忙请老爷进来。
范进跑步进来连喊母亲不应,将老太太抬放床上,赓即请来郎中,郎中说此病不可治了。
又连请了几个郎中,都是如此说,这下范进更加发慌了,夫妻二人一边哭一边准备后事。
时近黄昏,老太太奄奄一息,溘然而逝。
②范老太太的丧事一如富豪人家样要办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还要专门祭奠一次,叫做“理七”。
并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追荐老太太升天。
全城乡绅及有身份的头面人物都来吊唁。
张老爷和周老爷也在那里担当起了招待的事务。
这正所谓一人中举,全家沾光,一荣俱荣。
老太太的丧事办得是如此体面红火,就连范进的媳妇、胡屠户的女儿,原是一个长着一双红镶边眼睛,一窝黄头发,连鞋也没有一双,夏天拖着一双麻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也做了夫人,穿着讲究,好不体面。
③光阴易逝,范举人家的丧事已办完,出门去各家谢了孝。
一天,张乡绅静斋来访,二人于一个小书房里叙话。
张乡绅谈到范老伯母的丧事误了会试之事,想必是等祖坟安葬了才定日期。
范进说今年山向不利,要等来年秋天举行,但一切费用较大,怕不够敷出。
张乡绅帮其算了一下,包括为死者买一官衔的“明旌”,请地位高的人写墓志,请风水先生看地脉等共需三百多两银子。
怎么办?张静斋劝范进到外地去筹措。
其时,张乡绅早就想好了一个去处,那便是广东高要县,县令汤奉是范进的老师,也是张乡绅的世叔。
两人相约去问候。
“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从张乡绅的口中便知此去意在“打秋风”——借口探望,献媚权贵,以谋取馈赠。
于是约定日期,带了仆夫,取道向高要县进发。
路上互相商量:一来见老师,二来老夫人的墓志,要借汤公的官衔名字。
到了县城,恰值汤公下乡去了,二人只得在关帝庙里坐下歇息喝茶。
此时走进一人,这便是严贡生,自称与汤公是极好的相与,忙命家人提一盒食,又提一瓶酒。
打开盒盖,九个盘子,都是鸡、鸭、糟鱼、火腿之类。
酒席间严贡生炫耀自己如何被汤公看中赏识,并说高要是广东出名的县分,一岁之中,各种钱粮税收不下万金,像汤公这样,也可达八千金。
④汤知县终于回来了。
二人于宅门投进名帖,一写“门生范进”,一写“世侄张师陆”。
汤公心想,这张某屡次来打秋风,真是讨厌,但这次新中的门生来见,不好回绝,忙叫快请。
二人进来,汤公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共叙阔别之情,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
然后共进后堂,摆上酒席。
只见席上是燕窝、鸡、鸭,还有广东出的鱿鱼、苦瓜之类。
餐具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此时范进退前缩后不举杯箸,汤知县不解其故。
张静斋忙解释说范进因有孝在身而不用这个杯箸,但换了瓷杯,一双象牙筷,范进仍不肯举;随即换了一双白色竹筷,方才罢了。
汤知县心想,居丧如此尽礼,如果不用荤酒,我还没有另作准备。
正在纳闷,只见范进在燕窝里挑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到嘴里,这才放了心。
(原文有删改)【拓展练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溘然而逝()赓即()馈赠()银镶杯箸()2.请用一个俗语来替换第②段中的划线句“一人中举,全家沾光,一荣俱荣”。
这个俗语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是从“家财”和“长相”两方面来断定的。
B.范进中举后,张乡绅送了范进一所三进三间的空房,并催着他搬家,表现了张乡绅对范进的关心、帮助。
C.老太太的丧事办得是如此体面红火,是因为范进知道母亲以前受了很多苦,想好好报答母亲,表名范进是一个孝子。
D.范进中举后和张乡绅到广东高要县的目的是为了拜访自己的老师汤知县。
4.试比较课文范进中举发疯和本文第①段老太太高兴而死的异同。
5.结合课文和本文的内容,简要谈谈中了举人老爷后的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六,拓展阅读神医袁体庵子孺言: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
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
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
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译文:明末,江苏高邮的“神医”袁体庵接待一个中举发疯,“喜极发狂,笑不止”的病人。
袁体庵了解病情后,故意大惊,直接对病人说:你这病已经不可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赶快回家,迟了就来不及死在家里了。
袁医生停了一下又说:你路过镇江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看一下。
袁医生就写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
这个新举人受了这场大惊吓,立即回家,经过镇江的时候,咦!病已经好了。
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何医生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个新举人喜极而狂。
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就是一下不能恢复正常),这不是用药能治的。
我故意用危险和痛苦来打动他的心,用死来吓唬他,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可以让张开的心窍重新闭上。
到镇江的时候估计应当痊愈了。
新举人看了这封信,遥遥拜谢医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精彩链接】学《范进中举》怎么学哭了沈阳一中学生日记透露出学习压力巨大:周围全是“胡屠户”新华社沈阳1月10日电(马驰于勤)“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
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这是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的日记。
就要期末考试了,由于怕成绩不好,小宇就把写过的日记让妈妈看。
小宇在日记里写道:“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
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
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
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小宇告诉记者,他深知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能否被带去吃肯德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
可一时成绩又上不来,于是陷入心情更糟、学习状况也更糟的恶性循环。
小宇所在班级的语文老师姓王,有20年教龄,《范进中举》这一课不知讲过多少回了。
对于班级里学生的反映,她对记者表示,真没想到这篇课文会产生如此奇特的效果——竟有学生为此哭泣。
东北大学教育专家表示,现在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孩子上了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初中,然后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才有好工作、好未来。
这造成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所有的期望都变成了压力。
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