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党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提 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 的迫切 需要 ,又 是提高我 国农业 国际竞 争力的根本 出路 ; 村改革 发展的总体 思路 ,强调推进 中 国特色 农业现代 化, 既是提 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 的基本 途径,又是持续推进工 积极 发展现 代 农业 ,提 高农 业综合 生产 能 力 。对 此 ,笔 业化 、城 镇化 的重 要条 件 。我们 必 须多 角度 、全方 位地 者应该认真学 习,深刻领 会,把党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的各 看 问题 ,深刻理 解发展现 代农业 的现 实意义和历史 意义, 项方针 措施落 到 实处 。
二 、我国发展 现代农业 的意义
四发展现 代农业 与地 方财 政紧张 的矛盾 。农 业大县 、
工业小县 、财政 穷县是我 国农业地 区的基本特点 。农业县
积极 发展 现代农业具有 重要 的战略意 义。这 既是 以科 区既要保 人员工 资 ,又 要解决一 些必需 的社会发展 问题,
学发展观指导 “ 三农 ”工作的客观要求,又是推进社会主义 无力增加对发展 现代农业 的投入 。同时 ,发展现代农业对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内容;既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 民增收 促进当地经济增 长、增加财政 收入 花费时间长 ,效果不 明
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 ,建立一个全方位 的、权责 土地 规模 小 ,农 民经营 分 散 、组织 化程 度低 、抵御 自然
一
致 、上下贯通 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 了传 统农业封 和市场 风险 的能力较弱 。这 是发展现代 农业规模 化生产、
闭低效、自给半 自给的局 限性, 发挥资源的优势和区位优势 , 集约化 经营必须 面对 的问题 。 实现 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 、农产 品贸易 国内外流通 。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因此,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建设“七大体系”背景在农村产生的问题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劳动力参与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七大体系”措施受到广泛的认可。
其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七大体系之“综合生产能力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畜牧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它可以实现粮食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1. 建立高质量种植业农业是以粮食种植为主,因此种植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选用高品质的品种和种子,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基地,并采用高效的施肥、灌溉和保护措施。
一方面,在育种方面,我们要加强品种改良和优化,开发高产、高效、抗性强等特殊的粮食和蔬菜品种,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增强施肥和保护能力,降低损耗率,提高利润。
2. 建立高规模养殖业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
因为规模化的养殖业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要开展深度开发改造,推广良种良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养殖和饲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出产效率。
扩大农产品市场,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兽草协同、有机养殖、环保产业等,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
然而,农业产业链中的环节和组成很多,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必须寻求整合和协调。
现代化农业个人工作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作为一名现代农业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发展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理论学习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同时,我还关注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例如,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我协助农民改造灌溉设施,实现节水增效。
3. 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农民增收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我还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
4.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 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认真履行项目管理职责,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加强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协调各方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工作亮点1. 成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0%以上。
2. 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产值增长15%。
3. 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4. 顺利完成多个农业项目,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不足与改进1. 工作中存在创新意识不足、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2.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对部分农民的接受程度较低,需加强宣传和引导。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一步。
首先,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培育和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应逐步减少传统农业的发展规模,转向发展高效农业。
还应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小农户逐渐集约化,促进规模化经营。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
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的合作。
同时,鼓励农业科技与农民生产相结合,引导农民合理运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鼓励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推动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还可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自主经营。
四、完善农资保障体系完善农资保障体系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农业生产所需农资的供应和服务保障,确保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五、推进农民工程技能培训推进农民工程技能培训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加大对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此外,还要组织农民工技能竞赛,促进农业生产技能的交流和学习。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态化,鼓励农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所需的生态环境。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改进,提高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细化农业、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种植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灌溉设施、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产品附加值。
4.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农业信贷支持:加大农业信贷供给,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支持他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6.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抗灾、抗风险的保障,减轻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7. 加强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开展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8. 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远程销售和电子商务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为了深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不断开创我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就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规划可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组织坚强、城乡和谐”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公平正义的理念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大做精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目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明显优化。
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7825.8万元,增长4%左右。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600万公斤左右;蔬菜、林果、畜禽和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
到202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9878万元,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达到7800万公斤。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达到13600元。
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75%。
力争到2022年,南梁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在河南名列前茅,超出全市的平均水平。
——村庄规划建设快速推进,现代农村特色充分显现。
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
2020年新建和改造农民新居示范点3个。
完成310户农民新居新建和650户旧居改造工程。
到2022年农村新居新建和旧居改造将占到农村总户数的50%,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脏、乱、差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能源建设逐步推进。
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0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300座。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农业从传统农业进一步推向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的 要求。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明确了建立现代农业一些最必要的保障,保障主要 是三个方面:
人口还在继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淡水 资源非常紧缺等农业自然资源 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在有些方 面还没有扭转恶化趋势的情况下, 农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难度越来 越大。
第二,这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必然要求。 从这个角度去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来促进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求农业转变增长方式,也就是要通过经营 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现代 化,来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外 延扩张、增加资源投入来发展 农业的道路;通过按照科学发 展观指导农业、转变农业增长 方式来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亮点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筑加速 扩大对养殖小区的补贴规模,继续安排奶牛良种补贴资金。 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要专门安排扶持农产品加工的补助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 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亮点四: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升 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的投入 和信贷支持。 “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
第四,有利于保持党的农村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 民收入。十六大以来,在历次中央全会和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有关农业、农 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反复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从2004—2007年中央连续发了四个 “一号文件”,这四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 . 次 的 三 中全 会 首 次 将 粮 食 安 全 问 题 提 到 了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 首要 产 高 产 田 。 以 , 年 国 家 准 备 拿 出 巨额 资金 来 改造 中低 产 田 , 过 改 这 所 今 通 地 位 。 是 以 胡 锦 涛 同志 为总 书记 的 党 中 央 始 终 对 粮 食安 全 保 持 高 度 造 , 幅度 提高 高 产 田 的 比重 以 提 高 农 业 的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 外 , 要 这 大 另 还
科技信息
0农林 论坛o
S I N E&T C N L G F R T O CE C E H O O YI O MA I N N2来自 0 0年第 1 期 1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张 瑞 雪
( 中共 泌 阳县委 党校 河 南 泌 阳
4 30 ) 6 7 0
党 的十 七 届 三 中 全会 审 议并 通 过 了 《 中共 中 央 关 于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位 。 为 , 个拥 有 1 人 口 的大 国 , 果 粮 食 和 农 业 出 了 问 题 , 因 一 3亿 如 谁也 要 “ 发展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定 》。这 份具 有 坚 实 的 实 践 基 础 和 群 众 基 础 的 帮不 了我 们 。其 次 提 出 : 调 动 两 个 积 极 性 ,主 产 区 的积 极 性 和 种粮 重 要 文 献 , 新 一 轮 农 村 的 改 革 和 发 展 勾 勒 了 一 幅 切 实 可 行 、 有 可 农 民 的积 极 性 ” 要 把 支 持 粮 食 生 产 的 政 策 措 施 向主 产 区倾 斜 . 为 富 . 向种 粮
1 确 保 国家 粮 食 安 全
低产 田的改造 、 目前 , 国 的 l.6亿 亩 耕 地 中 有 23是 中 、 产 田 , 我 82 / 低
宜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宜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
秀的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宜兴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宜兴市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
产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宜兴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业龙
头企业,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再次,宜兴市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
生态补偿力度,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提高了农田生产环境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
品质。
此外,宜兴市还注重了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引
导农民增加种植业、养殖业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加强了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的
收入水平。
总的来看,宜兴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
续增加。
未来,宜兴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发展现代农业提⾼农业⽣产能⼒——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地产出率、资源利⽤率、劳动⽣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国际竞争能⼒、可持续发展能⼒。
要明确⽬标、制定规划、加⼤投⼊,集中⼒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事。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新的阶段。
⽬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产⽅式和经营⽅式的变⾰。
现代农业的核⼼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向是集约化,⽬标是产业化。
本⽂通过改⾰开放三⼗年来松江区农业发展状况,对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状况作详细的分析,对松江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效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撑作⽤、提⾼农业组织化程度等⽅⾯作进⼀步的探索和分析。
⼀、松江区现代农业基础研究的⽬的1、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贯彻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2004年—2008年,中央连续5年出台了指导农村经济⼯作的“⼀号⽂件”。
其中,2007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意见》,从7个⽅⾯对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作了明确的表述。
按照地⽅实际,上海市⼈民政府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优质、⾼效、⽣态、安全的要求,着⼒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区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松江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为松江“⼗⼀五”期间农业发展指明了⽅向。
加强对现代农业基础的研究,不仅是落实中央⽀农惠农政策的需要,也是着⼒推进松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2、现代农业基础研究是松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作会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要求有5句话,20个字。
其中⽣产发展、⽣活宽裕,就是要在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本文将对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进行总结。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
(2)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1)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4.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1)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5.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1)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三、存在问题1. 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部分地区农业发展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3.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4. 农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农业人才短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1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本篇是新农村工作45问之一。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一总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家17项大政方针
国家17项大政方针17项大政方针第一节推动新农村建设十七大报告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降到了具体落实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
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种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
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要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农村沼气用户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项目。
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 深化改革开放。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 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原则:
•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 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 •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 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 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 • • • • • • • •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4、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5、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现代农业座谈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现代农业座谈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现代农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深刻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明确其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农业科研体系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研效率。
2.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3.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1.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2. 优化农业布局,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3.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1.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服务能力。
2. 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降低农业风险。
3.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总之,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十七届三中全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 新闻背景2008年10月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
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中共高层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2008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
权威人士认为,这个决定将作为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据了解,这次全会前,决定稿已在中共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中共十七大代表对决定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在决定稿中得到充分吸收和反映。
>> 政策链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点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4年)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实现农/农产品"三农"问题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理念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
2.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农机化水平。
完善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加强农产品贮藏、加工和物流等环节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和流通能力。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育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优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农产品企业集团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企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民合作组织。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
四、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农业市场调控,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乡村振兴五项战略任务
乡村振兴五项战略任务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其目的是要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战略任务,下面就是五项乡村振兴战略任务。
一、农业现代化战略任务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
农村发展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一个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重点包括建设现代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高科技农业,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等。
在农业生产中应全面推广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模式,培植有活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村人民享受更多果实。
二、完善乡村社会事务战略任务完善乡村社会事务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务,让乡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重点就是加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和质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为乡村人民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三、生态环境建设战略任务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任务。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内在品质。
重点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污染治理,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生态农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任务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需要在乡村教育、医疗、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覆盖整个乡村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领导力量。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素质,推进农村治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让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干预,需要从农业、社会事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党建等多个领域入手来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全民行动,改革创新,以实际行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农村经济2007.专刊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张广智王军茂魏国强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注入、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业人口大省,其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一、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现状1.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对3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盘石头、燕山等大中型水库,对19个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平原地区实施了平原井灌项目。
2006年,全省机电井数达到122.52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72.43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862.87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4.9%、4%和5.8%;全省农机总动力、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43.7%、50.1%和28.5%。
2.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400亿公斤之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2003年除外),2004~2006年连续3年实现丰产丰收,2005年、2006年分别登上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两个台阶。
2006年总产量达到505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
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19.5亿公斤,连续第二年稳定在500亿公斤以上。
解决 “三农”问题的新战略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工业化、信息化、城
市化、市场化、国际 化的深入发展 ——机遇难得
• 国内外经济风险、各
种严重自然灾害和重 大疫情、各种社会矛 盾和危机 ——挑战严峻
二、全面把握我国解决“三农”问 题的 总体思路
• 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 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 • 优先搞好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 扩大村民自治范围 •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 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 化新格局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 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三、认真落实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的 战略措施
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在农村 ——农业基础仍 然薄弱,最需要加强;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 收仍然困难,最需要 加快。
• 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在农村
——农民最淳朴 可靠;农民最具有首 倡精神;农村市场最 广阔;农村资源最丰 富。
一、充分认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的 重大意义
• 从发展现状看,是农村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
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把握我国解决“三农” 的 总体思路
•基本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0、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51、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答: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抓起: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七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52、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有哪方面的政策措施?
答: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53、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是什么?
答: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
54、怎样增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答: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55、中央提出的粮食战略工程是什么?
答:中央提出的粮食战略工程是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
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56、怎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答:①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
②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宗产品,推进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③加快发展畜牧业。
④发展林业产业。
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57、如何搞好产业布局规划?
答:搞好产业布局规划要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
58、如何加快发展畜牧业?
答: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
59、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60、如何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答: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61、如何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
答: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就是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怎样大规模的实施土地整治?
答:大规模的实施土地整治,必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63、怎样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答: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确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64、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如何创新投资机制?
答: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5、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6、什么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答: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
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7、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是什么?
答: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68、如何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答: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9、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答: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