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财经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财经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19世纪中期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纸》为起点,我国的财经新闻写作发展已有15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财经报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生产热情,展现出经济建设的欣欣向荣场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十年文革新闻报道中,假、大、空盛行,尤以财经新闻报道失实最严重,财经新闻呈现出概念化、公式化的趋势。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财经新闻写作没有形成较高的起点,教条味、机关味太浓。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经新闻再次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日益成为各级新闻媒体重要的报道内容,写作水平也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当前财经新闻报道中,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概括为: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

缺乏可读性。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这就是缺乏可读性的一个表现。可读性,是新闻作品赢得读者的重要方面。可读性不强,也就失去了读者,社会效益锐减。财经新闻不像政治、外事活动有许多有趣的细节,也不像文娱、体育活动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场面,财经新闻主要报道经济发展形式和投资方向,这些无疑让受众感觉接受难度偏大。从财经新闻社会实践而言,不少财经新闻以专业性为名,呈现出数字堆积、文字枯燥等问题,让受众感觉到乏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陈亮以2007年第一季度《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3家财经类报纸的新闻文本篇幅进行分析发现,3家财经类报纸平均每期头版头条都是两三千字的长篇报道,而每句的字数

最多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平均每句字数53个字,《中国经营报》平均最少,但也将近50字。美国各报业协会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报道要有可读性,关键之一是写短句。研究揭示了可读性与句子长度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此研究结论对应于我国财经新闻写作,那么一句话长达50个字,阅读起来肯定会艰深难懂①,何谈可读性?!

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缺乏揭示经济规律可能性。财经新闻基于对现实经济活动作观察分析,对已经为人们所证实的经济规律加以新的解释。财经新闻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已故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蓝鸿文先生认为,财经报道的概念应从广义上来理解,它应该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经济活动中一切有关理财的报道②。每个领域都包括大量子系统,具有庞大的系统体系,形成较为复杂的理论和专业规范。专业性是我国财经类报纸的立报之本,也是鲜明的身份标识。但报纸上的财经新闻大多以介绍性信息报道为主,缺乏一定的启迪意义。比如,有的单纯报道新近发生的经济现象,却没有分析解释;有的财经报道分析只停留在非专业的层面,无法深入探讨,也就不存在我们所说的启迪意义。同时财经报道还缺乏预测性、反馈性。财经新闻又因缺乏前瞻性和宏观性而长期滞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实力与国际大传媒集团竞争,专业性不强,无法受到业内专家的青睐。

可见,当前我国财经新闻对于普通受众存在可读性不强的问题,对于专业受众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那么,财经新闻该如何写作呢?我们说,有深度的财经新闻必然涉及经济理论,往往给人以枯

燥的感觉,读者面会变窄;娱乐性太强,缺少专业性,又不成其为财经类新闻。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这就要求财经新闻记者在组织策划、写作财经报道时,既要考虑新闻价值,又要考虑到工作价值,并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贴近实际。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财经类报刊竞争力调查的报告》显示,读者阅读财经类报刊最希望获取实用信息。因此,实用性是财经报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之一③。故在财经报道的写作中,应从经济实用信息出发,使受众便于感性接受,若在实用新闻基础上,拓展财经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将使财经新闻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非财经类新闻也可以转变为财经类新闻。比如天气和战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变化,这可以成为财经新闻的报道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实用信息的需求。

贴近生活。《财经郎眼》是一档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以闲话家常的方式为观众评说当前最抢眼的财经事件或话题。这档节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颇受受众好评,同时也吸引了英国《金融时报》的目光。这档财经节目的话题广泛,特别是对民生经济事件关注,对普通受众关注的养老保险、物价、房价、个税等问题一一解读。当然,对于《财经郎眼》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不在此次讨论的范围内。财经类报道也有许多和《财经郎眼》无法比较的地方,但该电视节目以通俗的经济解说来报道财经新闻和报道内容贴近生活的报道理念,值得借鉴。

贴近群众。我国著名经济记者艾丰形容财经新闻是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能看得明白。《华尔街日报》一位主编也说过,二流记者能把事情向专家说清楚,一流记者则能把事情向一个小学生讲明白。在美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报纸文章要让八年级的学生看得懂。可见,贴近群众的认知是各国财经新闻写作共同的标准。为此,财经新闻工作者应多接近普通受众的认知水平,多使用短句,增强财经新闻的节奏感。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财经报道如何才能力避枯燥,写得鲜活生动呢?实践证明,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财经新闻写作特点,着力受众的切实需求,注重满足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跳出模式化写作的窠臼,以个性化、通俗化的语言撰写财经新闻,同时兼顾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与专业性,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财经问题,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