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百花园》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复杂图形的体积和解决有关圆柱与圆锥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采用直观入手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实践来认识形体特征,并在掌握形体特征的基础上理解表面积的求法,通过变形和做实验的方法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可形成几何体”,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重视操作与想象相结合,这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3.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等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北京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百花园》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数学百花园》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黄金螺旋线”“铁链的长度”等数学百花园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探索规律过程中所运用的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
“黄金螺旋线”“铁链的长度”都是以直观图的方式呈现探索规律的内容,学生对圆和扇形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数学百花园内容的知识基础。
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探索规律的方法、能力以及借助几何直观探究解决问题的经验,是学习本单元数学百花园内容的能力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黄金螺旋线”这一内容所要探索的规律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但是,认识“斐波那契数列”不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铁链的长度”是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基础上编排的,每个铁环都是完全相同的圆环,连成铁链后,由于所在的位置不同,每个铁环露出的长度不完全相同。
教学要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以及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该教材删去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第一单元介绍了圆柱和圆锥,通过多种角度探索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介绍了正比例和反比例,通过具体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其意义和应用。
教材还包括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容。
研究目标包括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探索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正比例或反比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预测未来。
研究变化规律也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研究一直是中学阶段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表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和描述应从小学阶段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在研究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教材设计了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地描述,再让学生尝试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例如,时间与速度。
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应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
因此,教材在呈现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分别运用了表格表示、图像表示、关系式表示的方法。
在后面正比例、反比例的研究中,也十分重视三种方式的结合。
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重要的数量关系,但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往往很困难。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
具体课节解读
比例的认识 问题1:结合“图片像
不像”的情境直接写 出相应的比。 教材通过淘气、笑笑 的对话,呈现了两个 角度写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为认识和理 解比例提供实例。
具体课节解读
问题2:揭示概念,认识内 项、外项等。知道可以写成 分数形式。
问题3:扩展素材的范围, 设计了“调制蜂蜜水”的情 境。
写出比例,判断两个比是否 相等,教材中呈现了两个角 度,即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比 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这是 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的主要方法。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3、本单元的问题解读与主要课节具体内容介绍:
问题解读二:“比例的应用”的教材设计与传 统的“解比例”的编写有什么不同,教学中如何 把握?本课节中用比例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教 学要求如何把握?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材在“试一试 ”中安排了“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 项的积”的规律的探索,这是学生学习解比例 的基础。
教材中没有出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名称, 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发现和理 解规律的本质,并能应用规律,并不在于“比 例的基本性质”的名称。
如教参中“知识技能评价要点”中的两个样例 :
单元具体内容介绍
样例1: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本样例直接已经将未知数用X表示,直接让学 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
样例2:学校图书馆科技书本数与故事书的本数 的比是2:3。科技书有32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
本样例直接告诉了两种书的比是2:3,学生可以 设故事书为X本,再根据题意写出比,组成比例 ,然后解比例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小学生来说,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比较 抽象,所以本节课用了“变化的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 概念作标题,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只要引导学生 用“变化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等通俗的语言描述就可以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数学百花园—铁链的长度》-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数学年级六学期第一学期课题数学百花园——铁链的长度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发现计算铁链长度中存在的规律。
2.在探索发现计算铁链长度中存在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探索铁链长度的规律。
学习难点:能概括提炼长度的规律。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铁链的长度,想一想铁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铁链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应用,观察铁链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说的?12分钟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研究内容观察这条铁链,这里面还蕴含着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由10个铁环连成的这条铁链拉直后到底有多长呢?2.认真思考,分析问题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预设:链是由一个个铁环连接而成的,所以我们要先知道1个铁环的数据。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铁环,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据信息?预设:(1)内直径8厘米,外直径10厘米。
(2)铁环的壁厚1厘米。
(10-8)2=1厘米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1个铁环的长度是10厘米,现在你能直接求出10个铁环连成铁链的长度吗?预设:(1)1个铁环的长度是10厘米,10个铁环连成铁链的长度是100厘米。
10×10=100(厘米)(2)我觉得1个铁环应该按8厘米计算,10个铁环连成铁链的长度是80厘米。
10×8=80(厘米)(3)我觉得他们两个说的都不对,他们一个是按外直径计算的,一个是按内直径算的,连接后的铁链由于所在的位置不同,每个铁环露出的长度也不完全相同,我觉得这条铁链的长度应该介于80到100厘米之间。
那到底是多少呢?大家快来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生1:我们还应该再观察观察这个铁链,到底应该是按8厘米算还是应该按10厘米算呢?生2:我们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 三 数学百花园《黄金比》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六年级下册三数学百花园《黄金比》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黄金比,感受其价值。
2.利用筛选、计算、讨论等学习方法,通过对比、类比和概括的数学思想探究黄金比,继续积累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黄金比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2学情分析
在学习《黄金比》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的利用比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除关系,能够正确地计算两种量的比值,这些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此外,将近六年地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这些就是学生的已有经验。
综上所述,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这个知识的能力。
学生可能要遇到的问题在于测量和计算,测量是指如果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话就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会影响后面的计算。
计算是指黄金比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学生直接计算肯定会耽误时间,也会在计算上出现问题,造成一些对数据的分析产生出来的不必要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材料1中标出相关的数据和计算器的配备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黄金比
教学难点:感受黄金比的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㈠直观观察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可和以往不太一样,因为我们要开展一次选美(板书)活动。
教师依次出示三个人、三只蝴蝶、三个建筑方案和三个长方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课堂情况1:经过教师统计发现选一号和二号的人最多,选择三号的人最少。
课堂情况2:经过教师统计发现选择1号的人最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数学百花园—黄金螺旋线》-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计1.根据要求在作业单上尝试研究黄金螺旋线活动要求:⑴观察曲线,并尝试对图形进行分割。
画一画⑵独立思考:曲线的形成上有什么规律?量一量⑶讨论交流,总结规律。
2.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分割情况课堂预设1:把黄金螺旋线内侧的端点作为起点,向曲线画出一条条的线段。
如下图:学生互动:这种画法,有些像鹦鹉螺外壳的花纹,画的很美,但是这些线段除了从内到外越来越长,没有固定的、有规律的位置,图形不规则,只能看出分割出的图形越来越大,但不能总结出规律。
课堂预设2:是从黄金螺旋线内侧的端点为中心思考的,可以分割出一个半圆和一个直角扇形。
然后,通过测量发现半圆的直径是2厘米,直角扇形的半径也是2厘米。
如下图:学生互动:这种分割方式很好,这样可以分割出一个半圆,一个直角扇形,而且半圆的直径就是扇形的半径,但分到第三个图形,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而且这个图形上的两条线段长度不一样长,因为黄金螺旋线从里到外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大,所以可以试试改变一下线段的长度和位置,把两条线段挪一挪,再拉长,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一个直角扇形。
因为发现这些不规则图形都比较接近直角扇形,如果可以,那就有点规律了。
调整之后如下图:调整后发现,黄金螺旋线可以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直角扇形,这些扇形从内到外,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它们半径之间也有关系。
从半径是2厘米的扇形开始,每一个扇形的半径都等于它前面相邻两个扇形半径的和。
课堂预设3:从黄金螺旋线外侧的大弧开始分割的,依次分割出四个大小不同的直角扇形。
再对半圆进行分割,得到两个大小一样的直角扇形,再通过测量数据和直观图形,发现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如下图:1.观察曲线,并尝试对图形进行分割。
2.思考曲线在形成上有什么规律?。
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百花园》教学设计
(3) 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良好。在图形组合与分解、数与图形综合问题的情境解决等环节,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索解题思路;而在数字排序、开放性问题创作等环节,个人独立操作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如数字拼图、图形猜谜等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或学具,如用小棒拼图形、用数字卡片进行计算等,在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 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大小等知识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
(2) 能准确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与分解。
(3) 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小组探究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复杂情境中确定解题思路。
2. 教学难点
(1)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2)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如数学乐园、数学童话等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百花园》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数学百花园》教材分析
1.第一层次,让学生独立填表,并通过填表回忆乘法表的结构,了解乘法表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既包括运算关系,也包括位置关系,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学生填写乘法表的过程也是复习乘法口诀的过程。
有序的分析与思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乘法口诀与乘法表之间的对应关系,让乘法表中的“位置”与“数”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初步感受在乘法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后乘积不变。
在“变”与“不变”的分析中,帮助学生认识乘法表,同时为后续发现和研究正方形数做好孕伏。
2.第二层次,应用乘法表与乘法口诀的对应关系,初步感知正方形数。
例如,以“4"为例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看表思考:4=( )×(
)。
将4=(2
)×(2)、4=(1)×(4)、4=(4)×(1)三个算式进行对比,通过数形结合,初步感知“正方形数”与“正方形”之间间的关系。
3.第三层次,将正方形数拆分成两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学生在填写乘法算式的过程中,有序思考,发现正方形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教案与反思
4、综合与实践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灵活运用。
2.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自己的不足,形成实事求是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发展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自觉反思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七单元数学百花园PPT模板
同学们,斐波那契数构成了斐波那契数列,它里面 蕴含了很多有趣的规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 找一找相关的知识哦!
利用课外书和电脑去了解下 斐波那契数列。
延伸拓展
数学百花园
铁链的长度
同学们,你们肯定在公园或者旅游景点看 过这样的铁链吧。其实它里面也蕴含了有趣 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吧!
这些添加的数和上面的数是一样的。
这一串数字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呢?
1、1、=2、=3、=55、=88、=113、=221 31
从第三个数开始,后面的数等于前面 两个数的和。
课堂检测
根据发现的规律,我们可以接着写下去。 1、1、2、3、5、8、13、21 34、55、89、144、……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上面的这些数在数学中称为斐 波那契数。斐波那契数不仅出现在鹦鹉螺中,还可以在 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 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 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些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 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 个正对的位置称为一个循回。叶子在一个循回中旋转的 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在一个循回中叶子数与叶子旋转 圈数的比称为叶序(源自希腊词,意即叶子的排列)比。 多数的叶序比呈现为斐波那契数的比。
我们得到的半径是:1、1、2、3、5……
这一串数字蕴含着怎样的规律呢?
+
+
+
+
1、0 1、2、1 3、53、8、138、21
+
+
+
1
2
5
+0、+1、+1、+2、+3、+5、+8,这些数并没有规 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要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全册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二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总复习里重点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解读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解读摘要:一、引言二、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内容概述1.教材的结构和编排2.教材的主要知识点三、教材的特色与亮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2.强调实际应用与生活联系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四、针对教材的教学建议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3.加强练习与反馈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我们看到了一套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材。
本篇文章将对这套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二、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内容概述1.教材的结构和编排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圆柱和圆锥、比例、有理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几何图形。
每个单元都由“课前引导”、“正文”、“练习”和“复习与拓展”四个部分组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本册教材涵盖了小学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比例的基本性质,有理数的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等。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的特色与亮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教材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都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强调实际应用与生活联系教材在介绍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注重将其与实际生活和应用相结合。
如在讲解百分数时,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在讲解圆柱和圆锥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教材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头,都设置了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针对教材的教学建议1.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三 数学百花园 北京版
数学百花园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美的奥秘的过程,在活动中,以研究“黄金比”为主题,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重难点】
1.运用“黄金比”创造美。
2.发现、了解“黄金比”的美妙之处。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通过测量数据,课本宽与长的比是多少?
2.通过测量数据,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多少?
3.通过测量数据,你的掌宽与手长的比约是多少?
二、课文学习,交流研讨。
1.你知道哪些建筑运用到了“黄金比”吗?
2.埃菲尔铁塔,第二层到塔顶的高度和整个塔身的高度比是_____。
3.“黄金比”的比值是多少?
三、学习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前练习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黄金比”?。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学百花园_教案1(7)
数学百花园【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并综合运用比的知识,探索发现黄金比。
2.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与发现认识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比值、学习史料,认识黄金比。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发现。
让我们走进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教师:(依次出示巴黎圣母院、古典建筑的典范帕特农神庙、雕塑断臂女神维纳斯、美丽的蝴蝶)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这些看似各不相关的事物给你什么共同的感受?学生:感觉它们都很美。
教师:它们美的奥秘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吧!(二)探索交流,认识黄金比1.请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填表。
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大家互相交流看看都有什么发现?3.全班交流并且小组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a:b大约都是零点六几。
(教师板书:a:b≈0.6)4.教师:美的事物是否都具有这一特点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共同来参加“长方形选美”比赛。
教师出示下图:教师让学生选择,并说一说想法。
教师小结:长方形美不美与它的长和宽的相对大小有关。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希纳早在100多年前就做过“长方形选美”的实验。
当时他邀请了592位朋友,让他们投票选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长方形。
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③号长方形最美。
教师:为什么③号长方形最美?教师:通过测量填表,我们会发现③号长方形宽是21毫米,长是34毫米,宽与长的比值约是0.618。
当长方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比接近0.618时,能给人更美的视觉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百花园》教材分析
教材以“长方形选美”活动,引出对黄金比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把静止的教材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
首先出示五个长方形,让学生“选美”,并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让学生测量每个长方形的长、宽数据,计算宽与长的比值,初步感知长方形美不美与长、宽之比有关;在此基础上介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长方形选美”实验的资料,引出对黄金比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关注身边的长方形,如测量长方形桌面、长方形玻璃的长与宽,计算比值,体会黄金比就在我们身边。
在认识黄金比之后,教材呈现了法国巴黎圣母院、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维纳斯雕像、美丽的蝴蝶等四张图片让学生测量长度、计算比值,体会黄金比在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及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教学时教师可以再搜集一些自然界中、艺术作品中、人体中等符合黄金分割的图片,让学生测量长度、计算比值、寻找黄金比,了解黄金比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关。
在欣赏完有关黄金比的图片后,教材安排了“测量并填表”活动,意在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通过测量长度、计算比值,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寻找黄金比。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开展活动。
表中的测量内容还可以再补充。
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得出的比值可能与0.618不同,通过交流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长、宽之比接近0.618,这个长方形看起来就比较美观。
现实生活中很多物品表面的长方形长、宽之比都比较接近0.618,黄金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