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薛法根老师

合集下载

《千课万人反思1》

《千课万人反思1》

《千课万人反思1》一、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

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和形象的简笔画,王超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二、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work、lookandmatch、playaguessinggame、sayand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

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

黄锴老师用“sayand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磁性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绘本故事“athirstycrow”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

夏恩力老师设计的“时光机”,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

陈贤德老师用"whatpeopleareyouafraidof。

"句型和同学交流时,直接在ppt呈现学生的反馈的问题。

蒋燕皎老师在一步步的和同学讲解绘画的过程后,把这个角色教给学生来演绎,让学生也体会到当一把小老师的乐趣。

一路辛苦,但也收获颇丰。

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李爽20第二篇:千课万人反思为学生的发展共同成长很幸运,在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了第二届千课万人高峰论坛。

虽然是短短几天,但随着听课的深入,认识加深了,眼界开阔了,理念更新了,前景更明确了。

耳边一直回响着这样的声音: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

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

承蒙领导厚爱,我才有机会去省城听课、学习。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即成长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五力修炼”下的成长课堂教学探究(“五力”即课程前瞻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创新力、课程执行力、课程反思力),提升教学软实力,关注个性差异下学生不同的成长状态,更新观念,成长学生,成长自我,让课堂成为一种学生真实学习的原生态呈现。

“成长”是鲜活的生命发展过程。

“成长”是“人”的成长,是教学主体儿童的成长,所以成长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学为重的课堂。

”浙大教授吴秀明开场给我们做了《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观》报告。

重点强调了当前语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熏陶、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

他指出:现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国版。

在国学一块非常欠缺,国学基础非常差,大学生不会古典诗词,中小学没打牢基础,要大大加强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小学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探索。

周一贯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带了一只公鸡。

人们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与演讲有何关系。

原来,先生是要以这只鸡做实验:他先抓紧一把谷子撒在讲台的桌面上,再一手把公鸡的头按在谷子上让鸡吃,公鸡一粒谷子都不啄。

先生把公鸡的嘴掰开,把谷子塞在鸡嘴里,公鸡挣扎着甩头,把已经塞在嘴里的谷子甩了出来。

最后,先生把公鸡放了,退开几步,把谷子撒在地上,公鸡才慢慢地啄食……这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如同公鸡啄食,要宽松、自由、顺合自然之道……”周老师指出,课改后由“怎么教”关心“教什么”。

王荣升教授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

“为谁教”比“教什么”“怎么教”重要。

优秀教师应该是目中有人(学生为谁教),胸中有书(课文教什么),手中有法(怎么教)。

崔峦老师作为小语界权威人士对语文教学的前瞻看法,值得语文教师反复琢磨。

我把他的几句原话记录下来: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根、因。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结出成长课堂的果。

《千课万人交流》

《千课万人交流》

《千课万人交流》“千课万人”是引领课堂教学前沿的课堂观摩活动,是外出学习的最高规格。

11月12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共同走进全国各地语文名师的精彩课堂,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

为期四天的活动,“名师云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

王崧舟、薛法根、窦桂梅、孙双金、虞大明、张祖庆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他们用激情演绎课堂,用实践诠释课标,他们的课堂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朴实无华,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带给大家一场场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智慧。

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展示了新课标课堂的力与精髓。

“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可谓成长课堂;遵引而不发,循不愤不启,求导之有度,才是修炼之道。

”周一贯老师说。

“教育即成长。

”我们不难看出本次千课万人的主题就是成长教育。

实现成长教育,落脚点就在课堂。

对语文课堂的关注,传统的观念一直是在探讨“怎么教”。

走进新课改,老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

于是“教什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且甚至以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渐成共识。

然而在成长课堂中,专家们首先瞩目的是“为谁教”。

同样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会因人而异。

所以,“为谁教”比“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

这些天看到了异彩纷呈的课堂,从儒下之风到种太阳的人;从着眼于当下的忧思难忘到飞行在童话天空;从捧腹大笑到不可名状的忧伤再到内心深深的感动;从广袤的草原到静谧幽幽的山林;从春联到对子歌;从大陆到台湾再到马来西亚;从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到教育专家的醍醐灌顶;从单篇课文到非连续性文本到民间戏曲剧本…我们在找回失落的读书声。

动听的歌声,低吟浅唱。

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里凝聚着小语人的坚持,这里有灵魂的共鸣。

一、提起作文,不仅学生,连老师心里都有一种恐惧---孩子们提作文色变的种种久而久之让老师也对作文教学失去信心。

2024年千课万人学习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千课万人学习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千课万人学习体会模版一、寓教于乐,乡村之音萦绕课堂在那充满欢乐的麦哨声中,我们步入了乡村的怀抱,体验着乡村孩童的纯真喜悦。

这节弥漫着笑声与欢乐的课堂,孩子们正实实在在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们学习着语文的表达技巧,掌握了标注和批注,学会了抓住关键段落来品味,体会到选材的独到之处。

在阅读《可爱的草塘》时,学生遵循一定的方法,通过圈画关键字来概括事件,再次领略到选材的独特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彰显了略读课文作为连接课内外阅读桥梁的功能。

品味虞大明老师的《麦哨》一课,我深感在教授略读课文时,教师应摆正自身位置,适时退居幕后,以更为开放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二、幽默风趣,知识润物无声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早已通过视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其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令人赞叹。

今日有幸亲耳聆听他的教课,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薛老师的课堂轻松自如,如同与孩子交谈,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积累了课本语言,复述了故事,理解了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

他巧妙运用“词串识字”的教学法,使学生在识记字词的也感受到了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了学生主动寻找和整理语文知识的能力。

《猴子种果树》一课中,薛老师发现了课文的结构特点,通过巧妙的词语归类,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字词,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他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通过逐步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讲述故事。

薛老师的课堂语言机智而富有启发性,开场白就让人印象深刻,他对学生的评价精准而层次分明,展现出教学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近距离接触“学法的根”,我深受感动,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

在薛老师的课堂中,我深刻理解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应引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和成长。

我期待能拥有这样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幸福。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以上所分享的只是“千课万人”这片知识海洋中的一朵朵浪花。

2024年千课万人学习体会模版(二)色彩独特,设计精妙,值得称道。

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而不简单——“千课万人”特级教师薛法根《寓言二则》教学赏析宁都六小温过房11月15日,我带着无数嘱托,怀着无限憧憬,来到浙江大学参加“‘千课万人’暨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

活动中,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辩课点评,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了我们这些寻梦、朝圣者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观摩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寓言二则》后,我被他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当,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折服,不禁即刻将感受诉于笔端。

环节简约,洗净浮华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仅有三大板块,一个是字词学习,一个是听讲故事,最后是结构运用。

他执教的《鹬蚌相争》也只有四个板块,即识记“鹬”字、初读概括、角色朗读、情景运用。

多少教师只要一上示范课,就认为应当来一点新意,多一些花样。

其实,这样的出发点也无可厚非,只是往往在一味求新意,求花样中却忽略了这样做是否有意义,让自己的示范课承载太多,负荷太多。

于是,课堂中不是多了一些喘息得你追我赶的匆匆,就是多了一些表面的热闹和繁荣,抑或多了一些没等果实成熟便采摘的急躁……方法简约,注重实效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是薛老师这两堂课的显著特色。

他并非一般老师一样进行生硬的总结和机械的传授,让学法的指导有贴标签的痕迹,而是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引导和课堂评价当中,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大教无痕。

1、在导入上,薛老师巧辟蹊径,直扣课题的“揠”“鹬”两个字简单切入。

他通过“揠”“鹬”的拆分和组合巧妙地渗透了“合体造字法”“拆分造字法”这两种重要的识记汉字的方法,还鼓励学生借助《汉典》,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其它的汉字。

这部分设计,看似平常,仔细体味,实则独具匠心,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四两拨千斤之妙。

2、在读、说的训练上,薛老师先要求学生放声读正确,再轻声读流利。

完成后他说这都还不算本事,能在读两遍之后讲述故事才算本事。

接下来讲故事时,他又以新手、老手、能手、故事大王等几个级别来不断给学生的“讲”提出更高的要求。

《千课万人作文观摩课》分享

《千课万人作文观摩课》分享

《千课万人作文观摩课》学习心得语文组 马海月 这次在杭州参加的作文研讨活动共听了14节作文观摩课和9场作文报告。

我不会谈很多理论,也不想给大家谈这些理论。

只想把这几天中我收获的精华,也就是对大家引导学生写作文最有用的实战性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观摩活动内容牵扯到方方面面,理念、方法很多,我就从薛法根老师谈到的作文的三种作用谈起。

薛老师谈到平时我们的习作有三种用途:第一种写作是传递信息;第二种写作是与人交际;第三种写作是表现自我。

第一种传递信息的作文,也是一种功能性作文,比如我们写的《通知》,《说明书》等等。

第二种是与人交际的作文,就是我们的交际写作课,这也是许多老师忽视的一种习作。

比如写《检讨》,《写建议》等等。

薛老师从一个《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中的鞋匠的儿子林肯在遭到别人羞辱时机智巧妙地应答对方为例,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在特殊场所机智应答。

第三薛法根老师的精彩报告种写作是表现自我,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练的这种表达自己心声的作文。

在这三类作文中,第一种和第二种作文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它们的用途却是很大的,有些学生上了初中,高中,甚至上了大学还不会语言交流,不会写通知。

写不好检讨,这与我们老师的重视程度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希望我们的老师今后在教学中重视这些方法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我重点说的就是表达心声的作文,我们平常老是说学生不会写,那么如何让学生会写作文,我把这次的收获做了个归纳整理,分享给大家。

一、从一二年级开始让学生模仿写在这方面做出巨大成就的陈琴老师介绍了她自己的经验,从一年级开始诵读大量儿歌,她一学期差不多上课时间只用一个多月,其余时间每天抽一节课上书法。

然后就是带领学生读大量的诗歌,边读边教学生们模仿诗歌,说诗歌写诗歌。

与陈老师意见做法一致的薛瑞萍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她带学生天天读《日有所诵》,学生们有了大量的积累,再写起来就变得简单了。

二、学会聚集真生活学生编作文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而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生活,学生往往写的是非常态化生活,而不是常态化生活。

薛法根教师的教学窍门

薛法根教师的教学窍门

薛法根教师的教学窍门薛法根教师是特级教师,是全国小语界的名师,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的校长。

因为他的名望,在全国各地巡回做课、作报告是常有的事。

因为他的资深,每日络绎来学校采访考察学习他的领导、记者、教师大有人在。

因为他的职务,天天等待着他处置的事务千头万绪。

因为他对语文的钟爱,每一个时段他对语文的研究从未停止。

用薛教师自己的话说,他最缺的确实是时刻。

有时感觉睡觉都是一种奢侈。

可确实是如此缺失时刻的薛法根教师,因为对语文教学的孜孜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探讨与挚爱,他硬是要主动去承担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

而他所任班级却是同年级最差的一个班(缘故在《聆听薛法根教师的讲座》一文中提及)。

有一名学生考试从未合格过。

大凡在一线从过教的教师都明白,质量多靠“时刻+汗水”凝结而成。

可如此一个班级,交给薛法根如此一个大忙人,他即便有洒不完的汗水,可他哪里有额外的时刻给小孩加餐。

还别说额外,确实是能把每一节该上的语文课上下来,把每一次该改的作业批改好,估量薛教师也常感力不从心。

薛教师说,他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他要把他的教学和对小孩的训练尽可能地圈定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

听薛教师如此一说,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我的爱好。

因为这也正是我孜孜追求的境遇和一直在试探的方向。

毕竟我是一个不太“勤快”的教师。

靠占用课间、午休乃至周末给学生加压而让考试分数上去的教师,我也是不大喜爱的。

他,能有些什么“高招”呢?●内容精要因为课堂只有40分钟。

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无穷大”的,而40分钟却是一个常数。

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必需沉思熟虑,通盘考究,精耕文本。

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讲在文本的出彩处,讲在目标的达处处,讲在学生的疑惑处。

●关注最末5名小孩薛教师说因为他的时刻有限,他不可能每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但自己的教学必需要有一个反馈,对小孩要有一个比较客观而充分的了解。

他的做法是,每一个知识点讲完以后,当即请全班最后5名小孩复述。

薛法根简介_0

薛法根简介_0

薛法根简介id=306010>(一)薛法根简介名师简介: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现为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从教以来,潜心研究丝绸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步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

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

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纸、期刊上发表了《语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50多篇论文。

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

薛法根简介二)教育的幸福幸福,来源于自己对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

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

教育,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真正领会幸福的真谛,并始终昂扬地行走在教育的幸福之路上!一在我儿时的印象里,能背着书包走进学堂,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游戏,是最幸福的事情。

7岁那年,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我硬缠着外公、外婆买来书包,吃了“坐精肉”(据说吃了这块肉读书时屁股不离板凳,会很定心),准备了糖果,新学期一开学就跑到学校去上学。

在排队点名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将我拉出了读书的队伍。

我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进了课堂,忍不住哭了。

好在小姑姑帮我花了2块钱(让我这个还很贫苦的家好一阵心疼),从学校买了《语文》和《算术》两本书,在家里教我读起书来。

于是,每天傍晚等生产队收工后,我总是和其他已经上学的小伙伴一样,长凳当桌,矮凳做椅,端坐在屋檐下写字。

听着大人们路过时啧啧的称赞,那幸福的感觉至今萦绕心头。

对读书的渴望、对学校的向往,让教育成为一件充满魅力、充满诱惑、充满幸福的事。

在路上“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在路上“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在路上——“千课万人”听课体会“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首词是辛弃疾所作的《清平乐·村居》,当学到这首词时,我对“吴音”充满了好奇:是什么样的声音、语言能被称为吴侬软语呢?当得知我要去江浙学习时,这种好奇和憧憬无以复加,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憧憬我踏上了去杭州的听课学习之旅。

一、不虚此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次的学习之行的话,那就是不虚此行。

火车在傍晚7点左右停在了杭州东,我们进行了短暂休整后马上赶到会场,报到、领资料、回住地已经晚上10点了,但我们依然精神抖擞,因为我们对明天的听课充满了期待。

薛法根老师首先登场,拉开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的大幕,培训活动十分丰富,有讲课、点评、辩课、讲座,每天的会场内都是座无虚席。

薛法根老师教授的《水》从检查预习入手,出示句子“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教师先引导学生读准“血管”和“血”的两个读音后再指导学生断句,告诉学生“句子长,要反复读,先读词语、短语,再读短句子、长句子,这叫分部读”。

老师指出有一个词与我们平常所知道的不一样,学生马上找到是“吸吮”,平时总说的是“吮吸”,老师把这两个词放到ppt 上,让孩子区分这两个词,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个是先吸后吮,一个是先吮后吸”,他的发言引起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

这时薛老师没有笑,而是郑重地评价这个孩子说对了,“词序不同,重点不同”让学生找一找两个词的重点在哪,学生马上说出“吸吮”重在吸,“吮吸”重在吮。

教师接着问吸和吮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沉默不语,老师问“它们有没有细微的差别?”学生结合着《水》这篇课文发现“吸吮”是大口大口地喝,迫不及待,“吮吸”是吃饱喝足了再吸。

老师肯定地说“你说得对”,“读课文时特别的词语要特别注意”。

接着老师又出示句子“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千课万人收获

千课万人收获

2014年千课万人听课报告与收获来到浙大这座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象牙塔上,我想起了邵逸夫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的财富来源于群众,应当回到群众中去,这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心。

我们这一代都是他的受益者。

来到逸夫体育馆内,一千五百多名老师像虔诚的信徒一样,认认真真记录着,生怕漏掉了什么。

我看到了他们的信仰,也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重担。

此次观摩会有22位主讲专家为我们展示,他们是有着甜蜜笑容、童真童趣的“糖果老师”许嫣娜,有字字铿锵,风趣幽默的老前辈黄亢美,有代表着京派语文扎实功底的张向华老师,还有还原语文朴实之风的薛法根老师,更有来自大陆、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许许多多的名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的盛宴,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薛法根老师的《青蛙看海》和张向华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薛法根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想起了我最喜欢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

他的课堂,第一大特色是,处处透着平和的气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发展的个体,用平和的语言和他们交谈,启迪智慧。

第二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语气、声音,听来令人身心愉悦,将自己的乐观睿智通过优雅的声线传达出来,感染和鼓励学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给予很多鼓励和引导。

课堂上大家心悦诚服地跟着老师一起去领略课文当中的智慧,获得学习的快乐。

比如讲到青蛙和苍鹰的对话的时候,请学生来当青蛙,读一读“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大家都在跃跃欲试的时候,薛老师请了一位坐在后面的同学,让他有感情的读,结果他因为没有注意听,把下面一段苍鹰的话读出来了,同学们正准备嘲笑他的时候,薛老师看着他柔柔地说:“天哪!你读到哪里去啦!”并且拍拍他的肩膀示意坐下,并让大家齐声朗读。

反思到我上课的时候,遇到一些后进生,处理的方式就有一些欠斟酌,他给我的启发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要把集体组织好,让大家在一个好的氛围互相感染,老师始终保持自己的优雅与平静。

千课万人心得1

千课万人心得1

深秋斑斓——杭州“千课万人”教学观摩有感这一次的杭州千课万人之行,如一夜春风席卷了整个杭州城。

深秋微寒的傍晚,我们同行的几个女老师一下车便有些瑟瑟发抖,一出车站便有兜生意的野导游在喊:“华家池10元1人,上车即走!”大家会心一笑,戏言千课万人已是杭州专利品牌。

当车子驶入杭州市区,一个陌生却又有些眼熟的城市,到处在动土,有施工中的地铁,新建的高楼,令人感慨。

历史名城和时尚之都,杭州是个千面女郎啊!踏着夜色匆匆忙忙跟着组长到体育馆领了资料,回首时已是月上梢头,满城灯火时,这就是来杭第一晚。

第二天,在干冷清新的空气中,踏着满地的梧桐叶,我们用脚丈量了去华家池的路。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千课万人”,两年前聆听了两日,没品过味了便回了。

这一次相信能细细体味。

二进华家池,陌生又熟悉由于步行耽搁了一些时间,到达会场时已是座无虚席,满眼望去都是俯首笔录的老师以及打开的雪白纸页。

登高攀爬找了个尽量接近专家的座,已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幸好有高科技——电子屏。

化繁为简真功夫,游刃有余见真章抛砖引玉的第一堂课是由苏州名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寓言两则》,一个“揠”,一个“鹬”,分分合合,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好玩、魅力;识字法巧妙实用,授课大巧若拙,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应用自如。

似茶香隽永,回甘良久。

一句口头禅般的“你傻呀”,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向他靠拢,仿佛找到了玩伴头领。

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让学生的心与文本交融,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体验,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坎上,让课堂呈现学生真实学习的原生态,让课堂成为儿童鲜活生命发展的过程。

这一节课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薛老师立足儿童的生命需求和成长规律而设计的教学,看到了儿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与体验中释放出的生命活力,真切地感受到他把课上到了学生的心坎上。

大巧不工、举重若轻,薛老师生动地诠释了“大道至简”的含义。

从字的音形义来回、到词的多角度品尝、再到段与篇的快乐披解与睿智生成,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谈笑间化作秋雨,滋养了课堂,滋养了学生,也滋养了听课“万人”的心田。

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

学习幸福震撼感动万金辉 4月6到4月11日我和同事结伴而行,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新常态课”研讨观摩会。

这样的名师课堂盛宴,“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着实让我震撼。

杭州学习中,在常态课中学经典。

台湾教师李玉贵的《蝙蝠和雷达》为大家翻开了文体教学的崭新篇章、问中求学、学中提问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法也为在场的教师所赞叹;王崧舟老师的《天籁》向老师们展现了儒雅之学风、语文之韵味;薛法根老师的《谈礼貌》将中华礼仪融入文本教学,将口语交际融入文本创作;孙双金老师的《春联》也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师生妙语连珠,课堂语文味十足,让人大开眼界。

新常态课中张祖庆的“头脑特工队”从孩子们喜欢的电影中挖掘写作素材,结合绘本,领悟表达方法,设计片段写作实践,最后以电影结尾为借鉴,引导孩子与情绪和平共处,既立足生活趣味,又开发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空间。

本次“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观摩会的主题是“新常态课堂”,“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小学语文“新常态”,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注入时代的气息,又要坚守语文的本真。

一堂堂生动的课堂,一场场前卫的报告,还有精彩的辩课,独到的点评,都掀起了会场内的一阵阵高潮。

王崧舟老师的课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就如他的课题《天籁》一样,他的课堂就是一次文化的追寻。

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把阅读经典上升到灵魂解放的高度,经典教育才可能从以字词掌握与文白对译为主的文言文教学老路上跳出来,进入文化、思想和历史的大视野。

这是语文老师的文化自觉,也是新常态课堂的价值担当。

王崧舟毕竟是王崧舟,他有想,也有做;他想得好,也做得好。

《天籁》这样一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的文言文,就这样被王老师驾驭得如此顺畅,如此轻松,如此成功,不得不佩服王老师的高明。

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

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千课万人活动汇报发言稿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去杭州听课学习的机会,也很荣幸能给我这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这次的杭州之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在班里对着学生我还可以侃侃而谈,但是要我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发言确实忐忑。

所以如果在汇报过程中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包涵。

对于4月10-12日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会汇报的主题是:且行且思考。

一、活动概况参加了4月10—12日“千课万人”小学低段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

所谓“学本课堂”其特征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关系。

短短的两天半时间里听了20多堂课,每一个课堂或多或少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教学上的方法,每一个课堂更是给了我们源源不断的思索。

本次研讨观摩活动邀请到了周一贯、戴汝潜、崔峦、薛法根、吉春亚、雪野、李玉贵、薛晓光、陈金铭、孙世梅、黄国才等29位全国名家名师,联袂推出一个辩课,6个学术报告,展示18节示范课。

将近三十多位名家,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辩课,也见到了我最激动,最爱的——名师薛法根。

二、精彩源于实在我就是一个实在的人,我就喜欢实在简单的人,更追求扎实简单的课。

薛老师我还是在xxxx滕王阁名师观摩会上《狼和羊》让我难忘。

《狼和小羊》是家喻户晓的童话,堪称经典。

然而一般老师除了让学生扮演“狼”和“小羊”作角色朗读,就是问学生:“狼是怎样一头狼?羊是怎样一头羊?”这样的教与不教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

如果能抓住羊与狼的两次“争辩”,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顿悟:即使能言善辩,即使有理有节,面对狼一样的敌人,也不必争辩,走为上策。

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争辩的言语能力,更是一种言语智慧。

出示薛法根的名师慧语:语感不可教,可教的是知识(语文知识)。

语文学科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等,故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目标总要求做到“三维一体”。

千课万人——精选推荐

千课万人——精选推荐

千课万⼈2017“理想课堂”:语⽂教育的“中国梦”在“霜叶红于⼆⽉花”的丰收季节⾥,在欢庆党的“⼗九⼤”胜利举⾏的举国同庆的⽇⼦⾥,“千课万⼈”核⼼素养下的⼩学语⽂“理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名城杭州如期举⾏。

特别令⼈欣喜的是本次活动的第⼀个重⼤节⽬是“千课万⼈名师⼯作室共同体”成⽴仪式。

回望“千课万⼈”教师研修机构从萌芽到冠名已历时17年,在这不能算短的时间⾥,我们不仅记录了教改的潮起潮落,⽽且更为数以百万计中⼩学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尽⼒,终于赢得了堪称“民间教育研修活动第⼀品牌”的殊誉。

在“⼗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新质量时代”的感召下,各地⼩学语⽂名师⼯作室,提出了希望成⽴“千课万⼈名师⼯作室共同体”的愿望,以实现“协作、引领、共享、发展”的愿景,以进⼀步促进⼩学语⽂教育改⾰,优化语⽂教育质量,全⾯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努⼒提升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成⽴仪式简短⽽隆重,由千课万⼈组委会师训部负责⼈致辞并宣布成⽴。

共同体由著名特级教师王崧⾈教授领衔;由著名特级教师周⼀贯先⽣为学术主持;教授吴⽴岗、汪潮、杨再隋、潘新和、董蓓菲,省教研员孙世梅、徐承芸、黄国才,地市教研员罗良建、李莉,特级教师何夏寿等为学术委员;由林志芳博⼠为秘书长。

成⽴仪式还同时宣布了⾸批共同体成员:全国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东、新疆等省市56家知名⼯作室。

成⽴仪式上还由共同体领衔⼈王崧⾈、学术主持周⼀贯和⼯作室成员代表滕衍平先后讲话。

“名师⼯作室共同体”的宣告成⽴,获得了与会2000余位名师的热烈反响,会后有不少名师⼯作室希望能加⼊共同体,⼀起为推进语⽂课改进⼊新时代⽽贡献⼀份⼒量。

本次活动还隆重发布了《核⼼素养下的⼩学语⽂理想课堂蓝⽪书》。

这可以认为是对千课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次靓丽转型和重⼤升级。

百年⼤计,教育为本;教育⼤计,始于课堂。

课堂之神圣,不能不令我们对它有理想的追求,乐意为它付出毕⽣的努⼒。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学本课堂让语文魅力无穷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学本课堂让语文魅力无穷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学本课堂让语文魅力无穷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学本课堂让语文魅力无穷月日至月日,带着一份期待和向往,我来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

有幸聆听了诸多名师的精彩课堂和讲座,感受了大家的风采:大气磅礴的孙双金幽默风趣的薛法根诗意洒脱的王崧舟思想独到的管建刚……。

短短的四天时间,专家们为我们呈现了多节课和多个讲座,让我们品尝了一顿语文的满汉全席。

这些全新学本的理念,真实的教学需要我们细细地咀嚼,慢慢地消化。

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华丽丽地拉开了本次千课万人的序幕。

听说这堂课是王老师献给自己恩师的教师节礼物,所以对这堂课更是期待。

导入新课时,王老师先公布课前预习调查的结果,目中有学生!然后通过不确定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层层理剖析,深入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然而王老师又不单单只停留在理解道理上。

他用林清玄最敬佩的三个人:慧能玄奘陆羽曾经历的不确定的生活,来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所经历的不确定的事。

告诉我们,不确定常常是破碎,是悲伤,是穷苦,是灾难……是无常。

面对无常,要经得起生活考验,要独立自主并转化能量努力生长。

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又一次被学生所深深的理解和运用。

而最后一个环节,更是让我们为之动容。

王老师先是出示了林清玄的一段话:清晨滚着金边的红云,是美的。

午后飘着慵懒的白云,是美的。

黄昏燃烧炽烈的晚霞,是美的。

有时散得干净的天空也是美的。

那密密层层包裹着青天的乌云,使我们带着冷冽的醒觉,何尝不美呢?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作者笔下,什么是不确定的?为什么在作者眼里,这些不确定的云都是美的?学生们悟出:因为作者的心态!于是,王老师很自然的打出一句话:心美——一切皆美。

林清玄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一切,它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当我们面对各种不确定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岂止是只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我们这些听课老师的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啊!是的,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其实都取决于他的心态。

小学语文老师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进大师领略风采

小学语文老师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进大师领略风采

小学语文老师千课万人听课有感-走进大师领略风采
我有幸第二次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

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

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虞大明、孙双金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

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

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像去年一样,王崧舟老师还是进行同课异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可亲、可敬的薛老师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鹤琰今晨步入会场时,远远地就望到薛法根老师瘦长的身影、和蔼的面容。

他正微笑着配合来自五湖四海的粉丝们合影留念,薛老师的亲和力,让他显得格外的可爱、可亲。

而接下来的学术报告,让这两个词的后面加上了一个——可敬。

为了激励一线语文教师将写作视为自己生活和写作的一部分。

薛老师开场就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们同学聚会时,他的同学总是质疑他,语文成绩这么差,还评上语文特级教师?门前流水尚能西,即使以前我们未重视过写作,未经过小马过河试水的过程,也可以从今天开始,让写作走进自己的生活。

薛老师一针见血地总结的写作教学的三个简单套路,差不多概括了现今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现状。

读一篇范文,同学分享好在哪里,模仿吧;做一个游戏,搞一个活动,现在你有素材了,去写吧;如何让文章生动具体,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还有修辞手法,去用吧。

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地在搞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知识点深入的教学,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对此,薛老师提出了写作教学的三个策略。

从动机走向目的。

与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不如去寻找
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写作需求,好像是商业公司寻找他们的潜在客户的需求一样,找到了,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写作,让学生能够将作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比如毕业班的孩子会对老师和学生有许多不舍之情,学写临别信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应用。

写作教学除了要解决无目的的难题外就是要为学生寻求读者对象,他们可以是同班同学、可以是亲朋好友。

人在交流中才能感到自己言语的价值,写作教学离不开读者的存在。

从观察走向体察。

薛老师提到了三种观察,其中的文学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观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提察。

看到一个人物外貌背后他的人生经历、阅历;看到一个事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等等。

如何让学生能够用心去体察自己的内心呢,薛老师讲到两个重要的词语:停顿、分解——让时间停顿、让动作分解。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咨询了李白坚老师一个问题,做了游戏了、搞了活动了,可孩子们还是写流水账,不会生动具体得抓住重要环节怎么办。

李老师传授了我一个方法,就是在游戏的关键时刻让同学们停下来,不许动,互相观察彼此的动作、表情等,这才是真正的动作分解,并且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内心体验。

薛老师还提到一个让学生体察自己内心想法的训练途径,就是每日放学前写反省日记:我今天收获最多的课是什么?收获最少的课是什么?我······这种持续的反思、自省训练
会潜移默化地提高着学生们用心看世界的能力。

从阅读走向写作。

朱光潜在《谈文学》中提到过,低俗的读者关注的更多的是故事的情节。

所以,多读未必写得好。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里的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讲话、仿写、补写、角色转化等方法去练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薛老师从一线教师的实际出发,不大谈理论知识,而是以一种通俗易学的语言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方式方法。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专家、教师都和我一样,期待再次与薛老师的相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