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财经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

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

财经新闻写作方法及要求浅论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

财经新闻,从内容上看,它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方面的东西,还包括证券、投资理财、工商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新闻的定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动态地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体现在:首先.我国报刊的财经报道读者定位不明确。

文章风格游移不定。

其次。

财经新闻观点存在片面性,宣传昧、工作味太浓。

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再次.从写作的语言姿态来看,财经新闻的语言存在枯燥、乏味,形式呆板、拘谨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象,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我国财经新闻的写作要求及方法:一、财经新闻报道应“国际化”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报道内容的国际化,甚至全球化。

即把世界上的重大财经事件、财经现象、财经走势以及影响财经运行的新闻事件作为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是报道视角的国际化。

国际视角就是指在报道时,不仅仅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视角来看待和报道国际新闻,同时要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立场来报道世界和观察世界。

首先,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

经济报道的客体发生这种深刻变化,要求财经新闻报道者要有全球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把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放眼国际, 也是受众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经济界人士需要了解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因此,了解世界经济走势成为一部分经济界人士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提出的客观要求。

再次,放眼国际,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财经报道也必然要走向全球化。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有力武器,国际内容和国际视角成为衡量财经新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新闻稿撰写中的四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闻稿撰写中的四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闻稿撰写中的四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新闻稿撰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到整篇新闻稿的质量和可读性。

本文将介绍新闻稿撰写中的四个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问题一:信息不清晰、层次结构混乱解决方法: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层次结构的清晰性在撰写新闻稿时,首先要明确新闻稿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并将其置于文章的开头部分。

接下来,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层次结构进行组织,使用段落、标题和标点等手段来凸显重点和转折。

确保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与上下文相互连接。

问题二:语言啰嗦、表达不精炼解决方法:简洁明了,适度运用修辞手法为了提高新闻稿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语言应当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适度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比喻等,可以提升文采和表达的精炼程度。

同时,需要注意语言风格应与新闻稿的性质相适应,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感情用词。

问题三:信息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解决方法:确保来源可靠,引用权威资料新闻稿的内容必须具备可信度和权威性,这样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和信任。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选择可靠的资料来源,并在文章中注明参考来源。

此外,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也是提高新闻稿可信度的有效方式。

如果有条件,可以采访相关专家或当事人,获取一手信息,从而提高新闻稿的权威性。

问题四:缺乏鲜活的案例或具体事例解决方法:寻找新颖、生动的案例或事例新闻稿需要具备新鲜感和生动感,而一个鲜活的案例或具体事例可以让新闻稿更富有吸引力。

因此,在撰写新闻稿时,可以寻找相关的案例或具体事例,将其融入到新闻稿中。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总结:在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信息不清晰、语言啰嗦、信息缺乏可信度和缺乏鲜活的案例或具体事例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和层次结构的清晰性,简洁明了地表达内容,确保来源可靠并引用权威资料,寻找鲜活的案例或具体事例来丰富新闻稿的内容。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采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真实性、传播速度和个人隐私泄露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新闻采写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分析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信息真实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然而,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常常存在较大的问题。

考虑到新闻媒体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得到充分保证。

如何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成了当前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办法:首先,媒体需要竭力避免虚假或失实报道。

在报道某个事件之前,媒体应该仔细核实各方信息的真实性,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

其次,媒体应该对自身的道德和社会职责产生高度的认识和自律。

这就需要媒体在报导事情时时刻注意客观、公正和真实的标准,通过专业的采访人员和科学的采访方法保证报道真实。

此外,国家机构也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监督和管理。

问题二、传播速度网络的快速传播速度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但是,也正是因为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导致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变得更加重要。

尤其在公共事件等热点新闻报道中,迅速传播的信息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话题讨论,所以新闻采写的速度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提高新闻采写的速度和准确性,新闻媒体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

例如,通过设置实时新闻快讯、推送新闻通知的方式,及时报道最新事件的动态变化。

此外,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新闻审查机制进行快速信息的较真较实。

它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将具有客观价值并符合新闻价值的信息提供给观众,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实效。

问题三、个人隐私泄露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然而,网络时代的新闻采写往往会涉及到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如果新闻媒体在采写和传播中没有完善的机制加以保护,将会导致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浅析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浅析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浅析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知这些信息,报纸、网络,又或是手机。

而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媒体,抑或是现今的数字媒体,都离不开新闻这一重要的写作形式。

以传统纸质媒体为例,它之所以被社会群体所需要,是因为它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便是通过新闻这一形式表现出来,无论是时政、财经,还是娱乐、体育。

电视上的新闻报道,也是在成为文本形式后又被主持人播报,这一文本形式便是新闻稿件。

新闻写作是媒体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他们的基本功。

若是离开了新闻,想必各类媒体立身的第一要素便消失了。

正因为此,媒体从业者有必要对新闻写作加以重视,从而为自家媒体的发展争得社会群体的关注。

但是,在当前这个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新闻写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当前新闻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常说“看电视”,而电视媒体发布的新闻多是通过人们看电视的过程被人们所接受。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一般会略去次要内容,只把重要内容记住。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个新闻是怎么写的,是否存在错误,很少有人会去关注。

而报纸等纸质媒体是白纸黑字印刷出来的,在读报的过程中,因为眼睛也在关注,一篇新闻稿件中存在什么问题,读者一目了然。

网络媒体也是如此,文字在网页上,读者一览无余。

因此,在这里,我以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例,来说一下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新闻写作拘泥一种格式,即“套”,每一篇套用同一种格式,死板没有生气。

某高校网站曾有一篇新闻稿件,内容是写一次会议,文中首先是“某年某月某日,我校某系召开会议”,接下来介绍会议主要内容,最后是会议的意义,典型的“三段论”格式。

作为一篇新闻稿件,这样的格式倒也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在看该网站上其他稿件,竟也都是这么个格式,甚至于“意义”这一部分竟也都大同小异。

其次是文章只有一副骨架,而缺乏骨肉和灵魂,即“空”。

很多文章只是泛泛地写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却没有深入了解事件。

谈财经新闻报道的常用写作技巧

谈财经新闻报道的常用写作技巧

谈财经新闻报道的常用写作技巧财经新闻报道,这个看似枯燥的东西,真要写起来可有不少“猫腻”。

你要把一堆数字、图表、经济术语,写得让人既能理解,又不至于犯困。

说白了,财经报道就像做菜,调料得放对了,味道才能正。

今天咱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写出一篇既有“干货”又不让读者打瞌睡的财经新闻。

先说说,财经新闻报道的第一技巧——简洁明了。

别小看这一点,很多人看到财经新闻,脑袋一晕,看到那一长串的数字、专业名词,马上就“跳出”了。

你想想,看个新闻能让人睡觉,这算不算“本末倒置”?所以呢,写财经新闻,千万不能拖泥带水,废话少说,直奔主题。

比如说,股市跌了多少点,涨了多少个百分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得讲得简单直接,不要绕来绕去。

想象一下,你在跟朋友讲这个事,朋友没时间听你罗嗦,就要一针见血的结论。

要聊的就是“故事性”了。

别忘了,财经新闻不仅仅是数据堆砌,而是要有“戏”——也就是有“背景故事”。

一条新闻背后的原因远比新闻本身更吸引人。

比如说,某公司股价暴涨了,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公司做出了创新的产品?还是背后有大资金进入?抑或是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这就像讲一个好故事,得把情节讲清楚,人物也要丰满。

而且别光说事件本身,要让读者感受到那股“劲头”。

你可以想象,在新闻的结尾加上一点儿“冲击力”,让人看到最后不想放下,这样才有意思。

写财经新闻,最重要的还得是“让数字活起来”。

不信?你想想,那些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天天在讲数据,但谁又能在听他们讲的时候不打个哈欠?这就得靠你在文字上的功夫了。

比方说,你报道一家公司季度营收上涨了百分之三十,可以不光是报数据,还得带上一点儿“味道”。

你可以说:“这家公司这个季度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吃一惊,收入像坐了火箭一样直冲天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破天荒’!”有了这些生动的语言,新闻就不会显得那么干巴巴的了。

再来说说财经报道中的“细节打磨”。

很多时候,新闻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大框架,而是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小细节。

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新闻传播学论文【精品论文】

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新闻传播学论文【精品论文】

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_新闻传播学论文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新闻报道方式单一、不重视新闻价值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新闻报道中“报喜不报忧”的问题,以及对所报道的专业业内知识不了解或是了解不透彻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把握几个大方向,首先,记者本身一定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次,一些媒体人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将新闻真实全面的报道给受众,真正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最后要追求创造性报道,吸引受众眼球。

关键词:新闻报道方式灾难性报道一、时政新闻报道方式老套、内容单一在目前的各类时政新闻中,新闻的几个要素似乎都不缺。

以会议新闻为例,不外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了一个什么会议,谁主持、谁讲话,会议有什么主要事项等等,新闻要素似乎都具备了,但是往往成为新闻八股,陷入格式化,机械而无实质内容,新闻成了面面俱到的文件,让受众觉得枯燥无味。

很多记者在报道的时候仅仅局限于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要闻就是会议议程的电视版和领导日程汇报,而且在采访过程中只担心漏掉程序、写错名字职务之类(重要人物的名字、职务当然不能写错,这些是基本要求),不重视挖掘其中的新闻价值,这显然是错误的。

要使时政新闻受欢迎,就必须突出民生视角,从群众理解和关注的角度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新闻、这不仅发挥了时政新闻的最大传播效果,也加强了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新闻报道中“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新闻的三要素是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鲜性。

中国有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在当今我国新闻报道中就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问题。

在对外宣传上,注重宣传繁荣的一面,负面内容很少报道,新闻内容缺乏真实性。

当今的新闻媒体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端正对媒体功能的正确认识,不能要求媒体每日、每时都在那里塑造社会主义祖国完美无瑕的形象,而是要报道一个真实的中国。

有些失真的报道使许多国外的受众得到的印象是中国农村也有成片的别墅,城市里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而实际上,中国有数千万人,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甚至有些地方仍然未通公路。

2024年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4年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4年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财经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市场的动态变化,而且成为了影响公众投资决策、塑造企业形象、引导市场舆论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财经新闻教育作为培养专业财经新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现实中我国财经新闻教育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教育现状分析教育规模与需求:近年来,我国财经新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财经新闻相关专业或课程。

这既体现了社会对财经新闻人才需求的增加,也反映了教育机构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

然而,相对于实际需求,现有的教育供给仍然显得不足。

财经新闻行业对于专业、深入、具有独特视角的报道需求日益增强,而现有的教育体系在培养这类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师资力量:财经新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的师资力量虽然整体上在不断壮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的财经新闻从业经验,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新技术、新媒体的掌握不够熟练,难以适应财经新闻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我国财经新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部分课程过于注重理论传授,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课程对于新兴领域和前沿技术的涉及不够深入,难以满足财经新闻行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与市场脱节:财经新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财经新闻行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然而,现实中财经新闻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教育机构对于财经新闻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变化反应不够迅速,难以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教育机构与财经新闻行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财经新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国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普遍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我国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普遍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
一 、 财经类新 闻报道 中的普遍 问题
1, 】缺 乏 现 实意 义和 深度 许多财经类新 闻报道 只对相关 问题进行 提出 ,却并没有进 行充分 的 分 析和研究 ,从而导致新 闻质量下 降 ,缺乏相应 的现实 意义及深度 。甚 至一些财经类新 闻只进行一般化 的直观报 道 ,连问题都无 法提 出。财 经 类 新闻深度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不具有 指导性 ,并 且预测性较 少 、反馈 性 较 少 、动态性较少 、直接性较 少等方 面。而形成 这种原因 的主要因素在 于 ,财经类新 闻缺乏要素 ,并 没有将 现实情况的概括 、未来情 况的分 析 以及提m实现条件这三 个要素 进行统一 ,而三个 要素 相互影 响和作用 ,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人手 ,才 能保 证三个要 素的协调发展 。而还有一 部 分 原因因素在于 ,财经类新 闻报道对 于新 闻基本要素的故 意忽略 ,重 点 对领导头衔姓名进行报道 ,使 得财经类新闻报道变成 了吹捧性稿件 ,并 没有注重新 闻的接近性 和读 者的接受性。这种因素的 出现,主要是基 于 财 经 类 新 闻 稿 件 的 困难 性 和 专 业 性 。 以财 经 新 闻 报 道 的 制 作 流 程 进 行 分 析 ,往往一篇财经类新 闻需要耗 费记者较大的时间进行深 入 ,而新 闻制 作 的困难性 ,和财经新 闻的发布速度无法达成有效的结合 统一 ,从而 造 成 了深度和速度 的矛盾性 ,使 得财经类新闻报道的质量 降低 ,并缺乏 相 应 的 深 度 和 现 实 意 义 。 1. 2缺 乏 责 任 意 识 财经类新 闻报道普 遍缺乏相关资料以及 图片 ,并且信 息收集方式 单 一 , 从整体来看 ,大部分财经新闻类报道的收集方式 只是单 向性 的 ,由 媒 体进行单方收集 ,因此造 成 了财经类新闻不具有较强 的时效性和互 动 性 。导致记者往往会 将 现有 的通讯 稿件 及 资料进 行 整理 ,从 而 敷衍 了 事 ,造成 了新 闻报道 内容的枯燥性和乏味性 。并且财经类 新闻报道 之中 会 出现部分软性广告 ,将 自身信誉作 为代 价 ,来换取 现有利 润的行 为 , 是在侵蚀整个财经新 闻报道行 业的整 体利益 ,恶化 了原有 的广告环境 , 并对市场秩序造成 了破 坏 ,导致整体广告效应下降 。而媒 体也 因为 软性 广告的存在从而 失去市场权威 ,并减少 了对市场 的有效 监督作用 ,也是 当今财经新 闻在 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阻碍 因素 ,厂家和 商家对新 闻报道 的赞助虽然是报业 的资金来 源 ,但 对软性广告的植入 ,却 导致 了新 闻受 众的情绪 问题 ,从 而使 得财经类新闻的影响力减弱 ,并不 利于财经类 新 闻 报 道 的长 期 发 展 。 1. 3缺 乏 宏 观 知 识 我 国财经类新 闻报道的发展趋势势必将从纯客观报道 走向综合性 分 析 ,而这也要求 财经类新闻报道需要从社会多个方面 寻找经济信 息 ,将 报道 的内容尽 可能涉及更多的领域 ,并在政治 、教 育、文化 、科技 和社 会等方 面 ,围绕 财经这一核心 因素进行综合性思考 。而 这种宏观知识 也 对财经类新 闻报 道从 业人员的素质提 I叶I相应要求 ,从业人 员应 当加一 部 加强 自身 的专业 知识 ,并树立宏观意识 ,加强发现新 闻隐含价值和 隐性 意 义 的能 力 。 而 当 前 的 财 经 类 新 闻 报 道 的从 业 人 员 并 没 有 巨 额 被 相 应 素 养 ,无法 以高度 的眼光和思维进行思考 ,也并没有熟悉 “以案示法 ” 的

如何写好财经新闻报道

如何写好财经新闻报道

如何写好财经新闻报道1、财经新闻必须立足于某一具体事实,客观真实,不能凭空捏造。

比如,《南方周末》2013年4月11的经济版《微信的买路钱,——请踩着别人的肩膀而不是尸体前进》一文中就微信是否收费问题进行了报道。

《“8号文”的银行冲击波》对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业界简称“8号文”,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报道。

2、基本的的五个W一个H是必须的财经新闻是新闻的一部分,必须满足新闻的五要素,即五个W一个H。

凤凰财经网2013年04月15日《农夫山泉三大证据炮轰华润怡宝:不要有胆做没胆认》,今日,农夫山泉“品质风波”继续发酵。

农夫山泉先发声明否认“执行的标准不如自来水标准”一事。

而后针对华润怡宝昨日声明再次回复,列举三抹黑证据直指华润怡宝。

农夫山泉列举出的三个证据分别是恶意宣传单页的图片,网站抹黑报道截屏以及负面广告的照片。

农夫山泉称华润怡宝有胆做没胆认,并明确“约战”:请华润怡宝拿出直面错误的勇气。

3、财经新闻也要讲求时效性、重要性第一财经网《“国五条”落地初探:个税老办法仍通行》,“国五条”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报道的时间是2013年4月12日,与国五条发布的时间差很短。

2013年4月15日凤凰网新闻《计局:内地3月CPI同比涨2.1% PPI同比下降1.9%》报道了三月份居民消费指数。

4、财经新闻要求比较严谨准确,需要数据支持。

比如,,《南方周末》2013年4月11的经济版《“8号文”的银行冲击波》一文中多处引用了数据,“一年以内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幅度为0.11至0.16个百分点”,“金融板块共蒸发了3500亿市值”,“8号文影响社会融资规模1.9万亿元,约占全年社会融资总量11%”。

5、财经新闻写作需要使用专业的词语。

凤凰网财经新闻证劵2013年4月13日《高盛:未来三年是牛市亚洲股市将表现佳绩》使用了“股本回报率”、“标普500指数”、“欧洲斯托克600指数”“A 股”、“B股”等专用名词。

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问题与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财经报道在国内媒体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我国的财经报道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传递不准确、偏颇的报道角度、缺乏深度和理性分析等。

本文将就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思考。

首先,我国财经报道存在信息传递不准确的问题。

由于新闻生产存在时效性和压力,媒体往往追求速度而忽视准确性。

有时候,媒体为了迎合公众的热点需求,可能会发布未实际核实的消息。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业务水平高的编辑和记者,他们对于财经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在报道中出现错误和歧义的信息。

其次,财经报道存在偏颇的角度和倾向性报道。

在现今社会,媒体往往成为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工具,可能会受到威权和广告商的影响。

因此,财经报道中的角度和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这种偏颇的报道容易导致公众对于事实的认识产生偏差,失去真实的了解。

另外,我国财经报道还缺乏深度和理性分析。

在财经报道中,仅仅报道事件本身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而是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然而,目前我国媒体中缺乏独立的分析师和专家,无法提供足够深度和理性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样一来,让公众对于财经领域的理解变得片面和肤浅。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改进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

首先,媒体机构需要加强对记者和编辑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财经知识和业务能力,才能提供准确、真实的报道。

此外,媒体机构应注重内容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点击率和广告收入。

只有以深度分析和理性报道为导向,才能满足公众对于真实信息的需求。

其次,媒体机构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应避免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确保报道的公正和中立。

媒体应当将客观事实和真实信息放在首位,同时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声音,给公众提供全面了解问题的机会。

最后,媒体机构可以与独立的分析师和专家合作,引入其声音和观点。

专业的分析师和专家能够提供深度和理性的分析,为公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财经报道。

当下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的困境探析

当下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的困境探析

当下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的困境探析目前,财经电视台在新闻生产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闻内容的质量、商业化压力以及媒体形态变化等方面对当下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的困境进行探析。

一、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的挑战之一是新闻内容的质量问题。

由于新闻行业的商业化发展,一些财经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利润,往往将轻松娱乐的新闻内容放在重要财经新闻的位置上,给观众提供了一种低品质的新闻产品。

这种情况下,财经电视台往往会忽略对于经济、金融等复杂话题的深入解读和客观分析,而更多地注重娱乐化的呈现方式,从而无法满足观众对于深度新闻的需求。

二、商业化压力是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面临的另一个困境。

由于商业利益的需求,一些财经电视台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受到了赞助商、广告商等的影响,甚至可能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例如,财经电视台可能会向广告商提供有利的报道,或者在新闻中夸大观点以吸引更多的广告赞助。

这种商业化的压力使得财经电视台很难提供真实、客观的深度新闻报道,严重影响了新闻内容的质量。

三、媒体形态的变化也对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带来了困境。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地获取新闻信息,这使得传统的电视报道受到了冲击。

财经电视台在面对这种变化时,需寻找适应媒体形态变化的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很多财经电视台仍然固守传统的观众观看模式,没有及时调整内容形态和提供多元化的新闻产品,导致深度新闻的生产难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针对以上困境,财经电视深度新闻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现状。

首先,财经电视台应该坚守新闻的核心价值,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

其次,在商业化压力的影响下,财经电视台应该更加注重新闻自身的价值,避免与商业利益发生冲突。

最后,财经电视台应该积极适应媒体形态的变化,创新新闻呈现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便捷的深度新闻产品。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在网络时代,新闻采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过度追求点击率和阅读量;缺
乏严谨的事实核查和深入报道;过度借用他人报道和套用模板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新闻伦理建设
在网络时代,新闻采写要遵循严格的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

媒体应该尽力做到真实、
客观、公正,坚守新闻质量和品牌,杜绝造假、以讹传讹、恶意炒作等不良行为。

同时,
应该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持独立和客
观的态度。

二、加强事实核查和深度报道
新闻媒体可以加强事实核查制度,每篇报道都要有明确的事实来源和证据支持。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新闻背景和相关细节的深度挖掘,做到真正的深度报道,避免浅尝辄止的现象。

新闻应该注重解决问题,引导社会关注重要信息和热点话题,而不是过度追求点击率
和阅读量。

三、创新报道形式和模式
在网络时代,新闻媒体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模式,来吸引读者和提高阅读体验。

比如采用图表、短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把新闻内容进行更直观、生动的呈现;采用精
品推荐的方式,推荐值得读者深度阅读的优质文章;同时也应该鼓励读者参与新闻报道,
提高信息的公众性和互动性。

总之,网络时代下的新闻采写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新闻伦理建设、加强
事实核查和深度报道以及创新报道形式和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新闻媒体的质量和影响力。

浅谈当前经济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谈当前经济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速 发 展 ,经济 新 闻 日益 受 到读 者 关 注 ,各 地 主 流媒 体 纷 纷 开辟 经 济 新 闻版 , 专业 财 经 媒体 也 竞 相 涌现 。 各 媒 体 为搞 好 经济 宣 传 进 行 了不 懈 的
上 独 立 核 算 工 业 完 成 总产 X X亿 元 , 可比价格计 算为 X 按 X亿元 , 比 年计划增长 X X亿 元 ,增 幅 × 比 %,
X X亿元 。 为年计划的 X , X 比去年增长 X X亿元。” 就显得既简洁又有力了。 2缺少“ . 人气” 大量 的经验性经济 新闻常 常见
“ 今年 ,X市工业方面再创佳绩 , X 截


物不见人 , 读者 感觉毫无生命力。 记
者 在采 写 过 程 中 ,关 注企 业 物 流 方 面 的东 西 多 , 关注 决 策 者 , 主体 人 的 东西 少 ,侧重 企 业 的 兴 衰和 产 品 的 价格 、 场 , 市 或者 是 把 采 访重 点放 在
性少的弊端。经济新闻因缺少前瞻
性 和 宏 观 性 而 长 期 滞 留 在 初 级 阶
些记者不顾 自己理论功底 、实践经 验等方面 的欠缺 ,自觉不 自觉地 以
权威 人 士 的面 孔 出现 ,对 经 济 方 面
是披 露伪劣产 品张冠李 戴 。
在 经 济 新 闻报 道 中 ,有 的揭 露 假 冒 伪 劣 产 品 ,却把 被 假 冒者 不 加 区别
业素养。
了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果。
当前 我 国经 济 新 闻 报 道
关 键 词
经 济 新 闻 写 作
问 题
存 在 的 问题
1缺乏可读性 .
复多余 。因为有实际完成数 ,有增

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

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

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摘要: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刻知晓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电视、广播、纸媒以及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新闻、了解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闻编辑记者作为这种承受高压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他们秉承着高度的职业精神,为广大人们群众提供新闻一手资料。

但在现实工作中,新闻编辑记者却存在很多问题,造成编辑工作缺少新闻价值,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新闻编辑记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更好的完善新闻编辑工作。

关键词:新闻编辑记者问题解决对策引言:论说记者,他们不愧为一个复杂的群体,不仅要懂得各个领域的知识,还要识得各个层次的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明星大腕、国家领导,只要有新闻价值的地方,都是会看到记者忙碌的身影,作为记者,就要有新闻的敏感度,熟练的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捉取新闻点,满足受众需求,同时还要有正义的职业道德操守,面对问题敢于直面真实的背后,敢于迎合问题真相一针见血。

为此新闻编辑记者应该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要准确的表达出受访者心愿,更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一)编辑内容缺少深度性通常对于编辑内容而言,存在着很大的隐蔽性的,很多新闻真实内容的呈现并非只要记者在采访时善于用眼睛和耳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能抓起到新闻价值的,往往真相藏在深处,被表面的假象所掩饰,造成采访线索的不明晰,给记者在编辑内容的真实性带来很大麻烦,特别是有些内容的实事报道,往往还容易受到某一权利的压迫和利益冲突的制约,事件背后的真实更是难以捕捉,例如:当记者在基层抓起到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或公众的突发事件报道,很容易受到当地宣传部和事业单位限制,通常他们会统一新闻宣传口径、限制被采访人数、限制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等,从而使得编辑出的内容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些报道内容的真相也会被石沉大海。

(二)编辑的方法缺乏先进性现实中很多新闻编辑的编辑思维方式仍就较为陈旧,受到着传统的利益格局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干扰,没有严格的重新审视期刊市场环境,把期刊创作定位在市场需求上,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的调整期刊创作的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期刊营造一条创新之路,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缺少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对编辑方法进行整改。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新闻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新闻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问题分析1.信息真实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方面的困扰。

虚假、夸大、误导等不准确或不实信息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对公众形成误导甚至造成恶劣影响。

2.新闻报道失去立场性有些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平台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或政治需求,放弃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

忽视对事件多视角透视和全面深入报道,使得媒体失去立场性和公信力。

3.商业化趋势导致新闻质量下降作为一个市场商品,新闻在商业化的推动下,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新闻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许多媒体不顾报道真实性、深度和全面性,只关注点击率和广告收益。

4.缺乏职业道德规范部分记者或编辑在新闻报道中缺乏职业道德规范等问题。

例如,泄露隐私、侵犯个人权益、拼凑新闻事件等行为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和公信力。

三、整改建议1.加强信息审核机制针对信息真实性问题,建议设立相应的信息审核机构,并加大对信息发布平台的监管力度。

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以提高信息过滤与核实能力。

同时,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监督,在网络上举报虚假信息。

2.恢复传统媒体的立场性传统媒体应树立起独立、客观的报道理念,回归新闻自身价值和使命。

坚持真实、客观地呈现事实,并提供各种视角来引导读者进行判断。

打造有深度、有观点可选择的专题节目或专栏,以回应受众对真实信息的需求。

3.打造质量优先的商业模式媒体企业在商业化的路径中,应该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质量,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通过提供深度分析、独家报道、专题制作等专业化服务来吸引受众,并引导观众回归真实性和价值性较高的新闻产品。

4.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媒体从业者要树立起职业道德的意识,在报道中恪守底线。

总结报告:新闻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结报告:新闻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结报告:新闻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2023年,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传递社会声音的有效渠道。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新闻写作的质量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而在新闻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改进。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新闻写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新闻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问题分析1.新闻真实性问题在新闻写作中,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影响新闻形象和可信度的关键因素。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不少没有新闻传统背景和环保新闻安全意识的人也加入了新闻写作队伍,这使得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更加难以保证。

2.标题党问题在新闻传播中,标题党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某些新闻媒体为吸引读者的点击率,借助刻意夸大、吸引人的标题来引导读者。

这样的做法会让读者误解原意,或者根本看不到正文内容。

3.新闻文本单一问题在我国新闻传统中,新闻文本格式大多为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单一化,让读者看起来厌倦。

再者,由于新闻写作题材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兴趣爱好,所以一些媒体侧重选择刊登同类型、同题材、同出处的新闻,导致新闻文本的单一问题存在。

二、应对策略1.更好保证新闻真实性详细、严谨的采访是新闻真实性的最好保证。

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坚定的新闻传播导向,主动去获得社会面、群众面真实反映的内容。

同时注意验证发出的信息。

2.合理引导读者做好新闻标题引导,要充分考虑到正文内容的价值和吸引力,养成用价值观来引导读者的习惯。

同时不鼓励新闻媒体用标题来圈着读者进去,新闻正文内容必须贴近并反映出标题所传达的信息。

3.创新新闻文本新闻的文本创意也要有所创新。

新闻作者需要根据新闻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采访,让新闻的表述多样化。

新闻媒体应该以新闻内容进行创作,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新闻文本,为读者提供丰富性内容体验。

4.强化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新闻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良好的行业规范,同时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监管。

新闻稿撰写中的五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闻稿撰写中的五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闻稿撰写中的五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撰写新闻稿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新闻稿的质量和表达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五个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撰写新闻稿。

1. 问题一:标题不够吸引人在新闻稿中,标题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准确地概括新闻稿的主要内容。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想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

解决方法:使用有吸引力的词汇和短语,例如“突破性发现”、“引人瞩目的事件”等。

同时,确保标题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新闻稿的核心信息。

2. 问题二:缺乏引人入胜的引言一个引人入胜的引言可以吸引读者,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有时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引言来引入新闻稿的主题。

解决方法:在新闻稿中调查和研究相关的名人名言或专家观点,并选择与主题相关且具有说服力的引言。

此外,确保引言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地总结新闻稿的核心内容。

3. 问题三:未能传达关键信息新闻稿的目标是传达重要信息,但有时我们可能没有充分传达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可能导致读者对新闻稿的内容产生困惑或不满。

解决方法:在撰写新闻稿之前,确保了解新闻稿的核心信息,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准确传达这些信息。

同时,结构化新闻稿,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首段和标题中,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4. 问题四:语法和拼写错误语法和拼写错误会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并可能导致对新闻稿的内容产生误解。

然而,由于疏忽或不注意,我们很容易在撰写新闻稿时犯下这些错误。

解决方法:在完成新闻稿之后,请务必仔细校对并纠正所有的语法和拼写错误。

可以使用拼写检查工具和语法检查工具来提高准确性。

此外,可以请同事或朋友帮忙校对,以确保新闻稿没有错误。

5. 问题五:过度宣传或夸大在新闻稿中,过度宣传和夸大事实可能会破坏读者对新闻稿的信任,并影响新闻稿的可信度。

解决方法:在写新闻稿时,避免使用夸张和过度宣传的措辞。

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真实,并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来描述事件或事实。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新闻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引言:新闻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行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旨在促进新闻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新闻行业存在的问题1. 偏颇报道: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机构为了吸引眼球,往往追求轰动效应,导致新闻报道过于偏颇。

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点击率和流量,不顾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这种片面与夸张的报道不仅扭曲了事实真相,也影响了公众对新闻信誉的信任。

2. 谣言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不负责任的新闻机构或个人追逐热点事件和流量,容易引发谣言的传播。

谣言的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损害了媒体行业的声誉。

3. 商业利益干扰:媒体作为一个商业组织,有时候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导致报道内容存在偏差。

广告商和资本的压力使得一些新闻机构在报道上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

这也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对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新闻行业整改建议1. 规范行业准则: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新闻报道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则,强调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报道以事实为基础。

新闻机构要加强自律,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避免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不负责任的报道。

2. 加强媒体监督:政府和公众要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督,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

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管媒体行业,惩罚违规报道的行为。

同时,公众也要提高对新闻报道的辨识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3. 建立信任机制:新闻机构应建立信任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核实和审查,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信任机制,新闻机构能够提升社会对其报道的信任度,恢复公众对新闻的信心。

4. 增强新闻素养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新闻素养教育,提高公众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培养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批判思维,使其能够辨识虚假信息,对新闻报道有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财经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19世纪中期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纸》为起点,我国的财经新闻写作发展已有150多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经报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生产热情,展现出经济建设的欣欣向荣场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十年文革新闻报道中,假、大、空盛行,尤以财经新闻报道失实最严重,财经新闻呈现出概念化、公式化的趋势。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财经新闻写作没有形成较高的起点,教条味、机关味太浓。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经新闻再次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日益成为各级新闻媒体重要的报道内容,写作水平也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在当前财经新闻报道中,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概括为: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

缺乏可读性。

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这就是缺乏可读性的一个表现。

可读性,是新闻作品赢得读者的重要方面。

可读性不强,也就失去了读者,社会效益锐减。

财经新闻不像政治、外事活动有许多有趣的细节,也不像文娱、体育活动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场面,财经新闻主要报道经济发展形式和投资方向,这些无疑让受众感觉接受难度偏大。

从财经新闻社会实践而言,不少财经新闻以专业性为名,呈现出数字堆积、文字枯燥等问题,让受众感觉到乏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陈亮以2007年第一季度《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3家财经类报纸的新闻文本篇幅进行分析发现,3家财经类报纸平均每期头版头条都是两三千字的长篇报道,而每句的字数
最多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平均每句字数53个字,《中国经营报》平均最少,但也将近50字。

美国各报业协会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报道要有可读性,关键之一是写短句。

研究揭示了可读性与句子长度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此研究结论对应于我国财经新闻写作,那么一句话长达50个字,阅读起来肯定会艰深难懂①,何谈可读性?!
缺乏专业性。

缺乏专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缺乏揭示经济规律可能性。

财经新闻基于对现实经济活动作观察分析,对已经为人们所证实的经济规律加以新的解释。

财经新闻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

已故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蓝鸿文先生认为,财经报道的概念应从广义上来理解,它应该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经济活动中一切有关理财的报道②。

每个领域都包括大量子系统,具有庞大的系统体系,形成较为复杂的理论和专业规范。

专业性是我国财经类报纸的立报之本,也是鲜明的身份标识。

但报纸上的财经新闻大多以介绍性信息报道为主,缺乏一定的启迪意义。

比如,有的单纯报道新近发生的经济现象,却没有分析解释;有的财经报道分析只停留在非专业的层面,无法深入探讨,也就不存在我们所说的启迪意义。

同时财经报道还缺乏预测性、反馈性。

财经新闻又因缺乏前瞻性和宏观性而长期滞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实力与国际大传媒集团竞争,专业性不强,无法受到业内专家的青睐。

可见,当前我国财经新闻对于普通受众存在可读性不强的问题,对于专业受众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那么,财经新闻该如何写作呢?我们说,有深度的财经新闻必然涉及经济理论,往往给人以枯
燥的感觉,读者面会变窄;娱乐性太强,缺少专业性,又不成其为财经类新闻。

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这就要求财经新闻记者在组织策划、写作财经报道时,既要考虑新闻价值,又要考虑到工作价值,并从以下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

贴近实际。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财经类报刊竞争力调查的报告》显示,读者阅读财经类报刊最希望获取实用信息。

因此,实用性是财经报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之一③。

故在财经报道的写作中,应从经济实用信息出发,使受众便于感性接受,若在实用新闻基础上,拓展财经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将使财经新闻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非财经类新闻也可以转变为财经类新闻。

比如天气和战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变化,这可以成为财经新闻的报道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实用信息的需求。

贴近生活。

《财经郎眼》是一档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以闲话家常的方式为观众评说当前最抢眼的财经事件或话题。

这档节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颇受受众好评,同时也吸引了英国《金融时报》的目光。

这档财经节目的话题广泛,特别是对民生经济事件关注,对普通受众关注的养老保险、物价、房价、个税等问题一一解读。

当然,对于《财经郎眼》的观点是否有失偏颇不在此次讨论的范围内。

财经类报道也有许多和《财经郎眼》无法比较的地方,但该电视节目以通俗的经济解说来报道财经新闻和报道内容贴近生活的报道理念,值得借鉴。

贴近群众。

我国著名经济记者艾丰形容财经新闻是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能看得明白。

《华尔街日报》一位主编也说过,二流记者能把事情向专家说清楚,一流记者则能把事情向一个小学生讲明白。

在美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报纸文章要让八年级的学生看得懂。

可见,贴近群众的认知是各国财经新闻写作共同的标准。

为此,财经新闻工作者应多接近普通受众的认知水平,多使用短句,增强财经新闻的节奏感。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

财经报道如何才能力避枯燥,写得鲜活生动呢?实践证明,坚持三贴近原则,遵循财经新闻写作特点,着力受众的切实需求,注重满足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跳出模式化写作的窠臼,以个性化、通俗化的语言撰写财经新闻,同时兼顾财经新闻的可读性与专业性,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财经问题,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