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表达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形态和发展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为电视节目带来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更多的观众群体,也为电视节目的形态和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一、新媒体对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电视节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平台,而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实时的传播和观看。
这使得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促使电视节目在形态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尝试。
1. 多屏互动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也可以进行多屏互动。
通过手机下载APP参与电视台的互动游戏、发表评论等,这种多屏互动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感和娱乐体验,也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跨平台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各种新兴平台进行跨平台传播,如通过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开展直播、点播等多种形式的传播。
这种跨平台传播不仅能够拓展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3. 个性化定制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定制,其制作内容可以更加贴近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一些在线直播节目可以根据观众的实时反馈进行调整,使得节目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定制性。
二、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形态也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多元化不仅表现在节目内容上的多样性,也表现在节目形式和播出模式上的多样性。
1. 剧集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和电视连续剧受到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一些优质的电视剧,比如《红楼梦》、《甄嬛传》等,通过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热播,这也促使了电视剧制作在叙事、情节、时长等方面进行更多样化的尝试和创新。
综艺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些轻松娱乐的综艺节目,比如《奔跑吧兄弟》、《向往的生活》等,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播和点播,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也使得这类节目在形态上更加多元化。
简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评论类”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机构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以及公众普片关注的问题等发表意见。
电视新闻只有善于运用新闻评论,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更好地履行反映,影响,引导和组织舆论的政治使命,满足社会的需求。
当今社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形态出现在电视荧屏的各个角落,其独特的表现形态以及解读形式让受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新闻表现形式。
其中像央视《新闻1+1》就是通过评论的样态获得了受众的认可。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电视新闻评论的新闻性,除如同消息、专题类电视新闻一样讲究实效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和要求,及评论的适宜性和直接的针对性。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1994年6月24日播出的《触目惊心假发票》就较好地呈现了新闻性的特点。
原广电部部长孙家正正在谈到如何把握评论的最佳时机时认为:“一是要服从形势发展的需求,节目内容适宜于配合相关的政策出台、重大活动、重大会议。
重要纪念日和节目播出的,就应尽量给予配合,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二是要服从党的总体工作部署,根据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安排相应题材的节目播出。
”所以,有观众评价的《焦点访谈》是“一双明亮的、警觉的、敏锐的眼睛,每日扫描着祖国大地和世界风云,哪儿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哪儿有藏垢纳污的阴暗角落”。
当然,电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并不排斥对新闻的叙述,甚至在一些评论叙事中的篇幅可能偏大。
不过这一切都是为说理服务的。
所以理解电视新闻评论的政论性,要看实质,而不应停留在表面上。
而电视新闻评论的形象性是其独有的优势,传播者在从事电视评论时,充分利用电视最本质的优势,发挥形象在电视评论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形象取材,充分利用现场画面体现事态流程,使电视新闻评论真正具有鲜明的电视个性。
二、电视新闻评论基本形态电视新闻访谈。
针对当下某一热点问题,邀请一定的嘉宾或者专家,由节目的主持人实现把控,对于问题进行分析与谈论。
这一样态是当前新闻评论的主流样态,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现象深层次挖掘的决心。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
《广播电视评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评论:广播电视评论是借助广播和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新闻评论形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对社会热点问题或重要事件发表见解和观点,引导舆论,服务公众。
2. 现场直播评论:现场直播评论是指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根据实时情况,即时进行分析评价、解读事实、阐述观点的一种评论方式,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3. 观点碰撞式评论:观点碰撞式评论是一种将不同观点、立场鲜明的人物邀请到节目中,通过对话、辩论等方式展示多元视角、深入探讨问题的评论模式,旨在促进信息的全面呈现和社会公共议题的深度挖掘。
4. 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点评是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根据报道内容或者相关背景,结合自身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总结、提炼和评述,以强化节目的导向性和深度。
5. 声画合一原则:声画合一原则是广播电视评论中重要的创作原则之一,要求评论的声音(解说、论述)与画面(视频、图像)内容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服务于评论主题的表达和深化。
二、填空题1. 广播电视评论应坚持______原则,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答案:正面宣传为主2. 广播电视评论具有直观性、生动性、______等特点。
答案:感染力强3.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要注意合理运用______手段来增强评论的表现力。
答案:视听语言4. ______是广播电视评论的灵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答案:观点与论据5. 优秀的广播电视评论应具备______、及时性、针对性和深刻性等特征。
答案:权威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广播电视评论的基本类型?A. 深度报道评论B. 新闻综述评论C. 现场直播评论D. 社会广告答案:D2. 广播电视评论的核心要素是什么?A. 主持人的形象B. 视听效果C. 丰富的嘉宾阵容D. 观点和论据答案:D3.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评论,通常采用哪种形式更为合适?A. 预录评论B. 现场直播评论C. 观点碰撞式评论D. 主持人个人专题评论答案:B4. 在制作广播电视评论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A. 制作技术标准B. 节目播出时段C. 评论的立意和角度D. 嘉宾的选择答案:C5. 广播电视评论区别于报纸评论的主要特点在于?A. 传播速度快B. 受众面更广C. 使用视听媒介D. 实时性强答案:C四、多项选择题1. 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包括()。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人格化演进
四、结论
新闻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信息传播和观点表达的重要平台,对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很多节目在评论观点、评论样式和评论主题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本次 演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希望对于节目策划人员和主持人能够有所 启示和帮助,推动新闻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3、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这种形式 通常采用现场拍摄、采访、动画等方式,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节目内容:热点、焦点问题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主要国内外热点、焦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节目通过客观报道和深入分析,为观众提供全面、深 入的新闻信息。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人格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化表达:在电视新闻评论中,一些主持人通过个性化语言表达、面部 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将自身对于新闻事件的观点和态度传递给观众。例如, 主持人白岩松在评论时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来传达自己的看法, 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观点的呈现: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嘉宾们常常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对于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发表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的呈现,让观 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理解新闻事件。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人格化 演进
基本内容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作为媒体舆论的重要形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 个过程中,人格化演进成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趋势,影响了观众对 新闻事件的认知和理解。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人格化演进历程、 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焦点访谈》为代表,节目形 式较为单一,主要采取主持人播报和专家评论相结合的方式。随着电视媒体的 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评论逐渐呈现出人格化的特点。以《锵锵三人行》为例, 节目采用三人座谈的形式,主持人窦文涛与嘉宾就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讨论,展 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当今媒体产业的热点话题。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电视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逐渐增加。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体现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也涉及到节目制作、传播和观众参与的全方位变革。
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电视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
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的单一化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2. 正文2.1 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与发展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与发展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电视节目形态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过去,电视节目形态主要以综艺、新闻、电视剧和体育赛事等为主,内容相对单一,观众的选择空间也较为有限。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节目形态在内容上变得更加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台播出,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传播。
这为节目的内容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各种新颖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满足了观众不同的需求和口味。
电视节目形态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电视节目形态多以线性的播出方式呈现,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直播、短视频、VR 等新形式的节目开始兴起,节目的形态更加灵活多样化。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参与节目,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与发展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节目形态将继续向着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观看体验。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视听结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使评论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
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以传达及时的声音。
广泛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涉及的主题和议题具有广泛性,可以涵盖国内外时事、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针对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反驳式评论
04
CHAPTER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与市场
主要覆盖中年及以上人群,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大。
年龄
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学历观众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教育程度
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女性观众略多一些。
性别
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受众相对较少。
地域分布
01
深入的分析解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应加快制作和审核流程,提高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时效性,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加强时效性
评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度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保持客观公正
评论员应注意语言规范性,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表达方式,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评论内容。
规范语言使用
06
CHAPTER
监督社会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
历史沿革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适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发展现状
未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将更加注重互动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浅析
评论类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浅析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中备受欢迎受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其将时事热点、社会问题、文化现象等作为话题,结合主持人的幽默风格和评论角度,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进行解读和评论,因其活泼有趣的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
本文拟对评论类脱口秀节目进行深入浅析,从节目的特点、形式与风格、评论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节目特点二、形式与风格评论类电视脱口秀节目在形式与风格上有着独特之处。
在形式上,节目通常采用主持人长台词、小品表演、幽默情景剧等多种方式进行节目呈现,让观众视听感受更加丰富多样。
在风格上,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通常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以自己独特的娱乐技巧和幽默风格成为节目的核心魅力所在,观众更加愿意接受和欣赏。
评论类节目还注重节目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可以囊括了不同类型的嘉宾,包括政治人物、文化名人、社会达人等,丰富节目内容,增加了观众的收视率。
三、评论内容评论类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评论内容通常以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为主。
节目以时事新闻为话题,借助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和幽默表达,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和解读。
节目以社会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发观众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评论类节目还会涉及国际政治、娱乐八卦等各个领域的话题,使得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化,丰富了观众的收视体验。
四、对社会的影响评论类电视脱口秀节目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节目能够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和新闻资讯,帮助观众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增加社会阅读量。
和着节目的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减轻他们对社会事件的压力,带来愉悦的心情。
评论类节目通过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讽刺,也能够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讨论,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评论类电视脱口秀节目还可以借助其影响力,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曝光,引发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并促使社会进步。
广播与电视的媒体多元化
03
广播和电视节目涵盖了各种兴趣爱好领域,如音乐、电影、运
动、科技等,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兴趣需求。
04
广播与电视媒体多元化的影响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多元文化呈现
广播和电视媒体多元化使 得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观 念得以呈现,促进了社会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信息传播和普及
多元化的媒体内容提供了 更广泛的信息来源,有助 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提 高了公众的文化素养。
节目形式创新
广播和电视节目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如采用直播、访谈、互动等形 式,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广播和电视不仅通过传统的无线电波和有线网络传播,还 积极与新媒体融合,通过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移动应用 等渠道进行传播。
多平台分发
节目内容可以在多个平台上分发,如电视台、广播电台、 网站、移动应用等,方便受众在不同设备上接收和观看。
传播内容多样化
媒体多元化不仅指媒体形 态的多样,更强调传播内 容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受众需求多元化
由于受众群体的多样化, 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 元化的特点。
媒体多元化的发展背景
技术进步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 发展,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为
媒体多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社会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 方式的改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更加多样化
信息传播主渠道
文化传承载体
广播与电视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工 具,还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 步具有重要作用。
广播与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 要桥梁和纽带,是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
02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现代媒体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这类节目通过舆论引导和评论报道的方式,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影响力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通过电视传媒发布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评论报道。
它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活泼,注重情感化和亲和力,通过主持人的解说以及来宾嘉宾的观点交流,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节奏感较强,节目时间有限,因此对于各类新闻事件多以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报道进行评论,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全面的观点。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注重多元观点的呈现,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名人或观众参与讨论,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以达到全面客观的报道效果。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影响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它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评论,为观众提供了解释和分析新闻事件的平台,帮助观众理清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舆论引导作用,对热点话题的报道和评论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形成。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邀请观众来电或上台发表意见,促进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增强了大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趋势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观众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触节目的方式逐渐增多,这将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备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其次,互动化将成为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特点,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节目的讨论和互动,使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形态特色化、内容差异化、表达风格化、互动多样化
形态特色化、内容差异化、表达风格化、互动多样化作者:龚正项梅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1期【关键词】策划节目形态差异化竞争互动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栏目刚刚度过一周岁的生日,它诞生于2008年10月18日17点45分,体长30分钟。
作为一档日播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它显然很年轻、甚至年幼;但是收视率却非常的稳固,刚开播不久就坐上了省网和市网同时段第一的位置,而且遥遥领先于第二位。
《帮女郎》(简称,以下同)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高收视率、高的广告回报率和快速、健康的成长,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它更启发我们并给我们以信心:常态的日播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形态的创新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形态特色化是《帮女郎》吸引观众的第一步。
首先是“帮女郎”概念的确立和形象的塑造,它既将节目的宗旨“帮忙”具象地人格化了,又反过来将出镜记者的团队以“帮女郎”来命名、使之典型化。
因此,“帮女郎”是栏目宗旨和栏目识别的艺术化的融合,是栏目其后一切节目元素生发、推演、创新的基础和出发点。
比如,演播形态令人耳目一新: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除了主播之外,还有主播身后现场接听热线电话的三名“帮女郎”记者,青春与靓丽的叠加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极富冲击力的。
虽说,这种演播现场的安排并非《帮女郎》的首创,但是,“帮女郎”作为广大观众日益熟悉和喜爱的出镜记者(策划阶段的预判)坐进演播室,无疑增加了演播环节的份量,使演播室形成一种集聚注意力的场效应;同时,“帮女郎”与主播的双视窗互动作为节目的一个编排段落又使这种演播方式的设计具有一种逻辑上的合理性。
栏目标识和片头作为栏目识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帮女郎”的创意演绎而来:帮,就是沟通、桥梁;“帮女郎”,兼具美丽、智慧;如此这般的词语联想最后熔铸成一个人们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美好的意象——彩虹。
引导观众进入演播室的镜头语言也是独具匠心:小摇臂自上而下,由悬在演播室上方的《帮女郎》的标志开始摇落至演播台前,仿佛是彩虹划过的优美弧线,充满着青春的律动。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形态正在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
随着人们喜好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唯一的娱乐方式,各种新兴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也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
电视节目形式的多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视节目类型的丰富化。
随着观众对娱乐需求的多样化,电视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娱乐综艺、电视剧等类型,诸如情感、婚恋、真人秀、选秀、才艺、游戏、教育等新类型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观众可以满足不同的观看需求,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满足多重需求。
第二,电视节目的跨界合作。
随着时代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向跨界合作方向发展。
除了自身的制作和播出之外,电视节目开始向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展开合作。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丰富观众的观看体验,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文化推广提供了更多机会。
例如,电视剧和电影系列的合作,音乐选秀节目产生的音乐人才培养等。
第三,电视节目的互动化。
在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电视节目开始向互动化、社交化发展。
通过在电视节目中加入投票、打榜、话题等互动环节,观众参与性和社交性得到了大大提升,同时节目也具备了更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例如,选秀节目常常有观众投票环节,而综艺节目则常常有观众提问和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
第四,电视节目的玩转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也开始玩起了科技。
通过大屏幕特效、全息技术、AR智慧技术等,电视节目可以实现更多的信息展示和互动体验。
这些技术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独特的表现形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同时也成为了电视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形态的多元化发展,让电视节目不再是传统的看电视。
通过不同类型、跨界合作、互动性和科技性等多种形式的呈现,电视节目走向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有趣的发展方向。
介于此,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该时刻关注观众需求的变化,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节目形式,推动电视娱乐文化的不断进步。
体育评论_议_起来_关于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思考_卢山
场感、真实性和表现力,要把电视体育评 论节目做成大众化的节目,吸引更多的受 众来关注体育,扩大体育的影响力。
2、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具有解读功能。 它要对体育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现象进 行解读、分析。解释相关现象,解读相关事 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对事件进行多 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解除受众疑惑。
3、电视体育评论节目具有引导功能。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要对体育中的相关问 题和现象最终做出解释,并且正确引导舆 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受众思想。
二、高品质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基础 在明确了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存在 目的、功能和作用之后,我们需要思考的 是,真正做出一档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一定知名度的高品质电视体育评论节目 应该从哪些环节入手。而这些环节处理得 是否得当,会直接决定节目的风格、定位 和品质。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 性毋庸置疑,这是它赖以存在的基础。节 目中可以允许差异性的观点存在、允许不 同观点的激烈交锋、允许看待事物的不同 角度,但是节目最终的宗旨还是要对事 件、现象进行评析、做出判断,从而正确引 导舆论。 而决定电视体育评论节目质量的环 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 讨。 第一、节目定位。电视体育评论节目 的范围一定是围绕着体育进行的,它所面 对的群体是关注和喜爱体育的受众。 第二、话题选择。话题的选择对整体 节目的运行也至关重要,要遵循几个基本 原则。
可以说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电视体 育节目中的一朵奇葩,与通常电视体育节 目的快速、简练、直观不同,它在大体育的 范畴下更加深入、全面、系统地展示体育 的内涵,并且将体育的范围延伸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体育评论,可以引导 我们解读热点体育事件,甚至引发对社会 现象的思考。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及对策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及对策【摘要】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形式,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针对竞争对手的对策、提升影响力的战略和利用新技术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针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如客观性、即时性等,我们可以通过提升专业素质和加强采访调研来提升品质;而在发展策略方面,应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开发热点话题,提高观众吸引力。
针对竞争对手,可以加强自身特色、提升创新能力。
提升影响力的战略和利用新技术的发展策略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结合总结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对策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将有助于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发展策略、竞争对手、对策、影响力、战略、新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对策的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也在不断演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了简单的传递信息阶段,更加注重新闻的深度和分析性。
电视新闻评论因其图像化、声音化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不同新闻事件的多维度解读需求。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是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脉搏,提升电视新闻评论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正文2.1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播领域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及时性:电视新闻评论能够实时反映事件发生的最新情况,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重要新闻内容并进行评论。
2. 多元化: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涵盖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从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
《2024年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范文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视听享受,更在文化传播、价值观念塑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内容及影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1. 多元化的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包括竞技类、歌唱类、舞蹈类、访谈类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2. 互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综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强,如投票、弹幕评论等,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
3. 文化融合:许多电视综艺节目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使得节目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
三、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内容分析1. 传统文化传承:许多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戏曲、书法等,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现代价值观的体现:现代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如励志、友情、爱情等主题。
3. 跨文化交流:一些国际性的电视综艺节目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四、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1. 文化传播:电视综艺节目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将各种文化元素传播给观众,提高了文化的普及率和认知度。
2. 价值观念塑造:电视综艺节目所传递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对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着公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3. 产业发展: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制作、广告、衍生品等,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五、案例分析以某热门歌唱类综艺节目为例,该节目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比赛机制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同时,该节目还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传递了正能量和爱心,引导观众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该节目还为音乐人和新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推动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从单一走向多元——浅析频道细分下的收视评价体系
整体 竞 争 ,频 道 定 位 ” 为 市 场 生 存 的 重 “ 成
要 法则 .受 众 本 位 ” 渐 演 变 成 为 各 电 视 “ 逐
究 结 果 表 明 :所 有 电 视 台 在 节 目制 播 决 “ 策 中都 会 考 虑 收视 率 因素 . 收 视 率 因 素 且
作 。正 如 中央 电视 台副 台 长 孙 玉 胜 所 言 :
现 行 的 电 视 收 视 评 价 体 系 主 要 是 以 “ 视 率 ” 核心 评 价 指 标 的 。 界 对 收 视 收 为 业 率 的界 定 一 般 是 指 : 一定 时段 内 收 看某 一
电视 节 目 的人 数 ( 家 户数 ) 或 占观 众 总 人 数 ( 家户 数 ) 体 的 百 分 比 注 : 里 指 或 总 ( 这
然而 , 随着 我 国 电视 业 从 格 局 到 内容 的变 化 , 即使 收 视 率 在 节 目评 价 和广 告 运 作 中 的作 用 不 断 提 升 , 同 时也 要 看 到 收 但 视 率 同样 是 一 把 “ 刃剑 ” 一 方 面它 会 对 双 :
台 、 目制 作 公 司 的 宗 旨。 在 这 种 大 环 境 节
所 占 的 比 重 都 超 过 5 %. 中有 一 半 以 上 0 其 超 过7 % , 有 一 家 例 外 。 所 有 电视 台 在 0 只 裁 撤 停 播 节 目时 , 都会 优 先 考虑 收视 率 因
而 , 视 率作 为 电视 业 的 评价 体 系 , 然对 收 必 节 目的 良莠 、频 道 的 强弱 乃 至 电视 台的实 力 高下 起 到不 可 忽视 的说 服性 作用 。
单 的数 字 . 是 收视 率 的背 后 却 是 一 系列 但
浅析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媒介融合的形式及局限
浅析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媒介融合的形式及局限【摘要】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逐渐兴起,媒介融合为这类节目带来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
本文从电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新闻评论节目中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了媒介融合如何增加节目吸引力的同时也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观众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的选择困难。
结论指出,媒介融合给新闻评论节目带来了优势与挑战,需要在利与弊之间取得平衡,以更好适应观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和吸引力。
媒介融合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但在实践中需要更多的探索与创新,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并为节目创作和观众体验带来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媒介融合、形式、局限、多样化、表现、节目吸引力、观众选择困难、优势、挑战、平衡、观众需求1. 引言1.1 介绍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的兴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逐渐兴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思想碰撞的重要途径。
这类节目通过专业的主持人和嘉宾讨论时事热点、社会问题和政治事件,为观众提供多元视角和深度分析,引导公众对事件的思考和表达。
新闻评论型节目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深度,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并解读各种新闻事件,为观众提供及时的信息和看法。
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往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于信息获取和意见交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具深度和广度的信息,而新闻评论型节目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吸引观众参与讨论、引导舆论关注焦点,这类节目成为了公众舆论和意见的重要平台,对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新闻评论型电视专题节目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其在媒介融合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1.2 解释媒介融合在新闻评论型节目中的作用媒介融合可以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
通过整合不同的媒体资源,节目制作团队可以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使节目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吸引力。
电视新闻评论的娱乐化表达
此外 , 随着互联 网的普及和 我们 网民人数 的不断攀 升,
死的 心理 , 肆进行 娱乐 化炒 作。 荆州 电视台 《 闻麻辣 大 而 新
能 及 时、广泛 地 传播 信息 。 并且 具有 交 互性 和 开放 性 等诸 烫 》 目在 评 论 此 事 件 时 , 过 看 似 娱 乐 的 恶 搞 , 这 种 不 栏 透 对
衍 生 出来 的新 闻 评论 , 必 然 要在 贴 近 性 上大 做 文 章 , 如 湖 南卫 视 的 《 报多 看点 》 也 形 播 、辽 宁卫 视 《 说 天 下 》 话 、荆 式 上 要 杜 绝 曲 高 和 寡 , 力 实 现 精 英 话 语 向大 众 话 语 的 转 州 电视 台 《 闻 麻 辣 烫 》, 些 栏 目的 表 现 形 式 基 本 都 是 充 努 新 这
多 , 届 高 临 下 的 姿 态 单 方 面 向 受 众 灌 输 观 点 的 模 式 , 是 的 《 级 新 闻 场 》 目, 解 决 社 会 热 点 和 本 地 民 生 时 , 以 而 超 栏 在 都 增 强 节 目中 的 情 感 因 素 , 力 搭 建 一 个 交 互 式 平 台 , 受 众 会在 结合 各方媒 体 权威 点评 的基 础 上推 陈 出新。如犀 利 哥 努 让 在获 取信息和社会 认识的 同时。 得独特 的情感体 验 。 获 当初 在 网络上暂 露 头 角时 , 些媒 体就 迎 合 网友们 娱 乐至 一
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分析
作者: 梁挺杰
作者机构: 湖北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出版物刊名: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19-21页
主题词: 电视综艺节目 多元化发展 电视传播 低俗化 问题
摘要: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样式多种多样、内容构成要素丰富多彩,构成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走向多元化,是中国电视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本文详细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多元化发展的成因及表现形式,评述其发展中表现出的低俗之风及电视传播中的低俗化问题,强调抵制俗文化、倡导雅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表达
电视评论节目发展转向的背景和原因
电视评论节目是媒体在新闻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发表言论、阐述观点、传递倾向性意见的一种节目形式。
①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实时性、交互性等优点,将自媒体时代推向高潮,传统电视评论节目由于存在个性化缺失、重述轻评、拖沓冗长、评论角度单一等问题,受到了冲击。
“三网融合”的推进也打破了广电垄断的局面。
电视评论节目积极思索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达趋势。
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做出了好的尝试,它在全国首创电视、网络实时互动,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使评论话语权多元化;并由四段式新闻评论方式转为多段式分开评论,增强了电视评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电视评论节目的多元化表达
1.电视、网络实时互动
《新闻深一度》积极地运用网络,依托浙江卫视自主开发的网络视讯系统平台,受众可以与新闻演播室的主持人、现场嘉宾一起,对每天的热门新闻、焦点事件进行现场即兴评论,并且通过网络挖掘草根网络公众评论员。
同时,栏目组利用新媒体即时迅速、深植草根的特点,通过电视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刷新各地网友对该期新闻事件的评论,既增加了观众表达观点的渠道,又展示了电视评论节目的互动性。
另外,栏目组不忘对《新闻深一度》博客、微博的经营。
在有节目播出时,滚动字幕重复着该节目在新蓝网上的主页地址、博客和微博的地址。
没有节目播出时,栏目组提前在博客和微博上发布节目的播出预告,对节目将要评论的新闻事件作出简要介绍,节目组挑选网友的精彩评论放入节目的滚动字幕中播出。
2.由“四段式”新闻评论转为“多段式”分开评论
传统的电视评论节目为“提要+引导式提问+主体事实+评论式主持”的四段式模式,这种评论模式导致评论不深入透彻,新闻叙述过于概括,一段长篇大论的评论让观众不明白观点从何而来。
针对这个问题,《新闻深一度》进行了评论模式上的创新,由“四段式”新闻评论方式转为“多段式”分开评论——即“新闻提要+事实梗概+第一评点事实+第一评点+第二评点事实+第二评点……”②例如2012年9月19日的节目对“中国好声音考核大结局”的评论,主持人首先对刚结束的杨坤组导师考核进行了精练点评:“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镜头回顾了现场几组对手比赛的场景。
接着,主持人引导出第一评点:留下来的四名学员是你们心目中的最佳名单吗?八名网络公众评论员中有三名表示赞同,他们表达了认同的原因。
节目进一步深入,主持人说:“接下来让我们用四个关键词来回顾下,四组导师考核给大家留下的激情、欢乐和感动”,通过现场表演视频、幕后花絮、对第二导师和学员的采访,来印证给出的四个关键词。
然后引出了第二评点——大家心目中还有哪些关键词?
网络公众评论员各抒己见。
随后引出第三个评点——四个队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评点一出,大家畅所欲言。
评论不再是机械地附在片尾,而是融入到新闻事件之中,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评论切入点变细变小,针对性加强,让观众清楚明了地知道评论的依据,真正将一个评论节目的功能发挥出来。
这些评点的巧妙设置,正是在观众最想说话、最想听听他人意见的时候,这时候媒体发出的声音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尖锐深刻的点评让观众产生畅快淋漓之感,同时也加强了媒体的舆论导向性。
另外,传统的新闻评论很容易将亮点埋没在庞杂的新闻事件之中,这种“分段式”的电视评论模式,让这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亮点得到了强化和放大,而不是掩盖在对事实完整情节的叙述之中。
3.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
《新闻深一度》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民酷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评说,在节目中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
这种方式使全国各地不同空间的草根评论员“会聚一堂”,进行妙语连珠的现场pk、当仁不让的观点交锋。
③
对“中国好声音考核大结局”的评论中,网络公众评论员有来自辽宁的技术研究员、河北的撰稿人、山东的教师、浙江的医务人员,不同职业的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播放现场比赛情况的中间,节目组穿插了入选学员的感想、落选学员的心声、主考官杨坤的意见和其他考官对结果的看法,多层次的观点让人感到全面可信。
节目转向的影响与不足
1.正面影响
(1)拓宽发声渠道,推动台网融合。
《新闻深一度》一改依靠单一的电视传播渠道发表观点的传统做法,率先在网络、社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同步更新节目信息,提高了节目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可看性,吸引受众主动地参与互动,有力地推动了台网融合。
(2)提高了收视率,增强了社会影响。
电视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吸引了一大批电视观众和热衷评论的网友关注,使电视评论节目的内容从观众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增强了电视评论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3)传播草根声音,树立节目公信。
节目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为不同的言论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让草根通过互联网就能直接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观众也通过节目听到更加丰富的声音,这充分体现了节目对公众评论话语权的尊重,让评论节目不再是刻板的说教。
2.不足
(1)节目制作成本增加,战线拉长。
从一开始在微博上发布节目预告,到从海量的网友评论中进行筛选,挑选合适的网络公众评论员,再到分派专门人员进行微博和博客的管理,增加了节目制作的成本。
同时,节目组滚动式的宣传,拉长了节目制作的战线。
(2)网络公众评论员观点随意性强。
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听到来自草根的声音,无疑让观众感到平易近人,但这对于节目组来
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压力,节目组无权要求和引导网络公众评论员说什么,因此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后果。
对电视评论节目发展的建议
1.充分挖掘网络节目素材
网络中的跟帖、网友的微博,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素材,节目组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为新闻栏目注入新鲜元素。
2.通过网络传播引发讨论
节目组应建立起稳定的粉丝圈,有意识地引发讨论的话题,让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参与讨论并且转发,进一步引起关注和讨论。
多次转发之后,就不再是一种声音,而是形成了舆论,这有利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3.利用博客扩展节目深度
电视评论节目可以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来延伸评论的深度,还可以链接和新闻事件相关的博客和网页,方便网友对事件的深度了解。
例如《新闻深一度》的微博扩大了评论的传播覆盖面,而博客加深了内容的深刻度,微博和博客的结合必将进一步发挥评论的价值。
4.持续地跟踪和关注
对于社会关注度高、舆论影响力大的报道应持续地跟踪和关注,扩大节目评论的话语深度和广度,甚至由此展开新的调查活动,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打造品牌栏目。
如果能做到当天事当天
评,基本达到与网络媒体同步关注的效果,电视评论节目凭借其声画合一的优势,必将在评论话语之争中胜出。
【本文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10491c06】
注释:
①严慧颖周玉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现状及品质提升》,《中国电视》,2011年第3期
②谢佳沥:《让“草根”参与到电视新闻评论中来》[j],《视听纵横》,2010年第6期
③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深一度》栏目介绍,http:
///videoset/c20717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