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详解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一、: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5.2(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5.2(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李芳审核:备课组内容: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2)课型:新授课1、学会如何用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培养解题能力。

2、学习重点:在学习移项法则的基础上,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学习难点:利用移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前置准备:1、预备知识: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应注意括号前的系数,系数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同时应注意括号前的符号,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每一项都。

去括号实质上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1、阅读课本137页引例。

思考:观察课本中所列方程对吗?你能列出不同的方程吗?怎样解所列方程?2、解方程:4(x+0.5)+x=17.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得:3、试解方程-4(x+0.5)+x=174、认真观察课本137页例4,观察这两种解方程的方法,试说出它们的区别,与同伴进行交流。

解法一:解法二:三、班级展示1、解方程:(1)5(x-1)=1 (2)-3(x+3)=24 (3)4x-3(20-x)=3 (4)11x+1=5(2x+1)2、学校到县城有28千米,除乘公共汽车外,还需步行一段路程,公共汽车的速度为36千米/时,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全程共需1小时,求步行和乘车所用时间各是多少?(列方程求解)四、当堂训练1、解方程: 2(x-2)-6(x-1)=3(1-x)2、如果代数式5x-7与4x+9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

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七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导学案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备课人:冯枫赵军课型:新授课时间:2.1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一、学前准备回顾幂的相关知识a n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做底数,•n是指数.二、探究活动1、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

探索练习: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2、(62)4=________³_________³_______³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 n²a m=a nm) =_________(33)5=_____³_______³_______³________³_______=__________(根据a n²a m=a nm) =_________(a2)3=_______³_________³_______=__________(根据a n²a m=a nm) =______(a m)2=________³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 n²a m=a nm) =________(a m )n =________³________³…³_______³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²a m =a nm ) =_________即 (a m )n =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三、我的课堂我做主1、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K12教育文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K12教育文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课题:5。

1。

1 相交线学习目标:1。

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及难点: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知识链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2.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一】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5.1。

1 相交线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5分钟)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1.如图,直线a,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5分钟)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

∠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备课导学案课后反思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 5.1.2 垂线(1)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主备人合作团队课标依据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导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呈现目标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自主学习温故知新4 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小组内完成角的表示方法角的计算生活中与垂直有关的实例互助释疑1 通过两个例题进一步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探究出招15 1.阅读课本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自学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注意数学学习中的细节。

备课导学案设计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主备人合作团队课标依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七下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导学案目录 CONTENTS第七册(下) (1)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1.1 认识三角形(1) (1)1.1 认识三角形(2) (3)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 (5)1.3 三角形的高 (7)1.4 全等三角形 (9)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11)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13)1.5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15)1.6 作三角形 (17)第2章图形和变换 (19)2.1 轴对称图形 (19)2.2 轴对称变换 (21)2.3 平移变换 (23)2.4 旋转变换 (25)2.5 相似变换 (27)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 (29)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导学稿 (29)3.2 可能性的大小导学稿 (31)3.3 可能性和概率 (32)3.4 复习 (34)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36)4.1 二元一次方程 (36)4.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8)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40)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41)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2)第5章整式的乘除 (44)5.1 同底数幂的乘法(1) (44)5.1 同底数幂的乘法(2) (46)5.1 同底数幂的乘法(3) (48)5.2 单项式的乘法 (50)5.3 多项式的乘法导学稿 (52)5.4 乘法公式(1) (54)5.4 乘法公式(2) (56)5.5 整式的化简 (58)5.6 同底数幂的除法(1) (60)5.6 同底数幂的除法(2) (62)5.7 整式的除法 (64)第6章因式分解 (66)6.1 因式分解 (66)6.2 提取公因式法 (67)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1) (69)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 (73)6.5 因式分解复习 (75)第7章分式 (76)7.1 分式(1) (76)7.1 分式(2) (78)7.2 分式的乘除 (80)7.3 分式的加减(1) (81)7.3 分式的加减(2) (82)7.4 分式方程(1) (83)7.4 分式方程(2) (85)7.5 分式复习 (87)D A BC E 第七册(下)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一、学习目标1. 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导学案详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导学案详解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7.1.1 有序数对课型:新课主备教师:罗志安赵红学习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学习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学习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阅读教科书63---65页.(一)、请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是有序数对,怎么表示?请举例说明.2、有序数对有什么作用?(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在电影票上,将“7排6号”简记为(7,6),6排7号可表示为。

2、(8,6)表示的意义是。

二、合作学习:1、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 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3,4),那么B 的位置是( ).A.(4,5);B.(5,4);C.(4,2);D.(4,3)2、如图1所示,B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A.(2,5);B.(5,2);C.(2,2);D.(5,5)3、如图1所示(4,3)表示的位置是().A. 点AB.点BC.点CD.点D三、尝试练习:1、我们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如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6米,记作(4,6),则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___________;数对(-2,-6)表示________.2、如果一类有序数对(x,y)满足方程x+y=5,则下列数对不属于这类的是______ (A)(3,2)(B)(2,3)(C)(5,1)(D)(-1,6)四、拓展提伸:1、一所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2,5)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图书馆的位置如何表示?2、(10,5)表示哪一个地点的位置?教学楼,花坛呢?五、当堂检测:1、用1,2,3可以组成有序数对______对。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马走斜日)六、点击中考:在奥运游泳馆“水魔方”一侧的座位席上,5排2号记为(5,2),则3排5号记为。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课型:新课主备教师:罗志安赵红学习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2、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

【必备】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页)

【必备】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页)

集体备课导学案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 5.1.2 垂线(1)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主备人合作团队课标依据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导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呈现目标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自主学习温故知新4 1.如图,若∠1=60°,那么∠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改变上图中∠1的大小,若∠1=90°,请画出这种图形,并求出此时∠2、∠3、∠4的大小。

小组内完成角的表示方法角的计算互助释疑1 通过两个例题进一步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探究出招15 1.阅读课本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条直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自学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注意数学学习集体备课导学案设计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导学案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型新授主备学校初审人终审人主备人合作团队课标依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科版11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苏科版11

小结与思考(1)【课前预习】1、代数式中, 叫单项式,单独 或 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 叫做它的系数,单项式中 叫做它的次数; 叫多项式,多项式中, 叫做多项式的一个项,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 .2、多项式中, 并且 的项是同类项,可依据 进行合并;若多项式中含有括号,则可依据 来去掉括号.3、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 ,再 .4、根据问题的需要,用 代替 ,按照 计算,所得的结果是代数式的值.求代数式的值时,若代数式可化简(比如含有可合并的同类项),则应先 ,再代入求值.【课堂重点】1、(1)单项式222yz x -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 .2-,2 B .2-,5 C .21-,2 D .21-,5 (2)多项式x y y x -+-2312是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的和,它们的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为__ ___.2、(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同类项的是( )A .22515xy y x 与B .22515yx y x 与-C .22515yx ax 与D .338x 与 (2)若m b a 232-与b a n 4是同类项,则=m __ ___,=n __ ___. (3)请任意写出3231yz x 的两个同类项: , . (4)下列各式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 .2844x x x =+ B .xy y x 523=+ C .43722=-x x D .09922=-ba b a3、(1)c b a 32-+-的相反数是( )A .c b a 32+-B .c b a 32--C .c b a 32-+D .c b a 32++(2)下列各式中,与c b a --不相等的是( )A .()c b a +-B .()c b a --C .()()c b a -+-D .()()a b c ---(3)已知3=+y x ,则代数式y x 227--的值为__ ___.4、(1)当3=m ,2-=n 时,代数式222n m -的值是__ ___.(2)如果82=+ab a ,92=+b ab ,那么22b a -的值是( )A .-1B .1C .17D .不确定(3)当2=a ,1-=b 时,求代数式()[]b a ab b a ab 22222225---的值.(4)有这样一道题:“求代数式323323310363367x y x y x x y x y x x --+++-的值,其中2010-=x ,2012=y ”.小明一看到所给的x 、y 的值就害怕了:“这么大的数值代入式子中怎么算啊?”真的有这么难吗?试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后巩固】1、如图,若开始输入2-=x ,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 ___.2、填空:325) ()576(22+-=---x x x x .3、化简: (1)2222)(3y y x x -+-;(2)()()233233543x x x x +---+; (3))104(3)72(5y x y x ---;(4)()()()3222332242b ab b a ab b a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例如:(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21ODC BA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巩固运用】_O _D_C _B _A1.例题: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练习:完成课本P 3练习. 【反思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达标测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12121221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例如:(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21ODC BA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巩固运用】_O _D_C _B _A1.例题: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2.练习:完成课本P 3练习. 【反思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小组交流,互助解决) 【达标测评】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12121221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2017-2018七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全册导学案《经典版》

2017-2018七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全册导学案《经典版》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N0:1一、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2说说数的产生和发展2、(1)如果温度是零上10℃,记做10℃;那么温度是零下3℃记做什么?(2) 在我国地形图上珠穆朗玛峰处写着8848米,在吐鲁番盆地处写着-155米,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账本上70元,-40元分别表示什么?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向东、零上温度、收入、前进、上升、高出、超过等规定为正的,常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其相反的量,如向西、零下温度、支出、后退、下降、低于、不足等规定为负的,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负号“-”来表示(零除外).3、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举例时要出现整数,分数,小数)•4、阅读教材第3页例题【总结】:正数是数,例如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的数,例如数0既不是,也不是。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注意]:正数前面也可以加上“+”号如:也可以省去“+”号如5、自学检测(1)向同桌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0.6,+13,0,-3.1415,200,-754200,(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5万元记作+5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3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3)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表示的意义是()A.向东行进50m,B.向南行进50m,C.向北行进50m,D.向西行进50m,(4)教材P3练习(直接做在课本上)三、合作探究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C 、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D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带有“—”号的数是负数B 、带有“+”号的数是正数C 、 0是自然数D 、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4(1)配套问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1.4(1)配套问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配套问题类型一:生产配套问题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归纳总结】解决有关配套问题的应用题时,关键是明确配套的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列方程的依据.若m个A与n个B配套,则:A的数量:B的数量=m:n练1(教材p10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 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例2:一个服装车间,共有90人,每人每小时加工1件衣服或2条裤子,问怎样安排工作才能使衣服和裤子正好配套?(一件衣服配一条裤子)练习1.服装厂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服,已知每3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现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应分别用多少米长的布料做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做多少套学生服?2.某水利工地派40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练3(教材p106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³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³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练4(教材p106)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只,或者制作乙种零件250只,甲、乙两种零件各一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乙两种零件各应制作多少天?练5(p107)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中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类型二:人员调配问题从第三方调入例3: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3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7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是乙处的2倍,应调往甲、乙各多少人?从甲方调入乙或乙调入甲例4:甲车间与乙车间总人数为150人,将甲车间的15名工人调动到乙车间,两车间人数相等,求乙车间现在有多少人?。

安徽省宿州市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安徽省宿州市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丁湖中学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课题: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制作人:陈春香审核:李芳时间:2011、3、9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方法:实践法。

教学用具:三角板、活动木条。

活动准备:学生预先做好三根活动木条。

0教学过程:(一)前置准备:(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二)自主探究: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图(一)(三)合作交流掌握新知:1、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

2、改变课本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

3、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二∠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

图(二)练习:如图一,哪些是同位角?4、演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

5、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H6、完成第65页随堂练习1、2题.(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

(五)、作业:第65页习题2、2知识技能1.我的收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李芳审核:备课组内容:§4.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课型:新授课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从表格的数据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难点: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一、前置准备:(一)、预习课本(二)、思考:什么是变量?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三)、预习作业:1、课堂上,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与老师提出概念的时间(单位:(1)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老师在第____分钟提出观念比较适宜?说出你的理由.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一)完成下面填空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个量随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把这个量叫做______,另一个量叫做______.2、本节是通过______形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二)例题讲解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三、班级展示(当堂训练)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10秒后的速度经测量如下表:(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如果用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随着t的变化,v的变化趋势是什么?(3)当t每增加1秒时,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1秒钟内,v 的增加最大?(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行驶速度的上限为120千米/时,试估计大约还需几秒这辆小汽车速度就将达到这个上限?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一个形如六边形的点阵,它的中心是一个点,算第一层;第二层每边两个点;第三层每边有三个点,依此类推:(1)填写下表:(2)每层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层的总点数是如何随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3)此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4)写出第n层所对应的点数,以及n层的六边形点阵的总点数;(5)如果某一层的点数是96,它是第几层?(6)有没有一层,它的点数是100?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李芳审核:备课组内容:§4.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重点:1、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前置准备:(一)、预习课本(二)、思考:确定关系式的步骤?(三)、预习作业:1、会议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排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1)你知道第九排有多少个座位吗?第26排呢?(2)每排的座位数y可用排数x来表示吗?(3)可不可能某一排的座位数是52?为什么?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一)要点引导1、通过表格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中利用_______也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确定关系式的步骤:先找出题目中关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相等关系,再用________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3、半径为R的圆面积S=________,当R=3时,S=________方法归纳:1、涉及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写关系式的关键是利用面积或体积公式写出等式;2、一定要将表示因变量的字母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3、已知一个变量的值求另一个变量的值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千万不要代错了. 三、班级展示如图,ABC 底边BC 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 (厘米2)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厘米2变化到____厘米2变式训练:如图,已知梯形的上底为x ,下底为8,高为4. (1)求梯形面积y 与x 的关系;(2)用表格表示,当x 从3到7(每次增加1)时,y 的相应值; (3)当x 每增加1时,y 如何变化? (4)当y=50时,x 为多少?(5)当x=0时,y 等于多少?此时它表示的是什么?8 4x四、当堂训练将若干张长为20cm 、宽为10cm 的长方形白纸,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合部分的宽为2cm .(1)求4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2)设x 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cm ,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3)并求当x=20时,y 的值变式训练: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y (米/秒)与气温x C 之间有如下关系:33315y x =+ (1)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2)当气温15x C =时,声音速度y=________米/秒;(3)当气温22x C =时,某人看到烟花燃放5秒后才听到声响,那么此人与燃放烟花所在地约相距________米;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在Rt ABC∆中,已知90∠=,边AC=4cm,BC=5cm,点PC为CB边上一动点,当点P沿CB从点C向点B运动时,APC∆的面积发生了变化.Array(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如果设CP长为xcm,APCycm,则y与x的关系可表∆的面积为2示为__________;(3)当点P从点D(点D为BC的中点)运动到点B时,则APC∆的面积从______2cm变到______2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湖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李芳审核:备课组内容:§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课型:新授课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前置准备:(一)、预习课本(二)、思考: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1、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C,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C;(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C;(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C(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C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0C吗?2、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三、班级展示例1、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A B C D变式1、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A B C D四、当堂训练例2、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1)何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2)A点表示什么意义?(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4)你建议该儿童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再服药?为什么?变式2、如图,是表示某天小明上学从家到学校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