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统治经典材料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试题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7·太原期中)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

试想一下,兵马俑应该面朝(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解析:秦,地处我国西部地区,要巩固统一,雄霸天下,宜向东用兵,故A项正确;故B、C、D项错误。

答案:A2.“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解析: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使用龙虎钮;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体现了皇帝独尊。

答案:C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4.(2017·温州期中)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秦朝郡县长官任免方式是皇帝任命,而贵族政治则是血缘传承,故A项正确。

答案:A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答案: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办于上”。
至皇 上权 这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 郎 卫 常 中 尉 令
太 仆
廷 尉
典 宗 治 少 客 正 栗 府 内 史
( 列 卿 )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首领产生 方式 郡县制
专制主义的含义: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 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专制主义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 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君权不断强化。
中央集权的含义
1、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 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 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便二者 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服从中央。
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 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 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 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 春秋战国 B. 秦代 C. 汉代 D.唐代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 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 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 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明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 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 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 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 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场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场,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如今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势力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势力和威严B.承当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展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以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络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题备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题备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专题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题备课稿人教新课标版一、专题内容1、制度基础韩非思想(中史七上9课)2、秦朝建立(中史七上10课)3、西汉巩固(中史七上12课)4、隋唐完善(中史七下2、4课)5、宋元加强(中史七下9、12课)6、明清强化(中史七下15、17课)7、制度废除辛亥革命(中史八上8课)二、知识网络三、专题练习内容1、纵横联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基本矛盾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历程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县制,法家思想。

②正式建立:秦朝实行皇帝制、郡县制。

③加强:西汉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隋唐完善:合并州县,增加宰相人数,科举制⑤宋元加强:行省制度⑥明清强化:明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八股取士。

清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⑦废除:辛亥革命:4)发展趋势: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发展总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评价积极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完全取代门阀政治,形成“文官体制”是在()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2.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在这一制度下,政治权利的分配主要依据()A.才能的高低B.血缘的远近C.军功的大小D.财产的多少3.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

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

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

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

”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A.西周 B.唐朝 C.隋朝 D.元朝4.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明显促进了当时社会公平的是()A.郡县制B.三省六制C.科举制D.行省制5.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

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限制贵族滥用私权C.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D.防止扰乱社会治安6.2021年8月29日,台湾工dang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一行到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郑成功宗祠——郑氏荥阳祠祭祖。

郑昭明的郑氏荥阳祠祭祖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君主立宪制7.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8.《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表明礼乐制度()A.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9.宋太祖在各州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与汉武帝时期类似的官职是()A.尚书令 B.侍中 C.刺史 D.郡守10.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11.周朝的乐悬制度规定:宫悬,即四面都挂上编钟,此为王之特权;次之,为轩悬,即三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诸侯们的;再次为判悬,即二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大夫们享用的;特悬即一面挂上编钟,这则是赐给士享用的。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废除了六国王室子弟和卿大夫的分封采邑,广泛采纳驾驭了文字和法律的文吏与法吏处理地方政务。

这一变更A.提高了秦朝统治水平 B.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C.促进了郡县制的形成 D.标记着中心集权的出现2.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确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旧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3.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

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A.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C.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评论历史,应当辩证而为4.“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泛运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

这种变更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建立 B.奴隶制度的废除C.百姓地位的下降 D.“大一统”的加强5.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详细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削减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挡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心机构的独立性 D.标记秦代中心官制完善6.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 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7.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需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需听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心集权8.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专题一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考试说明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基础知识填空】1.周武王建立周后,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建立的主要诸侯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封诸侯王的义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封,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有利于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了_______________,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________________般的政治格局。

3.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等级;它保证了贵族在________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与团结。

4.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_;汉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_;唐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_;元朝的都城在_________;明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 ,都城在_________;清朝统治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_。

高二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

高二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

高二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试题1.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无法连成—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可判断③正确,从“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判断②正确,从“对任何人开放”可判断④正确,①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D项正确。

2.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说明唐代三省制A.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B.提高了行政效率C.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D.政事堂权力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事堂权力膨胀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这说明中书门下对皇权的一定的制约,再注意排除教材的知识干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A.禅让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这里的“制”指的就是政治制度,也就是秦朝的政治制度。

内容就是指的中央集权制.所以本题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4.“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测试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市高一期末)在《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ò tǔ”。

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

”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世袭制以血缘为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项错误;从材料“《左传》:胙,训报也。

有德之人,必有美报。

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可知,这是指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郡县制是在秦朝推行于全国,D项错误。

答案:C2.(2018·某某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由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答案:D3.(2017·某某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解析:“祀”指的是祭祀。

青铜器是祭祀中的主要礼器,祭祀是国家的重要事务,青铜器作为礼器也就成为了政治权力的象征,B项正确。

答案:B4.(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某某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某某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

高一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试题

高一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试题

高一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试题1.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清代【答案】C【解析】材料中行中书省和宣政院可知是元朝行政机构示意图,故C正确;唐宋时期没有实行行省制度,故A和B错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是理藩院,故D错误。

2.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分土变小,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②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即节度使造成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④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了专制主义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大小无关,故答案选①③④,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监察制度变化【名师】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

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抓住三个“创新”。

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

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三个“创新”:从汉到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机构)、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3.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知州“三岁一易”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解析】注意本题的限制条件是“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与之符合的是宋朝的知州和通判;知州“三岁一易”不能体现相互牵制,排除A项;B、C两项都是中央官职,不是州郡政府,排除。

2019高考历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项试题及答案

2019高考历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项试题及答案

2019高考历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这反映出()A. 诸侯兼并战争的破坏性B. 战国时期时局的混乱性C. 建立专制集权的必要性D. 秦统一全国具有可能性2.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 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 开拓创新精神C. 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 锐意进取意识3.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

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 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D. 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 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 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 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A. 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 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D.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A.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7.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 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8.秦律规定:“偷盗者少于五人,赃款在1-200钱之间的只给予流放处罚;但如‘五人盗’,赃款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且黥面并服四年筑城的劳役”。

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解读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协助皇帝分理朝政。

(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4)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同时,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5)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相权分给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而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同时,明太祖还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臣民,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6)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

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

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C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C。

A与分封制相关。

B指的是郡县制。

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

3.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

人人都是自由的。

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

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A.郡县制 B. 宗法制C.分封制 D. 皇帝制【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得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此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安徽安庆二模)《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

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

这说明( )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解析:选D。

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增强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

2.(2020·山东济宁二模)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在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

下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时期秦惠文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王时期秦昭王魏国人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时期秦王嬴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政时期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了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以重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解析:选B。

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众多被秦国重用客卿的主要事迹,大都涉及秦国的富强和统一六国的计谋,据此可知,这反映出秦国比较重视引进外来人才,以促进其统一六国的大业,故选B项。

表格中所列诸多客卿的主要事迹,不仅涉及秦国的改革,还有统一六国的计谋,排除A项;秦国大量重用客卿,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统一六国的志向,而不仅仅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C项;通过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诸多客卿的事迹可知,其活动内容与打击本国贵族无关,排除D项。

初三上册历史材料题(附答案)(1)解析

初三上册历史材料题(附答案)(1)解析

初三上册历史材料题(附答案)(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材料二: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

他(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

——《全球通史》材料三:《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

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四: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摘自人民网(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根据材料二归纳查士丁尼大规模汇编法律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中的"学习指南”具体指哪部法典?(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有何影响?(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集权制统治经典材料试题
马未都先生在《历史的启示》里曾谈及:“任何社会制度都有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特点,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各自的优劣。

我不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无懈可击的,我也不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无是处的。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具有强大的文化认可,所以,我们的社会制度一定要在文化下运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

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

……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

“县”是“悬”的古字,“悬”者,垂直也。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材料二:制宪者们有两个需要同时实现的目标:首先是立国,惟有将邦联条例下13个松散的独立州凝聚起来,建立一个可以行使足够权力的联邦政府来取代邦联,合众国才成其为一个国家。

其次是限权,约束权力是宪政的根本,这个联邦政府的权力必须恰当,而且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臵其中。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变迁》材料三:联邦可以造成健康的强有力的政治局面,维护美国的和平与安全。

一个有效率的全国政府与和谐的联邦是对付外来侵略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把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集中起来,用于任何方面的目的。

——顾素《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材料四:前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

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达,寻至大乱,深可为戒。

——余汝楫《礼部志稿》材料五: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于钳制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1.材料一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实施的原因及特点有哪些?(3分)
2.材料二美国是如何“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臵其中”的?(2分)
3.请结合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解读材料三的观点。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评述中央集权制度。

(15分)
答案:
1.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1分)权力集中于中央(或皇帝总揽全国大权),(1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或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1分)2.《1787年宪法》(1分)运用三权分立原则,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分)
3.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建反法西斯国家联盟,打败法西斯国家等。

(每一史实1分,影响1分,总分不超过4分)
4.采用SOLO评分法。

(15分)
参考角度:
1、中央集权还是中央与地方层层分权,与制度传统有很大关联,但必须根据现实的政治经济需求来调整权力分配关系,才能取得积极作用。

2、中央集权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合理需求,也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

但中央集权缺乏对其限制的机制而走向专制集权,则将带来严重后果。

拓展提升:
中央集权还是分权,不是衡量民主与否的标志,关键在于包括法治、选举等民主的机制是否成熟。

或:无论是古代社会或现代社会,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与分权形式一样本无太大优劣之分,但关键是看有否限制其权力的机制设置与实施。

范文:
建议:
围绕“视角”1、2,以史实作依据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升至“拓展提升”层次即可视作一类卷。

视角正确,按论述详略赋分。

如视角单一,但论述详细有据,亦可赋高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